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去留守兒童心得體會多篇

去留守兒童心得體會多篇

去留守兒童心得體會多篇

去留守兒童心得體會篇1

由於是第一次參加社會實踐,能夠參加由大二師兄、姐組隊實踐小分隊,我感到很高興。活動時間為8天,在這8天裏,所有隊員共同合作明確分工順利完成這次實踐。在這次實踐中充分體現了我們農業院校學生吃苦精神,同學們團結協作、互相幫助,較好地反映了我們學生幹部整體素質;遇到點點滴滴都深深地印刻在我心中,使我再三思索,頗有所獲。今天,我將自己此行心得體會寫下來,希望對於自己、對於我們這個羣體能有些許幫助。

新店鎮中心國小是雅安市第一家留守兒童之家,這是一塊急需社會給予關注年輕土地。隨着經濟發展,父母逐漸地從農村走進城市務工,而他們孩子卻留在農村由孩子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帶,而這就是問題所在,在這樣教育背景下產生了隔代問題,小孩子們就容易產生心理障礙導致性格孤僻等問題。有句話叫少年強則中國強,那麼兒童作為祖國未來接班人,他們健康成長意義重大,我們這次實踐主要就是希望能帶給他們快樂,儘可能同他們敞開心扉地交流,享受到大哥哥大姐姐帶來愛,實踐證明我們是成功。

從走進校園看着孩子們微笑那一刻,我知道這次實踐將是具有特殊意義一次實踐。進入學校我就安排隊友將他們行旅搬到教室安排住宿,由於我負責搞後勤,安排完住宿事我就去聯繫學校老師幫我們準備廚房做飯用用具。第一天晚上大家開了個會,討論第二天教學任務。感覺真是“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由於我們大多數都不是師範專業,如何備課成了一大難題,想到以前老師上課重難點突出,條理清晰,其實老師他們也是很認真地做好備課工作。還好有一個從西華師大過來師姐幫拿主意才弄好明天上課內容,以後幾天我們備課工作很順利。由於是以暑期夏令營形式開展我們活動,上課時就沒像平時老師上課那樣嚴肅,就上課時間而言主要是給他們講英語,讓他們提前感受英語學習氛圍;此外還講述普通物理小實驗,培養他們對科學熱愛;也有剪紙課,讓他們學會動手,鍛鍊自己動手能力,這都是教學上事兒了。

幾天下來我感覺到與孩子相處還是很容易,他們缺少父母愛,只要我們給他們一點兒關懷,他們都會感動不已。平時老師上課時候由於學生太多,每個老師所能顧及到人有限,有學生難免會覺得老師偏心什麼之類,在心裏面就會產生缺失情感使他們心靈容易受到創傷,往往只能無條件地、被動地承受現實。他們孤獨、自卑、精神壓抑、性格孤僻,不願意與老師和同學溝通;他們內心痛苦,看上去淡漠、自閉。這幾天來相處還是遇到了這樣問題,有一個小女孩除了上課外都是一個人單獨一起,還好我們多有注意觀察,每天都由一個同學送她到家,幾天下來她就願意同同學一起耍,這讓學校老師及我們隊員都感到高興。不論是在學校還是在校外,但願孩子們以後能夠得到更多關懷。

雖然我沒參與到教學中,但我後勤工作還是開展得很好,儘管每天都很累,看到大家開心我也就滿意了。這次暑期社會實踐我主要工作就是後勤,幾天下來收穫頗多,作為各種工作或是活動開展重要保證,做好後勤具有重要意義。同學習中生活中事兒一樣,後勤工作需要細心對待,每件事落到實處,可將任務分配到每個人身上。總之,這次經歷在以後我想都會用到,實踐就是積累經驗,不斷豐富自己閲歷。

去留守兒童心得體會篇2

近年來,隨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消費觀念的改變,以及人多地少矛盾的日益突出,農村剩餘勞動力大量湧入城市,充當新型勞動大軍。他們在城市從事第二三產業,而一大批未成年人被留在農村,成為了農村一個特殊的羣體留守兒童作為一名高中學生,我很有幸在今年暑假期間參與了一項有意義的活動關愛留守兒童。我幫助的對象是我們村裏的一對小姐妹和一個小男孩。

下面為大家簡單介紹介紹這三個小弟弟妹妹。

村頭的五間土瓦房門外,兩個女孩,一個是姐姐佳麗,在本村國小讀三年級,一個是妹妹佳思在上幼兒班,奶奶整天趴在長凳子上,通過爺爺得知他們一家人已經在土瓦房裏居住了27年,爺爺今年70歲,奶奶66歲,並且奶奶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肺氣腫等疾病,前些天因醫療費昂貴交不起住院費剛出院,現在基本上每天還要消耗20元左右的藥物費。爺爺還説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常年不回家,家裏老伴又生病,還要供養兩個這麼大的孩子。難言之痛,露於言表。小男孩叫孫紅亮,在本國小讀二年級,通過和他聊天可以看出他溝通上存在很大的欠缺,並且對外面瞭解極其匱乏,通過與奶奶聊天得知孫紅亮患有輕微抑鬱症,其父母在天津打工。他的爺爺67歲,奶奶64歲,他們已經在這破舊的窯洞裏裏居住了30多年(今年暑期雨水多,窯洞已經是危房了)。姐姐孫紅梅,一直躲在奶奶後面,比弟弟還要靦腆,怕生,後來我問到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奶奶的眼神裏透漏出點點酸楚。她説:“我年紀大了,也不知道怎麼管教孩子,再説我每天下地幹活對他們也照顧不過來,只要孩子別出事,在學校裏好好學習我就放心了”。我又有疑問:“奶奶,放了暑假,孩子怎麼辦?”奶奶深陷的眼框裏又多了一絲憂傷,看得出她很無奈,説:“要不就在家裏,要不就跟我一起到地裏幹活。”

在徵得這兩家孩子的祖父母同意後,我決定把佳麗佳思姐妹倆和孫紅亮小男孩帶到我家,一方面對他們進行照顧,一方面幫助他們完成假期作業,再輔導輔導功課。兩家的爺爺奶奶很高興,欣然同意。從7月10日開始,到25日結束。雖然只有短短的半個月,但卻在我心裏留下了難以抹去的印象。在這短短的15天裏,我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一起玩耍。有時候一起讀《唐詩三百首》,有時候一起看《熊出沒》,我們都很喜歡熊大熊二。下雨了我們一起到水裏玩,太陽出來了,我們又一起到樹林裏捉知了。雖然我比他們大不了多少,但我可以教給給他們知識,帶給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帶給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未來的憧憬,同時讓他們把堅強與微笑帶回到他們的家庭和校園。

我的暑期實踐活動結束了,但是對留守兒童的關愛還得繼續。留守兒童的衣食飽暖、幸福憂傷影響着整個中國的脈搏,關係着整個華夏民族的發展。作為當代學生,我們應具有一份社會責任感,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留守兒童問題能在國家政策及全社會的關注下得到圓滿的解決,使農村留守兒童也能和所有的孩子一樣,享有一個歡樂、健康、幸福的童年。

去留守兒童心得體會篇3

時光荏苒,轉眼間大學生活的第一個暑假已悄然而至。“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無疑是大學生暑期生活的重頭戲,也是大學生體現自身價值、更好地展現當代大學生精神風貌的良好平台。我也作為化工學院“築夢童年”關愛留守兒童暑期社會實踐隊的一員,在學院團委書記孔繁繁和團委老師的帶領下,奔赴菏澤市鄆城縣陳坡鄉楊寺村,開展為期5天的社會實踐活動,希望藉此機會通過親身體驗社會實踐讓自己更深層次地瞭解社會,在實踐中增長見識,增長才幹,鍛鍊韌性,強化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在楊寺村明德國小我們先後開展了對留守兒童的親情陪伴包括一對一輔導、素質拓展運動會、課業輔導、以及手工畫等,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所輔導的那個小朋友,他叫楊明遠,今年11歲,父母在外打工,自己由爺爺奶奶照顧。我們交流了許多,在交流中我們也瞭解到了這些孩子,因為爸爸媽媽不在家,沒有辦法陪他們玩,他們除了在學校跟同學們玩,其他時間基本都是在爺爺奶奶身邊,而家裏的老人更不可能會陪着孩子玩。有些孩子太過調皮,有些孩子又太過於靦腆,不愛説話,我們一次次的溝通、調節。終於得到他們的理解,我覺得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我跟着我的團隊,走去走訪。看了才真正體會到,城市的小孩與鄉下的小孩就是完全的不一樣的。城市的孩子乾淨整潔,但是也只是温室的花朵;鄉村的孩子誰沒有整潔的外表,但是他們快樂着,因為他們自由。這就是城鄉之間的區別,包括環境,更包括孩子。面對着我們走進他們的世界,他們明顯沒有城市孩子的自信,有意識的抗拒。但是我們花了心思去與他們遊戲,與他們説話,他們才慢慢的接納我們這些大哥哥姐姐們。可他們不知道,我們有多少人也是從他們的年紀裏走出來的。他們的心思我們懂——他們缺少了一種關愛。而我們將盡我們所能,給他們心靈上帶來一點關愛。

此次我們實踐隊在一起的時間雖然很短,但卻建立了非常棒的友誼!我們一起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但我們確實快樂的,我們一起工作、一起休息、一起吃飯,相互幫助。感覺這種感覺很棒,很難得。這幾天雖然很累,但收穫了這番友誼,是值得的!

三下鄉”的目的,就是在學習之餘,鍛鍊我們大學生的意志,提高我們的思想。我們通過在大學的學習,要儘快的成為對現代化建設有用的人才,適應社會新的需要。那麼,在學習期間,我們就要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認識社會,認識自己的社會位置,明確自己的歷史使命,激發自己的學習熱情,調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戰勝各種困難和挫折,鍛鍊意志和毅力,為適應以後的工作做一定的準備!

這次“關愛留守兒童”社會實踐活動是我大學生活以來首次親身步入社會,儘自己能力將學到的知識用應用出去。同時也學到了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為以後的社會生活積累了很多經驗。最後希望我們這次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能夠引起社會對留守兒童的關愛。

去留守兒童心得體會篇4

在今年的暑假裏,我做了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情,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記憶。也對我之後的人生有了很多的啟發。這件事情就是我跟着我哥去參加了一次關愛留守兒童的活動。參加這次活動是我下了很大的決心。因為我聽説,我們要去到很遠很遠的深山裏去。那裏可能沒有電,也沒有網絡,所以,我怕我忍受不了那樣的環境。但是在我哥的極力勸阻下,我最後還是答應了下來。所以,讓我有了這樣一次不一樣的體驗,我最應該要感謝的一個人就是我哥。

其實,在很早之前,我哥就一直有關注那些留守兒童方面的信息,有做過很多次關愛留守兒童的志願服務。説實話,我還挺敬佩我哥的,心中有所想,就會馬上付出行動。

而這一次,是我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這場活動是網上的一個愛心人士發起的,因為知名度不高,所以這場活動只有幾個人參與。但是活動整整籌備就籌備了一個月的時間,因為我們要號召大家捐獻他們很多買來卻從來沒有用過的物資,然後再把他們捐贈給大山裏的孩子,並且這些東西都是要我們親自送過去。籌備了一個月之久,雖然收集到大家的愛心並不是很多,但多多少少也算是對孩子們有所幫助的。在出發給孩子們送物資之前,我和我哥還自掏腰包給孩子們買了很多的新衣服。

在到達xx大山之後,我算是領悟到了什麼叫艱苦的環境。這裏的小孩,基本上都是屬於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一年到頭都不一定能回來一次,甚至有一些是已經沒有了父母,他們都是靠着自己的能力獨自生存着。讓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個女孩,只有十三歲,但是她就已經學會了炒菜做飯,學會了獨自一人生活撐起一個家,她還有一個哥哥和弟弟,哥哥在外面打工,所以就是她一個人帶着弟弟生活,她自己都還是小孩,卻已經承擔起了大人的責任。我去給她送好吃的時候,她卻把東西都留給了她弟弟,自己沒捨得吃。但是要知道她們一年到頭都吃不上幾次葷菜,更不用吃這些零食。給他們送衣服的時候,我看到他們身上的衣服基本上都是縫縫補補好多次,穿了好幾年,都還穿在身上的衣服。在看到這些後,我突然就覺得自己的生活過的是有多麼的奢侈。

通過這次的活動,我也從真正意義上認識到了留守兒童的含義,也堅定了我要把這樣的活動繼續參與和進行下去的決心。

去留守兒童心得體會篇5

不再“留守”

有這樣一羣孩子,他們父母為了生計背井離鄉,他們或是被交付給爺爺奶奶撫養,或是跟從父母到處流浪。從此,他們生活比其他普通孩子少了許多,也多了許多。為了能更好關注留守兒童,關愛和服務兒童成長、成才,作為新一代青年我們,他們眼裏大哥哥、大姐姐們,理所應當竭盡自己所能,給予他們幫助。因此小組成員組隊,精心準備工作,在一起開會,討論相關工作開展懷揣着美好夢想,屬於我們“心手相牽,愛暖朝陽”關愛留守兒童社會實踐之旅就這樣開始了!

一樣夏天,一樣炎熱,不一樣暑假。炎熱夏日擋不住誠誠奉獻之心,辛勤汗水充實了默默實踐之旅。漫長暑假因有了社會實踐而變得充滿了期待和振奮。為了能讓小朋友們度過一個愉快又充實假期,小組成員經過頭腦風暴,將這次活動分為主題教育,户外素質拓展活動,技能培訓活動等。

7月2日,我們來到園林社區。社區書記對我們到來很是歡迎,為我們提供了充分設備與資源。考慮到剛放暑假,安全問題是學校一直強調重點。還結合社區領導要求講講道德教育。上午我們開展主題教育———安全與行,感恩於心。中間穿插有獎知識競賽搶答,充分調動了小朋友們積極性,寓教於樂。由父親節,母親節來由引出感恩教育,在我們成員《感恩心》手語操表演之後,聰明小朋友們很快學會了這套手語操呢!最後在音樂聲中小朋友們拿起手中畫筆訴説對父母“畫語”。大多數孩子都在傳達着“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我愛你們!”看後我們都很感動。孩子們童年遊戲是不可或缺。下午我們專程進行遊戲環節。我們大學生與小朋友分組,打成一片,像好朋友一樣進行遊戲比賽,讓孩子把應有天真可愛表現與言行中。有貼鼻子,三人抱團,擊鼓傳花,抓樹葉,大西瓜小西瓜,官兵捉賊等簡單又有趣遊戲。小朋友們很感興趣,玩不亦樂乎!其中我們那組玩三人抱團時,當報紙被折成很小一塊,又要4個人腳可以站在上面。靈機一動,我和搭檔分別背起1位小朋友,面對面一隻腳站着,2位小朋友再雙臂抱着,這樣就會穩穩地站在報紙上了,並且贏得了第一名咯!通過這個遊戲讓小朋友們真正參與其中體會樂趣,又領悟團結協作重要性。不需刻意,自然而然灌輸,其教育效果是巨大。這一片歡樂天地應該屬於她們,也是屬於我們,而常常我們卻忽略了。當活動快結束時候,有個小朋友問我“姐姐,你們以後還來嗎?”驚訝同時又很開心,我肯定説“來,我們一定來。” 在接下來幾天裏我們又對拱山等社區進行了豐富活動。如教小朋友跳舞,唱歌,書法以及義務家教等。

最難忘莫過於在實踐過程中發生小插曲了。記得到拱山社區那天早上,裝有主題教育ppt優盤忘帶了,可是活動馬上又要開始了。當時我們急得不知該怎麼辦才好,心想這下完了。還好我們是一個團隊,臨時改變策略,先讓2個主持人以小朋友們和我們大學生自我介紹為開場,做個小遊戲熱身為回去拿優盤成員有足夠時間。小朋友們並沒有感到異常,通過各自自我介紹和遊戲,反而大家更加熟悉,有小朋友不再拘束和害羞。上面環節結束後優盤也拿回來,繼而開始主題教育。活動結束之後我們都會心笑了,有驚無險啊!不過也讓我們更加明白了團隊意義與重要性。大家一起努力,一起想辦法,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做起事來會更容易。完成一件工作需要我們大家融洽配合,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單獨地做完每件事。 當然除了我們自身發生疏忽,實踐過程中還會遇到其他問題:部分家長冷漠與不解,在拱山社區教小朋友們跳舞時,可能外面家長看起來秩序有點亂,不滿説“這是什麼活動,亂七八糟。走,跟我回家”,曾讓沮喪佔領我們心頭。有些孩子調皮搗蛋也讓我們大傷腦筋。此外,酷熱天氣,雖然沒有驕陽似火,沒有一絲風天氣總是讓人黏濕不舒服,我們信心和熱情有時會大折扣。可是,看到孩子們親切喊着姐姐問東問西時喜悦,社區領導為活動順利開展提供了充分物質幫助時感激讓大家又重新振作了起來,以全新姿態繼續奮戰。

回顧奔波於社區與學校日子裏點點滴滴,我很慶幸自己是這個社會實踐團隊一份子,很慶幸自己能夠參與其中。我收穫了許多,鍛鍊了許多,也成長了許多,提升自己融入社會能力。社會實踐活動給生活在象牙塔中大學生們提供了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機會。從中我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東西,也有了許多感悟。這次活動促進了我們對農村留守兒童瞭解,提高了我們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現狀認識,實現了書本知識和實踐知識良好有機結合。通過實踐活動可幫助我們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深入羣眾,瞭解社會,增長才幹,是青年學生成長成才正確道路;是青年學生為社會做貢獻重要途徑。社會實踐是作為促進大學生素質教育,加強和改進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學生健康成長成才重要舉措,作為培養和提高學生實踐、創新和創業能力重要途徑。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是學校教育向課堂外一種延伸,是推進素質教育重要手段。社會實踐恰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走出校園,展現自我舞台。利用假期參加有意義社會實踐,在實踐中積累社會經驗,在實踐中檢驗自我,在實踐中提升自我能力,為以後步入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真感謝這次社會實踐,感謝我們團隊,教會我好多好多東西,教我要善於交流,教我要能吃苦耐勞,教我要樂觀面對生活,教我要有自信。

一片葉子屬於一個季節,年輕莘莘學子擁有絢麗青春年華。誰説意氣風發,我們年少輕狂,經受不住暴雨洗禮?誰説校園裏我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走出校園,踏上社會,我們同樣不會辜負他人期望,為自己書寫一份滿意答卷……

難忘社會實踐已經結束,和隊友們一起堅持把通大學子優秀品質和良好精神風貌體現得淋漓盡致,在社區人民心底留下了美好印象。這,也是一種幸福。七月,我們走進火熱社會,用歡笑和汗水譜寫一曲壯麗青春之歌。七月,我們撒播希望,獻出愛心,就如天際縷縷曙光,把一片天地照亮。

歲月伊始,未來日子還長。我們所學卻才剛剛開始,新考驗和抉擇還在前方等着我們,相信再深水淹不死渴望探索魚兒,再烈火也燒不死雄心壯志鳳凰,象牙塔裏我們也能夠經受住暴風雨洗禮,揚起理想風帆,駛向成功彼岸。在我們空餘時間,真真切切走進孩子們,給孩子們童年更多關愛。我們細微一小步,就能促進社會一大步,我想用我們微薄力量,讓更多孩子得到愛與保護。衷心祝願那些孩子們健康成長、幸福生活!飛得更高,更遠!

去留守兒童心得體會篇6

這一次我進行社會實踐的主題是關愛留守兒童,這也是我們學院組織的一次集體社會實踐。現在留守兒童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很多的小城鎮都有這樣的問題。特別是在偏遠地區,問題特別的嚴重。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嚮往大城市的生活,去到大城市工作。但大城市的生活壓力是很大的,平時有要忙於工作,有了孩子之後沒有時間和精力照顧,只能交給爺爺奶奶的照顧。也因為經濟的壓力,沒有辦法把老人和小孩都接過去一起生活,老人們也不是很習慣大城市的生活,所以就有了這些留守兒童。

網絡上有很多的人會説既然養不了孩子就不要生,但若是有辦法誰不想讓孩子待在自己的身邊呢?所以這一次我們就來到了xx村,這個村莊裏面大部分都是孩子和老人,幾乎沒有青壯年。在瞭解之後我發現,其實有很多的地方的留守兒童的生活條件都是很不錯的,只是長年見不到爸爸媽媽,跟那些在父母身邊的孩子相比會有一些孤單。除了一些偏遠的山區和貧困地區的留守兒童之外,他們都能夠接受到很好的教育,生活得也比較的快樂。

生活比較困難的就是那些爺爺奶奶年紀比較大了的兒童,爺爺奶奶可能連行動都比較的困難,自己可能都照顧不好,但還要照顧他們。留守兒童會比其他的兒童更加的早熟一點,會懂事很多。雖然他們的父母是為了給他們更好的物質生活,但是心靈上是怎麼都補償不了的。我是跟着爸爸媽媽一起長大的,雖然生活條件比不上別人,但我覺得我過的是很開心的。在我還在爸爸媽媽懷裏撒嬌的時候,他們已經開始幫爺爺奶奶做事了。所以我也瞭解不了留守兒童的內心活動和他們的感受,只能通過調查,來了解他們的一些信息。

其實我們能做的事情非常的少,我們只能短暫的陪伴他們,並不能讓他們的生活得到改善。我們也只能讓社會更加的關注這些留守兒童,給他們多一點的關心和照顧。他們並不需要我們的憐憫,他們其實過的也挺自在的。大城市的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就要承擔學習的壓力了,從國小到高中要上很多個補習班,學習的壓力是很大的。我覺得我是承受不了這樣的壓力的,也不免覺得自己是很幸運的。我既是在爸爸媽媽身邊長大的,也不是在大城市裏長大的,沒有那麼多的壓力,所以我覺得我應該要更加的珍惜自己現在的生活。雖然現在留守兒童的數量還是很龐大,但我相信,之後留守兒童的數量一定會越來越少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d8376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