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2020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心得體會

2020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心得體會

2020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心得體會

眾裏尋你—2020“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由人物事蹟短片融合全場掌聲引出每位“最美孝心少年”登台領獎,每個事蹟都讓人印象深刻,讓人感動,你肯定有很多心得吧?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2020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閲讀!

2020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心得體會1

“因為我孝順,所以我歡笑。”這句話是4歲的小女孩兒楊步墀説的,由此,她獲得“笑孝公主”的美稱。

別看這女孩兒才4歲,卻道出了“孝”字的真正含義:自己樂意孝敬父母,並且讓父母高興,才是真孝。

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傳承這種美德,需要大智慧。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

一、理解父母的心,才會“因孝而笑”。

第一個上場的“核桃妹妹”,立刻用她最美的笑臉,征服了所有觀眾的心。

13歲的女孩李新穎住在陝西宜君縣大山深處,平時只能和待在輪椅上父親相依為命,她深知:父親的內心,不忍看女兒一人辛苦,他一直渴望用自己的勞動做點什麼,幫襯這個家。新穎理解父親,她不畏蚊蟲、毒蛇咬傷,漫山遍野去找核桃,讓爸爸用核桃做些手工藝品去賣,讓久病的父親有了成就感,看到了自己的價值。

“鑽石妹妹”是我送給遼寧法庫縣的周雨杉的美稱。雨杉10歲時,媽媽患上紅斑狼瘡的疾病,由於股骨頭壞死,無法行走,後又查出甲狀腺癌,媽媽一度十分消沉,甚至想放棄生命。雨杉每天變着法兒地哄媽媽開心,還和媽媽一起做起珍珠畫去小攤賣,媽媽看到了希望,下決心不論多難也要和女兒一起堅持下去,娘倆永遠不分開。在會場上,當雨杉展示出她們幾米長的“鑽石畫”時,全場掌聲雷動。

二、懂得父母的痛,才會“因孝而笑”。

吳昊澤是黑龍江海豐鎮五年級學生。從他的笑臉中,你根本就看不到任何的苦難與不幸。原本他生活在一個不富裕的五口之家,但各種變故接踵而來:媽媽摔傷致殘、卧牀不起,幾個月後,爸爸不幸去世,爺爺奶奶都是聾啞人,而且體弱多病,全家的重擔都壓在10歲的吳昊澤身上。在困難面前,吳昊澤沒被嚇倒,反而更加陽光起來。媽媽情緒一直很低落,昊澤幹完家務,就推媽媽到外面曬太陽,讓媽媽心情變得愉悦;為了讓爺爺奶奶早點走出喪子之痛,昊澤一有空就和爺爺奶奶做遊戲,他説雖然生活很艱辛,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陪他長大,他就是最幸福的人,他的幸福正是來自為解除媽媽、爺爺、奶奶心頭之痛所做的一切。

拄着雙枴的10歲男孩霍培鑫家在山西晉中胡橋村,父母都是農民。8歲那年,他被查出股骨頭壞死,初期被醫生認定終身要以輪椅為伴。培鑫深知爸爸媽媽的痛,他們可不希望兒子在輪椅上度過一生。培鑫堅持康復訓練,終於可以拄雙枴走路了。因為給他看病,家裏負債累累,但是讓父母欣慰的是,鑫鑫懂事孝順,不僅補上了落下的功課,還拄着雙枴到媽媽開的蛋糕店裏,幫忙賣蛋糕,洗蛋糕模具,唱歌給媽媽緩解壓力。與生俱來的陽光性格,幫助他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

三、體驗父母的難,才會“因孝而笑”。

包鋼九中的高梓淵最知媽媽的心。他9歲時,媽媽患了白血病,舅舅為媽媽做了骨髓配型。手術後,梓淵不僅學會做飯,陪媽媽鍛鍊身體,還深知,這種病必須保持家裏無菌的狀態。為此,他學會如何使用消毒櫃,每天都將家裏消毒得乾乾淨淨。母子之情是世界上最神聖的感情,梓淵從小喜歡依賴在媽媽身邊,但為了媽媽的健康,他願意這樣隔着空氣擁抱媽媽。兒子的體貼,讓媽媽十分欣慰。

四、感恩長輩的情,才會“因笑而孝”。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人有感恩之心。四川儀隴山區女孩兒李小燕,爸爸因為工傷,右腿高位截肢,媽媽患有癲癇,小燕從14歲開始,揹着重病的婆婆從家到鎮上看病,整整三年。她無怨無悔。她説:“小的時候,婆婆走到哪裏都把我背上,現在她老了,走不動了,我就應該揹着她。”17歲花季的年齡,當別人都在談論詩和遠方的時候,她卻更關注腳下的路,希望從村裏到鎮醫院的這條路再平一些。17歲的小燕,用自己辛勤的勞動撫慰着全家人的心,她覺得最快樂的事,就是家裏每個人都健康。感恩的心就有這樣巨大的力量,讓這個17歲的女孩,笑着撐起這個天。

“世界那麼大,我想帶爸爸去看看。”説這話的是河南漯河小女孩李婧源。這美麗的願望,對婧源來説,實現起來有多艱難,你是想象不到的。因為婧源的爸爸是個“植物人”,媽媽外出打工,很少回家。爸爸不會説話,像嬰兒一樣躺在牀上,婧源每天把做好的糊狀物,一勺一勺餵給爸爸,她給爸爸唱歌、擦洗身體,陪爸爸説話……她堅信,自己的陪伴和照顧能換來奇蹟。她保持着全班第一的成績,她心中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考上大學,等自己有能力了,把爸爸送到最好的醫院。

五、捨得為父母付出,才會“因笑而孝”。

5年前,媽媽重物砸傷頭部,變成植物人。河南年僅5歲的姐姐陳坤陽、2歲的弟弟陳宗陽,每天都在媽媽身邊呼喚。在兒女的呼喚聲中,昏迷了兩年的媽媽,竟然奇蹟般的醒了。但醒來的媽媽喪失了記憶力和語言能力。姐弟倆當上老師,一個教媽媽數學,一個教媽媽語文,媽媽漸漸恢復了記憶,可以和人簡單交流了。不幸的是,就在這雙兒女來中央電視台領獎時,媽媽因感冒而去世。姐弟倆雖然痛苦萬分,但他們沒有留下遺憾,因為他們已經盡力。“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孝敬老人要趁早,晚了就來不及了。

在10位“最美孝心少年”中,有兩個孩子為母親捐獻造血幹細胞。

女孩都愛美,都希望保持苗條的身材,可來自湖北荊州鬆滋的覃可欣,卻拼命吃飯增重,原來她體重只有84斤,5個月的時間增重18斤。她為什麼要這樣呢?原來,她的媽媽患急性髓性白血病,急需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可欣希望用自己的造血幹細胞救媽媽。今年3月,可欣成功進行了造血幹細胞採集,她把希望的種子移植到媽媽體內會,帶來媽媽的平安和健康,再疼她都忍了,笑容從未離開過她的臉。

同樣,在大城市上海,14歲的中學生隋翼遠兩次捐獻造血幹細胞救母,頑強的忍受住捐髓過程中的巨大痛苦,有時難受得想哭,但面對親人,他隻字不提,永遠都是微笑着面對。媽媽説,她要為兒子的付出,努力堅強地與病魔鬥爭;爸爸説,隋翼遠就像照進家裏的一縷陽光,他讓感覺温暖而有希望。

“最美孝心少年”個個都像一個小太陽,讓病魔籠罩的家充滿陽光;讓失去希望的父母,再次揚起生命的風帆!這就是孝心的力量,這就是微笑的力量。

2020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心得體會2

星期五晚上,8點零6分我們一家收看中央一台的《眾裏尋你最美孝心少年》的節目。這個節目足足播放了兩個小時,我從頭到尾認認真真地看着,在觀看的過程中我很受感動。

這期節目介紹了十多位十分有孝心的少年,其中有一位13歲的趙文龍哥哥最讓我感動,他媽媽得了重病,但他每一天都會幫媽媽洗衣服、做飯,還學會了幫媽媽按摩。每次出門,他都撿一些瓶子拿去賣,賣的錢用來買點肉回家煮給媽媽吃,自我卻不吃。因為媽媽的病不能吃西瓜,趙文龍也沒買來吃過,那可是他最喜歡吃的水果。

我覺得趙文龍十分的有孝心,對媽媽盡心盡力的照顧,且不落下功課。相比之下,我覺得有點愧疚,平時從沒幫家裏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還總是要求買這買那的。我們的生活條件好,就更應當懂得珍惜,在家要尊重爺爺、奶奶,多體諒辛勤的爸爸媽媽,多幫忙媽媽做些家務活。

2020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心得體會3

眾所周知,“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古往今來人們修身之準則,育德之根本,更是維護家庭和睦,社會和諧的重要保障。

在弘揚孝文化的過程中,媒體的主動參與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批新聞報道、電視節目、文藝匯演等多種形式的媒介內容,通過多角度、深層次、廣覆蓋的宣傳,為在全社會營造孝老敬親的輿論氣氛做出了重要貢獻。其中“尋找最美孝心少年”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作為中央廣播電視總枱主辦的一檔大型孝親公益活動,“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在對公眾,尤其是少年兒童的思想道德建設與核心價值觀培養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為媒體在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社會正能量的過程中所應承擔的職責擔當提供了重要範本。

自20_年“尋找最美孝心少年”活動首次開展以來,央視便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利用自身在宣揚先進思想、傳播先進文化方面的媒體資源和社會資源,力求讓儘可能多的受眾深度參與找尋、推薦、評選等各個環節。今年的“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作為中央廣播電視總枱成立後的首屆活動,更充分發揮三台融合優勢,央視、央廣、國廣資源共享、聯合發力,調動多路央視記者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基層輾轉萬餘公里,親身探訪孝心少年,同時與70家地方電視台組成聯盟形成了多視角、多鏈條、多維度的全國性推選格局,並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平台上雙管齊下宣傳活動進度,詮釋活動,展映人物事蹟短片,發動推舉和投票……數以千計的“孝心少年”由此走入億萬觀眾心裏,帶動了社會性倡導孝親善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的輿論思潮。

而在參與過程中積累的情感、凝聚的共識在最終的頒獎晚會上被推至高潮。照慣例,今年的晚會上也有10名孝親敬老、自強不息的少年楷模代表,在盛大的頒獎典禮上講述自己對“孝”的踐行和感悟,接受社會各方的讚譽。但與往屆相比,今年更加註重“人”這一概念:晚會在文藝形式上毫無花巧,卻通過純美的童聲和《時間都去哪兒了》等膾炙人口的歌曲一次次引動觀眾的淚點;人物短片和現場提問巧妙地引導觀眾將關注的重點落在孝心少年們的可貴品質上,他們質樸的孝心令無數人動容;在頒獎嘉賓的選擇上主辦方也是煞費苦心,沒有明星,沒有官員,而儘可能選擇“孝心少年”們的“身邊人”:親人、師長、曾經幫助過他們的好心人……由這些“孝心”的感受者和見證者來給予少年們以鼓勵與肯定。典禮最後,當活動主題曲《眾裏尋你》響起時,孝義禮善的種子也水到渠成地在每一位觀者心底生根發芽。

縱觀歷屆“尋找最美孝心少年”活動,不難發現主辦方十分注重以新形勢下湧現出來的人物和事件為載體,探討和詮釋“新時代新孝行”規範,通過這些真切而親切的少年模範傳播新的孝德、孝行、孝義,今年尤其如此,這一點從孝心少年的推舉上可見一斑。從小既要照顧小兒麻痺的父親,又要上山採摘山核桃貼補家用的李新穎;為了身患白血病的媽媽術後康復變身家務小能手,時刻保持家裏無菌狀態的高梓淵;從14歲開始就揹着婆婆從家裏去鎮上醫院看病,三年來共走了1600公里的李小燕;5個月內猛增18斤,用血肉換來媽媽平安和健康的覃可欣;用愛喚醒昏迷兩年的媽媽,幫助媽媽恢復記憶的小姐弟陳坤陽、陳宗陽;為了救治身患白血病的媽媽,忍受種種痛苦一年內兩次捐獻造血幹細胞的隋翼遠……這些不滿18歲的少年少女,勇於承擔生活的重擔,為家庭排憂解難。他們身上昭示着當今社會最應提倡的孝道:讓長輩順心遂意,幫助親人獲取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六年的砥礪前行,六年的初心不變,讓一個亮眼的公益活動成長為有高度社會影響力的公益品牌,“尋找最美孝心少年”用事實向社會證明了一個電視節目在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上所能貢獻的巨大能量,也讓公眾看到了主流媒體在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應有的責任擔當。通過活動,少年兒童們的孝行善舉還將繼續喚起個人對家人和社會的道德責任感,凝聚社會有生的孝義力量,共同喚起積極向上、尊老敬長的社會風氣。

2020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心得體會4

為了加強校園精神文明建設,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形成良好的校園風氣,增強青少年孝敬父母的意識和行為。明通國小相應號召,於9月18日下午,組織學生觀看了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少兒頻道同時首播出的“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視頻,各班班主任提前下裁視頻,並在觀看後組織學生討論。

《最美孝心少年》生動講述了“最美孝心少年”歷經磨難、孝敬長輩、艱難求學、陽光向上、自立自強的感人事跡。第一位最美孝心少年黃鳳的故事還沒有講完,就已經有不少同學不能自已,淚流滿面,泣不成聲了。觀看視頻的一個多小時裏,同學們一次次被一個個“最美孝心少年”感天動地的孝心震撼着、感染着、感動着。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國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在新的形勢下,弘揚孝道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最美孝心少年的故事,不僅僅反映了一種孝心,同時在孩子們身上表現出的那種對苦難的堅忍、自強、自立、自信的精神,難能可貴。最美孝心少年,為少年兒童樹立了好榜樣,有利於對其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我們倡導對學生的養成教育,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感恩教育,其中包括感恩主題班會、感恩主題黑板報評比等系列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最美孝心少年”的動人事蹟給師生們共同上了一堂感恩教育課,一段段鮮活的例子給同學們帶來了心靈的震撼。本次活動的開展,讓同學們從“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蹟中感悟愛的力量,孝順自己的父母雙親,用愛心回報社會。

通過這一活動,孝心少年的事蹟感動了無數孩子們,激勵着孩子們,“孝心”、“大愛”等深入人心,一種正能量在校園中傳遞。“正能量無處不在,每個人都是一個能量場,就像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磁場一樣,不擇時間與空間,都會釋放正能量的種子,就像這最美孝心少年,不知不覺中已將正能量的種子播灑人間!讓我們共同努力將正能量的種子接力並傳遞下去吧!”

2020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心得體會5

昨晚我看了電視上播出的“2020年度最美孝心少年”節目,深受感動。在他們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十一個名字猶如十一朵花,綻放在我的心間。

當我們還乳臭未乾,偶爾躺在媽媽懷抱裏撒嬌的'時候,他們卻早早地承受了厄運的考驗,成為家裏的頂樑柱;當我們無憂無慮地揹着書包,走向學校的時候,他們卻揹着木柴艱難地行走在山路上;當我們在書聲琅琅的教室裏,沐浴着知識的陽光時,他們卻做着許多與年齡不符的事情:做飯、耕地、送票、賣燒烤,甚至在關鍵時刻把自己的骨髓獻出來救母親……

讓我最感動的是家住重慶的十四歲女孩吳林香。她小的時候父母離異,繼父留下一個5歲的弟弟出外打工,媽媽患了肺癌,外婆和外公身體又不好,照顧一家的重擔就落在了吳林香那小小的肩膀上。她的媽媽經常因病痛苦萬分,她總是微笑着安慰媽媽,從來不讓媽媽看到她哭時的樣子。()但病魔還是奪走了她母親的生命。儘管命運如此坎坷,她還是堅強地面對生活。她説:“我以後要當一名醫生,救許多像媽媽一樣的病人。”這就她努力實現的夢想。

看完這個節目,我已抑制不住自己的淚水。我想:他們用自己實實在在的行動,證明了什麼是孝心。相比之下,我自愧弗如。父母養育了我,給了我無微不至的關愛,我不僅要感恩,還要用實際行動去報答他們。今後我一定會好好地學習,關心父母,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助他們,也成為一個最美孝心少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drpj7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