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教師100條建議心得體會多篇

教師100條建議心得體會多篇

教師100條建議心得體會多篇

教師100條建議心得體會篇1

作為一名教師,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寫反思等,可説到收穫卻不大。有時為了一節公開課,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網上和雜誌上搜索相關的圖片和知識;有時為了寫一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必須要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應該要不斷培養自己讀書的興趣,要博覽羣書,善於對書本中的內容深入地思考。

“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盡的時候。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為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贏得自身的發展。只有不斷地學習、更新觀念和知識,不斷地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吸取他人之長來補自己之短,才能使自己更加有競爭力和教育教學的能力。

隨着教學實踐的增加,新問題、新矛盾也接連不斷的出現,要想自己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師,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要走的路還有很長很長。因此,教師必須不斷讀書學習,從中總結更多經驗,發揚優點,改進缺點,不斷探索新的知識、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取得更好成績。

一、讀書提高內在素質。

學習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手段,終身學習是當代教師自身發展和適應職業的必由之路。"嚴謹篤學,與時俱進,活到老,學到老"是新世紀教師應有的終身學習觀。同時構建終身學習體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們必須動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各方面的優勢,讓人們切實感到學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動提高自己的內在素質,真正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

二、讀書提高教學水平。

知識是需要時時更新的,老的東西總會被淘汰的。教師肩負着教書育人的重任,如果教師不能經常的更新知識結構,不能對新知保持長久的好奇與敏鋭,教師就有可能被學生看不起,在學生眼裏成為“老古董”。這樣教師在學生眼裏就失去了威信,而威信是維繫師生關係最牢靠的鎖鏈。知識越豐富,講起課來內容就越生動有趣、海闊天空,教師的魅力在於通過活化了的知識的積澱,所形成的諸多良好的品質:個性、修養、風度、氣質、幽默感,對人的尊重的態度,以及對真理的追求與敬畏。

這本書,猶如一面鏡子,映照出了自己在教學中的很多不足。也讓我知道了一個人只有不停地讀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裏汲取更多的營養,才能不斷地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所以讓我們所有的老師都來熱愛讀書吧!為自己訂一個終身學習的計劃,為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服務,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讓自己成為一個合格並優秀的教師

教師100條建議心得體會篇2

早在讀大學的時候就瞭解過前蘇聯教育大師蘇霍姆林斯基及他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可惜那時候人太浮躁、沒有耐心,始終只是浮光掠影,囫圇吞棗般讀了讀,沒有深切體會這本書的精髓。在這個特殊的假期裏,我重新將目光投向蘇霍姆林斯基,在捧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慢慢走進了這位教育大家,感受到他對教育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慢慢地從他的書本里感受到了教育的偉大,教育可以促使每一個生命平等而自由的發展;慢慢地我也有了一些收穫與感悟。

一、要使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腦力勞動中成功的樂趣。

文中有這樣的一段話“為什麼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會遇到落伍無可救藥的,因而教師乾脆對他放棄不管的學生呢?這是因為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裏,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的緣故”。

因為個體性的差異,學生在認知、智力水平、學習習慣等方面上的不同,所以,我們時常在教學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後進生”。因為我們評斷標準的一致,就顯得這些後進生尤其的“格格不入”。這些學生往往會讓我們老師很頭疼,甚至會產生放棄的念頭。那到底是怎麼會導致他們越來越落伍呢?我想,可能是學習中一次次的挫敗感吧,一次次的無力感吧!我的班級裏,就有2個這樣的學生,學習成績一直提不上來,上課的時候提不起精神,昏昏欲睡地呆坐着。對待這些學生,我想我應該重新思考與反思一下對他們的要求,在制定學習任務的時候,應該要結合他們可以理解與掌握的層次,從小而簡單的知識點入手,專門另選一些題目,期待他們在一節課上有所進步,哪怕一點點進步也好。這樣在一次次小小的進步中,他們也能感受到成功的樂趣與喜悦,也能體會學習的快樂。

二、學習不單是方法的學習,而是思想的學習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第42條建議——《怎樣學習別的老師的經驗》中指出:“要知道,學習優秀經驗,這並不是把個別的方法和方式機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優秀的教師學習,應當取得某種信念。”

這一段話讓我感受頗深,作為一名剛剛踏入這個行業的新手教師,在工作肯定需要積極向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們學習。那麼到底該怎麼學習,我也是有些茫然的。記得一次期末考試,我們班學生的計算得分不高,學生計算能力不強,我着急地向老教師尋求解決之法,他們告訴我應該讓學生多加練習,可以每天課前進行口算訓練。接下來,我就在班上開始進行每日聽算練習。但是一段時間過後,班上學生的計算能力並沒有得到明顯的提高。那時,我就有些迷茫,為什麼我採用了他們的辦法,可是效果並不佳呢?現在回想起來,我只是“照葫蘆畫瓢”,並沒有深刻地去思考,沒有去探究這個方法地本質是什麼,只是機械地去用,也沒有結合班級學生地實際情況。在日後的教學中,應該多去觀察年長的老師們的做法,吸取他們的教育思想,並且要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分析,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著作中的每一條建議,對於我來説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作為一名好的教師,一定要多讀多想,唯有多讀書,讀好書,才不致使自己的思維枯竭,讀書是涵養水源,唯有此,才能“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教師100條建議心得體會篇3

假期翻閲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學過的每一條都在指導着我該怎麼去管理教育學生,並且找到了自己在教學當中的一些不足和弊端。今天我學習的這一條讓我同樣感受很深刻。蘇霍姆林斯基説,在教室還應當有讓學生在那裏從事智慧的、被某種思考所鼓舞的勞動。這塊天地可以是很小的,哪怕是裝着泥土的一個小箱子也行。最主要的是:要讓學生能夠同時看見、觀察和動手。哪裏能做到這三點,哪裏就有生動的思考,使智慧得到磨練。

蘇老師在現實中指出了這樣一種現象:有一種可怕的危險——這就是學生坐在課桌後面而無所事事,每天6小時無所事事,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地無所事事。這樣會使一個人走入歧途,在道德上敗壞下去。其實這樣的學生在我們的課堂裏並不少見,這些上課無所事事的學生通常被成為在“開小差”,他的思維處於停滯狀態,每當課上看到“開小差”學生總是會讓教師感到惱火,我們都希望人人都目不轉睛地聽着自己的課,但事實上每節課總會有那麼幾個人對我講的內容一點興趣都沒有,除了反思自己課不夠精緻不夠生動外,還忽略了個重要問題:我的課沒有把學生帶入思考的世界。

對於國小生來説,他們需要新鮮事物不斷刺激他們的各大神經,調動各種感官,而教師為此也是絞盡腦汁地使盡各種手段。很多時候有個現象,孩子越學越覺得沒意思,家長也會説:人家越學越聰明,你怎麼反而笨了?蘇老師早就説過:不能認為:既然學生在掌握知識,他自然就變得更聰明瞭。這一切遠不是這麼簡單的。

“不下決心培養思考習慣的人,失去了生活中最大的樂趣。”來於愛迪生的這句話道出了人不能不思考。教師要思考如何才能讓自己的課有最高的效率,學生要思考如何才能將今天所學真正變成自己的知識!

教師100條建議心得體會篇4

轉眼間,這次的幼兒園教師培訓已經結束,很榮幸自己能夠參加這次的培訓學習,這次的培訓充實而富有意義,使我受益匪淺,讓我如幼苗般得到了滋養,此次培訓理論與實例結合,課程豐富多樣,從全方位地精心詮釋了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經過五天的學習,收穫頗多,談談自己的一點學習體會。

一、幼兒教師要培養終身學習的理念

我們的生活日新月異,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斷更新。為了適應孩子的求知需求,我們要不斷學習,隨時補充自己的能量,給自己充電。如果只靠原來在學校學的那點東西,遠遠不能滿足孩子的需求,日積月累就會被社會所淘汰。對孩子也是一件痛苦的事,更是一件不負責任的事。

過去,我們是領着孩子在學習,現在我們是和孩子一起學習,如果我們不把自己的知識的海洋裝滿,怎麼才能滿足孩子那一條條求知慾旺盛的小河?教師的業務素質很重要,現在的教育對幼兒教師的要求很高,琴棋書畫,歌舞情樂,只有高素質的人才能更適用這個崗位。所以,我們每天至少學習一篇教學方面的文章,每天練練基本功,讓自己在幼教領域不至於落後。

二、廣泛學習幼兒教育教學理論,提升教學技能

縣幼兒園的吳院長詳細深入的為我們解讀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為我們的教學實踐起了提綱挈領的作用,為我們的教育科學理論注入了源頭活水,其他幾位教學經驗豐富的骨幹教師又結合幼兒教育的五大領域特點,為我們詳細、生動的講解了課程特點及教學活動設計、組織與指導,讓我們瞭解如何在幼兒園進行教學工作。

三、教師應具備良好的師德和職業道德

德高為師,身正是範,師德是一個教師的靈魂。能否成為一個好教師,要有“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走”的精神。熱愛、尊重、理解幼兒是幼兒教師必須具備的職業道德核心。愛是兒童正常成長的必要條件,我們要學會理解、關愛幼兒。

四、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業務素質。

要實施創新教育理念,創新型教師必須具備以下幾種業務素質:

(1)有豐富的知識結構,這是教師發揮創造性的基本保證。

(2)有較高的管理藝術。管理包括兩方面,一是班級的整體管理,二是針對每個學生的個別指導。

(3)有豐富的情感。教師聲情並茂的朗誦,熱情洋溢的讚賞以及在與學生接觸時的儀態、表情和舉止所表現出的積極情感能隨時地激發、調動學生的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因“親其師而信其教”,變苦學為樂學,單純的知識傳授變成了雙向的情感交流,使教者亦樂、學者亦樂。

總之,經過此次培訓,我懂得了很多的道理,學到很多知識,認識了很多朋友。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我要不斷努力,學以致用為孩子上好課,成為孩子的好朋友。

教師100條建議心得體會篇5

閒暇中,我有幸拜讀了偉大的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t;給教師的一百條推薦>一書,雖然此刻正值新課程改革之際,似乎這本書的出書時刻並不符現代教育潮流,但它卻給我的收穫頗多,感觸頗深,使我受益匪淺。文中生動的實際事例,精闢的理論分析,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如一汩汩清泉、一絲絲雨露滋潤着我的心田。

蘇霍姆林斯基文中的這段話深深影響着我,他説“在年紀尚輕的時候,應當先做些什麼,才不至於在老之將至的時候而悔恨呢?要做的事很多,但首先務必點滴地積累作為一個教育者的智力財富和教育的明智。”我認為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務必發奮提高自身素質,而提高自身素質的首要途徑就是“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

也許有些教師會抱怨“備課,上課,批改作業,還要組織參加各種活動,教學工作整天忙得團團轉,身體已筋疲力盡,哪有時刻騰出來讀書?”對此,我也有同感。但我想只要我們自身把自己當作學習的主人,制定出合理的工作計劃、學習計劃,總是能擠出時刻來的。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教師的時刻從讀書中來。只有每一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他認為:讀書是節約老師時刻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古人云“善讀之能夠醫愚”,因此,為了提高自身素質讀書是很有必要的。讀書不光要讀所任學科的有關書籍,還要讀學科以外的書籍,要做到博覽羣書,正因現代教育不光需要懂得學科以內的知識,現代課程是各學科之間的整合,只有知識淵博的教師在課堂上才能做到遊刃有餘,也只有知識淵博的教師才能有豐富、生動的語言,敏鋭的思想,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才能使課堂充滿活力,熠熠生輝。給教師的一百條推薦讀後感。蘇霍姆林斯基之因此能成為偉大的教育家,不正是由於他廣泛閲讀的緣故嗎?因此,我堅信只要我們能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充實自己,使自己真正具備“活水之源”,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師。

其次,我認為想要提高自身素質,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還務必虛心向他人學習,也就是蘇霍姆林斯在文中所講的要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蘇霍姆林斯還教我們怎樣學習他人的教育經驗,他告訴我們,要把別人的經驗學到手,這首先意味着:要明白一件事取決於哪些條件。否則,既不可能明白也不可能學到別人的經驗。他説,學習優秀經驗,這並不是把個別的方法和方式機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優秀的教師學習,應當取得某種信念。因此,學習優秀教師的經驗,不能完全照別人的辦法教,按照別人的辦法教,教學效果是遠遠不如別人的,它需要自己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探索,需要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進修和自我教育。當然還需要全面地觀察、瞭解學生,在自我觀察、自我分析的基礎上,逐步構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當然學習優秀經驗並不是光學習他人的教學經驗,還要學習他人的班級管理經驗,想想為什麼別的班級教師在與不在都一樣,一樣地秩序井然,而自己的班級就遜色多了,這就需要自己向他人學習,要向許多有教學管理潛質的教師學習,學習他們的管理經驗,治理之道,然後在自己的班級中進行全面瞭解,把這些經驗進行篩選,選取有價值的經驗在班級中運用,並不斷地摸索、研究,最後找到最適合管理自己班級的有效方法。學習別人的管理經驗,是相當重要的,正因只有管理好班級,才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書中還有許多我們還需要學習的教育思想理論,如“談談學生的智力生活”、“想克服負擔過重現象,就得使學生有自由支配的時刻”、等等類似這樣的話題,都是對我們老師的教學很有幫忙的。

蘇霍姆林斯基的t;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中,先進的教育思想、深邃的教育理論深深影響、啟迪着我,讓我如獲至寶。我要發奮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做一名合格的中學教師。

教師100條建議心得體會篇6

在閲讀教育類書籍時,經常看到一個響亮的名字——蘇霍姆林斯基,看到文中引用他的經典名句。可從未真正靜下心來閲讀過他的任何作品。近期剛好遇得一本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一百條推薦》,它真是一本好書!書中提到,教師獲得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讀書就應成為教師的精神需要。

看了《教師的時刻從哪裏來》後,我真的觸動很大。我也常抱怨沒有時刻,忙啊。每一天早早到園,每天拖着疲憊的身體備課、上課、準備教具,還要處理孩子和孩子之間的問題,已有點應接不暇,還要忙着管孩子們的吃喝拉撒。正當我看不清方向時,蘇霍姆林斯基告訴了我答案——教師的時刻從讀書中來。“只有每一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可謂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明白了,為什麼那麼多優秀教師,課堂上總是那麼得心應手、左右逢源、遊刃有餘,不管孩子出現什麼突發事件,他們都能巧妙引導,讓課堂因生成煥發精彩。想想自己的課堂,也做了精心準備,教學環節環環相扣,但課堂上卻總感到語言貧乏,缺乏感染力,教得費力。這才恍然大悟,優秀教師是平時的點點積累,在日常工作中提練,借鑑其他教師的先進經驗,用一輩子來備課,而我只用課前的幾個小時來備課,“書到用時方恨少”,效果當然不一樣。

一位優秀的高級教師曾説過:“只讀兩本書(教材、教參)的教師無論如何是不能成為優秀教師的”。讀書能夠提升自己的教育的愛心和社會的良心。這是做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有人説‘沒時刻讀書’,關鍵還是他不想讀書……”這樣的讀書箴言,我完全贊成,並深有同感。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那就是喜愛讀書的精神。”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推薦》一書中,睿智的教育思想、深邃的教育理論深深影響、啟迪着我,讓我如獲至寶。我要發奮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做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

教師100條建議心得體會篇7

第一次聽鄭傑校長上課時,鄭傑校長就以《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這本書為獎勵鼓勵大家積極參與,當時很遺憾我們小組沒有獲得此書,不過所幸我在寧夏圖書館借到了。讀完後,感觸良多、同感良多。

一、教師不是聖人

提到教師,人們都會覺得教師要“蠟炬成灰淚始幹”,老師要大公無私,樂於奉獻,慢慢地社會把老師“聖人化”了。而把老師聖人化以後,我們一方面社會地位得到提高,但同時也帶給老師我們很多痛苦。説中寫道:“把教師打扮成聖人是有害的,兩大害處,一是制‘假’,讓教師自以為真是聖人了真可以像聖人一般隨意指點起別人,這樣的戴着面具的‘假聖人’使真實的‘我’被深深地隱藏,‘我’一旦被隱藏,就會活着太累,許多教師工作不愉快與每天上班揹着沉沉的表演聖人要用的‘行頭’有關。二是至‘偽’,‘偽’總與‘虛’作搭配,表現出人的兩面性,是心口不一、言行不一的兩面性,也是在不同場合作出不同的表演的兩面性。這是一種偽善,顯得造作,也讓自己難受,當你想得到而不能討諸行動,或當你要拒絕卻不可以説“不”的時候,你在承受人格被撕裂的痛楚。”在實際生活中,因為這種把老師聖人化給我們帶來了承重的精神負擔,學校有位年長老師講到自己曾經在生孩子的時候,因為疼痛而大喊,然後旁邊醫生説她:“你還是老師呢?這麼大喊大叫的!”我想説,難道聖人生孩子就不疼嗎?這種強加給老師的負擔逐漸讓我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教?為了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為了祖國的希望和未來?為了黨和人民?我不否認也有這樣不計較個人得失的聖人,但是我們大部分老師都是平常人,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我們在考取教師之初,有自己的教育夢,但更多的時候是為了就業,為了生存。可是工作後社會給我們強加了很多負擔,我生病了不能請假,因為我走了班裏沒人上課,耽誤學生學習你就不是好老師,家長故意找事,你不能罵回去,因為你是老師,不能説髒話,你得寬容寬容再寬容。時間久了,我們就迷失自己,我們的人格分裂了,我們感到痛苦,我們總是活在面具下面,我們被“聖人”所折磨!

二、“學會讚美真的好難”

“讚美”這個詞多麼美好,歌頌美,讚揚美,可是這麼一個人人喜歡的詞在實際生活中運用卻那麼難呢?普通老師讚美領導,領導覺得你有阿諛奉承之意,周圍同事覺得你有拍馬屁之嫌;同事之間互相讚美,也會有同事覺得你淨説好聽的,不真誠;老師讚美家長,其他家長覺得這個家長是不是討好了老師;班主任聽到有家長讚美自己,都會不由自主地辨別家長是不是真心。為什麼讚美變得這麼難?鄭傑校長説:“我們沉浮於不信任的慣性之中,使信任變得難行,讚詞堵在咽喉。”是啊,因為領導和下屬之間互相不信任,同事之間互相不信任,老師和家長之間互相不信任,導致我們不相信別人會真誠地讚美自己。“人們總是依靠自己的心性來揣測他人,以心中的‘小’來揣測他人可能的‘小’。”不過,因為其實我們大家都希望獲得別人的讚美,希望有一天,不信任的陰霾被讚美聲漸漸驅散,每個人的心中都有陽光。

網上有句話説“工作本身是不累的,平衡情緒最累”,對此,我深表贊同,我們工作苦一些累一些都可以接受,但是社會強加的“聖人化”標籤,工作中的人際關係往往會讓我們精神壓力很大。所幸,我們可以讀書,鄭傑校長謙虛地説《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是一本無害的書,但是在我看來,這不僅是一本無害的書,更是一本開闊視野、找到共鳴、汲取營養的書。

教師100條建議心得體會篇8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每一條推薦都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它能夠作為一面如何做人的鏡子,給人以啟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養人的教科書,給人以借鑑。那些關於教育的真知灼見,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閲讀、品味、反思。

此刻我就蘇霍姆林斯基的推薦結合自己的體會談談對後進學生就應怎樣做:

心存博愛,永不言棄

優秀學生是相似的,“差生”卻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學生,你不用對他們吆五喝六,他們總是乖乖地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而當你應對那一個個千差萬別生龍活虎的差學生,他們一旦出了點小問題,我們總習慣先對他們進行批評、寫檢查、罰掃地……然後再對其講道理,進行所謂的原則性的指導。其實處罰和枯燥的説理不能觸及後進生的靈魂,反而拉大了老師與後進生之間的距離。

蘇霍姆林斯基説:“一個好的教師意味着什麼?首先意味着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堅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以前是個孩子。”他告訴我們每個老師:那些個性的孩子正是透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好絕望,只要我們充滿期盼,他們就會充滿期望。照亮學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聖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為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着愛與悲憫,我們不能放下,絕不能放下。從這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户,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其實後進生同優秀生一樣他們都是祖國的期望。對於那些尚未開放的花朵,我們就就應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温暖,個性的愛給個性的他們,百花齊放才能迎來滿園的春色!

作為一名教師,很少人不愛自己的學生。但是,在教育中,儘管有時我們為他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可他們並不領情,甚至常常事與願違,收到相反的結果。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把他當做一個平等的人來對待,其實孩子也有自尊心。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在教師關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導才能成為教育,就本質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關懷學生。我們要讓學生經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讓他們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費力氣,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穫。

?給教師的一百條推薦》這本書還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是可造之材,找到了適宜的教育方法,就不會有永遠的後進生。他用畢生的精力在研究學生,研究教育教學工作。在他的眼裏,這世界上沒有永遠的後進生,每位學生都有他獨特的地方,都有他可塑造的一面。因此他對後進生從來不放下,而是竭盡全力、想方設法地研究學生特點,進而尋找到幫忙學生的方法,最終讓他們“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我想,蘇霍姆林斯基之因此能這麼做,是跟他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密不可分的。而我們呢,提高不了後進生,便抱怨他們,甚至是放下他們,在如今的應試教育下,一些老師失去了等待後進生轉變的耐心,再加上平時忽視了閲讀的重要性,教育理論和教育方法掌握的寥寥無幾,研究學生更無從談起。這樣又怎能幫忙後進生提高呢?讀了此書我有了方向,想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素養就必須要多閲讀教育理論書籍,想要幫忙後進生就必須要結合所學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教學經驗去研究學生。兩者相結合,就會在教育工作中尋找到工作的成功與樂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drzmr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