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道德教育的心得體會【多篇】

道德教育的心得體會【多篇】

道德教育的心得體會【多篇】

道德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一

職業道德是什麼?它是社會一般道德的一個重要領域,是社會一般道德在特定職業行業中的具體反映。道德是人們在複雜的社會交往中一刻都不能離開的生活和工作準繩。良好的道德可以撥正人生態度,激勵人生進取,優化人際關係,提高羣體素質,促進社會精神和物質文明的健康發展。

人活在世,就要以德立身,以自律為前提。道德是走向成功之路的性格基石。“天生我才必有用”,這個“才”也有品質的含義。凡具備才華和優秀品德的人,無論在何種環境下,終將會超越平凡,大多歷史上偉大的人物都能在物質的種種誘惑前保持氣節。

職業道德也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逐步形成的道德狀況的進一步發展,主要表現在走上工作崗位之後的成人的意識和行為中。人的一生都要從事某種職業活動,因此職業道德將伴隨你走完人生從業旅程。

社會上有一種正當的職業,就會有一種職業道德。醫生有醫德,自古就有“醫乃仁術,仁愛救人”的言論,強調“德為醫之本,仁乃德之源”;教師有師德,“以身立教”,“傳道,授業,解惑”;商人有商德,“誠實守信,買賣公平”;藝人有藝德,德藝雙馨如鄧麗君就以孝順父母,為人謙和而深受人們的敬重和喜愛。

學習職業道德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加強職業道德建設,也是規範我們從事城市規劃行業的職業道德行為和提高從事城市規劃行業人員素質,加強城市規劃事業的建設發展,因此,就必須以城市規劃行業的職業道德作為從事城市規劃人員提高職業素質的內在要求。要從內心地自覺地樹立城市規劃行業職業道德觀念和規範自身的職業道德行為。

我們既然選擇了從事城市規劃行業這個崗位,就要擺正自己的位置,熱愛城市規劃事業。俗話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通過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同樣能做出成績,取得成功,只有熱愛城市規劃工作,尊重城市規劃職業,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城市規劃事業,發揮自己的才能,在城市規劃行業領域做一番成績,為社會進步做出自己應有貢獻,從而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通過學習,下面是我學習職業道德這門課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通過學習,瞭解社會主義事業道德的基本規範和社會主義職業道德修養的內容,深刻理解在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建設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結合實際,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信念,自覺進行職業道德修養,逐步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和習慣,把自己鍛鍊成為一個具良好的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人。

二、通過學習,使我進一步增強了責任感,明瞭自己的工作職責和工作任務,增強了搞好本職工作的使命感,從而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自己的遵紀守法意識得到強化,政治思想覺悟進一步提高,組織紀律觀念和自我約束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儘管這次城市規劃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的職業道德培訓課時短,但覺得這次職業道德學習的輔導老師對職業道德學習的內容,從淺引入,講解深刻,結合實際,生動有趣,使我深刻領會學習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道德教育為的'是把外在的道德要求內化為心中的道德法則去遵守,把“他律”轉向“自律”。道德不只是一種外在的約束,就其本性而言,道德更是一種內在自律性力量。因此,加強自我的道德教育還需要用正確的道德信念進行自我磨礪,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把外在強制力轉化為內在的自覺,把他律轉化為自律,“堂堂正正做人,兢兢業業做事,清清白白做官。”增強搞好本職工作的信心,也是一次加強自身道德修養,提高自身職業道德素質難得的學習機會。

三、通過學習,使我更加熱愛本職工作,樹立搞好本職工作的信心。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的發展也在不斷變化,對規劃的專業性和技術性的要求越來越高,作為從事城市規劃行業人員要想生存和發展,就要不斷學習,在學習中掌握、思考和運用,使自己的知識不斷更新。同時要遵守城市規劃行業的職業道德行為,要不斷學習提高城市規劃職業技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自覺樹立城市規劃行業的良好形象,做到愛崗敬業,幹一行,愛一行,保持高昂的熱情和幹勁,立志在本崗位多為咸陽市的規劃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總之,通過學習,要在今後工作當中,結合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把職業道德行為規範牢固樹立起來、自覺踐行開來,一定要模範帶頭把職業道德行為規範和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自己思想道德建設的核心內容,貫穿於實踐工作生活中去,體現在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把社會主義榮辱觀當作社會風尚的一面旗幟;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以身作則,努力做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模範實踐者和積極推動者;要在全規劃系統職工隊伍中形成見榮而為、遇恥而拒的良好風尚;在平凡的崗位上勤奮工作,以一流的標準創一流的業績,為規劃事業,為社會主義事業奮鬥終身。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我們正當青春年華,也有幸從事在一份良好的職業,還有什麼理由要渾渾噩噩的虛度時日?的確,我們可能不是社會上稱之為“精英”的那一羣之一,但我也不會覺得一個稱謂就能讓自己生活的更充實更有意義;也許,傾盡我一生之力創造出的財富很有限,但我兢兢業業無愧於心。珍惜光陰,珍惜在興齊的日子,做一個正直的人,培養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樹立社會責任感,讓職業道德的信念伴隨自己一生。

道德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二

“教育就是對人的社會改造”這是教育最根本的定義,讓學生獲得在社會中生存的技能是教育的一個重要職責,也是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務。在中學階段,學生僅僅習得數學、語文、外語等這些知識技能還遠不能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不能適應終身學習發展的需要。那 麼除了書本知識以外,中學生還需要具備哪些素質,才能夠創造自己未來精彩的人生呢?我覺得還應該加強思想道德教育,重視以下五點。

一、要擁有自信的人生

一個人如果不自信,只會一事無成。自信是人格的核心,作為人的發展,自信是步入成功大門的一把鑰匙。因為,人的行為是受思想觀念制約的,有什麼樣的思想觀念,就會產生什麼樣的行為,也就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一個人的成功,往往依靠自信這樣一種自我感覺。這種感覺會引你勇往直前,戰勝困難取得成功。作為中學生如何獲得自信呢?

其一,要悦納自己。

也就是自己要清楚地知道“我是誰”,能找出自己的突出的優點。如果能夠很快的説出自己的優點就證明很有自信,説明能接納自己。作為中學生,要學會客觀地剖析自我,無論處於什麼不利的狀態,都應該看到自己的長處,充滿信心,取得進步。

其二,要相信自己行。

一個人在成長中還要相信自己行,要記住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只有這樣才能在逆境中不斷進取;在逆境中充滿自信戰勝困難。報刊曾報道一個12歲的小孩子遇到海難,在冰冷的海水中漂流了幾十個小時,能夠奇蹟般的活了下來,就是牢牢記住爸爸對他説的一句話“相信自己能行……”他相信一定會有人能來救他,他一定能夠回家,相信自己使他戰勝了嚴酷的現實,成為最後的勝利者。每個人面對人生都應該相信自己行。

其三,要正視自己的不足,戰勝自己的弱點。

什麼是成功?成功不是説我超過了某某人,真正的成功是戰勝自己,改變自己過去的缺點。戰勝自己不是一下就能做到的,需要從小處開始改變,一點一點地克服自己的弱點養成良好的習慣。其次,要從小就堅持自我反思,不斷的促進自己的改變和發展。時常問問自己,有沒有什麼不足,並想想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比如,在學習上,爭取每天下午自習課的時候就把作業寫完,晚上的時間,反思一天學到的內容,總結已經掌握的知識,找到自己不理解還需要與同學、老師探討的問題,第二天及時解決。不僅僅是學習,在做人方面也要不斷地進行反思,良好的行為、習慣都需要通過反思來調整、完善。這樣才能不斷進步,不斷取得成功,從而積澱自信。

二、要做一個講誠信的人

首先,承諾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否則就不要承諾。作為中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要向父母、向老師、向同學、向集體承諾一些事情,一旦承諾的事情,就應該學習“玄奘西天取經”的精神,想方設法來完成,一定要取信於他人。

其次,自己決定做的事情一定要堅持。作為中學生經常自己給自己定一些規則,比如,每天幾點到學校晨讀,晚上定時看電視,雙休日安排學習時間。只要是自己決定的,一定要堅持做,對自己不能放鬆,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努力做到。有時儘管沒人監督,也能做到,這是一種自我約束,也是一種誠信。

另外,學習時更要講誠信,特別是考試的時候,不會就是不會,絕對不能存在僥倖心理,在考試中作弊,出現不誠信的行為。知識的獲取是需要付出艱辛的。做到誠信也需要付出努力,戰勝自我。

三、要遵守規則

做任何事情都是有規則的,沒有規則什麼事情都無法完成。美國911事件發生的之時,由於電梯已經癱瘓,在世貿大樓中的所有人都必須走防火樓梯逃生,在這樣的危急關頭沒有人擁擠,而是靠右邊按照順序排隊下樓,把左邊空間留給消防和援助人員。這樣潛移默化的規則意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911事件的損失。作為中學生要有規則意識,學會按規則辦事。大到遵守公民道德公約、交通法規、中學生守則、校規;小到遵守班規以及幾個朋友之間定的規則。這樣融入社會以後,才會不影響他人,不影響社會,同時給自己發展帶來方便。遵守規則不妨從小事做起。比如,每次過馬路都要等綠燈亮了再從人行橫道上通過,就算是一輛車也沒有,也提醒自己要守規則;就是別人全都匆匆過去了,也要提醒自己:我要做守規矩的人。從小事做起會形成一種自覺遵守規則的意識。

四、要學會負責

一個人從上學開始,就擔負起社會責任。中學生目前社會賦予的責任是學習,將來走入社會要承擔一份工作,為社會發展盡責。因此,要從學生時代開始就學會負責。

一是要對自己負責,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作為學生,應該瞭解自己現階段最主要的責任——學習。學生只有通過學習掌握知識技能,將來才有可能回報社會,貢獻社會,今天努力學習就是對自己負責。

二是要對自己的父母負責。一定要知道父母的生日,在父母生日的時候給予祝福,一句問候的話語,一條温馨的短信都是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回報。平時父母回到家為他們接一接手中的提物,拿一拿拖鞋,倒一杯茶,這都是身為兒女對父母應盡的責任。不懂得對自己父母負責任的人,也不可能對社會負責,事情雖小但是意義重大。

五、要養成良好的習慣

有一位哲人曾經説過,一個人走入社會以後,將大學學到的知識都忘記了,最後剩下的最有用的就是習慣。作為中學生,首先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能夠認真傾聽積極思考的習慣,邊聽邊做筆記的習慣,以及及時複習整理的習慣。也可以概括成收集信息、整理信息、運用信息的習慣。這將是終身學習所必需的,一生受益的。

其次是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如,坐電梯請女士先上,下電梯按住開門按鈕讓別人先下,在公共場合不大聲喧譁等等好的行為習慣,都需要在中學時代養成,許多習慣將影響人的一生。

再有是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按時就寢,飯前便後洗手,用完東西放回原處,許多習慣雖小但是非常重要。有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曾説,對他影響最大的是在幼兒園時養成的“用完東西放回原處”的好習慣。他一生中讀完書,用完資料都放在原來的位置,這樣使他在研究過程中節省了大量的尋找資料的時間。

學校,作為學生接受教育最重要的場所,除了要教授學生各種各樣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獲得足夠的信心,培養學生的誠信品質,幫助學生了解遵守各種規則制度,學會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負責,指導學生養成各種良好的行為習慣。只有這樣中學生的教育才能做到為學生終身的發展打好了堅實的基礎,才是真正貫徹了黨的教育方針,實施了素質教育。

道德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三

未成年人作為國家的未來,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將直接影響國家的發展。培養和造就千千萬萬具有高尚思想品質和良好道德修養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既是一項長遠而緊迫的戰略任務。學校是對未成年人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條重要渠道。未成年人,主要是在學校接受教育。不可否認,隨着社會的發展,各種文化不斷滲透,而未成年人的心智較不成熟,又極易簡單模仿,從而造成社會問題。而不少學校重智育輕德育、重課堂教學輕社會實踐,導致了忽略了對其思想道德的教育。

學校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要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並且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專家指出,由於現在的未成年人要接受來自學校、家庭、社會等各方面的壓力,其心理壓力會增大,容易影響其心理健康,從而不容易接受正確的思想道德教育。

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這樣令人心痛的實例。某國小一名13歲的六年級學生,在一數學課上,由於沒有作出老師出的數學題,被老師喝到:“你這個木頭腦袋!”結果,在其心中造成了陰影,總是感覺自己太笨。從此,便不願意學習,上課時人在心不在,產生了一種對抗情緒,放學回家後,他便關着房門,一個人悶在裏面上網,不梳洗,不吃飯。最終,被家長領到心理診所進行治療,證實了其老師的責備在他的心理上造成了陰影,並且導致了他後來的一些反常行為。而這樣的例子遠遠不止幾件。現在很多抑鬱症的大學生,他們感到自卑,究其根源,其中不少人是由於其小時侯老師的一句話造成了陰影。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他們的言行對學生們的影響顯而易見。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要有健全的心理知識,以好的態度教育學生,大不可因為一句不妥當的話而影響了孩子的一生。

國小階段是一個人道德品質形成的關鍵期,學校是對未成年人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場所,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與道德品質,是全面提高中華民族整體素質的需要。近年來,我校從國小生的年齡實際出發,積極探索符合兒童特點的教育途徑,從而促進學生的道德認識向道德行為的轉化。如,我們學校開展的電影課程,通過組織學生觀看優秀影片,引導學生了解祖國悠久的歷史、革命傳統、英雄人物,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作為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主渠道的學校,有責任開展多方面的教育活動來培養學生的人格,決不只限於籠統的提出思想教育,而應該在提高學生人格素質的基礎上,去談思想進步,政治信仰,愛國主義等等。而入格素質的基本構成是這樣的一個特徵:適應社會、有強烈的責任感、忠誠履行社會責任,自覺遵守社會規範,維護社會風尚,也就是人們常説的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一個社會的人。未成年人要健康發展,周圍的環境是非常重要的,社會、學校、家庭任何一方會對孩子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影響。每一個孩子的背後,都是一雙雙關注的眼睛,而每一個孩子的眼睛,也同樣在關注着每個成年人的言行。

在思想道德教育過程中,尊重未成年人的主體地位,不斷探索和把握未成年人成長的規律,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以尊重、理解、關心、幫助未成年人為途徑,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和引導活動。

(1)正視和尊重未成年人的認知能力。

思想道德教育過程中,要相信未成年人的認知能力,同時又要正視其認知能力,要努力避免在低估未成年人認知能力的情況下,對未成年人實行的過度保護與控制,以免使未成年人受到過多限制,使其能力得不到適當發展,道德品行得不到正常養成。同時防止未成年人在過多限制的前提下產生逆反心理;在過多限制或保護的基礎上萌生依賴心理,無能消極心態,制約其良好品行和高尚情操的培養。此外,要正視未成年人的認知能力,道德教育不得“拔苗助長”,要根據未成年人的年齡特點來開展教育,更要注重引導幫助未成年人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困惑和矛盾,做到在服務中教育,在關心中引導。

(2)瞭解和掌握未成年人的個性特點。

未成年人處於生理和心理成長髮育的關鍵時期,他們對外部世界充滿好奇和渴望,樂於接受新事物,思維開放活躍,主體意識、平等意識較強。對未成年人的這一共性,在開展思想道德教育過程中我們必須有充分的把握,適應其身心成長的特點,堅持德育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深入淺出,寓教於樂,在教育過程中多用鮮活通俗的語言,多用生動典型的事例,多用喜聞樂見的形式。同時,要了解掌握未成年人的個性差異、年齡差異、生活環境及智能組合的差異,在德育過程中堅持因人施教。

(3)重視和倡導未成年人的互動參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改變“我説你聽”的陳舊模式,使未成年人由教育過程中的被動接受者變為主動參與者,在互動參與中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逐漸懂得自己要求自己、自己監督自己,不斷提高未成年人對道德問題的分析,判斷能力。只有重視互動參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才能從灌輸教育向情感體驗轉移,才能在感受和體驗中昇華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認識,培養道德能力。

總之,我們的學校、家庭、社會應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引導和幫助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他們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有用人才,無論是家長、老師,還是社會都一定要十分精心、十分專心、十分耐心地關心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使未成年人在教育的“黃金階段”裏,受到最佳教育。

道德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四

《以學定教——道德教育的另一種思路》是劉次林關於道德教育的研究報告。全書共分13個章節,具體內容包括灌輸與對話的較量、倡導教師的服務意識,教師應該花更多的力氣在道德學習的方法與動機上“有所為”,對於那些應該並且可以由學生自己做的,教師則要“有所不為” 、“班組串換”德育實驗、你能把課講多深、由“美德袋”教育到“三維”德目教育、“禮之用,和為貴”、道德的要素與結構等。“以學定教”,顧名思義即指根據學生的學來確定教師的教。本書論述道德教育的另一種思路,即把“以學定教”這一原則用在德育中,教師不再直接把德育要求告訴學生,而是將德育要求置於學生的生活情境之中,根據學生的動機水平來進行教育。

在本書第三章中闡述教師要轉換思路,倡導服務意識。素質教育要求“以人為本”,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發展學生個性特長;挖掘學生潛能,發展學生學習的自主權,倡導教學相長,實現師生共同發展。國中課程改革強調發現學習、研究性學習、探究學習。這些學習方式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然而,儘管“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實現主體發展教育”已經提了很多年了,教師口頭上也接受,但一到課堂上學生忙來忙去還是處在被動接受的地位,那有什麼主體地位可言,必須轉變舊的教育教學觀念,改變傳統陳舊的教學方法,不斷學習,與時俱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增強教師的服務意識,變“教育者”為“服務者”,教師要真正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教育要以人為本,給予學生的應該是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提高學生的創造性和創造力,豐富學生的個性。

一、教師應增強促進學生學習的服務意識

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幾千年來,教師只是傳道者,傳統教育認為教師就是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因而以前大家都説:“要想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學高為師”,但現在這些觀念都受到了挑戰!有的“學富五車”的老師教出來的學生就是比不上文憑不如自己的老師;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走出校門卻比不上“差生”。

這是因為現代科學知識量多而且發展快,教師要想在短短几年的學校教育中把所教學科的全部知識傳授給學生是不可能的;況且現在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渠道多樣化了,他們可以看書、看報、看電視,甚至上網聊天下載信息,“打開窗户看世界”,教師作為學生惟一知識源的地位已經動搖了,學生不再只囿於課堂。所以現代教師不能再把知識的傳授作為主要任務和目的,而應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激發者、輔導者、合作者、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者,應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上,做到“授之以漁”。這就是要求我們教師要指導學生懂得如何去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掌握獲取知識的工具以及學會如何根據認識的需要去處理各種信息的方法,切實加強促進學生學習的服務意識。

二、教師應增強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的服務意識

面對國中課改形勢,面對“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筆者認為“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是課程改革的基本保證”。這就需要教師增強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的服務意識。

而師生之間的合作關係不只是知識傳遞的關係,而是有着共同話題的對話關係,在對話中師生進行着知識與智慧的交流,精神與意義的溝通,師生雙方作為完整的人,以整體的人格相互影響,雙方在對話中共享着知識與經驗,共同體驗着美好的人際關係,共同感悟着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在這種關係中,師生之間不是單純的主體與客體的關係,不是單純的認識與被認識、支配與被支配的關係,而是一種在共同的學習情境中的“相遇”關係。在這種關係中,師生雙方都作為自由自主的人投入共同創造的教學氛圍中,相互吸引,相互接納,各自獨立而又相互理解與迴應,師生雙方不是獲得“認識”,而是體驗到生命的湧動、精神的拓展。在這種關係中,師生相互尊重,彼此信賴與激勵,教師理解生命的獨特性,充分尊重學生的相異性,對學生個性給予接納和肯定,對學生的不同思想、不同見解能夠寬容與支持,教師不只是面向學生的説話者,更是體諒學生的傾聽者,教師總是為學生彰顯各自的生命力量、發展各自的獨特精神提供一個廣闊、融洽、自主的空間,讓學生的心靈得以自由舒展、生命意義得以真正實現,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自身也體驗到了生命的活力與價值,獲得了工作乃至生命的意義感。

三、教師應增強教育為了一切學生的平等服務意識

每個學生都應該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權利。然而,長期以來,不少教師對“差生”,特別是學習和紀律都不好的“雙差生”,往往是另眼相看。在課程改革的探究式教學中,並非只有好學生才有能力開展探究,應該給每個學生參與探究和學習的機會。尤其是那些在班級或小組中極少發言的學生,應給予他們特別的關照和積極的鼓勵,使他們有機會、有信心參與到探究中來。其次,探究式教學中,我們更應該合作探究或大班集體探究,可利用學生集思廣益、思維互補、思路開朗、分析透徹、各抒己見的特點,使獲得的概念更清楚、結論更準確,讓每一個學生感受到平等的受教育權,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同時要一開始給學生補基礎,然後適當的放慢教學節奏,對學生進行了悉心的教學和輔導。若沒有這一種為了一切學生的服務意識,高高在上的“教育者”是不會取得好成績的。

四、教師應增強提供優質教學的服務意識

為每一個學生的美好未來打好底色,為每個學生的發展提供最優質的服務,這是教師崇高的職責。高中課程改革非常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主體積極性的發揮,這就對教師所提供的教學服務質量有了一個更新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要求教師。

第一、要有紮實的專業功底、與時俱進、不斷提高個人素質。

第二、要有良好的教學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手段。

第三、巧妙的運用教學方法。

第四堅持教學過程的科學化,以最少時間和精力,求得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

第五、堅持教學目標多元化,教學圍繞提高公民素質的總體目標運作。

第六、始終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是否願學、樂學,把學習當作一種愉快的情感作為教育是否成功的標準。

第七、能夠提供優質的課前、課後服務。只有這樣才能使接受服務的消費者——學生和家庭、社會感到滿意,才能使學校提供的服務得到認同。

五、教師應勇於承擔服務的責任

教育的服務也要以人為本,其實是對學生的一種精神關懷,應該是教育本質的迴歸。“視徒如己,反己以教,則教之情也”説的就是這個道理。以人為本的服務,就是要能夠管好學生的心,能夠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老師能夠把學生視為親人的時候,就有情可發,也有情可感了。採取“牛不吃草強按頭”的強制辦法,硬性灌輸,不設身處地的考慮學生的心理感受,不是和學生站在一起來解決學生面對問題,不問疾苦一味的指責抱怨學生求全責備,不會換位體驗學生每天的需要苦衷和感受,這樣的教育何談服務。不去承擔責任的服務不是教育,由此可以產生許多的偏見和成見,師生之間也難以建立起碼的信任和尊重,這樣是難以完成教書育人的重任的。

在新課程改革中,廣大教師要把增強服務意識提升到一個嶄新領地。教好書、育好人是培養“四有”新人的落腳點。作為教師,就要以服務學生為前提,瞭解青少年心理變化和認知特點,為學生的終生成長提供最好的、最優質的服務,創設一流的學習環境,提供一流的服務,培養一流的學生,是課堂教學中始終都要努力的方向。在複雜的教育過程中,教師要為自己定好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既要教書育人,又要服務育人,這樣才能為學生的自主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

道德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五

學習了新的《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為人師表,忠誠於教育事業

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學生都喜歡模仿,將會給學生帶來一生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時時處處為學生做出榜樣,凡是教師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嚴於律已,以身作則,才能讓學生心服口服,把你當成良師益友。

作為一名教師,要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教師對人才的培養和文化科學事業的發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要做好教師工作,就必須首先熱愛教育事業。忠誠教育事業是教師職業道德培養的靈魂。國小教師的工作對象是成長中有極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師的道德表現能夠影響一個學生的一生。作為教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其身教必然重於言教。要在自己的職業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標準,這是構建我們未來民族道德素質的基礎。

“老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為人師表。”教師的道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層內涵,也是一個民族在教育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富有強大生命力的優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堅定行為,是提高民族素質、培養民族精神的動力之源。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是一項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的系統工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這一工程順利實現的根本保證。

二,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努力提高自身業務素質

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要以寬廣紮實的業務知識和專業技能,真正掌握教書育人的本領,尤其是必要的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積極參與教育科研。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新途徑、新方法,以教師的創造性勞動來實現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的目標。

教師的職業道德不是一個空洞的思想外殼,它是教師高尚的人格品質和嫻熟的業務技能與執着的敬業精神的結合點。面對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的世界,教師不能墨守陳規,固步自封。面對挑戰和機遇,我在教育教學中樹立起了“終身學習”“永遠探索”的思想,要潛心學習理論,運用理論,為教育事業不停攀登,終生奮鬥。在工作實踐中,教師應十分注重自身的業務培訓,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拓寬知識視野,以此來作為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

三、無私奉獻,關心每一位學生的成長

奉獻是世世代代進步人類所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質、道德行為、道德境界。一名教師應該對學生無私奉獻。

教師要關心和愛護學生,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對待每一位學生。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既要保護學生的安全,又要關心學生的健康。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時時刻刻關愛學生,特別對那些學習特困生,更要有耐心,對學生細微之處的好的改變也要善於發現他們的優點,並且多加鼓勵,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注重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熱愛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愛更困難。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

總之,教師必須先為人師,必先行為示範,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充電,不斷的補充新知識,才能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做到愛崗、敬業、團結向上,努力提高自己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以奉獻精神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對待本職工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dvqw9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