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國家糧食安全心得體會多篇

國家糧食安全心得體會多篇

國家糧食安全心得體會多篇

國家糧食安全心得體會 篇一

現在,隨着科學技術的發達,我們的生活慢慢富裕了起來,可有些人卻鋪張浪費,不尊重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從全球角度上來看,聯合國糧農組織發表聲明,指出全世界每年浪費的糧食數量高達13億噸,倘若這些是糧食中有四分之一能夠保留,就足以養活全世界目前約為9億的飢餓人口。我國每年浪費糧食的數據也很驚人,有數據顯示,中國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價值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於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在學校,浪費糧食的現象非常普遍,每天都可以看到學生飯盒裏留下吃剩的飯菜,還有未留牙痕的饅頭。他們就隨手扔在坩水桶中,坩水桶每天總是滿滿的,而同學在倒剩飯剩菜的時候十分順手淡然、毫不在乎。真是讓人感到震驚,感到痛心!

在飯館的飯桌上,有些人為了要面子,炫耀自己有多大方,訂了一大桌飯菜請朋友吃,可到最後大量飯菜幾乎沒動筷子。這些吃不完的菜便被店老闆倒掉了。其實這種事情完全是可以解決的。我們可以少點一些,吃完了再點,或打包回家都是很好的節約方式。只要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只需舉手之勞。

為了提醒人們節約糧食,為了避免更多人飢餓和營養不良的問題,將每年的10月16日定為“世界糧食日”,讓人們珍惜糧食不剩下一口食物,不把吃不下的食物扔掉,不挑食偏食,不浪費食物。讓每一個人都珍惜糧食。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我們必須要從小處着手,從珍惜一粒米開始,從小養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珍惜糧食吧!

糧食安全心得體會 篇二

校園的食品安全教育主要有以下幾個途徑:一是健康教育。原先的體育課現已改成體育與健康課,並將營養、健康、食品衞生方面的知識納入其中,通過體育與健康課對學生進行教育,讓他們懂得這方面的知識,掌握相關的技能。二是通過宣傳教育活動,包括校園板報、校園網絡、宣傳欄,甚至閉路電視、廣播等途徑對學生進行食品安全的教育。三是開展主題活動。

新的《食品安全法》10月1日正式實施,一方面要堅持食品安全法治建設,將食品安全治理納入法治軌道;另一方面,要加強“尚德守法”教育,真正做到“三心”。

所謂“三心”即指一要有愛心。校園管理者和食堂經營者要像關心自己孩子健康和安全一樣關心校園食品安全,保證校園食品安全。二是要有良心。校園相關人員務必要有起碼的良心,要做到不糊弄人,不採購變質食品,時刻把孩子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三是要有職責心。校園食品安全關係到校園的方方面面,每一個環節都務必嚴格遵照規章制度執行、操作、把關,這要求從業人員務必以高度的職責心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

節約糧食食品安全心得體會 篇三

“爺爺,送您一個小禮物,這是我們學校特製的紙扇,上面印有號召大家適量點餐、杜絕浪費的倡議書”,“阿姨,送您一個小摺扇,如果您支持節約,反對浪費,請您在承諾牆上籤下您的`名字”……昨天上午,和平區鞍山道國小開展“杜絕舌尖上的浪費,我們在行動”主題隊日活動。少先隊員們早早來到鞍山道地鐵站旁,為過路的行人送上精心製作的小禮物,號召市民做節約達人。炎熱的天氣擋不住大家的熱情,一聲聲稚嫩的問候讓行人紛紛停下腳步,為少先隊員們點贊,並在“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承諾牆上,鄭重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雖然正值暑假期間,但連日來,全市中國小積極組織師生以“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為主題,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的宣教活動,引導學生養成勤儉節約、愛惜糧食的好習慣。

“爺爺奶奶給我講述了他們那一代人厲行節約的故事。現在,雖然我們的物質條件優越了很多,但我們依然不能忘記傳承他們勤儉節約的光榮傳統,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暑假期間,第二新華中學面向全校師生開展了“家風傳承正當時”系列活動。老師們精心製作了微課《學傳統家風,做勤儉之人》,以勤儉持家的家風傳承為主題,邀請學生“上講台”,與大家分享老一輩勤儉持家、厲行節儉,勤勤懇懇、服務羣眾的家風故事。在該校七年二班舉行的線上主題班會中,學生黃子純就為老師和同學們講述了自己的家風故事。她的講述也引起了大家的共鳴。

隨後,黃子純面向全班同學發出倡議: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飯剩菜;飲食要均衡,不挑食,不偏食;看到浪費現象要制止,儘量減少浪費;向身邊的人宣傳浪費的可怕後果,瞭解節約的方法;外出用餐時,剩餘飯菜儘量打包,不鋪張浪費。

糧食安全心得體會 篇四

新世紀以來,我國糧食生產實現“十連增”,今年夏糧再獲豐收、全年有望獲得好收成,能夠為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但應看到,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的背景下,在高起點上繼續保持糧食發展的好勢頭,面臨更多挑戰。主要表現為“五個並存”。

農產品需求剛性增長與資源硬約束趨緊並存。影響需求增長有兩個因素:一個是人口增長,未來一段時期,我國每年新增人口仍在700萬左右;另一個是消費升級,每年新增城鎮人口1000多萬。由於人口數量增加和消費結構升級,全國每年大體增加糧食需求200億斤。同時,耕地、水資源約束持續加劇。我國人多地少水缺,人均耕地、淡水分別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和25%。隨着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每年要減少耕地600萬畝—700萬畝,城市生活用水、工業用水和生態用水還要擠壓農業用水空間。為了保護和恢復生態環境,還要適度退耕還林還草。需求增長、資源減少,將使糧食等農產品供求長期處於緊平衡狀態。

農產品供求總量平衡與結構性緊缺並存。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我國糧食生產快速增長,而消費升級較慢,出現過短暫的總量平衡、豐年有餘。但這種供求格局已經改變。從總量看,現在已經有缺口,未來缺口還會繼續擴大。預計到20xx年,糧食需求總量大約在1.4萬億斤左右,按照目前1.2萬億斤的產量基數和95%的基本自給率,要保持年度產需基本平衡,每年糧食至少要增產200億斤。從結構看,現在一些品種缺口較大,未來缺口還會繼續擴大。典型的是大豆缺口逐年加大,去年進口大豆超過6000萬噸。有限的資源就擺在那兒,增加穀物種植就意味着減少其他作物種植,而需求又都在增加,這種結構性矛盾將長期存在。

農業生產成本上升與比較效益下降並存。多年來,國家採取了很多措施,如出台“四補貼”、重點糧食品種最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等政策,解決糧食效益低的問題,但成本上漲、效益下降的局面仍未根本改變。從生產成本看,我國農業日益顯現“高成本”特徵。這些年農資價格、土地租金、人工成本等生產要素都在上漲,特別是過去忽略不計的人工成本快速上漲,農忙時節有的地方一天100多元都請不到人,一些農户特別是種糧大户很難承受。從種植收入看,比較效益偏低並呈下降趨勢。多數地方,一畝糧食的純收益只有二三百元,農民説,“辛辛苦苦種一畝田,不如外出打幾天工”。這將影響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糧食安全心得體會 篇五

我們必須熟悉古詩《同情農民》。這首詩告訴我們要珍惜食物,但在生活中,我們總是在不經意間浪費食物。

上週是我們班值班周,我的任務是在餐廳二樓掃地。“啪”!聽到遠處有飯碗掉在地上的聲音,我趕緊跑過去,看見一大碗白米灑在綠地毯上。這時,我忍不住為這些飯感到難過。姐姐,我那裏的菜翻了,幫我掃嗎?聽到稚嫩的叫聲,我的'腳步停了下來,望着小男孩,我又匆匆跟着他走了。雖然嘴上温柔地説:以後不要再翻了!心裏卻在歎息:這些食物真可惜,真讓人心疼。

看着紅燒魚,大排肉被無情地扔進泔腳桶。我的心真的很痛。但我感到無助和無助。

唉,雖然現在的家庭很富裕,但我們不能這樣浪費食物。看到這些,這讓我想起了一些貧困山區的孩子。他們過着非常艱苦的生活。有了最後一頓飯,他們就沒有下一頓飯了。艱苦的生活不能讓他們浪費這麼多食物。作為一個城市的孩子,他們應該為貧困山區的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出乎意料的是,他們市的孩子上一堂課。

每個人都會背誦和理解這些道理,但我們的同齡人能做多少呢?讓我們呼籲我們的同齡人通過世界糧食日的到來:珍惜食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ez1je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