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謀打贏心得體會多篇

謀打贏心得體會多篇

謀打贏心得體會多篇

謀打贏心得體會篇1

幫助貧困羣眾擺脱貧困,讓貧困户過上小康生活,是人的職責,是我們黨員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要像對待家人一樣,以一種有責任的擔當精神,一人一人地幫扶貧困户脱貧。要認真貫徹省、市、縣相關政策,做好打贏脱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脱貧基本政策,加大做好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力度,提高貧困地區羣眾文化水平以及身體素質,對促進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有着推動作用。

要強化黨建保障。實施黨建扶貧工程,出台黨建扶貧措施,應該配強基層黨組織負責人和扶貧幹部,特別要做到從嚴從實履職、從嚴從實監督、從嚴從實考評,加強第一書記工作,落實脱貧攻堅的組織保障和幹部保障。要突出問題導向,補齊短板。在推進脱貧攻堅中,我市主要面臨資金投入不足、特困户扶持比較難、農村整體發展較慢等問題,我們要積極探索、創新機制加以解決問題。

要以“兩不愁三保障”促進特困户脱貧。針對無勞動技能的特困户,採取財政扶貧資金進行幫扶,應該整合農村閒置空房,保障讓特困户住上廉租房,實施十大救助制度政策保障對特困户的救助救濟。同時要以“兩輪驅動”促進農村同步發展。針對我市偏遠地區農村發展整體水平不高的問題,特別是同村同院落與建卡貧困户差距不大的臨界貧困户,通過實施“精準扶貧、區域攻堅”兩輪驅動戰略,既能大力解決水、電、路以及增收產業等區域共性問題,又可以切實解決看病、住房、子女上學等農户個性問題,能更好地促進貧困地區農户共同發展。

謀打贏心得體會篇2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脱貧攻堅、精準扶貧,是這幾年談的最多的話題之一。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年,也是脱貧攻堅戰的決戰年。

面對貧困地區、貧困人民,黨和國家想方設法,發展生產脱貧、易地搬遷脱貧、生態補償脱貧、發展教育脱貧、社會保障兜底、就業扶貧、健康扶貧、資產收益扶貧等方式,在現行脱貧標準“不愁吃、不愁穿,即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不降低、不拔高的前提下,在扶貧幹部們的努力下,確實有大批貧困人口脱貧,實現了一大批貧困縣摘帽的目標。

脱貧攻堅,我們最初的關注點放在物質脱貧上,温飽問題的確是人最本能的需求。我們對“三農”的刻板印象,往往是“雞犬之聲相聞”的農村、“看天吃飯”的農業、“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因此説起扶貧,很長一段時間都保持了“捐款捐物”的雛形,“扶貧”莫名地帶上了一點“此高彼低”的姿態。其實,在物質脱貧的基礎上,精神脱貧也相當重要,扶貧亦要扶起貧困羣眾的“尊嚴”。“民以食為天”,誰敢説“三農”不重要?

貧困羣眾有尊嚴,才能讓他們產生更多內生動力,自然而然地檢視地區自身的陳規陋習,主動邁開脱貧的步伐。精準扶貧、深度扶貧,更多關注貧困羣眾的心理訴求。他們盼望“富裕”,更盼望“有尊嚴”地富裕;他們“窮則思變”,更希望“挺直腰桿”思變;不是外人覺得他們需要什麼,他們就需要什麼;別人給什麼,他們就必須要什麼;扶貧不是“高高在上”的,是一種並肩共進、促膝共商的關係,還得因時因地因人因事制宜。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有些貧困村大膽啟用“先富起來”的致富能手做村支書,共商致富良方,讓全村人都富起來。“貧”是窮困,也是精神上的貧乏。貧困羣眾需要黨和國家選配的“主心骨”,讓他們生活富裕,精神生活豐富,引導出他們對美好生活“獨特”的嚮往,再以這個“需求”為導向,扶貧。扶的是“貧”,也是他們的“尊嚴”。

近年來,富裕發達地區對口支援貧困地區,已經從簡單的資金對接到不吝輸送人才、提供致富良策。隨着抖音、快手、梨視頻等短視頻的興起,很多地方的縣委書記、縣長、村支書也帶頭開直播,親自“帶貨”,叫賣農產品,為自己工作、生活的地方“代言”。“以購代捐”無疑是一種給予貧困羣眾“尊重”的扶貧方式,通過推廣特色產品、特色旅遊,摘掉的是貧困的帽子,帶來的是情感的滿足,田間地頭的“苦味”,變成了文化輸出的“洋味”,這也從心理上很好地保護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

農民種的是糧食,需要的是知識。“希望工程”堪稱精神扶貧的起點。那張“我要上學”的標誌性照片,大眼睛女孩滿臉都寫着“渴望”。20多年過去了,助學助困有了更為平等、自立的“作業本公益計劃”,這個民間公益項目,面向中西部貧困中國小生,以學生個人的寫作本換取愛心認助,改變了單向的經濟和物資資助模式,鼓勵孩子用寫作、畫畫等方式,完成一學期的日記,來換取每學期的愛心認助款。這種交換的形式,最大程度地給予了孩子尊重、尊嚴和平等,這些被“尊重”澆灌長大的孩子,內心一定不會自卑、怯懦。

“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脱貧攻堅,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讓貧困大山裏孕育的產品有產量有銷量,讓“農村”用筆直的腰桿與“城市”對話;脱貧攻堅,是讓貧困地區的孩子,走得出去、更願意迴歸,拿同等的知識回饋建設家鄉;脱貧攻堅,是讓貧困地區的綠水青山,挖掘出更多的“金山銀山”,非但“人誇顏色好”,更有生態環保的“清氣滿乾坤”。脱貧攻堅,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謀打贏心得體會篇3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國內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研究部署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當前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必須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防控成績,鞏固防控戰果,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

疫情防控的常態化,是在綜合當前國內國際疫情防控形勢的基礎上,作出的科學判斷。而要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加快推進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還需要在“小”字上下功夫,做到以“小”見“大”,推動疫情防控工作走向全面勝利。

在護好“小人物”中匯聚戰疫“大力量”。在這場突如其來的戰疫中,許多平凡的人用看似微小的努力,拼出壯麗的英雄圖景,以點點微光匯聚成星河照亮了戰疫之路,令人動容。這裏邊有辛勤的快遞小哥,有逆行的貨車司機,有執勤的公安民警,有扎守的社區工作者,有質樸的農民……為了隔離在家的人能正常收到貨,為了一線防控物資能正常供應,為了把好交通關口,為了守好羣眾“家門”,他們堅守崗位、勇毅逆行、無私奉獻,用平凡的行動築牢了聯防聯控、羣防羣治的嚴密防線。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離不開這些“小人物”的奉獻,我們必須呵護好這些平凡的“守護者”,通過出台政策,制定針對性舉措,努力讓吃苦者不吃虧、讓受累者減減壓、讓實幹者得實惠,用實實在在的關愛,匯聚起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磅礴力量。

在保好“小企業”中扛起發展“大擔當”。在各類市場主體中,中小企業雖然“小”,但十分重要,是吸納就業的“主力軍”,是滿足市場需求的重要供應力量,直接影響着經濟社會循環。而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差,受疫情影響相對更大,因為持續停產停業,許多中小企業直接面臨着存亡考驗。這個時候就需要各級政府切實扛起責任擔當,千方百計為中小企業紓困解難,幫助其渡過難關。各地要根據實際,因地制宜出台金融、税收、用工等各方面政策,引導中小企業有序復工復產;要抓好激勵政策的落地落實,避免“只喊口號不發糖”,切實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資金、用工、行政審批等各方面存在的困難;要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擴大居民消費,適當增加公共消費,將疫情中被抑制、凍結的消費釋放出來,為中小企業發展注入活力。

在做好“小事情”中彰顯為民“大情懷”。“於細微處見精神,於細微處也見品德。”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中,廣大黨員幹部必須厚植為民的“大情懷”,着力辦好羣眾關注的各項“小事情”。要紮實抓好脱貧攻堅工作,努力將疫情影響降到最低,在幫扶項目開工、貧困勞動力就業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要紮實抓好就業工作,緊盯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羣體,在拓展就業空間、穩定在崗職工等發麪持續發力,託穩百姓“飯碗”;要紮實抓好民生兜底保障工作,加大對老弱病殘等羣體的幫扶力度,確保羣眾基本生活不受影響;要紮實做好春耕工作,保障好種子、農藥等農耕物資的供應,同時,要保障好農產品等生活物資的正常市場供應,穩定市場價格,護好羣眾的“菜籃子”“米袋子”。

“盡小者大,慎微者著”。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我們必須在“小”字上下功夫,紮紮實實做好各項“小事情”,認認真真處理好各個“小細節”,為奪取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全面勝利打下堅實基礎。

謀打贏心得體會篇4

打贏脱貧攻堅“收官戰”,不能止於“摘帽”。脱貧摘帽只是消除了絕對貧困,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不能一“扶上馬”就撤攤子、甩包袱、歇歇腳,還需持續鞏固脱貧成果。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脱貧攻堅座談會上指出,“脱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為廣大幹部站在更高的起點上決勝脱貧攻堅提出了更高要求。貧困帽子摘了,攻堅精神不能鬆,我們要切實做到“四個不摘”,為老百姓“送一程”繼續在致富路上奔跑,確保高質量打贏脱貧攻堅戰,讓決勝貧困和奔小康“齊飛”,經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

“摘”帽“不摘”責任,拉緊思想“防滑鏈”,壓實主體職責。摘掉“貧困帽”,不等於“船到碼頭車到站”,尤其深度貧困地區,一旦幹部“打道回府”,貧困就有可能“捲土重來”,致扶貧工作退回“原點”。各級政府、廣大扶貧幹部要拉緊思想“防滑鏈”,始終把脱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切實壓實幫扶主體的幫扶責任。要持續開展“兩不愁三保障”排查達標、參與實施產業扶貧等精準扶貧、推動落實各項扶貧政策到户到村;要接續推進全面脱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把減貧戰略納入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定期走訪對接貧困户,想方設法協調解決羣眾困難,以強化脱貧攻堅主體擔當意識,確保工作紮實有效開展。

“摘”帽“不摘”政策,轉動扶持“驅動輪”,確保穩定脱貧。脱貧摘帽可能“一時”,卻難保“一世”,要保持扶貧成果的連續性,就要時刻“長纓在手”,做到應扶盡扶,防止政策“急剎車”,影響脱貧“成色”。在攻堅期內,要堅持現有標準不放鬆,做到不脱離實際、不虛假脱貧;要保持原有政策不動搖,對摘掉的“貧困帽”繼續施以產業、就業、健康、金融等扶貧政策;要完善兜底保障不遺漏,對沒有勞動能力的特殊貧困人口做到應保盡保。要在主要政策不變的基礎上,對實踐中暴露出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及時跟進研究,讓脱貧政策更接地氣、更為精準,讓手中之“纓”更加“鋒利”,更加“趁手”,確保將政策的“頂層設計”落細落實,實現穩定脱貧。

“摘”帽“不摘”幫扶,擰緊緻富“增壓閥”,鼓足發展後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脱貧只是第一步,要實現致富的高標準,除了責任不鬆、政策不減,還要做到幫扶不退,要確保攻堅期內駐村工作隊伍不撤、幫扶關係不變、幫扶力量不減,持續加壓加力,保證脱貧工作的連續性和有效性。要重點關注已經實施的扶貧項目,對實施主體、建設內容、資金需求等實施項目化管理,防止貧困户因項目不可持續而返貧;要拓寬後續產業項目,針對貧困户發展需求加大精準培訓,利用幫扶單位的資源優勢幫助做好產銷對接,延伸產業鏈;要聚焦主責、用情用力,夯實扶貧脱貧基礎,鼓足貧困户發展後勁,爭取早日奔康致富。

“摘”帽“不摘”監管,織密效能“監督網”,鞏固脱貧成果。脱貧攻堅是一項長期的、反覆的工作,越往後,難度越大,監管機制和信息預警建起來,幫扶措施才能跟得上。要提高精準識別質量,建立全覆蓋臨界監測預警機制,加強大數據平台共享,做到脱貧返貧實時掌握;要強化扶貧項目監管,讓有可持續發展的項目入庫、讓扶貧資金跟着項目走,確保扶貧項目持續增收、扶貧資金落到實處;要用好巡查考核的“指揮棒”,以抓落實、促攻堅的工作導向壓實主體責任,以明察與暗訪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強化督查指導,真正讓脱貧政策落實到位、脱貧工作有序推進、脱貧成果鞏固提升,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檢驗。

謀打贏心得體會篇5

2019年年底,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國,自疫情發生以來,全國上下都為打好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而努力着。而脱貧攻堅戰它不因疫情的發生而停下腳步,2020年是脱貧攻堅戰最後一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響,這致使各項工作任務更重、要求更高。我們必須有必勝的信心,我們要戰“疫”不鬆勁,戰“貧”不歇腳。

3月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出席決戰決勝脱貧攻堅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脱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這是一場硬仗,越到最後越要緊繃這根弦,不能停頓、不能大意、不能放鬆。各級黨委和政府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信心、頑強奮鬥,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推進脱貧攻堅,堅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堅決奪取脱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堅決完成這項對中華民族、對人類都具有重大意義的偉業。

在全黨全國全社會共同努力下,我國脱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脱貧攻堅目標任務接近完成,貧困人口從2012年年底的9899萬人減到2019年年底的551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降至0.6%,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貧困羣眾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自主脱貧能力穩步提高,貧困羣眾“兩不愁”質量水平明顯提升,“三保障”突出問題總體解決。貧困地區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羣眾出行難、用電難、上學難、看病難、通信難等長期沒有解決的老大難問題普遍解決,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了保障。

習近平強調,我們在脱貧攻堅領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這些成績的取得,凝聚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智慧和心血,是廣大幹部羣眾紮紮實實幹出來的。

習近平指出,脱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要接續推進全面脱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統籌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建立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的體制機制。總的要有利於激發欠發達地區和農村低收入人口發展的內生動力,有利於實施精準幫扶,促進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習近平強調,脱貧攻堅越到最後越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各級黨委(黨組)一定要履職盡責、不辱使命。中央財政要繼續增加專項扶貧資金規模,各級財政也要保證脱貧攻堅的資金需求。要加大財政涉農資金整合力度,加強扶貧資金監管,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對已經實現穩定脱貧的地方,各地可以統籌安排專項扶貧資金,支持非貧困縣、非貧困村的貧困人口脱貧。要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和中央單位定點扶貧,幫助中西部地區降低疫情對脱貧攻堅的影響。要立足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深化區域合作,推進東部產業向西部梯度轉移,實現產業互補、人員互動、技術互學、觀念互通、作風互鑑,共同發展。

戰疫又戰貧,兩場硬仗一起打。面臨着雙重考驗,我們要有信心也有決心,共克時艱,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貧攻堅,堅決打贏疫情防控和脱貧攻堅這兩場阻擊戰、攻堅戰,奮力奪取戰疫和戰貧“雙勝利”。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疫情防控尚處於關鍵期,不能鬆勁;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脱貧攻堅,必須堅定目標不動搖。將疫情防控和脱貧攻堅進行有機結合,統籌兼顧,努力克服不利影響,在鞏固既有脱貧成功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創造性地開展扶貧脱貧工作,倒排工期,壓實責任,確保如期高質量完成脱貧攻堅任務。

無論身處何地,無論從事何種行業,我們每一個黨員幹部要發揚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在特殊時期更加敢於擔當善於作為,迎難而上、開動腦筋想辦法,創新方式研究問題、難題。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確保在疫情防控和脱貧攻堅兩場戰役中踐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滿意答卷。

謀打贏心得體會篇6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求是》雜誌上發表《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短板問題》的重要文章。文章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牽涉到方方面面,但補短板是硬任務。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這篇重要文章對我們做好各項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隻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最短的一塊木板的高度,這塊木板就是這隻桶的短板。當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中,還有許多短板和不足,尤其是決戰決勝脱貧攻堅之際,還要花大力氣抓好“補短板”這項工作,為完美收官“鋪路搭橋”。

補齊“精神短板”,在疏通思想上發力。脱貧攻堅越是深入,就越要攻克堅中之堅、解決難中之難,補齊制約貧困地區發展的短板。當前,一些人等靠要思想仍然較為嚴重,“靠着牆根曬太陽,等着別人送小康”;一些人存在畏難情緒,出門嫌遠、打工怕累、搬遷怕生、發展怕賠,這是都是脱貧攻堅中存在的“精神短板”問題。要全面完成脱貧攻堅任務,首要的就是立起奮鬥之志,補齊“精神短板”,始終堅持目標不變、靶心不散,克服焦躁情緒、懈怠心理。要不斷加強價值觀引導,宣傳好、解釋好黨的政策,弘揚勞動光榮、奮鬥光榮的時代新風,走進貧困羣眾心裏去改變他們傳統保守的思想,讓他們轉變觀念、鼓足幹勁,鼓勵他們自力更生,樹立起他們自己也能站起來的信心。

補齊“感情短板”,在真情實感上出招。培養與人民羣眾的深厚感情是黨員幹部宗旨意識的重要體現,也是錘鍊黨性的內在要求。脱貧攻堅道路上需要我們的幫扶幹部真心投入,也需要我們的困難羣眾真誠接受,共同繪製感恩、奮進、圓夢的“同心圓”。一方面,要把貧困羣眾當親人。關心貧困羣眾的生活點滴,將他們的冷暖疾苦掛在心上,把親情體現在細微之處,在羣眾困難時送去及時雨,跟困難羣眾一起幹農活、一起過節氣、一起學政策、一起嘮家常;另一方面,把貧困羣眾當朋友。戒掉官腔、放下架子,尊重他們的人格與尊嚴,設身處地為他們着想,跟困難羣眾一起核查問題、一起抓好問題整改、一起抓產業、一起圓心願,通過與羣眾真交心、交真心來加深感情、贏得支持。

補齊“實幹短板”,在一心為民上作為。打贏脱貧攻堅戰是黨對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容不得半分虛假、注不得半點水分,必須不折不扣地兑現。聚焦脱貧攻堅短板,廣大黨員幹部要把心思和精力用在為民服務的實踐中,始終幹在工作第一線,砥礪奮鬥、大膽實踐、鍛鍊作為,始終把人民羣眾的需求放在優先方向,緊盯老弱病殘貧困人口,鍥而不捨抓好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和飲水安全、育幼養老等補短工作,用“牽牛牽鼻子”的準勁、“螞蟻啃骨頭”的韌勁、“人之一我之十”的幹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辦、一年接着一年幹,一鼓作氣、連續作戰。“脱貧攻堅的道路上一個也不能少”,只有以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精細的工作,才能讓人民得到看得見、摸得着的實惠。

“短板”是通往全面小康路上的關卡,不打通補平,就會影響小康成色。任務緊迫,時不我待。必須用好大氣力、下好真功夫,咬定目標、實幹苦幹,補齊脱貧攻堅短板,跑贏“最後一公里”,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答卷更圓滿、更精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k6e4r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