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愛心與教育心得體會多篇

愛心與教育心得體會多篇

愛心與教育心得體會多篇

愛心與教育心得體會篇1

讀完特級教師李鎮西的《愛心與教育》,我深深地被李老師對學生春風化雨般的愛打動。我深刻的體會到:沒有愛,教育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李鎮西指出: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們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風格各有千秋,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愛的教育”。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同時必定又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但這種情感,不是裝模作樣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師對學生居高臨下的“感情恩賜”,甚至不是為了達到某種教育目的而採取的“感情投資”,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誠的感情。感情當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因為如果師生間建立起了感情的良性循環,那麼,我們的教育已經現出成功的曙光!李老師的話使我認識到:要搞好教育工作,首先要有一顆赤誠的愛心,用愛的甘露滋潤孩子們的心田,用愛心點燃一顆顆純潔的靈魂。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教師的愛對於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有親和作用。能讓老師和學生之間架起一座情感和信任的橋樑。

本人是一名班主任,在多年的班級管理工作中也身體力行的實踐了一些這方面的理論,我認為在人際交往中,師生交往是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班主任應運用恰當的教育方式,在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到了解學生、信任學生、激勵學生、影響學生,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早日成才奉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一個班幾十個學生,他們的情緒、氣質、意志、興趣和愛好不盡相同。如果每個人都我行我素,各行其事,班集體豈不成了一盤散沙?遇到這樣的班級,班主任如能用真誠的情感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富於同情心,就會受到學生的愛戴,就能溝通師生之間的心靈,學生就會親近班主任,從而在師生之間架起一座信任的橋樑,學生把班主任當做可以依賴的人。這樣,學生也樂意和班主任推心置腹地談思想、學習、生活,心就會往一塊兒想,勁就會往一處使,形成一個有凝聚力和的班集體。

作為班主任也要隨時隨地表白愛心。當班主任千萬不要愛在心頭口難開。我就是一個經常把自己做的工作加以宣傳,讓學生體會我工作的不容易,體會我對學生的關懷。這樣我“反覆強化”,學生也認為我確實對他們特別關心,由此很尊重我,也願意接受我的教導。所以適當的表白一下愛心,宣傳一下自己也是很有必要的。

班主任在處理班級事務上一定要對學生流露真情,要和學生講感受。由於種種原因,學生一般不會主動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老師,所以我讓學生養成寫週記的習慣。讓學生每個週迴顧自己發生的某些特殊的事情,把所感所想寫下來,等到班主任看到學生對同一事情的不同感受的時候,在班會時候,或有好的契機的時候再來談談作為班主任對這同一事情的感受,這樣做更能讓學生所接受,使學生有親切感,是學生敢於也願意同老師講真心話,這樣使師生關係更融洽了,從而有利於教育的實施。

每個人都愛家,併為了建設一個温暖的家而不懈努力。如果學生也能把班級體當作自己的家,那麼這個班集體一定會充滿和諧、友愛和活力,一定有非凡的凝聚力和創造力,一定會是個優秀的集體。因此,把“班級當成温暖的大家庭”的建設作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內容是完全必要的。

愛心與教育心得體會篇2

愛可以創造新的生命,愛能創造新的奇蹟!愛能創造教育的輝煌!

近日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我想,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感動",而是"震撼"!

托爾斯泰説過:"在這個世界上,常被別人關心,愛護,就能學會用自己的愛心去關心愛護別人","我們應該擴大內心的愛"。所以我們當老師的一定不能讓自己的愛打折,在學生最需要關心愛護的時候充分體現自己的愛心和善舉,"投桃報李"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老話嗎相信學生也會用同樣的愛心和善舉來回報這個世界的。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不是流水線上下來的機械拼湊,不是坐在書齋裏的玄妙之思不是講席上的高聲佈道,而是從血管裏流出來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過的文字,是蘸着淚水與歡笑的文字,每一頁都寫着這樣的字眼:"愛心","良知","思考","責任","憂患",這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文字,沒有屠龍的玄虛,沒有弄巧的文筆,沒有油滑的高調,沒有剪切的痕跡。這是我所熟悉的文筆,樸素中閃爍着華美,流暢中滲透着憂慮,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動着智慧。這樣的文字是生活之樹上最大的果,實踐的枝頭最美的花!一個教師,能夠做到書裏面所寫的這些已經相當不易了,我一直固執的認為,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是相當少,怎樣悲觀的估計都不過分,而且到現在,愛心越來越成為教師身上的稀缺元素。在做到這些的同時,又能夠有豐厚的理論素養,能夠以一種高度的自覺意識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就更屬鳳毛麟角!

?愛心與教育》應該怎麼讀?我以為,應該帶着自己的心去讀,帶着自己的夢去讀,帶着自己的實踐去讀,帶着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觀自身,反觀自己與鎮西師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感受很多,難以述及,這裏選兩則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點思考,算是給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愛心與教育心得體會篇3

暑假裏,我讀了李鎮西《愛心與教育》一書以後,感觸很深。對教師工作來説,沒有什麼比愛心更重要。其實,他這本書本身就是用愛心來寫的。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中,李鎮西向我們表達了一個基本的信念就是,愛,不等於教育,但是,教育,永遠不可能離開愛!是的,你沒有豐富的知識,紮實的.功底,精湛的教學藝術……但你有一往情深的“愛心”,你就會吃別人不能吃的苦,坐別人不願坐的“冷板凳”,苦讀苦練,日積月累,終成大器。魏書生只有國中文憑的情況,但他卻登上當代中國教育界巔峯,是對教育事業的“愛”使他們實現了人生價值。李鎮西用他的愛心創造了他的教育輝煌,成為中國教師的傑出的代表。

你的學生中也許沒有天才,沒有一看就聰明過人的孩子,沒有英俊少年,有的是表現平平、看不出多大“出息”的一羣少年兒童,甚至是一班“調皮大王”、頑劣不化的“主兒”,是一考就“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差生……但你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執着期待,有“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的律已精神,有“轉化一個後進生與培養一個優秀生一樣重要,甚至更重要”的理性認識,一句話,有非凡的愛心,你同樣可以把差生要到自己班級,在轉化和促成方面寫下了一篇篇瑰麗的教育詩章;孫維剛在名不見經傳的北京二十二中為清華大學等重點高校輸送了許多新生,同樣是充盈胸間、激情蕩懷的“愛”讓他體嘗與領略到教育的美麗和幸福;你的學校也許沒有氣勢磅礴的教學大樓,沒有讓莘莘學子足不出户就可以神遊天下的互聯網,甚至沒有像樣的課桌課椅,但你有“跟困難作鬥爭其樂無窮”的精神,有“黃土高坡也能長出參天大樹”的充分信心,有“雞窩裏也能飛出金鳳凰”的夢想,你就會迎難而上,變不利為有利,造就一個個敢於放眼天下、胸懷全球的際化的現代中國人。

我曾經對本地區的教育進行過考察,結果發現,一方面為他們的經濟貧困、文化落後而揪心,另一方面,也為那些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教育人的可貴精神而驕傲,是的,愛心讓他們也擁有了一份獨特的風景。

教育的愛心是空氣,是陽光,是土壤,是水源,是食糧……你可以把它比喻為人類生存和發展必不可少的一切,而且絕不過份。所以,有教育家曾説: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

愛心與教育心得體會篇4

“教師應把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極度缺愛的同學。弱勢羣體是不幸的,因為他們長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壓力,難以擁有健康、快樂、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們能還他們以健康、快樂、自信、向上,那該是多好的教育!”———這些是我在看李鎮西名著《愛心與教育》的手記一中所摘抄下來的句段。在“手記一”裏,李老師所具有的一顆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師對學生的愛心更是令我震撼!學生生日時親手送上的一本書、一張賀卡、幾句誠心的祝福,為學生辦生日晚會,跟學生一起舉行篝火晚會,一直關注大學聯考落榜學生寧瑋……令學生感動的同時,也折射出了師者崇高的師德風範,然而李老師卻把這一切説成是“在還學生的債”,這是何等的難能可貴!

整篇文章裏,沒有華麗的辭藻裝飾,沒有驚天動地的偉大壯舉,全是記載着李老師與他的學生們之間發生的最平常的事,可這些事又極其的不平凡!給學生送上生日祝福,為貧困學生捐款,這些我們大多數老師也做過,可是有幾個能像李老師這樣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下來?而且我們有幾個能做到像李老師這樣對學生是一種純粹的、不帶任何功利目的的愛呢?大多時候,我們老師對學生的所謂“愛”,是否建立在某種“功利性”的成分上呢?這些值得我們好好地去反思。

“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李老師是我們的楷模,值得我們每一個為人師者好好地去學習。李老師所採用的一連串教育方法更是令我茅塞頓開,受益無窮。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以李老師轉化你的成功事例為榜樣,以蘇霍姆林斯基説的:“一個好的教師,就是在他責備學生的不滿,發泄自己的憤怒的時候,他也時刻記住:不能讓兒童那種‘成為一個好人’的願望的火花熄滅。”為指導思想,耐心地去對待我的任何一個學生。

“玉不琢不成器”!每一個人都是一塊璞玉,如果你不經過一番“精雕細刻”,就算你天賦多麼的高,也不可能變成一塊玲瓏剔透的好玉。我們班有孩子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甚至打人,經過慢慢的和家長溝通和之前的課任老師瞭解,這個孩子在一二年級甚至幼兒園就出現這樣的情況,母親在家也是棍棒教育,在瞭解這樣的情況下,對這孩子多關心,遇到他和其他孩子發生矛盾以溝通教育為主,不一味批評,多鼓勵孩子,鼓勵孩子參與學校沙盤遊戲等心理疏導活動……通過本書的閲讀可以指導日常教學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是老師的好幫手。

愛心與教育心得體會篇5

再次捧起李鎮西的《愛心與教育》一書,帶給我的依舊是感動,是欽佩。書中樸素的語言、真摯的情感深深吸引,甚至潸然淚下。沒有誇誇其談,書中運用許多學生的原話真實地寫出他怎樣地愛學生,學生又是怎樣地愛他,言語之間是種幸福的味道和諧的師生關係,快樂的校園生活。第一次讀《愛心與教育》是在大學校園,當時立志做一名教育工作者,為祖國培育花朵。第二次讀是當班主任那會,喜歡現學現賣,看到李老教育學生比較共鳴的方法立馬為我的班級所用。現在是第三次讀,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感動”,而是“震攝”,每頁都寫着這樣的字眼:“愛心”、“良知”、“思考”、“責任”。

在這個世界上,人人都渴望被關心、關注、關愛,可是長久的對需要愛的人施之以愛卻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然而,著名教育家李鎮西在他的成名作也是代表作《愛心與教育》中,以手記的開式,敍述了李鎮西老師“施愛育人“的感人故事。在閲讀過程中,李鎮西老師對學生真摯的愛,學生對李老師真誠的愛的回報,每幕都讓我為之感動,不斷的引發我思考在“愛心和童心”這部分的描述中,引起我共鳴的是:“當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顆愛學生的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正如書中所言:“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

我們每一位教師,如果你是愛學生的,就必須有一種能力—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首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世界,而非頤指氣使、強行命令。他從不忘記學生的生日,還在學生生日時給學生送上一份生日禮物;在課間經常和學生活動;在課餘時間或假期中帶領學生一起走進大自然;對班級中的優生、中等生、差生堅持按號輪流家訪等等,讓我由衷地佩服、尊敬。老師的愛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礎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愛,發自內心的愛,不含任何雜質的愛,而更重要的是,這份愛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雙向的互動,《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給我們一種領悟,一種發現,它啟發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的讚歎,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它們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的。我認為,我們應該帶着自己的心去讀《愛心與教育》,帶着自己的夢去讀,帶着自己的實踐去讀,帶看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觀自身,反觀自己與鎮西老師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對於居住空間有限而閒暇時間也極少的教師來説,讀書無疑是開闊視野最好的捷徑。讀書是種享受,可以暫時忘卻自己所處的空間位置,忘卻繁雜的瑣事。尤其是讀教育類的書籍時,經常對號入座,感覺身邊發生的好多事和書上講的比較類似,在書中可以學習怎樣教育教學,能從中獲得許多啟迪,讓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開展得更加從容,這樣的感覺很真實也很充實。

愛心與教育心得體會篇6

我們常常發現教師會找學生進行談話,內容從家庭環境到內心癥結,從人際關係到成績起落。教師們總是在竭盡所能地靠近學生,但卻常常不得其法。究其原因,教師們總以為自己的閲歷豐富,學識淵博,雖不至於高高在上,卻總會不自覺地把自己擺在較高的位置上,俯身傾聽學生的內心。

學生卻不願仰着頭敞開自己的內心,於是這種隔閡便橫亙在師生之間,漸漸變得難以跨越了。然而李老師總有辦法走近學生的心——面對內心封閉的洪菁,他選擇與她進行朋友般的書信往來藉以瞭解她的內心;班上孩子們情竇初開,懵懂又躁動,李老師又跟萬同一起商量着回覆了司婷婷的“情書”。他不刻意要求學生敞開心扉,也不強行壓制孩子們懵懂的心思,循循善誘,不過如此。

李鎮西老師最高明的地方便在這裏了,他總是能夠和學生並肩前行,他所給予的尊重不是施捨,而是一種與朋友相近的以心交心,他們平等地進行溝通,商量對策,不存在主導與被動的地位之分。這種平等相待的行為看似簡單,實際實施起來卻又發現其中困難,與學生交友,平等雙方地位可能會對老師,尤其班主任樹立威信造成不利影響,這對班級管理來説將會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如何把握其中的度,我想應該結合各方面因素(包括學生性格,班級氛圍等)進行考慮,這對教師而言也是一項考驗,一旦通過,未來無論是在督促學生學習還是解決班內學生各方面問題上都將事半功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l5q5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