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思想心得體會1500字多篇

思想心得體會1500字多篇

思想心得體會1500字多篇

思想心得體會1500字篇1

弘揚憲法精神,建設法治中國,就是要尊重憲法的法律地位,堅持確立的政治、經濟、社會制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我國憲法是符合國情、符合實際、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好憲法,是我們國家和人民經受住各種困難和風險考驗、始終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的根本法制保證。”憲法與國家前途、人民命運息息相關。維護憲法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捍衞憲法尊嚴,就是捍衞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嚴。保證憲法實施,就是保證人民根本利益的實現。當前,人民法院肩負着恪守憲法原則、弘揚憲法精神、履行憲法使命的神聖職責,務必要着眼於黨和國家工作全局,弘揚、踐行憲法基本原則和精神,在全社會推動形成崇尚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權威的良好氛圍。要着眼於支持和監督依法行政,切實加大司法審查力度,促進行政機關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促進領導幹部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

弘揚憲法精神,建設法治中國,就是要堅持嚴格執法、公正司法,促進憲法法律全面有效實施。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衰則國家亂。習近平指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決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憲法的生命在於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於實施。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進程。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現階段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點是保證憲法法律實施。把紙面上的法律變為現實生活中活的法律,人民法院起着關鍵作用。能否做到嚴格執法、公正司法,事關憲法法律全面有效實施,作為人民法院,要着眼於加強憲法實施,推動形成依法辦事、依法化解矛盾的良好社會心理和公民素養,形成人們不願違法、不能違法、不敢違法的法治環境,堅持不懈地抓好憲法實施工作,把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弘揚憲法精神,建設法治中國,就是要營造良好法治環境,提高全民法律素養。人民權益要靠憲法保障,憲法權威要靠人民維護。人民法院組織法規定,人民法院要用它的全部活動教育公民忠於社會主義祖國,自覺地遵守憲法和法律。對於人民法院來説,一方面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一項長期基礎性工作來抓,緊緊圍繞在全社會培育法治信仰、倡導契約精神、樹立規則意識這個目標,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另一方面要健全普法宣傳教育機制,推動落實“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建立以案釋法制度,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完善守法誠信褒獎機制和違法失信行為懲戒機制,使守法者依法辦事暢通無阻、違法者違法行為處處受限,確保崇法向善、循法而行成為全體人民自覺行動。牢固樹立憲法權限不能突破、憲法底線不能逾越的觀念,真正把法治內植於心、外踐於行。

憲法的偉力在於人民出自真誠的信仰。從憲法出發,我們就會走上建設法治國家的通衢大道;以憲法為基石,我們就能獲得黨和國家興旺發達的蓬勃偉力。讓尊重憲法成為社會信仰,讓憲法精神家喻户曉,法制觀念深入人心,必將形成一種追求公平、正義的強大社會力量,必然轉化為對人民法院工作的巨大支持。從這個意義上説,弘揚憲法精神,建設法治中國,人民法院不僅是實踐者,也是受益者。為此,全國各級人民法院和廣大法官要以更大的熱情、更加神聖的責任感,積極投入到憲法宣傳工作中去,以設立國家憲法日為契機,深入開展憲法宣傳教育,大力弘揚憲法精神,切實增強憲法意識,推動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更好發揮憲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的重大作用。

思想心得體會1500字篇2

德法同行 法伴成長

自古以來,治國之道要從兩個方面着手,一個是“德”,另外一個則是“法”。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我們作為中學生,首先要守法,其次是要守德。所以我們要從小養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讓法伴隨我們成長。

法既是我們的保護傘,也是我們的底線。我們要守住我們的底線,守住了底線就等同於守住了做人的根本。如果一個人他連做人的根本、最後的底線都沒有的話,那他可能會做出許許多多危害社會的行為。如果人人都堅守有做人的根本和底線的話,那麼這個社會就會是和諧的集體。

前幾日在高郵那兒,發生了一件令人膽寒的事情。一名高二學生的母親為了孩子上學方便,在學校附近租住了一間車庫。某日晚上,該高二學生自習回家後想上網,遭到了母親的反對。母親把網線給拔掉了,結果該高二學生因對母親這一行為感到不滿,便在母親熟睡時用刀在母親的頭部、臉部刺了十幾下。他的母親至今仍然生死未卜。

另外,提起法律,給人以神祕、威嚴、崇高的感覺。其實,法律與道德、習慣、宗教、紀律一樣,都在規範着人們的行為。正是由於這些規範的存在,這個社會才變得有序。正是由於有法律的存在,才使我們的權利得到應有的保障。

作為當代的中學生,我們有幸生活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年代,親眼目睹了改革開放中國法制進程的突飛猛進,“依法治國”被寫進憲法,多麼令人振奮!然而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如何與法同行?有人説你多慮了,我們還是未成年人,只要不殺人不放火,法律約束不到我們,只要遵守校紀就行。我説不,法律離我們很近。那些輕視法律作用的人,我想他們是沒有真正意識到法律的重要性。請問,如果法律作用甚微,為什麼公元前18世紀古巴倫王國國王漢穆拉比因他的《石柱法》(《眾所周知的漢穆拉比法典》)而流芳百世?請問,如果法律只是一紙空文,為什麼拿破崙會説“我真正的光榮並非打了四十次勝仗;滑鐵盧之戰抹去了關於這一切的記憶。但是有一樣東西是不會被人忘卻的——那就是我的《民法典》”嗎?歷史不會説謊。

法律,無疑是一個國家國泰民安的先決條件。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有一句人所共知的法律格言:“正義不僅應得到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加以實現。”法律,就是實現正義,體現公平,正確的規定和精神。 明確了法律的重要性,也許有些人又會問:法律既然是為了保障我們的權利而存在的,那我們什麼也不用做麼?當然不,凡事都有兩面性。我們不能只懂得索取而不懂得回報與付出。法律為我們創建了一個良好的社會秩序,給予了我們一個安定的生活環境。但法律同時具有強制性和義務性,在行使自己權利的同時,也必然的要履行每個人的義務。例如,我們有勞動的權利,相應的也有勞動的義務。我們中學生有受教育的權利,同時也有接受教育的義務。 在當今這個經濟社會,道德的約束被人們淡忘,甚至開始討論起一些傳統美德是否過時的問題。這促使我們更加呼籲法律來維護我們社會的秩序。紐約,這個世界最繁華的都市,卻也是犯罪率最高的惡源。有統計表明,每5分鐘,就有一場搶劫上演。犯罪,無疑永遠在威脅着我們安定的生活。但是,我們應當堅信的是,法律永遠維護的是正義。誠然,就我國現階段的法律體制而言,的確存在一些疏漏和不完善。也不可否認,有一些人背離職業道德,背離良心,鑽法律的空子,為的只是金錢,只是一個“利”字。但我仍要説,我們的法律正在不斷健全和完善中。我們應當堅信法律的正義性,並學會捍衞它。作為中學生,我們常常講要遵紀守法。可見,遵紀是基礎。從認真聽課做起,從保證每一節自習課紀律開始。從同學之間的互相監督,到能夠做到嚴格自律。從被動的受約束到主動的養成遵紀的習慣。從杜絕抄襲作業開始到自覺抵制社會不良思想,與社會不良風氣做鬥爭。不要忽視遵紀的作用,以小見大的道理人人都懂。如果你認為違反一下學校紀律沒什麼大不了,只要我以後不違法就行。請你快點打消這種念頭吧!“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現在小小的放鬆,很可能會釀成將來一次大的失足。何苦要等到體會到法律制裁的威嚴才悔恨呢?所以我們現在只有從做一名合格的中學生起,當我們走出校園,融入社會這個大集合體後,才能真正成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總之,法律是維護自己權利的武器,同時又是規範自己行為的社會準則。

同學們,從今天起,從這一刻,踏上與法同行的道路吧!

思想心得體會1500字篇3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法治建設規律、全面依法治國實踐的認識,概括凝練了關涉法治的諸多新概念、新範疇、新命題、新論斷,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實踐性。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對持續深入推進公安事業長遠、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要發揮法治引領作用。

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的重要政治任務,組織全縣公安幹警深入系統學、聯繫實際學,把握精髓要義,確保學深學透,入心入腦,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導公安隊伍履職盡責,依法、科學、高效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將社會主義法治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推動新時代公安工作再上新台階。

二要把握法治工作重點。

積極適應全面依法治國實踐新形勢,聚焦建設法治中國總目標,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鮮明導向,切實將嚴格規範公正文明的執法要求落實到每一項執法活動和每一個執法環節,不斷提高公安工作法治化水平和執法公信力,讓人民羣眾在每一起案件辦理、每一起事情處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為深入推進“三明之治”提供有力保障。

三要建強法治工作隊伍。

堅持黨對公安工作的全面領導,深入開展教育整頓、黨史學習教育,緊緊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紮實鋪開理想信念教育,全面強化正風肅紀,不斷提高公安隊伍的思想政治素質,大力推進公安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不斷提高公安隊伍業務工作能力和職業道德水準,努力鍛造一支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新時代公安鐵軍。

思想心得體會1500字篇4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我們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努力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各領域全過程。全面依法治國深入推進,法治中國建設不斷譜寫新篇章。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全面依法治國的頂層設計,制定路線圖、施工圖,按下全面依法治國的“快進鍵”。黨的十九大對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提出新任務,描繪了到 2035 年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宏偉藍圖。黨的十九大召開後,黨中央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對全面依法治國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提高黨依法治國、依法執政能力作出專門部署、提出更高要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十四五”時期全面依法治國作出新部署,要求

有效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實踐充分證明,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科學指引下,法治中國建設適應時代發展需求和人民羣眾期盼,不斷展現新氣象、實現新作為,切實讓人民羣眾感受到公平正義,人民羣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更好發揮了法治服務保障黨和國家事業全局的重要作用。

習近平法治思想明確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託。只有全面依法治國,才能有效保障國家治理體系的系統性、規範性、協調性,才能最大限度凝聚社會共識。我們要全面準確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義、明確工作要求,牢牢把握全面依法治國政治方向、重要地位、工作佈局、重點任務、重大關係、重要保障,切實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全過程,更好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更好發揮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有效推動法治中國建設全方位展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變革。立足新時代、踏上新徵程,習近平法治思想必將激勵我們在全面依法治國實踐中更好擔當作為,形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生動實踐,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上不斷邁出新步伐,開創良法善治的社會主義法治新境界。

思想心得體會1500字篇5

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心得體會範文(1)

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問什麼實行全面依法治國、怎麼樣依法治國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意義重大。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明確提出全面依法治國,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在實踐中逐漸形成了習近平法治思想。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了習近平法治思想,並將其確定為全面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義和工作要求,積極貫徹落實到實踐工作中。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對黨領導法制建設豐富實踐和寶貴經驗的科學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的基礎上,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不斷強化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集中統一領導。作為基層工作者,是貫徹落實黨的各項方針政策的最後一環,我堅信,聽黨指揮,能打勝仗。實施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體系必須要堅決跟黨走,黨的領導能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提供強大的思想武器。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中國共產黨自立黨之初就確立了“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根本要求就是要以人民羣眾的利益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基層工作大部分就是和羣眾打交道,雖然都是一些小事,但正所謂羣眾無小事,開展工作要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實施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中國只有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才能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社會,扭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體系這個總抓手,在開展工作的同時不斷提升自身法制意識法治素養,堅持嚴格執法、公正司法,積極宣傳法治理念,提升全體公民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匯聚人民羣眾的力量,形成全民依法治國的強大合力。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要深刻的把握其中實踐性,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工作實踐中積極學習和吸收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內在精神,不斷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取得新成果。“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法度的發展要順應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作為基層工作者,我們應該緊跟黨的領導,把握髮展新理念,深刻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以人民為中心,在工作中為民辦實事,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堅持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不斷學習進步,提升自我素質,為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社會奉獻自己的力量。

標籤: 心得體會 多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lk74j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