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管理課程的心得體會多篇

管理課程的心得體會多篇

管理課程的心得體會多篇

管理課程的心得體會篇1

我是從普通教師一步一步走上管理崗位的,算是所謂的“技而優則管”吧。因此,在走上管理崗位的這六年,採用的管理思想概括起來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換位思考+正面激勵”。

將本書閲讀結束之後,通過多方面的總結和學習,對管理的認識和見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作為管理者,在作出決策時候,我所思考的視野和深度更加寬泛,考量的依據更加清晰。

傳統文化對管理思維的影響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人們對管理者的衡量標準往往非常高,不僅要求管理者能夠高瞻遠矚,還要能夠在各個方面都勝過自己的員工;在具有極強的戰略眼光的同時,還必須是個通才,能夠身先士卒,事必躬親。作為管理者,必須以贏得下屬的認同、尊重甚至是崇拜為前提。胸襟廣闊,使用合適的人做正確的事。切合管理學視角理論中的結果導向和通過他人完成既定任務的理論。執行的差異管理所有的精髓在於人,那些充滿智慧的人,那些充滿魅力的人,而最為關鍵的是,那些自主的、思考着的與實踐着的人。

也就是説,他們兩位定義的執行是:學校的領導者,長期以來過分依賴上級部門的制度來推行實施,現在應該轉而關心人的問題。但中國教育是一個經歷了20xx多年管理模式的國家,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管理者事實上是學校制度和文化的製造者,而不是執行者。

因此,企業的成敗興衰往往維繫於管理者一人身上,而不是建立在企業的制度和文化基礎上的。由於發達地區在歷經了大量的由於管理者個人的失誤災難後,已經意識到學校應該在制度與文化的基礎上保證持續的增長動力。

因而現在,很多場合下我國教育界的知名學者和領導人提出了“轉變觀念”一詞,這個轉變觀念就是:

摒棄過去的主要靠領導者的個人力量推動學校成長,轉而依靠制度、學校文化保持企業的持續增長力。

中國悠久的教育文化造就了“禮儀之邦”這樣一個名詞,也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錯綜複雜,考量人和事的價值觀和其他地區有很大的不同,但有一種觀點至少可以認為是清晰的,這就是我們的一句俗語“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有效的管理必須針對組織內個體的需求,包容個體的差異性,並在此基礎上靈活應對、多元管理。如果我們一味的強調看似完美的統一,無視個體的差異,最終一定會因抹殺了個體的個性而導致學校的衰敗或解體。

俗話説得好,水至清則無魚。魚缸裏的水雖然清澈見底,但生長在其中的魚長不大,活不長。江海的水雖然混濁,卻能夠容納更多更大的魚。從管理學的角度來看,組織的方方面面留有餘地,互存不良,反而順理成章,和諧有序。

當我想水清一點,不妨渾一點;想圖快一點,不如慢一點;想求好一點,不如差一點,這可能就是殘缺美在管理實踐中的表現吧。但其核心在於管理者的把握能力,管理者要能夠通過制度和企業文化提升自我淨化的能力,通過包容員工多樣化的差異性,將其揉合成一種向心力。

試想在一個學校中,能力強的教師恰恰在能力較弱的教師那裏獲得自信感,而能力差的教師又以能力強的教師為榮耀,並從中獲得安全感。雙方的差異性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保持着一種彼此依賴和滿足的關係從而保持企業的向心力。從管理實用的原理出發,不妨有意或者無意地製造差異性,讓組織自然地進入一個有序磨合的狀態。

因此作為管理者,必須具有兼容性,和諧並不意味着統一,而是在於營造具有向心力和靈活特質的組織。古人有訓: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賢。管理的最高境界不是完美,而是變化中的和諧!

管理課程的心得體會篇2

近期,進一步學習了管理學的相關知識,結合工作實際,作了一些思考,有了一些感悟。

20世紀初泰勒提出的科學管理思想,包括確定合理的工作標準、工作方法標準化、合理配備工人、實行有差別的計件工資制、實行職能工長制。這些理論本身對有效管理起了很大作用,同時也使人們更加重視對工作的科學設計和改造,從而提高效率。梅奧的.理論使人們開始關注工作中的“人”。一個和諧愉快的工作環境、一羣和睦競爭的工人、一股積極向上的工作風氣,能產生的工作效率將會很大地超過一般情況下的工作環境。

一個企業或一個單位、一個部門的管理,其實都差不多,關鍵就是對於工作和對於人的管理。而管理所包括的計劃、組織、控制、激勵、領導五方面工作,都可以包含在這兩方面的具體任務之中。管理是一種藝術,它需要管理者有各方面的能力,同時其具體操作方法又不侷限和拘束,需要有很好的創造力。學習管理學,我想不光是要學習管理學本身的學科內容,也要從其他方面全面的提高自己,更要在實踐中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管理學也是一門很需要自己思考和研究、發現問題的學科,並且所有的知識都必須要經得住真正實踐的考驗。

隨着教育體制及其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開發利用好學校教師隊伍這個重要資源,使之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更好地為學校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提高辦學效益服務是教育管理者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

現代教育管理學認為:學校管理的主體是人,客體也是人。正確處理人與人的關係,是學校管理的核心。教育系統的管理要從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能動性着手,將人放在管理活動的中心,一切管理措施和制度都以充分發揮人的潛能為出發點,真正實施人本管理。

一、營造和諧環境,增強隊伍凝聚力

教師隊伍的凝聚力是一個學校綜合實力的重要標誌,也是學校人本管理的重要目標和價值體現。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學會安人。“管理”,管事理人,達至安人,通俗地説就只是即使你不在單位、不管人,大家也能做得很好。我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尊重教師,營造尊重人的環境。馬斯洛的需要理論認為,尊重與需要是一個人的基本需求,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在內心裏都有被尊重、被理解、被肯定的需要。中國古代的:“寧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士為知己者死”等思想,正是充分體現了尊重人格的巨大力量。校長心中裝着教師,教師的心中自然裝着校長,裝着學生、裝着學校。

二是瞭解教師,做教師的知心朋友。校長應該經常與教師們面對面地進行深度會談,廣泛徵求教師在思想、工作、學習、生活及對學校發展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充分把握教師的思想狀況、工作需要和發展要求,及時解決教師遇到的困惑和困難,為學校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

二、完善管理制度,調動教師積極性

過去,儘管我們也強調教師是學校的主人翁,管理要以教師為主體。但是,在學校管理中,還是過分地強調科學管理,強調量化考評,以不合乎人性的嚴格制度,冷冰冰、硬梆梆的僵硬數字去約束教師,使教師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受到嚴重的挫傷。這種管理,其本質還是一種見“物”不見“人”的非人本管理。我們在學校管理中努力地從教育以及人生命發展的角度出發,不斷地改革和完善各種規章制度,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第一,關注各項規章制度的形成。凡是學校的重大活動或政策,都由全體教工共同決策而形成。學校在出台一項新決策時,首先提交校行政會議討論,再打印成初稿,徵得全體教師的基本同意,最後在教代會上由教工代表表決通過。

第二,重視制度、規劃的執行情況。每學期的期初、期中、期末,學校可以發放一些意見徵求表,收集廣大教職工對學校新出台或修訂後的規章制度的意見和建議。

三、實施名師工程,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學校是教師終身工作的地方,也是他們實現人生價值的一個重要場所。教師隊伍專業水平又是學校辦出效益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師必須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培養者,民主師生關係的建立者,學生學習課程的指導者和學生奮進成材的奠基者,必須時刻注重發展自身的創新能力和個性特色,不斷豐富和完善自我,提升生命的價值。

首先,強調學習,鼓勵進修,提高教師學歷及業務水平。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身僅有一桶水還不行,必須要使自己成為一條奔騰不息的知識河流,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新教材對教師專業知識體系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師要熟練駕馭新教材,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不斷學習,豐富知識儲備,更新和優化知識結構。要關注學科以外的知識,由單一型轉變為多面手,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時代的活水。

其次,立足當前,培養骨幹,提高學校整體師資水平。骨幹教師是學校教學工作的中堅力量,是學校教學工作開展的領頭人。骨幹教師的質量和數量,直接關係到我校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校教育教學的質量。

再次,狠抓教研,出新舉措,引領教師走專業之路。教研教改工作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先導,是推進新一輪課改工作的重要環節,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學校應該積極為教研教改活動提供資料、經費和條件,以教研組為單位,發揮羣體攻關的優勢,以公開課、觀摩課為突破口,進行新課程改革的系列教學研究。

人既是發展的第一主角,又是發展的終極目標。作為教育的管理者,我們要緊緊抓住時代賦予的良好機遇,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以教師的發展為本,努力把學校辦成教師實現人生價值的綠洲。

管理課程的心得體會篇3

第一個觀點談的是“改變”。

自我改變————從自己開始改變。教授談到:“大家開會常常會談問題,但大多是談別人的問題,別人的過錯與不是,從不願意將問題納入自己身上。”每個人都有自我保護的本能,不順的事情,出現問題時,總希望“過錯與問題”離自己越遠越好。誰還想把自己牽到“問題”的渾水之中呢。xx教授談“改變”的核心是改變自己,我們改變不了事實,但可改變自己的態度;我們改變不了社會,但可以改變自己。”人都是有隋性的,有成功的人士只是會約束自己,自律能力強,勇於改變自己而已。

在人的一生中,二、三十歲後,基本上能體驗到一生的經歷了,如果沒有改變,二三十歲後,基本上是在重複前二三十年的感受與體驗,人就會停滯不前。這一點感受非常深刻。特別是工作十年左右,常常有一種消極的情緒在增長——職業倦怠感,這大概是因為沒有“改變”所致吧。“改變”一直滲透在我們一日生活工作點點滴滴之中,因為我們每天面對的孩子的表現是不一樣的,教師只有學着“改變自己”,不斷提升自己,走近孩子的心靈,改變自己的教育教學策略,才會有所思有所想有所變,讓自己在“改變”中體現。

改變的根本,是要培養新的習慣,積極去面對。但新習慣的建立是需要耐力、恆心與約束力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做事習慣和態度,如果這種習慣、態度能正向地影響工作,就會帶給我們積極向上的情緒與好的工作效率,否則就會帶來負面的影響。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職責、工作範圍,工作一段時間後,我們常常會生產倦怠情緒,工作情緒就會不飽滿,還會時常做一些與工作無關的事、如聊天、上網等等。當這種現象延續下去,就會像病毒一樣四處散播,讓人產生惰性,腐蝕人的思想,侵蝕團隊的凝聚力,最終導致一個團隊的渙散;而我們情緒飽滿,對工作充滿熱情的時候,就會全身心的投入其中,這種行為會影響周圍的同事,形成一種榜樣,自然而然的成為一種自主的、自發的、自覺的行為規範。所以説,態度能決定習慣的形成。我們儘可能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努力不懈地堅持,做好每一件細小的事情,這樣儘可能培養出好的做事習慣。

第二個觀點是自我教育————自動自發。

陶行知説過:“教會孩子自己做好自己的先生”是教師最主要的任務。教師應該是“能夠創造一個使學生能夠自我激勵的環境。自己決定他自己選擇做的事情。”

“你管得多就是管得差,管得少就是管得好”;“高明的醫生是喚起病人的自愈能力。”這些觀點感受更為深刻,因為教育的過程比內容更重要,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的過程。常常想到大人們常常數説孩子的一句話:“你什麼都會,就是太粗心;你挺聰明的,就是丟三拉四。”這些實際上就是做事的習慣沒有養好,從而影響學業成績,實際上,不好的習慣不光在學業上體現出來,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各個角落都能體現,如平時做事拖拉、沒恆心耐力等等,只是成人的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們的學業成績上,所以這這方面看得更清楚而已。記得看一個電視教育欄目時,聽到一個教育專家説過:“家庭教育、幼兒園教育實際上就是習慣的養成教育。行為習慣好,就能解放孩子的大腦,他不會把更多的時間精力放在調整解決自己的不良行為或習慣上,這樣可將大腦裏更多的細胞與空間用於創造性的學習、工作與生活之中,這樣他會品嚐到更多的樂趣,特別是成功的樂趣。”這些觀點當時讓人耳目一新,在xx教授那兒,也得到印證。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細小的事情可能會決定孩子一生的命運,所以説,一個小小的錯誤,可能就是致使的缺點。我們應重在踐行,貴在踐行。在自我教育過程中,每一件細微的事情都盡力做好,在踐行的過程中,實現自我教育,養成影響自己一生的習慣。

管理課程的心得體會篇4

7月22日有幸參加了集團組織的“時間管理”課程課程,雖然課程時間僅有短短一天,但這次課程卻使我獲益良多。通過這次課程學習,我進一步瞭解了時間管理的重要意義及作用,明確了時間管理的基本理念及內涵,獲悉了時間管理的誤區,學習和掌握了高效能時間管理的基本步驟與方法。

譽滿全球的“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曾説:“時間是貴而有限的資源。”這充分體現了這位大師對時間的高度認知及對時間管理的重視程度。相比而言,中國人更早地意識到時間管理的重要性,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在見到弟子用白天的時間睡覺時,就發出了“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的感歎。再如炙膾人口的“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人生有涯”等名言警句更是將時間和人的生命與事業緊密聯繫起來。

時間,對於每個人來説都是公平的,每天時間銀行都會為每個人存入86400秒,而每天這86400秒也會毫不留情的流逝,不會因為任何人或任何事而做任何停留。既然時間的流逝是一種大自然的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那麼我們能做的只能是更合理的規劃、利用和管理自己的時間,通過強化時間管理意識,學習與掌握時間管理方法,制定並執行時間管理規劃,檢驗時間管理效果,並不斷修正時間管理方案,高效能完成日常工作生活中相關事宜,充分利用大自然所賦予我們的這一寶貴資源來創造自己的價值。

一直以來,我對時間管理的概念存在一定誤解,認為時間管理就是為每件事情安排時間。通過課程學習,我才明白時間管理並不是要把所有事情做完,而是更有效的利用時間。時間管理一方面要確定該做哪些事情,按照怎樣的順序完成這些事情,另一方面還要決定哪些事情不應該做,儘可能地排除來自外界的干擾。通過事先的規劃與時間掌控,降低時間安排的變動性,為進一步執行時間管理奠定基礎。因此,高效能的時間管理要求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合理安排時間,而非“一刀切”式的為所有事情平均分配時間,也不能按照事情的先來後到進行處理,更不能隨心所欲的應付各種事情。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有些事情往往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來完成,這時就需要設定短、中、長期目標,再逐日製定實現目標的計劃,將有限的時間與精力加以分配,爭取的效率。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可根據具體明確、能夠衡量、可達成的、相關聯的、有期限的五個原則,將中、長目標分解成一個個能夠實際指導行為的子目標,並定期檢查各個子目標的執行情況,不斷的修正,通過子目標的逐步完成以實現最終目標。

同時,我們每天可能還會遇到一些意外事件,它們的出現很容易干擾原有計劃的執行,因此在計劃的執行過程中,尤其注意不能將時間安排得太滿,要有一定的宂餘程度。我們可規劃60%—80%的時間,保留20%—40%的緩衝時間,以保證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處理突發事情,保障原有計劃的順利執行。當然,高效能時間管理還要求執行者有堅強的意志和毅力,要求執行者能不受外部環境的干擾,堅定不移地按照時間管理規劃進行工作安排。

以上幾點心得令我印象深刻,記憶猶新。感謝集團安排了這次內容豐富的時間管理課程課程,我將牢記在課程班上的所學所思,並將其運用到今後的工作生活中。

管理課程的心得體會篇5

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這是一個長期的、反覆的、螺旋上升的過程,需要教師不斷探索、不斷實踐、不斷總結。我在本學期的班主任工作中,做了有益的探索,現將自己的心得體會淺談如下。

一、樹立主體教育管理觀。

主體教育管理觀是一種把受教育者培養成教育活動的主體和社會活動的主體的教育觀,它在強調嚴格管理的同時,注重創設和諧、寬鬆、民主的教育環境,注重發揮管理者、施教者的創造性,通過啟發、引導受教育者內在的教育需要,把他們培養成自主地、能動地、創造性地進行實踐活動的社會主體。

樹立主體教育管理觀,一方面要求班級管理者克服“管理學生就是對學生進行管制和壓服”的傳統思想,推倒“我管”觀念,教師要從“前台的操縱”轉向“後台的推動”,把對學生的“管、盯、壓”該為“教、扶、放”,把發揮學生主體性、能動性作為管理工作的根本。另一方面,由於過去忽視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大部分學生習慣於依賴老師的指揮。班級管理者要善於喚醒學生主體意識,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管理目標的制定與實施,參與管理效果的檢查與評定工作,並形成習慣,感到自我教育的樂趣。總之,主體教育管理觀,要求我們必須把教師和學生進行角色重新定位,教師由教育的主導者、操作者轉變為引導者、激勵者、指導者和合作者,學生由被動者轉變為主動參與者和能動實踐者。

二、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

建立民主和平等的新型師生關係是實施學生主體參與班級管理的必要條件之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需師生雙方共同努力,但起主導作用的是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首先,必須瞭解學生,不瞭解學生就提不出切合實際的教育目標。教師應當親近學生,細心體察,全面、深入、細緻地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才能有的放矢,把教育落到實處。這正如古人所説的“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其次,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挖苦、諷刺、侮辱學生,用體罰或變相體罰的手段處罰學生,是無視學生人格的典型表現,也是教師本身素質低劣的反映。創設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要求教師尊重學生,信任每一位學生,尤其要以一顆真摯的愛心去對待那些後進生,學生在與老師和同學交往中體驗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親情與友情,同時受到激勵、鼓舞、感化、召喚和指導,就能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情感體驗,從而充分發揮自主性和創造性。最後,教師要對學生嚴格要求。即老師要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學業等方面提出建議和規範。一個對學生品行不聞不問、放任自流的老師,只是一個不負責任的老師,也可以説是教師的失職行為。所以,在班級管理中,瞭解學生、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是有機聯繫、不可分割的三個環節,瞭解是前提,尊重是關鍵,嚴格要求是保證,三者缺一不可。

三、依法完善學生主體參與的管理機制。

學生主體參與的管理機制就是在班主任指導下,依法建立班幹部和同學共同負責班級每一項工作的制度,儘可能讓同學們在實踐中去鍛鍊,使主體性得到充分發揮。

1、班規共定,民主集中。

一個班級的管理首先要有一個合理的管理制度,即“班規”。如果班規由老師制定,同學們只是被動接受,就容易產生消極心理和抵制情緒。為了同學們的主體參與意識,我出了“假如我是班長”一文要學生去完成,從而瞭解到同學們的一些基本想法,初定“班級管理制度”,並通過班會課,讓同學們展開討論,提出意見和建議,談談看法和設想。經過大多數同學的認同,最後再由班幹部把方案制定下來。以後,班級各項新的制度的頒佈、開展活動的計劃等“大事”,都要先收集同學們的意見和建議,再讓同學們展開討論,確定下來後,最後再按章依法實施。這一做法持之以恆,使同學們逐漸形成一種習慣,同學們主體參與意識明顯增加,班級各種制度制定的過程,既是學生主體參與的一個過程,又是學生依法進行自我教育的一個過程,“班規”體現了“民意”,有意違反的人自然減少。

2、班幹輪換,“競爭上崗”。

為了讓每位同學都有公平競爭的機會,我班採用了“班幹部輪換制”,在新學期一開始,採取同學自薦和民主投票選舉相結合的方式,競選產生新的班幹部,新的班委成員要拿出新學期的“工作計劃”,在平時的班會課中要定期作班級工作彙報,到期末,要對本學期工作進行全面總結匯報,同學們根據班幹部“服務”的水平和質量評選出優秀班幹部。這樣做,不但體現了教育的民主和平等,也讓學生在競爭和工作中得到很好的鍛鍊。此外,在指導班幹部工作中,依照班規明確各自職責的同時,還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我班從同學們的考勤、早讀、作業登記、兩操、值日、班費支出、公物保管、班級宣傳、組織活動等,都由班幹部專人負責,分工合作,班主任一般不出面干涉,只對他們的工作進行指導和提出建議。通過一年多的鍛鍊,我班班幹部的工作能力大大提高。

3、值日班長,人人蔘與。

為了讓同學們體驗到“治班我有權,管理我有責”,增強主人翁責任感,我班實行了“值日班長制”,讓每一位同學輪流當班長,在值日班長當值的`一天中,要對班級進行常規管理,包括學習、衞生、紀律等方面,管得好的同學,老師給予加分獎勵。值日班長每天要寫出班級日誌向班主任彙報。這樣一來,即鍛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觀察、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又增加了同學的集體責任感。

4、小組合作,自我加壓。

為了培養同學們合作和競爭的精神,我把全班同學分成九個小組,每個小組5-6人,其中包括1-2名優秀生,1-2名中等生,1-2名後進生,一個小組就是一個自我管理的小集體,他們既是一個值日小組,又是一個學習互助組,也是班級開展各種活動的基本單位,每小組成員座位前後挨在一起,以方便小組成員的活動。我把一個小組作為一個評比單位,把小組的值日、課堂紀律、考試平均分等加在一起,每週累計,作為先進小組的評比依據。小組成員相互學習、相互督促,一些自控能力和意志力差的同學,平時很難改變自己,但是,外界有了同學的真誠幫助,有了同學的競爭壓力和輿論監督,同學們就會不知不覺的改變自己。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在班級中逐步形成。

5、專項承包,責任到人。

專項承包是指班級的一些比較具體的事務讓個別同學承包管理。如,班級的衞生區,以及花盆、自行車停放等的管理,都明確責任承包人,由專人負責,並逐漸完善一套規章制度。班主任有意識地鼓勵一些後進生來承包項目,給後進生一個充分展示自己和鍛鍊自己的機會,管理工作做得好的同學。老師給予充分肯定和嘉獎。

經過不斷努力,我班形成了由常務班委、值日班長、各科代表、小組長、以及專項責任承包人共同負責管理班級的制度,這樣層層管理、層層落實、層層監督的方法,構成了班級同學自主管理網絡,班級的奮鬥目標一步步得以實現,培養了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從而極大地調動同學們的主體參與意識,發揮了同學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班級的面貌煥然一新。

實踐證明,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依法參與班級管理,讓每個同學都認識到自己是班集體的主人,調動了全體同學的積極性,培養和提高他們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管理課程的心得體會篇6

自我管理是每個人都應該思考的問題,從xx年開始我自己一直就在探索這個路,今天我覺得終於可以來總結一下自己的方法。我覺得這個方法來源於幾個出處。

一是《搶在時間前面的七個捷徑》二是《高效能人士七個習慣》三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四是《儘管去做》,五是《高效經理人的五項管理》這幾本説都對我的行為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同時是兩個工具daylipim和飛雪日曆。

以及棲息穀中晨間日記等的一些靈感。經過四年的實踐形成了我的這一套自我管理方式。首先是終極的目標。就是要給自己定個目標,這個是根據李踐的五項管理中的目標來的。然後把目標分為十年、五年、三年、一年的目標。再把一年目標分成季度、月度、周、日,經過這樣的層次能分解,就使目標落地可行。第二就是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的角色平衡,你必須讓自己的各個方面平衡,既要保證公司的事業成功,又要保證自己家庭的平衡。要知道自己想在某個方面達到什麼樣的終極目標。這樣在自己每一階段的總結當中設立一個標準的模板,就保證可以每次按着這個角度去思考。再者就是把思考和行動分開的習慣,每天每月每週都要有自己靜下心來思考的時間。

平時就要按着思考的東西去行動,至於這個行動是不是合理就是要在思考的時候呈現的。進行總結思考。慢慢的不斷完善。我覺得關鍵是要養成一個習慣,讓自己在習慣中工作,這樣只要加強自制力,我相信一定是一個非常好的自我管理者。對自己的時間做好記錄這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提到的管理時間的最好方法,要知道你的時間是怎麼利用的。然後才能分析。《儘管去做》告訴你要把腦袋清空。

你知道怎麼把腦袋中的事情清空,把他放在一定的地方保證自己忘不了,這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這樣,你才能建立好自己的體系。每當想到一件事,總能把他放在相應的地方,我們就會做得更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mw1k1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