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觀看《三傻大鬧好萊塢》的心得

觀看《三傻大鬧好萊塢》的心得

觀看《三傻大鬧好萊塢》的心得

《三傻大鬧寶萊塢》主要講述的是兩個好朋友拉杜和法蘭在去尋找另一個失散已久的兄弟蘭喬的途中遇到的種種意想不到的事情。下面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三傻大鬧好萊塢觀後心得,歡迎大家參閲。

三傻大鬧好萊塢觀後心得1

對成功的期望是人的本能,而有多少人追求了卓越呢?追求卓越,成功往往會趕上你!這耐人尋味的一句話,讓我對這部印度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久久不能忘懷!

悠揚的音樂引出了那華麗的篇章。影片從三個人尋找蘭徹開始,回憶起和蘭徹在一起的大學時光。蘭徹剛進學校時,開始不被重視;而他用巧妙的電學實驗懲罰了學長——那個歧視他的人。蘭徹活學活用,最後成功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他和一個同學打賭:看十年後誰的成就大。蘭徹不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靈活地運用身邊各種常識和他所掌握的知識進行創造發明。而那個同學只知道死啃書本知識。在當時,兩個人的成績不相上下,而十年後,影片以一種極其有趣的方式見證了蘭徹的成功。

這部電影深深地震撼了我。為什麼蘭徹會有如此大的成就?應該是永遠追求卓越的精神,往往成功會離你不遠!在所有同學都屈服於學長,點頭哈腰時,蘭徹運用所掌握的電學常識,隔了一道門就電擊了學長;當所有學生都在拘泥於背公式,讀課文時,蘭徹邊做實驗邊理解知識;當同學們都討厭機械學,抱怨沒有好專業時,蘭徹正專心地投入到發動機的試驗運行中……這就是蘭徹的過人之處,他會活學活用,運用各種常識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他愛好機械,並用自己的方式理解機械。他會用最簡潔的關係來概括齒輪傳動等繁瑣的公式。這些都是他追求卓越的關鍵所在。在此過程中,他收穫了四百多項科學專利,而成功已經悄悄地降臨在他的身上,在他運用的時候,在他理解的時候,在他喜愛的時候,在他追求卓越的時候!

大家都知道不讀死書,不做書呆子。而學習的真正方法是活學活用,學以致用。二戰時期,美國用‘彈指蝦原理’大敗德軍主力潛艇;張衡運用地震波發明了地動儀名揚四海;德國工程師赫爾曼根據同性相斥的原理最早研製了磁懸浮。他們都是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常識等,巧妙應用,為人類發明創造了最用價值的東西。我們也不能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應該像蘭徹那樣,靈活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不懈的追求卓越,才能成為有用的人!

三傻大鬧好萊塢觀後心得2

這是我第一次對電影做一個發自內心的觀後感,內心被深深地打動了。看着俗不可耐的電影名字——《三傻大鬧寶萊塢》,原本對它沒有抱很大的期望,只是吸引我是它的影評高達9.9分,從眾和好奇的心理促使我來一窺究竟。

寶萊塢的電影通常是音樂片。幾乎所有影片中都至少有一段唱歌跳舞的場面。要説的印度電影叫《三傻大鬧寶萊塢》,這部電影毫不意外的擁有唱歌跳舞的場面。“七分共鳴、三分感動、一分搞笑”的電影竟然不能用“十分制”來打分了。以嬉鬧的行為抵抗印度的填鴨式的教育,不禁有了幾分現在我們讀書的無思考的獲得學位,很有啟發性。主人公的口頭禪“一切順利”鼓舞了朋友,不是因為這句話可以解決困難,而是因為記住這句話並不斷的告訴自己要有勇氣面對一切。

影片中的哲理與友誼只有自己才能悟出,片子中讓我體會到什麼叫喜極而泣,沒有半點壓抑感卻讓人看後懂得去體會和回味人生哲理,不僅僅是教育的思考,還有父母、朋友、甚至成功。我們不是為了成功而競爭嗎?我們追求高分、追求名次,學完後連最基本的動手操作都不會,試問如何學以致用,影片中在搶救莫娜生小寶寶而快速的動手自制所要用的工具。主人公蘭徹為了朋友的滑稽事情讓我們在樂中思考什麼是朋友?最後的結局自己去看看就明白: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在不經意間追上你。

劇情開始就是覺得搞笑可是越來越覺得這原來是一部這麼與我心靈接近的片子。這篇片子定位是喜劇,好像不太準確,個人覺得定位喜劇有點淡化其中的深刻意義,劇情片更像作為在中國教育體系下成長的我們80後,是會對此片產生強烈共鳴的。特此推薦。

三傻大鬧好萊塢觀後心得3

“知道我為什麼第一名嗎?因為我熱愛機械,工程學就是我的興趣所在,知道你的興趣嗎?這就是你的興趣…跟工程學拜拜,娶攝影業,發揮你的才能。想想邁克爾傑克遜的爸爸硬逼他去成為拳擊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後果多可怕…”

這是《三傻大鬧寶萊塢》裏的主人工蘭徹(rancho)對他的好兄弟法翰(farhran)説過的一句話。整句話的意思其實就是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三傻大鬧寶萊塢》又名《三個白痴》,沒看時我以為是純脆搞笑的美國影片,看了才知道這是一部引度的影片(恕我當時把“寶萊塢”看成了“好萊塢”)。此片導演拉庫馬·希拉尼,大體改編自?印度暢銷作家奇坦。巴哈特的處女作小説《五點人》(fivepointsomeone)。故事很爆笑,情節很跌宕,雖然長達164分鐘卻不會讓你感覺枯躁無聊。名字裏的“三傻”所言非虛--在每學期42場考試,成績排名張榜公佈,競爭激烈乃至自殺率居高不下的皇家工程學院中,竟然出現了周星馳般不按牌理出牌的問題學生蘭徹,他頂撞老師,質疑傳統,完全不把成績當回事。古板校長“病毒”當然要罵蘭徹和兩個追隨他的室友,法翰和蘭朱(ranju)。

影片開頭,在校長“病毒”對着所有新生侃侃而談他的榮譽--一支他的主任送給他的“太空筆”,?所有學生都帶着崇拜的神情認真的聽着他的演講時,蘭徹卻提出了一個氣爆校長的問題“為什麼不用鉛筆而花幾百萬去買那個東西呢…”他這一問無疑給在場的眾人一道電閃雷劈啊,且成功將校長氣走並深深地“記住”了他。同時,影片也是在這個時刻才吸引了我的眼球,想知道他接下來還會幹些什麼讓校長“心臟病”爆發的事。

整部片子,我只提出三個我想説的點。這麼説,是因為這部片子看完後我真的有很多話很多感觸想與人分享。

一 經典語錄

如果你看過這部片子,你一定也會贊同我,這部片子真的是通片下來都是經典語錄。如果你沒看,我在此極力推薦此片,你還在等什麼?

經典語錄最有特色的一句話莫過於蘭徹經常掛在嘴邊,並且還救了小嬰兒一命的口頭禪:“一切都好(aall is well)。”這句話總在他感到害怕或遇到困難時冒出來,也是他出場時説的第一句話,更是倍受爭議的一句話。

好友拉朱因各種害怕沒辦法專心投入學習時,蘭徹對他拍拍胸口説“一切都好”,當時拉朱就提出了質疑,“説這句話就能解決問題嗎?”在我們以為蘭徹會不知如何回答或者至少要猶豫幾秒時,他卻立即很認真虔誠的回了句:“雖然不能解決問題,但讓你有勇氣去面對困難,解決問題。”

這似乎有點類似於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精神勝利法”,能用,有用,卻不能濫用。蘭徹説了這句話後他會立即想辦法來解決問題,我們可不要只模仿他的話,而忘了他的行動。

印度填鴨式的教育與中國的應試教育很相似,這也是我看了這部片子後很有同感的原因。

“一出生就有人告訴我們,生活是場賽跑,不跑快點就會慘遭蹂躪,哪怕是出生,我們都得和三億個精子賽跑。”

在“皇家工程學院”中,成績就是一切,第一是卓越,第二就是lowser。所以人人都很有壓力,學生自殺率很高。我不知道這句話與片尾最後一句“免費建議,望度先生……為了你的人生趕緊快跑吧。”有沒有什麼關係。但總是讓人回味無窮。所以蘭徹才會講台上對着包括校長在內的眾人説了段讓人沉默的話語:“你們都陷入瘋狂的比賽中。就算你是第一,這種方式又有什麼用。你的知識會增長嗎?不會,增長的只有壓力。這裏是大學,不是高壓鍋。”

在好友拉朱被校長逼得跳樓自殺進了醫院後,蘭徹將好友法翰父母微笑的照片放進了好友的錢夾裏,告訴他,如果他想自殺,就想想父母看見他的屍體時,臉上的微笑會變成什麼樣。

他似乎總是有辦法讓生活變得美好起來,總是讓我恍然大悟,啊,生活原來可以這樣過。而那些經典語錄,不僅表現出了印度的現實問題和社會狀況,而且讓人受用一生。

二 畫面鏡頭

電影中途有個很搞笑的情節,在介紹好友拉朱的家庭環境時,畫外音一邊自嘲的説”就像五十年代黑白電影的翻版,狹小昏暗的房間,癱瘓的父親,咳嗽的母親,尚未成婚的姐姐。“一邊自動將畫面的飽和度調低,故意弄成黑白電影的粗糙顆粒質感。並且以後只要一演到拉朱家,電影就自動有彩色轉黑白,工整得近乎精緻。也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另一點就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也是所有印度電影的特點。那就是在電影的放着放着的中途,總會無緣無故突然跑出很多人來不分場合的在大街上或某處和主人公一起忘情的唱歌跳舞,歌舞又臭又長,無聊之極。

可《三傻》卻恰到好處的用歌舞充分詮釋了蘭徹“一切都好”的樂天派心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學校停水時,一羣學生們直接拿了塑膠管作噴頭就衝,在洗澡間大跳“洗澡舞”的場景。它把學生們的瘋狂和自由的靈魂全都釋放出來,讓每個人都陷入了無限歡快中。自己的身體都會不自覺的跟着搖擺起來。

我非常佩服導演在這段歌舞前後的調度安排,每段超現實的舞蹈告一段落鏡頭都會切回故事進程,輕鬆推進情節發展。整個狂歡結束後再突如其來一個巨大的對比,讓觀眾的情緒從輕鬆愜意的一端直墜沮喪遺憾谷底,既增加了劇情本身的跌宕起伏,又給本來輕飄飄的“一切都好”加入了深度,寶萊塢的敍事技巧實非虛名。

三 自嘲

看完之後,一直讓我哈哈大笑的,是“消音器”在演講時念得那首蘭徹寫的詩:

“ 放一個很響的屁是值得驕傲的

放一箇中等的屁是可以接受的

放一個輕柔的屁是非常糟糕的

而一個無聲的屁是讓人無法忍受的”

這看似令人爆笑的四句話總讓你笑完之後有一種沉思的感覺。事後想想,他説的不全是屁話,確實很有道理。

我們把這種自嘲的方式叫做“嚴肅的調侃”,影片大量運用了這種手法,而這種不名自嘲的手法也讓影片不至於是乾巴巴的勵志,也脱離了現實主義的調子,不會成義正言辭的空洞鼓譟。

人人都知道蘭徹説得都對,卻也都知道他那套在現實生活中將處處碰壁。理想面對現實總是撞得粉碎。這可不是簡單的“缺乏激情”或“充滿恐懼”便能解釋的。更多時候,高歌“一切都好”也只是一種阿q的自我麻痺,長輩的期許,同輩的壓力,生存的必須,機會的稀缺和天賦的不可求,一次又一次向理想主義證明特立獨行,抱着空有的理想前行者的悲慘命運。

《當幸福來敲門》中,主人公也是經過單身帶着五歲的小兒子無家可歸,睡過廁所,受過救濟的低谷,抓住機遇,不斷努力,最終才奔向成功。《三傻》則將一個獨行者艱辛的十年乾脆直接忽略,重點全放在了理想主義的理論上。沒有調侃,不高自嘲肯定不行。長達兩個小時多的,無半點拖沓的就把故事輕鬆講完了。不刻意逗觀眾開心,不做作的煽情,卻總惹人發自內心的笑完哭,哭完又笑的笑中帶淚。

這種“理想主義”是不是真的不該存在呢?在非常現實的現實社會中,我們只有通過“死記硬背”的填鴨式教育才能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嗎?答案是否定的。不管如何,對於蘭徹勇於向現實發出挑戰的勇氣我都是非常感動並全力支持的。不管他最後的結局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我們都應該是支持的。也許改變現實中的一些東西,這股力量還太過渺小。也許我們在乎的更多的是“好好的生活”,走向成功,比別人要強,無論用什麼方法。

我還是不希望自己“在臨終前才後悔”,一輩子過着連自己都不想過的生活,

“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在不經意間追上你……”仔細想想,不管是理想中還是現實裏,這句話其實是非常受用的。其中的道理,我想大家都懂。

影片的成功之處還有一筆,大家記得影片開頭蘭徹揶揄校長的那一幕吧,最後,校長總算把面子挽回了一點,他把那支太空筆送給蘭徹前對他説了段話:“入學那天,你問了我一個問題,為什麼宇航員在太空中不能用鉛筆?如果筆尖斷了,失重的話它就會漂浮在空中,進入眼睛,鼻子,儀器。你錯了,你不可能一直都對,你明白嗎?這是一個重要的發明(指太空筆),你知道嗎?我的院長説,等你遇見和你一樣卓越的學生就把它送給他……去,學習去,考完試就滾……”

你不可能一直都對,這句話把理想拉回現實,也給我們一種真實感。

回到主題,我們的”喜歡“到底有多重要?其實整不影片下來都在闡述這個問題。影片最後也告訴了我們這個答案。最後,法翰成了攝影家,拉朱被一家公司錄用,蘭徹成了一個一年又四百項發明的同時,還是一個國小校長,正在改變下一代的命運……

我們的”喜歡“其實也將是改變我們一生的東西。如果你還有什麼顧慮,就拍拍胸口説聲“all is well(一切都好)”。

三傻大鬧好萊塢觀後心得4

今天我看了《三傻大鬧寶萊塢》的電影,看完這部電影后我深有感觸在此我願意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悟。

這部影片講述蘭徹頂替他人來到皇家工程學院的故事。在皇家工程學院這裏檢驗學生的唯一標準只有成績!成績不好就意味着沒有未來!而蘭徹卻不願意隨波逐流,他用他的善良、開朗、幽默和智慧影響着周圍的人。他用所學的物理知識來教訓野蠻的學長,他用智慧打破了學院墨守成規的傳統教育觀念。最後他用智慧成為了印度科學界的一位具有400多項專利的天才科學家,他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也做回了真正的自己。在蘭徹的影響下,拉加完成了有錢的工程師的夢想,法罕完成了成為野生動物攝影家的夢想。

這部電影告訴我有夢想是很好的,可是有夢想卻不敢去勇敢的追夢確實很不好的,只有勇敢的去追夢才可以成功,如果你沒有去勇敢的追夢那麼你將會永遠不快樂的。亞里士多德曾經説過,“生命的本質在於追求快樂。”而一個人快不快樂完全是由他自己的心態決定的。遇到問題,告訴自己“一切安好”,即使解決不了問題,也可以給人解決問題的勇氣。在恐懼的時候不論發生什麼只有對自己説一句“一切安好”便可發現恐懼已經全部不見了。

看完這部電影我不僅知道了心態可以決定一切還知道了只要勇敢的去追夢便可以收穫快樂和成功。

三傻大鬧好萊塢觀後心得5

《三傻大鬧寶萊塢》雖然是一部接近三個小時的長片,我還是一口氣就看完了。或許是長期淫浸於美國大片,我對印度電影並沒有很高的期許,也沒想過這部片子能帶給我感動和思索。待電影完結時,我發現自己已淚流滿面,為了友情,為了人生,為了這部被我誤解的難得一見的好片。

與其説這部電影的線索是尋找蘭徹,毋寧説是尋找生活的真義。查爾圖想要明白的是蘭徹的生活的結果,而我們看重的是蘭徹人生的過程。同在帝國理工大學,在高強競爭壓力之下,當大多數人為了以後的好工作、高工資、豪宅、美女而壓抑、糾結、苦痛時,蘭徹卻為了興趣而快樂地學習着,熱衷於知識的應用,從不在乎金錢和名利。這種達觀和淡薄的態度,猶如一陣清風,吹散了現代社會高壓力的陰霾,引起我們對人生的深沉思索。

“沒人會記住第二名”、“為了自己的成功,你務必把把別人擠下去”校長病毒不斷強化這些觀念,力圖灌輸給學生赤裸裸的叢林競爭原則。於是有了查爾圖這類標杆學生:每一天十八小時的學習,自私諂媚,幸災樂禍,對別人漠不關心,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完全是一個模板和工具。更多的人則生活在壓力和恐懼中,於是不斷有人選取結束自己的生命。

中國的情形並無二致,在經濟現代化的大潮中,競爭的白熱化在任何國家都沒有大的區別。從出生開始,甚至在沒有出生的時候,我們就承載了太多父母和社會的期盼。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所以有胎教,所以我們三歲要上幼兒園,四歲要去英語班,五歲得去繪畫班,六歲得去鋼琴班……,從來沒有人問過我們喜歡什麼、想學什麼,我們只能學別人認為有用的東西,追求別人都在追求的東西,過着別人想象的生活。但在夜深人靜時,我們的心卻在低泣:這是我自己的生命,這一次的生命我本當為自己而活啊。生活的悲喜如水中的魚兒,冷暖只有自己明白,光鮮外表下內心的苦痛又有誰能知解呢?

“明白我為什麼總拿第一名嗎?因為我喜歡機械”蘭徹是這樣解釋自己的成功,如此簡單又如此困難。因為熱愛,蘭徹會廢寢忘食地做科研,會開創性的想問題,會有意識的運用知識於實踐。知識於他不是敲開金錢權位的手段,他從不為了成績和工作而學習,知識本身於他就是目的和樂趣。這在一個世俗的世界已越發稀有和珍貴,所以蘭徹成功了,而我們絕大多數人則仍在慾望的深淵裏苦苦攀爬、深深淪陷。

當學非所愛、愛非所學時,法漢一向在平庸和苦痛中掙扎。我們無法在我們不愛的東西上有熱情的投入,強行去學只能是三流的平庸;把寶貴的一生耗費在我們不愛的事業上,這是我們難以承受的生命之痛。當法漢最終成為動物攝影家時,我由衷地為他高興。是的,即使今後錢少一些房子小一些,車小一些,只要內心快樂,那些身外之物又有什麼要緊呢。我永遠都不會忘記片尾法漢明朗的微笑,那是發自內心滿足的喜悦。

劇中三個傻寶的兄弟情誼也讓我潸然淚下。朋友之間不離不棄、相互扶持,為了兄弟自己的生命和名譽都能夠置之不顧。在現實的重壓下,深厚的友情是如此彌足珍貴,這才是人生的快樂與真義所在,它值得我們用一生的時光去追尋。當法漢與萊俱最後找到蘭徹時,來自朋友的重拳傳遞的卻是深深的思念之情,包涵了多少難以言盡的言語和感情。

作為一部民族喜劇片,《三傻大鬧寶萊塢》還奉送了獨特熱鬧的歌舞,讓我對這個民族多了一份瞭解和熱愛,而其中俯首即是的關於友情、感情、人生、成功的哲學則更值得我們深深思索。

這部電影將是我關注更多外國影片的開始,相信也能帶給你們感動與啟示。不僅僅是電影的娛樂,更關乎人生的思考,盡在《三傻大鬧寶萊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r11qm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