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武夷山心得體會800字

武夷山心得體會800字

武夷山心得體會800字

俗話説: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雖然我不是智者,但對於九曲溪,你去了就知道原來人間居然有此勝景。“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峯翠插天”,構成了奇幻百出的武夷山水之勝。下面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武夷山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參閲。

武夷山心得體會1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那是孟郊高中時的那一種興奮,就好比我們去武夷山時的那種心情。伴着高鐵的哐哐聲,大人們在談着武夷山的山青水秀,我和珍珍、貝貝、燈燈在打打鬧鬧、嘻嘻哈哈,玩得不亦樂乎,一路鬧到了武夷山。

老天眷顧,下午天氣不熱,時有涼風習習,一線天,我們慕名而來。沿着台階,一步一步地往上走。越往前走,就越昏暗,我們只能扶着巖壁,一步一步地往前摸索。突然,我撞到了阿福叔的屁股,隊伍停了下來,前面飄來一句話:“好像一個胖子卡在上面了,側着身子也過不去。”大家哈哈哈地大笑起來。我問爸爸:“是不是下雨了,崖壁都濕了,而且感覺有水花飄在我臉上了。”爸爸卻默不作聲,我很疑惑。繼續往上走,我又被淋了,再一次問道:“到底是什麼東西淋我頭上了?”爸爸忍不住了,撲哧一聲笑了出來。説:“你可以聞聞看。”我半信半疑,照做了。“騷味很重”我回答。爸爸説:“那是蝙蝠屎和蝙蝠尿。”這就是這個山洞臭的源泉。“説到臭,也怪,我立刻聞到了一股“沁人心脾”的惡臭,我急忙捂住鼻子説:“好臭啊!”不知走了多久,終於出了山洞,我大口大口呼吸着新鮮的空氣,從來沒有覺得呼吸是這麼美妙的一件事!

聽別人説,九曲溪是武夷山的精華,起個大早我們馬不停蹄地趕到。遠遠望去,青山綠水,交相輝映,點點竹筏,激起星星白浪,宛如一幅山水田園畫。晨霧未醒,泛舟溪上,心曠神怡,熱情的舟子,用着粗獷的喉音,講述着九曲溪——九曲十八彎的歲月故事,那是朱子親筆題字,那是千古未解之謎——懸棺,那是白龍馬的鷹愁界,那是大王峯和玉女峯的離愁別緒,漸漸地,我陶醉了,陶醉在這悽美的神話傳説裏了…這時,彷彿山的另一邊傳來晨鐘暮鼓的聲音,突然將我驚醒了。哦,是調皮的艾艾的驚呼聲,溪由平流復入湍急,猛浪若奔,急馳而去。那清澈見底處,那小的白魚,大的紅眼魚,隨筏逐遊,不離不棄,似與遊者相樂。兩岸青山連綿不斷,青樹翠竹,黃花菜、老巖茶樹,排排點綴在崖壁上。“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不就是這種美感嗎!

虎嘯巖的好漢坡,我原以為已經是武夷山中最險的地方了,但是天遊峯是武夷山的第一險峯,不高,但以陡著稱,征服它,比征服好漢坡還強大。遠望,壁立千仞;近望,宛如滄海一粟,攀登的人好似螞蟻搬家。攀登就此開始,我們心一橫,一路上衝,沒一會,氣喘如牛,汗流浹背,只能妥協了,只好休息了。喝了些水,調整一會兒,稍感舒服,咬緊牙根,繼續上衝。我緊跟父親的腳步,四肢並用,到達半山腰,兩腳踩在狹小的巖石上,往下看,萬丈深淵,往上望,險峯入雲,讓我如履薄冰,心驚膽戰,特別是有風時,讓我暈眩,不敢久留。無奈,只能繼續上爬,好些時候,感覺腳都不聽我的使喚,繼續向上。我一路緊抓鐵鏈,一步一步往上挪,這突然讓我想起,紅軍飛奪瀘定橋是多麼得艱難啊!到了山頂,我深吸了一口氣,放眼望去,一覽眾山小。九曲溪宛如一條綠色的哈達,在崇山峻嶺中飄揚,映着夕陽,斑斑駁駁。無限風光在險峯,值得!

轉眼四天的武夷山之旅就這樣依依不捨地結束了,“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我想對武夷山説:“後會有期……”

武夷山心得體會2

每當我翻開相冊,都會看到和媽媽去福建武夷山的留念照,看着我們燦爛的笑容,總會把我的思緒拉回到那一天。

聽大人們説,武夷山屬於丹霞地貌。它還有“奇秀甲東南”的美稱。那天,我和媽媽下了火車,跟隨導遊,就來到我們遊玩的目的地。我心想:武夷山到底哪兒美?真讓人迫不及待!我們剛邁進大門,印入眼簾的是一座座雄偉秀麗的山峯,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之中,像一幅清秀淡雅的水墨畫。抬頭仰望着那一望無際的天空,在幾朵白雲的襯托下,顯得格外美麗,使人心曠神怡。

我們繼續前進,來到了武夷山著名的天遊峯。我向上望去,有許多人在爬山,就像無數的黑點在移動。我和媽媽也擠進了隊伍,緩慢地向前走着。太陽高照,我們都流下了豆大的汗珠,衣服都浸濕了。偶爾有幾陣涼風拂過,但依然使我感到悶熱。過了一會兒,我們成功登上了山頂。站在山頂,一陣陣涼風吹來,涼絲絲的,舒服極了。我極目遠眺,一座座峯巒林立的山峯聳立在九曲溪的兩旁,在九曲溪的映襯下,顯得格外莊嚴美麗。我低頭鳥瞰,還有許多人向上走着,隊伍還在不斷的前進。我們在山頂休息了一會兒,又沿着彎彎曲曲的山路,下山了。

武夷山不僅天遊峯景點有名,而且九曲溪也很著名。武夷山風景的精華就在九曲溪,溪水碧清,折復繞山,形成“曲曲山迴轉,峯峯水抱流”的九曲之勝。我們坐在竹筏上,看到了兩旁形狀各異的山峯,有的像友好的三姐妹,從高到矮,從瘦到胖;有的像一個巨型漢堡,使我們垂涎三尺,真想咬一口;有的像一個大寫字母“M”;還有的像一隻爬出水面的烏龜······九曲溪溪水真清,清的可以看見沉在溪底的石子;九曲溪溪水真綠,綠得像一塊美麗無暇的翡翠;九曲溪溪水真靜,靜得像一面大鏡子。我在溪水中還看見了許多活蹦亂跳的小魚,它們時而在清澈的溪水中,自由地游來游去,時而露出了水面,呼吸着新鮮的空氣。我們欣賞着周圍的風景,時間也如流水般的溜走了。

武夷山不但九曲溪很著名,而且一線天也很有名。我們來到一線天的洞口,隊伍排得很長,密密的,就像一條流動的小溪。越往洞裏走越黑,黑得伸手不見五指;越往洞裏走越害怕,有膽子小的小朋友,發出了尖叫聲,旁邊的人被她突如其來的舉動,嚇了一大跳。越往洞裏走越窄,開始我可以輕鬆的走過去,慢慢的變窄了,我將雙手夾在身體兩側,慢慢地走過去。到了最窄的地方,我只得斜着身子,挺胸、收腹,屏住呼吸,在石壁間緩慢地移動。上空盤旋着上百隻白蝙蝠,石壁上有從上往下流的清水,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走出了山洞。我歎了一口氣,心想:幸好我不是一個大胖子,不然早就卡在山洞裏了。

啊!武夷山,你真美呀!你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照片看完了,我合上相冊,那一幕幕還留在我的腦海之中。我要好好保存這些照片,因為這一張張照片能時常勾起我曾經美好的回憶。

武夷山心得體會3

空氣清新甜潤的那兒,有着緩緩流淌的九曲溪,陡峭的天遊峯,鳥語花香的流香水澗等等令人陶醉的地方。 第一天下午,我們坐景區小火車準備去一線天。一線天是因為兩塊巨石靠得近而成名。一線天的意思就是:四周都是黑暗的峽谷,上方只能看見一條線的天空。到那兒的時候,我們發現許多導遊都帶着遊客們往右一線天擠,我們發現左一線天才是真正可以從容欣賞景色的地方。我們在玩一線天時還用上了隨身攜帶的小手電給我們指路。 第二天:清晨的氣息伴隨着我們開始了第二天的旅程。我們來到天遊峯腳下,看到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大家都一個接着一個去擠前山,每個人在陽光的暴曬下只有像螞蟻一樣的空間。我們經過考慮,果斷地選擇了後山的路徑!那裏綠樹茵茵,鬱鬱葱葱的森林為我們遮擋了陽光的暴曬,可真是個適合攀登的好路徑!在我們的努力和樹蔭的幫助下,順利地攀上了峯頂。

其實這和前一天是同一種現象,遊客們都盲目聽從導遊和其他遊客的路線,拼命往人多的地方擠,卻沒有真正享受到旅遊的樂趣!最好玩的要歸九曲溪漂流莫屬了。爸爸給我買了水槍、漁網和魚食。九曲溪有九曲十八彎,我們漂流的時候都是從九曲漂到一曲,從一彎漂到十八彎。一路上風景優美,山水如畫,緩緩而流的溪水清澈見底,做竹筏漂流真是個望景的美好視覺享受。我們還經過了大王峯和玉女峯,聽説它們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説呢:玉女是天上玉皇大帝的女兒,有一天她下到凡間,遇見了大王。他們兩個相互愛上了對方,定好了婚日。

和鐵板看到後嫉妒極了,把他們的`事情告訴了皇上。

皇上聽後勃然大怒,玉女和大王化作了巖石,鐵板也變成了巖石霸道地站在玉女和大王中間,使他們無法看見對方。於是它們通過水為鏡山為台的鏡台相親相愛,成了婚。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大王峯、玉女峯、鐵板峯以及鏡台。 第三天:我們從水簾洞到大紅袍茶園的路上,有一條小路叫做“巖谷花香漫遊道”,於是我們想通過它到達大紅袍茶園。為什麼叫做巖谷花香呢?意思就是:巖茶的香味能飄遍整個山谷。走在漫遊道的小路上,小鳥伴隨着我們前進的步伐,小草花兒朝我們點頭微笑,蜻蜓蝴蝶圍着我們旋轉舞蹈。路上我們看到一些古老的寺廟,是在朱熹的那個年代就建造的,而且寺廟兩邊還雕刻着朱熹寫的詩句呢!在往前走就是流香澗了。流香澗的兩岸丹崖壁立,青藤垂蔓,幽蘭叢生。澗水清澈見底,山風穿峽飄香,令人陶醉。我和爸爸在澗水旁休息。我索性把鞋襪脱了,把腳伸進澗水中泡腳。

我感覺流動的澗水在給我按摩,調皮的小魚在給我撓癢癢。我們穿好鞋襪繼續上路了。在一個分岔路口,我們走進了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那裏雜草叢生,佈滿青苔。我們一直走,知道沒路可走了才發覺:我們走錯路了!於是我們趕緊掉頭往回走。我們按着指路牌走到了正確的道路上,成功地找到了大紅袍茶園。 在這次旅行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美麗的九曲溪,看到了雄偉的天遊峯,還看到了滲透着巖谷花香的流香澗。而且我們在旅遊中學會規劃自己的路線,也享受了自助遊的樂趣。這真是一次豐富多彩、又驚又喜的旅程。

武夷山心得體會4

五月的天,藍得連一絲浮絮都沒有,像被過濾了一切雜色;五月的雲,像被陽光曬化了似的,隨風飄遊;五月的空氣,十分清新,讓人心曠神怡。趁着小長假我們開啟了與武夷山的約會。

水秀之約

第一站就是武夷水秀表演了。我們吃完晚飯,信步來到了水秀劇場,按號入座。觀眾席上已是座無虛席了,舞台的邊沿是水,中間是假山。“武夷水秀”是全球頂級的大型多媒體現代化水秀夜間的表演節目,它主要是圍繞武夷山的水有九個美德:純潔、美麗、智慧、力量、生命力、永恆、財富、想象力。水是武夷山靈性的所在,“武夷水秀”運用魔幻而靈動的國際最新多媒體創新技術手段。在演繹中融入閩越王城、五夫龍海、武夷宮等本土元素,通過展示武夷山朱子儒家文化等特色文化內涵來呈現武夷山溪水的美德。整個表演讓我們置身於夢幻中,久久不能自已,讓我深深地為人類的智慧而折服。

最美九曲溪

九曲溪被稱為中國最美的溪流。到武夷山最好的選擇就是竹筏順流而下,欣賞九曲溪的美妙風光。九曲溪有九曲十八彎,我們從九曲出發,坐上了竹筏,盪舟九曲溪,只見溪水清澈見底,水平如鏡。坐在竹筏上,微風吹過臉頰,潺潺的溪水輕柔的撫過雙腳,看魚兒不時躍出水面,憑添幾分生機。挺秀的山峯以無慾無求的姿態盡訴巍,幽幽碧水蜿蜒而去演繹陰柔婉轉。岸邊千年古樹盤根錯節,闡述着久遠的滄桑。山邊濃霧圍繞,竹筏在艄公的山歌中漸行漸遠,好一幅人間仙境。兩岸的山峯形態萬千,艄公告訴我們:“七分靠形象三分靠想象!”有漢堡峯、雙乳峯、象腳馬蹄峯……最典型的要屬玉女峯了,它是武夷山最具有代表性的山峯。我在玉女峯前學艄公撐竿,看艄公輕輕自如地划着竿,沒想到划起來竟然這麼吃力。九曲溪有的地方水流端急,水從竹筏中濺上來,免不了弄濕了鞋……到岸了,我們回首九曲溪的玉女峯,戀戀不捨。九曲之美,意猶未盡……

登虎嘯巖

所謂“虎嘯”出於古時有仙人曾騎虎嘯於巖上的典故。其實“虎嘯”之聲,來自巖上的一個巨洞,山風穿過洞口,便發出怒吼,聲傳空谷,震撼羣山。虎嘯巖海拔五百一十米,比天遊峯還高。從山腳下,我們沿着石階石及而下。這兒的樹上都有鳥兒,無論你走到哪裏都有小鳥陪伴,它們嘰嘰喳喳為你引路,使遊人覺得並不孤單。如果你駐足觀察,就會發現有些鳥兒還能歌善舞,在樹上來回穿梭,跳上跳下,伴以清脆嘹亮的叫聲,委婉動聽,好像是訓練有素的藝術家在表演。越往上越陡峭,最後來到“之”字形的石階前,台階是直上直下的,讓人看了都覺得心驚膽寒,我們還是硬着頭皮上去了。登上了頂峯,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正應了那句話:無限風光在險峯。

投入了武夷山的懷抱,讓我真正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武夷山心得體會5

武夷山位於福建省的南郊,武夷山是一座山,也是一個城市。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區和避暑勝地。

8月8號晚上12點,我和媽媽從廈門坐了長達13小時的火車,終於來到了武夷山,一眼望去,嗯?這不是我們這第二天要爬的天遊峯嗎?沒想到才來就能看見,真是真正的開門見山啊,這裏環境好,空氣好,建築物不準超過五層,沒有重工業,都是一些輕工業,甚至連大型的工廠都沒有,滿街的門面房賣的都是同一種東西——茶葉。什麼茶?武夷山的大紅袍唄!這邊的人以茶和旅遊業為生。

因為坐了13個小時的火車,我們都很累,所以儘可能快的找到賓館,開始休息,到了晚上,我們找了家餐廳,裏面有很多野菜山珍和菌菇,讓我大長見識,有大王菇,貓爪菇等等,我們點了當地的特色,清蒸野生紅眼魚,因為魚的眼睛是紅的,所以當地人稱之為紅眼魚,美味至及!奇怪的是,這裏的魚都不去魚鱗。

第二天早上,初升的陽光探了進來,我醒了,叫媽媽起牀,去當時的太陽城吃過早飯後,就開始去爬山啦。

因為暑假裏遊客很多,所以我們站在在山腳下,看着爬山的人就如螞蟻搬家一樣,很是壯觀,心裏很激動。我們走了很久很久,覺得好累啊,就問了返下山的遊客,“請問還有多遠啦?”遊人笑着説,“哈哈,這才多遠,你們才剛開始呢!”頓時,我和媽媽覺得壓力好大。終於,爬了三個多小時,到了山頂啦。回頭看着被我們征服了的那曲折盤旋陡峭的爬梯,明白了一路上看到的宣傳語,不到天遊,武夷白遊,山頂風景美不勝收,一切辛苦都值啦!也看到有很多遊人站在山下望而生畏而止步的,唉,你們真是白來了!下山時,我緊記着媽媽的話,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安全的下了山。

中餐後,我們回賓館稍作休息,準備下午去征服另一座高山——玉女峯,玉女峯和大王峯遙遙相望,很秀氣但也很高的一座山。可惜到了2點半我們要出發時,天公不作美,下了場大雨,只好在賓館等雨停,等到五點半時,雨才轉小,這時我們已經放棄了去爬山的打算,準備在市裏逛逛。然後晚上我們去看由張藝謀導演的大紅袍演出。

等到了8點,演出開始了,突然天旋地轉,原來我們坐的是360度旋轉坐椅,全場演出都是由山水為背景,非常壯觀,一定要來看,不看會後悔。演出的主題就是講要學會放下煩惱放下壓力,品一品茶,享受人生。

最後一天,是我最期待的一天。九曲溪竹筏漂流,一個半小時的漂流,讓人身心放鬆,心曠神怡,好像處在世外桃源一般。冰涼的溪水拍打了腳丫,感覺一股活力從腳底注入了頭部,倍精神倍清爽,從最高處的九曲流向最低處的一曲,曲曲有故事。我站在竹筏上,看着高山,看着細水,彷彿穿越到了李白的時代,可惜我沒有他的才華,即興作詩幾首。下午我們乘火車,經過一夜一天的時間,回到了儀徵,我的家。

這就是我的武夷山遊記,武夷山,依山傍水,人傑地靈的好地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r1z1z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