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70週年建國心得體會多篇

70週年建國心得體會多篇

70週年建國心得體會多篇

70週年建國心得體會篇1

曾經的你,受的傷太重了。70年前的記憶是那樣不堪回首,烈火風沙,連天空彷彿也從沒放晴過。如夢幻般的宮殿竟被焚燒為一片廢墟,自己的國家不能由自己做足,人民被隨意蹂踏,民族沒有尊嚴,陰霾的天空籠罩一切,你在風中哭泣,痛苦固化為刺,哽在你的喉嚨,連哭都是嘶啞的……

可在70年前的今天,這一切都改變了。當時間凝聚在1949年10月1日,當第一縷陽光曬在巍峨的華表上,當那用無數革命鮮血染紅的國旗冉冉升起,當毛主席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希望之光終於普照大地!那一刻你笑了,因為4萬萬人民可以從此當家作主而笑,因為一個民族終於可以找回自己尊嚴而笑!一個偉大的國家終於在慢慢覺醒!

這一時刻轟鳴的禮炮響徹天安門廣場的上空,這一時刻轟鳴的禮炮響徹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中國的大地,這一時刻禮炮的鳴響與每一箇中華兒女的心跳同頻,這一時刻禮炮的震撼讓每一箇中華兒女的熱血奔騰。當隆隆的炮聲鳴響在和平的天空,我們可以告慰那些用生命鑄就新中國的英靈。當共和國的武裝力量踏步在祥和的廣場,我們可以告訴全世界中國人自尊、自信、自強的宣言高亢、嘹亮。從人民英雄紀念碑到五星紅旗升起的地方,帶着先烈的祈望走向嶄新的希望,新中國的每一步都曾留下堅實的聲響。從1949年到2018年,七十年,越過一個甲子,新中國的每一年都擁有喜悦變化的景象。為了新中國發奮圖強的目標,我們攜手同心,為了新中國更加燦爛的明天,我們邁步前進。勤勞勇敢的中國人,五星紅旗就是前進的方向。激情澎湃的中國人,始終走在實現遠大理想的大路上。

70年的艱苦奮鬥,70年的拼搏創新,造就了70年後繁榮昌盛的中國。祖國啊!今天我們以自豪伴隨你的喜悦,明天我們將以奮發圖強奏響你的復興凱歌!

70週年建國心得體會篇2

敲響那一排銅質的編鐘,渾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韻由遠及近,穿越五千年悠悠歲月和七十年繽紛花季,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陽,海之濱,泛起層層漣漪,響起陣陣回聲,在億萬炎黃子孫的心中凝結一個主題:祖**親!

我們以《詩經》關睢的歌喉;以屈原《橘頌》的音韻;以古風與樂府、律詩與散曲;以京劇與秦腔、梆子與鼓詞唱您歷史恢宏歲月的輝煌,唱響您壯麗的山河亮麗的風景。

我們以岳飛的一闋《滿江紅》,以文天祥的一腔《正氣歌》,以魯迅的一聲《吶喊》,以朱自清的一道《背影》唱響您不屈的脊樑與骨氣,唱響您不屈的尊嚴與神聖。

我們以瞿秋白手中的那束野花;以志敏同志身上的那份清貧;以楊靖宇腹中的那些草根;以劉志丹胸前的那塊補丁;以焦裕祿窗前的那盞油燈;以孔繁森雪原上留下的那串腳印,唱響您的堅韌與頑強,唱響您的靈魂與精神。

親愛的祖國,讓我們以采薇採茶採桑的手,編織彩燈雲錦;讓我們以喊江喊海的喉嚨,在金黃季節裏黃金般的早晨,唱響國歌和飄揚的五星紅旗,唱響千百年來朝朝暮暮澎湃的激情。

黃河猛、長江壯、泰山雄、崑崙莽,萬里山河浩浩蕩蕩從天安門前走過,走過一隊隊雷鋒,走過一隊隊徐洪剛,走過一隊隊李向羣,走過一隊隊方紅霄——走出中國人民最風流最風光最風情的步伐;走出中華民族最壯觀最壯美的方陣!仰望藍天,“神州飛船”,太空穿梭;俯瞰大地、三峽工程,曠世神奇。

親愛的祖國,五千年的藴涵和積澱,七十年的揚棄和繼承,一個東方巨人到了可以説“不!”可以發言的時候。您聚集當今世界上最多最廣的人氣和景氣,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和平與發展是您熱切表達的心聲!您不卑不亢不躁不驚,以坦蕩豁達和深邃、閒靜,闊步在新世紀的黎明!在“十九大”的東風勁吹中,新一代的中國領導人正繼往開來帶領着中華民族走向新的輝煌。

70週年建國心得體會篇3

今年6月開始,在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本次主題教育的根本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錘鍊忠誠乾淨擔當的政治品格,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偉大夢想共同奮鬥。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這樣的時間節點,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將更好地幫助全體黨員幹部憶苦思甜、不忘來時路。

不忘初心。“曾是昔年辛苦地,不將今日負初心”。今年是五四運動100週年,也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100年來,中國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續奮鬥、凱歌前行,用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中國、青春之民族。生逢其時、重任在肩的新時代青年,要把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中的愛國主義精神代代繼承發揚下去,讓青春成為中華民族生氣勃發、高歌猛進的持久風景,讓青年英雄成為驅動中華民族加速邁向偉大復興的蓬勃力量。

牢記使命。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歷史任務,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擔當。要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需要時時想着人民、事事為了羣眾、處處着眼長遠。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工作上要依靠羣眾,尊重羣眾的主體地位,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多做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決不能造成“一代人的政績、幾代人的包袱”,並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努力做羣眾的貼心人。

不忘初心,是守住本、守住根;牢記使命,是責任、擔當、踐行。只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創造無愧於新時代的新業績,我們黨才能不負人民重託、無愧歷史選擇,凝聚起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新時代要有新作風、新轉變、新使命和新擔當,讓我們緊緊圍繞在黨中央周圍,團結帶領人民羣眾,愛國圖強,艱苦奮鬥,書寫歷史新的篇章。

70週年建國心得體會篇4

眾所周知,中華民族的歷史是一部薪火傳承的歷史!“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得上下而求索”屈原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激勵着多少中華兒女立志成才,報效祖國。

“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孟子的教誨激勵和成就了多少中華為偉丈夫、民族大英雄。描寫花的句子

還有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林則徐虎門硝煙的壯舉,孫中山“天下為公”的胸懷,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信念,都讓我們回想起中華民族一段又一段蕩氣迴腸的歷史。從古代的四大發明到如今的“神六”飛天,中國人演繹了多少了不起的神話!

中國人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禮貌史的結晶。中國人的民族精神是由堯舜禪讓的精神蘇秦刺骨的精神、蘇武牧羊的精神、孔融讓梨的精神、屈原問天的精神、卧薪嚐膽的精神等等無數崇高的精神組成的。

楊利偉這位中國的首位太空使者,憑藉超人的素質和勇氣,成為浩瀚太空迎來的第一位中國訪客,他又一次挺起了中國人的脊樑。當神州五號作為輝煌留在我們的記憶當中,神州六號又進入了我們的視野。我們堅信,將會有更多的中國人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弘揚我們偉大的民族精神,使我們的我們的民族精神世代相傳。心痛的句子

我們少年兒童也在不斷的用我們的實際行動繼承、發揚着偉大的民族精神。我們孝敬父母,用一杯淡淡清茶、一句貼心的問候,傳承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尊敬師長,禮貌禮貌,。處處體現着我們禮儀之邦的風範;我們發奮學習,全面提高自身素質,用實際行動承擔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

同學們,當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誦讀着古今優秀詩篇時,我們是不是該重新詮釋古人“頭懸樑,椎刺骨”的刻苦精神當我們讀着“囊螢映雪”時,是不是更就應珍惜如今的錦繡年華當我們暢遊在網絡時代,是不是該為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讀萬卷書而倍感自豪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只要我們每一位同學都從此刻做起,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傳承中華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就必須能作個了不起的中國人!

70週年建國心得體會篇5

又是一年秋風勁,又迎一個國慶節。

金秋田野的顆顆果實,怎能多過華夏子孫今天的喜悦之情?三峽平湖的圈圈漣漪,哪能訴盡中華兒女今天的國慶感懷!

追憶那一刻的振奮啊,又怎能忘記1921年的7月,也是一個動人心魄的季節:時光掠過嘉興南湖,風雨中駛來一頁小舟,舟上承載着一個靈魂,一個在歐洲大陸上飄過的靈魂,一個準備附着在被列強所謂的東亞病夫身上的靈魂。這是一個民族的靈魂,這個靈魂的誕生,使這隻普通的小船成了悠悠五千年中國曆的一座豐碑;這個靈魂的誕生,使中國之船在風雨飄搖中看到了前進的航標。

穿過歷史的風雨,跨過時間的長堤,小舟上的靈魂飄蕩於祖國的千山萬水,鐮刀和鐵錘發出的金色光芒,照過古樓門洞,照過山澗小道,照過草地上的草根,照過雪山上的雪坑,照過大渡河上的鐵索,照過延河邊上的寶塔,照過古都西安的城牆,照過橫渡長江的千帆。終於,照亮了紫禁城上的紅瓦,照亮了天安門前的廣場,也照亮了祖國的城市鄉村。南湖小船上的舵手,又掌握着新中國巨輪的航向。

當春天的故事從南海邊講起,中國這隻巨輪又開始了新的航程。從此,古老的山村收穫着小康的夢想,開放的城市演繹着新的加速度。那是好事多多呀,目不暇接,那是喜事連連呀,應接不暇:港澳迴歸,申奧成功,apec會議召開,wto加入,“神七”上天……,一個個美麗的神話在雄雞版圖上誕生。中華民族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書寫着新世紀的鴻篇鉅著。

儘管還有國際風雲的千變萬幻,儘管還有日本鬼子的亡魂飄散,但過洋走世界的中國,仍然並且還要更好地擔當着國際舞台上的重要角色。

70週年建國心得體會篇6

2008年9月25日,我們國家的三名航天員搭乘神舟七號飛船完美成功飛天,全世界的目光再一次投向我們中國。此前,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已經形成一個強大的“中國熱”衝擊波。這次在國慶節前夕的“神七”飛天,再一次告訴世界,擁有13億人口的這片熱土,不僅是通暢、生動和微笑的,而且是充滿激情、夢想和活力的。

自1992年我國啟動載人航天工程以來,神舟飛船已經是第七次出征。繼神舟五號、神舟六號之後,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又向前邁出了堅實一步。一名航天員將出艙進行太空行走,並完成預定的空間科學實驗操作,茫茫太空將第一次展現中國人的矯健身姿。從無人到三人,從艙內到艙外,這是中國航天事業的新高度,也是中華民族的新高度。

今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70個生日。這是一個精彩的生日,也是一個快樂的生日。

快樂來自於成功。北京奧運會的圓滿成功,讓中國走近了世界,也讓世界瞭解了中國。曾經飽受屈辱和苦難的中華民族,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吸引着全球的目光。正如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先生所説:“我相信,歷史學家將把2558年奧運會,看成是中國發生重大變革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快樂來自於豐收。35年的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了太多的變化和震撼。許多過去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轉眼就變成了現實。而且我們最大的收穫,不僅在於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明顯改善,更在於35年改革開放所獲得的寶貴經驗。以前我們是“摸着石頭過河”,現在卻可以“搬開石頭過河”。改革開放,都將走向“深層次”。

快樂來自於齊心。今年以來,我國遭受了歷史上罕見的兩大自然災害。一是南方冰雪,二是汶川地震。但人們很快發現,從災區到全國,從前方到後方,從出力到出錢,到處都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生動場面。這是一幅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畫卷,也是一幅令世界震驚並對中國刮目相看的畫卷。

快樂來自於進步。從“人文奧運、綠色奧運、科技奧運”到“神七”飛天,標誌着中國的科學技術水平已經邁向一個新高度。恰如__所説:“實施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是今年我國最具代表性、最具影響力的國家級重大科研實踐活動,是中國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峯的又一偉大壯舉。”能夠見證這一歷史時刻,我們倍加自豪和快樂。

快樂來自於發現。當前,全黨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政治任務,就是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科學發展觀,是發展的規律,也是發展的理念。過去不少人都以為,由無到有、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低到高就是發展。而今天我們看發展,不僅要看“成果”,而且要看“成本”;不僅要看“收穫”,而且要看“代價”,不僅要讓廣大人民羣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而且要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

因為人民快樂,所以祖國快樂;因為祖國快樂,所以我們快樂。雖然我們面臨的矛盾和問題還很多,雖然我們前邊的路還很長,但歷史的經驗和眼前的事實都告訴我們,明天一定會更美好。

70週年建國心得體會篇7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共和國七十華誕彷彿還在昨日,今便已是百年誕辰。或許屬於我的時代已成過去,但那段奮鬥的追夢年華依然沸騰於心,不禁想與你們分享那歲月。

我們的時代是變革的時代,我們的時代精神是奮鬥精神。改革的號角引領着我們奮鬥、前進。七十年前,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從此改革開放的春雨便滋潤了大江南北。從東南沿海到西北大漠,我們的國家一步步打開大門迎接世界。電視機、手錶、汽車接踵而至,飛入尋常百姓家。泥濘的土路變成了平整的柏油路,荒蕪的漁村變成了高樓林立的大都市。老百姓從吃不飽到小康,再到全面發展的美好的生活需要。人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一天比一天熱鬧。那積貧積弱的舊中國早已一去不復返。而在世界上,中國更是真正“站了起來”、強了起來。我們有蛟龍下海、神舟探月,有時速三百五十公里的“復興號”,有世界第一的量子衞星“墨子號”,我們有看得最遠的望遠鏡“fast”天眼。這一切都離不開兩個字——奮鬥。正如晚清留學生羨慕外國車水馬龍一樣,如今的我們也迎來大變革:我們也有了令人羨慕的“大國名片”。聽從時代浩浩湯湯之大潮,順應改革的號角,年輕的人們,接過奮鬥的接力棒,你們準備好了嗎?

我們的時代是追夢的時代,我們的時代精神是奮鬥精神。七十年艱苦追夢路漫漫,不覺回首遍地花開。偉大的變革離不開一代又一代中華赤子的追夢奮鬥。新中國成立之初,當美蘇早已展開“星球大戰”逐鹿太空時,中國卻只能遙望天空做着“航天夢”,錢學森、鄧稼先等一批愛國科學家毅然回國,投身航天事業,從此我們先是有了“東方紅”衞星,不久又迎來了“神舟”載人飛船,再到如今“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我們從無到有,從落後到,中國人不僅在太空留下了身影,還驕傲地向世界證明:中國是第一個登陸月背的國家。或許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那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中國夢已實現,但請年輕的人們不要忘卻了那個追夢的時代,還有那用青春澆灌共和國夢想之花的前輩們。

奮鬥是我們的時代精神,也是我們永遠的使命。生命不息,奮鬥不息。奮鬥築造我們的時代。可曾想過,是什麼使我們的國家日益強大?是什麼讓我們的生活日新月異?是天時地利,不,是奮鬥不息!中華民族從來生於憂患,從來勇於面對多災多難,但正因為奮鬥,我們戰勝洪水,戰勝病疫。正因為奮鬥,我們讓滾滾黃沙成綠洲。沒有那些篤志創新的“科技先鋒”,沒有那些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以及無數堅守奮鬥的人們,哪得如此成就?奮鬥吧,青年們,讓我們拉起袖子加油幹!創造更輝煌的未來!

我的時代在那頭,你的時代在這頭,中間連接着奮鬥。年輕的人們,你們瞭解了我們的時代,那你們準備好迎接你們的時代了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rez8j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