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觀看鐵在燒紀錄片心得體會多篇

觀看鐵在燒紀錄片心得體會多篇

觀看鐵在燒紀錄片心得體會多篇

觀看鐵在燒紀錄片心得體會篇1

對過去最直接的認知方法是回到歷史,對歷史最好的瞭解方式莫過於回到現場。由市委宣傳部策劃,北京電視台、北京衞視《檔案》欄目攝製的九集大型系列紀錄片《紅軍不怕遠征難》實地探訪長征途經地,以實景還原歷史,用影像告慰英魂。

該片拍攝歷時一年,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導演組從江西出發,橫跨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甘肅、寧夏、陝西等14個省市自治區,穿越松潘大草地等大量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和革命意義的長征地標,祭掃了100多處紅軍烈士紀念碑和無名烈士墓,採訪了200多位長征歷史親歷者、見證人和紅軍後代,發掘了100多份從未被發現或較少被關注到的歷史檔案,共拍攝素材超過1500個小時。

這些史料檔案中,有些是正本清源的重要文獻,如1934年9月長征前夕出版的《紅色中華》雜誌,其中刊登的張聞天社論,從側面證明了長征不是一次倉促的軍事行動,而是經過策劃準備的戰略轉移;有些是轉折關頭的重要決策,如湘江之役前,紅五軍團團長董振堂和政委劉伯承手寫給紅34師的一份作戰命令,命令他們要作為後衞力量掩護全軍過江;另一些檔案則是飽含情感的歷史見證,如19歲的紅軍戰士石長階在長征前夕寫給父母卻沒有寄出的四封家書,以及紅軍戰士為了向一户藏民家庭購買青稞充飢,插在田地裏的一塊刻着借據的木牌。

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事實,在這次紀錄片中被重點揭示。在中央紅軍開始長征時的86000多人中,指揮員的平均年齡不到25歲,戰鬥員的平均年齡不到20歲,14歲至18歲的戰士佔到了隊伍的四成。年輕的導演組以此為核心,在片中重塑了80年前這羣同齡人的故事,10歲的劉福昌、17歲的鄭金煜、19歲的石長階、22歲的鄧詩方,這些年輕的紅軍成為全片的絕對主人公,“青春”成了長征人的時代新註腳。

長征的歷史幾乎沒有留下真實的影像記錄,而以往關於長征的影視作品也不能滿足紀錄片以真實準確為標準的影像呈現。為此,攝製組大量採用三維地圖、實地講述、角色扮演和實景演繹相結合的方式,用鏡頭對話歷史,用電影化手法再現長征場景。片中還打破《檔案》的表現方式,首次採用雙講述人的設置,主持人石涼在片中化身長征途中的多個歷史角色,如通訊員、炊事員、紅軍連長、普通百姓,帶來真實的長征體驗;講述人譚江海則以全知敍述者的身份梳理和總結這段歷史,推進故事的講述。該片將於今日起,每天19時30分在北京衞視首播。

觀看鐵在燒紀錄片心得體會篇2

説起爭“第一”,在佛教或道教的“習俗”中,就有“搶頭香”一説。據悉,全國各地的大小寺廟中,每年春節都會出現一些“搶頭香”的鬧劇。究其“搶頭香”的目的,無非是追求吉祥、平安、幸福,歸根結底,就是一種心理安慰、心理平衡。那麼,作為黨員幹部,那是不能去參加宗教活動,甚至去“搶頭香”的。但是,如果從這種“搶頭香”的行為中提煉出精神元素,再用以指導各項工作,就像這些奮戰在抗“疫”一線的第一書記們,處處都要搶“第一”,豈不難能可貴嗎?

肩負着“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黨員幹部們,信仰的不是佛教道教,而是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共產主義。《紅巖》中曾寫道,1949年春節,被關押的同志們在牢房們上貼出了許多對聯,其中一聯是:歌樂山下悟道;渣滓洞中參禪。不諳就裏的敵人還評價説:真有些修仙煉道的味道。其實,同志們很清楚,參的是革命之道,悟的是馬列之禪。同志們在那樣的環境中仍然“參禪悟道”,完全是“初心”使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是要拿出那種“參禪悟道”的毅力,事事處處做“第一”。

近年來,黨中央下大決心整治黨政部門“庸懶散浮拖”現象,已經取得了空前的成績。這“庸懶散浮拖”其實就是一種“不燒香”的觀念。須知,身為黨員幹部,如果不懂得“燒”好本職工作的“香”,那平安幸福就有問題了。這裏所説的“燒香”,並非人們想象的孝敬領導,賄賂他人,而是燒好為人民服務的“香”。就像這些戰“疫”中的黨員幹部,都爭取“第一時間”奔赴“第一線”,那才是值得點讚的風采。

實際上,對於黨員幹部來説,做“第一”就是一種勇往直前的精神,一種力爭上游的姿態,一種趕超先進的態度,一種不甘落後的執著……在服務人民的過程中,為了百姓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後,敢於迎着困難上,誰先給百姓帶來了利益,誰就先搶到了“頭香”,誰就更能得到百姓的擁戴,自己也就更加幸福、平安了。在這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喊響“我是黨員,我先上”,“我是黨員向我看齊”,變“給我上”為“跟我上”。這樣的情懷,這樣的行動,不僅是“第一書記”要如此,所有黨員幹部亦然。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實際就是告訴我們,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領導幹部都應該以天下百姓的憂樂為己任,奔波在前,操勞在前。只要在創業中同樣拿出這種做“第一”的執著,還何愁事業不興隆呢?新春伊始,疫情依然嚴峻,黨員幹部們,更當發揚“聞雞起舞”的精神,在黨和人民的事業中堅定執著地做“第一”,爭“第一”。我們深信,在這些閃亮的“第一”中,自然會迎來春暖花開。

觀看鐵在燒紀錄片心得體會篇3

x年x月x日,我參加學院組織的觀看人民楷模《朱彥夫》紀錄片活動,讓我受益頗多。朱彥夫同志在身體極其不方便的情況下,哪怕生命安全受到威脅的時候,沒有半點退縮,仍然忘我工作,讓我一次次淚目,由此我對我自身的工作有了更深次的認識。

自從x年x月入校當老師,到現在已經過了9個年頭。説句實在話,我發自內心感謝學校給予工作機會。在這9年中,我完成身份變化,從企業財務工作者變成一名會計專業課老師;由兩口之家變成四口之家,我成為一名母親。學校為了解決教師的後顧之憂,創辦幼兒園,教師將子女安心交給學校幼兒園。

自己也時常告誡自己要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對待工作,對待學生,自己一直努力踐行一個老師的責任。

通過這幾天的學習與討論,結合自己的9年的教學實踐,個人感覺自己還需要在以下方面進一步完善自身的工作。

(1)用真誠之心、寬容之心去對待學生。

現在很多老師自身的“業務”比較多,教學工作貌似成了一項業餘工作,或者本心想好好的開展教學工作,但是由於時間有限,已經無暇顧及。但是細細想來,“教師”這一職業,歷來就包含奉獻成分,我們在很多工作可能要進行投入與產出比,但是對於“教師”,貌似不成立。

很多老師在抱怨現在學生有點“唯利是圖”,當你成為他的任課老師時,他對你畢恭畢敬,但是一旦教學任務完成後,師生貌似成為陌路人,見面時,連基本禮貌都沒有。但是當我們換位思考時,當我們在成為他的任課教師時,“他”、“她”……他們的名字,我們記住了嗎?我們在任教的每一堂課,都是精心準備的嗎?我們有沒有“偷工減料”的時候?這一系列的問題,究其原因,老師還是想得到回報,但是這一回報,不一定是物質方面的,可能還有精神層面的。教師這一職業,就是具有一種奉獻的精神,就個人看法,教師作為學生人生的領路人,起碼要做好犧牲的準備,主要是犧牲時間與精力,要用一種博大的胸懷去接納我們的學生,因為他們還是學生,雖然他們的生理上可能使成年人,但是他們的某些心智方面還是有所缺陷,所以我們要有一顆真誠之心,去影響他。

我們的教學對象,都是成年人,大多數學生具有是非曲直的辨別能力,所以對於我們的每一份付出,他們都會有所感知,可能他們出於某種原因沒有去表達,但是在他們的內心還是激起一些波瀾。

對於獨立學院的我們的學生,基礎可能不太好,如何強化他們的學習,這更希望我們的老師要有耐心,像對待我們的家人一樣,只有這樣,他們才可能更有信心去學習,才可能激發我們自主學習。

我的x級有些學生,自從大一開始,一直到畢業我都參與他們專業課教學工作,大家相處的關係非常融洽,我經常鼓勵他們不斷學習,好好工作。現在他們都已經離開學校幾年,但是他們仍然在節日時,發來問候,我感到自己作為一名教師,莫大的欣慰,這種欣慰,遠遠超出物質層面。後來他們畢業,我側面問過他們,他們對我的評價,他們説一句話,讓我終身難忘,“老師,您這人很實在,很真誠,很幽默,不物質,和您在一起,我們感覺很快樂”,每當教學工作不順利時,我時常想起這句話,讓我工作激情重新燃起。

所以每學期上第一堂課時,我都會把一些個人認為比較重要的做人道理講給學生,要想好好學習,首先要學會如何做人,會做人進而成為對社會有用之人,這樣我們的教育隨之離成功就更近一步。

(2)用陽光行動感化學生。

教師的一言一行,在無形當中會影響學生。處在大學階段的學生,由於沒有在社會中歷練,從高中跨入大學,離開父母,行為方面或多或少會有所欠缺,教師要用正確的方式去引導他,適當的時候,去教育,不能一味去説教,否則學生會產生厭煩感。

比如加強學生的學習氛圍,我個人建議教師也應該去圖書館看書、學習,我之前深有體會。有一年由於專業需要,要參加某項考試,需要經常晚上去圖書館看書,在上課時,有意無意説一句在圖書館看書的感受,我重點説一下我看書的地點,發來我發現我的很多學生都去我在大廳看書學習,裏面不乏有上面所謂“不認真聽講”的學生,大家還是一起討論一些問題。直到後來,考試結束,有同學問我,為什麼在圖書館沒有看到我,我都有些慚愧。

比如加強學生的愛國情懷,可以説一些自己出國的做法,也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視頻資料,比如像《朗讀者》等這些有意義的節目,平時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時刻不要忘記自己的身份(我是一名老師,很多學生在看着我),積極傳遞一些正能量,任何事情,自己首先要換位思考,然後教育學生換位思考,引導他們具有一顆平和心,不急不躁,事情未到最後,切勿過早放棄,切勿過早下結論。

(3)用過硬專業知識去薰陶學生。

不管是學生,還是作為教師的我們自己,我們都欽佩“德才兼備”之人。所以我們每一位老師儘量讓自己成為“德才兼備”的老師。對於我們專業課老師,首先我們要把自己專業最前沿的知識傳給學生。

很多教師在傳授知識時,知識過於陳舊,沒有緊跟政策的變化,比如像會計準則的變化,税法等相關內容的更新,一些教師仍然停留在以前的知識階段,細細想來,些許有點浪費學校資源的成分。學生為什麼不喜歡學習,我通過對學生的瞭解,他們的感觸是當前的學習,他們認為沒有未來就業沒有多大的作用,所以教師就要從實踐的角度給學生闡述清楚,這門課程在實踐中的作用。

但是很多教師從一個校門跨入另外一個校門,同樣缺乏社會經驗,所以這就希望我們的教師所以要不斷加強學習,不僅要學習前言的理論知識,更要深入社會,腳踏實地的進行鍛鍊。

很多教師抱怨學習沒有途徑,我個人認為可以請一些學校內部專業知識背景強的教師開展講座,不僅學生受益,而且相應的任課教師也隨之受益。

總之,學習不僅是學生的事情,更是教師的一種生存之道,因循守舊、不思進取,終將會被淘汰。

觀看鐵在燒紀錄片心得體會篇4

近日,品質管理部組織大家一起觀看學習了《生命重於泰山》安全教育紀錄片。生命重於泰山,開門見山地道出了安全的重要性。安全第一,是我們一直掛在嘴邊講的。可是什麼叫安全?什麼才能稱之為安全?如何才能安全?

安全,就是要從小處着手,注意細節。古人講”患生於所忽,禍起於細微”,意思是説禍患往往源於被疏忽的細微處,細節決定成敗,而細節又是我們最容易疏忽的。我們工作中千萬不能忽略一絲一毫,哪怕是一個螺絲釘,一個小角鐵。大處着眼,小處着手,防微杜漸,安全在於細節。

安全,就是要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安全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一次次血淋淋的教訓讓我們痛定思痛。相應的規章也日漸完善,安全制度不僅要貫穿整個施工過程,更要應用於作業前的充分預想,毋臨渴而掘井。防患未然,就是要排查隱患,及早解決,卡控到位。安全需要傳承,我們在新員工培訓中必須做好安全教育。並且在師徒傳幫帶中,也要將安全作為第一講授要點。做到師傅不僅傳授業務技能,也要對徒弟安全習慣的良好養成起到一定作用。未雨綢繆,其實就是做好預控。居安思危,思則有備,備則無患。

安全,就是要時刻警惕,克服僥倖和麻痺。唐代詩人杜荀鶴有《涇溪》“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説有沉淪。”,大概是説人們總是在看到明顯危險時很是小心,多了一份謹慎,而在看着安全的環境時就放鬆了警惕,行事不忘初心,反而大意失了荊州。我們應杜絕僥倖心理和麻痺意識。

新時代賦予了我們新使命。面對新挑戰,我們寰宇東方人更要遵章守紀,做到愛心安全,為安全生產提供最穩固、最強大的支撐和保障。我們不僅要做一名“最美造箱人”,更要做一名“最安全的造箱人”。

觀看鐵在燒紀錄片心得體會篇5

破曉之前,黑暗籠罩中國大地,進入19世紀中葉,這片傳承五千年文化之地,由於封建統治腐敗和西方列強入侵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政治黑暗、經濟凋敝、社會殘破、民不聊生。唯有找到一條適合中國的道路才能救中國於水火之中。地主階級、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紛紛找尋救國圖存之路,一次次失敗,一次次爬起。俄國十月革命,一束紅光刺破黑暗,給世界帶來新事物,給中國帶來了曙光。

紅日初升,是任何黑暗勢力、老舊勢力也無法阻擋的光芒。在水汽氤氲的嘉興湖面上,王會悟在船頭徘徊,船艙內鏗鏘有力的《國際歌》飄蕩在江南的湖光山色之中。當時,與會人員沒有想到,中國人民也沒有想到,這竟是那樣重要的一場會議,中共一大的召開標誌着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了。紅日從江南煙雨中升起,那是希望,也是信仰。

狂風暴雨會遮住太陽,但心懷信仰的人會一直等待到雲銷雨霽,彩徹區明。國共第一次合作失敗,共產黨遭到重創、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共產黨遭受滅頂之災、長征路上,每走一步就有天險敵兵、抗日前線,無數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艱難困苦,有人從共產黨的隊伍中退出,但是,許多人選擇了堅守信仰,並且有更多的人加入這隻紅色的隊伍,他們都是為了共同的馬克思主義信仰,為了建設一個新中國的信仰。

雲銷雨霽,陽光會更加明亮。南昌起義,打響反對反動派統治第一槍,中國共產黨在失敗中悟出了槍桿子裏出政權的道理,還悟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的正確領導;長征的勝利會師;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國共內戰的勝利……每一次歷經風雨後的陽光都耀眼的逼人,而每一次的化險為夷,每一次雨過天晴都付出了血的代價,是信仰的力量,使得無數中華兒女奮不顧身投入革命事業。

中國共產黨是窮人的隊伍,但是並不全是窮人,周恩來出自書香家庭,曾赴日本、法國留學,是知識分子,本可在國民政府中安逸為官,但是他為自己的信仰,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走上革命的道路,幾次危在旦夕,也是無怨無悔。

我們的民族從來都不缺乏仁人志士,從來都不缺乏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從來也不缺乏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物。這些人,為了使全國人民擺脱枷鎖,擺脱束縛,為了一個安定團結的大家庭,他們不畏艱辛,不怕犧牲,最終為我們取得了勝利。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共產黨給中國帶來的是和平的發展環境,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上從所未有的教育推廣和文化普及,是一個屬於中國自己的工業文明時代。而這一切,都發源於1921年的那個7月,發源於那些已經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足跡的人們。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儘管我們的奮鬥之路任重而道遠,但作為一名在和平年代健康成長的新青年,看完了《重生》,重温了中國共產黨那段崢嶸歲月,感受革命先輩崇高的信仰,以及他們為了自己的崇高信仰而執着地去努力奮鬥,使我再一次思考自己的人生,從小我來看,我們應該懷有理想,不斷為理想而奮鬥,實現自己的中國夢,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腳踏實地,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從大我來看,我們應該有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學習掌握本領,認清國家和世界局勢,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當代青年不可推卸的責任。

觀看鐵在燒紀錄片心得體會篇6

我是一名普通百姓,在我青少年時期,就熟悉了紅軍的事蹟,特別是會澤擴紅更加耳熟能詳,隨着年齡增長,這種情結愈發強烈。在我眼裏,紅軍能完成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的長征,每一位紅軍將士都是英雄好漢。連外國人斯諾?索爾茲伯裏都高度評價了紅軍長征。沒有長征,就不能保存我們的黨,我們的人民軍隊和革命根據地,就不會有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的勝利,也不會有新中國,更不會有現在改革開放的成就。

飲水思源,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也是我們紀念紅軍長征的動力,在紅軍長征某某週年之際,我們用自己的方式舉行紀念活動,緬懷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就是為了把這感動一代代人的革命精神發揚光大。

面對自己的先輩,每一個人都應該捫心自問,我們的幸福生活來自哪裏?我們有沒有忘記那些為我們打天下的革命先輩?

有人可能會認為,當年窮人蔘加紅軍是為了有飯吃。確實是有這樣的人,但是他們當了紅軍以後,其信念就不只是為了吃飯。我們在長征某某年後的今天,仍然能深深地感受到紅軍長征的艱苦卓絕和巨大犧牲,送郎當紅軍絕不僅僅是為了吃飯而去的,而且有一些紅軍將領就出身於書香門第,家裏有飯吃,他們就是為了人民的利益,為了大眾的解放扛起了搶。

假如僅僅為了吃飯,你就無法解釋這樣的故事,紅軍長征到咱們雲南時,有12位紅軍傷員被敵人抓住了。敵人説,只要你們不當紅軍了,就可以放你們生路,不殺你們,但是這幾位紅軍戰士個個堅強不屈,敵人沒有辦法,就把紅軍傷員帶到半山腰一個深不見底的地下河洞口,把前面兩個傷員推到山洞裏面,在後面的10位紅軍就説:不用你們推,我們自己跳。當地羣眾後來把這個洞叫紅軍洞,這個事蹟刻在那個洞口的碑上。

我覺得,紅軍作為中華民族的一部分,在那個年代裏,承擔起了自己的歷史責任。這種歷史責任感,最值得我們紀念,也是今天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最需要的。

什麼樣的精神讓我落淚?那就是寧可犧牲自我,去保全集體的團隊精神。從資料上見到當年紅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率部隊為紅軍墊後。掩護主力隊伍撤退以後,他們只剩下四五百人。等到他們撤退的時候,湘江已經被國民黨封鎖了。他們又餓着肚子翻山越嶺退回到湘西打游擊。撤退途中,陳師長腹部中了敵人的子彈,他命令其他的戰士撤退,自己來掩護,不幸被敵人抓住。敵人非常得意,在抬着他去邀功的時候,陳師長把自己的腸子掏出來扯斷,最後壯烈犧牲,年僅29歲。這個故事讓我流淚,長征中還有許許多多的紅軍戰士為了大部隊的安全,犧牲了自己,如果一支軍隊,一個民族擁有這種精神,那就無堅不摧了。長征精神是一個寶庫,過去,現在和將來都能讓我們受益匪淺。

如果要問我,紀念長征的感悟是什麼?我們今天紀念紅軍長征,已經沒有了戰火紛飛的氛圍,某某年前艱苦程度甚至超乎我們的想像,但其精神卻會永遠激勵着我們。毛主席曾説過: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艱苦奮鬥幾十年如一日,這才是最難最難的啊!我想,人生可以平談,但不能虛度光陰。這就是我的最大感悟。我們今後要繼續發揚紅軍長征精神。遙望着眼前的山山水水,眼前總會浮現長征中一個個鮮活的面容。今天的紀念活動遠遠無法表達出我們對紅軍的崇敬之情。

觀看鐵在燒紀錄片心得體會篇7

右玉與安吉同為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分別是朔州、湖州的下轄縣,又同是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和肯定的縣,兩縣、兩市的發展有其相似性,發展的階段又出現明顯的差別,究竟背後的規律是什麼呢?

湖州市是“兩山”理念的誕生地、美麗鄉村建設發源地,是全國首個地市級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當全國首個省級地方標準—《浙江省美麗鄉村建設規範》正式實施後,湖州的美麗鄉村建設正在從“物的新農村”向“人的新農村”轉變。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的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結出豐碩的成果。此外,還有一點讓感觸很深,就是農村社會管理的精細化、資源開發利用的高效化、比較優勢發揮的最大化、服務羣眾的細微化,體現在方方面面。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眼界決定高度,創新決定廣度,思路決定出路,勇氣決定舉措,擔當決定成效。只有“跳出右玉看右玉,走出朔州看朔州,對照安吉看右玉,對比湖州看朔州”,才能準確客觀的發現我們的不足和短板。作為一名基層鄉鎮黨委書記,如何創造性地貫徹好、落實好市委六屆六次、七次全會精神,在加快實現“鄉村振興的特色區和踐行“兩山”理論的示範區”這一目標的過程中,想在先、走在前呢?我覺得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突破:

一是思想上要解放。要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黨紀法律範圍內主動破除制約鄉村發展的條條框框,為創新鬆綁、為發展撐腰。要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全方位反思以前在農村農業工作方面的不足和問題,總結好的經驗和做法,探討鄉村振興瓶頸的舉措,把討論活動變成統一思想、形成共識的過程,用討論的成果推動鄉村振興工作的開展。要在全社會形成人人為鄉村振興想辦法,不為不作為找理由的濃厚氛圍,樹立為幹事者擔當,為作為者負責的正確導向。

二是政策上要吃透。結合現場教學所去村莊,感悟最深的就是湖州人把政策用足用活了。這恰恰是我們工作的一大短板,我們的習慣做法是用政策限制,不是用政策發展。因此,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法規的學習培訓和宣傳力度,提高執行者的業務素質和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對政策研究的力度,提高解讀政策的能力,創造性地提出貫徹落實政策的細則或舉措,讓政策更接地氣,更服水土,而不是機械教條式的執行政策,更不能把政策變成謀取私利的工具和依據,也只有這樣才能讓政策變成推進鄉村振興的動力。

三是資源上要激活。這裏所説資源指政策資源、社會資源和文化資源。首先政策資源。五四村、魯家村、向陽村等已經全部完成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實現農民承包地經營權全部流轉,股權化既保證了農民的土地收益,又弱化了農民個體實際地塊的界限,最大限度地降低用地成本,化解了土地糾紛,很好地處理了農村集體和個人的利益關係,極大地釋放和促進了農村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土地的規模化、集約經營。而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這一政策,我們還未用足用活。其次社會資源。鄉村振興不是一部門的事,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統籌整合使用政府資源、統籌調動社會民間力量,引導企業資本參與。參觀的鄉村,村級都設有統一戰線工作組,統籌調動鄉賢、名人等力量助力鄉村治理,這個做法真的不錯,值得借鑑。第三文化資源。一是湖州的所有村都有文化禮堂,都有講習所,都有文化長廊,都有農風家訓,都有村史館,都有農家書屋,都有老年公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隨處可見深入人心,文化育人、文化興村、耕讀傳家的氛圍很濃。二是村級黨組織尊重人才、培養人才的眼光和遠見着實讓我們佩服,可以説照此下去,下一輪的發展引領者仍然是湖州。三是對文化資源的挖掘也要做到極致。這次學習還有一個感受就是湖州的博物館很多,湖筆博物館、桑基魚塘博物館、荻港村名人博物館等等。國級傳統古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等都做到了極致。我們的傳統古村落、非遺等資源相當一部分在沉睡,未能發揮文化資源在促進經濟、教化鄉鄰、撫育文明風尚中應有的作用。

觀看鐵在燒紀錄片心得體會篇8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調研指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指出,當前疫情防控工作仍然十分嚴峻,“正處於膠着對壘狀態”。在安華里社區,總書記強調,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也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有效的防線。把社區這道防線守住,就能有效切斷疫情擴散蔓延的渠道。要“把阻控力量向社區下沉,加強社區各項防控措施的落實,使所有社區成為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貫徹習總書記指示精神,通過實地走訪、電話問詢、學習思考,對做好社區防控工作提出3點認知。

強化使命擔當,發揮基層黨組織政治引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讓黨旗在疫情防控第一線高高飄揚。

習總書記指示,“全國都要充分發揮社區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阻擊作用”。這充分表明了社區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關鍵作用。“黨政軍學民、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在社區防控關鍵當口,基層黨組織和黨員責無旁貸、義不容辭,需要挺身而出,敢於擔當、善於作為。“一名黨員一面旗幟、一個支部一座堡壘”,基層黨組織和黨員要發揮疫情防控的引領、帶頭、核心作用,需要每一個基層黨組織和基層黨員提高政治站位,放寬政治視野,不斷提升政治意識和大局意識,增強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樹牢“一盤棋”思維,將上級指示和本地實際緊密結合起來,細化工作方案,完善工作部署,壓實工作責任;需要聚合一切可以聚合的力量,充分動員社區內居家黨員擺脱“小我”的牽絆,拋棄私心私慾,主動積極參加力所可及的防控工作,主動加強防疫知識線上線上自我學習,配合做好老年人、易感染人羣的説服教育工作,以自身的擔當作為兑現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讓黨旗在疫情防控第一線高高飄揚。

堅持走好防控工作羣眾路線,構築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線,把新冠肺炎病毒消滅在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社區是社區人民的社區,社區的防疫工作不僅僅是社區工作人員的事,也是全體社區居民的事。羣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戰勝一切困難的法寶,做好社區防控工作,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堅持走好戰“疫”工作的羣眾路線。要團結一心,匯聚民力民智,避免出現“只管自家門前雪、不管他人屋上霜”的冷漠;要“廣泛發動和依靠羣眾,同心同德、眾志成城”,推進聯防聯控,充分宣傳教育,在“網格化”“地毯式”挨家挨户防控中,積極爭取羣眾參與、羣眾支持,推進入户排查、重點羣體監控等工作落地生根;以人民羣眾的全員參與、全員戰“疫”,切斷疫情傳播渠道,防止疫情防控“漏報”“瞞報”問題的出現。讓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消滅在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奮力奪取疫情防控阻擊戰全面徹底的勝利。

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把防控工作落細壓實,讓嚴管嚴控背後佈滿人間大愛仁心的濃濃情意。

基層黨委組織部門要積極奔赴防控一線,善於在疫情防控一線辨金識玉,“對錶現突出的,要給予表揚表彰、大膽使用;對作風漂浮、敷衍塞責、推諉扯皮的,要嚴肅問責”。在這場全面戰“疫”中,湧現出鍾南山、張定宇、黃漢明等一大批先進典型和英雄人物,出現無數不知名的“那佈滿勒痕的臉”“那長滿紅斑的手”“那逆行的背影”,讓我們無比感動也持續激發着戰鬥的勇氣和信心。當然,在危機關口,也曾出現黃岡“三不知”主任唐志紅等反面典型,需要加強警示、引以為戒。

對於社區疫情防控中,那些敢於擔當,能夠結合實際,有力有效防控的幹部、黨員,要大力挖掘和整理、宣傳和弘揚典型人物和先進事蹟,比如,村委、社區內,那透着嘶啞帶着地方口音的“大喇叭”幹部,比如那你看不見我,我卻隨時臨空的無人機防控首推者,比如能夠用心用力,主動運用新技術、新手段、新方法,採取入微服務、入心服務的“送菜人”等。“細微之處見功夫”,緊要關口,一名幹部一名黨員的投入程度如何,對待羣眾感情如何?都可以透過這些具體事件、毫末之處識別。對於極個別黨員、幹部工作“裝腔作勢”、簡單武斷等作風虛浮問題,要強化督查整改,比如,在個別卡口存在的盲目“一刀切”,不分具體情況,外人、車輛一律不讓進;或“給出不給進”,缺乏全局意識全局觀念,採取“一關了之”的粗糙做法;要強化監督檢查,絕不能再出現不讓醫護人員返家,對一線人員冷漠、缺乏關愛等“本位主義”、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行為;要加大問責力度,防止出現讓“逆行者”流血流汗又流淚的個別事件出現,避免因工作不細緻不得力不精準,造成“誤傷”事件。要善於從作風建設角度,既嚴格管控、聯防聯控,又體現人文關懷和執政水平,不折不扣把牢“入口關”,阻斷疫情傳播渠道,接續貫徹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做到社區一線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保衞社區羣眾生命安全,堅決打贏社區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z46ml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