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故宮博物館參觀心得新版多篇

故宮博物館參觀心得新版多篇

故宮博物館參觀心得新版多篇

故宮博物館參觀心得 篇一

到台北,一定要到台北故宮博物院看看,因為這裏珍藏着許多原來曾深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文物。當地導遊告訴我們,台北故宮博物院經常展出的文物有8000多件,其他文物3個月到半年更換一次,一個人要想看完全部的文物要花30年的工夫!

在青翠的陽明山腳下,遠遠的我們就能看見一片淡黃色的建築,上下錯落有致,頂上覆蓋着淡藍色的琉璃瓦,在陽光的照射下晶光閃閃,這就是台北故宮博物院。

台北故宮博物院位於台北市士林區外雙溪,依山而建,博物院靠山面水,環境十分宜人。我們的車剛開到博物館門前,大家便迫不及待地下車,跑去和博物館建築合影留念。

進入博物館,一層是會議廳、辦公室、圖書館。二層是展覽室、畫廊,我們在這裏開始參觀。四周有8個展覽室,分別展出青銅器、瓷器、出土文物。由於完全是現代化設施,展覽室內光線充足,非常利於觀眾仔細觀賞展物。大名鼎鼎的毛公鼎、散氏盤、宗國鍾、頌壺……各個都可以稱得上是絕世珍寶的文物,靜靜地擺放在展櫃裏。毛公鼎是2800多年前鑄造的一件宗廟祭器,這隻大鼎之所以著名是因為它的鼎內鑄有長達497個字的銘文,是現存的商、周兩代7000多件有銘文的青銅器中銘文最長的一件。

據推測,毛公鼎鑄於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銘文共分七段,大意為:周宣王即位,準備整頓朝綱,遂請叔父毛公為其總管,治理國家內外政務,又命毛公族人擔任禁衞軍首領,保衞王室,最後賜予厚贈。毛公因而鑄鼎傳示子孫以為紀念。這隻大鼎記載的西周真實史料是研究西周史的珍貴文獻。瓷器展台一片奼紫嫣紅,各朝各代的珍貴瓷器琳琅滿目,汝、官、哥、均、定等名窯產品應有盡有。宋代青瓷中質地最好、最為難得是汝窯瓷,它以細膩的胎體、潤麗的釉色、神祕的開片聞名天下,僅有67件現存於世。其中台北故宮博物院有23件,北京故宮博物院有17件,上海博物院有8件,英國大維德爵士基金會有7件,可見其珍貴。展台上有一件汝窯蓮花樣温碗,呈十瓣蓮花狀,天青釉色十分純正,開片奇美,讓人大開眼界。

一隻瓶底款識為“豐華”二字的青藍色汝窯瓷瓶更是著名,是南宋皇帝宋高宗的貴妃劉夫人的心愛之物。定窯瓷器嬰戲枕,人物造型準確,面目清秀可愛,頭部微揚,雙足上翹,動感十足,呼之欲出,十分難得。出土文物中有中國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記載了商代晚期武丁、祖庚、祖甲、廩辛、康丁五個帝王占卜的卦辭,記錄了我們祖先祈求幸福、美好的心路歷程。

中華之美盡在文化藝術,故宮博物院的文物,是中華五千年文化留給我們的瑰寶。

台北故宮博物院的第三層展出的是圖書、字畫、碑帖、玉器、雕刻和織繡。圖書典籍以宋、元、明版為多,如文淵閣《四庫全書》是僅存於世的四部中最完整的一部。“三稀堂”帖的“一稀”即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收藏在此,這是書聖王羲之寫給友人的一封短信,內容是大雪之後對友人的問候。書法遒勁、古雅,意態閒逸,流露出瀟灑的人生意境,更讓後人有幸領略到魏晉書法的神韻。清代乾隆皇帝非常喜愛此帖,説它是“天下無雙,古今鮮對”,並將此帖與王獻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遠帖》合稱“三稀”,特建“三稀堂”收藏。

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的書法有《劉中使帖》、《祭侄文稿》。顏真卿是一代忠臣,為維護國家統一,平息叛亂,被叛臣李希烈殺害而壯烈殉國。《祭侄文稿》是顏真卿為悼念侄子季明在平叛中罹難而寫的祭文,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二行書”。書法向有書如其人之説,顏真卿一門忠烈,生平大義凜然,精神、氣節映照於筆下,其中的塗抹、刪改,正反映了顏真卿為文構思時的起伏情懷。後人稱此書稿“文墨並佳,曠世絕品”。一代文豪蘇軾的書法有《寒食帖》、《前赤壁賦》。蘇軾一生宦海沉浮、命運多舛。

《寒食帖》是貶官黃州時所寫,心情悲憤表現在字裏行間。其它書法有懷素的《自敍帖》等,不一而足。北宋范寬的《溪山行旅圖》讓人震撼,兩米高、一米寬的巨幅畫卷撲面而來,中國北部巍峨的高山,茂密的森林,林中時隱時現的房屋,山路上一羣馱隊正匆匆趕路,瀑布從高山上飛流直下,水聲彷彿在山谷中迴盪!玉器展台上最讓人叫絕的是一棵清代的翡翠玉白菜。

玉器匠人將一塊半白半綠的翡翠為料,運用玉料自然色彩的分佈,白色部分雕琢成菜幫,一絲一縷分明;綠色部分雕琢成白菜葉子,凹凸起伏、一收一放自然,活靈靈一棵新鮮的白菜,嬌嫩欲滴,彷彿一拿就會流出水來。更叫絕的是,白菜葉子上微黃的部分雕琢成兩隻蟈蟈,正在吃白菜,讓你不敢大聲喘氣,生怕驚跑了它們。這棵翡翠玉白菜是清末瑾妃的陪嫁物品,放在永和宮內,白菜寓意清白,象徵新娘純潔;蟈蟈生殖力強,象徵多產、祈福新娘多子多福。

第三層樓後建了一座長廊天橋,直接插入博物院後面的大山山洞之中,山洞裏有一間間房屋,分類收藏文物,全部裝有空氣調節系統、防潮系統、防火系統和防盜系統,收藏了1000多年以來歷朝皇帝們廣為收集的稀世真品70多萬件。這些寶貴的文物大部分都來自北京故宮博物院。20世紀30年代日寇侵華,抗戰爆發,為了保護國寶,北京故宮博物院開始了舉世聞名的“文物萬里大遷徙”。1933年至1944年,北京故宮博物院將一萬三千多箱書畫、青銅器、瓷器、玉器精品及圖書善本輾轉11年,行程萬餘里,一遷上海,二遷南京,三遷西南大後方,克服了無數的危險和困難,保護了國寶,創造了世界文物史上的一個奇蹟,維護了中國人民和國家的尊嚴。1948年******撤退時這些文物又遷到了台灣。

行程緊張,在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參觀用走馬觀花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步出展室,大家仍感意猶未盡。我們來到故宮博物院的觀景平台上集合,等大家到齊後出發,同行的老董一向喜歡收藏,是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常客,望着眼前博物院的建築和白玉欄杆,他不無感慨地説,文物太精美了,可是看完後還是覺得缺了點兒什麼。比如説“三稀”,“二稀”在北京,“一稀”在台北,北京是“三缺一”,台北是“三缺二”,都不完整,遺憾啊!

故宮博物館參觀心得 篇二

到了遊 本站…瀋陽故宮的時候,我對中國現存的三個故宮有了初步的接觸和了解。北京紫金城故宮當然是一座金碧輝煌、無與倫比的皇家宮殿,其建築年代、規模、氣勢、造型和豪華程度等諸方面都是首屈一指、無可挑剔的;長春的偽皇宮顯然是一座落魄潦倒的溥儀寄人籬下的住宿,其建築規模、造型和佈局等簡直就是一座二層樓的辦公樓,偽皇宮附屬的所謂跑馬場、東西御花園和游泳池,也不過是類似一般公園裏的娛樂場所,與北京紫金城內的御花園及皇家頤和園簡直不能同日而語。

這兩個皇家建築的對比,也反襯出一個帝王鼎盛時期的輝煌氣勢和一個末代皇帝時代的沒落潦倒。而瀋陽故宮既不像北京紫金城那樣的雄偉輝煌,也不似長春偽皇宮一般的寒酸蕭條。它僅是一個我國現已廢棄的、曾經的少數遊牧民族首領棄遊牧變定居後曾經居住過的宮殿。在那裏,遊客感受不到北京故宮天天人滿為患八萬人限額的擁擠,而是門前冷落車馬稀。也根本不會產生對建築的輝煌而發出的嘖嘖稱道聲。人們只是慕名而來到此一遊。

瀋陽故宮初成於清崇德元年(明崇禎九年,公元1636年),離清兵入關還有八年。因此,這裏僅是後金和前清的首府和大本營。怒爾哈赤和皇太極曾在此居住,皇太極在這裏改汗製為帝制。按理説,一個滿民族的建築應該具有本民族的基本特徵,一個有遊牧民族象徵的穹頂圓形帳篷樣的`氈房。

但是,令人詫異的是,瀋陽故宮卻是一個道地的漢民族建築外型,其代表性建築崇政殿、鳳凰樓、大政殿和十王亭等,無一不是飛檐翹角,雕樑畫棟,秦磚漢瓦琉璃面,八角重檐歇山頂,其中主體建築大政殿的門柱上還雕刻着華夏民族的圖騰——雙龍戲珠。即便是文溯閣那種二層樓的建築,也完全是漢民族的幾間亭那樣的建制。而建築物的閣名、楹聯、掛圖上的題字等,也幾乎是清一色的以漢字為主。從瀋陽故宮的建築樣式等特徵上看出,在清兵入關前還沒有一統中原時,滿清已經完全接受了漢文化,並已經被漢文化異化並脱胎換骨了。

由此而想到漢文化的倔強偉大而源遠流長。據説,在世界文化史上,只有漢民族的五千年文化是唯一沒有被異化、沒有被消滅、沒有被斷截的一種民族文化。一個異民族可以一度打敗漢民族,局部或全部統一漢民族,如中國歷史上的金朝、元朝和清朝等,他們可以改變漢民族的髮型、服飾,但是,他們從來沒有統一過漢民族的文化,而相反被漢文化異化了。其中最典型的是清朝乾隆皇帝,他是中國歷史上詩作最多的一位詩人,當然,寫的是漢詩而不是滿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z4p7j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