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教育紅色教育心得體會多篇

教育紅色教育心得體會多篇

教育紅色教育心得體會多篇

教育紅色教育心得體會篇1

遵義獨特的歷史背景和啟人緬懷的革命勝蹟成為令我們敬仰的紅色革命聖地,我們重温了革命歷史,瞻仰了革命先烈偉績,全身心地融入到了紅色文化中,學到了很多,也收穫了很多,充分領悟學習了遵義會議的精神和真諦。我彙報一下心得體會。

第一、要學習革命先輩堅定理想信念、勇於擔當的革命精神。

社會主義江山來之不易,靠的是無數革命先烈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靠的是無數革命先烈對黨的事業勇於擔當的革命精神。我要向革命先輩那樣,堅定理想信念,對黨的事業勇於擔當,在實踐中把這一堅定的理想和信念落實到我的行動中,落實到我的崗位上,腳踏實地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確保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打下的社會主義江山千秋萬代永不變色。

第二、要學習革命先輩實事求是、自我革新的革命精神。

實事求是、自我革新是興業之本。革命先輩們在遵義會議期間不搞本本主義,一切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開拓進取,自我革新,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開闢了正確的革命道路。中國發展到今天,發展環境和條件變了,發展理念就要隨之而變,如果刻舟求劍、守株待兔,就會落後於時代,處於被動局面。只有堅持實事求是、自我革新的革命精神,才能變中求新、變中求進、變中突破,奮力闖出發展新路。

第三、要學習革命先輩獨立自主、攻堅克難的革命精神。

在遵義會議期間,革命先輩們在失去共產國際的指導的情況下,通過多次探索,自主決策,不畏艱難,團結一致,攻堅克難,以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戰勝了難以想象的困難,終於探索出了一條正確的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充分證明了世上沒有救世主,今天的中國,走的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走的是改革開放,走的是前人沒有走過的全新道路,可見,堅持革命先輩的獨立自主、攻堅克難的革命精神尤其重要,要敢於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不斷在攻堅克難中追求卓越,探索出一條獨立自主的改革發展的新道路。

第四、要學習革命先輩民主團結、顧全大局的革命精神。

在遵義會議期間,革命先輩們通過多次召開會議,民主協商,不計較個人的利益得失,民主團結,顧全大局的革命精神值得我們的學習,首先,我們要善於溝通和團結同志,它是一種工作能力、工作方法和工作境界,在改革的攻堅階段,要解決社會和羣眾的關切和期待,工作的統籌協調顯得更加重要,只有部門和同志之間相互理解、支持和配合,強化團結協作的意識和能力,才能真正有效推進改革工作的融合共進。其次,我們要有堅持真理的勇氣。在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下,面對改革的大潮,我們特別需要有敢於直言的精神,態度上要堅決,方法上要靈活,認準有把握的事情,遇到再大阻力也要勇於堅持正確的做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將顧全大局落到實處。再次,我們要有虛懷若谷的心胸。如何處理工作的不同意見,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示範。我們要具備善於溝通、勇於糾正的工作態度和優良作風,才能正確處理工作分歧與個人恩怨,也是民主團結、顧全大局的良好基礎。

教育紅色教育心得體會篇2

在雲南蒙自離滇越鐵路不遠的山巒中,有一個坐落在石巖上的小村莊,這裏的彝族人民親切地把她叫做‘查尼皮’。如果你是一位匆匆行路的過客,這樣的村落一定不會引起你的駐足,因為在雲貴高原上,這種依山而建的村子實在太多。可誰曾想到,就是這沉默於大山中的小山村,當年曾發生過轟轟烈烈的革命事蹟。查尼皮就是這樣一個被歷史選中的村落,中共雲南省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在這裏召開。

一進入查尼皮村,我們就感到這裏的莊嚴肅穆的氣氛,層林霧靄環繞之中。在這裏,一間極簡陋、普通的茅草屋不斷迎來一批又一批遠道而來接受教育的黨的兒女們,並用它那樸實無華的容顏將前來參觀的人們引到了數十年前的血雨腥風之中。

在查尼皮村,我們逐一參觀了雲南省一大會召開會址小茅草屋。小屋前面的一草一木及草屋內的器具(擺設的黨旗、馬燈、黑板、石磨、桌凳等等)都按舊時的樣子修復,看着簡單、樸素的四壁和器具,和處於深山中的草屋,可以想象到那時每位的艱苦和那堅定的信念,無一不給每個黨員以強烈的震撼。但遺憾的是由於陳列館的裝修,我們沒能進去參觀到每位抗戰英雄英姿和事蹟。

此次活動讓我們認識了這個深藏在崇山峻嶺中的靜謐小山村,它以雲南省一大在此召開的特殊的經歷和對黨在雲南的發展壯大奠定堅實基礎的地位和作用而載入雲南省黨史史冊。查尼皮讓人想認識它,是因為它是雲南省第一次代表大會會址。但這個偏闢的山村在中共雲南黨有着如此輝煌的地位,並不是歷史的饋贈,而是在它豐厚的黨建根基上形成的。提高了廣大黨員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增強了廣大黨員繼續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立足基層幹事創業的高度認識。

教育紅色教育心得體會篇3

大別山腹地,豫鄂皖之間,新縣戰火的硝煙已經散去,留給人們的卻是一段段難以忘卻的紅色記憶。這裏,是全國的革命老區和將軍縣,是93位將軍的故鄉,有革命歷史遺蹟和紀念地200多處;這裏,28年紅旗不倒,有着四度輝煌的革命歷程;這裏,是大別山精神的發源地。

×月×日上午,參加紅色教育的黨員們穿上了紅軍服,重走紅軍路,重温紅軍長征歷程,追憶難忘戰爭歲月。走完‘志仁小路’,渾身汗水,兩腿痠痛,切身感受到當時革命的不易,草鞋追汽車,小米加步槍,無數革命先輩無比堅定的革命信仰深深觸動了我。下午,培訓班一行為鄂豫皖革命烈士紀念碑敬獻花籃,面對13萬烈士紀念牆和鮮豔的黨旗,市質監局這全體黨員又一次舉起右手莊嚴宣誓:“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永不叛黨。”誓言錚錚而有力。

7月1日,在翻越一道道山嶺之後,培訓班成員一行終於來到位於信陽新縣的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一走進博物館,一幅以“風雲大別山”為主題的“山魂”漢白玉浮雕再現了當年頗具震撼力的戰鬥場面。隨着講解員介紹那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一幕幕壯烈的歷史畫面彷彿在大家身邊徐徐展開,“那段戰火紛飛的崢嶸歲月雖然遠去了,可那硝煙瀰漫的戰場、生死別離的場景卻被這一座座鮮血染紅的山河永遠銘記……

走出博物館,雲霧繚繞中的大別山層戀疊峯、滿目翠綠。來到鄂豫皖蘇區將帥館,那宏偉的將軍雕像如顆顆璀璨的明星照亮着大別山。如果説大別山是革命的舞台,新縣就是舞台的中心。這裏村村有烈士,户户有紅軍;這裏是93位將軍的故鄉;這裏流淌着5.5萬新縣人民的鮮血。革命的的勝利,正是他們的堅定理想、恪守信仰的勝利,是他們追求真理、堅持真理的勝利,是我黨團結羣眾、依靠羣眾的勝利,是實事求是、理論創新的勝利。

黨史是面鏡子,英雄是杆旗幟,烈士事蹟是一場場洗禮。來到位於新縣城南白毛尖的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高高的陵園大門莊嚴而肅穆,微風輕撫着蒼松翠柏颯颯作響,似乎在告慰安葬於此的13萬革命烈士。當聽到講解員講述烈士程儒香受盡百般肉刑卻不為威脅利誘而改志,英勇就義前對母親説不能盡孝時;當聽到烈士吳煥先因為幹革命,累及家門五口被敵人殺害,母親要飯到門口,得知部隊生活艱難又悄悄離開,妻子想方設法把寶貴的食物接濟部隊,自己卻病餓而死時;看看到影片中一位母親為救王樹聲而獻出自己親生兒子生命時……所有在場的人無不潸然淚下。指着一張長征時期的合影,講解員説:“他們的年齡都在10到18歲,其中最小的年僅8歲!”人們都沉默了。“這組數字使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我不禁想,我16歲的時候在幹什麼?我的16歲是在窗明几淨的教室裏讀書,過着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我深感自己與優秀共產黨人的差距與不足。

通過這次紅色教育,深刻了解了大別山精神,堅守信念、胸懷全局、團結一心、勇當前鋒的大別山精神讓我心靈震撼。今天,我們雖不用面對那些槍林彈雨和殘忍的敵人,可是,我們更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諧生活,我們仍需要用理想信念來武裝自己,甘於清貧、知足常樂,立足本職、踏實工作、知難而上,做一名有靈魂、有信念、奮發有為的質監人。”

教育紅色教育心得體會篇4

寒月之初,有幸隨_黨校秋季培訓班赴山東臨沂,追尋革命印記,感悟紅色精神。

兩千裏跋涉,百小時研學,時光猶如白駒過隙,情境生動展現眼前:孟良崮戰役紀念館內,烈士英名塔前,重温入黨誓詞,告慰革命先烈;沂蒙紅嫂紀念館中,石屋故居之間,聆聽感人事蹟,感懷魚水情深;大青山突圍紀念館前,仰望烈士雕塑,千餘幹部犧牲,令人唏噓不已......

山東革命根據地於我黨抗日戰爭中流砥柱、解放戰爭紅旗漫卷之重要性,無愧“兩戰聖地、紅色沂蒙”美譽。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言“山東的棋下活了,全國也就活了”。但革命不是請客吃飯,成功不會隨隨便便。面對日偽頑的掃蕩圍剿,面對封建桎梏的鄉村,面對領導班子之間意見分歧的困擾,特別是1941年開始精鋭日軍“鐵壁合圍”“蠶食”,山東根據地縮小三分之一、控制人口減半、八路軍鋭減四分之一的絕境中,我們的黨如何頂住壓力、浴火重生,至1943年底扭轉被動局面,1944年開始局部反攻,1945年抗戰勝利時,山東殲敵數佔黨領導武裝殲敵的近三分之一,根據地人口占黨領導下人口總數四分之一,根據地武裝佔黨領導下人民武裝的三分之一,這是此次培訓我最想探究的問題。

答案在臨沭劉少奇在山東紀念館找到。少奇同志受黨中央、毛澤東同志委派,於1942年4月初到達根據地開展工作,至7月底離魯赴延安,短短4個月,便促進了山東黨組織思想上的統一和團結,推動了山東黨政軍統一領導的進程,實現了山東羣眾工作的根本性轉變,使山東抗日根據地勝利地度過了最艱苦的階段。時值劉少奇同志誕辰120週年之際,少奇同志在山東卓有成效的工作經驗,是每個共產黨員特別是基層領導幹部最應汲取的革命養分、最應傳承的紅色基因。

學習他臨危受命的革命擔當。1942年,劉少奇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共中央華中局書記兼新四軍政委。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考慮到山東鬥爭形勢嚴峻,決定派他以中央代表身份幫助解決山東問題。1942年 3 月 19日,劉少奇化名胡服,帶領百餘名幹部從蘇北阜寧單家港出發,途中穿越日、偽、頑數道封鎖和隴海鐵路,於4月初到達山東臨沭縣朱樊村,入住115師師部。7月下旬,又帶領18名隨員化裝成老百姓,由特工便衣隊護送,離開山東奔赴延安。面對黨組織安排的艱鉅任務,劉少奇同志沒有考慮個人安危,不講條件,勇挑重擔,深入敵後,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每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他的革命擔當,如他所言“共產黨員的革命氣概,應該是充分估計困難,而且在最困難的時候,還是挺起腰桿前進。”

學習他深入調研的踏實作風。“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為儘快摸清情況,劉少奇實地走訪部隊、村莊,瞭解基層反映;與山東黨政軍主要負責人分別談話,認真聽取其工作彙報;查閲檔案文件,掌握一手資料。通過深入調研,基本上找到問題癥結所在,初步形成解決山東問題的大體思路。但他沒有以中央代表的身份將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而是按照組織原則,召開會議,引導大家通過充分討論,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自覺地認識問題、解決問題。老一輩革命家在複雜形勢面前高超的駕馭能力、踏實地工作作風,是最值得我們傳承和踐行的。

學習他維護團結的政治自覺。劉少奇同志一生光明磊落,襟懷坦蕩,在任何情況下都能高度重視黨的團結,竭力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山東根據地早期因同時存在山東分局、一一五師、山東縱隊三個領導機關,時任領導之間的矛盾已經十分尖鋭。1942年2月4日,毛澤東在致劉少奇的電文中指出:“朱(瑞)、羅(榮桓)相互不滿,發生爭論為時已久,中央未予解決。朱的毛病在浮。你經山東時請加考察,予以解決。”中央書記處3月3日致劉少奇的電報中要求“羅與黎(玉)的關係,請你設法調整”。到達山東後,劉少奇堅持實事求是,在向中央寫的報告中指出:“山東分局主要負責同志應對在執行中央政策、發動羣眾、減租減息和鋤奸政策等方面負有領導不力的責任。”在劉少奇的耐心勸説下,通過批評與自我批評,山東班子的團結問題有了改善。5月4日,朱、陳、羅、黎四人聯名致電中共中央,做了深刻的檢查,提出了整改的措施。發揮基層黨組織堡壘作用,班子團結是關鍵。要嚴肅黨內政治生活,黨內重要關係都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來設定和處理,不能缺位錯位、本末倒置。

學習他學思結合的優良學風。劉少奇召集山東黨政軍連續作了《羣眾運動問題》《黨內鬥爭問題》《思想方法》《關於山東工作》《中國革命的實踐與策略》《改造政權問題》《黨內兩條路線的鬥爭》《關於財政糧食問題》等8個主題報告,對如何以羣眾運動為中心,建設根據地作了高屋建瓴的精闢論述,使山東廣大幹部羣眾受到了一次系統的、深刻的、高水平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對於推動黨員和幹部改造思想和改進作風起到了重要作用。劉少奇同志是勤於學習、知行合一的光輝榜樣。我們要向他學習,就是要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並善於把學到的本領運用到公安內保隊伍建設和業務實際工作之中,努力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

教育紅色教育心得體會篇5

9月4日,我們一行人到達_,此時夏日的陽光依舊眷戀着這裏,我們在尚未消散暑氣中,走進_,重温那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歷史。

過去,我們習慣在書本上、影視劇中學習瞭解_知識,卻從沒有像這次深臨其境感悟,真正從內心深處領會到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革命理想信念的執着追求。在葉坪“一蘇大”舊址上,樑伯台的故事讓我們明白什麼是信念的力量。這座面積僅有一、二百平米的謝家祠堂,曾是全世界最精幹高效的政府機關,是中華蘇維埃第一屆人民政府的誕生地,一間間極其簡陋的小房間,曾是中華蘇維埃政府7個部門的辦公室,這裏是共和國政府機關的搖籃。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耳熟能詳的紅井故事,體現了我黨始終心繫人民羣眾,始終堅持走羣眾路線。

瞿秋白説:“人愛自己的歷史好比鳥愛自己的翅膀,請勿撕破我的翅膀!”忘記就意味着背叛。葉坪紅軍廣場的紅軍烈士紀念塔,塔的正前方地面上鋪寫着“踏着先烈血跡前進”8個蒼勁大字。在黨旗下我們重新宣誓:“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回顧崢嶸歲月中,先輩們之所以舍小家,為大家,冒着槍林彈雨勇往前行,就是始終有個堅定信念——為了勞苦大眾翻身得解放,為了中華民族的振興

有人説,“在_,任何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都可能是昔日的戰士,或者紅軍的親戚。”在這裏,紅色的故事,就像客家人隨時可以端出來待客的擂茶和米酒。1927年井岡轉移;1929年開闢以_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據地;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在_葉坪宣告成立;1934年紅軍離開_開始長征。以_為中心的中央蘇區一共存續了5年零8個月。先輩們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前赴後繼的流血犧牲,五次反圍剿_蘇區人民為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和犧牲,僅有名有姓的烈士就達10.82萬人,在這片熱土上,處處生長着忠誠的信仰。

作為今天生活在燦爛陽光下的後來人,我們也不禁要捫心自問:我是否忘記了中國革命從何而來,是否忘記了黨的性質宗旨;我們是否能為黨的事業做出應有的奉獻犧牲?面對革命先烈的不朽忠魂,我們是否有勇氣和能力接下他們手中的薪火,繼續前進?

教育紅色教育心得體會篇6

_年7月1日,遙牆交通管理所的所有共產黨員參加了歷城交通運輸局洪樓黨支部組織的去太行山野三坡和抗日根據地白洋澱為期三天的參加學習。我們跟仲宮支部的所有黨員放棄節假日休息時間,積極影響支部號召,投身到這次紅色革命教育中去。作為改革開放三十年鑑證的新時期共產黨員,在這次紅色教育以後,我的體會很多,受到的教育也是巨大的,總得説來有以下幾點體會,想跟大家共同探討共同學習:

首先是思想認識方面:現在很多八零後,九零後們對曾經的紅軍過雪山,草地二萬五千里長徵已經沒有太多記憶了,甚至我們這些所謂的六零,七零後們也對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印象都是從書中或者是當年的老紅軍,老八路口中得知的,所以我認為當前大力宣傳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尤為重要。在網上看到有些國外言論談到我們的紅色政權將在第幾代第幾代人手中變色的説法,因此我認為,只有我們不忘記昨天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的思想才能永保共產主義先進性,只有思想上高度重視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才能在工作中堅持正確的方針、路線,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頭腦,提高幹好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把我們的交通事業推向更高。在野三坡革命老區參觀時,我們瞭解到70年前蕭克將軍在這裏創建了平西抗日根據地,浴血奮戰中,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兒女,野三坡的每一道山,每一寸土,都留下了先烈們殷紅的鮮血。我們走在野三坡,無處不在感受着歷史的薰染,無論是古代戍邊埋骨青山的將士,還是昨天戰鬥獻身革命的英烈,無時無刻不在給我們心靈帶來劇烈的震撼。再看看改革開放以來,這裏的人民大力發展紅色旅遊項目,過去的荒山野地如今發展成為綠色農家小院。經濟發展了,人民的熱情更為高漲,這就是千萬箇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縮影,新時期的中國農村,正變單一的普通耕種向經濟型多元化邁進,相信不久的將來,這裏的景色一定會更加美好。

其次,通過這次的參觀學習,使我更深的體會到不能只把宣傳教育掛在嘴邊,每年喊喊口號,便覺得是受到教育了,更要把紅色教育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去。這種想法在我參觀完白洋澱後體會更為深刻。白洋澱是中國海河平原上的湖泊。位於河北省中部。舊稱白羊澱,又稱西澱。因電影《小兵張嘎》而馳名中外。白洋澱人民有着光榮的革命傳統。在抗日戰爭時期,白洋澱地區人民成立了的水上游擊隊“雁翎隊”,利用河湖港叉開展游擊戰爭,威震敵膽。我又想到了地雷戰,地道戰,這都是把毛澤東思想運用到實際工作中的典型事例,我認為無論是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還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我們在吃透精神實質的同時,更要拿出切合實際的工作措施,把我們的工作做得更能服務羣眾,讓廣大老百姓真正體會到社會主義的先進性,更有優越感,的發揮我們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把我們的思想行動完全融入到我們所從事的交通工作中去,在工作中嚴格執法,依法行政,把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真正落到實處,而不是碌碌無為,得過且過,亦或唱唱高調,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混日子,甚至有些人怕幹事,怕幹錯事,甚至不幹事,不作為,這樣的後果是多麼可怕啊。要徹底轉變工作作風,變被動等待為積極主動,快樂工作,幸福生活,這樣,我們的行動才能出效率,工作才能出成績。

再次,作為新時期的共產黨員,我們還要不斷地學習,用知識豐富我們的頭腦,用理論武裝我們的思想,用行動體現我們的價值,不斷強化黨員的先鋒帶頭作用,積極進取,開拓創新,在工作中帶領大家發揮吃苦耐勞精神,勇於奉獻,甘當鋪路石。有些同志覺得現在的工作比較穩定,不用學習了,甚至有些同志也不關心國家大事,變得有些冷漠。隨着經濟多元化的發展,我們的工作、生活節奏也越發的加快,許多人變得浮躁起來。其實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整個世界經濟的不穩定性,説明了世界大融合,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們的經濟也不能脱離世界經濟而單獨發展,不光經濟如此,文化、科技、教育等各方面都是如此。越是在這樣的時候,我們越得加強自身的學習,在學習中沉澱自己,保持高度清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被那些妄圖侵略中國的思想所侵擾,從而更加堅定我們的政治信念,更好地投入到我們所熱愛的事業中去。

教育紅色教育心得體會篇7

為了加深我們對的認識,培養我們與黨的感情,領會這次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深刻意義,讓廣大黨員幹部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在20__年10月31日,紅色十月的最後一天,學校組織黨員同志外出參觀學習,作為剛剛畢業大學生,剛剛加盟到同升湖這個大的家庭中,這次能夠有幸享受黨對我們的“關懷”,倍感榮幸。

“紅色之旅”儘管只有2天,卻勝似平時千百堂政治課。使我深受一次豐富而生動的革命傳統教育,使我真切感受到共和國江山來之不易,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權來之不易!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富而思源,富而思進”。

首先我們的汽車是到婁底市雙峯縣蔡和森紀念館,聽取和學習了蔡和森的英雄事蹟,感受老一輩革命家為黨和國家艱苦奮鬥的偉大精神,深刻認識到我們黨的偉大的歷程。紀念館中陳列的各項事務,都讓我這個歷史教師更加深刻的認識了這段艱辛的歷史,讓我學到了書本上不能體現的革命精神,由衷的敬佩這些革命先輩們的革命精神,敬佩他們那堅定的信仰,佩服他們勇於革命的堅定信念。現如今的社會,太缺少這樣的精神了,這種吃苦耐勞的革命精神。

接着我們參觀了曾國藩故居,讓我感受頗深的是曾國藩的教育模式,教育思維,教育理念,以及為人處世的觀點,這對於我這樣一個新教師

來説,意義重大。從曾國藩早年時期的懷才不遇與處世之道,看到他對社會、對國家的遠大抱負卻屢屢碰壁,結合現如今的時代,剛剛畢業的我們,滿懷對工作的期待,積極的投身到工作中,卻往往因為自身的各種缺陷、方法及經驗不足,而屢遭挫折,因此,要學會為人處世之道,學會生存。

曾國藩中年時期,因為早年在官場仕途的不得志,他自我調節學習,改變了方法方式,學習程朱理學,結合自身的經歷,加以改變,形成自己獨有的治學、治家、治軍之道。他認為,理是宇宙萬物的起源,人在世界萬物紛擾交錯中,很容易迷失自己稟賦自“理”的本性,社會便失去“禮”。由於理是宇宙萬物的起源,所以萬物“之所以然”,必有一個“理”,而通過推究事物的道理(格物),可以達到認識真理的目的(致知)。這就是我們常説的“格物致知”的道理。在他的這套理論的基礎上,他的仕途越來越好。在我們的工作中,也更加應該學習運用程朱理學和黃老之學的理論,在我的工作中,更應該保持一個自然的心態。

曾國藩的治家之道,特別是家訓讓我感觸頗深,曾國藩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家庭成員中人人孝悌的原則。孝容易理解,就是對父母、對長輩的感恩、尊敬與贍養。悌是指兄弟之間和睦友愛,也就是同輩之間的融洽與和諧。在曾國藩家書裏,一般都以為他給孩子寫的信最多,事實上他寫給弟弟的信才是最多的,可見他對兄弟之間關係的重視。曾國藩有段著名的評論,説家庭興旺的規律是:天下官宦之家,一般只傳一代就蕭條了,因為大多是紈絝子弟;商賈之家,也就是民營企業家的家庭,一般可傳三代;耕讀之家,也就是以治農與讀書為根本的家庭,一般可興旺五、六代;而孝友之家,就是講究孝悌的、以和治家的家庭,往往可以綿延十代八代。

曾國藩在“和以治家”的宗旨下還特別強調“勤以持家”。這個勤以持家在曾國藩那有兩層意思,一是家庭成員要克勤克儉,一是做家長的要勤以言傳身教。曾國潘説的這些,他自己就能一絲不苟地帶頭去做,而且做得非常好。比如大兒子曾紀澤喜歡西方社會學,曾紀鴻喜歡數學和物理學,曾國藩雖然一竅不通,也能儘自己所能去了解,去努力學一點。這樣的父親,才不愧是一個真正“勤以持家”的父親。在曾國藩的影響下,曾紀澤總是會親自教孩子們學英語、數學、音樂,還教他們練書法、寫詩文、講解經史典章,不論再忙,每日總要抽出時間來陪孩子、陪家人,這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所以,曾家子弟為什麼代代皆有英才。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次的紅色之旅,讓我感受很深。我深切地感受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中國革命事業的巨大貢獻,必須永遠銘記;革命勝利來之不易,必須倍加珍惜;黨的建設十分緊要,必須始終加強;人民是革命勝利的力量源泉,必須緊緊依靠。

總之,我將把此次“紅色之旅”所汲取到的精神運用到今後的工作和學習當中。以實際行動,繼承先烈遺志,努力工作,不斷創新,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不斷地鞭策自己要勤于思考,勤於學習、要以更高昂的工作熱情、更認真的工作態度,在今後的工作和學習中取得長足的進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zjey1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