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演講稿 >愛國演講稿 >

黨的精神分享演講稿

黨的精神分享演講稿

黨的精神分享演講稿

黨的精神分享演講稿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第100週年。10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迎來了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譜寫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創造了人類進步史上的奇蹟。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述了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大意義,黨中央在兩個100年交匯的關鍵時間節點,決定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就是為了更好總結歷史經驗,學習百年來中國共產黨所創造的一系列精神,不斷增強前進的力量和勇氣,進而把我們的黨建設得更加強大,帶領各族人民把國家建設得更加美好。

我們黨在長期的奮鬥中,形成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紅巖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特區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抗疫精神、脱貧攻堅精神等偉大精神,構築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除了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焦裕祿精神、王傑精神、雷鋒精神、鐵人精神,都是我們不斷前行的動力。

今天,我想截取幾個我感觸頗深的中國共產黨精神同大家分享,感悟百年來的革命征程,體會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品格。

第一個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井岡山精神。井岡山精神誕生於土地革命時期的井岡山根據地,因此得名。江澤民同志把井岡山精神概括為“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羣眾、勇於勝利”24個字。

井岡山斗爭始於革命低潮時期。在這一歷史關鍵時刻,井岡山的革命鬥爭靠什麼燃起“工農武裝割據”的燎原之火、照亮中國革命的前程?靠的就是共產黨人對中國革命光明未來的堅定信念和不懈追求。中國共產黨堅持實事求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開創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獨特道路。

井岡山精神之後,最讓人耳熟能詳的便是長征精神了。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在二萬五千里長徵中創造的革命精神。長征路上的種種,我們從毛澤東主席寫的七律詩中便能感受得到:“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紅軍長征不僅創造了可歌可泣的戰爭史詩,而且譜寫了豪情萬丈的精神史詩,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短短一首七律,將紅軍不怕犧牲、敢於勝利的無產階級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描繪地淋漓盡致。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現,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

而在我們所在的這片三秦大地上,延安精神最為大家熟知。從1935年到1948年,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就是在延安生活和戰鬥了13個春秋,他們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領導和指揮了中國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奠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堅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同時,延安時期還誕生了毛澤東主席的許多重要著作,如《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實踐論》、《矛盾論》、《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等。

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中國共產黨是靠艱苦奮鬥起家的,中國共產黨和人民的事業是靠艱苦奮鬥不斷髮展壯大的。在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局部地區建立人民政權並不斷擴大執政區域的重要時期,又響亮地提出了“為人民服務”的口號並在全黨認真實踐。那時的陝甘寧邊區政府,被譽為“民主的政治。”

在戰場上我們不畏犧牲,在革命後方我們艱苦奮鬥,而在面對反動派無情打壓、摧殘的時候,偉大的中國共產黨人仍然善處逆境,寧難不苟。創造了紅巖精神。

紅巖精神產生的大背景是世界處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中國處於全民族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處於逐步成熟時期和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具體講,紅巖精神產生在風雨如磐的革命鬥爭歲月,整個時間跨度從1939年1月南方局在重慶成立至1946年5月南方局離開重慶。

最近在短視頻APP中,我總刷到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哽咽着喊道:小蘿蔔頭!如果你還活着,該是八十歲了!那神情與勇氣讓無數人動容。同樣讓人懷念的還有江姐、還有許雲峯、還有成崗、還有餘新江。

1985年10月14日,原南方局領導成員鄧穎超同志重返紅巖村,題寫了“紅巖精神,永放光芒”,首次提出了“紅巖精神”這個命題。在中華民族的傳統精神中,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歷史使命感,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偉大氣節,有“見利不虧其義,見死不更其守”的人生態度,有“出淤泥不染”的高尚品格,以及吃苦耐勞、艱苦奮鬥、注重修身等傳統美德,這些都體現在南方局的重大決策之中,表現在以周恩來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的言行之中,並被凝聚到紅巖精神的科學內涵中,為中華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內涵和光彩。

建國初期,國內各行各業百廢待興,但面對逐漸崛起中的中國,西方列強們無不虎視眈眈。為增強國防實力,珍惜得來不易的和平成果,在國際社會中重奪話語權,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毅然作出發展“兩彈一星”、突破國防尖端技術的戰略決策。這也便是“兩彈一星”精神的由來。

1964年,中國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東方紅”1號人造地球衞星發射成功。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物質技術基礎十分薄弱的條件下,在較短的時間內成功地研製出“兩彈一星”,創造了非凡的人間奇蹟,是中國人民挺直腰桿站起來的重要標誌。

1999年9月18日,江澤民同志在表彰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大會上發表講話,將“兩彈一星精神”概括為“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登攀”二十四個字。

今年四月底,我有幸跟隨省行黨組織前往河南省參觀著名的紅旗渠工程,親臨現場感受1960年那艱難又艱鉅的引漳入林工程,重新體會“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

解放前河南省林縣40萬人中,有28萬人常年翻山越嶺到幾裏甚至20裏以外去挑水吃。因為缺水,林縣96%的地區是光嶺禿山。

1944年林縣解放,黨和政府給林縣極大的關注,先後打了兩千餘口井,但對一個地域廣闊的貧困山區仍是杯水車薪。1957年縣委提出“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號召,修建了三座小型水庫和英雄渠,但仍然擺脱不了乾旱的威脅。林縣人寧願苦幹不願苦熬。在三年自然災害生死攸關向威迫的形勢下,1960年2月10日,縣委召開了“引漳入林”實施大會。多年同旱魔抗爭的林縣領導認識到,要從根本上解決乾旱問題,必須採取引蓄相結合的方法,將山西的漳河水引入到河南林縣,除此別無選擇。但要用錘頭、鐵杴、雙手在懸崖絕壁上開挖幾千公里渠道及建造幾千座附屬建築物並非易事。在縣委書記楊貴的帶領下,浩浩蕩蕩的建渠大軍開赴太行山裏漳水河畔。3700名農民組成的水利隊伍進入各段工地,從此揭開了紅旗渠工程的序幕。條件是艱苦的,任務是艱鉅的,但林縣人民正是靠着自立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在共產黨的帶領下,鑄成了這條人工天河——紅旗渠。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捲湖北,面對疫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一指揮、統一部署、統一調度,舉全國之力,組織調派330多支醫療隊、4萬多名軍地醫護人員緊急馳援;組織26個省份對口支援,19個省市採取“一省包一市”方式,將大量醫療設備、人員、物資往湖北傾斜。抗疫精神,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僅用不到十天時間奇蹟般建成並開始集中收治,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具有戰地色彩的十餘家方艙醫院迅速開設,實現了從未有過的一種新創舉。一聲號令,迅速集結,毫無怨言,毫不猶豫,這種作風、姿態和速度讓世人驚歎。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當病毒“魔鬼”襲來,一個個白衣天使、科技人員、解放軍將士、黨員幹部迎難而上,他們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逆行的背影成了抗疫前線最美的風景。這一羣羣和平年代的戰士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以救死扶傷、醫者仁心的職業操守,衝鋒陷陣、義無反顧。有的身患絕症,卻不下火線;有的倒下了,戰友同事抹去眼淚接着上;有的家人感染或病了,也無暇顧及;有的推遲婚期上“戰場”;有的單車騎行找“部隊”;有的夫妻雙雙上陣;等等。他們誓死不退,不勝不休,以一種壓倒一切困難而不被困難壓倒的大無畏精神戰鬥在抗疫一線。

這便是“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抗疫精神。

而在全民抗疫的同時,一場轟轟烈烈的脱貧攻堅運動也在迅速開展。無數無數背井離鄉、紮根基層的第一書記、無數結對幫扶、授魚也授漁的政府部門,都是“上下同心、盡鋭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這樣脱貧攻堅精神的生動寫照。

百年恰風華,黨史的那頭連着一代代革命先輩的矢志奮鬥,黨史的這頭通向一個個蓬勃的青春夢想。每一次對黨史的回望,都是一次對精神的洗禮、對初心的叩問,都是一次信仰的集結、奮鬥的衝鋒。青年一代要用黨的奮鬥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鬥志、明確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在黨史中尋找時空激盪的青春共鳴,在實幹中書寫鯤鵬擊浪的青春華章。

標籤: 演講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yanjianggao/aiguo/e1yn7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