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演講稿 >演講稿精選 >

關於善良的演講稿多篇

關於善良的演講稿多篇

關於善良的演講稿多篇

關於善良的演講稿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真善美三個字,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什麼是真善美,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讓我理解,就是真誠、善良和美德,就是對他人具有關愛之心、謙卑之心、讚美之心、包容之心、感恩之心。

小時侯,最早對於真善美的理解是從書上感知的,總覺得似乎離我很遠;長大後才知道,生活中的真善美時刻都發生在我們身邊。有些人之所以沒有發現它,是因為缺少了一雙發現真善美的眼睛,缺少了一顆感悟真善美的心!

陳玉芳同志,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共產黨員。她自幼是一名孤兒,從小就沐浴着他人和社會的關愛,從此她懂得了感恩;她身為一個母親,用母愛讓孤殘兒童重新享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從此她擁有了親情;她創辦特殊教育學校,教給孤殘兒童文化知識和生存技能,從此她得到了回報;她作為一名村幹部,為人和善,處事公道,從此她獲得了讚美。20多年來,她憑着對黨的忠誠,懷着對孤殘兒童的一顆愛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樸素情感,淋漓盡致地詮釋了真善美的內涵。她的付出與堅持,終於讓她嚐到了成功的喜悦,實現了人生價值。

陳玉芳同志的先進事蹟,使我的心靈受到了震撼,精神得到了洗禮。從陳玉芳的身上,我看到了真善美的魅力。她的魅力不在青春妙齡,因為她已經年過半百;她的魅力不在婀娜身材,她並沒有高挑的個子;她的魅力不在華麗的外表,她衣着打扮樸素;她的魅力也不在言辭,她從來沒有過豪言壯語。而她的魅力,在於她的付出與堅持,在於她的善良與善舉,在於她內在的美德!

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我要以陳玉芳同志為鏡子,經常對照自己的行為找差距,自覺加強黨性修養,用知識錘鍊自己的內在實力,用愛心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把陳玉芳身上這種真善美和精氣神,滲透到自己的思想深處,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之中,使之成為我的精神理念和價值追求!

朋友們!菊花既清何妨瘦,梅花已廉何畏寒。它道出了我們紀檢監察幹部應該具備的品質;真誠、善良、美德也應該是我們每一位紀檢監察幹部孜孜不倦的追求。我希望大家都能像陳玉芳那樣,用我們的真誠、善良和美德,對羣眾常懷關愛之心,對他人常懷包容之心,對成功常懷讚美之心,對社會常懷感恩之心,人人都能爭做一名對黨忠誠、履職盡責、無私奉獻的紀檢監察幹部,都能在本職崗位上做出更大的成績!謝謝大家!

關於善良的演講稿篇2

古人云“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善,乃我浩浩中華之傳統美德。善,是一種愛心湧動的體現;善,是一種温暖體貼的舉動;善,是一種高貴無私的精神。上善若水,善利萬物;予人玫瑰,手有餘香。但現實生活中人們的冷漠與麻木,卻讓我們尋找不到善意的蹤跡。

山東煙台一位73歲的老人突然暈倒在街上,引來許多人的注目與圍觀,卻無一人上前將老人扶起,或打救護車電話送老人去醫院,面對這樣的情景,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冷漠,更是一個社會的道德缺失。

相信每個人都聽過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但小悦悦的遭遇,卻讓我們看到了一些人善良本性的泯滅。年僅兩歲的小悦悦相繼被兩輛車輾壓,七分鐘內,18名路人路過卻視若無睹,使一個含苞待放的生命就這樣遠離我們而去,面對這些善良的流失,我們還要無動於衷嗎?不,我們應該行動起來,呼籲善意的迴歸,築就愛的林蔭,善的綠洲;我們應該善存指間,舉手之勞,方便大家。

也許我們並不偉大,但我們可以奉獻;也許我們並不完美,但我們可以努力;也許我們並不永恆,但我們可以盡善,就讓我們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盡心盡力的幫助身邊的每一個人,做社會上默默無聞卻又偉大的“微塵”,傳遞着人間的温暖;綻放着人性的光輝;增添着社會的正能量。

大善無言,細善無聲,真善無香,博善無疆,用我們的善意去温暖他人吧!

關於善良的演講稿篇3

人世間最寶貴的是什麼?法國作家雨果説得好:善良。“善良是歷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幾乎優於偉大的人。”

中國傳統文化歷來追求一個“善”字:待人處事,強調心存善良、向善之美;與人交往,

講究與人為善、樂善好施;對己要求,主張獨善其身、善心常駐。記得一位名人説過,對眾人而言,惟一的權力是法律;對個人而言,惟一的權力是善良。

我讀到國外的兩則小故事。一則是説一場暴風雨過後,成千上萬條魚被捲到一個海灘上,一個小男孩每撿到一條便送到大海里,他不厭其煩地撿着。

一位恰好路過的老人對他説:“你一天也撿不了幾條。”小男孩一邊撿着一邊説道:“起碼我撿到的魚,它們得到了新的生命。”一時間,老人為之語塞。

還有一則故事是發生在巴西叢林裏,一位獵人在射殺一隻豹子時,竟看到這隻豹子拖着流出腸子的身軀,爬了半個小時,來到兩隻幼豹面前,餵了最後一口奶後倒了下來。看到這一幕,這位獵人流着眼淚折斷了獵槍。如果説前一個故事講的是善良的聖潔,那後一個故事中獵人的良心發現也不失為一種“善莫大焉”。

美國作家馬克·吐温稱善良為一種世界通用的語言,它可以使盲人“看到”、聾子“聽到”。心存善良之人,他們的心滾燙,情火熱,可以驅趕寒冷,橫掃陰霾。善意產生善行,同善良的人接觸,往往智慧得到開啟,情操變得高尚,靈魂變得純潔,胸懷更加寬闊。與善良之人相處,不必設防,心底坦然。

播種善良,才能收藏希望。一個人可以沒有讓旁人驚羨的姿態,也可以忍受“缺金少銀”的日子,但離開了善良,卻足以讓人生擱淺和褪色———因為善良是生命的黃金。多一些善良,多一些謙讓,多一些寬容,多一些理解,讓人們在生活中感受到美好和幸福。這是善良的人們嚮往和追求的,也是我們勤勞善良的中華民族所提倡和弘揚的。

關於善良的演講稿篇4

同學們好!

今天這次國旗下講話,我們不談學習,不談紀律,不談衞生,也不談安全。藉此機會,我想和同學們分享一個詞語——善良。那麼,什麼是善良?我的理解,善良不是懦弱,善良不是無能,善良不是膽怯。善良是源自內心深處的一種高尚的心靈,一種可貴的品質。它是路見不平時的一聲怒吼,它是危難之際的一隻援手,它是對弱小者的同情與幫助。

説到這裏,我想問同學們:你是一個善良的人嗎?覺着自己善良的同學請舉手,不要看別人,看着我,看着我的眼睛,覺着自己還算善良的同學,請舉起你自豪的手。老師也會因為你的善良而自豪。因為我認為,凡是善良的人都是好人,我們都應為我們的身邊有這麼多的好人而高興而自豪。

可老師還想繼續問你們,生活中你有沒有因為他人的困苦而幸災樂禍過?生活中你有沒有對弱者鄙視過、不屑過?生活中你有沒有欺負過、為難過別人?捫心自問,也許我們都曾有過,那我們還算不算是一個善良的人、一個好人?這可就要看你自己了,就看你還想不想做一個善良的人,人之初,性本善啊。我想大聲問問同學們,今後你們還想不想做一個善良的人?請大聲地告訴我,想不想?

聽着同學們響徹雲霄、鏗鏘有力的回答,老師倍感欣慰。那如何做一善良的人呢?就從我們的日常生活開始吧:

1.不欺負人,也別奴顏婢膝。別在弱者面前耀武揚威,也別在強者面前低三下四。

2.遇到需要幫助的人,就盡上自己的一份力量吧,也別不好意思。

3.遇上看不下去的事,就答答腔或伸伸手吧,一定要把我們心底的正義感表現出來。

最後,我想告訴同學們,自古以來,邪不壓正,別怕什麼,只要我們能夠守住心底的那份善良,你渾身就會充滿正義的力量!

關於善良的演講稿篇5

商量,可以説是一個人最基本的質量,也可以説是人們生來就具有的,堅守善良,我們的生活才會多姿多彩,因此,我們應該學會堅守善良。

學會堅守善良,就應該學會包容。包容他人,是善良的第一步,只有能包容他人的人,才有資格説自己是善良,宰相肚裏能撐船。可見包容他人的重要性。三國時期的蜀國,在諸葛亮去世後,用蔣琬主持朝政,他有一個屬下叫做楊戲,性格孤僻,衲於言語,蔣琬與他説話,只應不答,有人看不慣,便小聲嘀咕對蔣琬抱怨,蔣琬坦然一笑,説:“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氣秉性,讓他當面説讚揚我的話,可不是他的本性,當面説我的不是,又覺得我下不來台,只好不做聲了。”正是蔣琬的包容,讓眾人看到了商量的一面,包容他人,笑對人生,都是善良的表現。

學會堅守善良,就應該學會忍讓。每一個人走在人生道路上都不會一帆風順,都會遇到令自己心氣不順的事情,但是退一步海闊天空,適度的忍讓,為自己減少不必要的麻煩。有一次,歌德在一條窄窄的小路上散步,遇到了一位評論家,這位評論家不喜歡歌德的作品,在報上把歌德的作品説得一文不值。評論家看到對面走來的是歌德,挺起胸膛,露出很傲慢的神氣,高聲喊道:“我從來不給傻子讓路!”歌德卻摘下頭上的帽子,滿面笑容地閃在一旁讓開了路並説:“我恰恰相反!”若歌德因此和他大吵一架,不僅給自己增添了不少麻煩,還給自己的名譽抹了黑。

學會堅守善良,就應該學會單純。單純,就是保持一顆童心,都説“人之初,性本善”我相信小孩是最單純的。最近湖南台一個很火的節目《爸爸去哪兒》中六個孩子接受看豬的任務,五個爸爸裝豬講話,慫恿孩子講豬放出去,其它的五個孩子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只有貝兒將豬放了出來,她相信豬會講話,並且答應小豬們只要與村長講話就會放他們出來。貝兒很單純,她有一顆歡樂的童心,我相信她會生活得很快樂!

唯有堅守善良,才能開行的過好每一天,贏得他人的信任與支持,願每一個人,都可以堅守善良!

關於善良的演講稿篇6

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推己及人,對大家來説,這樣的詞都已耳熟能詳。可是,你真的理解它們嗎?或者説,你真正做到了嗎?

在我們上課的時候,每每老師説了什麼耐人尋味的話,就會引起一小陣騷動;每每老師口誤、筆誤了什麼細節,課堂上就會嬉鬧一片;每每老師提出什麼問題,常常會有插科打諢的抖機靈回答。而很多旁觀的同學也總是不遺餘力地附和。或許他們的初衷只是想讓課堂更活躍,可是這樣的行為擾亂了課堂的秩序,打亂了講課的節奏,中斷了師生的思路,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畢淑敏的45條處事準則中提到,不要隨意否認、打斷他人的講話,這樣的行為,既沒有為認真上課的同學着想,又沒有為辛苦備課的老師着想。

做人應當為他人着想,這是一種素質,是一種教養,是一個人行事風格的鮮明體現。試想,如果是你站在講台上認真分析,卻有人不停在身旁插嘴搗亂,你會不會心生煩躁?你會不會認為這極其不禮呢?因此,在對待他人的時候,我們應該以自己的切身體驗去理解別人的感受。

除了在課堂上,平常的校園生活中我們也要學會為他人着想。近日來,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們課間操上下樓時的吵鬧聲小了不少,大多數人都秩序井然地排着隊,再沒有竊竊私語的聲音。我想,擁有這種良好秩序不僅僅因為老師們的耳提面命,更是因為我們自己也意識到了在不恰當時間、不恰當地點做不恰當的事是不為他人着想的行為。我們深諳上課時被樓梯、走廊間的笑鬧影響的焦躁煩悶 ,懂得了孔子所説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所以我們更有責任和義務為我們身邊的同學、為附小的學弟學妹們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

在生活中,我們不能僅僅從自己的利益得失作為出發點去考慮事件,而置他人於不顧,這樣往往就會失之偏頗,因小失大。凡事設身處地的為他人着想,很多難以調和的矛盾、棘手不已的關係都會豁然開朗、迎刃而解。

為他人着想其實很簡單:在課堂上,我們認真聽講,主動回答問題是為老師着想;在樓梯間,我們保持安靜,有秩序的下樓是為同學着想;在馬路上,我們垃圾入桶,不亂扔亂拋是為環衞工人着想。

為他人着想,本身就是一種胸懷,一種境界,更是一種睿智的體現,多為他人着想一點點,就能避免很多事故的發生,能避開很多尖鋭的矛盾,能讓這個社會更美好。如果想成為一個善良的人,請在獲得自由之前約束好自己,在獲得便利之前多為他人着想。

樑曉聲曾經説過,文化,是根植於內心的教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以及為他人着想的善良。

為他人着想的善良,是最好的教養。

願你我都有為他人着想的善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yanjianggao/yanjiangjingxuan/d89q7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