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演講稿 >演講稿精選 >

講文明懂禮貌演講稿2021

講文明懂禮貌演講稿2021

講文明懂禮貌演講稿2021

我們是21世紀建設祖國的主力軍,共同擔負着創造物質文明的重要使命,更擔負着創造精神文明的神聖職責。讓我們從身邊做起,做一個文明人,心中牢記文明禮貌,爭做社會小標兵吧!共同閲讀講文明懂禮貌演講稿2021,請您閲讀!

講文明懂禮貌演講稿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古人説,“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説,你不學“禮”,就沒法在社會中立身。那麼,什麼是禮儀呢?簡單地説,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範,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是校園的臉面,更是城市的臉面,更是國家的臉面。

嶄新的一年,也意味着我們該有一個嶄新的面貌。那麼怎樣才能使我們國小生的文明禮儀洋溢在美麗的校園裏呢?

首先,我們國小生的着裝要得體,符合學生身份,體現出新世紀學生篷勃向上的風采,因為儀表、儀容、儀態可以讓人一看便知道你的修養。特別在升旗儀式的時候,最為莊嚴。我們一定要穿好校服,佩戴好紅領巾。國旗下的我們一定要嚴肅認真、精神飽滿、高唱國歌,不負於“禮儀之邦”這個美譽。

其次,對老師和同學講文明,懂禮儀。前幾天,在班主任老師課的課堂上,我和幾個同學在私底下玩遊戲,被老師嚴厲批評,並叫了家長。當時我滿不在乎,認為是很小的一件事。後來,在老師和家長的耐心説服下,我反省了自己的行為。是啊,課堂禮儀對老師的教學影響很大,它直接關係着一個班的榮譽與凝聚力,體現這個班的班風班貌。這些小事中孕着大道理,比如,下課後的休息時間,不隨地吐痰、亂扔紙屑、不拿粉筆頭玩、見老師和客人要用普通話主動問好。我們還應該愛護花草樹木和一切設施,不穿越綠化帶,愛護清潔衞生,服從老師管理和接受值周學生的批評勸阻。受到老師的幫助,應主動説謝謝。

同學之間也離不開禮儀,它就像潤滑油,如果同學之間有矛盾,多進行自我反省。如果我們總是埋怨同學的“不拘小節”,而我們自己又往往懶得去理那些“小節”,這就錯了。我們一定要互相理解、寬容待人,培養協作精神,這樣使班級更團結、友誼更深厚。

再次,我們離開校園,一定也要把文明禮儀帶到那裏。一次,我乘坐公交車的時候,看見兩個大人為了一個座位,大聲爭吵。最後,我把座位讓給了其中的一個人,他們才停止了爭執。所以,當我們乘坐公共汽車的時候,不要為了能搶到座位而沾沾自喜,甚至擠到、踩到別人的時候從不屑於説對不起。我們一定要做到,見了老人和抱小孩的,一定要主動讓座;麻煩了別人一定要説一聲“對不起”。另外,管好自己的嘴,不隨地吐痰、亂吐口香糖;管好自己的手和腿,不在文物上亂寫亂塗,不踩踏草坪。

文明禮儀,離不開你我;和諧社會,離不開你我。中國是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我們是祖國大家庭的一員,祖國是個大花園,你,我,便是其中的一份子。相信自己,我們一定能行。我們將挑起傳承禮儀的使命,無負於未來,無負於這教育我們的美麗校園。

謝謝大家!

講文明懂禮貌演講稿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當社會在一步步走向文明,物質生活在不斷改善,生活質量在不斷提高的時候,社會對人的文明素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每一個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折射出我們國家的文明程度。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

文明禮儀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它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儘管是一句簡單的問候,一個簡單的手勢,一個體貼的眼神,都是那樣的微不足道,可是卻意義深遠。

當我們走在路上的時候,亂扔垃圾的人隨處可見。這是為什麼?垃圾桶離我們只有幾步之遙,但是我們還是把垃圾丟在了路上。沒有讓垃圾會到自己的“家”。讓我們大家想一想,如果每一個人都把垃圾扔在了馬路上,那我們的馬路就會變成了變成了什麼?

有一次,媽媽給我買了一隻非常漂亮的小鳥,毛絨絨的羽毛,尖尖的小嘴,還時不時發出美妙的聲音,對它,我真得是愛不釋手。但是在我家生活了幾天後,我突然發現它開始不愛吃喝,怎麼逗它也不理我。我忽然想起,小鳥的天堂應該是天空,那裏才是它真正的家,有温暖更有自由。雖然,我有萬分的捨不得,但是我最終還是把它給放回了天空,那時候我突然覺得我長大了很多。

還有一次,我走在大街上。看見有一個地方圍了一羣人,愛湊熱鬧的我就走上前去。從那些大人的口中我得知了原來是一位老大爺騎車不小心撞到了一個女的,那位老大爺看見後急忙道歉。可是那個女的不僅不接受道歉還破口大罵,還讓老大爺帶她去醫院看病。她的這一舉動,遭到了在場的所有人的鄙視,都在責怪。一看這情形,這女的低着頭就走了!這件事本來是她有理,就是因為她沒有素質,才導致了這樣的結果。可見文明禮儀有多麼的重要。

只有通過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我們的社會才會進步得更快。文明禮儀,從我做起,從人人做起,從一件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之花開遍每個人的心間,開遍世界每個角落。在我們這個大家庭裏,和諧要靠文明來支撐,而文明就在我們的一言一行當中。需要我們自己去努力,去保持,去傳播!

現在我們要人人樹立起“文明禮儀,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的意識。從一點一滴做起,從自己身邊的事做起,把文明禮儀真正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之中,讓文明禮儀真正伴隨我們成長。直到這個社會多了一些見義勇為、樂於助人的好人好事發生,我們才可以真正過上開心幸福的日子!

謝謝大家!

講文明懂禮貌演講稿3

尊敬的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晚上好!今天我能代表我們班參加這次“文明禮貌伴我行”的演講比賽,我感到非常榮幸。我所演講的題目是《讓文明禮貌之花開遍校園》。

陽春三月,春風和煦,萬木吐綠,百花盛開,一切都充滿了生機與活力。這個季節的我們,也特別的活潑好動。然而,我們在活潑好動之餘,有沒有考慮過這麼一個問題:今天,我們的言談舉止,文明瞭嗎?禮貌了嗎?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文明禮儀之邦,講文明,懂禮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們這個美麗的校園裏,文明禮貌也無處不在,它像綿綿細雨,滋潤着大地,像陣陣微風,吹進人們的心田。同學們之間互相幫助,互相理解,團結友愛,尊敬師長,文明之花常開放在我們美麗的校園。但是在我們的校園中還存在着許多不文明現象。

譬如,我們總能看到一些與我們美麗校園極不和諧的白色垃圾,總能聽到一些不堪入耳的髒話,總能目睹到同學之間不該發生的指責與大罵的“脣槍舌戰”。有的同學甚至在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給我們生活的空間埋下一顆顆地雷,有的同學甚至不注意愛護公共財物,在白色的牆壁上亂塗亂畫,在嶄新的課桌上刻字留念,殊不知留下的卻是臭名和唾罵,還有的還對“請愛護花草”的警告語視若無睹,為了少走幾步路,隨意踐踏草坪,竟深深踩出一條路來,正像魯迅先生説的那樣,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作為一名中學生,傳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我們的使命。如果我們每個同學都能見到老師問聲好,見到同學打招呼,同學之間和睦相處,事事講文明,時時講禮貌,那我們便能生活在一個非常美好的世界中,別人也會因為我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作為一名中學生,愛護校園,美化環境,同時也是我們的另一個使命。當你扔出手中的垃圾時,請你多走幾步,把它放入垃圾箱;當你看到地上飄着紙片時,請你彎下腰,把它撿起來;當你隨地吐痰時,請你為他人想想,別人會因為我而生病的。如果我們每一位同學都能這樣做,這樣想,那麼,我們的校園一定會更加美好。

原我們所有的同學都能與文明同行,與禮貌同在,讓文明禮貌永遠伴隨着我們。文明禮貌之月並不只是三月,我們應該事事講文明,時時講禮貌。從自己做起,從眼下做起,把文明禮貌當作我們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同學們,行動起來吧,從此刻出發,做一個文明好少年。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讓文明禮貌之花開遍我們美麗的校園,也讓文明禮貌之花盛開在我們每一個同學的心中!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講文明懂禮貌演講稿4

大家好!

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素來是一個温文爾雅,落落大方,見義勇為,謙恭禮讓的文明禮儀之邦。華夏兒女的舉手投足、音容笑貌,無不體現一個人的氣質與素養。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説的就是教師首先要教育學生做一個真誠的人,學生也應該首先學做人,學做文明,懂禮儀之人。

講到文明,有人會問:“文明是什麼?”其實文明很簡單,它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你有困難時同學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親切,是見到親人時的一句真誠的問候,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手之勞……文明是一種品質,文明是一種修養,文明是一種受人尊敬並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為。還記得中央電視台的一個廣告嗎?一位青年早晨起來跑步鍛鍊身體,在這途中,一羣小男孩正在踢足球,球踢得非常高,眼看就要砸到一位推着嬰兒車的婦女,青年看到了,急忙用頭頂了回去;兩個女孩正高興的玩着羽毛球,但羽毛球不小心打到了樹上,青年看見了,幫小女孩拿下了羽毛球;一位老伯正騎着一輛沉重的三輪車在橋上艱難地上坡,馬上就要溜下去了,青年看見了,立刻幫老伯推了一把……到最後還告訴我們文明就在你身邊。是啊!要做到文明,並不是一定要做出讓人讚賞的偉事,而是要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説到就要做到,我們不做“説話的巨人,行動的矮人”!

説到禮儀,人們都家喻户曉,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講究禮儀的國家,那麼,“禮儀”是什麼呢?禮,是表示尊重的意思;儀,是人的容貌以及舉止。整個來説,“禮儀”就是尊敬人的一種行為規範,是對他人的一種尊敬與理解。21世紀,禮儀已經等於我們的第二張臉。就算你長得再漂亮,穿得再好,如果你的言行舉止粗魯,沒有半點禮儀的話,那麼你還是會遭人討厭,你的形象會非常失敗。其實笑也是一種禮儀。在經濟家的眼裏,笑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在美術家的眼裏,笑是世界上最美的色彩;而在我的眼裏,笑是柔和的和平武器,笑是自信心的表現,笑是溝通人與人心靈之間的紐帶,笑是鼓勵的,笑是温馨的。你可以哈哈大笑,可以微微一笑,可以嫣然一笑,還可以仰天大笑。因為笑,是位魔術師,也是禮儀的象徵!

同學們,革陋習,講文明,不是一時的風采,而應是長久的風景。紅旗飄飄,迎風展,文明禮儀記心間;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自古英雄出少年!革命事業我接班!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做一個講文明,懂禮儀的人,共同推動和諧社會建設!

謝謝!

講文明懂禮貌演講稿5

社會正在進步,時代正在變化,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正在提高。作為一個現代社會的公民,我們就務必講禮儀,有着高素質才能跨進新世紀的門檻,成為一個合格的新時代公民。

古人云:“自修齊,至治平”。不錯,要幹大事,就務必先學好禮儀。羅曼羅蘭也説過“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而我們,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正在理解着知識教育,更就應知書達理、舉止禮貌、談吐得體,提高道德素質、振興民族精神,建設社會主義精神禮貌,這樣才能學好知識,成為一個有道德修養和綜合素質的合格中學生,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就像普列漢若夫所説的“道德的基礎並不是對個人的幸福的追求,煞是整體的幸福,即對部落、民族、階級、人類的幸福的追求。”

一個有高素質、有道德,懂禮儀的人,必定會引來旁人的讚許和祝福。即使你再怎樣不出眾,但是你那處處為人民着想,毫無怨恨、純真的神情,足以讓人記住你的名字、記住你這個人。在一個窮困潦倒的乞丐面前,你只要伸進口袋,拿出十分之一或者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錢給他,就會在他心中默默的為你祝福。在一個已經失去勇氣活下去的人面前,你或許只要給他一個對生活充滿快樂的微笑,説一句激勵他的話,那麼就會令他充滿對生的期望。在這一瞬間,你的面容也將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中。在生活中,很多不經意間發生的事,足以反映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禮儀文化,哪怕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一個很小很小的動作。

“孔融讓梨”――一個大家再也熟悉但是的故事。四歲的孔融之所以使大家敬佩,正是因為他懂得謙讓,懂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懂得使別人快樂,懂得別人的快樂就是自我最大的幸福。他雖然還是一個四歲的孩子,但是他的那種精神足以讓人敬佩一生。比那些滿腹經-文,卻只懂得説,不會做的大人要強上百倍。這件小事之所以會被後人所傳頌讚揚,就是因為四歲的孔融做到了道德禮儀。如果一個文化程度很高,但不懂得禮儀的人,那他也是一個對社會毫無用處的人。因為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也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一個有修養的人,不會自誇自大,相反一個無修養、無道德的人,將會到處炫耀自我的功勛。就像宣永光所説的那樣“無道德,是狗材。無知識無道德,是棄材。既無知識又無道德反自以為有知識有道德,是殺材。”

禮貌禮儀,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事情。身為一名中學生,我們已經不在是一個孩子了,懂得的事情、道理也不斷多了,甚至已超過了一些大人。當然,我們就更就應懂法律、愛祖國、尊師長、禮待人。所以,生活處處有禮儀。我們不僅僅要在一方面做到禮貌禮儀,更要在多方面做到禮貌禮儀。在校園,在家中,在各種公共場所,都不要忘記禮儀。禮貌禮儀不是靠一個人遵守的,它靠的是我們大家,一個羣眾,只要人人都遵守禮儀,講道德,那麼世界才會變得更加和-諧完美。

而一個不講禮貌禮儀的人,也將跟不上潮流,被社會所淘汰。在學校,我們就應做到尊敬師長,認真聽講,和同學之間和睦相處。回到家就應孝敬父母,要懂得感恩。在一些公共場所就應講秩序、舉止禮貌、輕聲細語。我們還要愛護花草樹木,熱愛大自然,熱愛一切生命。能以“謙”、“儉”、“勞”三字為立身之本,而補餘之不足。

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將它流傳到遙遠的後世。

讓我們行動起來吧!把禮貌禮儀深深地刻在心中,爭做一個合格的中學生,成為一個新世紀的公民。利用自我短暫的生命,建立一個完美的社會。我們國家是禮儀之邦,當然,我們也要傳承這種文化,讓這種文化持久不斷的傳下去,是我們的職責,也是我們的義務。

但是,這個社會上也有一些不懂得禮貌,禮貌的人。據都市報道上報道,有兩個人在公交車上坐,在裏面的那位女士説:“你擠到我了,請你往外挪一挪。”而那個男士卻説:“擠你了又沒擠我,關我屁事。”他這麼一説周圍的人都看不起他。但是他卻説:“看什麼看,怎樣了不服氣”周圍的人十分氣憤:這人真是太沒有素質了,但是他們都不願和他計較。

這樣的人我們就不能去學,雖然社會上有一些像他這樣不講道理的人,但是也有一些人,是十分的懂禮貌,講禮貌的。

那是我媽媽懷我弟弟的時候,每次坐公交車,媽媽一上車就有人給媽媽讓座,無論是叔叔,阿姨還是哥哥,姐姐。看着媽媽臉上洋溢着的幸福的笑,我也覺得這個社會充滿了温暖。

我們就處在這個禮貌的社會,如果每個人都懂禮貌,講禮貌,那麼,我們都會感到無比的幸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yanjianggao/yanjiangjingxuan/oqvro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