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工業調研報告多篇

工業調研報告多篇

工業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劍河縣工業園區建設的調研報告

為進一步全面詳細地瞭解我縣工業園區建設情況和,為縣委、縣政府進一步抓好工業園區建設提供決策參考。現將我縣工業園區建設存在的困難、問題及對策建議等有關工作彙報如下:

一、工業園區建設情況

1、園區規劃編制情況

⑴《劍河縣工業聚集區總體規劃》已於2月16日經州級專家組評審通過,目前正在裝訂中,將於近期出成果。⑵完成對屯州工業聚集區和南明工業聚集區地形測繪工作,並編制了《黔東循環經濟工業基地發展補充規劃環評報告書》和《黔東循環經濟工業區發展補充規劃(劍河功能區)》技術規劃,現正在測評之中,力爭在今年7月底完成評審。⑶岑鬆片工業園區(2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詳細規劃已經落實格尼國際諮詢機構-廣州市格力諮詢有限公司具體負責編制,當前已出初稿,初稿正在進行審核中,預計7月底全面完成詳細規劃設計。⑷根據《州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黔東南州省級開發區擴區申報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州人民政府辦發電[20xx]98號)文件精神,我縣將貴州省黔東循環經濟工業區劍河縣屯州工業園區2平方公里與黔東5縣一起上報省人民政府,申報為省級經濟開發區,目前申報工作已經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圖紙繪製、土地利用方案及選址意見書,現正在裝訂成文本向省級申報。

2、園區建設情況

劍河縣工業園區20xx年開始建設建設第一期工程屯州工業園區以來,縣政府經過銀行貸款和政府財政投資融資方式先後投資3917萬元收儲土地362畝和修建基礎設施,基本完成“五通一坪”工作,目前有12家企業落户在園區內。以後打算:一是在土地收儲方面,今後兩年內,縣政府在自籌資金0.5億元的基礎上,由劍河縣國資公司擔保,再向銀行貸款2.5億元,共計3億元用於收儲工業園區規劃內2平方公里的土地;二是在項目建設方面,今年又申報了供水工程、垃圾填埋場工程、劍河縣屯州服務中心項目以及工業區亮化、綠化等基礎投資項目工程;三是在項目建設和工業技術改進、項目續建方面,完成綠野活性炭廠、劍白香豬廠、老蔡牛肉有限公司、歐泰林化廠等企業的技改和續建工作,天利達鞋業有限公司第一期工程已於今年4月份竣工,現已投產使用,興旺鞋業正在建設中,目前機械設備都已經購齊,等待廠房竣工,將於10月份投產;四是基礎設施方面,基礎設施項目相關申報材料都已經向上級相關單位及部門上報,正等待審批以便實施。

二、園區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1、基礎設施跟不上,項目落地難。由於缺乏建設資金,目前,園區僅在原屯州工業園區362畝土地上建設道路硬化、供排水、供電、移動通訊、有線電視等基礎設施,但都還沒有搞好路燈、綠化等設施建設,而這部分土地已被落户企業用完。再加上園區將擴建到2平方公里(近期發展目標),而擴建部分的土地收儲難上加難。20xx年以來,我縣引進產業項目11家,只有興旺鞋業一家企業落地園區,別的都在等待或觀望能否有土地落户。

2、企業個數少,生產規模小,經濟總量不高。我縣除去規模以上企業後,目前我縣工業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上500萬元的只有劍景水電開發公司、歐泰林化公司、劍白香豬廠等7家,而規模以上企業只有劍河縣供電局、劍河縣忠信建材公司、劍河縣昌興木業公司等3家,因而我縣經濟總量跟不上。

3、園區管理體制有待健全,軟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一是由於沒有單獨建制的工業區管委會(目前由工信辦兼管)和獨立的辦公場所,缺乏行政調控能力,造成工業園區無法獨立開展業務工作,快捷的園區工作運行機制沒有形成,園區項目從立項到建成,程序複雜,手續報批“一站式”辦理並未從根本上實現,縣裏出台的優惠政策並未得到真正的落實。二是園區發展的核心工作是招商引資,但目前還未建立起一套系統化、制度化的長效招商引資機制,招商力度大,但是引進產業項目少、措施不力,全社會、全方位、經常性的工業招商引資氛圍還沒形成。

4、園區目前發展困難重重,從而無法保證園區的發展後勁。一是由於縣級財力十分有限,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屯州工業規劃區服務中心、垃圾填埋場、公租房、污水處理廠、供水工程擴建等基礎設施工程啟動困難。二是園區近期工業園規劃的土地收儲和實現“五通一平”及其它基礎設施配套資金大,而投入僅僅依靠縣財政的單一投入,資金明顯不足,是無法保障園區發展需要的。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為確保我縣與州政府簽訂的20xx年工業規模以上工業調度目標7000萬元以上、工業投資達到5億元以上、10個以上新建項目開工建設、7個工業技改、續建項目按期完成、園區行政服務平台年底投入使用等各項目標管理責任狀的完成和我縣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35%,xx年達到19億元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35%,xx年達到7億元以上目標的實現,建議在鞏固20xx年基礎的同時,急需擬採取以下工作措施:

(一)長遠規劃與近期建設並重。一是加強與黔東循環經濟管委會和相關規劃資質單位的工作對接,力爭在8月份完成《黔東循環經濟工業基地發展補充規劃環評報告書》以及《黔東循環經濟工業區發展補充規劃(劍河功能區)》的評審和8月底前完成工業園區控制性詳規等工作。二是加大土地報批力度,力爭屯州2平方公里工業聚集區用地指標得到報批,為項目落地爭取更大空間。三是加大對屯州工業聚集區第一期362畝已批用地的細化使用,確保20xx年所有生產性、非生產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用地。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招商項目奠定基礎。按照“大規劃、大建設、大投入”的原則,大力推進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建立多元化長效投入機制。園區內基礎設施建設,縣財政納入年度預算,城建每年可列支一部分資金用於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場地出租、標準廠房租賃收益、園區企業年上交税收留成部分用於園區發展,逐步實現以園養園。二是爭取省州相關部門的支持,採取發改委、工業、建設、交通、環保、水利等項目集中申報、資金捆綁使的方式抓好屯州工業規劃區服務中心及配套設施新建項目、屯州工業園區垃圾填埋場新建項目、屯州工業規劃區公租房新建項目和屯州工業規劃區污水處理廠新建項目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三是爭取省州的支持啟動南明工業集聚區至三穗—天柱高速接口二級公路建設項目進入省州今年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盤子。

(三)細化招商任務,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堅持以項目促發展。落實縣鄉重點項目包聯和現場辦公制度,以招大商、上大項目為主,力爭每年落地項目不少於10個,總投資不低於5億元。在園區工業項目投資上,重點抓好建設鞋類、中藥材加工、電子產品加工、木製傢俬和辦公用品、裝飾石板材、山野菜加工、白香豬系列產品加工、木製智力開發玩具生產等較為成熟的招商引資項目,以解決我縣園區工業項目自身投入不足的瓶頸。

(四)加快項目建設進程,促進經濟總量增長。為解決我縣當前工業經濟指標增長泛力的問題,重點要抓好今年的續建、技改項目,使其儘快投產,促進經濟總量的提升。一是加強與省州發改、工信、環保等部門的工作對接,抓好劍河縣年產60萬噸熟料粉磨站和劍河縣忠信建材有限公司年產60萬噸水泥續建項目的生產許可,確保上馬投產。二是繼續推進年產120萬雙的休閒運動鞋的生產加工、年產30萬件木製智能玩具的生產加工和年100萬頭生豬屠宰加工等新建項目的服務推進工作,確保項目落地建設。三是加大企業技改扶持力度。爭取省、州技改資金和利用縣級工業發展基金,鼓勵、支持、幫助翁薩酒廠、活性炭廠、歐泰林化公司、劍白香豬公司和老蔡食品公司等企業挖掘發展潛能,進行技改擴容,力爭使進入園區企業都能做大做強。促進縣域工業經濟總量增長。

(五)優化行業,加強整合。為確保20xx年州政府安排的規模企業實現增加值7000萬元以上目標,將我縣20xx年的8家木材加工企業進行優化整合上報。整合調度分解情況為:劍河縣供電局實現增加值1200萬元;劍河縣昌興木業有限公司實現增加值1750萬元;劍河縣忠信建材有限公司實現增加值2050萬元。

(六)將我縣工業區融入全省工業區的總體規劃,申報為省級工業聚集區,作為全省總盤子進行調度,以尋求在政策上得到省州優先傾斜,推動上大項目、促進大發展,充分發揮我縣工業區的作用。

(七)建立融資體系,拓展融資渠道。一是政府要根據園區規劃,運用財税、土地儲備等手段,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實現園區的滾動式開發。二是要量入為出,適當收縮戰線,制定穩妥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計劃。三是要樹立“經營園區”的理念,探索市場化運作新模式、新路子,轉變以政府行為為主的開發觀念,鼓勵支持企業、個人積極投資參與工業園區的建設和經營。四是要積極跟蹤研究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變化,認真做好準備,爭取國家對園區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的支持。五是積極引導企業通過參股入股、民間資金入注等形式建立小額貸款公司和設立融資性擔保機構,拓寬園區的融資渠道,實現園企共贏。

四、抓好我縣工業園區建設的幾點建議

今年、縣委縣政府將工業園區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年初進行了安排部署,明確提出要切實加快屯州工業園區建設,並做好2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土地收儲工作。目前,我縣工業園區建設工作正處在起步階段。對如何加快工業園區建設,建議完善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要保持高度統一的思想。建設工業園區是全縣的一件大事,各級各部門領導必須在思想上有高度的統一。首先,縣四大班子的主要領導要有決心有信心,形成一致共識;其次,各相關部門要積極的行動,特別是在園區建設申報“五通一平”及建設等基礎設施方面都要給予全力支持。同時要有工作的緊迫感,要緊抓國家在貸款、貼息項目申報等方面的機遇,形成一盤棋。

2、確立園區管理人員及建設辦公設施。屯州工業區建設以來,一是園區管理委員會工作人員都是由工信辦派人輪流值班,沒有專職人員負責具體辦公,使其許多服務跟不上;二是園區沒有獨立的辦公室,現在僅有的一間10個平方的辦公室都是租借劍河縣老蔡食品有限公司的廠房。

3、要開闢切實有效的投資渠道。從我縣的實際出發,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則,要建立政府、企業、項目配套等多方共同參與的資金籌措體系,保障園區的順利開發建設。一是縣政府通過各種渠道協調籌措園區建設資金,保證園區基礎公用設施的建設;二是通過以土地臵換、資金扶持等方式,積極引導各入園企業參與道路基礎設施建設;三是積極申報爭取園區建設扶貧配套資金;四是積極爭取中央、省、州等關於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的

【第2篇】旅遊地區應建立綠色工業體系調研報告範文

**省**市以旅遊立市、以旅遊興市,是一個典型的旅遊地區。總體來説,近些年來,**市旅遊業蓬勃發展,經濟總量大幅增加,税收規模不斷擴大。但與其他城市相比,**市仍屬於欠發達地區,在區域協調發展中還存在許多問題。

筆者通過調查發現,**市在税收方面主要面臨以下問題:

地方税源結構不合理問題十分突出。長期以來,**市經濟過於依賴旅遊產業,地方税收主要來源於旅遊,地方税源結構呈現單一性和脆弱性,受國際國內經濟和社會形勢影響較為明顯。作為經濟社會發展重要支撐的工業,是該市經濟發展的短板。產業結構的失衡狀態決定了該市税源結構的不盡合理。2022年**市實現地税各項收入5.73億元,其中營業税和所得税佔76.8%,其他各税佔23.2%,形成了以營業税、所得税為主,其他税種參差不齊的格局。此外,**市旅遊經濟的發展與税收的增長一直處於“大旅遊小税收”的狀態。以2022年為例,該市接待國內外遊客1679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83.49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13.3億元,分別是1994年的15.3倍、73.9倍、6.2倍,年均增長21.5%、35.98%、13.9%。旅遊人次和旅遊收入的增長大大快於財政收入的增長。根據測算,每100元旅遊收入應提供7元~10元的地方税收,而**市每100元旅遊收入實際只提供3元~4元的地方税收。2022年該市旅遊業實現的地方税收僅佔財政收入的2.8%,旅遊税收的貢獻率偏低。

地方宏觀税負偏低。2022年**市地方税收宏觀税負為3.11%,相比以往有所提高,但與較發達地區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如**省長沙市2022年地方税收宏觀税負為4.62%;與其他旅遊城市相比也存在較大差距,如安徽省黃山市2022年地方税收宏觀税負為7.9%。

政策扶持力度不大。例如,區域、產業優惠政策不多。現行税制沒有體現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差異,税收優惠政策沒有更好地結合區域實際情況,沒有給予欠發達地區傾斜政策。環境保護税收政策不力。生態環境是**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命線。目前,就地税部門徵收管理的税種而言,對促進環境保護、節約資源發揮作用的税種主要是:城鎮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資源税、城市維護建設税、教育費附加、車船税。由於這些都是“小税種”,各級税務部門容易產生“抓大放小”的觀念,忽視對它們的管理。目前税制中,還沒有一個促進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的專門税種,限制了税收的調控力度。

税費比例不協調。2022年**市税收佔財政總收入的比例為73.4%,低於**省平均比例8個百分點,低於全國平均比例15個百分點。這説明**市非税收入比例偏大,税費比例不協調。

為此,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走新型工業化之路,優化地方税源結構。發展新型工業化是**市從旅遊產業大市向旅遊經濟強市跨越的必由之路,也只有在快速穩步推進新型工業化過程中,該市抗禦風險的能力才能增強,地方税收才能可持續增長。為此,應建立面向旅遊市場的、富有生態環保理念的新型工業體系;積極發展新型旅遊工業,力促旅遊食品、旅遊紀念品生產形成產業集羣。同時,優化地方税源結構。要從單一的觀光旅遊向休閒度假旅遊和商務會展旅遊轉變,通過增加政府投資、鼓勵民間投資和積極引進國外投資等途徑,壯大地方税源。加強旅遊景區景點、交通、能源、通信、酒店、餐飲、市政和城市基礎產業建設,為旅遊發展開闢廣闊的空間,穩定房產税、資源税、土地使用税、車船税等基礎性税源。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加大對綠色產業的扶持力度,鼓勵企業生產和使用節能降耗產品等。建立資源環境保護的主體税種,大力籌措資源環境保護的專項資金;主要通過税目、税率的調整和彌補虧損等配套措施,加大環境資源保護的力度,積極為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提供專項資金。

加快費改税進程。鞏固和維護税收在收入分配中的主導地位,通過開徵新税種和税費歸併等方式,實現收費改革與完善税制同步推進。

【第3篇】關於我市工業園區發展調研報告

當前,決戰工業園已成為我國各地壯大區域經濟,實現產業轉換升級,加快城市化進程的必然選擇。我市工業園區建設起步較晚,但經過幾年的努力,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為促進全市經濟健康快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我市經濟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建設情況

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園區已經步入一個快速發展的擴展期。無論市本級還是縣市區,各工業園區均呈快速發展之勢,突出表現在園區面積迅速擴張。截止20xx年年底,全市10個工業園區建設面積達36.1平方公里,比上年同期增長13.7%;入園企業達965家,其中投產企業671家。

二是園區經濟已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去年,全市工業園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2.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1.7%;完成工業總產值263億元,增長60.3%;完成銷售收入252.2億元,增長60.7%;實現利潤16.5億元,增長73.7%;實現税收14.2億元,增長65.2%。奉新縣過去工業基礎十分薄弱,除了一些零星的竹木加工小廠外,幾乎沒有像樣的企業。隨着工業園區的興起,工業已成為該縣的支柱板塊,去年工業園區提供的税收已佔全縣財政收入的71.7%。

三是園區已經成為轉移城鄉剩餘勞動力的重要載體。近幾年,宜春各地在工業園區發展中,始終注意走“減少農民,富裕農民”之路,把擴大就業、轉移剩餘勞動力,作為園區發展所追求的目標之一,工業園區已成為吸納城鄉剩餘勞動力的重要渠道。目前,全市農民在工業園區就業人數達到17.6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5.1萬人,增長40.8%,其中從業人員最多的奉新工業園達到3.1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9000餘人。

四是園區已成為推進城市化的重要平台。各地在工業園區建設中,把工業化與城市化結合起來,把工業園區看作是推進城市化的重要平台,形成了以工業化促進城市化,以城市化提升工業化的互動格局,有力地帶動了城市建設,促進了人口集聚,加快了城市化進程。上高工業園區無論是規劃還是建設,都高人一籌。園區內生產、生活等功能區佈局合理,與縣城總體規劃相銜接,一個現代化的新型工業城初其規模。目前,該工業園建成面積達6.2平方公里。

二、我市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應當説,我市經濟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在吸引外資、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擴大城鄉就業、加快城市化進程等方面,確實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在發展中加以規範和解決。

1、土地集約效應不明顯。從相關經濟指標在園區每本站範文網平方公里的分佈情況看,宜春與全省的平均水平作比較,每平方公里分攤的年產品銷售收入比全省要少15321萬元,僅相當於全省平均水平的70.4%;每平方公里分攤的年出口交貨值比全省少3528萬元,僅相當於全省的33.1%;每平方公里分攤的年税金為1716萬元,僅相當於全省的53%;每平方公里吸納的從業人員2779人,比全省少955人。工業園區作為工業企業聚集的區域,在土地利用率等方面是有限制要求的。目前土地集約效應情況表明,我市工業園區入駐企業數量並不多,生產規模大、投資項目大的企業較少。

2、產業聚集特徵不明顯。目前,在宜春地域範圍內,有大小工業園區10個,除了袁州醫藥園等少數園區有一些地方特色,多數工業園區沒有明確的產業發展方向,尚未形成多個產業相互融合、眾多類型機構相互聯結的共生體,對外未形成“宜春園區”這一品牌特色的競爭優勢。10個園區的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涉及31個行業大類,表面上看行業眾多,但產業零散,企業關聯度不大,園區內的企業大多隻是地理空間的聚集,是企業數量上的簡單“堆砌”。袁州醫藥園雖然產業特色較為明顯,但實際上園區企業涉及產業範圍有醫藥、食品、化工、服裝等十幾個行業大類,只有5家醫藥企業,大部分企業關聯度不大,產業鏈無法形成,工業園區對企業的吸引力和附着力不強。

3、園區佈局不夠合理。目前,我市有的園區本站範文網還缺乏科學的規劃和指導,存在一定的隨意性。在園區選址上,全市有3個工業園距離縣城近10公里甚至10公里以上,有的縣市工業園分佈在3個地方,既佔用了不少耕地,又對擴張縣城規模、推進城市化進程不利;在園內佈局上,多數沒有區分功能小區,入園企業先來後到地混雜在一起,與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有差距。如有的園區將食品加工企業與化工企業擺在同一區域佈局,加上環保等措施一時難以跟上,這對園區健康發展難免留下隱患。

4、園區企業根植性不強。根植性不僅是地理上的靠近,更重要的是企業的發展具有很強的本地聯繫,它表明企業的經濟行為已深深嵌入當地社會關係中。根植性是產業地方化的重要標誌,也是形成產業競爭優勢的力量源泉。目前,工業園區內的 企業大多數是招商引資進來的,與當地原有企業、原有產業及當地資源、市場,還缺乏緊密的有機聯繫和牢固的共生關係。有些企業根植性不強,沒有與當地經濟發展形成深度嵌合,在做大做強地方支柱產業方面積極性不高。類似上高旺旺集團利用當地大量農副產品資源進行深度加工,實現外商增利、農户增收、政府財政增長的三贏企業,全市並不太多。

5、引進企業層次不高。從全市各工業園區看,我市引進的企業大多是以勞動密集型和中低層次技術為主的傳統加工型企業,項目整體規模、水平、檔次不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普遍較低,不同程度地存在雷同。還有一些企業主要是看中我們的資源,屬於高耗能的企業,大企業、名牌企業、高新技術產業入駐園區數量較少。

三、提升工業園區發展水平的對策

今年,市委、市政府根據當前國際國內經濟發展態勢,結合我市實際情況,把決戰工業園區作為“三大戰役”的重頭戲來抓,務求經濟開發區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和實效。就當前來看,加快我市園區建設與發展,要着力在以下三個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優化土地資源配置上下功夫。在土地政策偏緊的情況下,企業用地成為工業園區擴大發展的制約因素。可以採取以下對策:一是清理一塊。對徵而未建、多徵少建進行清理,對有土地無項目,或圍地不用的企業堅決收回土地使用權。二是集約一塊。要把企業的綠化用地控制在30%以下,鼓勵企業在現有土地上增量擴股,加大投資密度。蘇州、無錫等地工業園區投資密度均在500萬元一畝。我市提出省級工業園達到50萬元一畝,這種強度有被邊緣化的危險。今後,投資強度或密度低於100萬元一畝的企業要限制入園,沒達到50萬元一畝的要限期達標,留下一些土地給大企業入駐。三是鼓勵一塊。鼓勵現有企業和在建企業建設多層廠房。蘇州、無錫等地都把建設多層廠房當成節約土地的有效舉措,這方面我市亦應制訂標準,給予政策扶持。四是把投資密度和經濟密度作為考核園區建設的重要內容。從實際出發,按不同產業確定相應的投資密度和經濟密度,避免造成土地資源以及園區投入的浪費,防止先期入園企業佔地多、產出低等現象的出現。

二是在提升集約發展水平上下功夫。一個園區要充分體現內涵和功能,體現在它內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須以特色的思路培育園區的產業特色,形成產業優勢。一是在招商引資中,要注意整合資源,搞好產業招商。一方面加大專業化招商力度,培育產業特色。要進一步加強醫藥、機械製造、農產品加工等行業的招商引資,有意識、有針對性地搞專業招商會,如樟樹市可搞醫藥招商會,豐城市可搞建材招商會。另一方面,加大產業鏈招商力度,增強產業競爭力度。在招商引資過程中,考慮產業的集聚和產業鏈的延伸,推動外資企業擴大與當地產業的關聯度和本土化發展,防止外資企業向比較成本低的地區再轉移。二是根據自身特色,發揮自身優勢,培育支柱產業。如:樟樹市以醫藥工業為主導;豐城市以建材工業為主導;市本級以機電產業為主導;宜豐、銅鼓、奉新、靖安等地以竹木加工工業為主導;上高、高安、萬載等地以農產品工業為主導。從而使每個園區凸顯特色,形成主導產業相對集中的特色產業羣。三是在園區的產業佈局上,打破區域界限,在全市範圍內統一調配引資項目。根據行業發展情況、產業發展前景等要素,通過科學論證,制訂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對市、縣兩級工業園區合理佈局、準確定位,適當劃分功能,培植產業特色,引導、規範同類企業相對集中進園,形成產業優勢。堅持誰引資、誰受益的原則,項目入園由市裏統一安排,既服從全市一盤棋,又優勢互補形成整體合力。

三是在籌措園區建設資金上下功夫。現在園區投入以政府為主體,企業投入以自籌為主體。銀行貸款雖年年增加,但銀行不願承擔風險,銀行嫌貧愛富的抱怨還是不絕於耳。為解決融資難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途徑建園:一是本站範文網招商引資建設工業園區。蘇州的工業園基礎設施和生活設施投入,用的全部是新加坡的資金,這叫引資入園。二是與商業銀行聯合投資建園。由銀行投資基礎設施和生活設施建設,這叫銀行建園。三是利用股份制建園。事業單位的富餘資金、企業家資金、農民被徵用的土地、民間閒散資金等都可入股,共同參與園區建設,這叫股份建園。工業園區的基礎設施和生活設施建設僅靠政府投入是單一思維模式,只有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創新建園思路,園區發展才能一片光明。

【第4篇】工業技改現狀調研報告精選

改革開放以來,經過多年大規模的工業技術改造,**縣的經濟有了一定改善,但在技術改造的過程中,仍存在着諸如技改意識不強、資金短缺、投資環境不夠完善、企業新產品開發能力較弱等問題。技術改造是推進工業發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對於促進**縣經濟建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調研分析,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意見和建議。

xx年-xx年通過多年的技術創新和大規模的技術改造,**縣的工業產品結構得到一定的調整和改善,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進一步得到提高。為了對**縣工業技術改造的情況有較為系統和明確的瞭解,找出存在的問題,探尋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與企業座談和實地調查的方式,對**縣工業技術改造情況進行了專題調查。

一、**縣工業技術改造概況

1、第一階段(xx~xx年),以勞動力和機器要素投入為主的外延式擴張階段

在這一時期,**縣恢復和擴建了水泥廠、火電廠等一批老企業,並依靠國家和自治區的支持,新建了光明面粉廠、沙吾爾工貿公司等主要企業,同時通過老廠帶新廠和調整遷入等形式,新建了興達水泥製品廠、石匯建材廠等一批地方企業。這一時期**縣工業發展,經濟增長主要依靠老企業,通過機器和勞動力要素投入來實現。技術方面,主要是通過學習和推行國內先進地區技術管理和發展新技術和新產品的經驗,組織技術工人加強技能培訓等方式,來提高勞動者素質和生產效率。比較突出的是通過不斷的企業調整、新產品開發和技術改造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2、第二階段(xx~xx年),進入以技術改造為主要手段的內涵式發展階段

此時期,**縣沒有大的新工業基建項目建設,工業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技術改造來實現。期間**縣工業技術改造加強與企業改革、改組和產品創新的結合,三年來工業技改投資共約600餘萬元,其中引進設備數台,主要是加工企業得到進一步發展,如冰峯酒廠新廠房的建設和設備的改進,吉星麪粉廠的改制及設備引進和更新,精細麪粉及油料的加工工藝的改善,均達到了技術革新,增加了農副產品的附加值。技術改造有效調整了工業產業和產品結構,通過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工業結構有所調整。

二、我縣工業技改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xxx”以來我縣工業技改有所改善,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我們也清醒的看到,這種增長是建立在九五期基數較小的基礎上,工業技改投資一直較低,這與其他縣市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目前我縣工業技改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投資體制不健全,技術改造意識薄弱

從企業方面來看,部分企業經營者對技改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長期以來,我縣工業企業均是老企業,發展意識薄弱,尚未完全形成“誰投資、誰決策、誰收益、誰承擔風險”的新型投資體制;企業內部投資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不高,投資決策責任追究制度尚未完全建立。由於投資體制不健全,機制不活,老工業企業安於現狀,進取心不強,對技術改造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企業存在短期行為,以過高的分紅,圖眼前利益,沒有建立科技進步機制,因而經營者對花精力、冒風險去搞技改缺乏動力。有的經營者還存在小富即安的意識,滿足現狀、擴張欲不強,技改的主動性、積極性不高。還有一些企業,經營者的文化科技知識不足,科技進步意識淡薄,科技人員知識老化,創新意識不強,企業對如何通過技改上水平求發展心中無數,不會幹,似乎技改是“要我搞”而不是“我要搞”,缺乏主體意識和主動性,還在“等、靠、要”。

(二)資金短缺是技改工作的一大障礙

要進行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必須有足夠的資金支持。技改資金短缺,一直以來都是技改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從目前的情況看,隨着煤、電、油等資源的緊缺,原材料價格的不斷上漲已給企業帶來越來越大的壓力,不少企業資本金已大幅度減少,企業已很難提取更多的資金用於技改,大部分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技改資金緊張,影響了技改項目的實施。由於資本市場不健全,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不暢,一般企業技改資金的主要來源仍然是金融信貸,但信貸資金的發放寬緊不均衡:業績優良的大企業寬,一般的中小企業緊。銀行要防範信貸風險,這些都是正確的、必要的。問題是佔企業總數80%的中小企業很難貸款,即使銀行肯貸,也還存在擔保找不到,又無抵押物的情況。

(三)企業新產品開發能力不強,技改投資的技術和產品來源少

由於當前在科技成果的產生、推廣、應用的全過程中,推進科技進步的機制尚不健全,難以形成資金投入、攻關研製、情報信息、引進消化、技術創新、人才工程及獎勵措施的順暢運作,加上社會上從事科技諮詢服務、推廣應用的科技中介機構發展緩慢,經常性的、規範性的技術市場不發達,適應不了當前經濟發展和企業技改的需要,導致大量科研成果及專利技術束之高閣。而大批企業又苦於找不到好項目,有的重大成果又由於始終不能落實而掛空,致使相當一批工業企業的技改難以取得進展。長期以來,我縣企業技術進步處於技術引進型的模仿創新階段,除個別企業創新能力較強、擁有一些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外,絕大部分企業的自主開發能力很弱,技術升級慢。雖然我縣加大了技術創新和新產品的開發力度,但由於受地域、環境和資源的限制仍發展較慢,我縣工業企業整體開發能力不強,有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品少,技術改造投資大都侷限於現有產品質量提高和規模擴張,缺乏新的投資動力。而新產品投入不足,產業升級慢,抗風險能力和應變力不強,導致工業經濟整體發展受全國宏觀形勢的影響較大,老工業企業發展受阻,均屬於“五小”企業和國家關停企業,普通產品、初級產品能力過剩,高附加值、深加工產品少,且投入嚴重不足,行業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差,行業也出現了萎縮和虧損情況,行業技改投入也呈大幅下滑趨勢。

(四)企業管理人才及技術人才缺乏

企業成功發展的主要因素是管理人員,管理人員的素質及發展理念極大的關係着企業生死存亡,我縣企業管理者絕大部分均有小農意思,發展觀念不強,學習意識薄弱,注重眼前,不計長遠。企業由於規模小,福利待遇相對較低,致使無法引進技術人才,而企業內部培訓意識薄弱,造成企業管理人才及技術人才的匱乏。

三、對我縣工業技改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一)統一思想認識,增強對技術改造重大意義的認識

技改是企業行為,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企業主體意識不強,已成為制約這些企業推進技改的重要內在因素。因此,要倡導全社會尤其是企業自身關心關注我縣工業的發展,重視技術改造工作的良好氛圍。要加強政府引導和支持力度,使企業充分認識技術改造和技術進步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增強技術改造的自覺性,樹立搶人才、搶投資、搶項目、搶市場、搶信息的責任意識,儘快把我縣工業技術改造工作提高到一個新階段、新水平。同時,應切實轉變觀念,樹立服務意識,努力做到大企業與中小企業一視同仁,特別是在目前的經濟背景下,非公有制企業、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迫切需要政府的政策導向與扶持,因此,加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加大對民營和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使我縣的企業改革、產業整合與非公有制企業的發展能夠很好地對接起來,是政府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

(二)加大投資力度,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

**縣要加大投資力度,而且還要實現穩定增長。這一方面是因為**縣的投資規模均太小,而同期國家固定資產投資卻逐年大幅增長,**需要把這些缺漏彌補回來;另一方面,**縣工業企業均比較小,屬於老工業企業,沒有大量的更新改造資金和技改投入,就無法實現經濟的增長與新突破。因此,在新形勢下,為加快發展,必須加大投資力度。要通過制度的創新來推進企業技改進程,首先要加快投資主體多元化建設步伐,其次要確立企業技術改造主體地位,儘快形成企業自主決策、自擔風險,銀行獨立審貸,政府宏觀調控的新投資體制。要開闢多種融資渠道,推進項目籌資多元化,一是要充分利用西部大開發的契機,儘可能爭取享受國家的優惠政策和資金支持,主動多向上級有關部門爭取相關行業的投資能夠得到傾斜支持;二是建立和完善技改投資支撐保障體系,充分運用技改貼息、項目等優惠政策,提高企業技術改造的積極性;三是建立銀企合作協調會議制度,加強同金融部門的溝通和協商,通過銀企雙向選擇,幫助有條件的企業與銀行簽訂銀企協議,充分發揮傳統資金主渠道作用,加大信貸資金對工業技改的支持力度。銀行貸款既要保證重點又要兼顧一般,只要有好的技改項目,就要積極提供必要的信貸支持,以緩解我縣工業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四是促進城市資源和城鄉居民資本轉化為工業資本,鼓勵企業直接吸收民間資金參與項目建設,建立和探索民間融資新渠道;五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要進一步提高工業的外向度,加快推進工業領域對外開放度。要突出抓好重大項目的招商引資,首先是要選定一批重點項目、優勢項目,特別要加強對那些產業鏈長、關聯度大,對全縣經濟發展有重大影響的項目的招商引資力度,可採取與大企業掛靠的辦法增強自身的造血功能,增強實力。

(三)工業技改規劃要與工業的整體發展規劃相結合

工業技術改造必須與全縣工業的整體發展規劃結合,既要選擇中長遠的投資項目,又要有近期的項目,應通過抓好規劃和落實,做到儲備、開發、建設相結合。技術改造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有所為”即突出重點,集中力量抓好重點項目。根據我縣工業結構調整目標,一是要切實加強我縣重點企業技改項目的申報和實施工作,積極選擇和儲備一批產業特色突出、產品優勢明顯、技術水平較高、經濟效益良好的技術改造重點項目,努力爭取有更多的項目進入國家各類技改專項,列入國家、自治區重點項目計劃,爭取獲得政策及資金扶持,力求做大做強,儘快形成一批有明顯拉動作用的工業大產業羣,從而激活我縣工業的快速發展;二是要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促進支柱產業產品的升級換代。三是抓好在建項目的協調服務,對在建技改項目要跟蹤其進展情況,切實幫助協調解決實際問題,促其儘快達產達效。“有所不為”即是逐步淘汰、調整和轉移污染重、附加值低的行業和產品。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時,對工業建設用地要做好科學合理的統籌規劃,應儘可能將增量資產項目安排集中到市、縣開發區。要注重全縣的老企業的整合工作和工業園區規劃協調工作,儘量做到按專業、類別規劃,以便形成合理的產業聚集效應,從而有利於推進我縣工業整體佈局的科學規劃和合理調整。

(四)改善投資環境,完善我縣工業技改管理體系

政府應根據現有的實際情況,出台有關技術改造的政策,各有關部門要拿出具體操作措施,對企業的技術改造項目採取定期跟蹤和專人負責制,並充分利用網絡這一平台,及時為企業提供信息;在工業建設用地問題上,一方面可適當降低價格,吸引投資,另一方面要注意“內資”與“外資”並舉,切實避免因政策待遇的差異而造成的“內資”外流。同時要採取措施,完善技術改造管理體系,一是減少和規範項目審批程序,對符合國家和自治區產業政策和不使用國家和地方財政資金的項目,推行項目登記備案管理。必須由政府審批的,則應簡化程序,減少審報環節,增加透明度,提高辦事效率;二是深入研究並努力推進投資的改革,積極探索支持企業技術改造的新辦法;三是對工業產業結構和企業核心競爭力進行深入研究分析,項目決策注意把握國家產業導向、技術發展走向和行業動態,認真分析市場現實需求、潛在需求和未來需求,適時調整政策,真正做到“技改有方向、投資不盲目”,以確保技改的高成功率;四是建立人才專家庫,為政府和企業技改決策提供智力支持。

(五)抓大促小,推進中小企業發展

我縣缺乏產銷上的企業航母,能真正拉動整個產業鏈的企業沒有。必須鼓勵以大企業為龍頭的戰略性兼併重組,推進優勢資源集中,打造能夠聚集產業羣的有較高知名度的品牌,依託傳統產業的提升和對新興產業的扶植,圍繞資本、技術、產品等先進生產要素,推進企業的技術改造。同時,我縣的經濟大發展,沒有中小企業的發展壯大同樣是極不現實的。因此,在圍繞“做大做強”目標,推進重點老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必須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扶持,積極引導和推進中小企業技改步伐,要鼓勵、引導和扶持中小企業以“專、精、特、新”為目標。首先要對我縣重點扶持的中小企業給予指導,根據國家產業政策,結合自身的產品和資源等現有比較優勢,制定出企業戰略發展規劃,定位未來發展方向,其次是研究選擇縣內一批成長性好、管理規範的中小企業,對其有市場前景、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帶動示範作用大的項目給予扶持,努力實現中小企業發展的新突破。

(六)建立健全科技服務體系,拓寬企業技術和產品來源渠道

首先,要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為科技成果擁有者及買方提供一個公開、公平、公正、快捷的交易場所,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其次,要加強“產學研”合作,要從培養自主創新能力為目標,不僅要開展新項目或新產品的合作創新,同時要注意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裝備優勢,通過採取在崗培訓、繼續培訓、項目培訓等多種形式,加快培養企業自己的科研開發人才,不斷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第三,在優勢互補、利益共享的原則下,建立企業與高校和科研院所聯合協作的運行機制,積極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和科技成果,解決企業技術改造中存在的難題,使得企業能夠在第一時間內以“最經濟”的手段獲得新項目或新產品的開發和轉化權利。從而推動企業的技術進步,整體提升企業的技術水平;第四,大力發展技術市場和人才市場,為企業提供適用的技術和人才。要健全技術市場管理體系,完善信息系統,發展多種交易形式,努力拓展技術交易範圍。要完善人才中介機構功能,健全人才資源供求信息交流系統及其管理制度,放開人才流動限制,並以優惠政策,面向國內外大力引進企業急需的各類人才;第五,加強行業協會建設,發揮行業協會的橋樑作用,促進企業之間科技、生產、金融、市場等方面的信息交流,更好地為企業技術改造服務。

【第5篇】開發優質資源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調研報告

開發優質資源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調研報告

礦產資源是一種不可再生的寶貴國有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隨着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礦產資源應用的範圍越來越大,領域越來越廣,現代農業、牧業、食品工業以及醫療保健領域,都離不開礦物原料。礦產資源已成為人類賴以生存與發展的不可缺少的生產和生活資料。由於礦產資源具有不可再生性、稀缺性、分佈不均勻性等特點,國家把“保護礦產資源,節約、合理利用資源”確定為基本國策。_____礦產資源豐富,礦種齊全配套,是我國重要的礦產資源集中區之一。發揮地區礦產資源優勢,以礦業深加工為突破口,大力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加快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推進_____新型工業化建設,使資源優勢最大限度地轉變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

基於此,地委、行署把實現以北屯建市、牧民定居、礦業深加工三大突破作為今後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方面的思路,本文以“以礦業深加工為突破,推進_____新型工業化建設”作視角,談幾點膚淺認識。

一、_____地區礦產資源優勢和潛力

_____地區位於哈薩克斯坦中國—蒙古國世界級有色金屬、稀有金屬、貴金屬、黑色金屬成礦帶中段,是我國最具潛力的礦產資源集中區之一,具有“三大、三多、一強”的特點。

二、_____地區礦業開發勘查與利用現狀

(一)開發勘查現狀

地區較正規的地質勘查活動始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經歷瞭解放前——新中國成立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的三個階段。解放前地質工作主要以路線地質調查為主,解放後開展了系統的基礎地質調查工作和大量的礦產地質、地學科研等工作,發現和探明瞭一大批國家急需或急缺礦種的大中型礦牀。

固體礦產勘查:地區的固體礦產勘查工作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解放初期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期,以鐵、稀有、煤、石灰巖、砂金勘查等為主;第二階段為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期至七十年代末期,以花崗偉晶巖型白雲母及稀有金屬礦產勘查為重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期至今為第三階段,主要以有色金屬、貴金屬礦產勘查為主。

(二)利用現狀

_____地區素有“金山銀水”的美譽,豐富的礦產資源,使_____聞名遐爾。悠久的採金史,從有具體記載的清乾隆四十九年至今不衰的黃金開採印證了“七十二條溝,溝溝有黃金”的事實。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礦業發展迅猛,並呈逐年上升趨勢,礦業企業從業人員逾萬人。

礦產是_____最具優勢的資源,礦業是_____最具潛力的支柱產業。20xx年6月,中央政治局委員、自治區黨委王樂泉書記在視察_____工作時明確指出:“礦業是_____地區將來扭轉財政狀況的希望所在,只有礦業的大發展,才有財政的大翻身”。遵照王書記的重要指示,地區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和“穩疆興疆、富民固邊”戰略的歷史機遇,堅定不移地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以創新的思維謀劃礦業發展,以超常規的舉措推動礦業勘探開發,形成了做大黑色金屬產業、做強有色金屬產業、做精稀有金屬產業、重振貴金屬採選業,加快發展非金屬、建材加工業的礦業開發思路。

按照上述思路,地區堅持勘探和開發並舉、開發和保護並重的方針,加大地質勘探力度,摸清礦業發展家底。在骨幹企業強勢帶動下,礦業經濟呈現高速、高效的發展態勢,以礦業為主體的工業經濟增長超過投資拉動增長,實現了由投資拉動為主向工業拉動為主的歷史性轉變。

由此,礦產資源勘探開發在地區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正在逐步形成,為實施資源轉換戰略提供了重要物質基礎 。

三、_____地區礦業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

_____近年來礦業開發有了較快的發展,達到了一定規模和水平,對地區經濟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但加工產業鏈短,綜合開發利用較差,並且部分礦山企業生產工藝落後,深加工能力低,同時,全區礦產資源家底不清,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程度仍然較低,與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不相適應。具體表現為:

(一)礦產資源勘查滯後

地質礦產勘查工作滯後於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地區地質礦產勘查程度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由於地質勘查投入不足,礦產資源“家底”不清。地區現有礦山查明保有資源儲量特別是優質資源儲量的服務年限均不高,按照國家保有資源服務年限小於15年即為危機礦山的規定,已多為危機礦山。

(二)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率低

大部分礦山企業規模小,工藝裝備落後,技術水平低,同時因技術所限,多數企業採富棄貧,僅注重主礦產的開採,而未能進行伴生礦的開採和綜合利用,大量可以利用的資源被當作“三廢”排放流失,資源浪費比較嚴重。從地區礦業反饋的情況看,貧富兼採率,選礦回收率,回採率及尾礦綜合利用率均較低。特別是中小礦山資源浪費嚴重,尾礦幾 乎未進行利用。一些礦山開發前未進行經濟技術評價,開採方式不科學、不規範,採富棄貧現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使部分資源永久性地失去開採價值。由於資源的浪費,嚴重影響到礦山的服務年限。

(三)礦產資源深度加工層次低

雖然礦產資源對地區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在逐年提高,但由於技術、投入等原因,大部分礦山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尾礦綜合利用、礦物原料的深加工較差,普遍表現出礦業產業結構單一的特點,全區基本上處於銷售礦物原料和初加工的礦業經濟初級階段,礦產品加工能力較弱,未形成規模產業和產業鏈。

(四)環境保護任務艱鉅

地區自身生態環境脆弱,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中,一些企業廢渣、廢水、尾礦不能嚴格按照環保要求達標排放,造成對土地和河流的污染,植被遭到破壞。隨着礦產資源開發活動的增多,如不採取切實有效的保護措施,礦產資源開發將給地區的生態環境帶來巨大的壓力。

(五)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的宏觀調控和執法力度較弱

規劃、政策等調控體系需加強和完善。在礦業權管理工作中,勘查許可證與採礦許可證發放後的追蹤監督管理有待加強。無證採礦和非法轉讓採礦權,承包和多層分包現象依然存在,礦業秩序維護工作仍較艱鉅。在執法監督工作中,以權代法,干擾執法和有法不依現象依然存在。

上述問題已成為制約以礦業深加工為突破,推進_____新型工業化建設的重要因素,有的問題已成為阻礙我區礦業發展的“瓶頸”,必須着力加以解決。

四、實施資源轉換戰略的必然性

(一)以32號文件為契機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_____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xx〕32號文件),是黨中央、國務院從國家發展大局出發,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文件確定了促進_____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指導原則、基本思路、戰略目標和戰略重點、重大項目、政策措施。

地區將以貫徹落實32號文件為契機,堅定不移地實施並不斷深化和豐富優勢資源轉換戰略,開創地區發展的嶄新局面,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

(二)以礦業深加工為突破口的必要性

_____的獨特資源稟賦是我們謀求發展的基礎和前提,隨着世界經濟的發展,隨着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這些資源將越來越緊缺,礦產品供需趨旺的態勢,短期內不會改變;資源的稀缺性,又將不斷加劇各方對資源控制權的爭奪,這為經濟相對落後地區,依託資源優勢加快經濟發展提供了廣闊前景。

從目前地區礦產勘探開發情況來看,雖尚未完全達到發展冶煉加工業對後備資源及初級礦產品生產規模的需要,但已初具規模,緊緊抓住國家給_____的特殊優惠政策,依託地區獨特的區位條件和資源潛力較大、種類齊全配套、周邊國家相鄰地區資源豐富等優勢,加緊推進礦產品冶煉加工,提高礦產品附加值,延長礦業產業鏈,而且其對後備資源及開採規模的巨大需求,既可有力地促進勘探開發,又可促進資源整合,從而實現做大做強礦業、提高礦業競爭力,帶動地區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戰略目標,一舉多得。去年12月29日召開的_____地委委員(擴大)會議上,地委書記張漢東指出:要大力實施“工業強區”戰略,要堅定不移地實施大企業、大集團戰略,堅持“引大扶強”,以優勢資源和資本為紐帶,以園區建設為平台,以做大做強為目標,整合資源和企業,發展礦產資源冶煉加工業,強勢推進以優勢資源深加工為突破口的新型工業化建設。

推進以礦業深加工為突破口的新型工業化建設,這是順應我國現階段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要求,也是資源型地區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

1、順應我國現階段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要求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倡導生態文明建設,不僅對中國自身發展有深遠影響,也是中華民族面對全球日益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作出的莊嚴承諾。十七大報告把“生態文明”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新要求,彰顯出中國共產黨推進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執政新思維。

推進以礦業深加工為突破口的新型工業化建設,這是順應我國現階段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要求。

2、資源型地區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

所謂資源型地區,一般是指某一個或某一些自然資源藴藏相對豐富,其經濟活動主要圍繞資源的開採與加工展開,且當前區域經濟發展以資源為主要依託的地區。從新中國成立到今天,資源型地區對推動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但與此同時,隨着一些不可再生資源的逐漸開發殆盡,國內外經濟結構的調整,以及一些可替代資源的發現,這些區域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發展危機,出現了發展不平衡、發展不協調、發展不可持續的問題。其突出表現,一是產業結構單一,資源依賴性強;二是產品以初級產品為主,經濟發展受宏觀經形勢影響較大;三是發展後勁不足;四是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環境污染嚴重等。

資源型地區承擔着為國家提供能源供給、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責任。資源型地區如果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不僅嚴重影響這些地區的可持續發展,也影響到這些地區的社會穩定和國家經濟的健康發展。

世界上的資源型地區既有共性的一面,也有個性的一面。從資源型地區積極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實踐來看,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有一些共性的途徑和經驗值得我們參考借鑑。可主要歸納為四條:調整經濟結構是資源型地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轉變濟發展方式是資源型地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改善環境是資源型地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擴大開放是資源型地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條件。

資源型地區走出可持續發展的路子,無論從全局發展看,還是從局部發展看,無論從經濟發展看,還是從社會發展看,無論從國際經驗看,還是從我國現實看,都非常重要、非常緊迫。

(三)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的必然性

工業化:一般是指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它是一個歷史範疇,在不同歷史條件下,不同國家實現工業化的標準和道路有所不同。工業化是從以自然經濟為基礎的農業國轉向現代化國家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標誌。

我國要實現工業化的任務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提出來的,半個世紀以來我國一直探索走符合中國國情的工業化道路,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是我國一段時間內所走的基本上是傳統的工業化道路,工業和整個經濟的增長所依靠的主要是物質和人力資源的高投入,造成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落後以及生態環境的惡化,這條道路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改革開放以後,中國開始加快對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嘗試,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要走一條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來支持信息化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新型工業化道路:這是黨的十六大提出的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黨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

一、第

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這“三個轉變”,從需求結構、產業結構、要素結構等方面,對經濟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點任務和基本途徑。

中央把新型工業化道路,作為加快實現我國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重大戰略部署,作為走經濟建設新路子的基本方針,這是我國今後幾十年工業化發展的方向,更是我們欠發達地區擴大經濟總量,加快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縮短與發達地區差距的必然選擇。

五、發揮_____礦產資源優勢,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和開發與保護並重、勘探與開發並舉的方針,堅持實施大企業、大集團戰略,最大限度地發揮礦產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精深加工業,努力實現工業產品的轉型升級,切實推進以礦業深加工為突破口的新型工業化建設。

(一) 加大勘探力度,為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提供支撐

實施礦業深加工為重點的新型工業化建設首先要以摸清家底、掌握資源為重點,加快礦業勘探步伐。充足的資源保障,是推進礦產品精深加工、實現產業結構轉換升級的前提。

緊抓國家深化阿爾泰山地質找礦和國土資源廳對口幫扶的良好機遇,建立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多元投入的機制,加快礦產資源勘探步伐。一是充分發揮政府、地勘單位、企業等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多渠道投入地質勘查的機制。在礦產資源出讓收益中按一定的比例提取設立地質勘查基金,促進礦產資源勘查投入的良性循環和礦業的滾動發展。充分發揮基金的引導作用,吸引社會資金進入地質找礦領域,積極爭取國家和自治區安排的公益性、基礎性、戰略性礦產資源勘查項目,擴大礦產資源儲備,提高礦產資源可供性和保證程度。二是通過政策引導、招商引資,吸引和支持民間資本進入礦產勘查領域,設立更多商業地勘項目,促進地勘投資多元化。同時,鼓勵礦山企業多渠道籌措資金,積極開展外圍或深部找礦,尋找最低成本的後備資源。三是明確投資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條件和程序,提高辦事效率,吸引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礦產資源風險性勘查。四是加強地質調查,提高基礎地質調查程度。重點在成礦區帶、重大地質問題地區開展基礎地質調查。五是針對地區地勘單位多,技術力量雄厚的實際,建立完善協調聯繫機制,加強地質勘探成果信息庫建設,實現成果共享,促進資源開發。

(二)以實現礦業深加工為主攻方向,整合優勢資源,發揮規模效應

礦產資源是有限的,而深層次加工利用則是無限的,從經濟的角度説,增值了就是增產了、增效了,提高了利用率就是節約了資源。以整頓礦產開發秩序為突破口,引導礦產資源向優勢企業和戰略投資者集中,合理控制資源開採總量和市場流向,變重要礦產資源的儲量優勢為市場調控優勢。徹底結束礦產品和初級產品輸出的局面。按照產業化經營的要求,採取“並小扶大”和“聯小成大”的措施,對小型採礦企業實行“關停並轉”。鼓勵企業不斷研發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產品,提高產業發展的水平。控制現有無深加工能力礦山企業的開採規模,鼓勵企業在精選後進行深度加工,努力實現礦業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根本轉變,使有限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效益最大化。在下一步工作中,要堅定不移地實施大企業、大集團戰略,堅持“引大扶強”,以優勢資源為紐帶,以園區建設為平台,以做大做強為目標,力爭在較短時間內實現地區礦業深加工的突破。通過資源整合,積極培育大型礦業集團,促進礦產資源開發規模化、集約化,逐步形成礦產資源開發、加工、製造的產業集羣,使規模效益成為_____地區經濟發展的產業主導和經濟支撐。

(三)以推動產業轉換升級為目標,加快企業技改擴建步伐

加快重點企業新建和技改擴建項目建設進度,確保按時開工、達產,形成新的產能,為礦業深加工創造條件。要牢固樹立企業發展就是經濟發展的思想,全力以赴支持企業加快發展。

(四)加大節能降耗和環境保護力度,實現可持續發展

要把環境保護放在突出位置,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法》,加強項目的節能審核和環保評價,強化工業污染防治,建設綠色礦山、綠色企業。高度重視資源節約,鼓勵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提高礦產資源綜合回收率。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立企業間資源再利用、再循環機制,對尾礦和工業“三廢”進行有效利用。健全節能減排工作考核機制和問責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能耗。加大對重點污染企業執法力度,切實抓好水污染、大氣污染防治,創造生態和諧、可持續發展的良好環境。

(五)依法加強管理,規範礦業秩序

國土、公安、電力、安監、工商等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協作,聯合執法,嚴厲打擊違法勘查開採行為,共同維護好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結合礦產資源規劃佈局,以資源整合為重點,加大整合力度,合理調整勘查、開採佈局,切實解決礦山佈局不合理的問題。通過整合,堅決關停、合併一些生產工藝落後、管理不規範、資源枯竭的小企業,進一步壓縮礦山企業總量,減少小礦比重,切實解決礦山企業“小、散、亂、差”的問題。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完善探礦權採礦權出讓、項目核准、生產許可、安全許可、環評審查、企業設立等各項礦產資源管理制度,建立長效機制,從源頭上杜絕和制止無計劃的亂採濫挖、採富棄貧、浪費和破壞礦產資源現象的發生,做到依法保護、有效開發、合理利用。

當前,地委行署已經將以推進礦業深加工為突破口的新型工業化建設作為實現地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思路,只要我們堅持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謀劃資源的開發利用,_____的寶貴礦產資源,一定能夠早日實現造福_____人民的夢想。

【第6篇】關於工業園區建設與發展調研報告

近年來,我市堅持以大開放為主戰略、以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為強動力,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把工業園區作為推進工業化的主戰場、經濟發展的新平台來抓,各工業園區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成為各地工業化進程中的排頭兵。目前,全市10個工業園開發面積達到36平方公里,基礎設施投入33.2億元,入園企業898户,其中投產企業569户。園區內引進了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的企業,形成了以濟民可信、仁和、海爾思、博士達為龍頭的醫藥產業;以蘭豐、華廈、紅獅為龍頭的水泥產業;以清華泰豪、英田汽車、龍工齒輪為龍頭的機械製造業;以寶成鞋業、匹克鞋業為龍頭的鞋革業;以××紡織和××服裝為龍頭的紡織服裝業;以旺旺食品、青龍高科、金源農業為龍頭的食品加工業。經濟效益明顯提高,今年1-8月份,園區企業共完成工業總產值134.7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28.8億元,實現税金6.33億元,安置就業人數13.9萬人,已初步顯現出工業園區的集羣效應和規模效益。

一、工業園區建設與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思想觀念問題是制約工業園區建設與發展的關鍵。一是在發展經濟定位上舊的思想觀念影響較深。農業經濟的烙印深刻,對發展工業的巨大潛力和優勢認識不足;工業園區建設與發展還沒有形成系統的體制和管理模式;在推進工業化的進程中,受地域、自然條件等客觀因素的限制,有畏難情緒產生。二是對工業園區建設與發展在整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從而對發展工業園重視和抓落實不夠。比如,有的地方對工業園區建設與發展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在領導機構設置、人員配備、資金投入和謀劃統籌等方面力度不大,沒有形成具體的實施方案和經過嚴格論證的符合實際的詳細規劃。三是在優化發展環境方面認識不足,還有局部利益影響大局的情況。一些部門、一些單位在為客商服務過程中,仍然存在着“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情況;一些部門為了維持或獲取更大的利益、權利等,給招商引資設置人為的障礙,制約了工業園區的快速發展。

2、現行的管理機制是制約工業園區建設與發展的“軟肋”。

當前,我市所沿用的管理體制和模式仍舊是在市縣黨委政府領導下,由園區的黨委及管委會負責管理。但這樣的管理機制,使得園區黨委及管委會無權定事、無錢辦事、無政策行事,只是利用財政撥付很少的辦公經費來維持日常工作的運轉。因此,在協調園區內企業之間的關係、園區資源配置、基礎設施等方面的管理服務職能顯得捉襟見肘,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園區的健康發展。

3、宏觀謀劃相對薄弱是制約工業園區建設與發展的“瓶頸”。

通過幾年的發展,目前市縣領導層都能充分認識到搞好工業園區規範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真正落實到位,投入財力、人力和物力搞好園區中長期規劃的不是很多。有些工業基礎較好,工業園區起步較早的縣市,規範工作相對做得比較早,相對也比較成熟,但還有一部分縣市可能是園區企業不多,既上不了規模也上不了檔次,骨幹企業支撐不夠,功能區域不明顯,規劃編制工作也僅僅才擺上日程;有的地方雖然也搞好了初步的規劃,但前瞻性不夠,科學性欠佳,檔次偏低。

4、園區企業生產鏈條短、集羣效益不明顯是制約工業園建設與發展的薄弱環節。

目前,大部分的工業園區內各企業間沒有自發形成專業化分工、錯位發展、優勢互補、既競爭又協作的網絡關係,企業間及其與支撐機構間缺乏有效的合作,集羣的特點和區域產業整體功能沒有充分體現,大部分園區內企業仍以勞動密集型和中低層次技術為主,存在技術水平偏低,項目規模偏少,產業關聯度偏低等問題。

5、資金支撐脆弱是制約工業園區建設與發展的重要原因。

大部分縣市一般處於吃飯財政狀況,僅僅能維持工資的發放,再搞工業園區建設,搞基礎設施普遍感到力不從心,使得部分園區建設水平偏低,建設進度緩慢,園區吸引力不強,集聚效應難以形成。

6、電價貴、用地緊、成本高是制約工業園區建設與發展的主要難題。

電價貴主要表現在:一是電價高,上高旺旺集團在全國11個省區有1xx年家企業,電價最低的只有0.22元/度,而上高電價達到0.72元/度,在集團內位居第二。其二,電價調整幅度過大過密。據上高工業園反映,xx年5月至7月接連電價“三級跳”。其三,有的工業園區電網設計滯後,時常出現電網超負荷大面積斷電,影響了企業正常的生產。用地緊主要表現在:一是用地手段繁雜,不僅報批時間過長,而且增加了測量、評估等費用。二是土地開發運營成本過高。成本高主要表現為:一是產業不配套,部分工業園區企業間關聯度低,產業鏈條短,滿足不了客商的配套要求。二是物流體系不完善,造成運價偏高,加上許多路段限速限載,對超速超載實行重罰,人為地增加了運輸成本。

7、融資難、招工難、服務弱是制約工業園區建設與發展的重要因素。

融資難,主要體現為企業融資渠道過於單一,沒有形成多元化的投資格局。招商引資新入園的企業,流動資金十分困難,這些企業到宜春後銀行要重新授信,導致難以從銀行貸款。招工難,主要是缺乏熟練的技術工人,勞動密集型企業用工需求量大,企業用工結構性矛盾突出。一些年輕人掌握了一定技能後,流向沿海地區。服務弱,主要是在服務環境上,客商反映,塊塊管的部門比條條管的部門要好,非權力部門比權力部門要好,有些部門對企業有“兩多一少”現象,即罰款多、檢查多、服務少。

二、破解工業園區建設與發展瓶頸的對策

1、堅持解放思想,充分認識抓好工業園區建設是實現經濟騰飛的良策。

近年來,我市雖然出台了一些加快工業園區建設的意見和措施,但在領導機構設置,職、責、權、利的劃分方面還沒有形成可操作性很強的措施和辦法。因此,我們認為,首先應儘快出台關於工業園區建設與發展管理辦法,對今後工業園區的發展規劃作出具體安排,明確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和前進方向。其次,各縣市區要儘快成立高效務實的工業園區建設指導協調機構,明確職責和目標任務,及時調解存在的問題。第三,建議在黨委、政府把握好大方向的基礎上,向園區進一步放權,給園區更大的發展空間,包括資源配置、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政策、園區軟硬環境等方面,建立相應的園區管理服務機構,努力創造條件建立園區財政。暫時不具備建立園區財政的,可由縣市區財政設立園區建設專項基金,專門用於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等投入,實行項目管理,使他們真正有權辦事、有錢辦事、有能力辦事、能辦好事。

2、堅持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工業園區。

工業園區建設前期必須認真搞好規劃,而且要經過科學論證。工業園區建設與發展要與推進城鎮化進程相結合,與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使園區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平台,城市化進程的助推器,項目投資的集聚地,新型工業化的主戰場。”要按照“統一規劃、統一徵地、分期實施、滾動發展”的原則,根據財力、物力條件和項目開發的實際情況逐步實施,防止低水平重複建設。園區規劃必須從形態開發轉向功能開發,從單一注重經濟指標轉向全面提高競爭力,提高環境綜合優勢。要針對工業園區存在的多、散、小及定位不清、功能雷同、特色不明和規模較小等問題,按照地域相近、產業關聯等原則,逐步加以整合,最終形成若干有規模、有特色、有效益的工業園區。各園區要本着土地節約、環境優美及科學性、前瞻性原則,做好園區產業佈局、生活佈局、消防、道路、供排水、排污等規劃。

3、堅持多元化投入機制,加大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我市是經濟欠發達地區,要發展工業園區,必須解決建設資金矛盾,只有在投入機制上採取多元化的方式,通過多種渠道解決建設資金問題,園區才可以順利發展。要學習借鑑外地好的經驗做法,多渠道籌集園區建設資金。搞好工業園規劃,降低工業園的建設成本。政府要加大對工業園區的支持,投入適當的啟動資金,為園區的貸款提供擔保機構。採取一系列優惠政策,確保園區的初期開發和滾動發展,將園區內企業所創的地方財政收入增量部分和園區土地出讓收入留給園區用於滾動開發建設,從國有資產出讓變現或營運獲得的淨收入以及各級財政安排的企業改革與發展資金中專門安排一部分用於園區開發。要調動社會力量投資建設園區基礎設施,園區主幹道及水、電、氣、通信設施,應由相關部門或小組發動民間資本投資建設。金融部門要積極探索新的融資和擔保(質押)方式,簡化審貸手續,為園區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信貸支持。要實行“政府組織推動、財政扶持啟動、土地批租滾動、內資外資聯動”的辦法,積極吸納民間資本,實行風險資本、銀行資本和社會資本聯動,逐步建立政府、銀行、社會等多元融資渠道,逐步實現由依靠政府投入轉向自我滾動發展的良性循環。

4、堅持品牌發展戰略,延伸產業鏈羣。

根據市委、市政府提出工業區建設的總體思路,以市場為導向,以優勢企業為龍頭,以名牌產品為核心,通過資產重組資源整合和品牌延伸等辦法,培育發展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大集團、大公司。發揮產業集羣吸附效應,以配套產業集羣吸納龍頭項目的落户,以密集的、龐大的生產需求市場吸引原材料生產供應商和國際物流企業、採購商的入駐,由零及整,不斷延伸充實產業鏈。加強主導產品的內部分工協作,加速上游和中下游產品的拓展,填補產業鏈條上的空白點,逐步完善產業的整合工作。大力實施品牌帶動戰略,鼓勵企業根據自身優勢和特點,加強品牌建設,推進品牌經營,積極扶持有條件的企業打造自己的品牌,不斷拓展品牌效應,建設品牌企業艦隊,使品牌的無形資產在運動中增值,提高產品競爭力。加快主導產業的聚集和成長,努力形成以大企業為龍頭、以價值鏈為紐帶、以專業化協作網絡為基礎的產業集羣,使工業園區成為品牌企業、規模企業更密集、產業競爭力更強的經濟板塊。

5、堅持園區市場化運作,實現管理機制的創新。

園區要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在建立靈活的運行機制上下功夫。一是建立精簡、統一、高效、便捷的管理體制。二是建立一套多元化投入、市場化運作的融資機制,吸引各種社會資金參與園區及其項目的建設。三要成立工業園區發展公司,架構銀企合作平台,各級政府成立相應的信用擔保機構,保證企業能夠貸到必要的生產流動資金。要建立一套鼓勵企業創新、激發內在活力的激勵機制,通過創造公開、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和制訂各種激勵政策,培養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為園區建設提供人才保證。

6、堅持服務至上理念,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發展工業園區要有新思路,要從主要依靠優惠政策逐步轉到主要依靠環境優勢,特別是軟環境。一是各級行政部門簡化手續,減少審批環節。

二是嚴格禁止對企業亂收費行為,公開收費項目、收費標準、收費依據、收費部門、收費範圍,實行集中統一收費。合法收費應通過園區規定的渠道統一實施,任何部門和單位不得直接向園區內的企業收費。三是破解招工的難題,一要實行市場化運作,設立專門從事工業園區企業勞動力的資源儲備,對重點企業實行重點勞動用工招聘服務;二要設立縣外、市外勞務招聘窗口,拓展縣外、市外勞務招聘窗口;三要健全用工服務網絡,完善市縣級勞動力力市場,健全鄉鎮勞動事務所,設立村級勞動力轉移聯繫點,發展社會職業介紹機構,形成縣鄉村三級聯動用工服務網絡。四要供電部門要加大園區的網絡建設,增加用電負荷量,保證企業的用電需求,實行電價聽證制度,防止隨意漲價,保護企業利益。

【第7篇】關於加快工業園區建設的調研報告

遵照縣委的部署,結合審議縣政府工業園區建設情況報告的需要,7月上旬,縣人大常委會組織人員對縣工業園區的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並於7月下旬前往璧山、榮昌、忠縣等地考察學習。現將調研考察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工業園區建設現狀

自2022年1月縣工業園區批准設立以來,特別是2022年3月園區管委會成立以來,縣委政府高度重視並強力推進園區建設,制定出台了《加快工業園區建設的意見》、《促進工業企業向園區集聚發展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園區為載體帶動全縣工業投入大幅增長,多年來工業強縣的口號變成了實實在在的行動。園區管委會等縣鄉有關部門克服困難,忘我工作,實現園區徵地拆遷、場平基建、招商引資和企業入駐同步快速推進,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一是園區徵地拆遷較為順利。南賓工業園區1.89平方公里啟動區徵地基本結束,完成徵地2080畝;簽訂房屋拆遷協議214户,佔應拆房屋239户的 89.5%。拓展區中2平方公里的土地丈量、實物勘測等前期工作有序開展。

二是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進展較快。啟動區現已完成基建投資1.96億元,竣工場平工程12個,園區內道路、電力、通訊、供排水等設施基本達到企業入駐需求;1.8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即將建成投入使用,科技孵化樓已面向社會招商;3.5萬平方米安居工程已基本建成3萬平方米。

三是入園企業漸成規模。現已累計入園企業35家,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28億元,建成廠房11.7萬平方米(其中南賓工業園區入園企業24家,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44億元)。園區投產企業20家,解決就業1000餘人。在建企業11家,主要包括電解鋅、沃特礦業、火電、複合肥、氧化鐵、中藥飲片等項目。待建企業4家,其中升達地板即將開工建設。

四是一區三園協調推進。除南賓工業園外,西沱臨港工業園、龍潭有色金屬園均有較大項目落地,帶動全縣工業投入提速提檔。

二、我縣工業園區建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

(一)認識尚未統一,配合不夠默契

(二)建設資金斷鏈,園區運行受阻

(三)土地指標緊張,項目推進困難

(四)區位劣勢明顯,引資到位較少

(五)體制機制不順,辦事效率不高

三、對發展我縣工業園區的建議

(一)統一認識,形成搶抓機遇大辦園區的強大合力

縱觀世界各國和我國沿海地區,工業化是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由於歷史及區位的原因,我縣傳統農業至今仍佔相當大的比重,農業產業獲得了幾個全國第一,但並沒有改變民貧縣窮的面貌。同時,第三產業在我縣尚處於培育起步階段,多年強力推進的特色旅遊業仍然舉步維艱。要想加快發展,唯一的出路還是工業。發展工業如果繼續走村村點火、户户冒煙的老路,既浪費資源又破壞環境,量小質弱,無法抵禦市場風險。唯有發揮園區要素集聚、產業集羣、服務集成的優勢,才能走通走活工業強縣之路。

在新一輪的產業大轉移中,沿海發達地區加工貿易企業向內地梯度轉移、主城退二進三企業向兩翼轉移;同時,市委三屆三次全委會和全市半年經濟工作會提出了許多含金量非常高的有利於區縣園區發展的政策措施,這些都為我縣園區建設帶來了難得的機遇。但企業梯度轉移不可能持續多年,市委市政府的政策也不可能直接送上門,如果不主動承接相當數量且形成產業鏈的轉移企業,不主動爭取市委市政府和市級部門的支持,我們就會坐失良機,石柱的發展就會滯後。當前,至關重要的是要在全縣上下強化工業強縣意識,堅定以園興工信念,以先幹不評論、先試不議論、時間作結論的創新精神,全力打造園區,為石柱工業經濟的興起打下堅實基礎。建議在全縣開展工業強縣大討論活動,統一廣大幹部職工的思想,為園區建設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真正形成石柱的希望在工業,石柱的難點在工業,再難也要辦工業的共識。

(二)解放思想,突破陳規實現園區跨越式發展

思想大解放,園區大發展,園區建設的規模和速度很大程度取決於思想解放的程度,思想解放表現在敢不敢於突破陳規舊習,開拓創新。只有敢闖、敢幹、敢試,敢於突破條條、框框、本本,才能加快園區發展。常委會考察所到區縣的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

一是要敢於讓利企業。一些同志擔心我縣入園企業享受的優惠政策是不是過多,4萬元甚至1萬元一畝的地價是不是太低,收取的税費是不是太少。殊不知區位條件比我們好的地方都有實行零地價和零收費的。璧山縣與中國奧康集團聯合打造西部鞋都,奧康集團用地2200多畝,位置緊靠璧山縣城城南,完成七通一平後每畝土地出讓金為3000元,而奧康年創税只有1000多萬元,按當時璧山縣城的商業用地拍賣價折算,用奧康的税收去償還土地價款,需要300年的時間才能平衡。但在奧康集團的引領下,目前西部鞋城在全國已有較大影響,整個鞋業年創税7000多萬元,100多家企業用工1萬人以上,工人月均工資超過1800元,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奧康的成功,使市內外企業普遍看好璧山的投資環境。目前,長安、宗申、力帆等知名企業紛紛落户璧山或在璧加工重要零部件。同處渝西的榮昌則出台了入園企業不收取縣級行政事業費的零收費制,吸引大批企業到榮投資,2022年其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在渝西地區排名第二。璧山、榮昌的快速發展除區位比我們好之外,敢於讓利企業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二是要敢於舉債建設。我市工業基礎較好的區縣大都靠舉債建設,涪陵區欠債20多億元,渝中區欠債30多億元。市委在《關於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決定》中,市政府在全市工業經濟工作會等各種會議場合,都提出要幫助渝東北、渝東南各區縣融資建設工業園區,其實質也是幫助區縣貸款。我們應敢於舉債建設園區,從中長期貸款入手,力爭多融貸資金,儘快用於園區七通一平建設。現在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是,如果大規模舉債,園區到底多少年能收回投資,實現平衡。經縣園區管委會測算,啟動區1.89平方公里完成七通一平共需資金35000萬元,到2022年實現最大規模後每平方公里產出25億元,按此計算的投資回報期限為13年。據瞭解,投資回報的平衡點在上海為10年左右,重慶則相對長一些,璧山、榮昌等基礎較好的地方為12年左右。這樣的投資平衡測算是指園區靠税收等直接收入與投入之間相比較得出的結論,常委會考察所到的區縣都認為不能這樣算,還必須算園區產生的社會效益和間接的經濟效益。南賓工業園區除了税收,它還能有效擴大縣城規模;有效延長農業產業鏈條,帶動農產品基地建設和農民增收;有效擴大就業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和降低城鎮失業率等,所帶來的效益是多方面的。

三是要敢於儲地用地。要承接大項目或產業集羣項目,就必須加大園區土地徵用和整治儲備,完善好基礎設施,築巢引鳳,使前來考察的企業願意投資。璧山、榮昌等區縣除積極向上爭取用地指標外,還解放思想敢於用地。榮昌縣今年計劃用地4000畝,上半年爭取到位指標1000畝,實際徵地拆遷8000畝。他們的體會是,只要做好了羣眾工作,安置好拆遷户,就可以早用地多用地。

四是要敢於創新機制。目前,阻礙區縣園區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還很多。要實現園區快速發展,不打破障礙、創新機制顯然不行。在企業審批方面,榮昌實行了授權辦理,在園區內設立了四個職能分局,一個辦證服務大廳,每年各職能部門將一部分審批序號留給園區,由園區自行在服務大廳一次性辦結,不用再跑到各局審批。只要企業基本要件齊全,他們可以一天內辦結,儘管如此,他們認為還不夠快,在浙江崑山等沿海地區,只要企業達到三符合(符合產業結構、符合規劃、符合環保要求),就可以先幹再逐步完善手續。此外,行政事業性收費實行零費制、土地指標先用後爭取等等做法,都無不與他們靈活創新的體制機制有關。

(三)拓寬渠道,集中各種資金投入園區建設

除了縣財政先期投入3000萬元用於場平外,我縣園區建設主要依靠融資,縣政府作為投資主體,對融資部分承擔了相當的債務風險。如按目前的運行模式,要大力發展園區,就必須大幅度提高舉債數額,所帶來的風險較之渝西的區縣會更高。因為我們的用地條件差(山地多、平壩少),徵地拆遷加整治成本每畝需21萬元左右,加上水電氣訊等投資,每平方公里在3億元以上。南賓工業園區8平方公里拓展區,須在短時期內融資20多億元,這是我縣財力所不能及的。即使有足夠的資金來源,我縣也不能提供相應的擔保資產。因此,必須拓寬投資渠道,增強融資能力。在拓寬投資渠道方面,一是可以借鑑璧山、榮昌、忠縣的經驗,責成縣級部門向上爭取項目資金用於園區建設:水務部門運用城鎮供水工程等項目資金投入園區解決供水問題,交通部門爭取路網建設資金解決園區道路建設問題,市政部門爭取市政設施建設資金解決園區內道路硬化油化問題等等。二是按縣委〔2022〕34號文件規定,天然氣、電力、通訊等公用事業部門,要從企業增量擴容的需要考慮,積極鋪設園區管網,以減輕園區七通一平的建設資金壓力,降低政府的負債風險。三是在拓展區內規劃30%左右的綜合用地,實行招標拍賣,以商補工收回資金緩解融資壓力。在增強融資能力方面,關鍵是做大現有資產存量。建議在縣城規劃區內盡力多徵多儲國有土地資源,以儲備的城鎮國有土地進行融資,提高承接吸納貸款的能力。

(四)轉變觀念,積極爭取用地指標滿足園區建設需要

目前,我縣無論是發展工業園區,還是城鎮擴容,都需要大量土地指標。而國家的大政策是把好土地閘門,對基層用地設置了很高的門檻。沿海發達地區和我市較發達區縣,在上世紀末就認識到土地對於一個地方發展的重要意義,囤積了不少可供開發的土地。我縣長期以來強調管好土地而忽視了用好土地,結果導致我縣土地儲備嚴重不足,成為制約園區發展的主要瓶頸。市委三屆三次會議明確提出幫助渝東北、渝東南的16個區縣建立特色工業園區,同時近幾年我縣運用市上批准實施的土地整治工程,每年提供了幾千畝的土地利用指標,從實現佔補平衡角度講,我縣也應適當多享受一些土地指標。因此,採取多種形式,策劃包裝好項目,爭取更多的用地指標是政府各部門,特別是國土部門的重要任務。建議我縣每年為下一年儲備可用土地指標2000畝以上,以保證園區建設的順利推進。

(五)創新機制,調整完善園區管委會職能職責和辦事程序

一是適當調整園區管委會運作模式。對園區企業運作、封閉運行、獨立核算、自求平衡、滾動發展的運行模式作出調整,使之適應新形勢下多元化投入資金、多主體開展建設的需要。二是適當調整園區管委會管理職能。建議對園區鬆綁減壓,不再承擔招商引資任務,徵地拆遷主要交由園區所在鄉鎮和縣國土部門負責,水電氣訊等公益事業和交通等基礎設施交相關部門負責。同時,強化園區審批服務職能,使之更好服務入園企業。三是調整行政事業性收費標準。實行縣級行政事業性費用零收費制度,上級部門收取部分由縣財政上繳,中介收費採取中介單位由園區推薦,企業自主選擇並承擔費用,園區代辦的方式進行。四是調整企業審批辦證程序。可以借鑑榮昌的做法,實行授權委託、集中辦證,由職能部門留出部分審批文號直接授權園區辦理。或者借鑑忠縣的做法實行限時辦結,不能因為部門的原因貽誤建設進度和入園企業的生產經營。五是完善拆遷安置機制。可在城區較好位置統建居民小區,完善服務功能,最大限度滿足拆遷户的合法利益,在此前提下對個別阻礙建設的釘子户依法實行強拆。

(六)嚴格管理,維護園區良好建設秩序

一是擬定入園企業基本條件標準。入園企業必須數質並舉,注重環保和社會效益。引進項目要結合本地資源,突出特色、優勢和重點,堅持四不要,即無税的不要,污染大的不要,實力弱的不要,勞動密集且附加值低的不要。二是加強園區土地管理。由政府出台《工業園區土地管理辦法》,對不按協議投資投產的用地依法予以收回,禁止跑馬圈地。三是建立完善入園企業退出機制。設立規範的退出標準,避免不必要的經濟糾紛。四是加強園區審計監督。責成審計部門按期審計園區資金使用情況,確保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五是明確政府職能部門工作任務以利考核。如國土部門應爭取到位的用地指標,規劃部門應完成的園區規劃面積和項目,交通、水務、市政等部門投入園區的爭資立項任務等等,都應在相關部門的年初目標任務中加以明確,年底嚴格考核兑現。

(七)加強領導,健全園區決策議事機制

一是成立由縣上主要領導負責的高層次議事決策機構,每季度召開一次例會,研究決定園區建設的重大事項,制定解決疑難問題的硬性措施,明確部門和單位為園區建設排憂解難的任務。二是建立由有關部門組成的一個月召開一次的園區工作協調會制度,負責園區工作的具體協調和事務辦理。三是建立園區企業主與服務機構負責人的對話制度,不定期聽取企業的工作建議、意見,現場解決有關問題。

【第8篇】關於對昆明市開發區及工業園區發展的調研報告

一、工業園區發展的基本情況

目前,昆明市規劃建設有各類工業園區15個。其中國家級開發區3個(高新區、經開區、度假區),省級工業園區6個(呈貢、安寧、海口、楊林、尋甸、東川),市級工業園區6個(晉寧、石林、宜良、富民、祿勸、官渡),基本形成了以國家級開發區為龍頭,省級工業園區為支撐,市級特色工業集聚區為補充的三級園區發展體系和格局。20xx年,昆明市開發區及工業園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09億元(不含旅遊度假區和官渡工業園區),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48%,其中2個國家級開發區、6個省工業園區佔全省40個省級重點工業園區的比重達到60%。

二、加快工業園區發展的主要做法

XX年,昆明市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加快開發區及工業園區發展的政策措施,把工業園區作為加速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第一推動力,作為全市經濟工作的中心任務,作為實施富民強市戰略的重要舉措,推到主攻工業的最前沿、招商引資的最前沿、對外開放的最前沿,充分借鑑沿海發達城市規劃建設工業園區的新理念、新體制和新機制,採取最特殊、最特別、最靈活的政策措施,強勢發動,超常突破,努力促進工業園區大突破、大跨越、大發展。

——提高思想認識,增強緊迫感和使命感。思想決定行動,思路決定出路。西部地區與沿海地區、落後地區與發達地區的差距,最根本的是思想觀念上的差距。昆明市從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的高度,從實現大跨越、大發展、建設現代新昆明的高度,正視差距、直面矛盾,充分認識工業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工業園區建設的緊迫感和使命感,牢固樹立工業興則全市興、工業活則全盤活,園區強則工業強、園區弱則工業弱的觀念,樹立經濟建設以工業突破為主、工業突破以園區建設為主,經濟建設為中心、就是以園區經濟為中心的思想觀念,把工業園區建設作為建設現代新昆明的關鍵,作為振興昆明經濟的關節點和突破口,形成全市各級各部門關心園區、支持園區、服務園區、建設園區的良好氛圍。目前園區建設已成為昆明經濟發展的主戰場。

——創新體制機制,激活發展活力。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昆明市把創新作為工業園區發展不竭的動力,借鑑蘇州工業園區建設成功經驗,大膽推進管理體制機制創新。管理體制上,按照“實體化管理、企業化運作”的原則,推行權責合一、黨政合一、經濟社會發展合一的實體化管理,賦予市級、縣級經濟管理和相應行政管理權限,確保市權、縣權審批手續在園區內全部辦結。管理機制上,實行管委會主任負責制,採用扁平化管理,管委會自主設置機構、配備人員,確定分配方式和收入標準,除班子成員外全員實行聘任聘用制。國家級開發區管委會、黨工委主要領導分別由省、市委任命;省、市級工業園區挑選年富力強、懂經濟、善管理的常委、副縣(市)區長擔任管委會黨工委書記、主任。在開發模式上,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成立園區投資公司,賦予參與土地收儲和土地一級開發權,以市場化方式進行園區開發建設。

——加快軟硬件建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誰能搶先創造良好發展環境,誰就能吸引更多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誰就能集聚更多的生產要素,誰就能把握髮展的主動權。昆明市着力在軟硬環境建設上求突破。在硬環境建設上,實施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兩年突破工程,兩年內實現基礎設施建設大突破,確保有熟地、淨地招商。XX年全市計劃啟動“五通一平”建設項目170多項,預計投資70多億元;目前,已開工建設各類項目70多個,總投資14多億元。在軟環境建設上,建立行政服務中心,實行一站式辦理,提供從申請到建設、投產全過程高效優質服務,做到行政審批進入行政服務中心無條件、審批無阻力、程序無障礙,營造“三最四低”發展軟環境,全力打造效率園區。嚴格禁止亂收費亂檢查,工業園區新建擴建工業項目,屬於行政事業性收費全部免除,市級部門不得隨意對工業園區內企業實施檢查,必須進行的,要事先向管委會通報並經同意後才能進行檢查。

——加大招商引資,促進超常規發展。工業園區是招商引資的主力軍,招商引資是工業園區的生命線。昆明市牢固樹立招商引資是第一政績的理念,實施一把手工程,實行招商引資任務倒逼、倒排計劃,形成以日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推進制度。工業園區建立市、縣、園區招商引資聯動機制,組建專業招商隊伍,與全市派駐沿海發達地區地級以上城市35個招商分局合作,實行專業化、全天候、拉網式、駐點式招商。工業園區招商引資突出大項目招商、地區優勢招商、重點地區招商和外資項目招商,重點引進裝備製造、光電子、生物醫藥、汽車及零部件、環保產品等關聯度大、帶動性強的產業。目前,項目包裝、項目儲備、項目推介等各項招商引資工作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

——培育主導產業,促進產業集羣發展。集羣式發展是現代產業發展的一大趨勢,產業集羣是推動工業園區發展的必然選擇。昆明市按照“工業園區化、園區城市化、八業高新化、佈局專業化”的要求,圍繞發展有基礎、有優勢的產業,每個園區明確1~3個重點發展的主導產業,大力培育電力裝備、機牀製造、汽車及零部件、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磷化工、鐵化工八大產業集羣。同時,通過對入園企業和項目給予優惠政策,引導新建、引進工業項目(企業)按園區功能定位和產業佈局入園發展,實施非園區工業企業出城進園工程,鼓勵主城區工業企業實施入園搬遷改造升級,以優勢企業、優勢產業為核心,延伸產業鏈,使大企業、大項目的單體優勢轉變為羣體優勢,努力催生一批集中度大、關聯性強、集約化水平高的產業集羣。

——加大政策支持,營造政策窪地。制定出台《關於加快開發區及工業園區發展的意見》等政策文件,大力支持工業園區的開發建設。在財政政策上,實行相對獨立的財政預決算體制,以XX年為基數,5年內園區新增税收上解市級部分,全部留作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從XX年起,5年內市財政每年預算安排1億元工業園區發展專項扶持資金,專項用於園區基礎設施、重大項目貸款貼息及軟環境建設的補助。在土地政策上,園區年度用地指標實行單列,全市用地指標優先保園區,年度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不低於50%用於園區;實行地價成本補貼機制,每年從市、縣兩級經營性用地項目土地出讓金收益中提取5%,專項用於補貼工業項目用地地價成本和基礎設施建設。在人才政策上,鼓勵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到園區工作,可保編、保級、保工資。

——強化評價考核,促進園區科學發展。建立工業園區統計評價考核體系,促進園區建設水平與發展速度同步提高。制定出台《昆明市三級開發區及工業園區統計評價考核辦法》及工業園區考核獎懲辦法、管委會領導班子年薪管理辦法、統計報表制度等配套措施,重點考核園區工業項目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企業户數、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利税總額、利潤總額、重大工業項目等指標,並把基礎設施建設突破工程、環保、節能減排、安全生產、市級園區升格提檔等工作作為否決指標列入考核。指揮部每年與責任單位簽訂目標責任書,納入市級目標責任考核,評價考核結果作為領導幹部政績考核的重要依據,對成績顯著、貢獻突出的給予重獎、重用;對組織領導不力、措施不實、實效不大,連續處於後進的予以重處、重罰。

——強化組織領導,形成整體發展合力。加強組織領導是實現工業園區發展的有力保證。昆明市把實現園區建設大突破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要求黨委主要領導親自抓,政府主要領導重點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園區領導全力以赴拼命抓,成立了工業突破園區建設招商引資工作指揮部,加強對園區工作的領導、組織和協調。同時,明確各級、各部門在園區發展中的職能職責,國土部門保障工業用地,規劃、建設等部門提供高效服務,發改部門儲備各類項目,財税部門確保專項扶持資金及時到位,交通、通訊、供水、供電等部門提供配套服務,公安部門保駕護航,紀檢監察部門監督檢查工作,各方密切配合,上下聯動,步調一致,無條件、無阻力、無障礙地為園區建設發展服務,形成合力加快工業園區大突破、大發展。

三、工作推進中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在工業園區的開發建設中,昆明市委、市政府堅持規劃先行,高度重視政策配套和系統推進,在政策措施、體制機制、開發模式、規劃編制、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產業培育、提檔升格等方面工作取得重要進展。但同時由於我省工業園區發展起步晚,大部分處於規劃建設初始階段,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規劃設計滯後園區開發建設。城市規劃滯後於城市開發建設,沒有正確處理好局部與整體、近期與遠期、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城鄉建設與環境保護的關係,城鄉規劃全覆蓋工作滯後,區域內園區缺乏統籌規劃建設。工業園區規劃、城市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脱節,園區規劃的前瞻性、指導性、權威性不強;各類規劃之間銜接和協調不夠;規劃實施管理有待加強,難以形成園區的整合優勢和規模效應。

——土地供給制約園區開發建設。在國家嚴格土地管理政策的背景下,土地供給困難和用地需求增加,使工業用地問題成為制約園區經濟發展的最大“瓶頸”。XX年,昆明市工業園區計劃引進300億元以上招商項目,大力推進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但省下達昆明市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僅為1020公頃。年度土地利用指標有限,園區土地收儲困難,建設項目等土地的情況日益嚴重。

——產業聚集和輻射帶動功能不強。產業發展特色不突出,昆明市幾乎每個工業園區都有機械、磷化工、生物醫藥等產業,缺乏明顯的產業分工,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產業雷同和同質化競爭現象。同時,由於園區發展與城市規劃建設脱節,不能完全共用基礎設施,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難以充分發揮產業集聚的輻射能力,難以實現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目標。

——資金支撐脆弱園區建設困難。基礎設施建設任務重,建設資金普遍短缺、基礎設施投入不足已成為園區建設主要困難。目前,部分園區靠有限的財政資金和一定的負債投入,基礎設施要達到“五通一平”的要求相當困難,使得部分園區建設水平偏低,形象建設進度緩慢,園區吸引力不強,集聚效應難形成。

——省市聯動協調推進工作機制有待加強。在工業園區建設中,昆明市從土地管理、規劃建設、項目審批核準等方面,充分賦予開發區及工業園區市級、縣級權限,加快開發建設。但園區發展是個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在制度安排、具體操作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需要各級各部門的支持,特別需要省委、省政府及省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

四、幾點工作建議

開發區及工業園區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潛力所在、後勁所在、希望所在,抓住、抓好了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就牽住了經濟發展的“牛鼻子”。目前,我省還處於工業化初期向中期過渡的階段,工業園區發展才剛剛起步,重點園區的數量不足,建設水平不高,發展速度不快是我省園區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因此,轉變思想觀念,加快研究完善全省促進園區發展的政策措施,提高建設水平和發展速度是我省園區建設的主要任務。

——建立完善省市聯動工作機制。開發區及工業園區建設,是一項事關區域經濟發展的宏大系統工程,涉及土地、規劃、城建、環保等若干個工作部門,建議省政府建立一個強有力的領導機制,成立專門的工作機構,上下聯動、左右配合、形成合力,共同保障和協調推進我省園區經濟加快發展。

——統籌保障園區建設用地。土地是工業園區經營的基本資源。土地供應已成為制約我省工業園區建設發展的主要問題,鑑於工業園區土地管理問題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建議省政府推廣昆明市的做法,對省級重點園區年度土地利用指標實行單列,年度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不低於50%用於工業園區,重點保障經濟總量大、發展速度快的工業園區建設用地。

——研究制定省級園區配套政策。我省園區建設起步慢,滾動發展能力弱,各級政府財政因底子薄,園區建設前期需大量資金注入及各級政策扶持。建議省政府儘快制定出台全省促進園區建設的配套政策,園區税收、土地出讓金或其它税費除上繳中央部分外,全額留給園區作為滾動開發後備基金;建立省級土地成本補貼機制,依據每年經營性用地項目的土地出讓金收益中不少於省級可用部分的5%,提取工業用地地價成本調節資金,專項用於重點工業園區地價成本調節和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園區規劃管理。堅持以城市化理念規劃建設工業園區,把園區建設作為城市發展的一個功能區域,與城市化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按照“高起點、高標準、高品位”要求,對園區規劃進行前溯性審查,搞好與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銜接,提高資源共享度,有效解決用地規劃、空間佈局、環保治理等問題,做到無障礙規劃、有界面建設,永不搬遷。當前,加快制定雲南省工業園區規劃管理辦法,加強規劃管理,強化規劃落實,提高規劃執行力,切實提高全省工業園區規劃建設水平和發展速度。

——多元籌資加大投入。各工業園區要拓展思路,探索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的融資思路,首先取得各級金融部門的支持,使其明確對工業園區的投入政策和投入規模,取得金融信度,為貸款建設打下基礎。其次是爭取各級政府財政收入按一定比例投入工業園區建設。第三是盤活土地存量,採取bot、bo、bt等形式利用外資,籌資建設。第四是積極爭取國債指標加大對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儘快拉開園區建設框架。

【第9篇】制約工業發展相關因素調研報告

制約工業發展相關因素調研報告

為使大家對工業發展有一個系統瞭解和全面認識,準確把握工業發展的制約因素,按照縣委第二批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第一階段的安排部署,結合經貿工作實際,由本局趙光義局長牽頭,尹愛萍副局長、工業科等相關科室負責人組成的調研工作小組,從4月7日起至4月20日,深入到我縣建星紙業、錫礦、貞元硅、龍潤茶業、雄達木業、康豐公司等企業,採取座談、走訪、查看資料等多種形式,對我縣工業發展的存在問題和制約因素作了深入的調查研究,分析歸納了具體的表現形式,初步提出了一些積極的應對措施,具體如下:

一、工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工業以沒收大田壩、漭水等地的私營鍊鐵作坊轉為國有,沒收蔣家山豪紳用於偽造“半開”的一台發電機組建立第一個火力發電廠,才有了工業的初創。經過五十多年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和苦苦探索,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結構不斷優化,規模不斷擴大,經營制度不斷適應國家宏觀政策和市場的變化,初步形成了以“糖、茶、紙”為主的輕工業和以“硅冶煉、礦產、原煤、建材、電力”為主的重工業體系,為本世紀前二十年確立“工業立縣”戰略和實施工業連續倍增計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糖產業。繼1977年建成投產日處理甘蔗500噸的灣甸糖廠後、先後建成了柯街、卡斯、勐統、紅慶糖廠。目前我縣有三户製糖企業,五條製糖生產線,即恆盛糖業有限公司、(柯街糖廠、卡斯糖廠、灣甸糖廠)、康豐糖業公司勐統糖廠和紅慶糖業公司紅慶糖廠,在廠員工1100人,榨季達1600人,生產規模為日處理甘糖6500噸,日產酒精5500升,擁有固定資產近4億元。帶動着全縣8個鄉鎮,2個農場,61個村民委員會,618個村民小組,22803户蔗農,近11萬人口種植甘蔗。縣內共種植甘蔗達16394畝;

2、茶產業。以1958年建立縣紅茶精製廠為起點,相繼發展創建了“碧雲”、“樹根地”、“尼諾”、“勐鑫”、“雪蘭”、“龍潤”等為主的茶葉品牌以及發展了全縣140户小規模茶葉加工初制廠,支撐着全縣製茶工業的穩定發展,茶葉生產逐步走上了精加工、規模化生產。

3、紙產業。以1994年縣造紙廠的建成投產,開創了我縣造紙工業,通過資產整合重組,整體出售給香港建星紙業公司,生產紙10669噸,實現產值5663萬元。另外,我縣木材加工業起步較晚,目前尚無規模以上木材加工龍頭企業,只有初加工小規模企業9户,加工木材27227立方米,產值達4152萬元。

4、礦產業。以1978年彎崗錫礦的採選為切入,相繼發展了貞元、盛吉硅冶煉,探索銅、鐵、銻、鉛、鋅等採選工業,為礦冶工業的發展進行了積極探索。

5、煤產業。以1956年組建的採煤隊開採七甲煤礦為標誌,發展成為露天開採的紅星煤礦,井下開採的崩龍田、華僑農場等13户煤炭開採工業,開採煤炭36萬噸,產值6515萬元;

6、建材業。在1976年建成投產的年產5000噸縣水泥廠後,相繼發展了灣甸水泥廠以及9户建築磚生產企業,推動了建築建材業的發展;以1964年建成的河東水電站投產為起步,取代了火力發電廠。

7、電力業。先後建成了新城、河西一級、河西二級、九甲、三八溝、橄欖河、彎弓橋、松山河、岔河、更戛河二、三級水電站,全縣水電裝機容量21255kw,年發電量達11192萬度。

縣委、政府提出工業立縣戰略以來,我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全黨抓經濟、重點抓工業”的指導方針,把加快工業發展擺在經濟工作的首位,樹立全縣一盤棋的全局思想,依託資源優勢,優化發展環境,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全縣工業經濟步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呈現出速度加快、總量壯大、效益提高、後勁增強的良好態勢。,全縣工業總產值達13.44億元,同比增29.76%;完成工業增加值5.24億元,同比增25.96%;實現税收0.68億元,同比增11.48%;工業固定資產投資3.98億元,同比增118.68%;工業增加值佔全縣生產總值的21.10%,增2.26%;單位gdp能耗下降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31.51%。工業經濟已成為支撐我縣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成為地方財政增長和羣眾增收的重要來源,成為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基礎。

二、存在問題和制約因素

1、存在問題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縣工業發展滯後的面貌尚未得到根本改變。從總體上看,我縣仍處於工業化的初始階段,存在着很多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工業經濟

制約工業發展相關因素調研報告第2頁

總量偏小、發展速度緩慢。二是工業內部結構不合理。“一缺、二少、三小、四低、五高”的問題突出。“一缺”就是缺乏大中型企業帶動。“二少”就是集團企業和骨幹企業較少。“三小”就是產業規模小、市場容量小、工業經濟比重小。“四低”就是工業化程度低、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率低、產品科技含量低、對財政貢獻率低。“五高”就是財務費用高、生產成本高、運輸成本高、能耗高、勞動強度高。三是資源支撐型企業比例較大。佔全縣工業總產值80%以上的硅礦冶煉、蔗糖生產、木材加工等均屬資源型產業,資源消耗大,經濟效益低。四是工業發展後勁不足。從大的政策背景來看,國家加大了投資增長的宏觀調控力度,財政、信貸和土地政策逐步趨緊,致使我縣工業項目的爭取和工業規模的擴張空間受限制。中小企業融資困難,企業抵禦風險能力較低,企業規模小,缺乏自我積累,融資實力薄弱,缺乏貸款抵押前置條件,很難獲得商業銀行的支持。另外,中小企業擔保體系也不健全,不能發揮擔保功能,缺乏強有力的資金支持。

(二)制約因素

一是能源制約。主要表現在工業項目落地難、生產投資成本較高,電力“瓶頸”制約、生產難以保障;二是加快工業發展的思想觀念方面的制約。在少數幹部羣眾和企業主中認識不到位,思想解放上有差距,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思想保守、不敢發展、不會發展,怕擔風險的思想。有的缺乏領導工業經濟的知識和本領,發展工業的思路不寬,找不到發展工業切入點和突破口,拿不出發展工業的具體措施和辦法。有的發展思路不清,沒有把工業發展與區域發展統籌考慮,發展工業只停留在會議和號召上,對工業安排部署得多,落實少,實際效果不明顯。企業自身投入不足、財政扶持和金融支持力度不大。三是企業內部管理方面的制約。企業缺乏懂經濟、善管理的複合型人才,員工素質偏低,企業管理粗放,生產工藝落後。少數企業發展理念有差距,不同程度的存在“企業老大”的思想,缺乏溝通協調能力,企業與政府、農户、員工之間的關係不夠協調,只注重利益不思和諧,往往給企業發展帶來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障礙。四是機制體制方面的制約。工業企業發展缺乏統一的規範的協調機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多頭管理現象,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存在着協調難、辦事難、辦成事就更難。這些問題需要我們認真面對,用科學發展的眼光,在發展中認真加以解決,切實提高加快工業發展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

三、應採取的措施

面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有效克服各方面制約因素,必須認真貫徹學習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和縣委十一屆四次全會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堅持一手抓學習,一手抓工業發展,鞏固發展傳統產業,做強做大骨幹企業,加快培育新興產業,進一步夯實基礎,優化結構,扶強龍頭,創建品牌,轉變發展方式,增強企業競爭實力,努力實現至20xx年期間工業發展目標,尤其是抓好縣委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下達的各項任務:努力完成工業總產值15.31億元,增長15%;工業增加值5.6億元,增長13%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2.3億元;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2億元;實現利税5000萬元,其中利潤萬元。工業投資6.3億元以上。單位gdp能耗下降3.9%。

為實現我縣工業發展目標任務,努力克服各方面困難及制約因素,應採取以下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一要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確保工業發展穩中求快。貫徹落實國家產業政策,把握經濟運行趨勢,認真分析存在問題,搞好管理和引導,協調銀企關係,拓寬融資渠道,加大對工業支持力度,努力為企業排憂解難。特別要關注開工不足、生產經營困難、資金週轉不暢企業,不僅要關注龍頭企業、優勢企業,也要關注中小企業、虧損企業,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建議,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做到問題早發現,政策早到位,難題早解決。當前,尤其要重視做好政策扶持工作,在困難時期發揮好財政資金的帶動的作用,積極為企業搭建好投融資平台。

二要推進重點項目建設,發揮項目帶動作用,確保經濟總量逐年增長。加快立得硅項目建設,柯街110千伏變電站同步建成投入使用,確保立得硅年內試車生產。完成卡灣一級電站和大勐統河五級電站建設並投入運營,加快卡灣二、三級電站和大勐統河三、四級電站建設。繼續抓好卡斯煤礦整合、雄達木業和樺東木業等建設項目。完成灣甸水泥廠技改擴建項目並投入生產,推進建星紙業、紅星煤礦等企業技改擴建項目。力爭年內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6.3億元以上。

三要增強環保意識,抓好節能降耗,確保可持續發展。加強環境保護,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要正確處理好加快發展和保護環境的關係,認真貫徹環保優先方針。嚴把准入關,一要加大對現有企業技術改造,二是要加快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環境綜合治理;三要抓住國家扶持政策機遇,加大環保的投入,加快污染治理項目建設,採取切實有效節能降耗措施,加大技術改造措施,大力推進清潔生產、環保節能工作,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發展循環經濟。確保單位gdp能耗控制在4%以下。

四要創優環境,搭建平台,穩步推進工業園區建設。目前我縣工業園區的《總體規劃》和《可研報告》已通過市級評審。現在關鍵是進一步修改完善《總體規劃》抓緊上報省政府,同時儘快成立園區管理機構,明確職能職責,調配工作人員,啟動整個工業園區建設。嚴格按照特色工業園區總體規劃,完成兩個片區控制性規劃和各類專業規劃編制工作,建立和完善園區管理辦法,開展園區土地規劃調整和收儲工作,啟動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落實招商引資各項優惠政策,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搭建招商平台,推進工業集羣化、規模化發展。

五要加大科技創新力度。要始終把推動創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工業經濟發展的中心環節。從政府部門層面,應重點做好三件事:一是要進一步完善鼓勵創新的政策體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調動創新主體的積極性;二是要加強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建設,加強區域性、行業性技術開發機構建設,推進公共服務平台建設;三是推進企業創新主體建設,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從企業層面來説,重點要在三個方面下功夫:一是在主動對接方面下功夫,進一步加強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聯繫與合作;二是在引進、吸收、消化再創新方面下功夫;三是在與世界一流技術合作方面下功夫,特別是生物資源開發利用和硅精深加工上,要逐步與國際先進技術接軌。在具體工作中,重點是全面落實有關技術開發、技術改造、設備進口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確定一批重點技改項目,充分發揮企業在自主創新上的主體作用,不斷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要實施人才戰略,優化人才政策,營造惜才、重才、用才的良好環境。加大品牌創新力度。要繼續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切實抓好商標、質量、標準等基礎工作,有針對性地指導和幫助企業開展品牌建設,發展培育一批省市級品牌企業,提升一批省級品牌成為國家級品牌。

六要堅持以人為本,強化安全監管,確保企業安全和效益同步增長。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充分認識安全生產工作的複雜性和艱鉅性,正確處理好安全生產與企業經濟發展的辯證關係,認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在重點抓好煤炭行業的專項整治和依法監管的同時,抓好其它工業企業安全生產。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要堅持從嚴治企,堅持用制度管人,按制度辦事,切實解決失之於寬、失之於軟的問題,做到嚴格要求、嚴格檢查、嚴格考核、嚴格獎懲。嚴禁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實現安全和效益同步增長的目標。

七要加大對外開放工作力度。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拓展對外貿易增長空間,調整出口商品結構,要在繼續保持茶葉等農特產品出口穩步增長的同時,不斷增加多晶硅等高技術產品出口比重,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在鞏固一般貿易優勢的同時,重視發展加工貿易,提高加工貿易增值率。要進一步強化產業招商,圍繞生物資源優勢,推動企業與國內外一流企業開展全方位合作,以優質的招商項目帶動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產業升級。

加快工業經濟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必須緊緊圍繞縣委政府提出的發展“三大目標,六大戰略”,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複雜形勢,認真落實各項措施,努力克服工業發展中各方面制約因素。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認真貫徹落實縣委十一屆四次全會精神,立足基礎,難中求進,突破制約,應對挑戰,整合要素,加快全縣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制約工業發展相關因素調研報告

【第10篇】工業技改現狀調研報告

改革開放以來,經過多年大規模的工業技術改造,_____縣的經濟有了一定改善,但在技術改造的過程中,仍存在着諸如技改意識不強、資金短缺、投資環境不夠完善、企業新產品開發能力較弱等問題。技術改造是推進工業發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對於促進_____縣經濟建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調研分析,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意見和建議。

xx年-xx年通過多年的技術創新和大規模的技術改造,_____縣的工業產品結構得到一定的調整和改善,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進一步得到提高。為了對_____縣工業技術改造的情況有較為系統和明確的瞭解,找出存在的問題,探尋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與企業座談和實地調查的方式,對_____縣工業技術改造情況進行了專題調查。

一、_____縣工業技術改造概況

1、第一階段(xx~xx年),以勞動力和機器要素投入為主的外延式擴張階段

在這一時期,_____縣恢復和擴建了水泥廠、火電廠等一批老企業,並依靠國家和自治區的支持,新建了光明面粉廠、沙吾爾工貿公司等主要企業,同時通過老廠帶新廠和調整遷入等形式,新建了興達水泥製品廠、石匯建材廠等一批地方企業。這一時期_____縣工業發展,經濟增長主要依靠老企業,通過機器和勞動力要素投入來實現。技術方面,主要是通過學習和推行國內先進地區技術管理和發展新技術和新產品的經驗,組織技術工人加強技能培訓等方式,來提高勞動者素質和生產效率。比較突出的是通過不斷的企業調整、新產品開發和技術改造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2、第二階段(xx~xx年),進入以技術改造為主要手段的內涵式發展階段

此時期,_____縣沒有大的新工業基建項目建設,工業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技術改造來實現。期間_____縣工業技術改造加強與企業改革、改組和產品創新的結合,三年來工業技改投資共約600餘萬元,其中引進設備數台,主要是加工企業得到進一步發展,如冰峯酒廠新廠房的建設和設備的改進,吉星麪粉廠的改制及設備引進和更新,精細麪粉及油料的加工工藝的改善,均達到了技術革新,增加了農副產品的附加值。技術改造有效調整了工業產業和產品結構,通過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工業結構有所調整。

二、我縣工業技改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xxx”以來我縣工業技改有所改善,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我們也清醒的看到,這種增長是建立在九五期基數較小的基礎上,工業技改投資一直較低,這與其他縣市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目前我縣工業技改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投資體制不健全,技術改造意識薄弱

從企業方面來看,部分企業經營者對技改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長期以來,我縣工業企業均是老企業,發展意識薄弱,尚未完全形成“誰投資、誰決策、誰收益、誰承擔風險”的新型投資體制;企業內部投資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不高,投資決策責任追究制度尚未完全建立。由於投資體制不健全,機制不活,老工業企業安於現狀,進取心不強,對技術改造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企業存在短期行為,以過高的分紅,圖眼前利益,沒有建立科技進步機制,因而經營者對花精力、冒風險去搞技改缺乏動力。有的經營者還存在小富即安的意識,滿足現狀、擴張欲不強,技改的主動性、積極性不高。還有一些企業,經營者的文化科技知識不足,科技進步意識淡薄,科技人員知識老化,創新意識不強,企業對如何通過技改上水平求發展心中無數,不會幹,似乎技改是“要我搞”而不是“我要搞”,缺乏主體意識和主動性,還在“等、靠、要”。

(二)資金短缺是技改工作的一大障礙

要進行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必須有足夠的資金支持。技改資金短缺,一直以來都是技改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從目前的情況看,隨着煤、電、油等資源的緊缺,原材料價格的不斷上漲已給企業帶來越來越大的壓力,不少企業資本金已大幅度減少,企業已很難提取更多的資金用於技改,大部分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技改資金緊張,影響了技改項目的實施。由於資本市場不健全,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不暢,一般企業技改資金的主要來源仍然是金融信貸,但信貸資金的發放寬緊不均衡:業績優良的大企業寬,一般的中小企業緊。銀行要防範信貸風險,這些都是正確的、必要的。問題是佔企業總數80%的中小企業很難貸款,即使銀行肯貸,也還存在擔保找不到,又無抵押物的情況。

(三)企業新產品開發能力不強,技改投資的技術和產品來源少

由於當前在科技成果的產生、推廣、應用的全過程中,推進科技進步的機制尚不健全,難以形成資金投入、攻關研製、情報信息、引進消化、技術創新、人才工程及獎勵措施的順暢運作,加上社會上從事科技諮詢服務、推廣應用的科技中介機構發展緩慢,經常性的、規範性的技術市場不發達,適應不了當前經濟發展和企業技改的需要,導致大量科研成果及專利技術束之高閣。而大批企業又苦於找不到好項目,有的重大成果又由於始終不能落實而掛空,致使相當一批工業企業的技改難以取得進展。長期以來,我縣企業技術進步處於技術引進型的模仿創新階段,除個別企業創新能力較強、擁有一些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外,絕大部分企業的自主開發能力很弱,技術升級慢。雖然我縣加大了技術創新和新產品的開發力度,但由於受地域、環境和資源的限制仍發展較慢,我縣工業企業整體開發能力不強,有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品少,技術改造投資大都侷限於現有產品質量提高和規模擴張,缺乏新的投資動力。而新產品投入不足,產業升級慢,抗風險能力和應變力不強,導致工業經濟整體發展受全國宏觀形勢的影響較大,老工業企業發展受阻,均屬於“五小”企業和國家關停企業,普通產品、初級產品能力過剩,高附加值、深加工產品少,且投入嚴重不足,行業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差,行業也出現了萎縮和虧損情況,行業技改投入也呈大幅下滑趨勢。

(四)企業管理人才及技術人才缺乏

企業成功發展的主要因素是管理人員,管理人員的素質及發展理念極大的關係着企業生死存亡,我縣企業管理者絕大部分均有小農意思,發展觀念不強,學習意識薄弱,注重眼前,不計長遠。企業由於規模小,福利待遇相對較低,致使無法引進技術人才,而企業內部培訓意識薄弱,造成企業管理人才及技術人才的匱乏。

三、對我縣工業技改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一)統一思想認識,增強對技術改造重大意義的認識

技改是企業行為,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企業主體意識不強,已成為制約這些企業推進技改的重要內在因素。因此,要倡導全社會尤其是企業自身關心關注我縣工業的發展,重視技術改造工作的良好氛圍。要加強政府引導和支持力度,使企業充分認識技術改造和技術進步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增強技術改造的自覺性,樹立搶人才、搶投資、搶項目、搶市場、搶信息的責任意識,儘快把我縣工業技術改造工作提高到一個新階段、新水平。同時,應切實轉變觀念,樹立服務意識,努力做到大企業與中小企業一視同仁,特別是在目前的經濟背景下,非公有制企業、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迫切需要政府的政策導向與扶持,因此,加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加大對民營和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使我縣的企業改革、產業整合與非公有制企業的發展能夠很好地對接起來,是政府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

(二)加大投資力度,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

_____縣要加大投資力度,而且還要實現穩定增長。這一方面是因為_____縣的投資規模均太小,而同期國家固定資產投資卻逐年大幅增長,_____需要把這些缺漏彌補回來;另一方面,_____縣工業企業均比較小,屬於老工業企業,沒有大量的更新改造資金和技改投入,就無法實現經濟的增長與新突破。因此,在新形勢下,為加快發展,必須加大投資力度。要通過制度的創新來推進企業技改進程,首先要加快投資主體多元化建設步伐,其次要確立企業技術改造主體地位,儘快形成企業自主決策、自擔風險,銀行獨立審貸,政府宏觀調控的新投資體制。要開闢多種融資渠道,推進項目籌資多元化,一是要充分利用西部大開發的契機,儘可能爭取享受國家的優惠政策和資金支持,主動多向上級有關部門爭取相關行業的投資能夠得到傾斜支持;二是建立和完善技改投資支撐保障體系,充分運用技改貼息、項目等優惠政策,提高企業技術改造的積極性;三是建立銀企合作協調會議制度,加強同金融部門的溝通和協商,通過銀企雙向選擇,幫助有條件的企業與銀行簽訂銀企協議,充分發揮傳統資金主渠道作用,加大信貸資金對工業技改的支持力度。銀行貸款既要保證重點又要兼顧一般,只要有好的技改項目,就要積極提供必要的信貸支持,以緩解我縣工業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四是促進城市資源和城鄉居民資本轉化為工業資本,鼓勵企業直接吸收民間資金參與項目建設,建立和探索民間融資新渠道;五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要進一步提高工業的外向度,加快推進工業領域對外開放度。要突出抓好重大項目的招商引資,首先是要選定一批重點項目、優勢項目,特別要加強對那些產業鏈長、關聯度大,對全縣經濟發展有重大影響的項目的招商引資力度,可採取與大企業掛靠的辦法增強自身的造血功能,增強實力。

(三)工業技改規劃要與工業的整體發展規劃相結合

工業技術改造必須與全縣工業的整體發展規劃結合,既要選擇中長遠的投資項目,又要有近期的項目,應通過抓好規劃和落實,做到儲備、開發、建設相結合。技術改造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有所為”即突出重點,集中力量抓好重點項目。根據我縣工業結構調整目標,一是要切實加強我縣重點企業技改項目的申報和實施工作,積極選擇和儲備一批產業特色突出、產品優勢明顯、技術水平較高、經濟效益良好的技術改造重點項目,努力爭取有更多的項目進入國家各類技改專項,列入國家、自治區重點項目計劃,爭取獲得政策及資金扶持,力求做大做強,儘快形成一批有明顯拉動作用的工業大產業羣,從而激活我縣工業的快速發展;二是要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促進支柱產業產品的升級換代。三是抓好在建項目的協調服務,對在建技改項目要跟蹤其進展情況,切實幫助協調解決實際問題,促其儘快達產達效。“有所不為”即是逐步淘汰、調整和轉移污染重、附加值低的行業和產品。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時,對工業建設用地要做好科學合理的統籌規劃,應儘可能將增量資產項目安排集中到市、縣開發區。要注重全縣的老企業的整合工作和工業園區規劃協調工作,儘量做到按專業、類別規劃,以便形成合理的產業聚集效應,從而有利於推進我縣工業整體佈局的科學規劃和合理調整。

(四)改善投資環境,完善我縣工業技改管理體系

政府應根據現有的實際情況,出台有關技術改造的政策,各有關部門要拿出具體操作措施,對企業的技術改造項目採取定期跟蹤和專人負責制,並充分利用網絡這一平台,及時為企業提供信息;在工業建設用地問題上,一方面可適當降低價格,吸引投資,另一方面要注意“內資”與“外資”並舉,切實避免因政策待遇的差異而造成的“內資”外流。同時要採取措施,完善技術改造管理體系,一是減少和規範項目審批程序,對符合國家和自治區產業政策和不使用國家和地方財政資金的項目,推行項目登記備案管理。必須由政府審批的,則應簡化程序,減少審報環節,增加透明度,提高辦事效率;二是深入研究並努力推進投資的改革,積極探索支持企業技術改造的新辦法;三是對工業產業結構和企業核心競爭力進行深入研究分析,項目決策注意把握國家產業導向、技術發展走向和行業動態,認真分析市場現實需求、潛在需求和未來需求,適時調整政策,真正做到“技改有方向、投資不盲目”,以確保技改的高成功率;四是建立人才專家庫,為政府和企業技改決策提供智力支持。

(五)抓大促小,推進中小企業發展

我縣缺乏產銷上的企業航母,能真正拉動整個產業鏈的企業沒有。必須鼓勵以大企業為龍頭的戰略性兼併重組,推進優勢資源集中,打造能夠聚集產業羣的有較高知名度的品牌,依託傳統產業的提升和對新興產業的扶植,圍繞資本、技術、產品等先進生產要素,推進企業的技術改造。同時,我縣的經濟大發展,沒有中小企業的發展壯大同樣是極不現實的。因此,在圍繞“做大做強”目標,推進重點老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必須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扶持,積極引導和推進中小企業技改步伐,要鼓勵、引導和扶持中小企業以“專、精、特、新”為目標。首先要對我縣重點扶持的中小企業給予指導,根據國家產業政策,結合自身的產品和資源等現有比較優勢,制定出企業戰略發展規劃,定位未來發展方向,其次是研究選擇縣內一批成長性好、管理規範的中小企業,對其有市場前景、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帶動示範作用大的項目給予扶持,努力實現中小企業發展的新突破。

(六)建立健全科技服務體系,拓寬企業技術和產品來源渠道

首先,要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為科技成果擁有者及買方提供一個公開、公平、公正、快捷的交易場所,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其次,要加強“產學研”合作,要從培養自主創新能力為目標,不僅要開展新項目或新產品的合作創新,同時要注意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裝備優勢,通過採取在崗培訓、繼續培訓、項目培訓等多種形式,加快培養企業自己的科研開發人才,不斷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第三,在優勢互補、利益共享的原則下,建立企業與高校和科研院所聯合協作的運行機制,積極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和科技成果,解決企業技術改造中存在的難題,使得企業能夠在第一時間內以“最經濟”的手段獲得新項目或新產品的開發和轉化權利。從而推動企業的技術進步,整體提升企業的技術水平;第四,大力發展技術市場和人才市場,為企業提供適用的技術和人才。要健全技術市場管理體系,完善信息系統,發展多種交易形式,努力拓展技術交易範圍。要完善人才中介機構功能,健全人才資源供求信息交流系統及其管理制度,放開人才流動限制,並以優惠政策,面向國內外大力引進企業急需的各類人才;第五,加強行業協會建設,發揮行業協會的橋樑作用,促進企業之間科技、生產、金融、市場等方面的信息交流,更好地為企業技術改造服務。

【第11篇】鋁工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為進一步瞭解百色市鋁工業發展情況,根據辦公室開展繼續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的安排,3月17日至18日,在陸永儒副祕書長的帶領下,我們三人調研組到德保靖西那坡等三縣對鋁工業發展情況進行調研,現將調研結果彙報如下:

一、鋁工業發展總體情況

(一)德保縣鋁工業發展現狀

德保縣鋁工業主要依託廣西華銀鋁,該公司自xx年6月18日正式開工建設以來,經過兩年多的建設,目前,兩條生產線已產出近10萬噸氫氧化鋁。據預測,今年6月底前將實現年產160萬噸氧化鋁全線貫通投產,年銷售收入將達到41.6億元。同時,華銀鋁德保生活區一期工程、石灰廠、鋼球廠、華銀鋁外部供電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廣西華銀鋁進廠專線鐵路、物流園、編織袋廠等氧化鋁配套項目進展順利。

鋁工業發展目標:力爭到2022年建成年產320萬噸氧化鋁、50萬噸電解鋁、20萬噸鋁材加工等一批鋁工業企業,進而加快鋁產業鏈的形成。建成年產12萬噸燒鹼、20萬噸pvc聯合企業、50萬噸石灰廠、8萬噸碳素和編織袋、鋼球、乙炔、耐温、物流等氧化鋁配套項目以及鋁材、鋁製品、氧化鋁應用產品等初具規模的企業。

(二)靖西縣鋁工業發展情況

1、項目基本情況

靖西鋁加工及配套項目是xx年年自治區層面統籌推進新開工的重大項目,項目建設內容和規模為年產氧化鋁240萬噸、電解鋁32萬噸、鋁塑板144萬平方米、鋁合金棒20萬噸、汽車輪轂200萬套、鋁板帶箔6萬噸,碳素50萬噸、石灰30萬噸,總裝機容量46.5萬千瓦熱電廠。工程計劃總投資168億元,預計可實現利税50億元。

2、項目建設進度

靖西鋁加工及配套項目於xx年年3月5日破土動工,不到一年的時間,電解鋁項目去年底已經建成投產,今年一季度鋁錠產量達7100噸,實現工業總產值1.1億元。氧化鋁項目兩組原料磨已投料帶車試運,溶出車間所有流程已打通,沉降車間已完成熱水製備1萬立方,種子過濾、種子分解、蒸發車間已試水完畢。配套洗礦廠水池施工已完成,主廠房3個洗礦機和2個破碎機達到安裝條件。配套1#蓄水池二壩以下的護坡已全部施工完成,2#蓄水池土方已完成60%。配套赤泥堆場、排泥庫已全部開挖,正進行底部硬化和防滲處理。電解鋁項目年產16萬噸生產線僅用7個多月時間建成投產。xx年年11月5日,廣西電網公司220千伏同塔雙迴路送電線路工程基礎工程完成,已為鋁工業基地送電。2022年3月18日,總裝機容量46.5萬千瓦熱電廠1號機組併網發電。年產3萬噸氟化鹽項目也已開工建設。目前,工程建設累計完成投資達70多億元,各項工作按計劃進展順利。

(三)那坡縣鋁工業項目情況

1、鋁工業項目情況

(1)那坡縣鋁土礦資源概況

那坡縣鋁土礦礦區主要分佈於東北部的城廂鎮、龍合鄉和坡荷鄉,產地15處,總面積約182.81平方公里,預計遠景儲量達1億噸以上。

(2)鋁工業項目前期工作進展情況

為加快推進鋁工業項目建設步伐,該縣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一是通過積極爭取,得到了區、市領導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建設項目已被列入百色市“十一·五”規劃重大項目,被自治區人民政府列入廣西“十一·五”工業化規劃;二是在已完成全縣堆積礦儲量詳查的基礎上,加緊推進全縣沉積型鋁土礦詳查工作,力爭儘快摸清全縣鋁土礦總儲量;三是在認真考察調研的基礎上,完成了選址、徵地、供電供水方案,還就供水、供煤和改善大交通,目前,自治區交通廳已同意將該路段建設項目到廣西“十一五”規劃,同意將百大至平孟口岸的二級公路進行立項建設。自治有關部門也已決定對桂西地區(那坡縣、靖西縣、德保縣)的工業用水進行勘測和設計,現已委託廣西水利設計院進行設計,該縣已完成工業用水調查摸底和數據收集工作。四是加強與越南鄰縣的溝通合作。通過多次會晤交流,現已和越南高平省通農縣簽訂了聯合辦礦意向;同時,口岸升格的各項準備工作也正有序進行,目前,平孟口岸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正在得到進一步完善,口岸建設規劃已基本完成,準備組織專家評審,力爭明年上半年升格為國家一類口岸。口岸升格後,將成為中國與越南經濟貿易來往以及從越南進口鋁礦的重要通道和鋁材加工品出口東盟國家的重要連接點。五是通過加強聯繫、溝通和項目推介工作,積極引進實力雄厚的客商前來那坡進行項目考察和投資洽談,先後與山東信發鋁電集團、山東魯能集團、四川其亞公司、廣東聯泰集團、宜昌長江鋁業公司、美國新世紀集團、上海世貿集團進行洽談,並誠邀這些投資商到那坡進行實地考察、協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六是正在加快項目的申報立項工作;七是正在加快引進鋁工業項目的配套項目工作,為今後形成完整的鋁產業鏈、產業集羣打基礎;八是投入260萬元完成了永樂園區河堤防洪工程和橋樑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九是完成了工業發展總體規劃,特別是突出以鋁為主的工業園區詳細性規劃,已於去年十一月通過評審。

2、下一步工作打算

(1)進一步完善項目區的交通、供水等基礎設施建設

積極跟蹤聯繫和配合上級有關部門儘快做好那坡縣至雲南省富寧縣(高邦)高速公路、田東至那坡鐵路、百大至平孟口岸二級公路等項目前期工作,爭取早日開工建設,為那坡鋁工業項目開工建設創造良好的環境和便利的條件。同時,儘快完善工業園區的詳規,多方籌集資金投入工業園區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為企業提供便利條件。此外,做好各個候選廠址供水工程項目的籌建工作,確保項目一旦落地,供水工程的建設工作能提前啟動。

(2)加強與雲南方面的溝通聯繫,促使用電、供煤問題儘快落實

在雙方已簽訂供煤合作意向書的基礎上作進一步協商,爭取在近期內與雲南文山州簽訂正式的供煤合同;同時,加快本縣境內的電網升級和改造,向礦區和廠區架設輸電線路,進一步加強與文山電力公司的對接商洽,確保鋁工業項目的用電。

(3)加強向上級請示彙報,加快項目申報立項工作步伐

積極主動向上級領導及有關部門彙報工作進展情況,爭取得到上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幫助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加快對那坡境內的礦產資源進行詳查和工業勘探,加快項目申報立項。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工業能源供應緊張。隨着鋁工業的不斷髮展,電力不足已成為制約以上三縣鋁工業發展的“瓶頸”。

【第12篇】產品加工業調研報告

產品加工業調研報告,你們都寫好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出來的有關於產品加工業調研報告,歡迎閲讀!

一、報告前言

根據《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統計報表制度》之規定,農產品加工業是指以農業物料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及其加工品為原料進行加工、再加工的工業生產活動。其相關行業包括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製造業、飲料製造業、煙草加工業、紡織業、服裝及其他纖維製品製造、皮革毛皮羽絨及其製品業、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製品業、傢俱製造業、造紙及紙製品業、醫藥製造業、橡膠製品業等12大類。

安康位於關中、成渝、江漢三大經濟區的幾何中心,南依大巴山北坡,北靠秦嶺主脊,漢江由西向東貫穿其中。境內兩山夾一川的自然地貌和四季分明的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藴育着豐富的農業物料和野生動植物資源。近年來,各縣區依託本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農副食品加工、食品製造、飲料製造、煙草製品、紡織和醫藥製造等六大行業取得了較快發展,目前已成為帶動農民增收、促進財政增長的一支重要力量。

為有效探索農產業加工業發展途徑,近期,市工信局組織開展了農產品加工及其魔芋、黃姜、茶葉、生豬、油料、糧食、製藥、繭絲綢等重點產業專題調研,並撰寫出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供大家參考。

二、發展現狀

(一)全部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現狀

截止20xx年底,xx市全部農產品加工業單位個數為12485户,佔全市工業的77.27%;從業人員46632人,佔全市工業的43.98%;完成增加值31.81億元,佔全市工業的38.65%;完成總產值88.67億元,佔全市工業的29.02%;實交税金6.22億元,佔全市工業的49.15%;提供勞動者報酬7.77億元,佔全市工業的34.43%;(20xx年xx市全部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情況統計表見附表1)。

(二)規模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現狀

截止20xx年底,全市年營業收入過500萬元的規模農產品加工企業個數為109户,佔全市規模工業的32.63%;從業人員10877人,佔全市規模工業的32.91%;完成增加值19.75億元,佔全市規模工業的34.43%;完成總產值52.19億元,佔全市規模工業的32.98%;實交税金5.17億元,佔全市規模工業的54.77%;實現利潤3.53億元,佔全市規模工業的21.97%(20xx年xx市規模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情況統計表見附表2)。

(三)六大重點行業發展現狀

xx市農產品加工業涉及到統計分類各個行業。20xx年,農副食品加工、食品製造、飲料製造、煙草製品、紡織和醫藥製造等六大行業完成總產值78.62億元,佔全市農產品加工業的88.67%,已成為六大重點行業(20xx年xx市全部農產品加工業主要經濟指標統計表見附表3,20xx年xx市規模農產品加工業主要經濟指標統計表見附表4)。

1、農副食品加工業。包括穀物磨製、飼料加工、植物油加工、製糖、屠宰及肉類加工、水產品加工、蔬菜加工和其它。截止20xx年底,全市共有單位數7589個,完成總產值36.51億元,佔全部農產品加工業的41.17%。

2、食品製造業。包括焙烤食品加工、糕點製造、方便食品製造、乳製品製造、調味品製造和其他。截止20xx年底,全市共有單位數784個,完成總產值9.86億元,佔全部農產品加工業的11.12%。

3、飲料製造業。包括酒的製造、軟飲料製造和精製茶製造。截止20xx年底,全市共有單位數954個,完成總產值6.22億元,佔全部農產品加工業的7.02%。

4、煙草製品業。截止20xx年底,全市共有煙草製品業單位數22户,完成總產值8.06億元,佔全部農產品加工業的9.09%。

5、紡織業。截止20xx年底,全市共有紡織業單位數132户,完成總產值8.31億元,佔全部農產品加工業的9.37%。

6、醫藥製造業。包括中藥飲片加工、中成藥和生物生化製品製造。截止20xx年底,全市共有單位數27個,完成總產值9.66億元,佔全部農產品加工業的10.89%。

三、主要特點

(一)主導產業初步形成

據專題調研資料顯示,目前,魔芋、黃姜、茶葉、生豬、油料、糧食、製藥、繭絲綢等八大產業已成為安康農產品加工業的主導產業(各產業調研報告見附件1-8),其中魔芋和繭絲綢產業在全國乃至全球都佔有相當份額。

(二)龍頭企業初具規模

20xx年,全市109户年營業收入過500萬元的規模農產品加工企業完成總產值52.17億元,佔全部農產品加工業的58.84%,其中魔東魔芋、江興醫化、雨潤集團、新興米業、安康正大、金福海油脂等龍頭企業初具規模。

(三)發展速度不斷加快

20xx年,全市農產品加工業完成總產值88.67億元,較上年同期相比增長30.79%,其中,年營業收入過500萬元的規模農產品加工業完成總產值52.17億元,較上年同期相比增長43.50%,保持了較高的增長態勢。

(四)產品結構趨向合理

20xx年,全市農產品加工業涉及統計分類的各個行業,但主要產品只有32種,大都是來自於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製造業和醫藥製造業,並且都屬於國家扶持發展的產品,符合綠色發展理念,產品結構不斷趨向合理(20xx年xx市農產品加工業主要產品產量統計表見附表5)。

四、存在問題

(一)企業規模小

20xx年,在全市農產品加工業中,個體經營户為11673户,佔全市農產品加工業總數的93.50%,而規模較大的農產品加工企業數僅佔6.5%,其中,年營業收入過500萬元的農產品加工企業數僅佔0.87%。

(二)產品附加值低

從加工單位看,農產品初加工單位數較多,深加工和精加工較少,增值能力差;從產品品質上看,大多數產品檔次低,包裝差,產品品質不高;從產品用途上來看,初級原料產品所佔比重較大,產品附加值低。

(三)基地建設不配套

由於基地建設沒有跟上,可供加工的農產品不足,造成加工企業生產能力過剩。據調查資料顯示,20xx年,僅食品植物油生產能力過剩近2萬噸,茶葉生產能力過剩近100噸。其中,秦東魔芋、江興醫化、金福海油脂等大部分龍頭企業都存在着生產能力嚴重過剩問題。

(四)共性問題尤為突出

人才短缺、融資困難和發展環境不盡人意等制約瓶頸一直是工業發展的共性問題,加之農產品加工業的規模小、底子薄、抗市場風險能力弱等客觀因素的制約,這些問題在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工作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五、建議意見

(一)發展壯大主導產業

根據《全國主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規劃》及《xx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第十二個五年發展規劃》,結合全市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實際,對今後一個時期全市農產品加工業進行統籌規劃,制定相關措施,大力發展魔芋、黃姜、茶葉、生豬、油料、糧食、製藥、繭絲綢等八大主導產業,進一步促進全市農產品加工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二)做大做強龍頭企業

鼓勵和引導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市場前景好、帶動作用明顯的農產品加工業加快發展,在規劃和建設項目上,實行優先審報,重點傾斜扶持;在企業融資上,積極組織開展銀企業合作,解決融資難題;在原料基地建設上,建立健全企業與農民的利益分配機制,確保原料供應,着力培育一批具有產業關聯度大、市場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

(三)建立健全質量體系

鼓勵農產品加工業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開展合作,選用先進的生產設備和科學的生產工藝,提升傳統產業,發展新興產業;引導農產品加工業建立健全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推進全面質量管理,確保農產品加工業產品質量;支持農產品加工業開展產品質量認證,建立科學地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進一步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

(四)不斷優化發展環境

各級黨委、政府要充分認識農產品加工業的重大意義,將其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統一規劃,統籌安排,進一步完善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在全社會營造一個良好的發展氛圍;各相關職能部門要要各司其職、轉變職能,通過資金、人才、技術支持和用地、電力保障等多種形式,積極為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搞好協調服務。

【第13篇】工業園區黨建工作調研報告

我鎮共有基層黨(總)支部31個,其中黨(總)支部1個,全鎮黨員人數為992人。近幾年來,我鎮黨建工作以“三級聯創”為總抓手,以“雙帶”為核心,以“為黨增光輝”為主題,在全鎮全面開展“五好”鄉鎮黨委和“五好”基層黨組織的創建活動,黨建工作取得明顯成效,鎮黨委被高郵市委授予首批“五好鄉鎮黨委”。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我鎮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如雨後春筍迅猛發展,成為我鎮經濟的重要支柱。我鎮積極探索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新路子,從實際出發,把工業園區作為拓寬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新空間,有力地促進了園區企業健康、快速發展,實現了黨建工作和經濟發展的“互動”、“雙贏”。

一、工業園區基本情況

××是全國著名的“燈具之鄉”,全國最大的燈具生產基地,國內街燈每4盞有1盞來自××。全鎮現有各類燈具企業220多家,揚州燈具工業園區是我鎮為進一步推動燈具產業發展而設立的,整個規劃用地3500畝,工業園區一區於xx年3月啟動,己經開發xx多畝,先後被揚州市、省鄉企局列為鄉鎮示範工業小區,被揚州市列為“xxx”重點推進的4個鄉鎮工業園區之一。xx年,園區實現產值8.5億元,佔全鎮工業產值的79.7%。今年我鎮又開始工業園區二區建設,新增進園企業16家,園區企業總數力爭達145家,xx年園區力爭實現產值11.5億元。目前,園區有企業118家,其中外商企業2家,職工人數5800多人,黨員218人,企業業主是黨員的56人,擔任支部書記(或副書記)3人,選派黨建工作指導員17人,今年在非公有制企業中發展黨員15人。

二、工業園區黨建情況

工業園區是我鎮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主戰場,我們在專題調研的基礎上,按照“黨員活動到哪裏,黨的組織就建到哪裏”的原則,高度重視園區黨建工作。

1、創新組織體制。我鎮首先從理順關係入口,注重黨組織的設置,以消除黨建工作“空白點”,一是突出重點,找準突破口。我們以重點企業聲光廠為突破口,率先建立黨組織,以點帶面,全面推進,產生較好的示範作用。二是分類指導,因廠制宜。按照成熟一個組建一個的要求,採用“建、聯、掛、派”等形式,創造條件逐步建立非公有制經濟黨組織:⑴ “獨立型”,即單獨組建。凡有3人以上正式黨員,並有合適的支部書記人選的非公有制企業,單獨建立黨支部。目前,我鎮網已在園區中單獨建立黨組織2個(聲光廠、金星廠)。⑵ 聯合型,即聯合組建。黨員數不足3名或暫不具備單獨組建黨支部條件的非公有制企業,聯合建立支部2個(化工廠、鋼帶廠)。⑶ 掛靠型,即掛靠組建。對僅有個別黨員的園區企業,又不具備建立聯合黨支部條件的,掛靠鎮農保中心黨支部,共計有38家企業,其餘園區企業則按過去的隸屬關係掛靠原村或單位黨支部,掛靠支部9個。⑷ 派入型,即派駐黨建工作指導員。我鎮從xx年就實行由黨委派駐黨建工作指導員制度和黨政領導聯繫非公有制企業制度,向未建支的列統企業派駐黨建指導員17人,副鎮級以上幹部每人聯繫一個非公有制企業。

2、重視發展黨員。在靈活設置黨組織、提高黨組織組建率的基礎上,各支部堅持黨員標準,積極在非公有制企業中吸收先進分子入黨,特別是採取“培養、推優、發展”等形式,堅持質量和數量並舉原則,把技術骨幹、生產工作一線職工和企業管理人員中的優秀分子作為發展黨員工作重點,在非公企業職工中,相當一部分學歷素質較高、在企業作用明顯、具備入黨條件,我們通過各種形式找他們談心、交心,舉辦入黨培訓班,引導他們加入黨組織。xx年~xx年在非公有制企業中培養入黨積極分子216人,發展黨員68人,為園區非公有制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3、注重組織活動。園區黨組織能否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戰鬥力,關鍵在於能否有效開展各項組織活動,這幾年來,我十分注重這點。以園區企業發展為目標,按照“企業需要、業主理解、員工擁護、黨員歡迎”的原則,緊緊圍繞企業生產經營,以鎮黨委務口牽頭,以園區服務中心為載體,靈活開展各項活動。一是開展“當標兵”活動。要求企業黨、團員做生產技術的標兵、做完成任務的標兵、做排憂解難的標兵、做遵守紀律的標兵、做服務企業的標兵。二是開展黨員先鋒崗活動。黨支網部在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中開展先鋒崗活動,在工作崗位上懸掛先鋒崗標誌牌,在廠區設立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公示監督欄,時刻提醒他們牢記自己的身份,接受羣眾的監督,激發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三是開展“我為企業增產增效獻良策”活動。緊緊圍繞企業的生產經營來組織活動,在組織勞動競賽、技術革新和技術比武等活動的同時,開展“我為企業增產增效獻良策”活動,發動員工合理化建議,為企業發展獻計獻策。這些系列活動開展,推動了企業發展,得到企業業的肯定。

4、突出制度建設。園區黨支部全年工作做到年初有計劃,年中有檢查,年底有考核;對每位黨員建立了跟蹤管理檔案制度,對黨員的跟蹤管理不斷線。建立健全黨組織、黨員活動制度,正常、規範“三會一課”活動,並做好台帳記錄。建立健全黨員發展制度。工業園區黨員發展工作每年有計劃、有培訓、有考察,做到年年有發展。建立、完善並真正執行好各項黨建工作規章制度,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和號召力,為工業園區黨建工作提供了堅實的制度的保障。

5、發揮園區服務中心作用。為便於燈具園區的管理,我鎮於xx年成立了園區服務中心,以工業園服務中心為載體,創新工業園區黨建工作,提升工業園黨建工作水平,有效解決了園區企業活動難開展、難以滿足企業職工多方面的服務需求等問題,切實加強了企業員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營造了積極、健康、向上的園區文化。去年國慶節、元旦、黨員幹部冬訓,節後三個文明建設總結表彰大會以及今年“7.1”,我鎮都以企業黨支部為載體(如聲光、賽德公司)組織文娛演出,企業職工自編自演,自得其樂。企業經營者在積極主動地支持企業黨羣組織開展工作的同時,深感××是一片投資的熱土,主動為我鎮開展“以商招商”出謀劃策,牽線搭橋當好“好娘”。僅今年1~8月,全鎮新引進進園企業13個,真正實現了非公企業黨建工作與企業經濟發展“雙贏”的目標。

三、初步成效

1、園區企業黨建工作得到加強。園區黨建的工作的加強和各項活動得深入開展,極大地激發了廣大職工的入黨熱情和積極性。據統計,園區目前有60多人提交了入黨申請書要求入黨,江蘇賽德公司建立黨組織工作己經提上議事日程,力爭10月底前,正式成立賽德公司黨支部和賽德公司團委。同時,鎮黨委組織科擔負起培訓園區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申請入黨人員和有入黨意向職工的責任,每年初舉辦一期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各類人員的培訓得到不斷加強,黨員素質得到提高,發展黨員工作得到質的提升。

2、園區企業的黨建影響力得到擴大。通過開展“黨員責任區”、“黨員示範崗”等活動,黨員的榮譽感和自豪感增強,通過開展創“五好”黨支部、“非公企業示範黨組織”活動,評選優秀黨支部書記、優秀共產黨員;圍繞抓黨建促經濟,我們每年都評選“雙十佳”,即“10佳優秀企業”、“10佳優秀企業家”。聲光廠黨支部還被市委表彰為“非公有制企業示範黨組織”。目前,園區的黨建工作得到全覆蓋,有力地推進了園區黨建工作,而且影響、帶動整個園區其他企業開展黨建工作,輻射更寬,示範更廣。天龍公司、寶爾特公司、斯洛爾公司等8家企業都向鎮黨委申請組建支部。

3、園區黨建資源得到了整合。推進園區黨建工作後,一方面,工業園區內的黨員統一納入管理,黨員的發展、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園區各支部都可合理組織、統籌安排,園區黨建信息也可以及時互通。另一方園區黨建的深入開展使園區內的黨組織、黨員、入黨積極分子、職工素質進一步提高,作用發揮更突出,園區黨建立足園區、服務園區的功能得到較好的體現。

4、園區企業自身得到健康發展。企業黨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技能不斷提升,他們在工作中不斷創優,為企業發展出“金點子”,獻計獻策,提升了企業發展理念,壯大了企業自身實力。今年1~8月份園區實現產值8.3億元,同比增40.2%,我鎮還在揚州市園區工作推進會上作了交流發言。

四、思考和對策

在園區黨建工作實際中,我鎮雖然有一定的進展,但對照上級要求,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是黨組織單建率比較低,組織生活規範性不夠,黨員作用發揮不夠明顯,部分業主的思想認識不到位,存在“煩”的心理,黨員教育管理方式不適應,大多過於陳舊,教育內容不適應,有空對空的現象,管理手段不適應,比較落後。非公有制企業黨務幹部隊伍建設相對滯後。企業黨務幹部難以選配且流動較為頻繁,突出存在着“企業黨務幹部少,業務熟悉的黨務幹部少”的現象,直接影響了企業黨組織班子建設和黨建工作的開展。為解決這些問題,我們認為必須突出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要注重開拓創新。一是思路的創新。針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在管理制度方面、黨員與企業隸屬關係方面的特點,形成新的不同於公有制企業黨組織的功能理念、黨員先進性理念、黨建工作理念、黨建工作方法方式等。二是組織的創新。建立“以塊為主,條塊結合”的組織管理體系,建立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聯席會議制度。三是組建方式的創新。包括單獨組建、聯合組建、掛靠組建以及先建團、工會,再逐步組建支部等。今年第四季度我們將做好組建工業黨總支工作,初步設想是:揚州燈具園區黨組建總支部,下設12個支部,將園區己建立的4個支部(聲光廠、金星廠、化工廠、鋼帶廠支部)以及聯建、掛靠其他支部的黨員統一劃入工業黨總支,新成立企管站、賽德公司、天龍公司、寶爾特公司、斯洛爾公司、神力公司、金源公司、龍翔公司黨支部。四是組織生活的創新。在活動內容上,開展以“擴大影響力、增強凝聚力、提高戰鬥力”為主要內容的達標創優活動,通過明確活動主題、制定工作標準、樹立先進典型、加強分類指導,進一步加強園區黨組織自身建設;在活動形式上,在“有利於嚴格的黨內生活,有利於黨員的教育管理,有利於企業的發展”的前提下,開展靈活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以提高黨的工作的實效性。

2、注重營造氛圍。要不斷加強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領導,把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作為黨建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擺上重要議事日程,通過召開有關非公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會議、經驗交流會、研討會等,研究佈置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的工作,努力做到“三同時”:堅持在分析經濟工作的同時,分析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在研究基層黨建工作的同時,部署非公有制組織黨建工作;在制定企業發展的同時,制定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計劃,保證了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有效落實。

3、注重培育典型。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是整個黨建工作的一個嶄新領域,它有沒有可能搞好,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示範點建設能否發揮示範輻射作用,要始終堅持“抓兩頭、帶中間”的做法,分類指導,突出特色,通過給非公黨建工作示範點交任務、壓擔子,推動示範點工作上新水平。通過典型示範,以點帶面,進一步總結推廣非公黨建工作先進經驗,用典型來指導、帶動面上的工作開展。

4、注重解決實際問題。一是經費、活動場所問題。以企業為載體,推動黨建活動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相結合,保證活動經費、活動場所、活動時間。二是專職黨務工作人員問題。在保持一支必要的專職黨務工作隊伍的同時,建立一支新型的兼職黨務工作隊伍。三是黨員管理問題。在園區企業實行“黨員證”制度,即:凡在冊黨員憑黨員證就近參加企業黨組織的活動;對外出務工經商黨員,既要發證,又要跟蹤服務,及時為之聯繫外出地的黨組織,使其組織生活儘快正常化。

5、注重活動的實效性。非企業黨建工作開展得如何,最終體現在企業活動的成效上。要引導企業黨組織圍繞“班子建設好,黨員素質好,制度執行好,作用發揮好,羣團配套好,合作共事好”的目標,獨立自主開創性地開展工作,不斷提高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和黨建工作的影響力、滲透力。各企業黨組織要運用靈活多樣形式和載體,積極有效開展活動。在開展黨員教育活動上,在不佔用企業生產時間的情況下,把黨員教育活動帶進車間、班組,做到學習、生產兩不誤。可以把黨的活動內容編印成材料分發給黨員,讓黨員利用業餘時間進行自學。非公有制黨組織在開展活動當中要注重從提高黨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入手,教育他們堅持黨的宗旨,堅定社會主義信念,務使黨員認真實踐“xxxx”的要求,始終保持工人階級先鋒隊的本色,帶頭宣傳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帶頭學習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帶頭遵紀守法,維護好生產、生活和社會秩序,帶頭搞好內外團結和精神文明建設

【第14篇】關於加快我縣工業園區建設的調研報告

遵照縣委的部署,結合審議縣政府工業園區建設情況報告的需要,7月上旬,縣人大常委會組織人員對縣工業園區的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並於7月下旬前往璧山、榮昌、忠縣等地考察學習。現將調研考察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工業園區建設現狀

自20xx年1月縣工業園區批准設立以來,特別是xx年3月園區管委會成立以來,縣委政府高度重視並強力推進園區建設,制定出台了《加快工業園區建設的意見》、《促進工業企業向園區集聚發展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園區為載體帶動全縣工業投入大幅增長,多年來“工業強縣”的口號變成了實實在在的行動。園區管委會等縣鄉有關部門克服困難,忘我工作,實現園區徵地拆遷、場平基建、招商引資和企業入駐同步快速推進,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一是園區徵地拆遷較為順利。南賓工業園區1.89平方公里啟動區徵地基本結束,完成徵地2080畝;簽訂房屋拆遷協議214户,佔應拆房屋239户的 89.5%。拓展區中2平方公里的土地丈量、實物勘測等前期工作有序開展。

二是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進展較快。啟動區現已完成基建投資1.96億元,竣工場平工程12個,園區內道路、電力、通訊、供排水等設施基本達到企業入駐需求;1.8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即將建成投入使用,科技孵化樓已面向社會招商;3.5萬平方米安居工程已基本建成3萬平方米。

三是入園企業漸成規模。現已累計入園企業35家,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28億元,建成廠房11.7萬平方米(其中南賓工業園區入園企業24家,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44億元)。園區投產企業20家,解決就業1000餘人。在建企業11家,主要包括電解鋅、沃特礦業、火電、複合肥、氧化鐵、中藥飲片等項目。待建企業4家,其中升達地板即將開工建設。

四是“一區三園”協調推進。除南賓工業園外,西沱臨港工業園、龍潭有色金屬園均有較大項目落地,帶動全縣工業投入提速提檔。

二、我縣工業園區建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

(一)認識尚未統一,配合不夠默契

(二)建設資金斷鏈,園區運行受阻

(三)土地指標緊張,項目推進困難

(四)區位劣勢明顯,引資到位較少

(五)體制機制不順,辦事效率不高

三、對發展我縣工業園區的建議

(一)統一認識,形成搶抓機遇大辦園區的強大合力

縱觀世界各國和我國沿海地區,工業化是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由於歷史及區位的原因,我縣傳統農業至今仍佔相當大的比重,農業產業獲得了幾個全國第一,但並沒有改變民貧縣窮的面貌。同時,第三產業在我縣尚處於培育起步階段,多年強力推進的特色旅遊業仍然舉步維艱。要想加快發展,唯一的出路還是工業。發展工業如果繼續走“村村點火、户户冒煙”的老路,既浪費資源又破壞環境,量小質弱,無法抵禦市場風險。唯有發揮園區“要素集聚、產業集羣、服務集成”的優勢,才能走通走活“工業強縣”之路。

在新一輪的產業大轉移中,沿海發達地區加工貿易企業向內地梯度轉移、主城“退二進三”企業向“兩翼”轉移;同時,市委三屆三次全委會和全市半年經濟工作會提出了許多含金量非常高的有利於區縣園區發展的政策措施,這些都為我縣園區建設帶來了難得的機遇。但企業梯度轉移不可能持續多年,市委市政府的政策也不可能直接送上門,如果不主動承接相當數量且形成產業鏈的轉移企業,不主動爭取市委市政府和市級部門的支持,我們就會坐失良機,石柱的發展就會滯後。當前,至關重要的是要在全縣上下強化“工業強縣”意識,堅定“以園興工”信念,以“先幹不評論、先試不議論、時間作結論”的創新精神,全力打造園區,為石柱工業經濟的興起打下堅實基礎。建議在全縣開展“工業強縣”大討論活動,統一廣大幹部職工的思想,為園區建設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真正形成“石柱的希望在工業,石柱的難點在工業,再難也要辦工業”的共識。

(二)解放思想,突破陳規實現園區跨越式發展

“思想大解放,園區大發展”,園區建設的規模和速度很大程度取決於思想解放的程度,思想解放表現在敢不敢於突破陳規舊習,開拓創新。只有敢闖、敢幹、敢試,敢於突破“條條”、“框框”、“本本”,才能加快園區發展。常委會考察所到區縣的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

一是要敢於讓利企業。一些同志擔心我縣入園企業享受的優惠政策是不是過多,4萬元甚至1萬元一畝的地價是不是太低,收取的税費是不是太少。殊不知區位條件比我們好的地方都有實行零地價和零收費的。璧山縣與中國奧康集團聯合打造西部鞋都,奧康集團用地2200多畝,位置緊靠璧山縣城城南,完成“七通一平”後每畝土地出讓金為3000元,而奧康年創税只有1000多萬元,按當時璧山縣城的商業用地拍賣價折算,用奧康的税收去償還土地價款,需要3xx年的時間才能平衡。但在奧康集團的引領下,目前西部鞋城在全國已有較大影響,整個鞋業年創税7000多萬元,100多家企業用工1萬人以上,工人月均工資超過1800元,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奧康的成功,使市內外企業普遍看好璧山的投資環境。目前,長安、宗申、力帆等知名企業紛紛落户璧山或在璧加工重要零部件。同處渝西的榮昌則出台了入園企業不收取縣級行政事業費的“零收費”制,吸引大批企業到榮投資,20xx年其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在渝西地區排名第二。璧山、榮昌的快速發展除區位比我們好之外,敢於讓利企業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二是要敢於舉債建設。我市工業基礎較好的區縣大都靠舉債建設,涪陵區欠債20多億元,渝中區欠債30多億元。市委在《關於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決定》中,市政府在全市工業經濟工作會等各種會議場合,都提出要幫助渝東北、渝東南各區縣融資建設工業園區,其實質也是幫助區縣貸款。我們應敢於舉債建設園區,從中長期貸款入手,力爭多融貸資金,儘快用於園區“七通一平”建設。現在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是,如果大規模舉債,園區到底多少年能收回投資,實現平衡。經縣園區管委會測算,啟動區1.89平方公里完成“七通一平”共需資金35000萬元,到20xx年實現最大規模後每平方公里產出25億元,按此計算的投資回報期限為xx年。據瞭解,投資回報的平衡點在上海為xx年左右,重慶則相對長一些,璧山、榮昌等基礎較好的地方為xx年左右。這樣的投資平衡測算是指園區靠税收等直接收入與投入之間相比較得出的結論,常委會考察所到的區縣都認為不能這樣算,還必須算園區產生的社會效益和間接的經濟效益。南賓工業園區除了税收,它還能有效擴大縣城規模;有效延長農業產業鏈條,帶動農產品基地建設和農民增收;有效擴大就業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和降低城鎮失業率等,所帶來的效益是多方面的。

三是要敢於儲地用地。要承接大項目或產業集羣項目,就必須加大園區土地徵用和整治儲備,完善好基礎設施,築巢引鳳,使前來考察的企業願意投資。璧山、榮昌等區縣除積極向上爭取用地指標外,還解放思想敢於用地。榮昌縣今年計劃用地4000畝,上半年爭取到位指標1000畝,實際徵地拆遷8000畝。他們的體會是,只要做好了羣眾工作,安置好拆遷户,就可以早用地多用地。

四是要敢於創新機制。目前,阻礙區縣園區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還很多。要實現園區快速發展,不打破障礙、創新機制顯然不行。在企業審批方面,榮昌實行了“授權”辦理,在園區內設立了四個職能分局,一個辦證服務大廳,每年各職能部門將一部分審批序號留給園區,由園區自行在服務大廳一次性辦結,不用再跑到各局審批。只要企業基本要件齊全,他們可以一天內辦結,儘管如此,他們認為還不夠快,在浙江崑山等沿海地區,只要企業達到“三符合”(符合產業結構、符合規劃、符合環保要求),就可以先幹再逐步完善手續。此外,行政事業性收費實行“零費制”、土地指標先用後爭取等等做法,都無不與他們靈活創新的體制機制有關。

(三)拓寬渠道,集中各種資金投入園區建設

除了縣財政先期投入3000萬元用於場平外,我縣園區建設主要依靠融資,縣政府作為投資主體,對融資部分承擔了相當的債務風險。如按目前的運行模式,要大力發展園區,就必須大幅度提高舉債數額,所帶來的風險較之渝西的區縣會更高。因為我們的用地條件差(山地多、平壩少),徵地拆遷加整治成本每畝需21萬元左右,加上水電氣訊等投資,每平方公里在3億元以上。南賓工業園區8平方公里拓展區,須在短時期內融資20多億元,這是我縣財力所不能及的。即使有足夠的資金來源,我縣也不能提供相應的擔保資產。因此,必須拓寬投資渠道,增強融資能力。在拓寬投資渠道方面,一是可以借鑑璧山、榮昌、忠縣的經驗,責成縣級部門向上爭取項目資金用於園區建設:水務部門運用城鎮供水工程等項目資金投入園區解決供水問題,交通部門爭取路網建設資金解決園區道路建設問題,市政部門爭取市政設施建設資金解決園區內道路硬化油化問題等等。二是按縣委〔20xx〕34號文件規定,天然氣、電力、通訊等公用事業部門,要從企業增量擴容的需要考慮,積極鋪設園區管網,以減輕園區“七通一平”的建設資金壓力,降低政府的負債風險。三是在拓展區內規劃30%左右的綜合用地,實行招標拍賣,“以商補工”收回資金緩解融資壓力。在增強融資能力方面,關鍵是做大現有資產存量。建議在縣城規劃區內盡力多徵多儲國有土地資源,以儲備的城鎮國有土地進行融資,提高承接吸納貸款的能力。

(四)轉變觀念,積極爭取用地指標滿足園區建設需要

目前,我縣無論是發展工業園區,還是城鎮擴容,都需要大量土地指標。而國家的大政策是把好土地閘門,對基層用地設置了很高的門檻。沿海發達地區和我市較發達區縣,在上世紀末就認識到土地對於一個地方發展的重要意義,囤積了不少可供開發的土地。我縣長期以來強調“管好土地”而忽視了“用好土地”,結果導致我縣土地儲備嚴重不足,成為制約園區發展的主要瓶頸。市委三屆三次會議明確提出幫助渝東北、渝東南的16個區縣建立特色工業園區,同時近幾年我縣運用市上批准實施的土地整治工程,每年提供了幾千畝的土地利用指標,從實現佔補平衡角度講,我縣也應適當多享受一些土地指標。因此,採取多種形式,策劃包裝好項目,爭取更多的用地指標是政府各部門,特別是國土部門的重要任務。建議我縣每年為下一年儲備可用土地指標xx畝以上,以保證園區建設的順利推進。

(五)創新機制,調整完善園區管委會職能職責和辦事程序

一是適當調整園區管委會運作模式。對園區“企業運作、封閉運行、獨立核算、自求平衡、滾動發展”的運行模式作出調整,使之適應新形勢下多元化投入資金、多主體開展建設的需要。二是適當調整園區管委會管理職能。建議對園區鬆綁減壓,不再承擔招商引資任務,徵地拆遷主要交由園區所在鄉鎮和縣國土部門負責,水電氣訊等公益事業和交通等基礎設施交相關部門負責。同時,強化園區審批服務職能,使之更好服務入園企業。三是調整行政事業性收費標準。實行縣級行政事業性費用“零收費”制度,上級部門收取部分由縣財政上繳,中介收費採取中介單位由園區推薦,企業自主選擇並承擔費用,園區代辦的方式進行。四是調整企業審批辦證程序。可以借鑑榮昌的做法,實行授權委託、集中辦證,由職能部門留出部分審批文號直接授權園區辦理。或者借鑑忠縣的做法實行限時辦結,不能因為部門的原因貽誤建設進度和入園企業的生產經營。五是完善拆遷安置機制。可在城區較好位置統建居民小區,完善服務功能,最大限度滿足拆遷户的合法利益,在此前提下對個別阻礙建設的釘子户依法實行強拆。

(六)嚴格管理,維護園區良好建設秩序

一是擬定入園企業基本條件標準。入園企業必須數質並舉,注重環保和社會效益。引進項目要結合本地資源,突出特色、優勢和重點,堅持“四不要”,即無税的不要,污染大的不要,實力弱的不要,勞動密集且附加值低的不要。二是加強園區土地管理。由政府出台《工業園區土地管理辦法》,對不按協議投資投產的用地依法予以收回,禁止“跑馬圈地”。三是建立完善入園企業退出機制。設立規範的退出標準,避免不必要的經濟糾紛。四是加強園區審計監督。責成審計部門按期審計園區資金使用情況,確保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五是明確政府職能部門工作任務以利考核。如國土部門應爭取到位的用地指標,規劃部門應完成的園區規劃面積和項目,交通、水務、市政等部門投入園區的爭資立項任務等等,都應在相關部門的年初目標任務中加以明確,年底嚴格考核兑現。

(七)加強領導,健全園區決策議事機制

一是成立由縣上主要領導負責的高層次議事決策機構,每季度召開一次例會,研究決定園區建設的重大事項,制定解決疑難問題的硬性措施,明確部門和單位為園區建設排憂解難的任務。二是建立由有關部門組成的一個月召開一次的園區工作協調會制度,負責園區工作的具體協調和事務辦理。三是建立園區企業主與服務機構負責人的對話制度,不定期聽取企業的工作建議、意見,現場解決有關問題。

【第15篇】清城區優化工業結構佈局情況的調研報告

清城區優化工業結構佈局情況的調研報告

近年來清城區大力實施市委、市政府“三化一園”的發展戰略,鞏固樹立“工業立區、工業強區、工業富區”的指導思想,積極推進工業化進程,以招商引資為重點,大辦工業園區。在抓好招商引資的同時,大力優化工業結構佈局,促進了工業產業化進程。據統計,20xx年以來,我區先後建設了29個工業園區,共引進項目277個,合同投資金額247.7億元,已落實項目199個,落實率達72,已動工項目45個,已投產項目154個。

一、成效與做法

我區在重點抓好招商引資工作,招商引資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時,注重工業結構的優化佈局,按照“產業化、規模化、集羣化、效益化、特色化”的要求,優化工業結構佈局,取得了較大的成效,在做法上有如下特點:

1、加強領導,成立機構。為加快區工業化的建設步伐,發展特色產業,各街、鎮切實加強領導,相繼成立領導小組,設立招商辦,源潭鎮還專門成立了工業園區管理辦公室,主要幫助投資者協調各有關部門,解決相關問題,做好項目的跟蹤服務等系列工作。

2、合理規劃,明確定位。我區根據各街、鎮的工業基礎、區位優勢和發展趨勢,合理規劃,明確工業發展定位,將源潭、龍塘和石角三鎮定位為工業重鎮,在工業發展定位上明確我區重點發展建材陶瓷、紡織製衣、汽車配件、電子電器、電線電纜、冶金製品、玩具飾物等7大支柱產業。

3、科學佈局,明確發展重點。在工業佈局方面,我區能夠做到各有側重、各有特點。根據各街、鎮的資源和發展基礎的實際情況,我區科學合理優化工業佈局。其中,龍塘鎮以發展電子電器、鋁形鋼材加工、汽車配件為主;石角鎮重點以廢舊五金、塑料拆解和再生資源深加工為主;源潭鎮以發展建材陶瓷為主;東城街辦以紡織製衣為主;鳳城街辦以重點發展電線、電纜等支柱產業為主。

如源潭鎮,該鎮以清佛公路和銀英公路為中心軸。規劃建設清佛路兩旁連片開發,形成工業走廊,把新馬至大連、秀溪段約20xx畝建成為建材、五金、皮革等綜合性產業為主的金沙灘工業小區;秀溪至大撻段約15000多畝建成為建陶工業小區、高橋工業小區。

4、發揮優勢,打造產業集羣。我區充分發揮各街、鎮的區位優勢,積極推動特色產業的發展,打造產業集羣。

源潭鎮充分利用瓷土資源豐富、交通便利優勢,積極招商引資,通過以陶瓷產業為主導,推動其它工業項目的發展,該鎮經過三年多的努力,陶瓷工業基地已初具規模,目前已吸納11家大型建材陶瓷企業落户,簽訂合同投資金額30多億元,計劃150多條生產線。現建成投產有50多條,在建的有22條,預計今年下半年將陸續建成投產,初步形成了以建材陶瓷為主的產業集羣。

石角鎮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形成了我省最大的廢舊五金、塑料拆解和深加工基地。目前該鎮從事廢舊五金、塑料拆解的企業有1000多間,開展五金深加工企業15家,其中銅材10家、鋁材1家、鋼材4家,企業總產值佔全鎮工業總產值的52。最近該鎮又引入國家供銷總社投資建立了佔地1萬多畝的循環經濟工業園,計劃在2——3年內把全鎮五金加工回收行業納入統一經營和管理,加快五金深加工業發展,形成以廢舊五金、塑料拆解加工等再生資源產業集羣。

5、突出重點,注重引進規模大、技術高的大項目。在優化工業佈局中,區委、區政府十分強調引進規模大、技術高的大項目,尤其注重是引進“全國500強”甚至“世界500強”的大企業落户城區。

近年來通過招商引資,我區成功引進了以生產鋼材、不鏽鋼製品為主的香港聖力實業有限公司;以生產精密電子、數碼相機、電子玩具為主的香港和記黃鋪集團有限公司;以生產汽車配件的馬來西亞傑雅帝有限公司;以生產陶瓷系列產品為主的廣東匯德邦陶瓷有限公司,以生產國際體育運動器材為主的香港嘉士樂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等多間在國內、國際上的知名企業。這些企業的合同投資額都超億元以上,而且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創税利大。通過對知名大企業的引進,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工業結構的優化,形成“羊羣效應”。

二、困難與問題

我區在優化工業結構上取得了一些成功做法和經驗,但從總體上來看也存在一些困難與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引進項目規模不夠大,科技含量不夠高。近年來通過招商引資共引進的項目有277個,但10億元以上規模的較少只有5個。在引進的項目中大多數都是引進勞動密集型項目,而資金密集、技術密集的項目不多,缺少“世界500強”和“中國500強”的企業。其主要原因是當前在珠三角產業轉移過程中由於產業成本增加,大部分效益底、高耗能、科技含量不高的企業紛紛實施產業轉移,相比之下“含金量較高的企業在當地仍存在一定的發展空間,並不急於轉移。此外我區的個別街、鎮與這些企業欠缺聯繫、溝通,致使引進工作進展緩慢。

2、產業集羣層次低,大多數產業集羣尚未發育成熟。除了陶瓷工業城和再生資源基地外,其它的工業項目尚未能真正形成產業集 羣。主要表現在:首先,集羣的競爭優勢大多建立在低成本、低價格、特別是勞動成本低廉基礎上;其次,個體、私營企業小生產管理方式佔有相當的比重,不僅工藝設備普遍落後,而且技術熟練工人匱乏,技術水平不高,低質產品比重大。再次,企業外包意識差,分工及產業鏈不完善。產業集羣內的企業“外包意識”普遍薄弱,大量小而全企業在同一集羣內,儘管行業特點明顯,但行業內部卻缺少細緻分工。四是自主創新能力弱,產業易大卻難強。由於高素質人才缺乏,分工配套不完善,公司產品供給不足等原因,現有的產業集羣大多數沒有形成集羣應有的創新機制,企業缺乏自主技術創新的人才、資金、體制和環境基礎。五是地方網絡不健全,企業沒有紮根的土壤。有的產業集羣順應了國際產業轉移的趨勢,利用當地區位優勢和低成本的優勢形成了競爭力,集羣企業間的聯繫是跨國公司間聯繫的複製,而非建立在當地社會網絡的基礎上。以上這些問題,不僅影響有潛力的大企業成長,也削弱了小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發展空間,阻礙了產業鏈的延伸,危及集羣的自我發展和集羣競爭力的提升。

3、個別職能部門辦事效率低,土地使用證辦理滯後。一是因為國家嚴格用地審批,使大部分客商的土地使用證至今仍未能辦好手續,阻礙了客商在本地的投資力度。二是個別職能部門服務意識不夠強、服務不到位未能真正為客商解決問題,部分地區客商對此反映較大。

4、園區建設進度緩慢,基礎設施未真正完善。供電、供水、通訊、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未能完全到位。其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由於資金籌集困難,園區建設進度放慢,同時部分在建項目貸款難以到位,企業建設困難加大,影響了園區的整體進度。二是市個別部門通力合作辦園區的氛圍還不夠濃,直接影響園區的開發建設進程。三是園區徵地難,部分農民要價太高,導致街鎮未能按時交地給投資者,如龍塘的富源、盈富工業小區,就是出現這樣的情況。此外,個別街鎮工作不到位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三、思路與建議

1、明確招商重點,提高項目質量。一是要把項目的質量和效益作為是否引進該項目的一個重要標準,把眼光放到一些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環境污染少、創税多的大型項目上。同時,要注重引進項目的社會效益以及成本效益;二是多與國內外知名的企業、大專院校“攀親結對”,廣泛接觸,爭取更多高新尖科技、知名品牌企業落户城區。

2、加強指導協調,推動產業集羣。產業集羣對我區優化工業結構起了重要作用,我們要通過加強與市的協調溝通,借鑑佛山、東莞、中山等地的優秀經驗,制定相關政策,大力推動產業集羣發展。一是要以大企業為龍頭,以大項目建設為載體,以重點產品產業鏈帶動中小配套企業的產業羣的發展。二是通過招商引資,吸引跨國公司和國內外的配套企業,納入跨國公司為主導的分工協作體系和供應鏈,以外包產業鏈帶動中小配套企業的發展,確保引進一個大項目,形成一個大產業,實現由項目招商向產業招商轉變。三是加快傳統園區向產業集羣方向轉變。園區是實施產業集羣的載體和平台,新發展的園區主要以產業集羣為導向和目標,已有的園區要進行整合,搞好分工協作。四是在政策上鼓勵產業集羣的發展。大企業在區域內配套給予一定獎勵,中小企業為大企業配套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3、強化服務意識,提高辦事效率。目前我區項目的落實進度普遍不快,已簽約(含0

3、04年)未動工的項目還比較多。這要求我們要增強服務意識,加大項目跟蹤服務工作的力度,切實為企業排憂解難,積極協調市有關部門解決項目審批和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提高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促使企業儘早動工建設、儘早產生效益。

4、加大資金籌集,完善園區建設。建議多向市反映,加快城區道路交通的規劃建設,不斷完善城區交通網絡,同時對工業園區的建設要多給予支持,使園區的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不斷完善,以促進優化工業結構佈局,推動城區工業經濟跨越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zh-hk/gongzuozongjie/diaoyan/pdorp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