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工作總結精選 >

區科技局2023年工作總結及2024年工作安排

區科技局2023年工作總結及2024年工作安排

區科技局2023年工作總結及2024年工作安排

區科技局2023年工作總結

2024年工作安排

2023年,按照區委區政府工作部署,以天津市科教興市人才強市行動為引領,深入實施《XX區推動創新型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不斷激發企業創新活力,進一步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深化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為XX高質量發展塑造新動能新優勢。

一、2023年重要指標完成情況

XX區研發支出與地區生產總值之比(R&D強度)達到3.83%,全市各區排名第四。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預計達到XX家,增長9.69%。評價入庫天津市雛鷹企業預計達到XX家、瞪羚企業預計達到23家、領軍(培育)企業預計達到13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718家,技術合同成交額預計達到91億元。

二、2023年重點工作舉措

(一)強化主體培育,科技型企業數量持續增長

按照“微成長、小升高、高變強”的培養思路,完善“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天津市雛鷹—瞪羚—科技領軍(培育)企業”梯度成長培育體系,形成區域創新雁陣式企業發展格局。聯合街道園區系統開展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工作,梳理儲備後備高企253家,全年累計動員、受理、推薦上報企業225家。定期調度重點街道園區科技企業培育進度,推動完成任務目標,全區累計評價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XX家,天津市雛鷹企業預計達到XX家,天津市瞪羚企業預計達到23家,天津市科技領軍(培育)企業預計達到13家,全區創新主體規模不斷壯大。

(二)爭取項目支持,科技研發投入不斷加大

爭取各類天津市科技計劃項目,有效引導市場主體加大研發投入,持續提升全社會研發投入水平。組織輔導區內重點企業和科研院所申報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等各類項目46項,中汽研、國科醫療等5項獲得市科技局立項支持,中車唐車科技領軍項目“地鐵車輛高級別修程間隔延長及優化技術研究”獲得XX萬元財政資金支持,國科醫療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項目“搭建醫療器械CDMO概念驗證服務平台”獲得XX萬元財政資金支持。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包鋼稀土研究院等4家院所組建市級產業技術研究院績效考核優秀獲得市級獎勵資金XX萬元。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中心天津科創基地揭牌落地,圍繞地熱勘查、海岸帶地質調查、地質安全風險調查評估等重點方向開展科技創新活動。全區R&D經費支出XX億元實現逆勢增長,R&D投入強度達到3.83%,全市各區排名第四,整體科技創新活力顯著提升。

(三)推進平台建設,提升科技支撐能力

鼓勵龍頭企業聯合高校院所組建高水平研發平台,圍繞全區產業發展需求開展技術攻關,為區域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中汽中心、瑞普生物建設的2家市級企業重點實驗室被市科技局評估為年度優秀重點實驗室。航天精工、平高電氣獲批市級企業重點實驗室。支持愛思達航天科技和國科醫療發揮專業優勢和行業引領力,牽頭上下游企業組建航空航天結構高端製造和生物質譜高端醫療裝備2家天津市創新聯合體,以重點產業鏈發展需求為導向,積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

(四)深化科技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充分發揮區域科研優勢,強化市場需求導向,加強產學研合作,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天津日報以“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一條龍”為題,整版報道XX區加快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典型經驗。清華高端院全年新簽訂體外膜氧合設備等科研項目73項,合同收入XX億元,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300MN模鍛液壓機成功投產,設備控制和鍛造精度均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國科醫療與天津大學、天津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共同成立新污染物監測高端裝備與技術體系協同創新中心,研發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儀,延伸質譜儀產業化鏈條。包鋼稀土研究院研發稀土光蓄熱抗菌纖維製備及其面料關鍵技術獲得中國十大紡織科技綠色先鋒獎,搭載此技術的安踏牌熾熱系列羽絨服熱銷全國。持續完善技術交易市場服務體系,全年新增2家市級技術轉移機構,培育4家市級概念驗證平台,組建70人的技術經紀人隊伍,提升成果轉化效能。全年完成技術合同登記XX項,交易額預計達到XX億元,同比增長13.75%。

(五)加強載體建設,持續優化創新創業生態

加強資源整合統籌,將區域資源服務與雙創載體有效對接,提高雙創載體服務質量,不斷孵育新業態、新模式、新企業。支持中航大科技園以建設促發展,對標國家級大學科技園標準,加快中航大科技成果轉化,完成科技成果轉化XX項,轉化金額XX萬元,新入駐企業33家。協助執信孵化器與海銀資本共建海銀前哨投資基金,通過投資引進芯朗道醫療、維看科技、岱美生物等高質量項目。組織區內創新型企業參加中關村論壇、第七屆世界智能大會等系列活動,全方位激發創新創業熱情,在孵企業數量達到750家。大力推動市級科普基地建設,組織中汽研、清華大學高端院等5家單位開展2023年天津市科普基地申報認定。

(六)加快科技人才引育,凝聚創新發展動力

發揮企業引才主體作用,建立“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人才引育新格局。圍繞知識產權、科技金融等配套服務,確保科技企業各成長環節全要素保障,開展航空航天產業鏈人才需求調研,幫助企業用好用活人才政策,進一步促進技術、成果、人才要素集聚,壯大高水平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擴大優秀科技成果儲備。以園區為重點徵集推薦科技創新領軍人才9人、科技創業領軍人才7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累計推薦市級以上人才(團隊)86人。XX區中汽中心等18家企業獲2022年度天津市科技進步獎15項;2023年度天津市科技進步獎區級提名8項,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6項。

(七)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助力企業健康發展

搭建科技項目、企業與資本市場對接橋樑,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有效緩解資金壓力。開展科技金融服務系列活動4場,通過銀企“一對一”服務幫助10餘家企業融資2800餘萬元。推動金融惠企產品資源向創新型企業傾斜,聯合14家銀行機構,彙集4類62項金融產品,發佈《2023年重點面向中小微科技企業金融產品彙編》3期,幫助企業制定專屬金融方案。完善“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金融服務平台,加快形成產業基金“以投帶引”的發展模式,陸石鯤宇創業投資中心、中科院蘇州醫工所醫工科創投資基金2支基金獲天使母基金參投支持,儲備科技含量高、產業關聯強、發展空間大的優質項目航天航空、高端裝備、醫用質譜等領域高端項目30餘個。

三、存在問題

一是企業創新動力不足。經濟下行壓力加大,2022年企業經營遇到不同程度困難,營業收入增長性不足,創新意願降低,技術合同登記總量減少。企業營收增長性和創新性下降,難以滿足科技企業資質申報條件,對各類科技型企業資質申報產生一定影響。二是企業積極性有所降低。由於2022年度科技獎勵資金未能按慣例及時兑現,企業對科技政策如期兑現的預期轉弱,一定程度影響科技型企業培育工作。

四、2024年工作安排

按照區委區政府統一安排部署,積極落實天津市科教興市人才強市行動,紮實推進XX區創新型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緊扣企業成長培育、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金融三個目標,積極搭建產學研協同創新平台,促進創新資源有效融合,推動全區科技優勢不斷轉化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勝勢。

(一)加快創新型經濟主體引育

精心統籌謀劃,鞏固上下聯動、橫向協同、同步推進工作局面。完善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體系,開展“雛鷹—瞪羚—領軍”企業評價認定。組織好高新技術企業挖掘、培育、儲備和服務工作,推動高新技術企業持續增長。2024年,全區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74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620家,評價入庫天津市雛鷹企業460家、瞪羚企業21家、領軍(培育)企業14家。

(二)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

撮合對接全區各類科研院所與區內企業開展產學研和技術服務合作,搭建從研發到生產全環節的“握手”通道,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支持中科院蘇州醫工所等院所機構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支持愛思達、三英精密等重點企業籌建重點實驗室。藉助濱海XX兩區聯動發展契機,發揮濱海新區科研資源豐富優勢,與中科院天津工生所、海河實驗室等重點創新平台開展創新合作,為全區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積極爭取更多國家、市級科技項目扶持。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全社會研發支出佔GDP比重持續保持全市前列。

(三)提升科研院所產業化水平

做好“轉化”文章,把科創成果轉化為更多更強的市場主體,提升科研院所發展水平。持續推動清華高端院、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包鋼稀土研究院等重點科研院所向新型研發機構轉型,跟蹤發展進度,不斷加強院所項目市場化運作,健全“源頭創新+技術轉化+產品開發+場景應用+企業培育”的產業創新體系,衍生孵化一批具有上下游關係、對全區產業有支撐作用的創新型企業。把握技術源頭,掘金未來產業,挖掘遴選科研院所及外部創新資源成果,形成重大科技成果清單,精準招引優質項目。助力清華高端院辦好第七屆亞洲國際摩擦學大會暨第九屆中國國際摩擦學大會,進一步促進校企交流合作、產研融合。

(四)提升雙創載體孵化效能

加快“全域孵化”能力提升,持續擴大全區雙創孵化載體規模,打造一批集創業孵化、研究開發、檢驗檢測、成果轉化於一體的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繼續對符合條件的雙創載體進行國家級、市級申報及資格備案或認定。支持芥末咖啡眾創空間、中航大科技園等孵化載體對接風險投資、企業、科研等資源,不斷完善服務體系,進一步提升孵化能力。鼓勵清華高端院、愛思達航天科技等龍頭企業、科研機構提升載體使用效率,圍繞自身優勢建設專業化創新型載體,培育創新產業生態。2024年組織雙創孵化載體參加項目路演、技術交流會、成果發佈會、創新創業大賽等10次以上,全力營造創新創業氛圍。

(五)加強技術交易市場多層次服務

強化技術交易信息網絡、數據中心建設,提高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為不同需求和規模的企業提供技術交易平台,深化開展知識產權交易、科技成果轉化等多元化服務。加強技術合同登記政策宣傳,完成技術合同登記額95億元。優化科技人才服務和隊伍建設。持續激勵高層次人才助力高質量發展,推進“龍頭企業+高校+科研院所”融合,推動高層次人才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

(六)打造科技金融服務生態聯盟

依託金融機構支持科技創新、產業升級,推進“科技—產業—金融”新循環模式發展,共建科技金融生態。充分發揮陸石鯤宇、醫工科創等科創基金作用,加快形成“以投帶引”的產業基金髮展模式,扶持科技含量高的優質企業快速發展。鼓勵有條件的銀行機構依託科技創新企業聚集區域設立特色機構,聚焦高校院所、重點實驗室、高成長科技企業等主體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過程中的金融需求,加強科技金融產品研發、信貸投放、保險保障等配套支持。圍繞優質科技企業“高成長、輕資產、高風險”的特點,促進銀企雙方信息共享和業務溝通,建立科技企業融資需求信息庫和金融服務產品庫,提供更有針對性、個性化服務。支持科技企業上市融資,大力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滿足不同發展階段科技企業的融資需求。

標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zh-hk/gongzuozongjie/gongzuojingxuan/wnvyg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