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講話致辭 >代表發言 >

(多篇)政協系統在“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水平”專題協商會上的交流發言

(多篇)政協系統在“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水平”專題協商會上的交流發言

(多篇)政協系統在“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水平”專題協商會上的交流發言

政協系統在“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水平”專題協商會上的交流發言彙編(8篇)

統籌謀劃引領產業振興上下聯動提升縣域實力

一、立足比較優勢,打好產業振興特色牌。一是要選準定位,每個縣區全產業鏈打造x-x個特色優勢產業,最終形成一批產業集羣。二是要面向全國、做大總量。重點實施水果改造提升工程,建設規模集中連片的主糧、雜糧等優質生產示範基地,高標準建好中藥材種植基地。三是要做好規劃,配置資源。

二、狠抓精深加工,提升產業振興競爭力。一是要做優產地初加工。二是要做強精深加工業,推進農產品加工向縣域下沉、向園區集中、與市場對接。三是要做深綜合利用加工,推進加工副產物循環利用、全值利用、梯次利用,開發生產酒精、飼料、肥料、微生物菌等多樣化工業製品。

三、堅持集聚發展,夯實產業振興硬支撐。一是要謀深落實產業項目,用高質量項目推動縣域產業上規模、延鏈條、增效益。二是要提檔升級產業園區,配套建設產品檢驗檢測、倉儲物流、智慧數據中心等公共服務平台。三是要激活用好科技創新,推動市級秦創原創新驅動平台向縣級延伸。

四、做強經營主體,打造產業振興主力軍。一是要壯大本土頭雁,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和“單項冠軍”企業。二是要堅持招大引強,全力招引一批延鏈、補鏈、強鏈項目。三是要培育新型主體,打造一批農業產業化示範聯合體。

五、強化市場理念,塑造產業振興新優勢。一是要叫響主打品牌。二是要健全物流體系,加快實現縣域公益性冷鏈物流配送中心全覆蓋。三是要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培育和引進一批電子商務企業和電商配套服務企業,培育一批知名直播帶貨人。

擦亮資源稟賦底色提升縣域發展競爭力

一、突出全局化觀念,提升縣域發展“凝聚力”。要把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推進空間佈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等縣域統籌。要立足資源稟賦,持續用力上項目、興產業、抓落實,打造立縣之業、興縣之業。要持續加大對產業發展、科創研發、城鎮建設等方面的投入,不斷壯大縣域發展格局。

二、突出系統化思維,提升縣域發展“創新力”。要建好城鎮開發平台。打造市場化綜合性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提高自我“造血”功能。建好產業發展平台。設立產業發展引導基金,支持縣域主導產業發展壯大。建好投融資平台。圍繞重點產業量身定做金融產品。建好創業創新平台。支持對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台,構建龍頭企業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各創新主體相互協同的創新聯合體、產業聯盟。

三、突出園區化承載,提升縣域發展“支撐力”。要加強園區承載,完善生活設施,強化生產設施,提升數字化水平。要打造首位產業,形成協同配套的產業體系。要實施工業倍增計劃,加快現有企業技術更新、數字賦能,激活創造力。完善企業上市扶持政策,引導企業“規改股、股上市”。

四、突出要素化增效,提升縣域發展“保障力”。要堅持以市帶縣,建立爭取項目資金考評機制,積極破解資金難題。暢通高層次人才引進渠道,深化校企合作,積極破解人才難題。探索跨縣域佔補平衡指標有償使用和調劑制度,積極破解用地難題。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數字政府建設和網上通辦的速度,積極破解效率難題,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紮實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聚焦首位產業,打造發展引擎。一是優化產業發展方案和政策工具箱,引導產業園區完善企業孵化、股權投資、技術轉化服務等功能。二是制定縣域特色產業集羣建設成效評估方案,常態化開展分類評估工作,發揮縣域特色產業集羣在引導資源集中、發揮集聚效應方面的重要作用。三是積極推動縣域與高校及科研院所聯合成立產業研發中心,完善縣域層面應用的創新協作體系。

二、聚焦產城融合,增強輻射能力。一是全面查找縣城生態空間結構、城市功能、環境質量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項,推動縣城城市化、工業化水平提升。二是完善縣域基礎設施和民生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推動城鄉基礎設施聯通。三是推動縣域產業集聚區與鄉鎮園區資源共享,提升龍頭企業、鄉鎮園區、專業村的配套服務能力。

三、聚焦畝均效益,強化要素保障。一是落實“畝均論英雄”綜合改革意見,每季度對圍繞首位產業招引畝均“三強”排名靠前的縣(市)給予建設用地指標、首位產業融資擔保額度獎勵。二是以金融顧問制度為切入點,強化民營小微企業金融顧問服務,完善民營企業金融服務的措施路徑。三是鼓勵外出務工農民、小微企業家、專技工人、大學生等優秀人才返縣創業。

四、聚焦政策落地,優化營商環境。一是大力推行容缺受理、模擬審批、全程代辦等模式,完善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二是建立縣域市場準入效能評估指標體系。三是重點在税費減免、財政補貼、融資支持、招商優惠等領域梳理惠企政策,逐步實現各級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全覆蓋。

梳理摸排區縣債務提前化解債務風險

一、分層梳理區縣債務情況,摸排各級債務風險。建議由財政部門牽頭,從省級穿透至區縣,瞭解區縣具體債務情況,關注債務性質,尤其是統計平台公司所承擔的隱性負債,以及區縣財政的資金安排和收支匹配情況。通過篩查統計,系統掌握區縣債務情況,做到全盤掌握、統籌考慮。

二、由省級財政統籌協調,合理控制區縣負債規模。對於一些基礎設施建設、教育、醫療等民生工程和重點項目,要搶抓政策機遇,積極爭取中央財政資金,降低整體債務規模。要嚴格控制項目審批,謹防出現“半拉子”工程,增加債務負擔。同時,對專項債的用途嚴格限制,做到專款專用。

三、積極協調市場化金融機構,以低成本融資置換高息貸款。省級財政部門和金融主管部門要積極協調市場化金融機構,對於區縣重點項目,儘可能以合規合理的低息信貸產品置換高息貸款,減少債務成本,降低債務風險。

四、重點關注債務風險較高、投資體量較大的承債項目。對於大型承債項目,要定期跟蹤,建立項目債務管理的市、區(縣)協調工作機制,合理配置承債資金,按計劃完成項目投資任務。要引導區縣財政做好應急預案,避免風險傳遞擴散。

五、吸收多元化社會資本入股,降低經營類項目債務風險。針對收益率較高的經營類項目,可鼓勵社會資本入股,增加項目資本金規模,改善社會資本的流動性和地方政府的流動性,降低項目負債率。也可通過股權合作,吸收盈利能力更強的社會資本參與區縣項目資產運營,提高資產盈利能力,降低區縣償債壓力。

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要堅持規劃引領。要控制縣城建設密度和強度,既要提高承載力,又要走緊湊型內涵式的路子,避免“攤大餅”、無序擴張。要全面落實“多規合一”,系統謀劃綠色低碳建設和智慧城市管理。

二要提高縣城建設品質。要大力實施縣城更新提升行動,協調推進新區開發、舊城改造和產城融合,大力提升縣城產業園區能級,帶動縣域農村人口進城就業、就地轉化。要加快老舊小區改造、垃圾分類處理,擴大綠地、公園等生態空間,不斷增強縣城綜合承載力、宜居吸引力、輻射帶動力。

三要抓好鄉鎮建設。要發展壯大一批產鎮相融、宜居宜業的中心鎮和特色小鎮,支持有條件的中心鎮發展成縣域副中心或新型小城市。要強化鎮級綜合服務功能,加強鄉鎮風貌管理,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向鄉鎮延伸。

四要切實做好城鄉融合。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支持涉農企業、農業園區和特色產業集羣擴大規模、提升品質、打造品牌。完善農村商貿物流體系,發展智慧物流、農村電商等新業態,打通縣域消費進村到户“最後一公里”。

五要強化公共服務建設。加快健全“全民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公共服務體系,推動城鄉基礎設施對接和聯通,推動改善人居環境。要增加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供給,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和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建立城鄉一體的多種形式公共服務聯合體,完善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社會救助制度和體系,織密覆蓋全域的基本公共服務網和基本生活安全網,推動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成果惠及百姓。

強化產業功能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聚焦產業轉型,厚植縣域經濟發展區域動能

一是調結構,促升級。以投資結構優化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推動縣域經濟“換道跨越”。二是精招商,強聚集。瞄準縣域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鏈謀劃項目,充分發揮招商引資在縣域經濟發展中的“強引擎”作用,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不竭動力。三是深加工,延鏈條。構建具有區域特色優勢的農產品深加工產業集羣,加快特色農業由生產環節向產前、產後延伸。

二、賦能民營企業,激發縣域經濟發展內在活力

一是以營商環境突破年為抓手,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完善民營企業在權益保護、市場準入、要素保障、訴求反映等方面的政策機制。二是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參與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招商引資吸引力;引導民營企業苦練內功,提升企業產品質量和競爭力。三是建立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商標權質押貸款、銷售合同抵押貸款等制度,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

三、堅持創新引領,打造縣域經濟發展強勁引擎

一是強化科技賦能,加快“兩鏈”融合。把科技創新融入縣域主導產業、特色產業、戰略新興產業,圍繞產業鏈佈局創新鏈;加快培育創新型市場主體,加強校地合作,推進創新鏈產業鏈“雙鏈”融合。二是堅持要素創新,實現共建共享。鼓勵園區建設科技創新園、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引導創新要素向園區集中,打造縣域特色產業發展創新高地。三是樹立創新觀念,創新體制機制。着力構建新型科創服務體系,完善構建充滿活力的科技創新機制,發揮縣域科技創新的潛在價值。

打好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五張牌”

一、打好夯實基礎牌。一是開展縣城設施更新升級行動,提高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承載能力。二是加快鄉鎮基礎設施建設,構建以鎮為節點的縣域經濟發展載體。三是推進鄉村產業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夯實農業產業發展的設施基礎。

二、打好特色優勢牌。一是找準“特”的定位,因地制宜調整優化特色產業區域佈局。二是擴大“特”的規模,全力建成一批有地域特色和市場競爭力的特色農產品聚集區。三是提升“特”的品質。聚焦重點產業完善標準,以特、優、新、美的高質量農產品,贏得市場知名度和美譽度。

三、打好全鏈發展牌。一是以龍頭引領延鏈,全力招引培育一批鏈主項目和頭部企業,一體打造全產業鏈條。二是以精深加工強鏈,實現農產品多元化開發、多層次利用、多環節增值。三是以三產融合補鏈,積極探索田園養生、研學、科普、民俗、民宿等新業態新模式。

四、打好科技強縣牌。強化科技創新對縣域經濟發展的引領作用,進一步加強縣域科技創新創業服務平台建設。加大對各類農業創新創業平台技術創新、技術集成、孵化帶動的支持力度,通過技術研發和產業鏈延伸做好先導示範。積極構建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進一步推動科技創新資源向縣域集聚。

五、打好品牌興縣牌。一是加快塑造優勢品牌。加強品牌整合,組建優勢產業發展聯盟,策劃推出一批全國乃至全球知名的xx特色品牌。二是加力強化宣傳推介,促進特色產品破圈出省。三是大力發展電子商務,讓更多xx好產品走出去、火起來。

制約縣域經濟發展水平的矛盾和問題應引起重視

當前,xx圍繞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制約其貫徹執行的矛盾和問題依然突出,應引起重視:一是城鄉建設爭地問題矛盾突出;二是縣域經濟協同發展機制不全;三是城鄉居民財產淨收入差距大。為此建議:

一、要全面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不能片面追求城鎮化率。要嚴格縣域城鎮建設邊界,統籌城鄉建設項目用地指標,堅持保障城鄉互補、工農互促、互為配套的公共服務和產業發展項目用地。

二、要着力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重構縣域生產力和生產關係。在省級層面要嚴格規範、審慎對待縣域產業園區及各類縣級經濟功能區升級工作,要優化產業鏈長制度及縣域經濟考核機制,推動市際間產業聯合、互補、協同發展,構建縣區之間相同產業的協同發展機制,避免縣區之間惡性競爭和重複建設;要支持建好用好市級產業孵化及服務平台,全力保障縣域經濟在技術研發、資金等方面的需要;支持市級層面建立抱團“走出去”的長效機制,避免縣區間在招商引資、人才吸引、品牌推廣等方面無序競爭,造成資源浪費。

三、要以提升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作為衡量縣域經濟發展水平提升的重要指標。發展縣域經濟不應以單純提高縣級財政收入為目標,要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居民固定資產投資收益問題。進一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研究制定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的相關政策。支持有條件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利用集體建設用地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增強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底氣與活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zh-hk/jianghuazhici/daibiao/o6kd5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