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望洞庭》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望洞庭》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望洞庭》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望洞庭》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意,體會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感情。

2、運用古詩的學習策略指導學生自得自悟,培養自學能力。

3、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練習背誦。

【教學過程】

一、複習《獨坐敬庭寺》

1、背誦。

2、這首詩描寫了秋夜月光下的美景,有山、有水,充滿了詩情畫意,表達了詩人秋夜思戀友人、故鄉的深情。

二、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第二首古詩──《望洞庭》

1、詩歌的作者是唐朝的劉禹錫。

2、理解:

望:遙看

洞庭:洞庭湖

3、交流有關洞庭湖的資料。

4、師小結:

八百里洞庭,湖中有山,湖外有湖,煙波浩淼,碧波萬傾,水天相接,氣象萬千,號稱天下第一水,有神仙洞湖的美譽。自古以來,它以湖光山色引人,使得許多文人墨客為之傾倒,留下了無數名篇佳句。

5、今天我們要學的《望洞庭》就是唐代詩人劉禹錫途經洞庭湖時留下的詩句。

(板書:由題入手,瞭解背景)

三、輕讀詩文,讀準字音,讀通讀順

(板書:藉助拼音,讀通讀順)

四、理解字義

1、和:和諧

2、山水色:這裏泛指君山一片碧綠。

3、看圖理解(青螺、銀盤)。

(理解時要求學生加以想象)

五、連起來説説詩句的意思

1、學生説。

(板書:理解字意,串講詩意(想象))

2、師小結:

是啊!詩人筆下的月夜洞庭山水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品。你們體會到詩人當時的什麼情感?

3、讚美之情。

4、練讀,感情讀。

(板書:體會詩情,感情頌讀)

六、背誦

1、短短28個字,運用了三個比喻句,將一幅山水畫展現在我們的眼前,讓我們領略到了詩歌的魅力。

2、讓我們試着把它背誦出來。

(板書:背誦、默寫)

七、小結古詩學法

1、由題入手,瞭解背景。

2、藉助拼音,讀通讀順。

3、理解字意,串講詩意(想象)。

4、體會詩情,感情誦讀。

5、背誦、默寫。

八、我們用這種方法學習了兩首古詩

1、齊讀。

2、説説這兩首詩有什麼共同的地方?

(秋月、有山有水、景美)

3、有什麼不同之處:

小結:

同是寫秋天月夜美景,但李白是借景抒情,而劉禹錫是讚美之情。感情不一樣,意境也不一樣。

淒涼、悽美、依依不捨

月色柔和,景色柔美、

4、這就是詩,因此需要我們去研讀、去體會。

九、作業

默寫兩首詩

十、家庭作業

回家寫出第二首詩的意思

《望洞庭》教學設計 篇二

高林生老師的《望洞庭》析疑 四年級上冊《古詩二首》之一 《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裏一青螺。

早年沒有讀過這首詩,選入教材以後,也只是一般性地瀏覽,沒有很好地琢磨。真的引起我對它的注意,是這次在徐州聽民主路國小劉傑老師的課。歸納一下值得思考和討論的問題,主要有三:

第一、“湖光秋月兩相和”的“和”,是讀第二聲,還是讀第四聲?

查《現代漢語詞典》,“和”字的讀音一共有四種,但與這一語境的意思相關的讀音有兩種:一是讀hé。二是讀hè。細細揣摩,我以為:此處之“和”還是讀作第二聲(hé)為妥。其理由有三:

一、從“和”的字義來看,它最初是“相應”或“諧”的意思。許慎的《説文解字》有云:“和,相應也。” 《廣雅·釋古三》也説:“和:諧也。”後來,引申為和睦、協調。段玉裁在《説文解字注》中強調:“古唱和字不讀去聲。”由此不難發現:“和”字最初的意思是由聲音相應而來的。它應讀作hé,在古代,即便是“唱和”的意思,也不能讀為“去聲”。如今的第四聲讀法是後來隨着字義地不斷延伸與擴大,分化出來的。再從“和”字的現代解釋看,此處之“和”也不應讀作hè。《現代漢語詞典》認定:當“和”字讀作hè時,一是指“和諧地跟着唱”;二是指“依照別人的詩詞的題材和體裁做詩詞。”但不管哪種解釋,都有“跟從”與“依照”的意味。聯繫詩句“湖光秋月兩相和”。如果將“和”字讀作hè,解為“跟從”與“依照”,那就與詩句的意思不合了。

二、從此詩的格律來看,此詩當為首句入韻。我們知道,按照詩詞格律的規定,七絕的格律類型大體有四。

其一:⊙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韻)

其二:⊙平⊙仄仄平平,(韻)⊙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韻)

其三:⊙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其四:⊙仄平平仄仄平,(韻)⊙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與上述格律比照,此詩應屬七絕的類型之二。所以,首句必須押韻,而且應為平聲。

三、從上下文來看,上文的“相”是“交互”的意思,所以只有將“和”字讀作hé,解為“應”或“諧”,才能與上文“相”字的意思貫通。如果將此字讀作hè,那就會使“和”字塗上“跟從”或“依照”的色彩。這樣做,顯然與詩人筆下的情景不合。説來也巧,1997年普通高校招生語文試卷中就有一道判斷選擇題。它要求考生判斷“劉詩中‘兩相和’的‘和’用字工穩,形象地勾畫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輝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畫面”是否正確。其標準答案認定:以上的説法是正確的,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印證我們的判斷。

第二、“鏡未磨”究竟應作和解釋?

對第二句中“鏡未磨”的解釋有二:一説是水面無風,波平如鏡;一説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不清楚。

我覺得,搞清楚這一問題的關鍵是要弄明白“鏡未磨”究竟是什麼樣。《淮南子。脩務訓》上這樣説:“明鏡之始矇然未見形容也,及拭之以玄錫,磨之以白氈,則鬚眉微毛可得而察。”意思是説,銅鏡一開始的時,鏡面暗淡無光,還不能照出人的面容,只有在鏡面敷上一層反光劑氧化錫(或謂水銀),再用白氈打磨(即拋光),才能光潔明亮。由此可見,詩中的“鏡未磨”,當是指銅鏡未經打磨暗淡無光的樣子。若簡單地將“鏡未磨”解釋為水面無風,波平如鏡,突出的是湖面的平,就與古代的銅鏡尚有平面鏡、凹面鏡、凸面鏡等多種形制的事實並不完全相符。所以我以為,“潭面無風鏡未磨”一句還是理解為“無風的湖面就如同未經打磨的鏡面一般暗淡無光”為妥。這樣解釋,既與當時湖面上光線不足,水波不興的情境相合,也與詩人置身於特殊的觀察位置——岳陽樓月夜俯望洞庭之所見相符。

第三、“青螺”究竟是何物?

最後一句中的“青螺”究竟是何物呢?也有兩種説法。有人説,“青螺”是一種青黑色的螺形的墨,是古代婦女畫眉所用;也有人説,“青螺”就是青色的田螺。首先應當肯定,不管是那一種説法,它們都是以“青螺”的形象來比洞庭湖中的君山,這一點是肯定的。比較以上兩種對“青螺”的説解,我以為,後一種説法更為直接,更加具有原創性。

為什麼人們會把“青螺”釋為一種青黑色的螺形的墨,是古代婦女畫眉的用品呢?這很可能是受神話傳説的暗示。相傳在遠古時代,洞庭湖中並沒有島。每當狂風大作、白浪滔天時,來往船隻無處停靠,常被惡浪吞沒,當地人民苦不堪言。這件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們忍痛脱下身上的螺殼,結成一個個小島,後來連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峯,就是72位螺姑娘變成的。

説來也巧,雍陶也曾寫過一首《題君山》,其詩曰:

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

讀雍詩,我們不難發現,詩人從君山的倒影起筆,點出了湖山的色彩,繼之又將神話傳説融於景物描寫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兩諧地呈現在我們眼前。與劉禹錫的《望洞庭》相比,可以説,兩首詩都巧妙地以“螺”作比,劉禹錫的《望洞庭》是將皓月銀輝下的山比成銀盤中的青螺,而雍詩則是將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人們説,對比之下,細微的差異可能會更加清楚。

望洞庭教學設計 篇三

《望洞庭》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所作的一首山水小詩。此詩通過對洞庭湖高曠清超的描寫,充分表現出詩人的奇思異采。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習本課的生字,認識一個多音字。

3、能理解詩句中重點詞和詩句的意思。並能寫出《望洞庭》一詩的景色。

4、理解這兩首古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重難點

理解這首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一)背誦古詩。同學們已經讀過不少古詩,現在老師想請大家來背一背自己最喜歡的古詩。

(二)剛才大家背了很多古詩。它們只是中國浩瀚詩海中的一滴水,其中很多古詩都是詩人漫遊登臨

寫下的見聞感受,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等等都是這樣的情況下寫成的。

一千年前的一個秋天,有位詩人經過洞庭湖,洞庭的美景令他詩興大發,寫下了一首千古傳誦的詩歌

佳作。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一起來學習的《望洞庭》,這位詩人就是唐代的著名的詩人劉禹錫。

(三)簡單介紹作者:

劉禹錫,唐代著名的文學家,詩人。代表作《竹枝詞》、《陋室銘》。

二、初讀感知

(一)學生自讀全詩。要求是: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教師提問:你掌握了那些字詞的正確讀音?你會怎樣提醒別人注意這些讀音?

(二)學習一下生字詞:正音:和hè hé huó huò 潭、君是前鼻音。磨是多音字,螺是邊音。

(三)再讀一讀,結合課文中的插圖,理解一下詩句:看看你讀懂了哪些詩句?可以幫助別人。還有

哪些詩句是你不懂得,需要別人幫助的。

(四)説一説,你覺得詩中哪些句子寫的很美。你讀了有怎樣的感受和體驗:

1、湖光秋色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注意:

①和的意思是指和諧。

②後一句是一個比喻句,讓學生了解到未磨之鏡,很模糊。而磨過的鏡子很光亮,從而體會到洞庭

湖的湖面朦朧的意境美。

2、白銀盤裏一青螺:讓學生想象一下常見的大白盤子裏放一個青螺。結合一下文中的“白銀盤”是指

的什麼?“青螺”有指的什麼?之後讓大家想一想,青翠玲瓏的君山,和清澈的湖水渾然一體。那是

一種怎樣的感覺?怎樣的美麗?

三、通過我們剛剛的學習,瞭解到詩中的意境很清新,很安靜

我們來好好讀一讀,看看怎樣能把它讀好。(注意重音、停頓)中間可以指導學生,正因為作者對

於洞庭山水的熱愛,所以筆下的洞庭是那麼美麗。

四、通過學習,相信同學對於洞庭山水一定好奇,出示洞庭山水的圖片資料。讓學生感受一下現實中

的洞庭山水

五、這樣的美景,吸引着許多文人墨客,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詩文名篇。

1、出示:

杜甫《登岳陽樓》和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2、讓大家讀一讀,背一背。

佈置作業

一、解釋加橫線的詞,並寫出詩句的意思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1、詩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句中詩人把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認真背誦詩歌,仔細觀察插圖,展開豐富的想象,把〈望洞庭〉這首詩描繪的景色寫下來。

望洞庭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目標

認識本課的5個生字,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讀懂古詩,説出每首詩的大意。

能有感情的朗讀並背誦三首詩。

體會作者熱愛大好河山、讚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朗讀、背誦古詩。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流程:

指導學習《望洞庭》

解題,瞭解詩人:

⑴板書課題:望洞庭。你從題目知道了些關於這首詩的什麼信息?(寫的是洞庭,從“望”角度來寫的,是遠看)

⑵介紹詩人:

劉禹錫,洛陽人,它的詩通俗清新,富有民歌特色,為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2、初讀:

自由讀詩,想想從詩中體會到了什麼。

指名讀,正音:潭、磨、螺。

齊讀。

3、精讀感情(抓住字眼、想象意境):

⑴ “湖光秋月兩相和”:

感受“和”──和諧、協調。

你讀出時間了嗎?(秋天的夜晚:“秋月”)你讀出當時作者眼前見到的景物了嗎?(洞庭湖水清澈透明,與天上明月清光交相輝映,顯得十分寧靜、和諧)結合看插圖。

“兩相和”這“兩”誰與誰?(湖光與秋月)湖光秋月如此“和諧”,水月澄潔,一片寧靜的氛圍,一派和諧之美!

⑵ “潭面無風鏡未磨”:

感受“鏡未磨”──風平浪靜。(未:沒有)

這裏藏着一個精確的比喻,你讀出來了嗎?(把“潭面”比作“銅鏡”)

這銅鏡還沒有打磨呢,有些模糊,有些迷濛。為什麼?(一是月光下不真切;二是浩闊湖面,漣漪輕起,波光粼粼

⑶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裏一青螺”:

感受“遙望”“銀盤青螺”──自然之美精美絕倫。

閉上眼睛,邊讀邊想象,感受洞庭山水美景。

指名讀,想象:白銀作的盤子裏放上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色田螺,看着它,你有什麼感覺?詩中的“白銀盤”指什麼?“一青螺”呢?再看插圖。説説感受。

月夜遙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似一顆青螺綴放在白銀盤中,大自然如同精妙絕倫的工藝珍品,讓人愛不忍釋,好一派秀美柔和之景。

朗讀、背誦。(指名有感情讀背,因已有基礎,重點放在投入情感上)。

拓展延伸

課後找一些自己喜歡的山水詩背一背,並抄寫在積累本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zh-hk/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wnv55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