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傷仲永》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傷仲永》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傷仲永》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傷仲永》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 積累重要的文言詞語,如“隸、異、奇、利、扳、文理、稍稍、賓客、環謁、泯然”等,掌握它們的讀音、詞義。

⑵ 瞭解常用的文言知識,如“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等。

⑶ 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瞭解王安石的人才觀。

2、能力目標:

⑴ 學生藉助工具書,能自己釋義、翻譯,培養學生閲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⑵ 學習本文寓理於事,借事説理的寫作方法。

⑶ 體會本文語言簡潔、凝練的特點。

3、德育目標:

通過學習本文,引導學生認識人的知識才能並非一成不變,後天的教育和努力在造就人才方面起決定作用這一道理。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了解一些常見的文言知識。

2、理解本文中方仲永五歲能詩,但到二十歲卻“泯然眾人”這一變化的原因。

【教學難點】

1、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並能作出評價。

2、瞭解説理散文中的敍事技巧。

【教學方法】

1、文言文八步教學法。初讀課文,正音正字;復讀課文,讀清句讀;譯讀課文,把握文意;思讀課文,理解作者的觀點;評讀課文,自主評價作者的觀點;品讀課文,探究文章美點,體味其妙處;背讀課文,延讀原文,深化課堂所學知識,拓展視野。

2、討論法。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通過生生互動,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激勵他們大膽發表意見,傾聽他人看法,學會思考,學會傾聽,學會與人交流。

3、競賽法。適合年齡特點,在競賽中激發他們的趕超意識。

4、美點尋蹤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示範朗讀磁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譯讀課文,把握文意;思讀課文,把握作者的觀點,理解文章所要講明的道理。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1、設計1:

被譽為“發明大王”的愛迪生有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中國有句俗話,叫做“一勤天下無難事”,唐朝大文學家韓愈也曾經説過“業精於勤荒於嬉”,這些話語講都的是一個道理,即學業方面的精深造詣來源於勤奮好學。遺憾的是,有很多人並未認識到這一點,自恃天才,結果淪為庸才,今天我們學習的傷仲永就是其中一例。

2、設計2:

以王安石的文史佳話導入(例如:《王安石撕毀文稿》《春風又綠江南岸》)。

3、設計3:

天才,什麼是天才?高爾基説過“天才出於勤奮”“天才是打倒一百次仍站立着的人”,卡萊爾也説過“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努力”。世上沒有絕對的天才,只有勤勞、不懈追求的普通凡人。今天,我們學習《傷仲永》,看看王安石為何“傷”仲永呢?

二、作者簡介

多媒體顯示: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他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損之,曾為臨江軍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幾任州官。安石少好讀書,記憶力特強,從小受到較好的教育,仁宗慶曆進士。

《傷仲永》教學設計 篇二

一、教材分析

《傷仲永》講述了一個“神童”因“不使學”而最後“泯然眾人”的故事,並由此引發議論,表達了對這位“神童”的惋惜之情,以及強調後天教育對人成才的重要性。所以,教學本文,在指導學生掌握了重點文言字詞句之外,重點引導學生理解為什麼方仲永會有這樣的結果,我們應該從中汲取哪些教訓,可讓學生就方仲永這個故事本身談談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積累文章中重要的文言實詞和虛詞。

2、能夠順暢朗讀課文直至成誦,並能準確翻譯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結合課文註釋和工具書的方法讀懂課文,背誦課文。

2、採用朗讀貫徹文言文教學過程始終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語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認識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三、教學重難點

1、掌握重點文言詞語,翻譯課文。

2、懂得本文所寓含的道理,認識後天教育的重要性,努力學習。

四、教學方法

1、朗讀法

2、探究質疑法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複述故事導入

(學生回答前明確複述故事要注意交代清楚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等。)

(二)温習文本,深入探究

過渡:本文通過記敍方仲永幼年時天資過人,卻因其父“不使學”而最終“泯然眾人”,變得平庸無奇的故事,那麼作者想要表達什麼呢?我們這節課就來探討一下。首先來看這樣一個問題:

1、方仲永從“幼年時天資過人”到最終的“泯然眾人”的變化經歷了哪幾個階段?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

明確:

童年時期才思敏捷,天賦極高“世隸耕”“未嘗識書具”卻能在五歲時就“啼哭求之”“書詩為名”“指物作詩立就”“文理可觀”。

少年時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稱前時之聞”。

青年時期才思平庸,與眾無異,“泯然眾人矣”。

2、那麼,方仲永最終“泯然眾人”的原因是什麼?

明確:從方仲永個人情況來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貪圖小利,目光短淺,而“不使學”。從道理上來説,原因是作者在後面的議論中所認為的那樣,方仲永“卒之為眾人”,是因為“其受於人者不至”,即沒有受到後天正常的教育。

3、怎樣認識“受之天”與“受之人”的關係?

明確:這裏所説的“受之天”,是指人的天資;“受之人”,是指後天教育。作者認為,二者之間,後者更為重要,即後天教育對一個人是否成才是至關重要的。作者認為“仲永之通悟”是“受之天”,他的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於人者不至”,並引發天賦不如方仲永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結果將更不可設想的感慨。這段話論説事理,步步推進,辨明瞭“受之天”與“受之人”的關係,令人深感“受之人”的重要。

4、本文題目是《傷仲永》,文中的“傷”是什麼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傷”是哀傷、哀憐的意思。字裏行間流露着作者對一個神童最終“泯然眾人”的惋惜之情,對“受之天”而“受於人者不至”者的哀傷之情。

(三)閲讀拓展

1、仲永的故事的確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示,請同學們做仲永的老師,根據他的表現,給他下一段評語,怎麼樣?(提示:下評][語要結合仲永的實際情況,觀點要明確,內容要有意義,語言要準確,要簡要。請同學們拿出筆,先把評語寫在紙上,看誰寫得最棒。)

示例:仲永,你五歲“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很聰明,是個神童。可是,你不該年紀輕輕就把學習拋在腦後啊!你最終成了“泯然眾人”,原因就是你放棄了學習。人非生而知之,不學習就沒有真正的知識。學習對每個人來説都是極端重要的。大概你知道“活到老,學到老”這句格言吧,請記住,人的聰明來自學習。

示例:刀不磨要生鏽,人不學習要落後。仲永,希望你牢記這條真理。雖然你落後了,別灰心,振作起來,努力學習,迎頭趕上去,最後的勝利一定屬於你。

示例:仲永,你從一個智力超羣的神童變成了碌碌無為的庸人。你完全可以成功的,但你沒有成功。我認為,主要原因就是你沒有正確的學習觀。你對學習缺乏理想,缺乏熱情,缺乏毅力。你雖然“指物作詩立就”,可你成天跟着你的父親寫詩賣錢,這是缺乏理想;你不堅持學習,熱衷於“環謁於邑人”,這是缺乏毅力。成功不會從天上掉下來。沒有理想的人永遠不會成功,沒有毅力的人永遠不會成功。

示例:仲永,你的最大錯誤就是你把自己當成了天才。天才就是勤奮,就是珍惜時間努力學習。魯迅先生説“哪裏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仲永,你才只有二十歲,只要你珍惜時間,發奮學習,就能成為真正的天才。

2、同學們的評語下得很全面。有鼓勵的,有批評的,有介紹方法的,有指明方向的。從仲永身上,同學們能得出什麼結論呢?

生:任何人,不論其智商多麼高,只要不學習,就會像仲永那樣變成庸人。

(四)課文小結

是的,正像偉大科學家、發明家愛迪生説的那樣“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那麼,同學們,你們還知道哪些關於“天才與勤奮”的名言警句?説來聽聽。

(學生舉手發言,教師予以大屏幕展示有關名言警句,並令學生作簡要摘抄,結束本文。)

(五)作業設計

1、摘抄有關“天才與勤奮”的名言警句至少5條。

2、寫一篇“由方仲永想到的”讀後感。

七、板書設計

傷仲永

王安石

童年時期才思敏捷,天賦極高

少年時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稱前時之聞”

青年時期才思平庸,與眾無異,“泯然眾人矣”

原因:受於人者不至

八、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一方面注重了文言文基礎的夯實、字詞的讀音、詞語的理解等,另一方面在內容的理解、主題的挖掘、語言的特色等方面,也都做了教精到的啟發引導,從而使學生能夠在文本中汲取更多的營養,教學效果較理想。

《傷仲永》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重點】

1、瞭解之於的用法以及文言詞活用情況。

2、體會語言的簡潔、洗煉。

【教學難點】

方仲永泯然眾人的原因是什麼?即如何理解課文最後一段作者的思想觀點?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課文導人,簡介作者,解釋文題

偉大的科學家和發明家愛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他用勤奮的一生髮明瞭無數的東西,對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被譽為發明大王,人們都認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到底什麼是天才呢?他的這句名言就是最恰當的解釋。遺憾的是有很多人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自恃聰明,自認為有天賦。結果最終淪為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這樣-個人。

簡介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字介甫,晚號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采用隨筆的形式而寫。借一件事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闡明某種觀點、敍述是基礎,闡明道理是核心。文題含義:為仲永的經歷遭遇而感傷。

二、學生自讀課文,掌握以下內容

1、掌握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隸 泯 扳 稱

2、對文中的之於進行歸類:

之 忽啼求之:它,指書具。代詞。

借旁近與之:他,指仲永,代詞。

餘聞之也久:這事,指仲永父不使學、環謁於邑人,代詞。

下能稱前時之聞:的,助詞。 '

卒之為眾人:語氣助詞,不譯。

於 環謁於邑人:到,介詞。

於舅家見之:在,介詞。

賢於材人遠矣:比,介詞。

愛於人者不至:從,介詞。

3、從文中找出詞類活用的詞語:

⑴ 邑人奇之:以為奇,形容動詞作動詞。

⑵ 賓客其父:把當作賓客,名詞作動詞。

⑶ 利其然:以為利,名詞作動詞。

⑷ 傷仲永:哀傷,感傷,形容詞作動詞。

三、朗讀課文,理清課文結構

1、朗讀時注意下列語句的停頓:

⑴ 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

⑵ 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⑶ 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⑷ 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⑸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⑹ 餘聞之也|久

2、理解課文結構層次:

全文可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簡敍方仲永才能發展變化的三個階段。

第二部分:第3段,作者闡明觀點看法。

説明:第一部分以敍事為主,第二部分以議論為主。

四、請一位同學複述第1、2段的內容

1、思考:課文寫丁方仲永的才能發展經歷有哪幾個階段?

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幼年作詩的非凡才能和天賦。即書詩四句,指物作詩立就,文理皆有可觀。

第二階段,寫十二三歲的方仲永才能大不如先前,不能稱前時之聞。

第三階段,寫方仲永完全變成一個平庸之人。泯然眾人矣。

2、思考:這三個發展階段的敍述。有見有聞,有詳有略,這樣安排組織材料有何好處?

寫仲永年少時天資聰慧:以聞的形式,寫仲永十二三歲才思不能稱,前時之聞;以見的形式,寫方仲永最終平庸無奇;又以聞的形式;見和聞有機結合。敍述真切可信,課文詳寫第一個階段,鋪陳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無量。而其父的貪利之舉卻導致他的才能衰退。後兩個階段略寫,幾筆點出;方仲永淪落平庸的情形,引入深思。這種詳略處理,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旨,鮮明地體現了傷的含義。

五、齊讀第3段,思考下列問題

1、這一段在語言表達方式上有何特點?

採用了議論的形式。

2、這一段受於天指什麼?受於人又指什麼?

受於天是指人的先天條件好,即有天賦。受於人指人的後天學習和受到的教育。

3、這一段講了幾層意思?作者要表明的主要觀點是什麼?

講了兩層意思:從王子曰到不至也,揭示仲永才能泯滅的原因,即受於人者不至也。從彼其至文末是第二層,由仲永引申出天賦差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結局更加可悲。這一段作者主要強調了後天的努力學習、接受教育對成才的重要作用。

六、領悟課文語言表達簡潔、洗煉的特點

1、文中忽啼求人、即書詩,四句、自是指物作詩字就三句中的幾個副詞對錶達文意有什麼作用?

使真切、形象,使一個天資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躍然紙上。

2、理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一句的語言特色。

這一句用極其凝鍊的筆墨,揭示了仲永才能衰退、天資盡喪的原因。一個利字,寫出其父貪求錢財、目光短淺的性格,環謁概括了其父求財的可鄙行為,不使學更是一語中的,批判其父的錯誤做法,暗示仲永泯然於眾的必然結果。這些詞語用得既傳神又貼切,寥寥數語便起到了言簡意賅的效果。

七、齊讀全文,加深對課文主旨的理解

八、語言表達訓練

以方仲永的悲劇所想到的為題,在課堂上即席發言,談感受。

要求:

1、聲音洪亮,用普通話發言。

2、中心鮮明,講話的層次清楚。

3、時間在2分鐘左右。

九、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三。

2、摘抄有關天才與勤奮的名言警句5條。

《傷仲永》教學設計 篇四

……)這樣的故事在歷史上還有很多,你們還能舉一些例子嗎?(大家紛紛發言,如稱象的曹衝、砸缸的司馬光、讓梨的孔融、《鵝》的作者駱賓王……)這些天資聰明的孩子,如果他以後不再學習,會出現什麼後果呢?(同學們都惘然)今天,我們就來講一個這樣的故事。(板書:傷仲永)

二、介紹作者

上節課老師佈置讓大家課下蒐集有關王安石的介紹,下面我來找學生説一説。(學生紛紛舉手,談自己蒐集到的資料。師最後總結:

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江西臨川人,字介甫,晚號半山,慶曆進士,世稱荊公,死後諡號文,故後人又稱他王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收集在《臨川先生文集》和《王荊公詩箋註》。)

三、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課文,生標註生字詞。

2、小組合作再讀課文,要求能複述課文中的故事

3、學生自主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逐句翻譯課文,師適當指導,指出並出示重點文言詞語的含義。

四、合作探究

1、速讀課文思考:

方仲永的才能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課文中的哪些詞或句子表現了這些階段的特點?這是採用了一種什麼寫法?

?童年時期:天資聰明 “忽” “即” “立”

少年時期: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不能稱前時之聞”

青年時期:已經和平常人一樣。 “泯然眾人矣”?

2、造成悲劇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仲永的事例,昭示了一個什麼道理?

3、文中哪些文句能體現這個道理?(引導分析最後一段)

4、本文為什麼詳寫方仲永才情初露時的的情景?

(詳寫方仲永才能初露是為了突出他的神童天賦,與後來的“泯然眾人”形成反差,從而突出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5、通過我們上述分析,你認為作者對方仲永的態度和情感如何?

(明確:“傷”。寫可傷之事,説何以可傷之理,字裏行間流露出對一個神童最終“泯然眾人矣”的惋惜之情,對“受於天”而“受於人者不至”者的哀傷之情,態度鮮明。)

五、體驗反思

活動一:辯論

正方:後天教育是成才的關鍵

反方:天資聰穎是成才的關鍵

(學生通過辯論明確“受於天”與“受於人”的關係,深入認識後天教育的重要。)

六、教師小結,情感激勵

大家的看法很好,正如大發明家愛迪生所説“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一樣,後天學習、後天教育至關重要。相信大家定會以仲永為鑑,努力學習,刻苦拼搏,拼搏的路上,肯定會遇到挫折,請大家記住:“相信自己,無

論遇到多少坎坷,最終於你的永遠是希望!愛拼才會贏!”

(多媒體播放歌曲《愛拼才會贏》片段,餘音中結束本課。)

七、拓展延伸

方仲永的悲劇給了你什麼啟示? 形成文字寫下來。

八、教學反思:

《傷仲永》是一篇借事説理的文言文。文章以方仲永天資過人到泯然眾人的實例説明後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文章言簡意深、説理嚴謹,怎樣使學生讀懂並喜歡這篇課文。我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一)、激情導入,讓學生想學。

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是上好這堂課的關鍵。我由學生喜歡的話題——神童、天才導入。因為大多數學生會認為神童、天才都會大有作為,反而會對不成大器者表示疑惑,藉着學生的思維,自然導入本課,也給學生一個大大的警示,後天不努力就會一事無成。

(二)、學習文言詞語,疏通文意。

對於文言文的學習,我要求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內容,並將故事複述出來,接下來,學生討論解決疑難問題直到能疏通文意,這一環節主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學習探究,理解言語文意。

為了進一步理解文章的內涵,我設計如下的思考題:

(1)仲永的才能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文中哪些詞或句子可表現出來?

(2)造成悲劇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仲永的事例,昭示了一個什麼道理?

(3)、文中哪些文句能體現這個道理?(引導分析最後一段)

(4)、本文為什麼詳寫方仲永才情初露時的的情景?

(5)、通過我們上述分析,你認為作者對方仲永的態度和情感如何?

(學生閲讀思考回答,教師引導學生,重點引導學生理解方仲永才能變化的原因,並從中汲取教訓。經過學生的探究、思考,學生才能真正理解課文的深刻內涵,才是讀懂課文。)

(四)、成功之處

關於“成才的關鍵”的辯論很有意義,雙方學生都各執一詞,言語激烈,滔滔不絕地亮出自己的依據,都想壓倒對方,在辯論中明確問題的核心,找出了問題的

《傷仲永》教學設計 篇五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利用課文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

⑵朗讀課文正確掌握句中的停頓。

⑶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課文翻譯理解課文,培養學生自學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領會後天教育對人成材的作用,激勵學生勤奮學習。

【重、難點】

1、朗讀課文,正確掌握句中的語頓。

2、翻譯文言文的技巧和方法。

3、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步驟】

1、導語設計:

天才,什麼是天才?高爾基説過“天才出於勤奮”“天才是打到一百次仍站立着的人”,卡菜爾也説過“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努力”。世上沒有絕對的天才,只有勤勞、不懈追求的普通凡人。今天,我們學習《傷仲永》,看看王安為何“傷”仲永呢?

2、走近王安石:

提示學生從名、時、地、評作五個方面掌握,準備作一分鐘搶答。

3、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對照註釋,一字一句地讀,通過合作交流,把課文讀懂。

師引:

⑴推薦一位讀得最棒的同學大聲朗讀。

⑵師讀。

⑶學生評價師和生讀的有什麼不同?(點評)

朗讀文言文如何停頓才好呢?

4、多媒體顯示:

停頓的要領:

⑴理解文章,確定停頓點。(主要是指不能把意思讀“破”。)

⑵根據語言順序來停頓。(是指不能把詞語讀“破”。)

⑶停頓要體現出省略成分。

5、下面我來連一連,縱着一同學一句,大家齊讀:(多媒體顯示)

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

⑵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⑶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⑷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⑸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還謁於邑人。

⑹餘聞之也/久。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⑴大家自由朗讀課文。(結合註釋和手中資料書疏理文意,把課文試着翻譯邊讀邊説出聲)

⑵搶答賽:

隸:屬於。

嘗:曾經

書具:書寫工具,指筆、墨、紙、硯等。

自為其名: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

文理:指文采和道理。

還謁:四處拜訪。

乞:求取。

泯然:完全。

通悟:通達聰慧。

材人:有才能的人。

還自揚州:從揚州回家。

得為眾人而已耶?:它是一個反問句,恐怕他連普通人還不如罷了。

⑶翻開書,同桌互相試者翻譯,找出不會翻譯的句子,然後提出來,全班同學一起解決:

文言文翻譯五字法:(多媒體顯示)

留:國號、年號、地名、官名、人名、書名等可照錄翻譯;

替:用現代漢語詞語替換古義詞;

調:調整倒裝句的語序,使之符合現代漢語的習慣;

補:補出省略句中省略內容;

刪:刪去沒有實在意義的詞。

2、課文研討、探究:

大家自由讀課文,分小組討論,揣摩文意,提出文章有價值、值得探究的問題:

⑴方仲永的變化經歷了哪幾個階段?這幾個階段,有見有聞,有祥有略,這樣安排用意何在?

⑵方仲永由天資過人變得“泯然眾人”,原因是什麼?

⑶最後一段的議論講了什麼道理?

學生討論交流,並自由發言,明確:

⑴仲永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觀者”寫方仲永幼年時天資過人,具有作詩才能。第二階段:“……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寫十二三歲時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階段:“又七年……泯然眾人矣。”寫方仲永又過七年後完全變成一個平庸之人。寫仲永年少時天資聰慧,以“聞”的形式;寫仲永十二三歲才思“不能稱前時之聞”,以“見”的形式;寫仲永最終平庸無奇,又以“聞”的形式。“聞”和“見”有機結合,敍述真切可信。課文詳寫第一階段,鋪陳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無量,而其父的貪利之舉導致他才能衰退。後兩個階段略寫,幾筆點出方仲永淪落平庸的情形,引人深思。詳略處理,有力突出文章主旨,體現“傷”的含義。

⑵從方仲永的個人情況來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貪圖小利,目光短淺,“不使學”,從道理上講,方仲永“卒之為眾人”,是因為“其受於人者不至”,即沒有受到後天正常的教育。

⑶作者主要強調了後天的努力學習、接受教育對成才的重要作用。

板書本課主要內容。

3、欣賞品味:

⑴品味用詞的精當傳神。如:“啼”字,生動的寫出了索求書具的情態等。

⑵瞭解説理散文中的敍事技巧。

四、歸納總結

師問:

1、本文的寫作意圖是什麼?

2、我們可以從方仲永身上吸取那些教訓?

生答,小結,明確:

1、本文用“傷”點出作者的寫作意圖,“傷”是哀傷痛惜的意思,表達了作者對方仲永這樣的人才,“泯然眾”的哀傷、痛惜之情。

2、人的智力發展存在着某些差異,但這不是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後天的教育和學習。青少年應正確認識自己,天資好的,加上勤奮學習可能成為棟樑之才;反之,即使天資再好,如後天不學習,同樣會碌碌無為。另一方面,即使天資再差的人如勤奮學習,也可以成為有用之才。

五、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1、老師收集有關學習的名言警句(多媒體展示)並讓學生以其中一條為主線,談談自己的認識體會。

名言警句:

⑴我是個拙笨學藝者,沒有充分的天才,全憑苦學。

──梅蘭芳《舞台生活四十年》

⑵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應該是勤奮。……有幾分勤學苦練,天資就能發揮和個人的勤學苦練是成正比例的。

──郭沫若

⑶天才是用勞動換來的。

──童第周

⑷有人問:寫一首好詩是靠天才呢;還是靠藝術?我的看法是:苦學而沒有豐富的天才,有天才而沒有訓練,都歸無用,兩者應該相互為用,相互結合。

──亞里士多德《浮學》

⑸“神童”和“天才”如果沒有適當的環境和不斷的努力,就不能成才,甚至墮落為庸人。

──維納

2、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為題,在課堂上即席發言,自己確定發言者的角度和觀點,寫在讀書筆記上。

《傷仲永》教學設計 篇六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自己利用課文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

2、熟讀課文,背誦課文。

3、抓住本文借事説理的特點,弄清材料與觀點的關係,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

4、注意本文詳略得當的寫法,揣摩精當的語言。

【教學重點、難點】

1、抓住本文借事説理的特點,弄清材料與觀點的關係,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

2、注意本文詳略得當的寫法,揣摩精當的語言。

【教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初步通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整體感知)分析理解課文內容,領會課文主旨。

思考:方仲永才能發展變化經歷了幾個階段?各有什麼特點?課文是怎樣敍述的?

三個階段:

1、童年時期:

才思敏捷,天賦極高:如五歲時就“啼哭求之”、“書詩為名”、“指物作詩立就”、“文理可觀”等。

2、少年時期:

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稱前時之聞”

3、青年時期:

才思平庸,與眾無異:“泯然眾人矣”。

思考:方仲永由神童淪為平庸之輩的原因是什麼?作者是怎樣看的?

原因是:“其父利共然”、“不使學”,把仲永當做賺錢的工具。荒廢其學業,不能使其天賦用在學習上。

作者認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於人者不至”,即沒有進行後天的學習和教育,並由此引發天賦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注重後天教育,結果將更不可設想的感觸。)

討論:你同意作者的這種看法嗎?

(分組討論)

(説明:應讓學生暢所欲言,並允許有不同的見解)

二、熟讀全文,參照以下示例,注意句中的停頓

(重在培養學生掌握句中停頓的誦讀能力,但也可以培養理解句意的能力)

1、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2、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3、餘聞之也/久。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體會課文的寫作特色

1、在選材組材上,“見”“聞”交織,詳略有序:

理解:課文采用“聞”、“見”、“聞”的方式依次寫了方仲永才能發展變化的三個階段,真實可信,有説服力。詳寫第一個片斷,突出方仲永幼年聰慧,是可塑之才,有發展潛力,為後面的寫他的退化作下鋪墊,突出“傷”的前提,寫其父貪利之舉,點明“傷”的原因;略寫後兩個片斷,引人深思,點明“傷”的內容。這樣處理,內容集中而意旨明。

2、在語言表達上,用詞洗煉、生動,可從兩方面體會:

⑴用詞的精當傳神:

如第一段中寫方仲永“啼求之”,一個“啼”字生動地寫出了索求書具的情態;“忽”“即”“立”三個副詞使一個天資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躍然紙上;“環謁”一詞把方仲永父貪利自得、可悲可憐的愚昧無知之態刻畫得淋漓盡致。

⑵從全篇來看,行文也是筆墨極省,既高度概敍,以至難以再刪一字,同時也富於文采,描寫細膩,與文體特點相映生輝。

二、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為題,在課堂上即席發言,自己確定發言的角度和觀點

本題意在訓練學生確立觀察角度、從材料中提煉觀點的能力,以及闡述觀點的語言表達能力。要求發言中心明確,層次清楚,語言簡練。限定時間,是要求迅速思考、快速組織語言。要啟發學生從方仲永的事例中提煉觀點,不拘一格。

【教後記】

學生在學習中進一步的掌握文言文的學習方法,增強了語感,瞭解了道理:一個人能否成才,與天資有關,更與後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學習有關。本文作者為一位“神童”最終變成平常人而深惋惜,並發表議論,以此引發人們的思考。給學生展示一個學習的機會,讓學生明白學習的重要。

《傷仲永》教學設計 篇七

教學目標

(一)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自己利用課文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

(二)熟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抓住本文借事説理的特點,弄清材料與觀點的關係,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

(四)注意本文詳略得當的寫法,揣摩精當的語言。

教學重點、難點

抓住本文借事説理的特點,弄清材料與觀點的關係,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

注意本文詳略得當的寫法,揣摩精當的語言。

教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初步通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一.(整體感知)分析理解課文內容,領會課文主旨。

思考:方仲永才能發展變化經歷了幾個階段?各有什麼特點?課文是怎樣敍述的?

三個階段:

①童年時期,才思敏捷.天賦極高,如五歲時就"啼哭求之"。"書詩為名","指物作詩立就","文理可觀"等。

②少年時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稱前時之聞",國中一年級語文教案《《傷仲永》教學設計6》。

③青年時期。才思平庸,與眾無異,"泯然眾人矣"。

思考:方仲永由神童淪為平庸之輩的原因是什麼?作者是怎樣看的?(原因是"其父利共然",不使學",把仲永當做賺錢的工具。荒廢其學業,不能使其天賦用在學習上。作者認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於人者不至"。即沒有進行後天的學習和教育,並由此引發天賦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注重後天教育,結果將更不可設想的感觸。)

論:你同意作者的這種看法嗎?(分組討論)(説明:應讓學生暢所欲言,並允許有不同的見解。)

二、熟讀全文,參照以下示例,注意句中的停頓。

(重在培養學生掌握句中停頓的誦讀能力,但也可以培養理解句意的能力。)

1、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2、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3、餘聞之也/久。

、精讀課文,體會課文的寫作特色。

1. 在選材組材上,"見""聞"交織,詳略有序。

理解:課文采用"聞"、"見"、"聞"的方式依次寫了方仲永才能發展變化的三個階段,真實可信,有説服力。詳寫第一個片斷,突出方仲永幼年聰慧,是可塑之才,有發展潛力,為後面的寫他的退化作下鋪墊,突出"傷"的前提,寫其父貪利之舉,點明"傷"的原因;略寫後兩個片斷,引人深思,點明"傷"的內容。這樣處理,內容集中而意旨明。

《傷仲永》教學設計 篇八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自己利用課文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

2、抓住本文借事説理的特點,弄清材料與觀點的關係,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

3、注意本文詳略得當的寫法,揣摩精當的語言。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掌握文言實詞、虛詞; 2、抓住本文借事説理的特點,弄清材料與觀點的關係,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

難點:注意本文詳略得當的寫法,揣摩精當的語言。

【教學輔助】

多媒體教學平台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古人説:“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句千古名言,一語道破了“活到老,學到老”的真諦。它告訴我們,一個人只有不斷的學習、終生學習,才能與時俱進,成為順應時代的有用之才。反之,如果你不進行學習,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個神童、一個天才,也會隨着時間的流逝,銷蝕成一個庸才、甚至蠢材。

例1:馬來西亞華裔神童張世明,12歲從國中跳到美國大學一年級,15歲攻讀博士,博士畢業後,由於沒能適應外界環境的壓力,性格孤僻,沉默寡言,患上精神疾病,最終英年早逝。

例2:我國神童寧鉑,兩歲半能背誦幾十首詩詞,4歲時學會了400多漢字,13歲就進入了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成為大學生。然而卻無法和社會、他人溝通,屢次單獨出走,最終丟掉大學講師職位,出家為僧。

例3:出生於湖南湘潭的神童魏永康,2歲時就掌握了1000多個漢字,4歲唸書,13歲考上湘潭大學物理系,17歲考上中科院碩博連讀研究生。然而,他卻中途肆業回家。他退學的原因很簡單:自己無法一個人去面對社會。

看着神童們的這些悲劇,我不禁想問自己,到底是誰造就了神童的悲劇,到底這悲劇帶給了世人多少沉重的思考。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傷仲永》裏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例證。

二、檢查預習

1、檢查預習一:指名朗讀,師生共同指正。

2、檢查預習二:由學生提出,師生共同指正。學生齊聲朗讀。

① 仲永/生五年 ② 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③ 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④ 自是/指物做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⑤ 傳/一鄉秀才/觀之 ⑥ 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⑦ 餘聞之也/久 ⑧ 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

三、作者作品簡介。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江西臨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唐宋八大散文家為韓愈、柳宗元、蘇洵、蘇軾、蘇 轍、歐陽修、曾鞏、王安石。)本文選自〈〈臨川先生文集〉〉 本文是一篇隨筆。隨筆,即隨手筆錄,不拘一格。是散文的一種。古代隨筆常借一件事來抒發作者的情感或闡述某種觀點。短小活潑,意境雋永。題目“傷仲永”的“傷”是哀傷,痛惜的意思,表達了作者對方仲永這樣的人才,泯然眾人的哀傷,惋惜之情。本文用“傷”字點出作者的寫作意圖。

四、自讀課文,掌握大意。

問:王安石哀歎方仲永什麼呢?由學生帶着問題,自由朗讀課文一遍。

(一)、學生自由誦讀。

(二)、學生自讀課文。利用課文註釋和工具書、參考老師補充註釋(可四人小組探討),掌握大意。

教師補充課文註釋

(1)理解幾個用法特殊的詞:

① “即書詩四句”書:名詞活用為動詞,寫。

② “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日:名詞活用為狀語,每天。

③ “邑人奇之”奇: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對……感到驚奇。

④“稍稍賓客其父”賓客:名詞活用為動詞,把……當賓客招待。

⑤ “父利其然也”利:名詞活用為動詞,認為有利。

(2)理解幾個詞語

① “養父母”養:贍養。 ② “傳一鄉秀才觀之”一鄉:全鄉。

③ “或以錢幣乞之”或:有的人。 ④ 邑人:同縣的人

⑤ “從先人還家”從:跟從。 ⑥ “前時之聞”:以前聽到的名聲。

⑦ “卒之為眾人”卒:最終。眾:普通。

⑧ “如此之賢也”賢:(有)才能。

⑨ “且為眾人”且:尚且。 ⑩ “固眾人”固:本來。

(3)理解下列句式

① “不使學”省略句,省略了賓語,即“不使(之)學”:不讓(仲永)學習。

② “還自揚州”倒裝句,正確的語序是“自揚州還”:從揚州回家。

③ “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介詞,即“受之(於)天”:從上天那裏得到或上天賦予的。

(學生質疑,教師點撥。)

(三)翻譯課文。要求一人一句,注意詞義正確。

(四)初步感知課文:掌握了文章大意之後,我們明白了作者為什麼要“哀歎”仲永了嗎?(學生回答)

(五)全班再一次誦讀課文。

五、教師小結:本文記敍了一個神童最終“泯然眾人”的故事,流露出了作者的惋惜之情。那麼,作者在文章中表露了自己怎樣的觀點呢?我們又能得到那些啟示呢?下堂課,我們再進一步學習。

六、佈置作業:誦讀全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zh-hk/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wnver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