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教案(精品多篇)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教案(精品多篇)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教案(精品多篇)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教案 篇一

曾維芬

時間安排:1課時

【教學目標 】

體驗美好詩情,理解詩人生命中的兩難心境。前者為重點,後者為難點。

【相關思考】

這首詩的特點是語言清新明朗,意象單純明淨,詩情温暖美好,是詩人真誠良知的體現,詩的背後卻藏着一顆高貴痛苦的心。因此不必要事先介紹作者,只需引導學生細細體味詩人的情感便可感受作者豐富而又複雜的內心世界。

【教學過程 】

1、範讀,指導學生朗讀。

2、要求學生多次吟誦,力求讀懂詩人海子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提示如下:

A、“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為什麼要從“明天”開始,那麼昨天、今天的作者又在做什麼?

B、於作者而言,幸福的具體表現是什麼?餵馬、劈柴、關心糧食和蔬菜是些凡俗的瑣事,可是作者卻覺得幸福,怎麼理解?(表現普通人的生活理想,讓生活的真實與藝術的真實融合。它是真實、自然的,樸實無華。由此可感受詩人本身的不幸福)

C、作者為什麼要給每一條河流每一座山取一個温暖的名字?為什麼要給陌生人祝福?(詩人真誠的祈願,每一個陌生人在塵世獲得幸福,展示了詩人的博大愛心和真誠良知。)

D、“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句中為何加上“塵世”?(面臨着生命中兩難的境地:選擇塵世的幸福則可能意味着放棄偉大的詩歌理想;棄絕塵世的幸福生活則可能導致棄絕生命本身。海子最終選擇了後者。憧憬,説明自己痛苦之根源在於追求不為人理解的詩歌理想而棄絕塵世幸福)

E、“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中的“只願”又流露出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表達的“在塵世獲得幸福”的憧憬,只存在於詩人一時間的想象中。他把祝福更多地留給了世人,而詩人自己卻沒有或不願找到塵世的幸福生活。)

3、詩人營造了怎樣的畫面?(第一節,詩人虛構了一幅遠離塵囂的生活圖景,一股清新潮潤的氣息撲面而來;第二三節,表達對親情友情的珍惜,一股温暖甜美的氣息撲面而來;所謂冥想,實質是要在頭腦中再現出詩中所描繪的形象畫面。使這個畫面如寬銀幕電影上的全景鏡頭一樣。進而讓自己走進畫面,用心體驗。)

4、思考題目“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含意。既然面朝大海又怎能見得花開呢?(前者實指,後者虛指,大海的廣袤無垠和作者內心的閉塞,不為人理解接受相對比。現實無法提供精神慰藉時,人們總是渴望生活在遠方。)

5、介紹作者。

某個初春的傍晚,天空飄着細雨,海子去到一間飯店對老闆説:我給你朗誦自己的詩歌,你給我酒喝。老闆看着這個身材不高,頭髮又長又亂,衣冠不整的瘦削而落魄的小夥子,冷冷地説:我可以給你酒喝,但你不能在這裏朗誦你的詩。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生於安徽省懷寧縣高河鎮查灣。1977年年僅15歲時便考取了北京大學法律系,1983年畢業至中國政法大學,開始時在校刊工作,後轉至哲學教研室。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關卧軌自殺。

海子生前的好友、詩人西川曾回顧當時詩人精神上已不時出現崩潰的現象,選擇作詩人就選擇了孤獨和苦難。“海子沒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這或許是由於他的偏頗。在他的房間裏,你找不到電視機、錄音機、甚至收音機。海子在貧窮、單調與孤獨中寫作,他既不會跳舞、游泳,也不會騎自行車。”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海子在獻身詩歌事業的同時是以犧牲塵世的日常生活為代價的。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寫於海子死前的兩個月。在詩中詩人終於開始擬想塵世的幸福生活。從中可見他對一切美好事物的眷戀,對生命的世俗或崇高的激動和關懷。詩句質樸、親切,如同一個純真少年向母親傾訴夢想和未來。全詩籠罩着浪漫、夢幻的色彩。

6、發給印有海子另幾首抒情短詩的資料,留給學生課外閲讀。並鼓勵一部分有興趣的學生,完成練習:分析海子詩歌的意象特點。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教案 篇二

用質疑的火花點燃創新的火炬

浙江紹興安昌中學    董水龍

下面是筆者的一個課例:

教師:我們今天來學習一首詩人海子的詩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教師範讀。學生齊讀。

教師:下面請同學們默讀詩歌,可以前後相互尋找夥伴討論,請你們把暫時難以弄懂的地方或者你感受到的思維火花,用筆記錄下來,過一段時間,等你們對詩歌閲讀思考到一定的時候,展示你們思考的問題或結果,讓大家一起來討論。

學生默讀,教師巡視。8分鐘以後。

教師:請同學們提出問題或展示你們討論的結果。

範福君:為什麼作者做任何想做的事情總是説“從明天起”?

教師:好,能發現問題,那麼,請同學們思考,根據我們對以前對課文閲讀的規定,閲讀首先從哪裏切入

學生全體:從語言入手,尋找關鍵詞。

教師:對。那麼“從明天起”的關鍵詞是哪一個?

學生部分:明天。

教師:對!明天。“明天”與什麼相對?

學生:今天。?

教師:是的。先請同學們把詩歌第一節朗讀一遍,然後想一想,“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説明作者怎樣的現狀。

壽菊萍:説明他今天不幸福。

教師:同學們認可壽菊萍同學的話嗎?

學生大部分:同意。

教師:下面誰發言。

於麗丹:作者為何要把“幸福”比作“閃電”?

教師:問到了點子上,但我們先討論詩歌的第一節,這個問題暫時擱一擱,請於麗丹同學把自己的問題寫在黑板上。同學們還想就第一節討論些什麼呢?

趙利囡:在作者心中,“我有一所房子”,為什麼要“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教師:我們怎麼討論趙利囡提出的問題?

學生全體:當然從語言入手,找出關鍵詞。

教師:這一句的關鍵詞是哪一個?

壽飛軍:“我有一所房子”。

趙利囡:我認為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教師:請同學們邊讀“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邊想像,“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一種什麼樣子?

學生反覆朗讀幾遍。

趙利囡:大海上除了海水和浪花,什麼也沒有了,怎麼會有“春暖花開”的景象。“面朝大海”與“春暖花開”顯然矛盾。

教師:對。那……這一對矛盾説明一個什麼問題呢?

趙利囡:説明這樣的“一所房子”只是出於作者的幻想。因為如果“房子”“面朝大海”,就看不到“春暖花開”的景象;看見“春暖花開”的景色了,那麼“房子”就不能“面朝大海”的了。

教師:見解深刻,悟到了要害處。

壽衞軍:老師,現在有無土栽培技術,水面上也可以種花的。

教師:壽衞軍同學見多識廣。請同學們討論有沒有可能?

陸軍:那要花好多錢,因為你還必須把海水淡化。而且這與我們閲讀的詩歌無關。

教師:同學們同意陸軍的觀點嗎?如果同意,我們再把第一節來朗讀一遍,請同學們推薦一位同學來朗讀……

趙利囡同學朗讀。

教師:關於第一節,誰還想發表意見

夏剛:為什麼把“餵馬,劈柴”和“周遊世界”放在一起?

張建鋒:連這都弄不懂,“周遊世界”當然需要馬匹。

夏剛:那“劈柴”又幹什麼?

張建鋒:當然是做飯用羅。

朱錫安:還有升篝火。

教師:朱錫安同學聯想豐富,騎馬“周遊世界”時,晚上需要用“篝火”都想到了。張建鋒同學要注意禮貌用語,不能用“連這都弄不懂”這樣的話語貶低同學。

朱曉劍:作者説“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難道他以前不吃飯?

婁玲美:可能他寫詩太投入了,以前對日常生活中的事情關心不多吧。

教師:朱曉劍的問題提得好,婁玲美的聯想則更好。下面我們請全體女生再把詩歌第一節來朗讀,讀時要把握怎樣的感情

婁玲美:信心十足的口氣。

教師:好!那就請你們用這樣的口氣朗讀。

女生朗讀,讀出了信心十足的語氣。

教師:第一節裏還有什麼需要討論?……沒有了,那我們來閲讀第二節。誰自告奮勇來朗讀呢?

餘穎朗讀詩歌第二節。

教師:餘穎同學讀得怎樣?感情有沒有到位?應該用怎樣的感情朗讀呢?

潘利:我覺得餘穎的朗讀已經到位了,我想這裏應該有信心十足轉入一種淡淡的無奈。

教師:有道理。現在誰來談談上面於麗丹提出的問題,作者為何要把“幸福”比作“閃電”。請同學們看黑板。

學生沉默。

教師:怎麼都沒有聲音了,忘記了我們要從什麼地方着手。

學生全體:從關鍵詞入手。

教師:那麼,“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這句的關鍵詞是哪一個呢?

學生部分:閃電。

教師:對,閃電。請同學們想想,閃電有什麼特徵?

學生全體:快。

教師:對,快説明閃電一閃的時間十分——

學生全體:短暫。

教師:現在我們可以理解了吧,由誰來説説。

餘穎:我覺得作者把“幸福”比作“閃電”,説明作者心中的幸福感非常地短暫,像閃電一樣一閃而過了。

教師:像閃電一樣一閃而過的幸福,證明作者對幸福的感受是——).

學生全體:十分短暫。

教師:也説明作者的今天實際上——

學生全體:不幸福。

教師:很好,第二節同學們都讀懂了?那麼,第三節還有沒有要老師幫忙的地方。

學生全體:當然有的呀。

教師:就請同學們提出來。

朱國峯:第一句“給每一條河流每一座山,取一個温暖的名字”裏,“温暖的名字”要怎樣理解。

教師:請同學們想想,大地上的每一條河流每一座山幾乎都有名字的。作者要給它們的又是“温暖的名字”,“温暖”又跟詩歌裏什麼有關?

金熙:題目“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中的“春暖花開”,春暖花開時當然要用温暖的名字。

餘立峯:我想,也和作者想做一個幸福的人有關。一個人感到幸福了也就會感到温暖了。

教師:金熙和餘立峯兩位同學都解讀的比較到位,“温暖的名字”,請你們再思考一下,還可以想到一些什麼呢?

學生沉默。

教師:這句比較難懂,老師也沒有完全猜測到作者的意圖。我覺得,作者給“每一條河流每一座山”只是一個“温暖的名字”,有沒有一些實質性的內容?沒有。説明作者還在猶豫不決當中。老師體驗得是不是有些道理呢

學生全體:我們就照你説的那樣理解吧。

教師:這可很不好。如果你們對此想到了什麼的話,課後可要來告訴我一聲,也讓我分享你們的喜悦。翁飛飛同學舉手。

教師:翁飛飛同學想要發言。

翁飛飛:“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句裏的“在塵世”該作何解釋。

教師:塵世與什麼相對呀?

學生部分:陰間。

教師:那麼消極啊,為何沒有想到是“天堂”呢。

學生全體:反正一個樣,都是死亡的代名詞唄。

教師:在作者的眼中,“塵世”的幸福是什麼樣的呢?

學生沉默。

教師:又忘了從何處着手嗎?到哪裏去找?

學生全體:到詩句中去找一找。

教師:誰找到了。

何佳麗:“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教師:非常正確。在作者的心裏,“塵世”間的幸福就是“有一個燦爛的前程”和“有情人終成眷屬”。但作者想不想要。

學生全體:作者不想要。

教師:為什麼?_

陳璐:因為作者最後一句説“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上面是三個“願”,都是祝願“陌生人”的,而對自己他只是希望有一所“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房子。我想這樣的房子,應該沒有吧,它只是作者的幻想。

顧玲芳:作者可能是指墳墓吧。我們在《在蕭紅墓前的五分鐘講演》中這課瞭解到,作家蕭紅墳墓不是在香港的淺水彎嗎?作家們的心思也許都有相通之處,都希望自己死後葬在大海邊。

教師:顧玲芳同學感悟得非常深刻,居然聯想到墳墓上去和以前所學上去。大大出於老師我的意料。還想談談更多的理由嗎?

顧玲芳:既然作者在祝福“陌生人”能獲得在塵世的幸福,而他自己則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剛才同學們已經説過,與塵世想對的是天堂,證明作者不想或者是不能在塵世獲得幸福,那麼,幸福的地方就只有去天堂了。

學生全體鼓掌。

教師:同學們的鼓掌足以證明顧玲芳同學的見解獲得了全班同學的肯定。老師也認為她的感悟和分析十分在理。的確,作者在寫完此詩以後不到兩個月,就自殺身亡了,可見作者內心的苦悶和不快。同學們可是不能學海子的行為和做法的。

施立冬:既然這麼消極,那老師你為什麼還要給我們閲讀這樣的詩歌。

教師:本來我很擔心這首詩歌你們能不能讀懂,因為,這首詩歌是高中二年級語文課本中的課文,想不到你們解讀得非常出色,謝謝同學們。最後我們把詩歌再朗讀一遍。

鈴聲響起,下課。

二、啟示:讓學生在感悟語言中學得語文

我鍾愛海子的詩歌,所以,這節課,在選定文本後,我就不打算對這節課進行“精心”的設計,在上課之前,雖然對這首海子的詩歌閲讀思考了好幾天,但還只是對文本和教學進行了粗線條勾勒,既沒有寫備課筆記,也沒有為課堂設計任何問題,當然,我對學生將會提的問題還是做了適當的預測,於是就這樣走進了教室。

我想,就語文教學而言,閲讀的目的是什麼,作為教師心裏得有個底線。筆者以為,讀解一篇課文,瞭解其主旨和寫法,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藉此掌握一種方法論,學會如何學習。就語文教學的閲讀而言,腳踏實地地從文本的原初——語言開始,通過對文本語言的閲讀,透過作者的語言智慧,感悟藝術形象,解得人文精神。

但是,要從舊的教學理念中解脱出來,從思考如何教到思索如何讓學生學,其間的轉變是何其艱難和痛苦。因為這不光要轉變教師自己的教學觀念,而且要讓學生也轉變學習的觀念,這對教師的自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轉變觀念的艱難尤其體現在學生的身上,因為在應試教育的長期浸染中,學生的自主學習潛能被無情的抑殺,所以要重新激發起學生對主動學習的渴望。在這個轉變過程中,容易出現學生對學習方式方法無所適從的真空狀態。有時候教師已經轉變了,但反觀學生卻因為不能適應而出現成績滑坡的情況。當然,沒有突破也就沒有出路。

那麼如何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即激發學生被應試教育扼殺了的善於質疑和提問的天性呢?我們首先從選擇文本做起。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雖是高中二年級的課文,但是隻要處理得當,國中生完全可以欣賞的。在本節課裏,教師沒有預設任何問題,但可以預見到學生肯定會就作者做任何想做的事情總是説“從明天起”提出疑問,當然可以預見的難點還有“幸福”比作“閃電”、“我有一所房子”為什麼要“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等處,筆者想一反大多數公開課上的那些優秀語文教師的做法,不是舉行教師問學生答的“問答儀式”,而是處理成讓學生問學生答的真正的自主性閲讀,當然,期間教師的引導肯定是決不能少的,否則課堂上還要教師幹嗎!教師自己必須對文本有自己獨特的閲讀體驗,也少不了教學的點撥引導的技巧。

許多情況下,學生對文本的隔閡,來自對語言的把握不準,或者是他們把握了,但是一時無法形諸語言,處在“憤悱”的狀態,這時就需要教師的“啟”和“發”。《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閲讀課文要“對課文內容和表達方式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語文教學中師生要平等對話”。所以,教師的“啟”和“發”時,引而不發是要把握得恰到好處,要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得出屬於他們自己的結論,這樣學生通過自主閲讀,對語文和語文“知識”的構建最終實現。只有通過這樣的構建,語文的知識和能力才真正內化為學生自己的東西。

幸福是一種後驗性感受,但詩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卻要“從明天起”,才想“做一個幸福的人”,而不是今天。針對學生的疑問,教師當然不是告訴他們現成的答案,而是啟發引導學生從語文入手,自己去求解問題的結,引導學生去文本那裏去抓關鍵詞,然後通過與舊知相結合,產生聯想,從而求得屬於他們自己的心得和看法。在本案例中就是依照這樣的方式完成的。學生最終了解了詩人海子今天和昨天的不幸福。當然這裏面仍然有教師對詩歌的體驗的影子,這是教師作為幫助者所起的作用。但有一個地方卻是出於施教者意料之外的,完完全全是學生自己的東西,即學生認為“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中的房子是指“墳墓”。對這點可能引起熱愛海子的人們的非議,因為做為教師我本來是想把他們引導到“精神貴族”“空中樓閣”之類的看法上去,但沒有想到有學生居然聯想到了墳墓,這是學生真正的“創造”,我覺得比筆者的看法更符合文本的實際,也達到了本課教學設計的原初目標。

求知慾和好奇心是兒童青少年的天性,我很反感教學上那些不是“問題意識”的卻標榜上“問題意識”的標籤,有些教師把自己與文本對話中發現的問題,通過課堂提問,讓學生解答的形式,當成了“問題意識”問題,有的還美其名曰是在搞“創新性”訓練。課堂上自然少不了教師的提問,但那只是點撥和啟發,也就是古人説的“不憤不發,不悱不啟”。但不是讓學生通過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去發現教師的發現,更不是新瓶裝舊酒的包辦。學問,學問,就是要學會發問!只有學生會發問了,能夠質疑問難了,能對發現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解決辦法,並能最終由他們自己把它處理完畢,這樣,我們的教學才真正達成了目的——即教最終是為了不教。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教案 篇三

相關思考

1 本詩的特點及教學目標

這首詩的特點是語言清新明朗,意象單純明淨,詩情温暖美好,是詩人真誠良知的體現,詩的背後卻藏着一顆高貴痛苦的心。

教學目標 可定為體驗美好詩情,理解詩人生命中的兩難心境。前者為重點,後者為難點。至於被詩意象的單純明淨,這種審美意味,恐怕學生一時難以真正體會。所以雖好,但不作為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

2 多媒體的使用

本詩抒情意味很濃,用多媒體教容易營造氛圍,有關的文字資料,用多媒體也較易引進。可作如下材料準備:詩人肖像一幅;簡介詩人生平及創作觀念的文字圖片;一段舒緩優美可反覆撥反的音樂。

教學設計(步驟)

一 打出結合詩人肖像和文字資料的圖片,讓學生初步瞭解作者:一位富有才華,沉湎於心靈之旅的理想主義詩人。

文字資料: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生於安徽省懷寧縣高河鎮查 灣。1977年年僅15歲時便考取了北京大學法律系,1983年畢業至中國政法大學,開始 時在校刊工作,後轉至哲學教研室。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關卧軌自殺。自殺時他身邊帶有四本書:《新舊約全書》,梭羅的《瓦爾登湖》,海涯達爾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説選》。他在遺書中寫到:“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年僅25歲。死後留下了近兩百萬字的作品,他作為詩人,其 聲譽是生前已發表的五十首詩所奠定。

海子生前的好友、詩人西川曾回顧説:“海子沒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這或許是由於他的偏頗。在他的房間裏,你找不到電視機、錄音機、甚至收音機。海子在貧窮、單調與孤獨中寫作,他既不會跳舞、游泳,也不會騎自行車。”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海子在獻身詩歌事業的同時是以犧牲塵世的日常生活為代價的。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寫於海子死前的戀歌月。在詩中詩人終於開始擬想塵世的幸福生活。

二 播放音樂,營造氛圍,師生共同反覆吟誦本詩,體驗美好詩情。

1 音樂背景下,範讀一遍,把學生帶入詩的抒情意味中去。

2 適當指導,讓學生在冥想輕聲誦讀中,體驗詩人表達的美好感情。

指導要點:第一節,詩人虛構了一幅遠離塵囂的生活圖景,一股清新潮潤的氣息撲面而來;第二三節,表達對親情友情的珍惜,一股温暖甜美的氣息撲面而來;所謂冥想,實質是要在頭腦中再現出詩中所描繪的形象畫面。使這個畫面如寬銀幕電影上的全景鏡頭一樣。進而讓自己走進畫面,用心體驗。

3 組織學生討論:詩人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喚起了你哪些美好感覺?

要點:詩人真誠的祈願,每一個陌生人在塵世獲得幸福,展示了詩人的博大愛心和真誠良知。第二個問題鼓勵學生暢所欲言。

三 在討論中過渡到本課的難點:理解詩背後隱藏的高貴痛苦的心。

提出幾個思考討論問題:

①.詩人似乎已經找到了“幸福”,卻為何要“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②.“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獲得幸福”前為什麼要加“塵世”?“只願”一詞又流露出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引導學生理解: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表達的“在塵世獲得幸福”的憧憬,只存在於詩人一時間的想象中。他把祝福更多地留給了世人,而詩人自己卻沒有(或不願)找到塵世的幸福生活。聯想到幾個月後海子的夭折,使人感到一種深深的悵惘。 創作《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一時期的海子,大概面臨着生命中兩難的境地:選擇塵世的幸福則可能意味着放棄偉大的詩歌理想;棄絕塵世的幸福生活則可能導致棄絕生命本身。海子最終選擇了後者。

四 發給印有海子另幾首抒情短詩的資料,留給學生課外閲讀。並鼓勵一部分有興趣的學生,完成練習:分析海子詩歌的意象特點。(教師課外可給他們做些輔導)

附:海子的幾首抒情短詩

亞洲銅

亞洲銅,亞洲銅Þ祖父

在這裏¸父親死在這裏À我也會死在這裏À你是唯一的一塊埋人的地方áË亞洲銅Õ亞洲銅

愛懷疑和飛翔的是鳥Ä淹沒一切的是海水º你的主

卻是青草Ö住在自己細小的腰上²Ý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祕密¸Ð亞洲銅Ñ亞洲銅,

見了嗎¡那兩隻白鴿子Ê它是屈原遺落在沙灘

的白鞋子Í讓我們——我們和

流一起û穿上它吧?Ä亞洲銅Ö亞洲銅¸擊鼓之後Ë我們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臟叫做月亮²這月

主要由你構成×Ó

ÈÃÎÒÃÇ¡四 姐ã妹ÃÃ

荒涼的 山崗上 站着四 姐妹着所有 的風只

她 們吹的所有 的日子 都為她 們破

碎?空 氣中的 一棵麥 子?高舉到 我的頭

我 身在這 荒蕪的 山崗麥懷念

空 空的房 間?落 滿灰塵

我 愛過的 這糊塗 的四姐 妹啊崗光

芒四射 的四姐 妹?夜裏我 頭枕,卷冊 和神州 想

藍色遠 方的四 姐妹糊我愛 過的這 糊塗的 四姐

妹啊芒像愛着我 親手寫 下的四 首詩的我的 美麗的

伴 而 行的四 姐妹姐比命

女 神還要 多出一 個?趕着美 麗蒼白 的奶

牛走向 月亮形 的山峯 的到了 二月走 你是從 哪裏來 的?天上滾

春天的 雷?你 是 從哪裏 來的哪不 和陌生 人一起 來?不 和運貨 馬車一 起來一不 和鳥羣 一起來 起四姐

抱着這 一棵抱一棵 空氣中 的麥

子?抱着昨 天的大 雪?今 天的

雨水着明天 的糧食 與灰燼 ,這是 絕望的 麥子水

告 訴四姐 妹?這 是絕望 的麥

子?永遠是 這樣的風后 面是

請天空 上面是 天空妹道:路前 面還是 道路

1989.2.23

日 記Ç

姐姐姐 今 夜我在 德令哈 德夜色 籠罩, 姐姐色 我今夜

有 戈壁, 草 原盡頭 我兩手 空空壁悲

時 握不 住一顆 淚滴淚姐姐

今 夜我,在德 令哈我這是 雨水中 一座

荒涼的 城?除 了那些 路過的 和居住 的?

令哈了 那 些今夜 這 是唯一 的?最 後的

德抒情。哈這。是。唯。一 的?最

的 是草原。一 我把,石頭 還給石 頭 讓 勝利的

勝利是今夜 青稞只 屬 於他自 己?一 切 都在生 長?今夜

我只有 美麗的 戈壁空 空?姐姐戈 今夜我 不 關心人 類?我 只 想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教案 篇四

自讀導言

語言是一位了不起的魔術大師。它形成不同的組合,就能傳達出不同的信息,形成不同的氛圍,營設不同的環境。《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把我們帶入深沉回憶、摯誠熱愛的氛圍中,調子是深沉厚重的;《我熱愛秋天的風光》讓人感覺的是激情謳歌,滿懷喜悦,調子是抒情流暢的;《山民》則把人帶入哲理思索、艱苦探求的境界裏,調子是和緩低迴的;我們現在再來感受一種歡快活潑、幸福爛漫的語言氛圍。請大家自讀新一代詩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自讀的要求是:

1.感受詩歌所創造的美好意象,體會詩中所表達的詩人的感情,喚起我們對生活的美好感覺。

2.欣賞詩歌輕鬆流暢、自然淳樸的語言美和積極歡快、和樂天真的情感美。

(解説:導言把前面讀過的詩聯繫起來加以比較,既加深印象,又暗示要善於運用系統的思維和比較的方法總結學過的知識,並把學習的內容與語言聯繫起來,強調文化與藝術綜合素養薰陶。這首詩文字障礙不大,語言淳樸,學習要求重在引導學生學會在自然淳樸中發現其美的韻味,喚起美的體驗和美的共鳴,起到薰陶的作用。)

自讀程序

1.放聲誦讀,充分感受詩歌的歡快幸福的情調。

2.感受詩歌意象,想想這首詩的意象有什麼特點。

3.感受詩歌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世界。

4.試着把這首詩的意境用散文表現出來,比較一下詩和散文表現形式的異同。

(解説:這個程序是實現自讀要求的具體步驟。這個程序仍按由感性到理性的規律安排。第一步先誦讀,讀熟了,才會喜歡它,喜歡了,才能去探索它,探索了,才能更深入地欣賞它的美。第二步是橋樑。第三步意在引導學生由文入情,融情入文,形成共鳴。第四步引導學生創造性地閲讀,並加深對詩歌這種形式的感受。)

自讀點撥

1.這首詩的意象特點是怎樣的?

點撥:這首詩的意象可以分兩組,一組是詩人所憧憬的物質世界,一組是活潑鮮明的抒情主人公(人)的世界。人是這首詩的中心意象,物質是這個人的陪襯,是環境。在這“春暖花開“的環境裏,有着豐富的物質生活資料,抒情主人公做着自己想做的事,和親人們、朋友們親切交往,互送祝願,從而表現出一派和樂景象,表達了詩人的一種美好理想。

2.怎樣理解詩人在詩中抒發的感情?他能引起我們哪些感情共鳴?

點撥:引導學生思考幾個中間問題:

①詩人在詩中所稱幸福的內容是哪些?(自由:“餵馬,劈柴,周遊世界”;自食其力:“關心糧食和蔬菜”;有一所房子並且環境優美:“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②怎樣理解“那幸福的閃電”?(理想中的一閃念,追求中的一夢境。)

③想像抒情主人公的動態、表情、語言及整體形象。

④把自己放進去,談自己的感情共鳴。

3.詩和抒情散文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點撥:主要區別是,詩的跳躍性更強,語言更簡潔;抒情散文更重細節,善抓一瞬間的感受,並把它放大、渲染。詩講外在韻律,也講內在韻律;抒情散文主要重視內在韻律,外在韻律較自由。詩的篇幅限制較多,一般短小;抒情散文則可以不拘一格,可長可短。

自讀思考

閲讀下面的散文,思考後面的問題。

藍天可讀

何亮

我喜歡仰望藍藍的天空。天空藍藍的喲,你是一首激情的詩,一首不老的歌。

小時候,獨自到河邊嬉戲。只見,水藍藍。我捧起一捧水。怎麼還是透明的?我一抬頭,哦,天藍藍。我像只歡樂的小鹿撒腿赤足奔跑在小路上,高興得説不出話來。藍藍的天第一次映入我的眼簾,鑲嵌在我幼小的心靈上。沒有母親的童年裏,我常常與藍天作伴。我倚在大樹旁對着藍天唱歌、流淚、説悄悄話,説我的幻想和憧憬。天空一片湛藍。明淨而悠遠。我久久地凝視着,不敢出聲。我似乎被感應着,有一種不可名狀的激動和美好,止不住滾燙的淚流下來。這天空,藍得多麼純、多麼美。我為之而震撼。我覺得她神聖而不可冒犯。她向我敞開一扇天真、浪漫、長青的心靈,我在努力破譯它深邃而神祕的語言,去接近她,與她交流。

凝望碧藍、乾淨的天空,我想,被功名利祿遮蒙的雙眼是看不到天空的顏色的——這藍色。於是,我要求自己心中不能有一粒灰塵。污垢的心靈不配享受這純美的天空,亦得不到她博大的精魂。

有時,我被世俗的藩籬圍困,我感到是這藍色的天穹讓我突圍,不要貪戀紅塵。

先哲説,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我信。

遠眺天空可調整視力,而藍色天穹可調整人的心靈。她又像一面奇妙的鏡子,照透你的五臟六腑。你擁有乾淨而青春的靈魂嗎?你敢面對這藍色天宇發誓嗎?

(選自《中國青年報》1990年10月28日)

1.比較這篇散文與詩歌在抒情上的異同。

2.假如讓你以這篇散文為素材寫一首詩,你怎麼寫?

(解説:意在遷移,引發創造慾望。)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教案 篇五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實錄

用質疑的火花點燃創新的火炬

浙江紹興安昌中學    董水龍

下面是筆者的一個課例:

教師:我們今天來學習一首詩人海子的詩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教師範讀。學生齊讀。

教師:下面請同學們默讀詩歌,可以前後相互尋找夥伴討論,請你們把暫時難以弄懂的地方或者你感受到的思維火花,用筆記錄下來,過一段時間,等你們對詩歌閲讀思考到一定的時候,展示你們思考的問題或結果,讓大家一起來討論。

學生默讀,教師巡視。8分鐘以後。

教師:請同學們提出問題或展示你們討論的結果。

範福君:為什麼作者做任何想做的事情總是説“從明天起”?

教師:好,能發現問題,那麼,請同學們思考,根據我們對以前對課文閲讀的規定,閲讀首先從哪裏切入?

學生全體:從語言入手,尋找關鍵詞。

教師:對。那麼“從明天起”的關鍵詞是哪一個?

學生部分:明天。

教師:對!明天。“明天”與什麼相對?

學生:今天。

教師:是的。先請同學們把詩歌第一節朗讀一遍,然後想一想,“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説明作者怎樣的現狀。

壽菊萍:説明他今天不幸福。

教師:同學們認可壽菊萍同學的話嗎?

學生大部分:同意。

教師:下面誰發言。

於麗丹:作者為何要把“幸福”比作“閃電”?

教師:問到了點子上,但我們先討論詩歌的第一節,這個問題暫時擱一擱,請於麗丹同學把自己的問題寫在黑板上。同學們還想就第一節討論些什麼呢?

趙利囡:在作者心中,“我有一所房子”,為什麼要“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教師:我們怎麼討論趙利囡提出的問題?

學生全體:當然從語言入手,找出關鍵詞。

教師:這一句的關鍵詞是哪一個?

壽飛軍:“我有一所房子”。

趙利囡:我認為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教師:請同學們邊讀“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邊想像,“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一種什麼樣子?

學生反覆朗讀幾遍。

趙利囡:大海上除了海水和浪花,什麼也沒有了,怎麼會有“春暖花開”的景象。“面朝大海”與“春暖花開”顯然矛盾。

教師:對。那……這一對矛盾説明一個什麼問題呢?

趙利囡:説明這樣的“一所房子”只是出於作者的幻想。因為如果“房子”“面朝大海”,就看不到“春暖花開”的景象;看見“春暖花開”的景色了,那麼“房子”就不能“面朝大海”的了。

教師:見解深刻,悟到了要害處。

壽衞軍:老師,現在有無土栽培技術,水面上也可以種花的。

教師:壽衞軍同學見多識廣。請同學們討論有沒有可能?

陸軍:那要花好多錢,因為你還必須把海水淡化。而且這與我們閲讀的詩歌無關。

教師:同學們同意陸軍的觀點嗎?如果同意,我們再把第一節來朗讀一遍,請同學們推薦一位同學來朗讀……

趙利囡同學朗讀。

教師:關於第一節,誰還想發表意見。

夏剛:為什麼把“餵馬,劈柴”和“周遊世界”放在一起?

張建鋒:連這都弄不懂,“周遊世界”當然需要馬匹。

夏剛:那“劈柴”又幹什麼?

張建鋒:當然是做飯用羅。

朱錫安:還有升篝火。

教師:朱錫安同學聯想豐富,騎馬“周遊世界”時,晚上需要用“篝火”都想到了。張建鋒同學要注意禮貌用語,不能用“連這都弄不懂”這樣的話語貶低同學。

朱曉劍:作者説“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難道他以前不吃飯?

婁玲美:可能他寫詩太投入了,以前對日常生活中的事情關心不多吧。

教師:朱曉劍的問題提得好,婁玲美的聯想則更好。下面我們請全體女生再把詩歌第一節來朗讀,讀時要把握怎樣的感情。

婁玲美:信心十足的口氣。

教師:好!那就請你們用這樣的口氣朗讀。

女生朗讀,讀出了信心十足的語氣。

教師:第一節裏還有什麼需要討論?……沒有了,那我們來閲讀第二節。誰自告奮勇來朗讀呢?

餘穎朗讀詩歌第二節。

教師:餘穎同學讀得怎樣?感情有沒有到位?應該用怎樣的感情朗讀呢?

潘利:我覺得餘穎的朗讀已經到位了,我想這裏應該有信心十足轉入一種淡淡的無奈。

教師:有道理。現在誰來談談上面於麗丹提出的問題,作者為何要把“幸福”比作“閃電”。請同學們看黑板。

學生沉默。

教師:怎麼都沒有聲音了,忘記了我們要從什麼地方着手。

學生全體:從關鍵詞入手。

教師:那麼,“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這句的關鍵詞是哪一個呢?

學生部分:閃電。

教師:對,閃電。請同學們想想,閃電有什麼特徵?

學生全體:快。

教師:對,快説明閃電一閃的時間十分——

學生全體:短暫。

教師:現在我們可以理解了吧,由誰來説説。

餘穎:我覺得作者把“幸福”比作“閃電”,説明作者心中的幸福感非常地短暫,像閃電一樣一閃而過了。

教師:像閃電一樣一閃而過的幸福,證明作者對幸福的感受是——

學生全體:十分短暫。

教師:也説明作者的今天實際上——

學生全體:不幸福。

教師:很好,第二節同學們都讀懂了?那麼,第三節還有沒有要老師幫忙的地方。

學生全體:當然有的呀。

教師:就請同學們提出來。

朱國峯:第一句“給每一條河流每一座山,取一個温暖的名字”裏,“温暖的名字”要怎樣理解。

教師:請同學們想想,大地上的每一條河流每一座山幾乎都有名字的。作者要給它們的又是“温暖的名字”,“温暖”又跟詩歌裏什麼有關?

金熙:題目“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中的“春暖花開”,春暖花開時當然要用温暖的名字。

餘立峯:我想,也和作者想做一個幸福的人有關。一個人感到幸福了也就會感到温暖了。

教師:金熙和餘立峯兩位同學都解讀的比較到位,“温暖的名字”,請你們再思考一下,還可以想到一些什麼呢?

學生沉默。

教師:這句比較難懂,老師也沒有完全猜測到作者的意圖。我覺得,作者給“每一條河流每一座山”只是一個“温暖的名字”,有沒有一些實質性的內容?沒有。説明作者還在猶豫不決當中。老師體驗得是不是有些道理呢?

學生全體:我們就照你説的那樣理解吧。

教師:這可很不好。如果你們對此想到了什麼的話,課後可要來告訴我一聲,也讓我分享你們的喜悦。翁飛飛同學舉手。

教師:翁飛飛同學想要發言。

翁飛飛:“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句裏的“在塵世”該作何解釋。

教師:塵世與什麼相對呀?

學生部分:陰間。

教師:那麼消極啊,為何沒有想到是“天堂”呢。

學生全體:反正一個樣,都是死亡的代名詞唄。

教師:在作者的眼中,“塵世”的幸福是什麼樣的呢?

學生沉默。

教師:又忘了從何處着手嗎?到哪裏去找?

學生全體:到詩句中去找一找。

教師:誰找到了。

何佳麗:“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教師:非常正確。在作者的心裏,“塵世”間的幸福就是“有一個燦爛的前程”和“有情人終成眷屬”。但作者想不想要。

學生全體:作者不想要。

教師:為什麼?

陳璐:因為作者最後一句説“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上面是三個“願”,都是祝願“陌生人”的,而對自己他只是希望有一所“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房子。我想這樣的房子,應該沒有吧,它只是作者的幻想。

顧玲芳:作者可能是指墳墓吧。我們在《在蕭紅墓前的五分鐘講演》中這課瞭解到,作家蕭紅墳墓不是在香港的淺水彎嗎?作家們的心思也許都有相通之處,都希望自己死後葬在大海邊。

教師:顧玲芳同學感悟得非常深刻,居然聯想到墳墓上去和以前所學上去。大大出於老師我的意料。還想談談更多的理由嗎?

顧玲芳:既然作者在祝福“陌生人”能獲得在塵世的幸福,而他自己則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剛才同學們已經説過,與塵世想對的是天堂,證明作者不想或者是不能在塵世獲得幸福,那麼,幸福的地方就只有去天堂了。

學生全體鼓掌。

教師:同學們的鼓掌足以證明顧玲芳同學的見解獲得了全班同學的肯定。老師也認為她的感悟和分析十分在理。的確,作者在寫完此詩以後不到兩個月,就自殺身亡了,可見作者內心的苦悶和不快。同學們可是不能學海子的行為和做法的。

施立冬:既然這麼消極,那老師你為什麼還要給我們閲讀這樣的詩歌。

教師:本來我很擔心這首詩歌你們能不能讀懂,因為,這首詩歌是高中二年級語文課本中的課文,想不到你們解讀得非常出色,謝謝同學們。最後我們把詩歌再朗讀一遍。

鈴聲響起,下課。

二、啟示:讓學生在感悟語言中學得語文

我鍾愛海子的詩歌,所以,這節課,在選定文本後,我就不打算對這節課進行“精心”的設計,在上課之前,雖然對這首海子的詩歌閲讀思考了好幾天,但還只是對文本和教學進行了粗線條勾勒,既沒有寫備課筆記,也沒有為課堂設計任何問題,當然,我對學生將會提的問題還是做了適當的預測,於是就這樣走進了教室。

我想,就語文教學而言,閲讀的目的是什麼,作為教師心裏得有個底線。筆者以為,讀解一篇課文,瞭解其主旨和寫法,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藉此掌握一種方法論,學會如何學習。就語文教學的閲讀而言,腳踏實地地從文本的原初——語言開始,通過對文本語言的閲讀,透過作者的語言智慧,感悟藝術形象,解得人文精神。

但是,要從舊的教學理念中解脱出來,從思考如何教到思索如何讓學生學,其間的轉變是何其艱難和痛苦。因為這不光要轉變教師自己的教學觀念,而且要讓學生也轉變學習的觀念,這對教師的自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轉變觀念的艱難尤其體現在學生的身上,因為在應試教育的長期浸染中,學生的自主學習潛能被無情的抑殺,所以要重新激發起學生對主動學習的渴望。在這個轉變過程中,容易出現學生對學習方式方法無所適從的真空狀態。有時候教師已經轉變了,但反觀學生卻因為不能適應而出現成績滑坡的情況。當然,沒有突破也就沒有出路。

那麼如何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即激發學生被應試教育扼殺了的善於質疑和提問的天性呢?我們首先從選擇文本做起。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雖是高中二年級的課文,但是隻要處理得當,國中生完全可以欣賞的。在本節課裏,教師沒有預設任何問題,但可以預見到學生肯定會就作者做任何想做的事情總是説“從明天起”提出疑問,當然可以預見的難點還有“幸福”比作“閃電”、“我有一所房子”為什麼要“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等處,筆者想一反大多數公開課上的那些優秀語文教師的做法,不是舉行教師問學生答的“問答儀式”,而是處理成讓學生問學生答的真正的自主性閲讀,當然,期間教師的引導肯定是決不能少的,否則課堂上還要教師幹嗎!教師自己必須對文本有自己獨特的閲讀體驗,也少不了教學的點撥引導的技巧。

許多情況下,學生對文本的隔閡,來自對語言的把握不準,或者是他們把握了,但是一時無法形諸語言,處在“憤悱”的狀態,這時就需要教師的“啟”和“發”。《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閲讀課文要“對課文內容和表達方式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語文教學中師生要平等對話”。所以,教師的“啟”和“發”時,引而不發是要把握得恰到好處,要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得出屬於他們自己的結論,這樣學生通過自主閲讀,對語文和語文“知識”的構建最終實現。只有通過這樣的構建,語文的知識和能力才真正內化為學生自己的東西。

幸福是一種後驗性感受,但詩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卻要“從明天起”,才想“做一個幸福的人”,而不是今天。針對學生的疑問,教師當然不是告訴他們現成的答案,而是啟發引導學生從語文入手,自己去求解問題的結,引導學生去文本那裏去抓關鍵詞,然後通過與舊知相結合,產生聯想,從而求得屬於他們自己的心得和看法。在本案例中就是依照這樣的方式完成的。學生最終了解了詩人海子今天和昨天的不幸福。當然這裏面仍然有教師對詩歌的體驗的影子,這是教師作為幫助者所起的作用。但有一個地方卻是出於施教者意料之外的,完完全全是學生自己的東西,即學生認為“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中的房子是指“墳墓”。對這點可能引起熱愛海子的人們的非議,因為做為教師我本來是想把他們引導到“精神貴族”“空中樓閣”之類的看法上去,但沒有想到有學生居然聯想到了墳墓,這是學生真正的“創造”,我覺得比筆者的看法更符合文本的實際,也達到了本課教學設計的原初目標。

求知慾和好奇心是兒童青少年的天性,我很反感教學上那些不是“問題意識”的卻標榜上“問題意識”的標籤,有些教師把自己與文本對話中發現的問題,通過課堂提問,讓學生解答的形式,當成了“問題意識”問題,有的還美其名曰是在搞“創新性”訓練。課堂上自然少不了教師的提問,但那只是點撥和啟發,也就是古人説的“不憤不發,不悱不啟”。但不是讓學生通過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去發現教師的發現,更不是新瓶裝舊酒的包辦。學問,學問,就是要學會發問!只有學生會發問了,能夠質疑問難了,能對發現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解決辦法,並能最終由他們自己把它處理完畢,這樣,我們的教學才真正達成了目的——即教最終是為了不教。

[1]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瞭解詩人海子,並能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過程與方法:通過詩歌意象解讀詩歌意境,體悟詩人的心靈世界。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生命、關愛生命的情懷和熱愛生活的積極人生態度。

【教學重、難點】

1、培養學生對詩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2、通過朗讀、鑑賞,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命、關愛生命的情懷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語設計

在上課之前,老師先做一個簡單的採訪:

同學們,你們覺得自己幸福嗎?你覺得什麼是幸福?……

老師相信你們每一個人的答案都是不盡相同的。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位天才詩人心中嚮往的幸福又是怎樣的呢?這位詩人叫——海子。

之所以説是天才詩人,是因為他在15歲時就考入了中國學府——北京大學法律系,19xx學畢業就進入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他是中國當代少有的才子、詩人。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朗讀這首關於幸福的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二、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大家覺得我們應該以怎樣的語調去讀這首詩?

(詩歌朗讀方法指導:

1、注意停頓、語速、語調和情感

2、舒緩幸福憂傷……)

(教師範讀1遍)

(一)學生帶着的理解再次自由朗讀詩歌並思考:

(學法指導:先獨學2分鐘——小組討論3分鐘——展示討論結果)

1、詩人海子在詩中表達了哪些幸福的願望?

2、詩人是從哪三個層面來表達自己願望的?

3、詩人既然希望有這樣幸福的生活,為什麼不從今天開始,卻説:“從明天起,做個幸福的人”?那他目前的生活狀態會怎麼樣呢?

4、你覺得海子是一個怎樣的詩人?

【過渡】

就是這樣一個詩人,卻在寫完這首詩的兩個月後卧軌自殺了。從此中國隕落了一位天才詩人。既然對未來充滿如此美好的憧憬,詩人海子為什麼會對生命做出這樣殘酷的選擇?讓我們先來具體瞭解一下這位詩人:

作者介紹:海子,19xx年3月出生於安徽懷寧縣一個封閉而貧窮的小山村——查家灣。祖祖輩輩都靠種田為生,海子的家庭非常貧困,為了讓海子離開貧瘠的土地,不再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生活,全家人緊衣縮食提供海子讀書。海子天資聰慧,以15歲的幼小年齡考入中國的學府——北京大學。大學畢業後,海子被分配到中國政法大學工作,出身農家的海子知道身上寄託着家人太多的希望與期待,他也想讓飽經苦難的雙親過上舒坦的日子,但艱苦的現實生活讓海子無能為力。面對親人的詢問不能從世俗層面上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的海子在心靈上深感愧疚和痛苦。

海子在貧窮、單調和孤獨中寫作,他既不會跳舞、游泳,也不會騎自行車,在離開北京大學以後的這些年裏,他只看過一次電影。

除了兩次西藏之行和給學生們上課,海子的日常生活基本上是這樣的,每天晚上寫作直到第二天早上7點,整個上午睡覺,整個下午讀書,間或吃點東西,晚上7點以後繼續開始工作。

20xx年4月28日與詩人郭路生(即食指)榮獲中國文學獎項之一——第三屆“人民文學獎詩歌獎”。他是一位去世多年獲此殊榮的當代詩人。

(師引導:他是一個純粹的詩人,寫詩成了他生活的全部,他在近乎苦行僧一般的生活中執着於對詩歌理想的追求,為此也失掉了對世俗生活應有的最基本的適應和享受。)

三、思維拓展

海子走了,他去了天國,可他留給世人了什麼?同學們:現在,你又怎樣看待詩人?你想對天國的詩人海子説些什麼呢?寫下來並與大家分享:

這是一段寫給海子的文字

這是一封寫給海子的短信

這是一首寫給海子的小詩

幸福是什麼

彭愛娟

幸福是真誠,

幸福是滿足。

幸福是關愛,

幸福是歸屬。

幸福是責任,

幸福是駐足在我們心底的温暖。

從現在起,做個幸福的人

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讓身邊的人因我們的存在而幸福!

板書設計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美好的嚮往祝福

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教案 篇七

下面是第一範文網小編整理的高中語文《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説課稿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説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第一冊第一單元第三課《中國當代詩三首》中的第三首詩歌,第三課是一篇自讀課文。

第一單元的學習內容是中國當代詩歌和外國詩歌。詩歌是一種高度概括、反映社會生活,飽含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語言精練而形象性強,並具有一定的節奏韻律的文學樣式。因此,詩歌教學應該重視從詩歌語言文字所描繪的形象出發,結合作者生平,作品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聯繫生活經驗,通過想像和聯想,體會詩中的詩情和意趣。

2、教材內容和特點: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海子的抒情詩。它寫於1989年3月14日,也就是詩人自殺前的兩個月。海子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的詩歌創作追求“詩和真理合一的大詩”;他難於融合到世俗生活,所以他用詩歌歌唱着他的靈魂。《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正是詩人理想追求的體現。從思想上來看,海子嚮往世俗平淡的幸福,但是他又不願墜入世俗,他固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園。這種矛盾的思想增加了這首詩的思想厚度,也增加了學生理解的難度;從詩歌藝術上來説,這首詩的語言質樸、純真,意象單純,明淨,這也是海子詩歌中最温暖的詩作。不過,在純樸、歡快的背後,卻又有揮之不去悲涼感。塵世的幸福與海子無關,詩人最後還是擺脱不了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兩個月後,他選擇在卧軌自殺。

教學《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時,要讓學生了解詩人思想的複雜性,體會詩人的精神追求。

二。説目標和重難點

新課標要求在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的同時,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重視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要關注學生的思想情感以及價值觀,進而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學生的審美趣味,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結合本單元的單元教學目標,本節課教學所要達到的總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分析詩歌,把握詩歌語言美和意境美;還要教會學生學會分析詩歌的情感,從而更好的把握詩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在次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詩人的生命選擇,從而引發學生對生命意義的思考。具體説來,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和技能:(1)、瞭解海子以及它的創作風格(2)、熟讀、最好能夠背誦本首詩歌

2、過程和方法:(1)、掌握詩歌分析的基本方法學習詩人如何有層次地表達情感(2)、學會結合詩人的生平和創作風格理解詩中揮之不去的悲涼感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結合詩人的生平經歷,感受詩人的詩歌追求,思考詩人的精神追求。正確看待詩人的生命選擇。

根據新課標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的要求,結合本首詩歌的特點,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

1、教學重點:讓學生掌握分析詩歌的方法,瞭解詩人如何有層次地表達情感

2、教學難點:把握詩中詩人的複雜情感和思想,思考詩人的生命選擇

三。説學情

高一學生有一定的文學修養,本詩語言質樸、純真,學生可以比較輕鬆地理解詩歌的內容。但是本詩所藴含的思想又是十分複雜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適當補充關於海子的生平和創作的資料,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金山中學的學生基礎紮實,而且思辨能力較強,對詩人的生命選擇的探討容易激發學生思考的慾望。不過,在授課時,要尊重學生不同的意見,同時要做好引導工作,因此,在授課前,教師在課前要做充足的準備。

四。説學法和教法

1、説學法

新課標要求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本課是自讀課文,所以更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學習方法上,本節課主要採用朗讀品析法,自主評價法,問題探究法相結合的學習策略。朗讀分析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詩歌的內涵,自主評價法和問題探究法是探討詩歌複雜思想情感內涵的有效方法。

2、説教法

本課是自讀課文,所以本次教學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引導。藉助多媒體手段,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料。

a、播放胡畔演唱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説明:詩歌具有音樂美。這首歌曲是由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首詩配樂而成的,把詩中揮之不去的悲傷感表現得更淋漓盡致。

b、使用ppt為學生提供關於海子的生平和創作的資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zh-hk/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1vkek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