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夜書所見教案(彙總23篇)

夜書所見教案(彙總23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23篇《夜書所見教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夜書所見教案》相關的範文。

夜書所見教案(彙總23篇)

篇1:夜書所見教案

一、教材簡説

《夜書所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第9課《古詩兩首》其中一首。《夜書所見》這首詩是南宋詩人葉紹翁客遊在外,因秋風落葉,感到孤獨鬱悶,由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憶起自己的故鄉和童年的生活,於是那種鬱悶之情又被一種親切之感所代替。

二、設計理念

努力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重視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在教學中重點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採用多種方法讓學生理解詩中的詞句,展開想象,體會詩人的思鄉情感,並注重引導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感悟、體驗、積累。另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反覆誦讀,加深對詩句內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領略古詩的意境,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三、教學目標

(一)掌握本課的生字詞,會寫“促、深”兩個生字。

(二)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三)學習藉助註釋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思念家鄉的感情,激發和培養學習古詩的興趣。

四、教學重點

(一)會寫本課的兩個生字。

(二)感情朗讀,理解詩意,背誦古詩。

五、教學難點

通過誦讀,悟出詩情。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蒐集有關葉紹翁的資料。

七、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課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圖片讓學生欣賞。

2.讓學生談談看了圖片後的感受。

3.師導入:秋天是美麗的季節,但同時也是容易引起人們愁思的季節,古代的詩人也發出了這樣的感慨!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關於秋天的古詩。請同學們讀一讀題目。

[設計意圖]

出示秋天的圖片,為學生創設情境,感受秋天,自然導入新課。

(二)瞭解詩人,理解題意

1.你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你瞭解他嗎?他是在什麼情況下寫下這首詩的呢?

(學生將自己課前蒐集到的資料進行交流,師可適當進行補充。)

[設計意圖]

課前讓學生蒐集詩人的資料,交流了解詩人的背景,為學生學好古詩和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做好鋪墊。

2.現在我們再讀一讀題目(生讀),那麼,題目是什麼意思呢?

(1)“書”在這裏是什麼意思呢?(寫)

(2)“所見”呢?(所看到的)。

(3)題目“夜書所見”是什麼意思呢?誰來説一下?(在夜裏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寫下來)

[設計意圖]

從題目入手,引導學生理解詩題,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也能更好地過渡到古詩內容的教學。

(三)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1.過渡:詩人在秋天的一個夜晚把自己所看到的東西寫下來,那麼他在夜晚看見了什麼?聽到什麼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讀這首古詩,邊讀邊把詩人所看到的、所聽到的分別用“△”和“? ”畫下來。

(讀的時候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可以藉助工具書,看插圖,看註釋等方法弄懂詩意,不懂的地方作下記號。)

2.師:剛才看見同學們認真的神情感動了我,相信你們一定能學好這首詩。誰來説説作者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3.學生彙報。(師隨機板書:見:梧葉 促織 一燈明 聽:寒聲 )

[設計意圖]

“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邊讀邊畫,培養學生帶問題讀書,養成邊讀邊畫的習慣。

4.剛才所畫的這些詞語有沒有讀懂的呀?

5.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師生幫助解決。(結合註釋解詞,並教會學生看註釋解釋詞語。)

(理解“促織”時,出示圖片,瞭解蟋蟀。)

[設計意圖]

初讀課文,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地方,檢查其學習情況,通過註釋、看圖片等方法,讓學生通過多種渠道學習,並更形象地理解詞語。

6.學習生字(促、深)

(1)這裏的“促”是生字,是平舌音,跟老師讀一讀。(課件先出示“促”,後出示“深”。(2) 這首詩還有一個生字“深”,翹舌音,請讀一讀。寫這個字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呢? (生

自由講自己的識字方法。)

(3)把剛才學到的兩個生字“書空”寫寫。

(4)指名讀生字,男女對讀。

(5)(出示生詞)生字記好了,請你們同桌互相讀一讀生詞。

(6)開小火車讀,齊讀。

7.師:生字能讀好了,現在老師將生字放進古詩裏,看看你們能否把古詩讀好。(課件出示全詩)

8.師:現在讓我們先聽一聽錄音朗讀。

9.同學們聽得真認真!那麼,誰能給大家讀一讀。

10.指名讀,自由讀,齊讀。

[設計意圖]

通過學習生字詞,以落實“雙基”的教學,並培養學生的識字的能力。古代教育家朱熹説:“大凡讀書,須是熟讀,熟讀了則自然精讀,精讀後,理自見得。”鼓勵學生多讀,就是為了掃除閲讀障礙,總體把握詩文,為進一步的學習和理解奠定基礎。

(四)品讀賞析,感悟詩意

1.賞析第一、二行詩

(1)下面我們更深入地學習這首古詩,先來看看前兩行詩。

(2)請男同學讀一讀這兩行詩。

(3)梧桐樹的葉子在秋風的吹動下,發出了什麼聲音呢?(蕭蕭)結合註釋解詞。

(4)第二行詩句這裏的“客”是指誰呢?為什麼説詩人是“客”?(因為他身在異鄉)

(5)請大家想想,(播放音樂渲染氣氛)蕭蕭秋風吹下梧桐葉,送來陣陣寒冷,江面上也吹來了秋風,在這樣的一個夜晚,假如你就是這個獨自在外地作客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產生怎樣的心情?有了這樣孤單寂寞的心情就會很容易想起了什麼呢?

(6)我們班有新莞人的孩子,當你們當離開家鄉來道?讀書,你們想家嗎?你想起了誰呀?請你讀一讀這句詩好嗎?

(7)通過你的朗讀,老師深深地感受到你也非常想家!對呀,看到這樣的秋景,很容易觸動了我的思鄉之情,這就叫做什麼呀?(板書:動客情)

(8)小組賽讀這兩行詩,看看哪組最能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再指名讀,齊讀。

(9)你們真是詩人的知音人,讀出了他的寂寞,讀出了他的思鄉之情。誰可以結合詞語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説説詩句的意思?(説得好的給予表揚。)

[設計意圖]

抓住詩句中的字詞來理解詩文內容,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通過創設情境,播放音樂,引導學生想象,感受秋天,感受詩人的孤獨和思鄉情感,從而受到情感的薰陶。並讓新莞人孩子談談自己離開家鄉的感受,深深體會“動客情”,實現學生與文本的對話。

2.賞析第三、四行詩

(1)師:正當詩人孤獨的時候,他又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呢?現在我們來學習後面兩行詩。請同學們默讀,邊讀邊結合插圖、註釋來想一想。

(2)女同學讀,指名彙報看到了什麼。

(3)讀到這裏,你們有不懂的地方嗎?

① 生提出疑問,師生一起解決。

② 師也可提出疑問:在這裏想問一問:“知”字是什麼意思呢?

引導:你想一想,詩人是在深夜從遠處看見籬笆底下有燈火,他真的能看見那麼小的蟋蟀嗎?(不能)那是作者的什麼呢?(是作者想到的,猜到的,料想的)所以這個“知”字是料想的意思。(指名説)

③ 請同學們發揮想象,你還能猜想孩子在玩些什麼呢?

(4)師:是的,他看見兒童玩得那麼高興,那麼投入的時候,就越會想到了什麼呢?(想起他的家鄉和自己的童年)(板書:思鄉之情)

(5)詩人看到孩子們高興的情景,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他那孤獨的心,頓時變得親切了。下面,誰能用自己的話説説這兩行詩的意思嗎?

① 指名説:生可能會直譯詩句,這時師可引導:

你是按照每個字的意思説的,可是覺得通順嗎?怎樣才能説得通順呢?有時候在把古詩變成我們的語言的時候,可以根據情況調換詞語、詩句的順序。所以可以將第三行和第四行的順序調換一下。

② 誰來根據老師剛才的提示説一説詩句的意思?(指名説)

(6)指名讀詩,齊讀,讀出詩人當時的心情。

[設計意圖]

通過學生交流自己對詩句的理解,解除疑難,理解詩句所描述的情景。教師是學習的引導者,讓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必須讓學生把詩句聯繫起來進行分析,這既符合古詩本身的特點,也讓學生在嘗試理解的過程中慢慢悟出了學習古詩的方法。並且還引導學生對於詩句中的“知”字深入思考,品詞析句,積極思維,展開想象,使之感受更為深入,感受到詩人的情感變化,體悟了詩內涵,也學會了閲讀。

(五)遊戲練習,加深理解

1.剛才同學們對詩的大意基本弄懂了,那我們來玩個小遊戲吧!遊戲的規則是:我説詩句的意思,你們來猜相應的詩句,好嗎?(課件出示)

2.這個遊戲好玩嗎?你們同桌來試試你説我猜。

[設計意圖]

本環節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以遊戲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生的興趣,從而加深對詩句的理解。

(六)深入朗讀,感悟詩情

1.全詩從頭到尾都融進了詩人的思鄉之情。讀的時候要注意讀出感情,讀出詩的韻味,現在請同學們聽老師讀一遍,你們認真地聽一聽。師配樂範讀。

2.你能不能讀出這種“想家”“鄉愁”的味道來?(自由讀)

3.誰能大膽地讀給大家聽呢?(配樂,指名讀)

4.你認為他讀得怎樣?生互相評一評。

5.思鄉的感情越來越濃了,現在讓我們男女賽讀,看看誰讀得好!(男女賽讀)

6.師:聽了你們的朗讀,老師也被你們那深深的鄉愁打動了!

[設計意圖]

語文的閲讀教學應該堅持“以讀為本”,詩歌教學更是如此。“三分詩,七分讀”

這句話就強調了詩歌學習中讀的重要性。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那古詩就是跳躍的五線譜。我把音樂引進課堂,激發學生朗讀興趣,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讀,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讓情感昇華。

(七)背誦古詩,加強積累

1.你們最喜歡玩遊戲了,現在我們再來玩玩:

(1)我説説詩中的一個字,請你説出相應的詩句。(課件出示:蕭、客、促、深)

(2)我指出圖片,你説出相應的一句詩。

2.同學們對於古詩掌握得很好,你能把它背下來嗎?

3.同桌互相背古詩,再指名、齊背古詩。

[設計意圖]

古詩教學要注重背誦積累,背誦古詩不僅僅是語言的積累,同時還是文化的積累,

思想的積累。再次通過遊戲等不同的方式進行背誦,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品味古詩的詩藴。

(八)拓展延伸,質疑問難

1.在秋天的夜晚,周圍的景色觸動了詩人的心,於是就寫下《夜書所見》這首思念家鄉、親人的詩篇。你們還讀過哪些關於思鄉的古詩呢?(指名讀或背)

2.小結:秋天到了,當我們離別家鄉,離別親人的時候,我們是多麼容易思念,有時一草一木都會引起我們濃濃的思鄉之情。

3.課文學到這裏,你們還有沒有不懂的呢?

[設計意圖]

語文教學光依靠教材是不夠的,教師應靈活把握教材,拓展教材,使課堂教學得

到拓展和延伸,並架設起課內、課外有機連接的橋樑,豐富學生的積累。在最後,把問的權利還給學生,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善於解疑,做學習的主人。

(九)佈置作業,課外延伸

1.背誦《夜書所見》

2.收集一些關於思鄉的古詩,把自己喜歡的背下來,還可以與大家一起交流。

3.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細心觀察一下自己周圍的景色,看看有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點,這時你也有怎樣的感受呢?

[設計意圖]

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多背誦優秀詩文。針對三年級學生的特點,要注意扶放結合,由點及面,讓學生在閲讀中充分感受中華古詩文化的魅力。“學習即生活”,讓學生走進與課堂學習內容相互關聯的世界,走進更廣闊的生活課堂,才是真正的積累,才是真正的學習。

[夜書所見教案]

篇2:夜書所見教案

一、設計理念

努力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重視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在教學中重點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採用多種方法讓學生理解詩中的詞句,展開想象,體會詩人的思鄉情感,並注重引導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感悟、體驗、積累。另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反覆誦讀,加深對詩句資料和情感的理解感悟,領略古詩的意境,從而不斷提高自我的語文素養。

二、教材簡説

《夜書所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第9課《古詩兩首》其中一首。《夜書所見》這首詩是南宋詩人葉紹翁客遊在外,因秋風落葉,感到孤獨鬱悶,由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憶起自我的故鄉和童年的生活,於是那種鬱悶之情又被一種親切之感所代替。

三、教學目標

(一)掌握本課的生字詞,會寫“促、深”兩個生字。

(二)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三)學習藉助註釋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思念家鄉的感情,激發和培養學習古詩的興趣。

四、教學重點

(一)會寫本課的兩個生字。

(二)感情朗讀,理解詩意,背誦古詩。

五、教學難點

經過誦讀,悟出詩情。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蒐集有關葉紹翁的資料。

七、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課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圖片讓學生欣賞。

2.讓學生談談看了圖片後的感受。

3.師導入:秋天是美麗的季節,但同時也是容易引起人們愁思的季節,古代的詩人也發出了這樣的感慨!今日我們就一齊來學習一首關於秋天的古詩。請同學們讀一讀題目。

(二)瞭解詩人,理解題意

1.你明白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你瞭解他嗎?他是在什麼情景下寫下這首詩的呢?

(學生將自我課前蒐集到的資料進行交流,師可適當進行補充。)

2.此刻我們再讀一讀題目(生讀),那麼,題目是什麼意思呢?

(1)“書”在那裏是什麼意思呢?(寫)

(2)“所見”呢?(所看到的)。

(3)題目“夜書所見”是什麼意思呢?誰來説一下?(在夜裏把自我所看到的景物寫下來)

(三)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1.過渡:詩人在秋天的一個夜晚把自我所看到的東西寫下來,那麼他在夜晚看見了什麼?聽到什麼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讀這首古詩,邊讀邊把詩人所看到的、所聽到的分別用“△”和“·”畫下來。

(讀的時候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能夠藉助工具書,看插圖,看註釋等方法弄懂詩意,不懂的地方作下記號。)

2.師:剛才看見同學們認真的神情感動了我,相信你們必須能學好這首詩。誰來説説作者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3.學生彙報。(師隨機板書:見:梧葉促織一燈明聽:寒聲)

4.剛才所畫的這些詞語有沒有讀懂的呀?

5.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師生幫忙解決。(結合註釋解詞,並教會學生看註釋解釋詞語。)

(理解“促織”時,出示圖片,瞭解蟋蟀。)

6.學習生字(促、深)

(1)那裏的“促”是生字,是平舌音,跟教師讀一讀。(課件先出示“促”,後出示“深”。(2)這首詩還有一個生字“深”,翹舌音,請讀一讀。寫這個字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呢?(生

自由講自我的識字方法。)

(3)把剛才學到的兩個生字“書空”寫寫。

(4)指名讀生字,男女對讀。

(5)(出示生詞)生字記好了,請你們同桌互相讀一讀生詞。

(6)開小火車讀,齊讀。

7.師:生字能讀好了,此刻教師將生字放進古詩裏,看看你們能否把古詩讀好。(課件

出示全詩)

8.師:此刻讓我們先聽一聽錄音朗讀。

9.同學們聽得真認真!那麼,誰能給大家讀一讀。

10.指名讀,自由讀,齊讀。

(四)品讀賞析,感悟詩意

1.賞析第一、二行詩

(1)下頭我們更深入地學習這首古詩,先來看看前兩行詩。

(2)請男同學讀一讀這兩行詩。

(3)梧桐樹的葉子在秋風的吹動下,發出了什麼聲音呢?(蕭蕭)結合註釋解詞。

(4)第二行詩句那裏的“客”是指誰呢?為什麼説詩人是“客”?(因為他身在異鄉)

(5)請大家想想,(播放音樂渲染氣氛)蕭蕭秋風吹下梧桐葉,送來陣陣寒冷,江面上也吹來了秋風,在這樣的一個夜晚,假如你就是這個獨自在外地作客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產生怎樣的心境?有了這樣孤單寂寞的心境就會很容易想起了什麼呢?

(6)我們班有新莞人的孩子,當你們當離開家鄉來道滘讀書,你們想家嗎?你想起了誰呀?請你讀一讀這句詩好嗎?

(7)經過你的朗讀,教師深深地感受到你也十分想家!對呀,看到這樣的秋景,很容易觸動了我的思鄉之情,這就叫做什麼呀?(板書:動客情)

(8)小組賽讀這兩行詩,看看哪組最能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再指名讀,齊讀。

(9)你們真是詩人的知音人,讀出了他的寂寞,讀出了他的思鄉之情。誰能夠結合詞語的意思用自我的話説説詩句的意思?(説得好的給予表揚。)

2.賞析第三、四行詩

(1)師:正當詩人孤獨的時候,他又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呢?此刻我們來學習後面兩行詩。請同學們默讀,邊讀邊結合插圖、註釋來想一想。

(2)女同學讀,指名彙報看到了什麼。

(3)讀到那裏,你們有不懂的地方嗎?

①生提出疑問,師生一齊解決。

②師也可提出疑問:在那裏想問一問:“知”字是什麼意思呢?

引導:你想一想,詩人是在深夜從遠處看見籬笆底下有燈火,他真的能看見那麼小的蟋蟀嗎?(不能)那是作者的什麼呢?(是作者想到的,猜到的,料想的)所以這個“知”字是料想的意思。(指名説)

③請同學們發揮想象,你還能猜想孩子在玩些什麼呢?

(4)師:是的,他看見兒童玩得那麼高興,那麼投入的時候,就越會想到了什麼呢?(想起他的家鄉和自我的童年)(板書:思鄉之情)

(5)詩人看到孩子們高興的情景,想起了自我的童年,他那孤獨的心,頓時變得親切了。下頭,誰能用自我的話説説這兩行詩的意思嗎?

①指名説:生可能會直譯詩句,這時師可引導:

你是按照每個字的意思説的,可是覺得通順嗎?怎樣才能説得通順呢?有時候在把古詩變成我們的語言的時候,能夠根據情景調換詞語、詩句的順序。所以能夠將第三行和第四行的順序調換一下。

②誰來根據教師剛才的提示説一説詩句的意思?(指名説)

(6)指名讀詩,齊讀,讀出詩人當時的心境。

(五)遊戲練習,加深理解

1.剛才同學們對詩的大意基本弄懂了,那我們來玩個小遊戲吧!遊戲的規則是:我説詩句的意思,你們來猜相應的詩句,好嗎?(課件出示)

2.這個遊戲好玩嗎?你們同桌來試試你説我猜。

(六)深入朗讀,感悟詩情

1.全詩從頭到尾都融進了詩人的思鄉之情。讀的時候要注意讀出感情,讀出詩的韻味,此刻請同學們聽教師讀一遍,你們認真地聽一聽。師配樂範讀。

2.你能不能讀出這種“想家”“鄉愁”的味道來?(自由讀)

3.誰能大膽地讀給大家聽呢?(配樂,指名讀)

4.你認為他讀得怎樣?生互相評一評。

5.思鄉的感情越來越濃了,此刻讓我們男女賽讀,看看誰讀得好!(男女賽讀)

6.師:聽了你們的朗讀,教師也被你們那深深的鄉愁打動了!

(七)背誦古詩,加強積累

1.你們最喜歡玩遊戲了,此刻我們再來玩玩:

(1)我説説詩中的一個字,請你説出相應的詩句。(課件出示:蕭、客、促、深)

(2)我指出圖片,你説出相應的一句詩。

2.同學們對於古詩掌握得很好,你能把它背下來嗎?

3.同桌互相背古詩,再指名、齊背古詩。

(八)拓展延伸,質疑問難

1.在秋天的夜晚,周圍的景色觸動了詩人的心,於是就寫下《夜書所見》這首思念家鄉、親人的詩篇。你們還讀過哪些關於思鄉的古詩呢?(指名讀或背)

2.小結:秋天到了,當我們離別家鄉,離別親人的時候,我們是多麼容易思念,有時一草一木都會引起我們濃濃的思鄉之情。

3.課文學到那裏,你們還有沒有不懂的呢?

(九)佈置作業,課外延伸

1.背誦《夜書所見》

2.收集一些關於思鄉的古詩,把自我喜歡的背下來,還能夠與大家一齊交流。

3.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細心觀察一下自我周圍的景色,看看有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點,這時你也有怎樣的感受呢?

(十)板書設計,突出主題

夜書所見

葉紹翁

見:梧葉促織一燈明

聽:寒聲思鄉之情

感:動客情

篇3:夜書所見教案

一、出示課題,理解題意

1.回顧以前所認識的詩人,出示課題,提問:你明白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你瞭解他嗎(學生將自我課前蒐集到的資料進行交流,師可適當進行補充。)

2.再讀課題,提問:題目是什麼意思呢

(1)“書”在那裏是什麼意思(寫)

(2)“所見”是什麼意思(所看到的)。

(3)題目“夜書所見”是什麼意思(在夜裏把自我所看到的景物寫下來)

pck分析:課前讓學生蒐集詩人的資料,交流了解詩人的背景,為學生學好古詩和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做好鋪墊。從題目入手,引導學生理解詩題,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也能更好地過渡到古詩資料的教學。

二、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1.根據拼音、註釋同桌互讀詩文,要求讀通、讀順。

2.教師正音(“挑”),師生討論生字“促、深”的識記方法。

3.聽錄音朗讀,劃出朗讀節奏,男女生分組讀。

4.你從詩中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自由讀讀這首古詩,邊讀邊把詩人所看到的、聽到的分別用“”和“〇”畫下來。猜一猜詩人在想什麼

5.學生彙報。(板書:見:梧葉促織一燈明聽:寒聲)

pck分析:從整體入手,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經過整體感悟文章資料。並讓學生邊讀邊畫,培養學生帶問題讀書,養成邊讀邊畫的習慣,實現學生與文本的對話。

三、品讀賞析,感悟詩意

1.學習第一、二行詩

(1)梧桐樹的'葉子在秋風的吹動下,發出了什麼聲音呢(“蕭蕭”,結合註釋理解)。

(2)第二行詩句那裏的“客”是指誰呢(詩人)為什麼説詩人是“客”(因為他身在異鄉)

(3)播放音樂渲染氣氛:蕭蕭秋風吹下梧桐葉,送來陣陣寒意,江面上也吹來了秋風,在這樣的一個夜晚,假如你就是這個獨自在外地作客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是怎樣的心境有了這樣孤單寂寞的心境就會很容易想起了什麼

(4)我們班有很多隨父母來到這讀書的孩子,離開家鄉的你們想家嗎你想起了誰請你讀一讀這句詩好嗎

(5)經過你的朗讀,教師深深地感受到你也十分想家!對呀,看到這樣的秋景,很容易觸動了我的思鄉之情,這就叫做什麼呀(板書:動客情)

(6)小組賽讀這兩行詩,再指名讀,齊讀。

(7)結合詞語的意思用自我的話説説詩句的意思。

pck分析:抓住詩句中的字詞來理解詩文資料,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經過播放音樂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想象,感受秋天,感受詩人的孤獨和思鄉情感,從而受到情感的薰陶。並讓新居民孩子談談自我離開家鄉的感受,深深體會“動客情”。

2.學習第三、四行詩

(1)自由默讀,邊讀邊結合插圖、註釋來想一想。

(2)女同學齊讀,指名彙報看到了什麼。

(3)質疑:①“知”字是什麼意思呢(料想)

②發揮想象,猜想孩子還在玩些什麼呢

(4)師:詩人看見兒童玩得那麼高興,那麼投入的時候,就越會想到了什麼呢(想起他的家鄉和自我的童年)(板書:思鄉之情)

(5)根據剛才的提示用自我的話説説這兩行詩的意思。

引導:在翻譯古詩的時候,能夠根據情景調換詞語、詩句的順序。所以翻譯時能夠把第三行和第四行的順序調換一下。

(6)指名讀詩,齊讀,讀出詩人當時的心境。

pck分析:經過學生交流自我對詩句的理解,解除疑難,理解詩句所描述的情景。引導學生對於詩句中的“知”字深入思考,品詞析句,進取思維,展開想象,感受到詩人的情感變化,體悟了詩的內涵,也學會了閲讀。

四、誦讀詩文,品味詩藴

1.全詩從頭到尾都融進了詩人的思鄉之情。讀的時候要注意讀出感情,讀出詩的韻味,師配樂範讀。

2自由讀,指名讀詩,師生評價。

3.男女賽讀。

4.遊戲背詩:師説出詩中的一個字,學生説出相應的詩句。

5.同桌互相背古詩,再指名、齊背古詩。

6.説説自我的感受,你想對詩人説些什麼

7.回憶一下關於思鄉的詩,如《靜夜思》。

pck分析:語文的閲讀教學應當堅持“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讀,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讓情感昇華。古詩教學也應注重積累,經過遊戲的方式進行背誦,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品味古詩的詩藴,靈活把握教材,拓展教材,使課堂教學得到拓展和延伸,豐富學生的積累。

五、佈置作業,課外延伸

1.背誦《夜書所見》

2.收集一些關於思鄉的古詩,把自我喜歡的背下來,還能夠與大家一齊交流分享。

pck分析: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多背誦優秀詩文。針對三年級學生的特點,要注意扶放結合,由點及面,讓學生在閲讀中充分感受中華古詩文化的魅力。

篇4:夜書所見教案

課文分析:《夜書所見》描繪了秋天夜景圖,表現詩人孤身在外孤獨、寂寞的心境。抒發了一種思鄉念親、懷想故園的感情。詩中一、二兩句寫梧葉飄飛,寒聲陣陣,秋風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詩人客居他鄉、輾轉漂泊的淒涼心境。三、四兩句描述兒童挑燈夜遊、捉弄蟋蟀的生活場景,自然容易引發詩人的聯想。他會想起自我童年時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開心趣味;他會想起故土家園的温馨完美,他想起親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種如歸故里,如返童年的親切感油然而生。詩文傳達了詩人久居在外、歸家不得、思家念親的思想感情。

學情分析:三年級的學生學習古詩,一方面是要把古詩作為一個識字的載體,另一方面是要學生經過朗讀背誦古詩,體會古詩的意境美,理解詩意也根據學生的年段特點,不要求學生一一對譯,使學生產生產生畏難情緒,不利於今後的學習。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所以要重視語文課程的薰陶感染,逐步培養學生的語感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法分析:

語文的閲讀教學應當堅持“以讀為本”,詩歌教學更是如此。“三分詩,七分讀”這句話就強調了詩歌學習中讀的重要性。根據《夜書所見》一文的詩歌題裁特點,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以讀促知、以讀促解、以讀促悟”的方法進行教學。閲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相同的閲讀材料,不一樣的'學生有不一樣的閲讀感受,有不一樣的體驗和感悟。在讀的基礎上,經過引進資源、練習説話、啟發想像、改編古詩等環節,引導學生進入詩歌學習的自主狀態。整個教學設計,突出表現以讀為本,説、寫結合,突出本事訓練。在琅琅書聲中,學生的情感得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從而潛移默化地受到詩歌的感染。課堂上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努力營造自主空間,使學生學得得法,學得主動,學得生動。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認“促、深、憶、蕭、梧”五個生字,會寫“促、深、憶”三個生字。

(2)朗讀、背誦詩文。

2.過程與方法:

經過朗讀詩文,體會詩中的感情,背誦詩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人孤獨、寂寞的心境以及對故鄉、親人的深切思念,讓我們熱愛家鄉珍惜親情。

重難點、關鍵:

1.體會詩文的意境,體味詩人的感情。

2.朗讀詩文做到“字字有情,句句含情”,在讀中有所感悟。

教具準備:

課文掛圖。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美圖導入,營造詩境

1.出示掛圖,請學生説出掛圖中的景物、人物,然後互相交流,根據自我的想像創編小故事。

2.“同學們的故事很精彩,教師真是佩服呢!這樣美的畫面寫成詩也必須會很精彩!來,我們一齊走進《夜書所見》!

(從形象直觀的圖畫入手,貼閤兒童的認識規律。經過圖片營造詩文意境並在此基礎上創編故事,一是為了訓練口語表達的本事,二是為了有一個簡便的開始,創造自由的學習氛圍。在教師的引導下提高同學們的閲讀期待,預熱課堂。)

二、初讀詩文,感知詩情

1.理解“書”、“所見”的意思,近而解題。

2.齊讀題目。

3.根據拼音、註釋同桌互讀詩文,要求讀通、讀順。

4.教師正音、師生討論生字的認法。

5.教師範讀,劃出朗讀節奏,男女生分組讀。

6.告訴教師你從詩中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猜一猜詩人在想什麼

(從整體入手,把握詩意,避免了機械的分析,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經過整體感悟文章資料,邊讀邊想,實現學生與文本的對話。)

三、精讀詩文,感悟詩意

1.詩的題目是《夜書所見》,那詩人在這樣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呢默讀詩文,在你認為的重點詞語下頭劃線,説説感受。

2.在這樣淒涼的秋夜,詩人的心裏有什麼感覺他想到什麼呢(板書“動客情”。)

3.請同學帶着自我的感受齊讀寫景部分。(讀中感悟,讀中悟情,以讀促思,尊重學生個性化朗讀的感受,激發了他們的閲讀興趣。)

4.圖文結合,自由讀文,聯繫上下文討論“知”的意思。(品“挑”)(品詞析句,進取思維,展開聯想,凸顯學生的個性化和自主性。)

5.在圖中標出從詩文中摘到的詞,給圖畫配上“註釋”。(看圖也是閲讀的一種方式,鮮明的圖畫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圖文結合是第二學段閲讀的重要途徑。)

6.作者看到孩子們玩得那麼投入,就會想到什麼(家鄉、童年。)是的,這就是“江上秋風動客情”中的“動客情”,也就是—詩人思念自我的家鄉和童年。

7.“動客情”就是全詩的中心句,文字中融進了詩人思鄉之情,我們讀的時候就要把“想家”、“鄉愁”的味道讀出來,讀得濃濃的。你覺得應當怎樣讀才能讀出這種感覺

(抓住文中的字詞來理解詩文資料,讓學生聯繫上下文分析想像,使之感受更為深入,學生體悟了詩內涵,也學會了閲讀。)

四、誦讀詩文,品味詩藴

1.指名讀詩,師生評價,評出“朗讀之星”。(多元化的評價、激勵方式激發學生朗讀興趣及熱情,避免出現“朗讀疲勞”。)

2.齊背詩文。(注重合作精神的培養,讓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學會合作,學會與人共處,同時進一步昇華了詩歌的情感。)

3.説説自我的感受,你想對詩人説些什麼

(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與文中人物對話,學生在情境中將自我融入其中,與作者的思想產生共鳴,加深了對詩文的理解。)

4.回憶一下關於思鄉的詩,如《靜夜思》。(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繫,迴應本課情感體驗。)

五、小小詩人,再現詩韻

把這篇古詩改寫成一篇優美的現代詩。

(注重積累與表達的訓練,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激發學生對文字的興趣,很自然地完成讀寫結合。樹立了“生活中學語文,生活中用語文”的大語文教學觀,拓寬學生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的空間。給學生留下自主空間,可做課堂小練筆,也可課下寫成,下節交流。)

篇5:夜書所見教案

一、導入

1、複習:秋天來了(板書:秋)。你們還記得學過描述秋天的詩嗎?同樣是秋天,杜牧感受到了它楓葉似火的美,蘇軾感受到了它橙黃橘綠的豐收,但葉紹翁感受到了它的秋風掃落葉的凋零,而心中生愁(板:心)是離人心上秋。

2、解題:今日學習一首詩,詩人有什麼感受呢?

夜書所見:見:看見;書:寫(書:我們學過兩種意思:(1)出示書本;(2)做動作——寫

3、齊讀課題

二、初讀古詩:詩人夜晚看見了什麼?請讀讀古詩

1、按要求自讀三遍

2、結合註釋再讀古詩

3、出示生字帶讀,挑(tiǎo)促(cù)深(shēn)

4、齊讀兩遍出示圖片

5、出示詞語

蕭蕭促織籬落夜深

6、書寫

促深

7、生寫兩遍

三、解讀古詩

1、指名讀古詩(2名)

2、齊讀1遍

3、師配樂讀,生邊聽邊想:見到了哪些景物。

4、交流、板畫:我們一齊來畫一畫

看到:梧葉被風吹響了,被風吹落下來了。梧葉飄飛

江:吹來帶有寒意風,這是冷冷的'江。江面清冷

聽到:秋風;蕭蕭。它們在風中瑟瑟發抖

沒有白天的熱鬧,此刻只

此時江水感到這寒不就是作者此時的心境寫照嗎?

第一句,該畫什麼,該如何畫

第二句,該畫什麼

(樹葉被吹落了,離開了哺育它的大樹,失去依靠。詩人看着看着不禁想起自我也如這東里一樣孤苦無依)畫上梧桐樹,沒有樹哪來葉。江水在秋風中靜靜地躺着,沒有了白天的熱鬧,此刻是冷冷清清的。

(1)詩人在本詩中稱自我為(客)(2)秋風動客情,其實有一個典故。

這蕭蕭的秋風送來了陣陣寒氣。寒(感到寒冷)

這飄落的梧桐樹葉送來了無依無靠。寒(感到孤苦)

這靜卧的江面送來了冷冷清清。寒(感到寂寞)

這寒氣襲人的秋風,這枯萎的梧葉,這冷清的江面評價的心裏如這秋風一樣寒,如這梧葉一樣傷,如這江面一樣冷。

(3)在這夜深人靜的夜晚,身在他鄉的詩人看到了什麼?

一.二句

(4)梧葉(比較夏天)

江面(比較白天)

三、四句

(1)籬落,燈

四、品讀

1、指導讀

蕭蕭梧葉送寒聲,

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

夜深籬落一燈明。

2、引讀

3、贊讀

五、拓展《靜夜思》

身在他鄉的人無時無刻不在想家,秋天的秋容秋貌

秋天的一草一木

本課我們要學習一首秋天思念家鄉的詩,板書《夜書所見》

篇6:夜書所見教案

一、複習導入

秋天是一個多彩多姿的季節,絲絲的涼意和片片紛飛的黃葉,給人帶來無盡的思鄉情緒.

1.還記得我們學過許多思鄉的古詩嗎誰能來説一説(背)

生1:靜夜思

生2: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看來同學們之前的知識掌握的不錯哦.

二、瞭解詩人及其背景:

1.今日我們來學習另外一首寫思鄉的古詩.讓我們先去認識這個主人公吧

(出示課件:葉紹翁)

2.這是我們第一次在古詩的學習中認識到他,誰能把你查到的資料和大家一齊分享

3.同學們瞭解的真多,從你們的介紹中,教師瞭解到了他是一位南宋的詩人,(課件板書:南宋葉紹翁)他的詩以七言絕句最佳,他擅長寫景抒情,字句華美精麗。異常引起教師關注的是,他的祖籍在建安,也就是今日的福建建歐。

三、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我們今日學的這首就是(板書:夜書所見)

2.全班一齊讀課題,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麼

生1:夜是晚上的意思

生2:所見是看見的意思

3.那誰能説説那裏的書是什麼意思?(寫)

4.誰能把題目的意思連起來説完整.

生:夜晚寫下自我所看見的

5.到底是怎樣一幅畫面呢(出示課件:秋夜圖音樂伴奏)

6.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夜晚,有一位詩人久久不能入眠.

7.下頭教師想請大家自學這首古詩,在學習之前,教師想問問大家,你覺得能夠用哪些方法來讀懂詩歌中的字詞或意思呢?(看註釋,查字典,查資料,看插圖,展開想象)好,下頭就請大家以同桌為單位,用你們提出的辦法來學一學古詩,看看你能讀懂的有哪些,再給你讀不懂的地方做個記號。

8.學生反饋自我讀懂的字詞或句,再提出自我不明白的。

9.古詩是一種內涵豐富的語言,需要我們細細的去揣摩,才能更好的領悟其中的韻味,下頭,我們就一齊走進詩文裏,去細細品位,看看你們剛才的理解,對了多少,還有什麼需要修正的地方。

四、品詞析句,想象悟情

1.首先,我們來看看詩歌的第一二句。在這兩句詩歌中,你們能體會到作者看到了些什麼,聽到了些什麼,又想到了些什麼嗎?(出示課件前兩句)

生:作者看到了梧桐樹葉隨風擺動。聽到了秋風的聲音。

2.師:是什麼風?(秋風)怎樣的秋風(涼涼的秋風)這風怎樣吹?發出什麼聲音?(呼呼)(課件演示風聲)什麼感覺?(好冷啊)文中説到風聲,用的是什麼詞?(蕭蕭)是啊,這蕭蕭的秋風吹打着梧桐樹的葉子,發出什麼樣的聲音?(沙沙,嘩嘩)你覺得怎樣?(我覺得更冷了。)

3.這樣的風聲,梧桐聲,拂過詩人的身體,掠過詩人的耳朵,送來陣陣的寒意,讓詩人不禁打了個寒噤,那麼你們覺得這一句該怎樣讀?個別讀兩三個,齊讀。(蕭蕭梧桐送寒聲)

4.詩人還看到了什麼?(課件圖片,一輪明月)好一輪當空的明月啊,讓我們想起了什麼節日?(中秋節)中秋節,我們都做些什麼?

生1:我們一家人吃月餅,看月亮.

生2:全家圍在一齊很開心

是啊,當你們圍坐在院子裏,陽台上,吃着可口的月餅,看着明亮的月亮的時候,我們不由的發出一聲感歎,月亮真美啊!

5.但詩人此時此刻眼中的月亮美嗎?(美,不美。

6.看來意見不統一,説説各自的理由。

生:不美。因為作者此時,深處他鄉.

7.你怎樣明白他在異鄉?

生:因為詩中提到動客情。這個客説明他在他鄉做客,這時候,他必須……..

8.説的真好,那裏有個關鍵詞,動客情,他動了哪些情?想了哪些事?大家來噹噹小詩人,設身處地的想想,在這樣一個月圓的深秋之夜,秋風陣陣,涼意深深,你們會想到些什麼?

9.説的太好了,可見詩人此時的心境是怎樣的?(憂愁,孤單,寂寞,鬱悶)(板書:孤單)所以,在詩人眼中,這輪明月並不美,他沒有心境賞月,他的心被濃濃的思鄉之情所代替,被對家人的深深思念所填滿,那麼這句又該怎樣讀?(江上秋風動客情)

10.把作者想家的感情,味道讀出來.

11.大家讀的太好了,趙教師也彷彿被你們帶入了詩人的情感世界中,被他的憂鬱和孤獨所感染。

10.這時候,詩人一個不經意的轉頭,他又看到了什麼?(出示插圖:籬笆下的一盞燈)

你怎樣明白他看到了一盞燈(夜深籬落一燈明)

11.在這樣滿是憂愁的夜晚,卻有一盞這樣醒目的燈,大家想象下,在籬笆背後,可能有怎樣的一幅情景呢?

12.你們的想象力真豐富,教師真佩服你們,詩人和你們一樣,他雖然沒有看到籬笆後的情景,卻也走出了一番猜想,他所想到的又是什麼呢?大家來讀讀詩歌的後面兩句,然後告訴我答案)

13.詩人想到後面應當有兩個孩子在捉蛐蛐。

師:你從哪一句詩裏明白的?那裏的知是什麼意思:猜想

14.為什麼作者會有這樣的猜想?(因為,他小時侯必須也常常提着燈籠在籬笆下捉蛐蛐)

15.你們明白孩子們捉蛐蛐是為了做什麼嗎?(鬥蛐蛐玩)

16.你們想明白他們是怎樣捉蛐蛐的嗎?(生:………)你們想捉蛐蛐嗎?(想)好,下頭請大家閉上眼睛,和詩人一齊回到童年時代,在教師的語言帶領下去捉一捉蛐蛐。

17.這是深秋的一個夜晚,好大好圓的月亮掛在高高的天空,你和你的小夥伴,躡手躡腳的來到後院的空地上,興奮地尋找着蛐蛐的蹤跡,這時,你們聽見了(放蛐蛐的聲音),這可是一隻好大的蛐蛐啊,你們悄悄地靠近發出聲音的地方,提着燈籠,一邊照亮,一邊輕輕地撥動小草,忽然,你們眼前一亮,看到了那隻蛐蛐,説時遲,那時快,你們一伸手,哈哈,蛐蛐被你們逮住拉。(怎樣,你們這時有什麼感覺啊?)

18.捉蛐蛐真好玩啊,我們可高興了。所以,這兒挑應讀tiao(第三聲)

19.當詩人也回想起這一段童年的往事的時候,你覺得他的心境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開心,歡樂……)板書:歡樂

20.那你覺得應當怎樣讀詩歌的最終兩句?(個別讀全班讀)

21.這篇詩文寫的太精彩了,作者在深秋的景緻中融入了自我深深的思鄉之愁,又從一盞明燈裏回憶起童年的完美往事,由此產生了愉悦的心境,這樣複雜的情感變化,卻只用了寥寥幾句精闢的詩句來演繹,並且表達的淋漓盡致,耐人尋味。讓我們一齊來好好的讀一讀這位偉大詩人的傑作吧。

篇7:夜書所見教案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會寫“促、深”兩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挑”。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學習藉助註釋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思念家鄉的感情,激發和培養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1、會寫本課的兩個生字。

2、感情朗讀,理解詩意,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經過誦讀,悟出詩情。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蒐集有關葉紹翁的資料。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今日這節語文課,由朱教師和大家一齊來學習。孩子們,準備好了嗎?

一、導入新課

1、出示《靜夜思》的背景圖片。

孩子們,看着這幅畫,你想起了哪首詩?

2、指一名學生來背一背。

問:李白思念誰?他看到什麼想起了故鄉的?

3、讓我們帶着思念,一齊再來讀讀這首詩。

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這節課,我們一齊來學習一首葉紹翁寫的夜書所見。

板書:夜書所見

二、解詩題,知作者

1、簡介作者

孩子們,叫一叫詩人的名字。

葉紹翁是我國南宋的一個大詩人。來,再敬佩地叫一聲-----葉紹翁。親切地叫一聲--------葉紹翁。

2、好,我們來看這首詩,一齊來讀一讀詩題。

3、解詩題

(1)你明白那裏的書是什麼意思嗎?

那裏的書,就是我們此刻“寫”的意思。

(2)誰來説説“夜書所見”是什麼意思?

(在夜裏把自我所看到的景物寫下來。)

三、初讀古詩

1、一讀

(1)(好,孩子們翻到書本35頁。)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一名學生讀詩,正音。(強調“挑”的讀音。)

(3)教學多音字。這個字還在哪些詞中也讀挑呢?

出示挑撥、挑逗、挑染來,一齊讀。

能給它的另一個讀音組組詞嗎?

(3)齊讀全詩。

2、二讀

(1)快速地讀,用“------”標出詩人所寫的景物。

(2)指名説,板書,再讀一讀詞語。

梧葉

江秋風

兒童促織

籬落燈

3、三讀

(1)理解“註釋”

A、仔細看課文,除了文字,你還發現了什麼?

B、①②③④與下頭註釋裏的①②③④對應起來的,註釋是幫忙我們讀懂詩句用的。

C、看,詩句裏的促織右上角有個③,我們就到下邊的註釋中找③,找到了嗎?

D、説一説促織就是什麼?

E、你明白詩人為什麼叫它“促織”嗎?

因為它在秋天鳴叫,提醒農婦冬天快到了,快織布做衣,所以又叫促織。此刻請小朋友輕輕地讀,一邊讀詩句,一邊看註釋,你能讀懂哪句詩?

(2)學生自由讀詩。

四、明詩義,悟詩情

(一)出示第一句:蕭蕭梧葉送寒聲

1、誰來説説“蕭蕭”指什麼聲音?(風聲)

2、詩中的“梧葉”指的是什麼?

(1)解説:梧葉(課件出示梧桐的變化照片)

梧葉指梧桐樹的葉子。梧桐樹是一種有季節特徵的樹。它春天發芽;夏天葉

茂;可到秋天,蕭蕭秋風一齊,便葉黃飄落。從梧桐樹的變化,我們能夠明白秋天來了,天氣變冷了。

3、鏈接詩句:

古人常用“蕭蕭”“梧葉”來寫秋天的景象。

(1)出示詩句(師讀前一句,生接後一句)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蕭蕭幾葉風兼雨,離人偏識長更苦。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一聲桐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

讀到這兒,教師又想起了一句諺語------

出示: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

秋風、梧葉,再加秋雨,給我們送來了陣陣寒意,這陣陣寒意就是詩人筆下的寒聲。

(2)再出示詩句--------蕭蕭梧葉送寒聲,你能把這寒聲送到句子中去嗎

(3)指名朗讀,評價學生的朗讀

評:教師感受到一陣秋風正從我的身邊吹過。

聽了你的朗讀,教師不禁打了一個寒顫。

(4)出示夜晚的梧桐樹葉子。

引:當夜幕降臨時,這秋風、梧葉更讓人感到格外的寒冷,誰來讀讀這夜晚的寒聲。

指名讀。

評:你把這秋的寒意帶進教室了。一齊讀------

此時,詩人葉紹翁也和我們一樣,感受着這秋的寒意,再讀-------

那這蕭蕭秋風,僅僅是給詩人送去寒意嗎?

(二)學習第二句:江上秋風動客情。

1、課件演示詩人的生活情境

旁白:那一年,詩人遠離自我的家鄉。在秋天的一個傍晚,詩人走出旅店房門,聽到秋風吹動梧葉蕭蕭作響,詩人頓感陣陣寒意,又回到房中看書。可是,他怎樣也靜不下心來了。孩子們,你説,他在想什麼呢?

2、學生想象説話。

3、板書:思親念家--------這就是詩中所説的“動客情”。

4、出示詩句------江上秋風動客情。

(1)那裏的“客”指的是誰?(葉紹翁)

(2)為什麼詩人稱自我為“客”。(因為他不在自我的家鄉,就像是在外作客。這客就能夠解釋為“在他鄉作客”。

過渡:在這秋風掃落葉,寒意襲人的秋夜裏,詩人卻孤身在外,他怎能不想家,想親人呢?你能把詩人心中的思鄉之情經過朗讀表達出來嗎?

5、練習朗讀,評價朗讀。

評:你讀出詩人心中的思念了。

是呀,離家很久了,家鄉的親人,你們好嗎?

一齊讀--------江上秋風動客情

6、齊讀前兩句詩

引讀:夜幕降臨,詩人走出茅屋,讀-------

千里之外,想念親人,思念家鄉,詩人感到孤獨、無奈呀,讀-------

7、你能説説這兩句詩的意思嗎?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蕭蕭秋風吹動梧桐樹的葉子,送來陣陣寒意。客遊在外的詩人不禁想念起自我的家鄉和親人。(指兩名學生説。)

過渡:因為思鄉,詩人在茅屋邊久久站立,向家鄉的方向望去,這時候,他突然看到了---------

(三)學習三、四兩句

1、課件演示“一燈明”。

2、説説詩人看到了什麼?指名説。

3、所以詩人説“夜深籬落一燈明。”

4、他看着這一點燈光,想到了什麼呢?(注:以下兩環節據學生回答教學)

(1)猜想有兒童在捉蟋蟀。

出示“知有兒童挑促織,”

詩中説“知有兒童挑促織”,“知”在那裏就解釋為“料想、猜測”的意思。

(2)猜測有孩子在捉蟋蟀,詩人又會想到什麼呢?

詩人想起自我小時候捉蟋蟀的情景了。板書:回憶童年

引:詩人小時候也經常提着燈在秋天的夜晚和夥伴們一齊捉蟋蟀的。

(3)詩人看到燈火,在猜想、在回憶。你看,古人寫詩,就是趣味,經常把話倒過來寫。那你能用我們此刻的説法來説説這兩句詩的意思嗎?

(4)指名説。

夜深了,黑漆漆的,他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有一盞燈火,料想是孩子在捉蟋蟀吧。

5、練習趣讀

過渡:這一燈火讓詩人回憶起自我小時候捉蟋蟀的歡快情景。

(1)你能讀出捉蟋蟀的歡快來嗎?指名朗讀。

評:多開心呀!多好玩呀!

(2)捉蟋蟀好玩,鬥蟋蟀更趣味了。

引:看,昨晚挑着燈籠捉來的蟋蟀,今日都拿出來鬥一鬥吧!

(3)演示鬥蟋蟀。

(4)趣味嗎?那誰來把這樂趣帶到詩中去。

評:瞧,這一燈明也樂了。一齊讀。

男生、女生賽讀。

引讀:此時此刻,詩人也沉浸在鬥蟋蟀的樂趣中了,不禁笑出聲來,讀--------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6、情感轉換

過渡:可想起自我小時候鬥蟋蟀的歡快情景,詩人更是感到悲痛和孤獨。你能説説這是為什麼?

(1)指名説。朗讀跟上(你就把這種心境帶到詩中去吧?)

(2)指名讀。評:我已經感受到詩人的孤獨了。

千山萬水,隔不斷的是思念呀!

(3)引:窗外的一燈明,照亮的是童年的樂趣,而屋內的一燈明,卻伴隨着孤獨的詩人。

齊讀-----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四)整體感悟

1、出示整首詩。

小結過渡:詩人經過這些景物,寫出了自我漂泊在外的心境,(小結完成板書。)我們把整首詩連起來讀一讀。

2、孩子們,先自我練習一下。

3、配樂讀詩。指兩名學生讀------

評:是呀,想家的感覺是難過的呀!

你已經讀到詩人的心裏去了!

4、我們一齊來讀。

5、接下來,我們來做個小遊戲。教師來説詩的意思,孩子們來對詩句,好嗎?

(1)全班説:

蕭蕭秋風吹動梧桐樹的葉子,送來了陣陣寒意,

客遊在外的詩人想起了自我的家鄉和親人。

(2)指名説

夜深了,詩人看到遠處籬笆旁有一點燈火,

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吧!

把夜裏所看到的景物寫下來。

小結:那一晚,葉紹翁徹夜未眠,寫下了這首詩。學習古詩,不僅僅會讀,還要會背。

6、孩子們練習一下,看誰立刻會背了。

學生自由練習背誦。

7、指名背誦全詩。

六、拓展

孩子們,唐朝有位詩人叫張繼。他和葉紹翁一樣漂泊在外。同樣在一個秋天的夜晚,同樣在江邊,把自我看到的,聽到的寫下來,表達自我的思鄉之情。我們來讀一讀。

篇8:夜書所見教案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體會詩人所描繪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景,陶冶愛美情趣,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理解詞句意思瞭解古詩敍述的資料。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詞句,想像詩歌資料。

【教學過程】

一、温故知新,引入新課

二、觀察畫面、解題

1、出示圖畫,指導觀察。

2、解題。

3、師配樂範讀古詩,學生思考。這首古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三、指導自學

1、你們有什麼學習方法嗎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四、師生交流

1、看第一句詩句,你們讀懂了什麼

2、學生質疑。

3、指導朗讀。

4、過渡:此時詩人又看到了什麼景色呢

5、在這一句中你讀懂了什麼

6、學生質疑:

你最喜歡詩中哪一句或哪個詞。

五、感情朗讀、激活畫面、練習背誦

1、齊讀,同桌互相説説你腦海中出現了哪些畫面。

2、自願上台描述。

3、背誦古詩。

六、佈置作業

篇9:夜書所見教案

第一課時:學習《夜書所見》課時教學目標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會寫“促、深”兩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挑”。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學習藉助註釋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思念家鄉的感情,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教學重點:1.會寫本課的兩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理解詩意,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教學難點:經過誦讀,悟出詩情。

教學過程導入新課:

一、導入新課:

1.提問:在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學過一首杜牧的關於秋天的詩,同學們還記不記得全班背誦杜牧的《山行》(注意“行”的讀音)2.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今日我們將要學習的也是一首與秋天有關的詩,請同學們打開書。

板書課題:夜書所見二、新授(一)瞭解作者及詩題1.這首詩的作者是(葉紹翁)2.課前教師讓同學們查查有關葉紹翁的資料,誰能把你查到的資料跟大叫説一下3.解詩題提問:

“夜書所見”是什麼意思“書”是“書寫”的意思,“夜書所見”是指在夜裏把自我所看到的景物寫下來。

(二)初讀古詩1.自由讀古詩,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讀古詩,正音。

(教師相機教授多音字“挑”)。

3.全班齊讀。

(三)再讀古詩1.請同學們快速的讀古詩,用筆把詩中描述的景物、事物及人物勾畫下來。

2.指名回答,板書。

梧葉江秋風兒童促織籬落燈3.將詩中意象進行歸納。

4.理解“註釋”a.同學們仔細看古詩,除了文字,你還看到什麼詩中的①②③④與下頭註釋中的①②③④是相對應的,註釋是幫忙我們讀懂詩句用的。

b.學生利用註釋解釋詩中詞語。

(四)理解古詩詩意,體會詩人感情1.全班朗讀第一句古詩“蕭蕭”指風聲,“梧葉”是梧桐樹的樹葉。蕭蕭的秋風把梧桐樹的樹葉吹落了,給人送來了一種寒冷的感覺。

2.全班朗讀第二句古詩a.那裏的“客”指的是誰b.為什麼詩人要成自我是“客”(遠離他鄉,孤身在外,就像在他鄉作客一樣)江上的秋風讓葉紹翁覺得格外的寒冷,孤身在外的他不由得想起了家鄉的親人。

3.前兩句詩中詩人的心境是怎樣樣的學生思考,教師引導。

(思念家鄉,心境愁悶孤獨。

)4.全班朗讀第三、四句古詩三、四句古詩應當顛倒過來看,古人有顛倒詩句的習慣。

“夜深”指夜幕降臨的時候,“籬落”指籬笆,“知”指猜想、推測,“促織”指蟋蟀。夜幕降臨的時候他忽然看見籬笆外面有一盞燈亮着,他猜想可能是有孩子在捉蟋蟀。

5.後兩句詩作者的心境又是怎樣樣的學生思考,教師引導。

(回憶童年,心境親切悲傷舒緩。

)三、鞏固提高1.根據板書重述詩意,體會詩人感情的變化。

2.練習背誦,朗讀。

a.自由朗讀,練習背誦。

b.全班背誦。

c.指名朗讀,比賽朗讀。

四、課堂小結葉紹翁離開家鄉,獨自在外。一個秋天的傍晚,他外出散步,觸景生情,他思念親人,思念家鄉,心境十分愁悶,雖然兒時的回憶讓他感到幾分親切,但思念家鄉的感情仍然濃烈,於是他便提筆寫下了這一首詩,《夜書所見》。

五、拓展延伸另外還有一首詩和我們今日學習的這一首在題目上有點相似,只多了一個字。

出示《舟夜書所見》舟夜書所見(清)查慎行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六、作業抄寫本課生字並組詞。

板書夜書所見(宋)葉紹翁梧葉愁悶孤獨(思念家鄉)江秋風兒童促織親切舒緩(回憶童年)籬落燈

篇10:夜書所見教案

教學資料:學習古詩《夜書所見》。

教學目的:

1、認識3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2、藉助註釋,理解詩句,感受詩中的秋意和詩情,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目標3

教學難點:目標2

課時安排:1

教學準備:1、PPT課件(生字卡片、古詩掛圖)。

2、學生課前查閲古詩及作者的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與生對話,導入古詩

1、與學生對話,體會如果自己在外孤單情緒。

2、板書課文題目,理解課文題目中的“書”是什麼意思?

3、理解整個詩名是什麼意思.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

藉助拼音、字典等讀準字音,把這首詩正確、流利的讀出來。

2、同桌互讀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認讀生字的狀況,有重點地指導識記。

4、在讀準字音的狀況下,注意讀準節奏。

5、教師範讀,指導停頓。

節奏就應是二二三拍。

6、學生熟讀。

三、初讀古詩,感知大意

1、給古詩加註釋,這是我們第一次見到,註釋是為了幫忙我們理解那些十分難的詞語,但是不要生硬的往裏面套,只要明白詩人所寫資料和所要表達的感情即可。此刻以小組為單位,藉助字典和註釋,理解詞語的意思。

2、不理解的地方,交流討論,嘗試解決。(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四、品讀古詩,感悟詩意

1、學生再讀古詩,並且仔細看圖,思考:詩人在這個夜裏到底寫了他見到的一些什麼?圖畫中的景象體現了那幾句詩的意思?

初步感知古詩,大致瞭解古詩意思

2、(1)思考:在這樣的夜晚,詩人一個人在外地作客會很自然地感到什麼?

人都是有感情的,出門在外就很容易想家、想親人。也就是第二句“動客情”。

(2)思考:動客情,動的是什麼情?往後讀。

(3)這個時候詩人看着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到孩子們正在捉蟋蟀,肯定十分開心,詩人也替他們開心,但是,詩人這時不是在自己的家鄉呀,這個時候就越會想到什麼?

詩人會想起他的家鄉和他的童年。

得出結論:那麼,“客情”第一個是:詩人的思鄉之情,第二個是:思念自己的家鄉和童年。

(4)理解再讀,品味賞析

這首詩要把詩人“想家”的感情讀出來,聲調要緩慢些。。最後兩句“捉蟋蟀”場景確實令人高興,但同時又牽動了詩人“動客情”思念家鄉呀!所以後兩句語氣可明快些,但不可過快。(學生先讀,老師指導,老師再範讀,幫忙學生更好地掌握。)

五、趣味活動,強化記憶

(1)把《夜書所見》這首詩的詩句變成自己的語言説一説

(2)老師描述詩句的資料,學生讀出對應的詩句。

(3)老師讀詩的前面,學生接後面,直到學生基本會背為止。

(4)小組比賽。

六、拓展閲讀,增加興趣

1、你們還讀過哪些詩人所寫的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古詩呢?誰來背一首試試!

2、老師那裏也有一首古詩,請你們認真聽一聽,跟着一齊體會詩歌的感。

《泊船瓜州》(宋.王安石)

3、背一背。

七、作業。

結束語:這天學習的這首詩,飽含思鄉之情,秋天到了,出門在外,哪怕只是一磚一瓦都使人多麼容易思念親人呀!!

八、板書:

夜書所見

葉紹翁

梧葉

秋風

挑促織

動客情

篇11:夜書所見教案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體會詩人所描繪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景,陶冶愛美情趣,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理解詞句意思瞭解古詩敍述的資料。

教學重難點:理解詞句,想像詩歌資料。

教學過程:

一、温故知新,引入新課。

二、觀察畫面、解題。

1、出示圖畫,指導觀察。

2、解題。

3、師配樂範讀古詩,學生思考。這首古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三、指導自學

1、你們有什麼學習方法嗎?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四、師生交流

1、看第一句詩句,你們讀懂了什麼?

2、學生質疑。

3、指導朗讀。

4、過渡:此時詩人又看到了什麼景色呢?

5、在這一句中你讀懂了什麼?

6、學生質疑

你最喜歡詩中哪一句或哪個詞。

五、感情朗讀、激活畫面、練習背誦。

1、齊讀,同桌互相説説你腦海中出現了哪些畫面。

2、自願上台描述。

3、背誦古詩。

六、佈置作業。

教學反思:

篇12:夜書所見教案

一、教學設計理念:

《夜書所見》是南宋詩人葉紹翁寫的一首古詩。無論是從詩句資料還是學詩體驗上,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必須的古詩積累。

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抓住古詩教學的一般規律,圖文對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編寫特點,以讀代講,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中會詩句的韻味和完美的意境,採用多種方法幫忙學生理解重點詞,鼓勵學生誦讀,加深對詩句資料和情感的理解感悟。

二、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並能理解古詩的意思。

2.體會詩人情感的轉變。

3.有感情的朗讀詩歌,並能背誦。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

難點:感受詩人由鬱悶轉為歡快的情緒變化

四、教學準備:課件

五、教學實數: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秋天是一個多彩多姿的季節,絲絲的涼意和片片紛飛的黃葉,給人帶來無盡的思鄉情緒.

1.還記得我們學過許多思鄉的古詩嗎誰能來説一説(背)

生1:靜夜思

生2: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看來同學們之前的知識掌握的不錯哦.

二、瞭解詩人及其背景:

1.這天我們來學習另外一首寫思鄉的古詩.讓我們先去認識這個主人公吧.

(出示課件:葉紹翁)

2.這是我們第一次在古詩的學習中認識到他,誰能把你查到的資料和大家一齊分享

3.同學們瞭解的真多,從你們的介紹中,老師瞭解到了他是一位南宋的詩人,(課件板書:南宋葉紹翁)他的詩以七言絕句最佳,他擅長寫景抒情,字句華美精麗。個性引起老師關注的是,他的祖籍在建安,也就是這天的福建建歐,和我們一樣都是福建人,説起來還是我們的老鄉呢。

三、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我們這天學的這首就是(板書:夜書所見)

2.全班一齊讀課題,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麼

生1:夜是晚上的意思

生2:所見是看見的意思

3.那誰能説説那裏的書是什麼意思?(寫)

(反思:在備課就想到學生對“書”字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難。果然,板書課題後,讓學生想一想夜書所見,書指什麼?不少學生意見不同,有的説書是那個人在看書,有的人説那個人在看東西把這些東西當成書,這時我讓學生反覆讀課題,又讀了兩遍課題後一位同學站起來説,他認為書是寫,那個人把看到的寫了下來。之前,準備不夠,在這花了不少時間)

4.誰能把題目的意思連起來説完整.

生:夜晚寫下自己所看見的

5.到底是怎樣一幅畫面呢(出示課件:秋夜圖/音樂伴奏)

6.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夜晚,有一位詩人久久不能入眠.

7.下面老師想請大家自學這首古詩,在學習之前,老師想問問大家,你覺得能夠用哪些方法來讀懂詩歌中的字詞或意思呢?(看註釋,查字典,查資料,看插圖,展開想象)好,下面就請大家以同桌為單位,用你們提出的辦法來學一學古詩,看看你能讀懂的有哪些,再給你讀不懂的地方做個記號。

(反思:這個環節課堂的生成不錯,能幫忙學生在自己的記憶結構裏喚醒以前的認識,鞏固了認知潛力,同時抽到的學生在讀古詩的時候發生的錯誤和課文的生字有關,然後讓孩子字發現並在糾正的時候很好的強化了拼音的書寫。)

8.學生反饋自己讀懂的字詞或句,再提出自己不明白的。

9.古詩是一種內涵豐富的語言,需要我們細細的去揣摩,才能更好的領悟其中的韻味,下面,我們就一齊走進詩文裏,去細細品位,看看你們剛才的理解,對了多少,還有什麼需要修正的地方。

四、品詞析句,想象悟情

1.首先,我們來看看詩歌的第一二句。在這兩句詩歌中,你們能體會到作者看到了些什麼,聽到了些什麼,又想到了些什麼嗎?(出示課件前兩句)

生:作者看到了梧桐樹葉隨風擺動。聽到了秋風的聲音。

2.師:是什麼風?(秋風)怎樣的秋風(涼涼的秋風)這風怎樣吹?發出什麼聲音?(呼呼)(課件演示風聲)什麼感覺?(好冷啊)文中説到風聲,用的是什麼詞?(蕭蕭)是啊,這蕭蕭的秋風吹打着梧桐樹的葉子,發出什麼樣的聲音?(沙沙,嘩嘩)你覺得怎樣?(我覺得更冷了。)

(反思:這個時候的課堂氣氛不夠,風聲的音效太短了,學生還未體會到就沒了,就應再引導讓學生再體會一下)

3.這樣的風聲,梧桐聲,拂過詩人的身體,掠過詩人的耳朵,送來陣陣的寒意,讓詩人不禁打了個寒噤,那麼你們覺得這一句該怎樣讀?個別讀兩三個,齊讀。(蕭蕭梧桐送寒聲)

4.詩人還看到了什麼?(課件圖片,一輪明月)好一輪當空的明月啊,讓我們想起了什麼節日?(中秋節)中秋節,我們都做些什麼?

生1:我們一家人吃月餅,看月亮.

生2:全家圍在一齊很開心

是啊,當你們圍坐在院子裏,陽台上,吃着可口的月餅,看着明亮的月亮的時候,我們不由的發出一聲感歎,月亮真美啊!

5.但詩人此時此刻眼中的月亮美嗎?(美,不美。)

6.看來意見不統一,説説各自的理由。

生:不美。因為作者此時,深處他鄉.

7.你怎樣明白他在異鄉?

生:因為詩中提到動客情。這個客説明他在他鄉做客,這時候,他必須……..

8.説的真好,那裏有個關鍵詞,動客情,他動了哪些情?想了哪些事?大家來噹噹小詩人,設身處地的想想,在這樣一個月圓的深秋之夜,秋風陣陣,涼意深深,你們會想到些什麼?

9.説的太好了,可見詩人此時的情緒是怎樣的?(憂愁,孤單,寂寞,鬱悶)(板書:孤單)因此,在詩人眼中,這輪明月並不美,他沒有情緒賞月,他的心被濃濃的思鄉之情所代替,被對家人的深深思念所填滿,那麼這句又該怎樣讀?(江上秋風動客情)

10.把作者想家的感情,味道讀出來.

11.大家讀的太好了,趙老師也彷彿被你們帶入了詩人的情感世界中,被他的憂鬱和孤獨所感染。

10.這時候,詩人一個不經意的轉頭,他又看到了什麼?(出示插圖:籬笆下的一盞燈)

你怎樣明白他看到了一盞燈(夜深籬落一燈明)

11.在這樣滿是憂愁的夜晚,卻有一盞這樣醒目的燈,大家想象下,在籬笆背後,可能有怎樣的一幅情景呢?

12.你們的想象力真豐富,老師真佩服你們,詩人和你們一樣,他雖然沒有看到籬笆後的情景,卻也走出了一番猜想,他所想到的又是什麼呢?大家來讀讀詩歌的後面兩句,然後告訴我答案)

13.詩人想到後面就應有兩個孩子在捉蛐蛐。

師:你從哪一句詩裏明白的?那裏的知是什麼意思:猜想

14.為什麼作者會有這樣的猜想?(因為,他小時侯必須也常常提着燈籠在籬笆下捉蛐蛐)

15.你們明白孩子們捉蛐蛐是為了做什麼嗎?(鬥蛐蛐玩)

16.你們想明白他們是怎樣捉蛐蛐的嗎?(生:………)你們想捉蛐蛐嗎?(想)好,下面請大家閉上眼睛,和詩人一齊回到童年時代,在老師的語言帶領下去捉一捉蛐蛐。

17.這是深秋的一個夜晚,好大好圓的月亮掛在高高的天空,你和你的小夥伴,躡手躡腳的來到後院的空地上,興奮地尋找着蛐蛐的蹤跡,這時,你們聽見了(放蛐蛐的聲音),這但是一隻好大的蛐蛐啊,你們悄悄地靠近發出聲音的地方,提着燈籠,一邊照亮,一邊輕輕地撥動小草,忽然,你們眼前一亮,看到了那隻蛐蛐,説時遲,那時快,你們一伸手,哈哈,蛐蛐被你們逮住拉。(怎樣,你們這時有什麼感覺啊?)

(反思:儘管在教學中,沒有強加給學生”挑”字在詩句中的正確讀音,而是採取了查字典的方法來讓學生自己去尋求答案,但在課堂上我沒有清楚的處理挑字的教學,感覺當時有一點饒口,挑、促織——讓學生聽老師描述想象理解,效果也不是太明顯)

18.捉蛐蛐真好玩啊,我們可高興了。因此,這兒挑應讀tiao(第三聲)

(反思:因為學生對捉蛐蛐的操作過程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不明白這是用一根麥杆在洞口撥弄,把蛐蛐撥出來,所以還是有一部分的孩子沒有很好的找到正確的讀音,可見,教師的備課還應更細緻些,才能在教學到達水到渠成的效果。

19.當詩人也回想起這一段童年的往事的時候,你覺得他的情緒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開心,快樂……)板書:快樂

20.那你覺得就應怎樣讀詩歌的最後兩句?(個別讀全班讀)

21.這篇詩文寫的太精彩了,作者在深秋的景緻中融入了自己深深的思鄉之愁,又從一盞明燈裏回憶起童年的完美往事,由此產生了愉悦的情緒,這樣複雜的情感變化,卻只用了寥寥幾句精闢的詩句來演繹,並且表達的淋漓盡致,耐人尋味。讓我們一齊來好好的讀一讀這位偉大詩人的傑作吧。

五、背誦詩歌

這麼好的詩歌,你們想把它背下來嗎?(想)給你們點時間試一試。一會我們來個賽詩會,看誰能當好這個現代的小葉紹翁。

六、總結

這天的學習就到這,期望大家在今後的學習中,能更多的收集這些優美的古詩,更好的去領略我們中華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瑰寶所帶來的無限魅力!

板書設計:

夜書所見

南宋(葉紹翁)

孤單

動客情

快樂

七、教學反思:

在這首詩的教學中,我認為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讀懂詩句,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我期望在學習古詩中,讓學生明白學習的方法、步驟。課堂上,我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去學這首古詩。由於學生學習的目的明確,孩子們從學詩題、理解詩意到感悟詩情都很用心,教學過程進行得也較為順利。

透過這節課,我有幾點想法:一是在語文教學中對孩子進行學習方法上的指導是必要的。語文教學不光要傳授孩子們語文知識,更要讓孩子們掌握如何去獲取這些知識。二是在教學前,教師務必對教材充分鑽研,正確把握教材資料,準確地設計教學中的提問,巧妙地引導學生學習。

篇13:夜書所見教案

一、板書課題,釋題

師:剛才同學們背了很多首古詩,這節課我們再學習一首《夜書所見》。(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師:你明白題目的意思嗎?

[反思:開門見山,直接導入課題,簡潔明瞭。再透過審題,引導學生分析理解文題入手,由題目生髮開去,激發閲讀興趣。]

二、初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師:夜晚詩人究竟看到什麼,翻開書自由讀一讀,注意要把字音讀準準,把詩句讀通順,遇到生字多讀幾遍。

1.指名讀(提示學生認真聽,個性注意生字的字音)

2.學生評價,相機指導生字。

(在評價中,對提到的難讀的字音相機板書在黑板上,並讓學生在書上動筆注音。)

3.同桌互讀,檢查字音

4.齊讀

[反思:初讀古詩部分,生字、多音字、通假字等都可能造成閲讀中的障礙,成為讀詩中的攔路虎。如本詩中的“挑tiǎo”,詩中沒有注音,學生不解其意,大多讀成第一聲“tiāo”;而生字“促cù”則容易被讀成翹舌音“chù”。這就需要老師充分預設,注意傾聽,加強指導,並透過動筆注音,反覆訓練,不斷鞏固強化幫忙學生正音,收到較好的效果。]

三、感悟詩情,理解詩意

(一)找出詩人所見

師:剛才我們已經明白這首詩是夜晚詩人寫下所看到的情景,那麼,詩人究竟看到什麼呢?我們快到詩中找一找,看誰有發現?(教師相機板書)

(二)學習第三四行詩句

1.相機出示第三四行詩句

(1)生回答看到兒童挑促織時,相機出示第三行詩句。

(2)生回答看到兒童在捉蟋蟀,相機指導學習藉助註釋理解詩句。

師:從這學期、這首詩開始,古詩課文增加了一項資料——註釋(板書:註釋)它是我們學習古詩的好幫手,它能幫我們掃清詩中的攔路虎,它能幫忙我們更好更快地讀懂詩句的意思。

[反思:因為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註釋,有必要讓學生認識註釋,瞭解註釋的作用,並學習運用註釋讀懂詩句。]

(3)理解“知”

師:剛才藉助註釋我們明白挑促織的意思,那麼這個“知”是什麼意思?

(4)漆黑的夜晚詩人怎樣明白有兒童在捉蟋蟀?相機出示第四行詩句。

2.提問:捉過蟋蟀嗎?指名生讀

預設一:學生捉過蟋蟀。教師讓學生自由交流分享體驗,訓練口語表達潛力。

預設二:學生沒有體驗過。教師充滿激情地描述:一提起捉蟋蟀,我就想起小時侯和小夥伴到草叢裏捉蟋蟀的事。捉蟋蟀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順着聲音好不容易發現一隻,趕緊用手去捂,覺得就應捂到手裏了,但是打開一看,卻什麼也沒有。如果能捉到一隻我會高興的不得了!

3.朗讀指導

4.齊讀

[反思:在誦讀理解第三四行詩句時,教師透過設問,引導學生調動生活經驗,體會捉蛐蛐是搞笑的事情,指導學生把這搞笑的畫面讀出來,那裏突出一個“趣”字。]

5.師範讀

師:哈哈,這搞笑的畫面也勾起了老師的童心,我也來讀一讀好不好?提一個條件,請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你好像看到詩句中的什麼畫面?

6.生敍述詩意,交流

7.再齊讀.

[反思:邊讀邊想象畫面是學古詩的好方法。教師在進入理解詩句教學時啟發學生展開想象,再現畫面,補充詩的語言,教給學生邊讀邊想象的方法,為學生的學習指明方向。]

(三)學習第一二行詩句

師:誰明白捉蛐蛐最好的季節是什麼時候?秋天是捉蟋蟀的最好季節。這時的蟋蟀又大又壯,叫的聲音最好聽。到書中找一找秋天,你必須能找到?

[反思:老師從捉蛐蛐這一兒童世界中搞笑的事件,生髮出“你們明白嗎?捉蛐蛐最好的季節是什麼?”這一問題,吸引學生在詩中尋找秋的影子,回到第一、二行詩的教學,銜接自然,富有新意。]

1.出示第一二句,讀一讀

2.理解“梧葉”,初知大意

師:見過梧葉嗎?(出示實物)梧葉到了秋天有什麼變化?

師:秋天一到,梧葉就黃了,陣陣秋風吹來,它就隨風飄落,讓人感覺怎樣?

3.播放風吹梧葉動畫

4.齊讀.

5.師範讀.

6.齊讀.

[反思:透過認識梧葉實物、觀看秋天落葉的動畫,感受“蕭蕭梧葉”及“江上秋風”帶來的寒意,指導讀出深秋的寒冷,突出一個“寒”字。]

7.理解“客”,相機介紹作者背景資料(課件出示字典中“客”的多個解釋,生選取字義。)

師:這位漂泊在外的人是誰呢?是詩人就是葉紹翁。(板書:葉紹翁)説起葉紹翁還有一個故事:葉紹翁是我們福建人,小時侯被送給浙江的一個葉氏的人家做兒子。他的爺爺原先是朝廷的一位大官,因為朝廷政變,受到別人的迫害,所以他的整個家族受到牽連,他的家變得悽慘不堪。他的爸爸媽媽不得不把他送給別人。

[反思:透過出示字典中有關解釋進行“客”的教學,結合詩意相機補充葉紹翁少小離家的背景資料,教得紮實,教法樸實。]

8.讀詩

師:瞭解了這些,你就更能體會江上秋風為什麼牽動詩人的情懷?漂泊在外的他會想起——(生答……)那就是思鄉之情。我們帶着這思鄉之情再讀一讀。

[反思:理解漂泊在外的人就是詩中的作者自己後,教師在貫穿詩歌教學新理念上做了有益的嘗試,能聯繫兒童生活經驗,理解詩人的情,共同感受作者的思鄉之情,此時再讀第一、二行,就突出“思鄉之情”,語調略顯低緩。]

(四)指導全文朗讀

1.齊讀

師:就在詩人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時候,看到一羣孩子在捉蟋蟀,詩人又會想到想到什麼?(生答)是呀,也許他會想起自己的童年,也許會想起兒時的夥伴,也許想起家鄉的孩子,想到這些,他的思鄉之情就更濃了。身在浙江的他,多麼想回到福建老家,跟自己家人團聚啊。

[反思:最後再回到第三、四行的朗讀指導,思鄉之情就變得更濃了。此時再讀全詩,字裏行間無不滲透詩人那深深的思鄉之情。]

2.範讀

3.齊讀

4.配樂讀(配樂曲馬思聰《思鄉曲》)

5.唱詩(配上《世上只有媽媽好》旋律)

6、背古詩

[反思:老師透過反覆誦讀:試讀,範讀,練讀,配樂朗誦,唱讀,師生入境入情,聲情並茂。透過層層引導、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做到讀有層次,讀有目標,讀有實效,到達了本環節的教學目標:讀出意境,讀出感情。]

五、拓展

(一)複習古詩

師:古今中外,很多文人墨客都像葉紹翁一樣寫下了描述秋天的詩篇。咱們一二年級學過的古詩中就有,還記得嗎?(複習《山行》《贈劉景文》)

(二)學生自學古詩

1.小結藉助註釋學習古詩方法

2.小組合作學習古詩(唐劉禹錫《秋詞》節選)

3.自由交流

[反思:拓展環節在詩中有詩,詩外帶詩,以詩帶詩方面做了有意的嘗試。教師想辦法拉近學生與詩歌之間的距離,透過以一帶多進行相關鏈接,有益於加深對古詩理解,開闊學生視野。但是如何進行最優化組合,找準拓展點,還需進一步思考實踐。這首詩的拓展點應在思鄉之情上,放手讓學生學習古詩環節是否就應選取思鄉之情的詩?]

六、課堂小結:

七、佈置作業

1、練寫生字。

2、把《夜書所見》配上適宜的音樂背給爸爸媽媽聽。

3、課外蒐集描述秋天的詩歌。

篇14:夜書所見教案

學習目標:

1、認識“促”生字,會寫“促、深”兩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3、懂得熱愛家鄉,珍惜親情。

課前準備:

1、ppt課件。

2、學生課前查閲古詩及作者的有關資料。

3、學生蒐集描述秋景或表達思念家鄉的古詩,讀讀背背。

一、導入:

1、古詩是中華文化的絢麗瑰寶,是詩人思想心境的凝華。一二年級我們已經學過一些古詩。那位同學來背一背李白的《靜夜思》?(齊背)這首詩寫了什麼資料呢,表現了詩人的什麼感情?這天我們也來學習一首關於思鄉的古詩。他便是我國宋代詩人葉紹翁寫的《夜書所見》。

(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2、見是什麼意思?書是什麼意思?

(見:看見書:寫、記錄)

3、那作者在夜晚見到了什麼呢?讓我們邊看圖片,邊讀一讀,想一想,不懂的詞語查查註釋。

(出示課文中的插圖。)

二、學習古詩

1.出示生字詞。

(蕭蕭、梧葉、促織)

2.指名學生讀、齊讀。

3.認識了生字,我想我們能更好的讀這首詩了,此刻請大家把詩和圖畫結合起來,並讀給你的同桌聽。

4、這首詩描述的是什麼季節的?從哪裏能夠看出來?

5、在這樣一個秋天的晚上,透過畫面,你看到了什麼?

(學生交流看到了什麼?)

6、你們説的這些在詩中都能找到,想不想讀讀這首詩呢?

7、指名朗讀,感悟

我們先來讀讀前面兩句。

(生自由讀)

此刻誰來給我們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讀?

(指名多人朗讀)

老師發現你在蕭蕭梧葉後面停頓了一下,我也覺得該這樣讀,我們學着他的樣貌來讀讀。

8、詩句理解:

蕭蕭是什麼意思?

(風聲)

這是秋風吹動梧桐葉發出的聲音,一齊讀:蕭蕭

蕭蕭梧葉送寒聲,還送來了什麼?“寒”給他組個詞(寒冷)

蕭蕭梧葉使詩人感到寒冷。

(讀詩句)

這個秋風,不僅僅吹動了落葉,還動了什麼?讀第二句。

對於動客情有什麼疑問?

(誰是客,為什麼是客?)

詩人一個人在別的地方,心裏難免會感到孤獨,在這個月圓的夜晚,又會勾起對家鄉的思念,試着體會詩人孤獨的情緒,讀,指名讀。

讀得真好,老師越來越明顯地體會到了詩人當時的那種身處異鄉的孤獨,於是詩人便產生了思鄉之情。

9、帶着思鄉之情,誰來讀讀後面兩句?

10、作者看到了什麼又勾起他的思想情緒了呢?

(挑促織)

此時詩人看到這些情景,又會想到什麼呢?

(自己童年時的夥伴。)

是啊,他可能會想到自己童年時跟小夥伴們一齊捉蟋蟀的場景,可能會想到小時候一齊玩時搞笑的事,可能會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但是此刻呢?自己一個人在外地,童年的夥伴們還能記得我嗎?再讀一讀,好嗎?

11、夜深籬落一燈明,什麼是一燈明?

(只有一盞燈,多麼孤單啊!)

·離開家鄉,又這麼孤單,你們想想,詩人除了想念自己的夥伴外,最想念誰?

(父母、親人)

12、是啊,他可能會想到自己童年跟小夥伴一齊捉蟋蟀的場景,可能會想到小時候一齊玩時搞笑的事,可此刻卻是一個人在異地,童年的夥伴和親人都不在身邊,體會一下這種情緒,再讀一讀好嗎?

(齊讀)

13、“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能用自己的話來説一説這句詩是什麼意思嗎?

14、看來你們已經能很好地理解這首詩了,帶着你們的理解,讀——(全詩)

15、體會情感:假如你就是這個離鄉背井、獨自在外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產生怎樣的情緒?

(一是動思鄉之情,二是勾起對童年往事的回憶。)

16、在這樣的一個秋天的晚上,本就應和家人團聚,而你卻身處異鄉,又看到蕭蕭桐葉、籬落一燈明,你的情緒會怎樣?

·讓我們一齊來體會一下這種孤獨、淒涼、思鄉的感覺,一齊來

17、我發現你們都已經很深的感受到了詩人當時的感受,成了一個小詩人了,那麼想不想把這首詩給背下來呢?

·學生自由背誦

·老師要來檢查一下你們背的怎樣樣了,我説每句詩的前面兩個字,你們説出後面的字

·我來説前面一句,你們對後面的一句

·背給你的同桌聽

·指名背

·我們一齊來背,站起來,配上音樂

三、拓展

1、對對子游戲。“山中春雨綿綿——江上秋風蕭蕭”

2、你還讀過那些詩人所作的描述秋景的古詩,讀或背給同學聽聽。

3、讀一讀,連一連。

四、板書:

夜書所見

葉紹翁

梧葉

秋風

挑促織-動客情

篇15:夜書所見教案

《夜書所見》教學設計

教學資料:夜書所見

課時:一課時

課型:古詩

教學目標:1.會認6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學習藉助註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感情。

重點難點:1.會認、會寫生字。

2.藉助註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感情。

教法:感情吟誦,讀中體會。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此刻我們已經進入了秋季,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也是個迷人的季節,人們常常仰望南歸的大雁,生髮出濃濃的思鄉思親之情。這天我們要學的這兩首詩都是寫詩人在秋天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

2、本節課我們來學習第一首詩夜書所見。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介紹作者

1、本詩作者葉紹翁,作者簡介。

2、《夜書所見》“夜”指的是?“書”呢?“見”呢?夜書所見是什麼意思?

3、在夜晚葉紹翁都見到了什麼?�D�D出示課件,板書學生的回答。

三、初讀古詩,自主識字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古詩,要求圈出生字,讀準字音。

2、出示帶拼音的生字小老師領讀、齊讀、男生讀、女生讀。

3、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開火車讀,齊讀。

四、指導寫字

1、出示本課要寫的生字“促”。

(1)、學生觀察字的結構,寫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2)、教師範寫。學生生字組詞,練習説話。

(3)、學生練寫。

2、出示本課要寫的生字“深”。

(1)、學生觀察字的結構,寫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2)、教師範寫。學生生字組詞,練習説話。

(3)、學生練寫。

五、學習古詩,體會感悟

(一)、通讀古詩

1、生字這些小的攔路虎解決了,把他們送回到古詩中,要求把古詩讀通順。

2、請同學再讀一遍,要讀流利。

3、介紹七言絕句與七言律詩的差別。

(二)、學習第一、二句。

1、指名讀詩的第一、二句。

(1)、蕭蕭指的是什麼?什麼時候的風聲?梧呢?梧葉送?寒聲?動?客情?那裏的客指的是誰?

(2)、看到眼前的情景作者的心裏有什麼感受?帶着這種感受讀一下。

(3)、出示課件�D�D這是本課給出的註釋,結合註釋和自己的理解誰來填一下下面的空,誰能用自己的話完整的説説詩意?

(4)、前兩行是説秋風引起了思鄉之情,同學們看看這幅畫面,你覺得秋天是個什麼樣貌的呢?眼前的梧桐樹葉在秋風中飄落,應對此情此景,客遊在外的詩人會想些什麼呢?情緒又如何呢?

(5)、是啊,瑟瑟秋風帶給人絲絲寒意,片片落葉給人以無限的飄零,秋風落葉凋零之感,詩人孤獨鬱悶,思念起了家鄉。

(6)、讓我們齊讀來體會詩人的情感。

(7)、這兩句詩情感真摯深沉,所以在讀的時候語速上可舒緩一些,指名讀,齊讀。

2、總結前兩句的學習,介紹學習古詩的方法。

(三)、學習第三、四句

1、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習後兩句古詩。

2、出示學習要求。

3、小組合作學習。

4、學習彙報。

(1)、説一説這些字、詞的意思:知?挑?促織?籬落?

(2)、用自己的話説説詩意,把兩句詩結合起來理解,注意邏輯順序。

(3)、想象夜深人靜時,籬笆下燈光中閃爍兒童的身影,兒童正在捉蟋蟀的畫面,又會使客遊在外的詩人想些什麼?情緒有事怎樣的?帶着這種情緒讀一讀這兩句詩。

(4)、孩子們捉蟋蟀的情景讓人倍感親切,也許是他想到了自己的家鄉,回想起了自己童年的生活,詩人此時會有一種親切之感,帶着這種親切之感讓我們齊讀度體會。

(5)指導朗讀。

六、指導全詩朗讀的方法與技巧,如何掌握節奏。

七、課件範讀,配樂學生練習朗讀。

八、練習背誦。

九、本課小結:作者以詩的形態表達了自己的情感,期望同學們能夠學會運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內心的情感。

作業設計:

1、背誦《夜書所見》。

2、收集一些關於思鄉的古詩,把自己喜歡的背下來,還能夠與大家一齊交流

3、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細心觀察一下自己周圍的景色,看看有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點,這時你也有怎樣的感受呢,把它寫下來。

板書設計:

9、夜書所見

梧葉

鬱悶、孤獨

秋風

兒童

親切之感

籬落

篇16:夜書所見教案

《夜書所見》教學設計

葉小娟

夜書所見

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一、教材簡説

《夜書所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第9課《古詩兩首》其中一首。《夜書所見》這首詩是南宋詩人葉紹翁客遊在外,因秋風落葉,感到孤獨鬱悶,由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憶起自己的故鄉和童年的生活,於是那種鬱悶之情又被一種親切之感所代替。

二、設計理念

努力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重視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在教學中重點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採用多種方法讓學生

夜書所見優秀教案

理解詩中的詞句,展開想象,體會詩人的思鄉情感,並注重引導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感悟、體驗、積累。另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反覆誦讀,加深對詩句資料和情感的理解感悟,領略古詩的意境,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三、教學目標

(一)掌握本課的生字詞,會寫“促、深”兩個生字。

(二)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三)學習藉助註釋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思念家鄉的感情,激發和培養學習古詩的興趣。

四、教學重點

(一)會寫本課的兩個生字。

(二)感情朗讀,理解詩意,背誦古詩。

五、教學難點

透過誦讀,悟出詩情。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蒐集有關葉紹翁的資料。

七、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課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圖片讓學生欣賞。

2.讓學生談談看了圖片後的感受。

3.師導入:秋天是美麗的季節,但同時也是容易引起人們愁思的季節,古代的詩人也發出了這樣的感慨!這天我們就一齊來學習一首關於秋天的古詩。請同學們讀一讀題目。

[設計意圖]

出示秋天的圖片,為學生創設情境,感受秋天,自然導入新課。

(二)瞭解詩人,理解題意

1.你明白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你瞭解他嗎?他是在什麼狀況下寫下這首詩的呢?

(學生將自己課前蒐集到的資料進行交流,師可適當進行補充。)

[設計意圖]

課前讓學生蒐集詩人的資料,交流了解詩人的背景,為學生學好古詩和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做好鋪墊。

2.此刻我們再讀一讀題目(生讀),那麼,題目是什麼意思呢?

(1)“書”在那裏是什麼意思呢?(寫)

(2)“所見”呢?(所看到的)。

(3)題目“夜書所見”是什麼意思呢?誰來説一下?(在夜裏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寫下來)

[設計意圖]

從題目入手,引導學生理解詩題,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也能更好地過渡到古詩資料的教學。

(三)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1.過渡:詩人在秋天的一個夜晚把自己所看到的東西寫下來,那麼他在夜晚看見了什麼?聽到什麼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讀這首古詩,邊讀邊把詩人所看到的、所聽到的分別用“△”和“”畫下來。

(讀的時候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能夠藉助工具書,看插圖,看註釋等方法弄懂詩意,不懂的地方作下記號。)

2.師:剛才看見同學們認真的神情感動了我,相信你們必須能學好這首詩。誰來説説作者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3.學生彙報。(師隨機板書:見:梧葉促織一燈明聽:寒聲)

[設計意圖]

“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邊讀邊畫,培養學生帶問題讀書,養成邊讀邊畫的習慣。

4.剛才所畫的這些詞語有沒有讀懂的呀?

5.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師生幫忙解決。(結合註釋解詞,並教會學生看註釋解釋詞語。)

(理解“促織”時,出示圖片,瞭解蟋蟀。)

[設計意圖]

初讀課文,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地方,檢查其學習狀況,透過註釋、看圖片等方法,讓學生透過多種渠道學習,並更形象地理解詞語。

6.學習生字(促、深)

(1)那裏的“促”是生字,是平舌音,跟老師讀一讀。(課件先出示“促”,後出示“深”。(2)這首詩還有一個生字“深”,翹舌音,請讀一讀。寫這個字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呢?(生

自由講自己的識字方法。)

(3)把剛才學到的兩個生字“書空”寫寫。

(4)指名讀生字,男女對讀。

(5)(出示生詞)生字記好了,請你們同桌互相讀一讀生詞。

(6)開小火車讀,齊讀。

7.師:生字能讀好了,此刻老師將生字放進古詩裏,看看你們能否把古詩讀好。(課件

出示全詩)

8.師:此刻讓我們先聽一聽錄音朗讀。

9.同學們聽得真認真!那麼,誰能給大家讀一讀。

10.指名讀,自由讀,齊讀。

[設計意圖]

透過學習生字詞,以落實“雙基”的教學,並培養學生的識字的潛力。古代教育家朱熹説:“大凡讀書,須是熟讀,熟讀了則自然精讀,精讀後,理自見得。”鼓勵學生多讀,就是為了掃除閲讀障礙,總體把握詩文,為進一步的學習和理解奠定基礎。

(四)品讀賞析,感悟詩意

1.賞析第一、二行詩

(1)下面我們更深入地學習這首古詩,先來看看前兩行詩。

(2)請男同學讀一讀這兩行詩。

(3)梧桐樹的葉子在秋風的吹動下,發出了什麼聲音呢?(蕭蕭)結合註釋解詞。

(4)第二行詩句那裏的“客”是指誰呢?為什麼説詩人是“客”?(因為他身在異鄉)

(5)請大家想想,(播放音樂渲染氣氛)蕭蕭秋風吹下梧桐葉,送來陣陣寒冷,江面上也吹來了秋風,在這樣的一個夜晚,假如你就是這個獨自在外地作客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產生怎樣的情緒?有了這樣孤單寂寞的情緒就會很容易想起了什麼呢?

(6)我們班有新莞人的孩子,當你們當離開家鄉來道讀書,你們想家嗎?你想起了誰呀?請你讀一讀這句詩好嗎?

(7)透過你的朗讀,老師深深地感受到你也十分想家!對呀,看到這樣的秋景,很容易觸動了我的思鄉之情,這就叫做什麼呀?(板書:動客情)

(8)小組賽讀這兩行詩,看看哪組最能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再指名讀,齊讀。

(9)你們真是詩人的知音人,讀出了他的寂寞,讀出了他的思鄉之情。誰能夠結合詞語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説説詩句的意思?(説得好的給予表揚。)

篇17:夜書所見教案

《夜書所見》教案設計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營造詩境。

(課件出示課文插圖)

1.上課之前,老師先要請大家一齊來欣賞一幅圖,在這幅圖中,你們看到了一些什麼呢?

2.我們的同學觀察得真仔細。在南宋的時候呀,有位大詩人�D�D葉紹翁,有一年秋天,他離開家鄉,獨自在外,一個夜晚,他外出散步,見到了我們這幅圖上的情景,可他竟只用了短短的幾十個字便把這幅畫用文字寫了出來,我們來讀一讀。(板書課題)

二、初讀詩文,理解詩題。

㈠理解題意。

1、我們學過一首詩《所見》,回顧一下,“所見”是什麼意思呢?(所看到的。)

2、那這個“書”字,我們先來給它組組詞。

①看書、讀書“看書”中的“書”字是“書本”的意思。

把它用在題目裏,和前後的詞連接起來,它指�D�D

②想想,和“所見”連接,這個“書”字還有什麼意思?

再齊讀課題一次。誰説?(書寫)。

3、對,那裏有“書寫”的意思,這叫做一詞多義,此刻誰來完整地説説詩題的意思。

(一生回答,全班齊講。)

㈡讀通詩文

1.題目的意思弄明白了,此刻請大家①自由把詩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②然後藉助下面的註釋,你的腦海中

彷彿出現了怎樣的畫面。(生自由讀)

2.反饋:誰來讀給大家聽聽?

⑴生一①恩,這位同學有個多音字讀得個性標準,是哪個?(那裏有個多音字,是哪個?)

《現代漢語詞典》,是這樣解釋的:

2、tiāo①用肩擔着,如:挑水。

②選,揀,如:挑毛病。

那裏就應念第幾聲。

挑促織是怎樣的,誰來説一説。(用枝條從洞裏撥弄出蟋蟀)

查字典是理解古詩的一種方法,明白了嗎

②再請位同學來讀一讀。

⑵生二:喲,他促織兩個字讀得真棒,促是平舌音,織則是翹舌音

(促織兩個字放在一齊,個性難讀,注意促使平舌音)

①促織。一齊讀。誰再來讀這個詞。

②十分得流利。看註釋,促織俗稱�D�D藉助註釋,同樣能夠幫忙大家理解古詩。

⑶生三:這首詩誰還想讀讀。

1、你的節奏把握得真好,請你再讀一遍,大家仔細聽,他讀到哪裏會稍作停頓。

(讀古詩和讀其他文章不同,要把節奏讀出來。仔細聽,老師讀到哪裏會稍作停頓?)

2、聽出來了嗎?對,是按2、2、3的節奏停頓的。

①用這種讀法,自由在座位上反覆讀讀!誰來讀?指名讀你讀得真有詩味!

②誰還想讀,想讀的都站起來讀讀。真有味道!

③老師也想讀,能夠嗎?我讀前2、2,你們讀後3(反過來試試。)

三、抓住字眼,感悟詩意。

1、“夜書所見”,作者寫的都是自己所見的景物,那他都看到了一些什麼呢?帶着這個問題,默讀詩文,把他看到的景物劃出來。

2、告訴老師,作者看到了一些什麼?

交流:

(1)“梧葉”(板書)

師:對,有梧葉,那梧葉怎樣樣呢?把這句詩再讀一讀。

師:“蕭蕭”指的是什麼?(風聲。)

師:寫風的聲音很多,最常用的有哪些?(呼呼)此刻我們把“呼呼”這個詞放到詩中間,來比較讀一讀。

(第一二大組①,第三四大組②)

課件:①呼呼梧葉送寒聲。

②蕭蕭梧葉送寒聲。

透過比較,你讀出了什麼?

講解:這“蕭”的含義可深了。(課件出示)

“蕭”在古代指的是一種草,古人一般用蕭蕭來表示風聲、雨聲和馬叫聲。其實這些聲音聽起來和

“蕭蕭”並不像,但是古人通常用它來描述秋冬的景色,來表達的自己內心的孤獨和悲傷。只要人

們要表達這種情感,就會用上“蕭蕭”。(加詩?)

誰再來讀一讀?

師:想像一下,如果你就是這個離開家鄉的詩人,應對這蕭蕭的風,看着漫天飛舞的梧葉,你會是怎樣

的一種情緒呢?(想家)當你們當離開家鄉來杭州讀書,你們想家嗎?你想起了誰呀?

師:帶着你的感悟把這兩句詩讀一讀。

跟他有共鳴的同學一齊來一遍。

師:這就是作者所説的“動客情”,這個客就是指的是�D�D詩人自己。(板“動客情”

講解:江上秋風動客情”用了張翰典故。相傳晉人張翰官居洛陽,看見颳起了秋風,就開始思念故鄉,於

是辭去了自己的`官,回到了家鄉。同樣,作者見到這秋風,心裏也是�D�D(思念自己的家鄉、以及

家鄉的親人)(讀:江上秋風動客情)

師:(配樂)(課件)

你聽,秋風蕭蕭地來了,讀�D�D

你看,梧葉紛紛地落了,讀�D�D

江上,只有我孤零零一人,讀�D�D

(2)“兒童”“促織”“籬落一燈明”

師:除了梧葉,作者還看到了什麼?齊讀詩歌三四句。兒童。(板書)

(那麼兒童在�D�D捉蟋蟀。)

師:來,把第三句讀一讀。

師:如果把這個“知”字換成“見”字,你們覺得能夠嗎?

①預設一:(不對,因為他沒有親眼看到的,他只是猜想到的。)

師:看來這一句話作者寫的是自己的所想。那他到底看到了什麼?才會有這種猜想呢?

他看到了�D�D一齊讀:夜深籬落一燈明。

②預設二:明白有孩子在挑促織就等於是看到嗎?作者到底看到了什麼?

一齊讀:夜深籬落一燈明。

師:見到“夜深籬落一燈明”,他怎樣會想到是“兒童在挑促織”呢?

(他想起自己也是這樣捉蟋蟀的。)

師:假如你就是這籬落旁的這對小姐弟中的一個,在這燈籠的照射下看到了一隻只活潑的蟋蟀,你的情緒怎樣?你想説什麼?

點評:喲,這麼急切,請你讀。

呀,我感受到你捉蟋蟀時的快樂,請你也來讀。

哈哈,機靈的孩子,你也來讀讀。

齊讀(復踏):

你看,遠處亮着的一盞燈不就是孩子們在捉蟋蟀時點燃的燈籠嗎,讀�D�D

你聽,遠處傳來的一陣陣笑不就是孩子們在捉蟋蟀是所發出的嗎,讀�D�D

此時此刻,那籬落邊的小孩子彷彿就是、童年時的他自己,讀�D�D

師:看到兒童們玩蟋蟀,他又一次“動”了客情,思念起自己的家鄉和童年。

誰再來讀一讀?

5、齊讀古詩。

引讀:獨自一人在外,聽到了梧葉蕭蕭,作者動了客情,讀�D�D

籬落的一燈明,想到孩童時玩蟋蟀,作者動了客情,讀�D�D

五、積累背誦,回顧拓展。

1、我們也來學做小詩人,好不好?就根據這首詩的意思,用自己的話來説一説;要想像、順口、有感情。先分組討論,看哪組表達最好?

一陣陣_____的秋風吹落梧桐樹葉,送來陣陣寒意啊,

這江面上的風使我___________________!

那籬笆下玩蟋蟀的兒童們啊,

更使我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樣是思念故鄉,在作者筆下卻有不同的表現。請你來讀一讀: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鬃毛衰。賀知章《回鄉偶書》

悲歌能夠當泣,遠望能夠當歸。漢樂府民歌《悲歌》

3、明月千里寄相思,古往今來,懷鄉思親的人們留下了許多千古佳句。出示《秋思》、《遊子吟》、《長相思》、《秋風引》

4、讓我們在來回味葉紹翁筆下的《夜書所見》。(配樂齊讀)

這一次的朗讀,老師看到你們已走進了作者的心靈。同學們能不能把整首詩背下來呢?試着背一背。(齊背)

六、作業佈置。

1、背誦、默寫詩文。

板書設計:

夜書所見

葉紹翁

蕭蕭梧葉孤獨

思鄉之情兒童挑促織歡樂

2、積累思念家鄉和親人的詩句。

篇18:《夜書所見》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1、掌握本詩的生字、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3、學會藉助註釋理解詩意,在此基礎上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過程方法:1、反覆朗讀詩歌,培養學生對詩歌學習的興趣。2、讓學生展開想象理解詩句並體會詩人的思想情感。3、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1、反覆朗讀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2、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1、詞語積累。2、感情朗讀,理解詩意,背誦古詩。3、通過誦讀悟詩情。

教學難點:1讓學生藉助註解、理解詩意。2、通過誦讀體會詩人在詩中所流露的思想情感。

教學準備:PPT

過程設計

一、淡話導課。

孩子們,現在是什麼季節?(秋季)在這個季節最容易激發文人墨客的詩興,古人給我們留下好多詩篇。你們知道哪些寫秋天的古詩?快打開記憶的閘門找一找。(《山行》,《贈劉景文》)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寫秋天的古詩,希望孩子們喜歡。板書課題《夜書所見》

二、解詩題和作者

1、解詩題。

書:寫所見:(詩人)所看見的

詩人把夜晚所看見的景物寫下來。

2、解作者。

你瞭解作者嗎?讓他穿越時空來給我們做一下自我介紹吧!

三、三讀詩歌。

(一)一讀解字詞

1、初讀古詩,用筆圈出詩中的生字、詞語,並畫出詩歌的節奏。

2、教師檢查學生完成情況。

生字:蕭、梧、促。

詞語:書、見、蕭蕭、寒聲、動客情、知、挑促織、籬落。

節奏劃分:2/2/3

(二)二讀繪意境

1、孩子們,詩歌的文字高度凝練,一字、一詞、一句話就會呈現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畫面。請孩子們再讀詩歌,邊讀邊想,把自己讀到的畫面描述出來。試用“讀了這首詩,我彷彿看到了------------,聽到了----------,我是從詩中---------讀出來的”句式説話。讀完同桌之間交流。

2、抽學生班上交流,師生作評價。

(三)三讀悟情感

好詩我們要反覆朗讀,理解詩意,才能更好地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

1 齊讀詩歌,藉助註釋理解詩意。

2、抽生講述詩意。

3、男女生互讀,思考:這首詩寫了秋天的哪些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

四、指導背誦

1、讀一首好詩如聆聽一首美妙的樂曲,讀一首好詩如欣賞一幅優美的畫卷,讀一首好詩如與詩人促膝交談。好詩就讓我們把它背下來,珍藏在記憶深處。孩子們,快快背下來吧,看看誰是最強大腦!

2、教師巡視並檢查學生背誦情況。

五、作業佈置

1、背誦《夜書所見》2、預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篇19:《夜書所見》教案設計

教材簡析:

《夜書所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第9課《古詩兩首》其中一首。《夜書所見》這首詩是南宋詩人葉紹翁客遊在外,因秋風落葉,感到孤獨鬱悶,由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憶起自己的故鄉和童年的生活,於是那種鬱悶之情又被一種親切之感所代替。

設計理念

努力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重視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在教學中重點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採用多種方法讓學生理解詩中的詞句,展開想象,體會詩人的思鄉情感,並注重引導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感悟、體驗、積累。另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反覆誦讀,加深對詩句內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領略古詩的意境,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會寫“促、深”兩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學習藉助註釋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思念家鄉的感情,激發和培養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1、會寫本課的兩個生字。

2、感情朗讀,理解詩意,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通過誦讀,悟出詩情。

教學準備:

相關課件等。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古詩《夜書所見》。

教學目的:

1、認識3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3、用註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情,激發學習古詩興趣。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詞句,想像詩歌內容。

教學準備:

1、PPT課件。

2、學生課前查閲古詩及作者的有關資料。

3、學生蒐集描寫秋景或表達思念家鄉的古詩,讀讀背背。

教學過程:

一、對話激趣,導入古詩

1、同學們到外地去作過客嗎?在別人家裏作客的心情怎麼樣?誰來説説?

2、為什麼總是想家?

3、剛才,他説的在人家家裏作客的心情,大家都有過嗎?

4、好。這就叫:作客的心情。下面,我們學一首古詩【課件:夜書所見 葉紹翁】看看詩人在外作客時是怎麼想念家鄉和親人的。先齊讀題目。

5、誰知道這個“書”字在這裏的意思?

6、“書”字有這個意思。但是,把它用在題目裏,和前後的詞連接起來,特別是和“所見”連接,想想看,還有什麼意思?誰説一説?

7、説得太對了,説明你肯動腦筋!再想想,“所見”,聯繫前面“夜書”來理解,是什麼意思?

8、很好。你把題目的意思説得完整、清楚。再齊讀一遍題目。

9、“書”這個詞有兩個意思,主要是看把它放在什麼句子裏,如“我們讀書”,那就是“書本”;可在“夜書所見”裏呢?

10、對!就是“寫”,這叫“一詞多義”。大家再來説説“夜書所見”的意思?(詩人在夜裏寫下他看見的情景。)

二、初讀古詩,感知大意

1、詩人究竟寫了些什麼?我們讀了詩歌就知道了【課件出示:全詩】。自由默讀,注意有拼音的字。

2、【課件出示生字】誰來拼拼音?

3、【課件出示生字: “促、深” 】這兩個字要特別注意寫法。你們看“促”的左邊是單人旁還是雙人旁?所以不要多寫一撇;“深”字右邊頭頂上有一點沒有?那就不要加點!

4、這首詩的左下角有【課件出示:“註釋”】,它是幫助我們瞭解生字生詞的,要聯繫課文來理解。現在,大家邊讀課文邊看註釋,看看誰先初步弄懂全詩的大意?

5、這首詩都能通讀了。能背嗎?誰來?

6、現在,同桌的互相背,看能背這首詩的有多少?

7、看來多數同學都能背這首詩了。請大家跟着老師一起背一次。

三、品讀古詩,感悟詩意

1、現在,我們來進一步學習這首詩,提個要求:詩人在這個夜裏到底寫了他見到的一些什麼?【課件出示:前兩句】 先學前兩句,仔細默讀,認真想,在重點詞語下邊畫一橫。想好了就舉手。

2、你説對了。不過,請大家再仔細想想,【課件出示:“秋風、落葉、寒冷,江上刮來秋風??”】這前兩句詩中“秋風呀、落葉呀、寒冷呀,江上也刮來秋風??”這麼一個夜晚,詩人心裏會是一種什麼感覺?認真體會後,誰想好了誰回答。

3、詩人一個人在外地作客又在這麼冷冷清清的夜裏還會很自然地感到什麼?讀讀想想後回答。【課件出示:孤單、寂寞、苦悶。】

4、對,詩人這時確實感到孤單、寂寞、苦悶,就像你們在別人家裏作客人時有過的那種心情呀!有了這樣的心情就會很容易產生另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呢?(很容易想家、想親人。)

5、對,對!很容易想家,想親人。這就是在外作客時最容易引起的一種心情。這就叫【課件出示:動客情】“動”就是牽動(引起),“客情” 就是作客的思鄉之情。請大家把前兩句再讀一遍。【課件出示:前兩句】

6、現在來學後兩句詩【課件出示:後兩句 】。【課件出示插圖】邊讀邊看看註釋。

7、你們讀了後兩句,又看了插圖,高興嗎?

8、你們高興,我也高興。詩人在這深夜裏忽然從遠處看到燈火下的兒童捉蟋蟀,他會高興嗎?

9、是的,詩人一定會高興的。請把後兩句詩再讀一下。讀時,想想“知”字的含意是什麼?

10、【課件出示:“知”】想想:詩人是在深夜從遠處看見籬笆底下有燈火,他能夠看見(知道)那麼小的蟋蟀嗎?想想看,“知”字該怎麼解釋?(料定)

11、這些解釋都有“想”的意思。不過,“料定”多少帶有肯定的意思,要確切些。請再讀全詩。

12、是的,詩人看到那兩個兒童捉蟋蟀玩得真開心呀,他自己當然也很高興!可是,詩人這時畢竟不是在自己的家鄉呀,他看到這裏的兒童們玩得那麼高興的時候,就越會想到什麼?【課件出示:想起他的家鄉和自己的童年。】

13、是的,詩人會想起他的家鄉和他的童年。那麼,這首詩的第二句寫了“江上秋風動客情”中的“動客情”是詩人想念家鄉、親人的意思。從這裏可以看到詩人在前兩句中“動”了客情;在後兩句詩中看到兒童們玩蟋蟀他又一次“動”

了客情,思念起自己的家鄉和童年。

14、所以,“動客情”就成了全詩的中心詞。全詩從頭到尾都融進(藴含)了詩人的思鄉之情。我們要抓住這個中心詞更好地用心去感受這種感情。【課件出示:全詩】請再讀一遍,看能不能讀出這種感情?

15、你們都在認真讀,很好。不過,有的讀得太快了,有聲音太高??。你想,詩人當時一個人很孤單、很苦悶,思鄉心切,情緒低沉的呀,聲調要緩慢些。這首詩就是要把詩人“想家”(鄉愁)的感情、味道讀出來,讀得濃濃的。 再自由讀,看誰讀得最好?

16、現在,我看誦讀好多了。只是“動客情”是詩中的中心詞,吐字要清,適當放慢。【課件播放:範讀】“江上/秋風/動??客情!”最後兩句“捉蟋蟀”場景確實令人高興,但同時又牽動了詩人“動客情”思念家鄉呀!所以後兩句語氣可明快些,但不可過快。

17、(範讀)“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我再請大家齊讀全詩。

18、為了更好地體會詩人的感情,我建議和同學們一起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裏去,看看他是怎麼寫成這麼美好的詩篇的,好不好?

19、那好,我就帶領大家一起去——(深情地)夜深了,詩人孤單單的,多寂寞呀!上牀睡吧,又睡不着。秋風蕭蕭地吹,樹葉落了,送來寒意;那籬笆下捉蟋蟀的兒童啊,更加思念遙遠的故鄉、親人??!這一幕幕情景湧上心頭,越想越怎麼樣?(越睡不着,越興奮。)

20、這時,詩人眼前一亮,蹬開被子,翻身下牀,就幹什麼啦?(詩人就寫下了《夜書所見》這首思念家鄉、親人的詩篇。)

21、你們看:“詩,就是詩人在生活中的激情碰撞出來的浪花!”??大家再把這首古詩誦讀一遍吧!

22、剛才,我們走進了詩人的“內心世界”,我們也來學做小詩人,好不好?現在我們根據《夜書所見》這首詩的意思,把古人的詩句變成自己的語言説一説;要想像、順口、有感情。先分組討論,看哪組表達最好?【課件出示:詩意】

四、拓展閲讀

1、你們還讀過那些詩人所寫的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古詩呢?誰來背一首試試!

2、老師這裏也有一首古詩【課件出示】,請你們認真聽一聽,跟着一起體會詩歌的感。

3、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把這首古詩帶回去背一背,講一講,你一定會成為現代小詩人的。

五、作業。

1.背誦《夜書所見》。

2.收集一些關於思鄉的古詩,把自己喜歡的背下來,還可以與大家一起交流。

3.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細心觀察一下自己周圍的景色,看看有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點,這時你也有怎樣的感受呢?

板書設計:

夜書所見

葉紹翁

見:梧葉 促織 一燈明

聽:寒聲 思鄉之情

感:動客情

篇20:《夜書所見》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會寫“促、深”兩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挑”。

2.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學習藉助註釋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思念家鄉的感情,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1.會寫本課的兩個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理解詩意,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通過誦讀,悟出詩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提問:在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學過一首杜牧的關於秋天的詩,同學們還記不記得? 全班背誦杜牧的《山行》(注意“行”的讀音)

2.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也是一首與秋天有關的詩,請同學們打開書。

板書課題:夜書所見

二、新授

(一)瞭解作者及詩題

1.這首詩的作者是?(葉紹翁)

2.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查查有關葉紹翁的資料,誰能把你查到的資料跟大叫説一下?

3.解詩題

提問:“夜書所見”是什麼意思?

“書”是“書寫”的意思,“夜書所見”是指在夜裏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寫下來。

(二)初讀古詩

1.自由讀古詩,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讀古詩,正音。(教師相機教授多音字“挑”。)

3.全班齊讀。

(三)再讀古詩

1.請同學們快速的讀古詩,用筆把詩中描寫的景物、事物及人物勾畫下來。

2.指名回答,板書。

梧葉

江 秋風

兒童 促織

籬落 燈

3.將詩中意象進行歸納。

4.理解“註釋”

a.同學們仔細看古詩,除了文字,你還看到什麼?

詩中的①②③④與下面註釋中的①②③④是相對應的,註釋是幫助我們讀懂詩句用的。 b.學生利用註釋解釋詩中詞語。

(四)理解古詩詩意,體會詩人感情

1.全班朗讀第一句古詩

“蕭蕭”指風聲,“梧葉”是梧桐樹的樹葉。蕭蕭的秋風把梧桐樹的樹葉吹落了,給人送來了一種寒冷的感覺。

2.全班朗讀第二句古詩

a.這裏的“客”指的是誰?

b.為什麼詩人要成自己是“客”?(遠離他鄉,孤身在外,就像在他鄉作客一樣)

江上的秋風讓葉紹翁覺得格外的寒冷,孤身在外的他不由得想起了家鄉的親人。

3.前兩句詩中詩人的心情是怎麼樣的?

學生思考,教師引導。(思念家鄉,心情愁悶孤獨。)

4.全班朗讀第三、四句古詩

三、四句古詩應當顛倒過來看,古人有顛倒詩句的習慣。

“夜深”指夜幕降臨的時候,“籬落”指籬笆,“知”指猜想、推測,“促織”指蟋蟀。夜幕降臨的.時候他忽然看見籬笆外面有一盞燈亮着,他猜想可能是有孩子在捉蟋蟀。

5.後兩句詩作者的心情又是怎麼樣的?

學生思考,教師引導。(回憶童年,心情親切悲傷舒緩。)

三、鞏固提高

1.根據板書重述詩意,體會詩人感情的變化。

2.練習背誦,朗讀。

a.自由朗讀,練習背誦。

b.全班背誦。

c.指名朗讀,比賽朗讀。

四、課堂小結

葉紹翁離開家鄉,獨自在外。一個秋天的傍晚,他外出散步,觸景生情,他思念親人,思念家鄉,心情非常愁悶,雖然兒時的回憶讓他感到幾分親切,但思念家鄉的感情仍然濃烈,於是他便提筆寫下了這一首詩,《夜書所見》。

五、拓展延伸

另外還有一首詩和我們今天學習的這一首在題目上有點相似,只多了一個字。

出示《舟夜書所見》

舟夜書所見

(清)查慎行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六、作業

抄寫本課生字並組詞。

板書

夜書所見

(宋)葉紹翁

梧葉

江 秋風

兒童 促織 籬落 燈

篇21:《夜書所見》教案設計

摘要:

一個深秋的夜晚,我孤獨地住在一間旅館裏。

正文:

教學目標:

1、會認1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學習藉助註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感情,激發和培養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學習藉助註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感情。

教學準備:查找有關秋天和思鄉的古詩、教學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夜書所見優秀教案設計

一、導入:

1、秋姑娘早就悄悄地來到了我們身邊,不知不覺已經到了金秋時節。同學們,你們發現秋天的景物有什麼特點嗎?

2、師小結:是啊,秋天,我們可以看見它五彩繽紛的色彩,聽見它美妙的聲音,分享它帶給我們的歡樂,但是黃葉飄飛的深秋又給詩人帶來了怎樣的情緒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葉紹翁的古詩。

板:夜書所見

3、師生共同理解題目意思。

二、認識生字,整體感知。

1、自由讀詩文,看着拼音把帶拼音的生字多讀幾遍。

2、同桌的兩個同學互相讀一讀詩文,看看是否都能讀正確,如果能讀正確,你就豎起大拇指誇一誇他,如果還有的字讀得不正確,你就教一教他。

3、指名讀詩文,集體訂正。

三、藉助註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感情。

1、【課件出示】促織:

①指名讀。“促”字在哪見過?組詞。

②誰知道它的意思?【課件出示】挑,想一想,這個字應該怎麼讀?(上聲)“挑促織”是什麼意思?你是怎麼知道的?(表揚用心讀書的孩子)

2、告訴學生怎樣使用“註釋”:

“註釋”一般都是針對一些難理解的詞語的,既要通過看註釋理解詞語的意思,又不能生搬硬套,使用註釋的時候,力求做到總體把握,不能字字對譯。

3、藉助註釋和圖畫誦讀詩文,説説你彷彿看到了哪些景物?讀懂了什麼?

相機指名讀相關詩句,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心情。

板書:梧葉 寒聲

秋風 客情

一燈明 挑促織

4、師【配樂】朗讀詩文大意。

一個深秋的夜晚,我孤獨地住在一間旅館裏。窗外,秋風瑟瑟,梧葉飄飛,寒聲陣陣,我久久地不能入睡,我不由得想念起了自己的家鄉,家鄉多好呀,家鄉多美呀,家鄉多麼温暖呀!如今我一個人客遊在外,多麼的孤獨呀!突然,我看到遠處籬笆下有一盞小小的燈籠在晃動,料想一定是孩子們在那裏快樂地捉蟋蟀吧。

①第一句寫什麼?此時作者是怎樣的心情?指導朗讀。

②第二句寫什麼?用自己的話説説詩句的意思。此時作者可能會想起什麼?那他此刻的心情會是怎樣?指名讀。

5、師引第一句,指名讀第二句讀。

四、誦讀詩文,引導背誦。

1、用各種方式引導學生讀詩文。

2、指名背誦、齊誦。

五、指導寫字。

1、【課件出示】促 深

2、指名認讀,組詞。

3、誰來説一説:你平常寫這倆字的時候哪個地方特別容易寫錯,我們來提醒提醒大家。

4、寫“促”字的時候要注意左窄右寬。師範寫。

5、誰有勇氣上黑板來寫一寫“深”字?全班訂正。

6、學生寫字、組詞。

六、延伸拓展:

我們還學過哪些描寫秋天的詩嗎?你還知道哪些描寫秋天的詩?

【課件出示】《宿建德江》

板書設計:

夜書所見

梧葉 寒聲

秋風 客情

一燈明 挑促織

作業設計:

1、背誦《夜書所見》

2、把古詩編成一個小故事説給爸媽聽。

篇22:《夜書所見》教案設計

課文分析:《夜書所見》描繪了秋天夜景圖,表現詩人孤身在外孤獨、寂寞的心情。抒發了一種思鄉念親、懷想故園的感情。詩中一、二兩句寫梧葉飄飛,寒聲陣陣,秋風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詩人客居他鄉、輾轉漂泊的淒涼心境。三、四兩句描寫兒童挑燈夜遊、捉弄蟋蟀的生活場景,自然容易引發詩人的聯想。他會想起自己童年時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開心有趣;他會想起故土家園的温馨美好,他想起親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種如歸故里,如返童年的親切感油然而生。詩文傳達了詩人久居在外、歸家不得、思家念親的思想感情。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認“促、深、憶、蕭、梧”五個生字,

會寫“促、深、憶”三個生字。

(2) 朗讀、背誦詩文。

2.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詩文,體會詩中的感情,背誦詩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人孤獨、寂寞的心境以及對故鄉、親人的深切思念,讓我們熱愛家鄉珍惜親情。

重難點、關鍵:

1. 體會詩文的意境,體味詩人的感情。

2. 朗讀詩文做到“字字有情,句句含情”,在讀中有所感悟。 教具準備:

課文掛圖。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美圖導入,營造詩境

1. 出示掛圖,請學生説出掛圖中的景物、人物,然後互相交流,根據自己的想像創編小故事。

2. “同學們的故事很精彩,老師真是佩服呢!這樣美的畫面寫成詩也一定會很精彩!來,我們一起走進《夜書所見》! (從形象直觀的圖畫入手,符合兒童的認識規律。通過圖片營造詩文意境並在此基礎上創編故事,一是為了訓練口語表達的能力,二是為了有一個輕鬆的開始,創造自由的學習氛圍。在老師的引導下提高同學們的閲讀期待,預熱課堂。)

二、初讀詩文,感知詩情

1. 理解“書”、“所見”的意思,近而解題。

2. 齊讀題目。

3. 根據拼音、註釋同桌互讀詩文,要求讀通、讀順。

4. 老師正音、師生討論生字的認法。

5. 老師範讀,劃出朗讀節奏,男女生分組讀。

6. 告訴老師你從詩中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猜一猜詩人在想什麼?

(從整體入手,把握詩意,避免了機械的分析,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通過整體感悟文章內容,邊讀邊想,實現學生與文本的對話。)

三、精讀詩文,感悟詩意

1. 詩的題目是《夜書所見》,那詩人在這樣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呢?默讀詩文,在你認為的重點詞語下面劃線,説説感受。

2. 在這樣淒涼的秋夜,詩人的心裏有什麼感覺?他想到什麼呢?(板書“動客情”。)

3. 請同學帶着自己的感受齊讀寫景部分。(讀中感悟,讀中悟情,以讀促思,尊重學生個性化朗讀的感受,激發了他們的閲讀興趣。)

4. 圖文結合,自由讀文,聯繫上下文討論“知”的意思。(品“挑”)(品詞析句,積極思維,展開聯想,凸顯學生的個性化和自主性。)

5. 在圖中標出從詩文中摘到的詞,給圖畫配上“註釋”。(看圖也是閲讀的一種方式,鮮明的圖畫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圖文結合是第二學段閲讀的重要途徑。)

6. 作者看到孩子們玩得那麼投入,就會想到什麼?(家鄉、童年。)是的,這就是“江上秋風動客情”中的“動客情”,也就是—詩人思念自己的家鄉和童年。

7. “動客情”就是全詩的中心句,文字中融進了詩人思鄉之情,我們讀的時候就要把“想家”、“鄉愁”的味道讀出來,讀得濃濃的。你覺得應該怎樣讀才能讀出這種感覺?

(抓住文中的字詞來理解詩文內容,讓學生聯繫上下文分析想像,使之感受更為深入,學生體悟了詩內涵,也學會了閲讀。)

四、誦讀詩文,品味詩藴

1.指名讀詩,師生評價,評出“朗讀之星”。(多元化的評價、激勵方式激發學生朗讀興趣及熱情,避免出現“朗讀疲勞”。)

2.齊背詩文。(注重合作精神的培養,讓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學會合作,學會與人共處,同時進一步昇華了詩歌的情感。)

3.説説自己的感受,你想對詩人説些什麼?

(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與文中人物對話,學生在情境中將自己融入其中,與作者的思想產生共鳴,加深了對詩文的理解。)

4.回憶一下關於思鄉的詩,如《靜夜思》。(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繫,迴應本課情感體驗。)

五、小小詩人,再現詩韻

把這篇古詩改寫成一篇優美的現代詩。

(注重積累與表達的訓練,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激發學生對文字的興趣,很自然地完成讀寫結合。樹立了“生活中學語文,生活中用語文”的大語文教學觀,拓寬學生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的空間。給學生留下自主空間,可做課堂小練筆,也可課下寫成,下節交流。)

板書:

見:梧葉挑促織 一燈明

夜書所見 聽:寒聲 秋風 思鄉、孤獨

感:動客情

篇23:《夜書所見》教案設計

一、複習導入

1、同學們,老師先帶大家觀賞一下美麗的田園景色,看誰能告訴老師這是什麼季節?(課件出示秋景圖)

2、秋天的確是一個多彩多姿的季節,可絲絲的涼意和片片紛飛的黃葉,給人帶來無盡的思鄉情緒。還記得我們學過許多思鄉的古詩嗎?誰能來説一説?(背)

3.看來同學們之前的知識掌握的不錯哦.

二、瞭解詩人及其背景:

1.今天我們來學習另外一首寫思鄉的古詩. 讓我們先去認識這個主人公吧.(出示課件:葉紹翁)

2. 現在,我們瞭解到了他是一位南宋的詩人,(板書:南宋 葉紹翁)他的詩以七言絕句最佳,他擅長寫景抒情,字句華美精麗,如《遊園不值》和《夜書所見》。

三、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一)解題

1.我們今天學的這首就是(板書:夜書所見),請同學們打開課本。

2.全班一起讀課題,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麼?

3.那誰能説説這裏的書是什麼意思?(寫)

4.誰能把題目的意思連起來説完整.(夜晚寫下自己所看見的)

(二)、初讀詩詞

1、詩人究竟在夜晚看見了什麼?下面老師想請大家自學這首古詩,

在學習之前,老師想問問大家,你覺得可以用哪些方法來讀懂詩歌中的字詞或意思呢?(看註釋,查字典,查資料,看插圖,展開想象)好,下面就請大家以同桌為單位,用你們提出的辦法來學一學古詩,看看你能讀懂的有哪些,再給你讀不懂的地方做個記號。

2.學生反饋自己讀懂的字詞或句,再提出自己不明白的。

3、好,讓我們先讀讀這幾個生字(課件出示生字詞)

4、讓我們試着讀讀這首詩,用斜線劃分好節奏。

5.古詩是一種內涵豐富的語言,需要我們細細的去揣摩,才能更好的領悟其中的韻味,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詩文裏,去細細品位,看看你們剛才的理解,對了多少,還有什麼需要修正的地方。

四、品詞析句,想象悟情

1、看課件,聽錄音,感受詩中意境。(出示主題圖)

2.首先,我們來看看詩歌的第一二句。在這兩句詩歌中,你們能體會到作者看到了些什麼,聽到了些什麼,又想到了些什麼嗎?(出示課件前兩句)

2.師:是什麼風?(秋風)怎樣的秋風(涼涼的秋風)這風怎麼吹?發出什麼聲音?(呼呼)(課件演示風聲)什麼感覺?(好冷啊)文中説到風聲,用的是什麼詞?(蕭蕭)是啊,這蕭蕭的秋風吹打着梧桐樹的葉子,發出什麼樣的聲音?(沙沙,嘩嘩)你覺得怎樣?(我覺得更冷了。)

3.這樣的風聲,梧桐聲,拂過詩人的身體,掠過詩人的耳朵,送來陣陣的寒意,讓詩人不禁打了個寒噤,那麼你們覺得這一句該怎麼

讀?個別讀兩三個,齊讀。(蕭蕭梧桐送寒聲)

4.詩人還看到了什麼?(課件圖片,一輪明月)好一輪當空的明月啊,讓我們想起了什麼節日?(中秋節)中秋節,我們都做些什麼? 生1:我們一家人吃月餅,看月亮.

生2:全家圍在一起很開心

是啊,當你們圍坐在院子裏,陽台上,吃着可口的月餅,看着明亮的月亮的時候,我們不由的發出一聲感歎,月亮真美啊!

5.但詩人此時此刻眼中的月亮美嗎?(美,不美。)

6.看來意見不統一,説説各自的理由。

生: 不美。因為作者此時,深處他鄉.

7.你怎麼知道他在異鄉?

生:因為詩中提到動客情。這個客説明他在他鄉做客,這時候,他一定……..

8.説的真好,這裏有個關鍵詞,動客情,他動了哪些情?想了哪些事?大家來噹噹小詩人,設身處地的想想,在這樣一個月圓的深秋之夜,秋風陣陣,涼意深深,你們會想到些什麼?

9.説的太好了,可見詩人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憂愁,孤單,寂寞,鬱悶)(板書:孤單)因此,在詩人眼中,這輪明月並不美,他沒有心情賞月,他的心被濃濃的思鄉之情所取代,被對家人的深深思念所填滿,那麼這句又該怎麼讀?(江上秋風動客情)

10.把作者想家的感情,味道讀出來.

11.大家讀的太好了,趙老師也彷彿被你們帶入了詩人的情感世界中,被他的憂鬱和孤獨所感染。

10.這時候,詩人一個不經意的轉頭,他又看到了什麼?(出示插圖:籬笆下的一盞燈)

你怎麼知道他看到了一盞燈(夜深籬落一燈明)

11.在這樣滿是憂愁的夜晚,卻有一盞這樣醒目的燈,大家想象下,在籬笆背後,可能有怎樣的一幅情景呢?

12.你們的想象力真豐富,老師真佩服你們,詩人和你們一樣,他雖然沒有看到籬笆後的情景,卻也走出了一番猜想,他所想到的又是什麼呢?大家來讀讀詩歌的後面兩句,然後告訴我答案)

13.詩人想到後面應該有兩個孩子在捉蛐蛐。

師:你從哪一句詩裏知道的?這裏的知是什麼意思:猜想

14.為什麼作者會有這樣的猜想?(因為,他小時侯一定也常常提着燈籠在籬笆下捉蛐蛐)

15.你們知道孩子們捉蛐蛐是為了做什麼嗎?(鬥蛐蛐玩)

16.你們想知道他們是怎麼捉蛐蛐的嗎?(生:………)你們想捉蛐蛐嗎?(想)好,下面請大家閉上眼睛,和詩人一起回到童年時代,在老師的語言帶領下去捉一捉蛐蛐。

17.這是深秋的一個夜晚,好大好圓的月亮掛在高高的天空,你和你的小夥伴,躡手躡腳的來到後院的空地上,興奮地尋找着蛐蛐的蹤跡,這時,你們聽見了(放蛐蛐的聲音),這可是一隻好大的蛐蛐啊,你們悄悄地靠近發出聲音的地方,提着燈籠,一邊照亮,一邊輕輕地撥動小草,忽然,你們眼前一亮,看到了那隻蛐蛐,説時遲,那時快,

你們一伸手,哈哈,蛐蛐被你們逮住拉。(怎樣,你們這時有什麼感覺啊?)

18.捉蛐蛐真好玩啊,我們可高興了。因此,這兒挑應讀 tiao(第三聲)

19.當詩人也回想起這一段童年的往事的時候,你覺得他的心情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開心,快樂……)板書:快樂

20.那你覺得應該怎樣讀詩歌的最後兩句? (個別讀全班讀)

21.這篇詩文寫的太精彩了,作者在深秋的景緻中融入了自己深深的思鄉之愁,又從一盞明燈裏回憶起童年的美好往事,由此產生了愉悦的心情,這樣複雜的情感變化,卻只用了寥寥幾句精闢的詩句來演繹,並且表達的淋漓盡致,耐人尋味。讓我們一起來好好的讀一讀這位偉大詩人的傑作吧。

五、背誦詩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zh-hk/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lv7pe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