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2020優質範例彙總

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2020優質範例彙總

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2020優質範例彙總

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第一篇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通過觀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角的特徵。

2.經歷觀察、操作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3.通過小組合作、集體交流等活動形式,學會與人合作,與人交流,初步形成評價意識。

4.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通過生活情景的創設,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根據角的特徵辨認角。

教具準備:

學生準備:剪刀一把、三角板一塊、白紙一張。

教師準備:直尺、各種形狀的繼母若干;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白紙各7張;長條12根;圖釘若干。

教學過程:

一、生活引入,揭示課題

1.感知生活中的角。

(1)課件展示實物(紅領巾、鐘面、吸管、方向牌)。

(2)找一找以上實物中的角分別在哪兒,引導學生把角比劃出來。(隨着學生的發言,課件演示,抽象出角)。

(3)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方式一:交流課前收集的信息。

方式二:現場收集生活中的角。

①老師交待收集的場地範圍(教室)和交流的時間(2分鐘)。

②學生收集、交流信息。

③反饋。(引導學生邊説邊比劃出角。)

2.揭示課題。

師:通過發現,知道了角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今天咱們就一塊兒去認識角。

板書:認識角

二、實踐感知,建立表象

1.畫一畫,剪一剪。

老師給每個小組提供各種材料(直尺、三角板、剪刀、積木)。

(1)老師交待操作的要求:學生在以上材料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工具在紙上畫出角,再把它剪下來。

(2)學生自行選擇工具,實施活動。

(3)集體交流:把剪下圖形中的一個角比劃出來。

2.摸一摸,探究角的特點。

(1)摸一摸剛剛比劃的角,有什麼發現?

(2)學生彙報可能出現以下情況:

①尖尖的。

A.示範摸到角的哪個地方是尖尖的,引導全班學生再次感知。

B.取名稱。

師:其實這個尖尖的是一個點。(板書)知道了這個點叫什麼嗎?想給它叫什麼?(把學生取的名稱寫下來。)

C.得出名稱。(板書:頂點)

②平平的、直直的。

A.引導全班再次感知。

B.抓住學生髮言,得出名稱。(板書:邊)

③、④……

3.小結:像這樣的圖形我們説它是一個角。

4.閉上眼睛想一想角的樣子,可以用喜歡的方式比劃比劃。

三、活動操作、鞏固應用

1.活動(一):找一找。

(1)明確活動要求:不用眼睛看,在學具袋中摸出一個帶角的圖形。

(2)反饋摸出的圖形有:

(3)分組交流:①每個圖形的角在哪兒?②每個圖形有幾個角?

(4)用手勢反饋。學生可能對第三個圖形有異議。老師抓住契機以辯論的形式得出正確的結果。(此環節中引導學生作評價。)

2.做一做。

(1)交待活動要求:在組內選擇有用的材料(剪刀、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的卡紙、長條、圖釘)製作一個你喜歡的角,然後展示在教室兩邊。

(2)學生選擇喜歡的學習方式開始活動。

(3)組織學生參觀作品。

(4)學生質疑、評價、提問。

如:能告訴我這個製做的角在哪兒嗎?

四、延伸

1.小結:今天咱們認識了一位新朋友──角,關於它你瞭解了多少?(鼓勵看書)

2.延伸:關於角,你還想知道什麼?

師:課後同學們可以去查查有關資料,瞭解有關角的知識,咱們下節課再繼續交流。

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第二篇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動,初步認識鋭角和鈍角,會用三角尺判斷直角、鋭角和鈍角。

2.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分類和比較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和抽象能力,增強學生用數學思想認識事物的意識。

3.在活動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感受數學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目標解析:

本課教學目標的定位,是基於學生剛剛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的基礎之上。通過在學生熟知的情境中展開探索,在動手操作中認識、判斷鋭角和鈍角,進一步拓展完善對角的認識,為以後學習三角形的分類等知識打下基礎。

教學重點:認識鋭角和鈍角。

教學難點:理解鋭角、鈍角和直角的特徵

教學準備:課件、三角尺、活動角等。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鋪墊導入

(一)在生活中找角。

1.課件出示例5:在圖中,你能找到哪裏有角?

2.根據學生彙報,在上圖顯示描出六個代表性的角。(2個直角,2個鋭角,2個鈍角)

(二)在交流中複習。

角是由什麼組成的?怎樣判斷直角?

(三)在問題中引入。

1.課件演示:從例5實物圖中抽取剛才描出的六個角。

2.引發思考:這些角長得一樣嗎?你能根據它們的特點分類嗎?

【設計意圖:從生活實物中找角,再從中抽象出角,既是對舊知的複習,又能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引起學生注意,並引發思考,為下一步探究指明方向。】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交流彙報,感知特徵。

1.小組討論:這些不同的角,你按什麼標準分類?説説分的理由。

2.全班反饋,交流分法。

方法一:按是不是直角分為兩類。

方法二:按角的大小分為直角、比直角大的角和比直角小的角三類。

(二)分類驗證,體驗特徵。

1.驗證直角。指導學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進行正確的判斷。

2.驗證比直角小的角和比直角大的角。

明確方法:像這兩類角有時用眼睛就能分辨它是屬於哪一類角的,就不需要三角尺去驗證。

【設計意圖:從直觀感知層面入手,通過學生動手操作給角分類,交流分類的理由並概括每一類角的特徵,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接着以三角尺上直角為標準,驗證判定角的類別,直觀、形象,使學生真切體驗到三類角的特徵及相互關係。】

(三)歸納整理,認識特徵。

1.自主命名,發揮想象。

像你們這樣按照大小把角分成三類,其中這一類有它特定的名稱叫直角,其餘的兩類角你們想不想為它取個合適的名字呢?

2.明確概念,點明課題。

同學們的想象力可真豐富!其實人們已將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鋭角,比直角大的叫做鈍角。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鋭角和鈍角。

3.比較大小,深化認識。

(1)用活動角拉一拉,能拉出哪些角?

得出方法:把直角的開口拉大就成鈍角,反之把直角的開口縮小就成鋭角。

(2)揭示規律:鋭角<直角<鈍角

【設計意圖:在上一環節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命名、自由做角,在活動中對三類角的特徵及相互關係有了更深刻認識和理解,同時為學生提供充分思維和更多探索的空間。】

三、鞏固新知,理解運用

(一)連一連

1.課件出示:教材第41頁“做一做”第2題。

2.獨立完成,集體講評。

(二)找一找

1.課件出示:教材第44頁第9題。

2.獨立完成,集體講評。

3.小組合作:找一找身邊的角,並説一説分別是哪類角。

(三)畫一畫

1.學生獨立畫一個鋭角、鈍角和直角。

2.同桌交流:説説畫法,相互判斷畫得是否正確。

(四)演一演

1.自由表演:用身體的四肢動作表示角。

2.彙報表演。(這是趣味性的練習,學生只要做出動作基本符合三類角的特點就可以,不需要用直尺去比。)

(五)想一想

1.找出下面三角形中直角、鋭角和鈍角。(教材第44頁第10題)

2.思考:你有什麼發現?

引導學生從三種三角形角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上分析。

【設計意圖:通過形式多樣、由淺入深的練習,學生不僅對直角、鋭角和鈍角的認識更為透徹,也為以後學習三角形的分類作好鋪墊,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輕鬆、有趣的課堂中學知識,感受數學的內在美。】

四、梳理反思,拓展延伸

(一)談談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二)到生活中找角,並向你的家人和同學説一説各是什麼角。

【設計意圖:此環節既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梳理,又能將數學學習從課內延伸至課外,使數學學習與生活實際密切聯繫,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的意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第三篇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會判斷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3.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感知角,會判斷角,並會畫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師放多媒體,生猜圖形,揭示課題。

師貼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二、聯繫實際感知角

1.第38頁主題圖。

生觀看主題圖從圖中説出物體上的角,初步感知角。

2.生從自帶的三角板上找角。

生生相互找角,指角。

3.生從生活中找角。

生舉手彙報。

三、操作感知,探究新知,認識角的組成部分

1.生折角。

生從自己折的角中探索出角的頂點和邊。

2.電腦抽象出摺紙的角,生認識角的組成部分。

3.出示活動角讓生感知角是有大小的,且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短無關。

(1)師變魔術引出活動角。

(2)生動手操作活動角。

(3)生説發現。

四、畫角

1.生探索畫角的過程。

2.生説畫角過程。

3.觀看多媒體畫角過程。

4.生再次畫角。

五、鞏固練習

1.判斷。

2.數角。

3.比角的大小。

六、拓展、遊戲

用角畫自己喜歡的圖形。

七、課後小結

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第四篇

教學目標:

1.探索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鈍角,知道用直角和鋭角拼出的一定是鈍角。

2.進一步鞏固對直角、鋭角、鈍角的認識,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經歷完整的活動過程,培養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4.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美。

目標解析:

用三角尺拼角是一項內涵豐富的數學活動,又是安排在第三單元最後的一節綜合實踐活動課。它既能鞏固學生對直角、鋭角和鈍角的認識,又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積累學生活動和解決問題的經驗,還能使學生更加熟悉三角尺上角的特點,為後續學習作好鋪墊。

教學重點: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鈍角,知道用直角和鋭角拼出的一定是鈍角。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角的知識拼角。

教學準備:課件、三角尺

教學過程:

一、活動前──充分準備

(一)理解“一副三角尺”的含義

1.觀察一副三角尺中兩個三角尺中的角分別是什麼角?

2.給一副三角尺上的每個角編號。

如: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尺編為A尺,其中的直角為A尺直角,另兩個鋭角分別為A尺①號鋭角和A尺②號鋭角;另一塊三角尺編為B尺,它的直角為B尺直角,另兩個鋭角分別為B尺①號鋭角和B尺②號鋭角。

(二)複習舊知,激趣引入

1.鋭角、直角、鈍角有什麼關係?(鋭角<直角<鈍角)

2.三角尺上直角、鋭角都有,就是沒有鈍角,你能用它們拼出一個鈍角嗎?(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用一副三角尺拼角活動前學生首先要了解的就是“一副三角尺”中“一副”的含義,知道一副三角尺中的兩塊三角尺各有哪些角,有什麼特點。同時調動鋭角、直角、鈍角之間大小關係的知識,為“拼角”作好準備。】

二、活動中──合作交流

出示例6:用一副三角尺拼一個鈍角。

(一)小組討論,自由拼角

1.思考如何用一副三角尺拼一個鈍角。

2.學生動手拼角並畫下來,教師巡視指導。

(二)彙報展示,師生交流

1.組長彙報。

2.挑選不同的拼法展示在黑板上。

3.在拼鈍角的過程中,你有什麼發現?

(三)作品分類,討論質疑

1.黑板上的拼法各有不同,你能將它們按一定的規律分類嗎?

2.討論交流:一類是鋭角與鋭角拼成的,另一類是直角與鋭角拼成的。

3.質疑:鋭角與鋭角一定能拼成鈍角嗎?(不一定)直角與鋭角一定能拼成鈍角嗎?(一定)

(四)驗證鈍角,優化拼法

1.交流驗證方法

目測──看上去比直角大

測量──用三角尺的直角比

推理──直角與鋭角一定能拼成鈍角

2.總結拼法

用一副三角尺上的一個直角與一個鋭角一定能拼成一個鈍角。

【設計意圖:通過“用一副三角尺拼一個鈍角”的活動,在自由拼角中感知,在合作交流中思考,在分類討論中質疑,在驗證優化中昇華。理解根據直角和鈍角的關係,以直角為基礎和鋭角去拼的優勢。讓學生體會數學學習過程中的有序思考,可以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

三、活動後──運用拓展

(一)教材第42頁“做一做”

1.從兩副三角尺中選兩個,拼出一個鈍角。

2.從兩副三角尺中選兩個,拼出一個直角。

3.從兩副三角尺中選兩個,拼出一個鋭角。

同桌合作拼角,小組交流,再全班彙報展示。

(二)從兩副三角尺中選三個,拼一個鈍角。

同桌合作拼角,並畫下來,再全班交流討論。

(三)教材第45頁練習八的第13題。

綜合運用鋭角、直角和鈍角的知識,用七巧板上的圖形靈活拼角。

【設計意圖:運用拓展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在用一副三角尺拼的基礎上,用兩副三角尺中的兩塊拼角,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層次用兩副三角尺中的三塊拼角,發散學生的思維;第三層次用七巧板中的各種圖形拼,進一步加深對角的認識,培養思維的靈活性,感受七巧板中的數學美,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四、活動總結

(一)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二)拓展延伸

1.鈍角去掉一個直角是什麼角?鈍角去掉一個鋭角是什麼角?為什麼?

2.你還想到了……

【設計意圖:通過談收穫歸納總結全課,讓學生感受學習成功的快樂,同時提出幾個開放性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對數學內在的興趣。】

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第五篇

教學目標:

1.認知:對前面所學的觀察物體、平面圖形、乘法計算等內容進行復習鞏固。

2.能力:學生能在開放的活動中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提出各種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通過看一看、擺一擺、拼一拼、説一説等,全方位地調動學生用科學的眼光觀察事物,找出事物間的聯繫。

3.情感:結合黨的十六大召開,對學生進行愛黨愛國的教育;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通過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形象感知只有多站在別人角度看待問題才能和大家友好相處的生活哲理;同時滲透美育。

教學重點:複習鞏固觀察物體、平面圖形等知識內容。

教學用具:課件;各種玩具、頭飾;學生每人準備20根小棒、1個活動角、1把三角尺等。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滲透德育

1.(事先讓一名學生藏起來)昨天下午,全校都放學了,我看見一位同學還一個人默默的撿着花壇裏的垃圾,他是誰呢?(這名同學背對大家出現,讓學生猜測……)

2.我們要確定他是誰,還必須怎樣呢?

3.換一個角度,再看一看(讓這名同學轉過來,面對大家。同時揭題:“看一看”)。

二、看看擺擺,引導發現

1.(出示課件,圖片1:十六大會場全景照片。)

這是什麼地方?這裏正在幹什麼?對,2002年11月8日,黨的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勝利召開,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主席台上就坐,率領全國各地的代表們,正在商討着國家大事。

2.(出示圖片2:十六大會場代表席照片。)

這又是什麼地方呢?

(圖片3、圖片4依次出示……十六大會場不同角度的照片。)

3.(4張圖片同時出示)

同樣一個地方,在照片上的形狀怎麼不一樣呢?

對,記者們站在不同的位置,從不同角度拍下了十六大召開的盛況。

4.想像:每一張照片記者們站在什麼位置拍下的?

5.小結:站在不同的位置,所觀察到物體的形狀是不一樣的。

6.(出示小屋)老師帶來什麼?

你們在不同的位置上,分別看到小屋哪些面?

7.(出示課件)

你能將你所看到的形狀用小棒擺出來嗎?

8.(反饋)如果每邊的同學都硬要説小屋就是自己擺成的這個形狀,行不行呀?

不僅觀察事物是這樣,看待一件事情也是這樣,我們要學會多站在別人角度看待問題,這樣大家才能團結、友好相處。

9.小結:剛才我們通過看一看,擺一擺,複習了“觀察物體”的有關知識。(揭題:擺一擺)

三、創設情境,自主探究

1.(出示課件:藍貓和它的夥伴們出現在屏幕上)

藍貓和它的夥伴們聽説我們在這裏開展“擺一擺”的活動,它們也趕來了,就請各個代表隊來介紹自己吧!

(各組組長戴上頭飾,一一作介紹。)

2.藍貓提出第一個問題:你們認識過哪些平面圖形?能用小棒擺一擺嗎?

3.動手操作後,讓部分學生代表將擺出的圖形展示在黑板上數學問題。

(上台展示的學生提問,大家回答。)

複習關於等有關圖形的特徵。

4.淘氣也擺了一個圖形,看!(出示課件)

他擺了一個什麼圖形?用了幾根小棒?擺這樣的3個三角形,需要幾根小棒?怎麼知道的?

你能用9根小棒擺出更多這樣的三角形嗎?

小組操作比賽。

按計算,擺出4個三角形需要多少根?減少了幾根?為什麼?

分組討論後,反饋。

5.擺出6個“”,最少用多少根小棒?

6.菲菲擺了一個“”。

(菲菲擺小棒圖。)

他擺的是什麼圖形,用了多少根小棒?

擺這樣的兩個“”,最少需要多少根?為什麼?

比較兩種不同的擺法:

質疑討論:為什麼兩種擺法所用的小棒根數不一樣?

四、拓展深化,有機整合

1.出示課件:外星人將每組桌內放入了一個武器,我們要記錄下它們的形狀,向羊博士彙報。可是,手頭的材料只有小棒。

2.6個組進行比賽。分組活動:先觀察,分析從哪個角度去擺最像,最後合作完成。

3.反饋,彙報是從哪個角度觀察的;互相評價。

五、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和藍貓家族的小夥伴們一起,通過看一看,擺一擺,學會了許多有趣的數學問題。數學王國裏奇妙的問題可多了,同學們想不想知道的更多呀?數學王國的大門專門為愛動腦筋的人敞開着。讓我們共同努力,去探究,去發現,不斷取得進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zh-hk/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vylvj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