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有關國小音樂教學論文(多篇)

有關國小音樂教學論文(多篇)

有關國小音樂教學論文(多篇)

淺談國小音樂教學論文 篇一

那麼,國小音樂教學方法應從哪裏來呢?

一、從學生遊戲中來

作為一名有心的。教師,我常常仔細觀察學生們做遊戲,發現他們在遊戲中常用“口訣法”。做“找領袖” 等遊戲時,他們邊玩邊念口訣,如:“請你像我這樣做,我就像你這樣做!”這是國小生遊戲中喜聞樂見的一種方法。這些口訣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富有節奏,具有統一行動、便於記憶、提示動作等功能。我就將此運用到音樂教學之中來。

二、從學生的愛好中來

國小生的愛好是很多的,例如,他們愛念兒歌。他們在兒歌聲中游戲,在兒歌聲中學習,在兒歌聲中長大。於是,我就常常運用“兒歌法”教學生記那些難記的音樂概念,學那些平時覺得枯燥無味的樂理知。

三、從學生的生活中來

國小生的生活與青年人、成年人都不同,只要我們留心觀察,捕捉特徵,是能將其運用到國小音樂教學中來的。

四、從學生的“已知”中來

教育國小生的一種基本方法是從他們的“已知”、“先知”入手,引入到“未知”、“後知”中來。我在教國小一年級學生唱《洗手絹》一歌時發現,學生們很愛唱這首歌。但因為他們識字不多,就不能很快地視唱 歌詞。他們愛畫畫,也愛認畫,我就“以畫代詞”。《洗手絹》的第一段歌詞是:“紅太陽,白雲彩,媽媽洗 衣,我也來。哎luō@①哎luō@①哎luō@①哎……。”我就在黑板上先畫一個紅太陽,再畫一朵白 雲彩,然後畫一個笑容可掬的媽媽的頭像,最後畫一個十分可愛的小女孩的頭像代表“我”。一年級的國小生 看着黑板上的畫,開心地笑着,一會兒就把這首歌背唱出來了。

五、從學生的思維特點中來

國小生的思維特點是形象思維大於抽象思維。因此,我們應該時時注意運用他們的形象思維去啟發他們的 抽象思維。例如:我教學生唱好頓音記號,就用一個乒乓球在桌上拋幾下,讓他們細心體會乒乓球落下的聲音 是“短促、有力、清脆、有彈性”,學生再唱就不難了。 又如:我教學生唱《春天》這首歌,為了讓學生體會春天的美景,我除了用圖畫來引導以外,還讓學生閉 上眼睛,回憶自己的春天的公園裏看到的景象。我把這種方法叫作“過電影”。同學們閉上眼睛時,頭腦裏展 開了豐富的聯想,睜開眼睛後就有了生動的體味,再唱感情就不同了。

六、從另一事物中遷移過來

“遷移法”是創造性思維、發散性思維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國小音樂教學中巧妙地運用這種方法。也能解 決許多難題。例如,我教學生視唱、合唱時,學生往往唱不準,高。怎麼辦?我就先教學生吹口琴、吹笛。口 琴、豎笛有它固定的指法。這指法,看得見,摸得着,吹出音來豎聽得清。吹準,比唱準易。於是我就讓學生 先吹,後唱。這種方法在合唱教學中尤其見效。先合奏,後合唱,兩個乃至三個、四個聲部往往只需兩、三遍就合上去了,這真是“以琴代聲,方法巧妙”。

七、從教學難點中來

在國小音樂教學難點中,運用“重複講解,反覆示範”的方法,有時未必能解決問題。而創造一種巧妙的 教學方法往往能使難點迎刃而解。例如:在口琴教學中,學生吹奏一段樂曲,往往需要一會兒吹,一會兒吸。 有時摸準了音位,又搞錯了吹吸。怎麼辦?為了讓學生摸準音位,我讓學生在口琴上貼上反字的“音位示意圖 ”,然後照着鏡子吹,“照鏡子法”一下子就解決了音位問題。為了解決吹吸問題,我創造了“手勢視唱法” ,把右手握拳向前,推當作“吹”,把右手變“鴨嘴形”向後拉當作吸,讓學生邊打手勢邊視唱。

八、從教材中挖掘出來

我們的教學方法,千變萬化,但一刻也不能脱離《大綱》,一刻也不能脱離教材。許多教學方法,都應從 教材中挖掘出來,教材給我們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某一新的任務,我們就應創造出完成某一新任務的教學方法來 。二十多年的國小音樂教學經驗告訴我:教材中出現的新問題、難問題,往往是我們創造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 的重要前提。

先輕輕地唱,邊唱自己聲部,邊聽另一聲部,注意把握音高。反覆練習幾遍以後,三度合唱的音高效果就 記在腦子裏了,再唱別的曲子就不難了。

九、從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中來

教師自身素質的高低,是成功地創造和運用教學方法的重要條件之一。反之,一個自身素質較差的教師, 就是有了很好的教學方法,也不可能運用自如。

我認識一位教師,她為了教學生唱好三部合唱,練就了一手絕招:自彈自唱,能一人同時演唱、演奏 出三個聲部來,口唱第一聲部主旋律,右手用鋼琴奏出第二聲部,左手同時奏出第三聲部。三個聲部同時出自 一身,給了學生一個很好、很清晰的合聲效果,更給了學生一個很好的示範。它説明了:合唱並不難,一人能 做到,多人更能做到。所以她的合唱教學一直在當地名列前茅。

國小音樂教學方法還有很多很多,無窮無盡。可以説:教學難點有多少,學生生活有多少,教學方法就應 有多少。要想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來,我們當老師的就要做到以下四條:

1.熱愛國小音樂教育事業。因為,只有真正熱愛它,才能為它嘔心瀝血,開動腦筋,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教 學方法來。

2.學習運用創造性的思維方法。要有“浮想聯篇”的功夫,做到多思考,多創造,要學習出新、出奇、出 絕招。

3.牢記“留心處處皆學問”這一真理。要細心觀察事物,尤其是觀察學生的學習生活,學習從學生身上找 出解決難題的方法來。

4.不斷學習音樂理論,不斷提高自己彈、唱、跳、譜(譜曲)、編(編舞)的技能技巧,因為“熟能”才 能“生巧”。

以上這些,僅供國小音樂教育同行們參考。希望能通過我的“拋磚”,能引出更多的“玉”來,讓我們小 學音樂教學法這塊百花園能開放出更多更好更美的鮮花來!

國小音樂教學論文 篇二

摘要: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歌唱教學佔有相當大的比重。本文認為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在學會唱歌的同時,掌握一定的唱歌方法,培養對音樂的體驗能力,從而讓學生點點滴滴中培養音樂的素養。

關鍵詞:音樂 歌唱教學 探究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音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課標的這一闡述,應該是音樂課歌唱教學的基本理念。然而許多老師習以為常的教學模式往往是先複習舊歌,再練習新歌的重難點,接着教唱新歌,然後處理歌的情緒。這種模式與課標提出的理念相距甚遠,也有礙於學生在學習音樂過程中表演潛能的發展,有礙於學生對音樂美感的體驗和欣賞,有礙於學生形成獨立的見解。筆者認為,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在學會唱歌的同時,掌握一定的唱歌方法,培養對音樂的體驗能力,從而讓學生點點滴滴中培養音樂的素養。

1 準確生動的範唱

很多音樂教師習慣放錄音範唱給學生聽,採取聽唱法讓學生學會唱歌,這對於培養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和音樂記憶力有好處。但是,這樣學生卻不能對新歌演唱時的聲音處理有一個清晰的認知,也就無法達到真正的演唱效果。我認為,新歌的教學是否成功,與教師的範唱有很大的關係。學生的模仿能力很高,在學生唱歌之前,教師的範唱往往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準確生動的範唱,能較好地揭示歌曲的內容,讓學生清楚的認識歌曲的節拍、節奏、調式、調性、速度、力度及歌曲情緒,感受和理解歌曲風格與歌曲所表現的音樂形象。同時教師正確的發聲、咬字、吐字的口形與歌唱的姿勢有利於學生的模仿,幫助學生較快的學會歌曲。

例如這樣的一個教例:在一年級音樂教學中,教師在第一節課上先和學生進行熟悉和交流,再讓小朋友們唱唱歌展示一下自己的音樂才能。小傢伙們個個興趣盎然,唱歌的特別多,嫩嫩的嗓音讓教師感受到了童心的天真。這時她故作神祕地對大家説:“老師聽了你們的歌聲嗓子都癢癢了,讓我也來唱一曲吧!”在一陣掌聲中,教師落落大方地地走到小朋友中間,動用她所有的情感、最甜美的聲音,演唱了《勞動最光榮》,在這中間她還搭配了一些適當的動作。孩子們一下子就來了精神,跟着她的旋律一起拍手、演唱、舞蹈。在教師時而輕柔時而高亢的歌聲中,孩子們緊隨其後。一曲終了,他們歡呼了起來:“老師,你唱得真好聽!”教師卻説:“你們沒發現剛才你們的聲音也非常好聽嗎?”孩子們的眼睛亮亮的。趁熱打鐵,教師緊接着説:“我們要讓歌聲變得動聽,首先要想方設法地讓自己覺得好聽得不得了,然後才能打動別人,大喊大叫的聲音是沒有人愛聽的,對嗎?”這個教例説明,教師在教學中的範唱十分重要,它對激發學生唱歌的興趣,幫助其掌握音樂的情緒,理解歌曲的內容有着重要的作用。

2 教會學生“輕”聲歌唱

少年兒童大都活潑好動,愛喊愛唱,自控能力較差,而且發聲器官正處於細小嫩弱的時期。這個“輕”首先是教師對學生在人性上的關懷。其次,教師指導學生使用科學的歌唱方法,儘量運用頭聲,學生能較容易地找到頭聲的發聲點,通俗易懂地讓學生掌握演唱方法。再者,輕聲演唱還能讓學生養成隨時傾聽演唱效果的習慣,將自己的聲音,自己的心,完全地、真誠地放到集體的表演中,與人合作的好品質也能得到很好的養成。不過,這裏所説的“輕聲歌唱”,並不是説讓學生用虛聲、假聲來演唱,它應是建立在實在的自然童聲的基礎上。低年級孩子頭聲的獲得,在很大程度上是他們的自然聲音位置的穩定,所以教師不必説“去找眉間發聲點”之類的話,而是讓他們用有控制的、輕聲的聲音來歌唱,久而久之,到了中年級再有意識地強調頭聲,學生就能很自然地尋找到那種感覺了。

3 正確的呼吸運用

正確的呼吸方法可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採取一些情景或想象來促使他們正確的呼吸。並隨時糾正學生吸氣聳肩頸粗的不良習慣。在教唱不同情緒的歌曲時,不同的呼吸運用也有很大的作用。例如:演唱雄壯有力的《共產兒童團歌》等曲子時,吸氣應較沉着、堅定;演唱輕快活潑的《小鳥、小鳥》這些歌時,吸氣應較輕快、靈活;在唱較安靜、抒情的歌曲如《讓我們蕩起雙槳》時,吸氣應較柔和、平穩、持久。在不同的情感體驗中,學生才能發揮其主動性、想象力和創造力,生動地表達歌曲的思想感情和意境,使演唱具有表現力。

4 歌曲意境的啟發

比如在學習《賣報歌》的過程中,學生不能體會報童的痛苦生活,而以歡樂的情緒演唱,“啦啦啦,啦啦啦,我是賣報的小行家……”學生個個喜笑顏開,彷彿是在表現“陽光下揹着書包高高興興去上學”的情景和心情。這就偏離了作品本身的內涵。這時教師應及時通過講故事、看圖片等方式,讓學生了解報童的生活狀況,適時調整學生的情緒從歡樂走向凝重。又如在教唱歌唱《小白船》時,教師及時地啟發學生對歌曲意境發表自己的感受,進行集體討論,有的學生將天空想象成藍色的海洋;有的學生提出夜空中應該是寧靜的;還有的説月兒像小船,我和小夥伴一起坐在船上飛,小船兒輕輕盪漾在藍色的海洋中……孩子們自己體會出的歌曲意境,要比教師主觀灌輸的想法更易讓他們接受、理解並表現出來。

國小音樂教學論文 篇三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採用多樣化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興趣

國小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國小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興趣教學而過度地重視技術教學,很容易抑制學生的學習熱情,會使學習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採用多樣化的方式提高學生興趣。

(1)將多媒體運用到教學中。傳統音樂教學講究的是技術與知識點的教學,課堂形式固定,教學內容也比較古板,限制了學生的創造力與想象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音樂鑑賞,可以對學生起到教育的作用,既能夠給學生帶來美的享受,又能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與創造力,有效地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促進了學生在日後學習中的發展。

(2)採用表演的形式提高學生的興趣。國小生對一切新鮮事物都感覺到新奇,尤其是讓學生上台表演,他們既興奮又緊張,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創造和興趣是互為因果的兩種因素,讓學生自己利用音樂創造、表演,學生就會對音樂課堂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樣,學生對音樂有極大興趣,就會創造出內容豐富的表演形式。學生在體會到表演的喜悦之後就會更加喜愛音樂,掌握更多的音樂知識。由於國小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限,需要教師進行指導,簡化表演形式。例如:在聽音樂的過程中讓學生用自己的肢體語言表達音樂情感;經常進行小組舞蹈比賽,教師給出特定的音樂和舞蹈,讓學生學習,然後評比出優秀的小組。教師在組織活動時一定要控制好課堂秩序,以免影響課程的進度。

2.保證師生關係良好是提高學習興趣的關鍵

使學生親近教師,才能使學生相信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因此,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一來就需要音樂教師提高自己的音樂素養,樹立良好形象,完善教學方式,讓學生對教師信服,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國小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多給學生鼓勵,使學生樹立信心。教師要為學生指明學習方向,然後放手讓學生自己研究。與此同時,教師也更加關心學生的學習狀態,針對不同學生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及考核標準,讓學生體會到努力就會有進步。最重要的是教師要協調好教與學之間的關係,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結束語

音樂的魅力是無限的。為了給學生以後的音樂學習打下基礎,提高國小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很有必要。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學習中,使國小生在學習中有成就感和滿足感,讓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充滿快樂。

國小音樂教學論文 篇四

音樂是表現的藝術,音樂的最大特性就是必須通過個體或羣體的表現才能展現出來,這就為人們展現自我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但我們認為表現不是最終的目的,通過表現使自己和他人獲得愉悦的享受,生活的樂趣,這才是表現的真諦。沒有表現就沒有音樂,同樣沒有交往合作,表現也就失去意義。那麼從音樂教育中學會表現,從音樂表現中學會交往合作,通過交往合作來達到生命的和諧,就成為音樂審美教育的一個重要主題。下面從兩個方面來探討如何從音樂表現中學會交往合作這個問題。

一、音樂表現需要交往合作

l.這是由音樂表現本身的特性決定的

音樂表現本身藴涵着交往、需要合作。體態律動是一種最基本的學校音樂表現活動;演唱、演奏是最主要的音樂表現實踐活動;綜合性藝術表演,如集體舞、音樂遊戲、歌表演、音樂劇、簡單的歌劇(戲劇、曲藝)片段表演等,是最複雜的合作性音樂表現活動。音樂表現作為一種羣體性的活動,如齊唱、齊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等本身就是一種合作表現,需要每個參與活動者將自己看做羣體中的一員而與其他人相互協調相互合作,同時也是一種以音樂為紐帶進行的人際交流。它不僅需要學生的各種感官的積極參與,更需要學生形成一股合力,用集體的智慧和力量來完成。當學生參與表現時,聽到自己與同伴發出美妙的樂聲,會產生極大的滿足感;聽到受眾熱情的讚賞時,又會產生極大的自豪感,同時又進一步激發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到音樂審美實踐活動中去,這就是音樂表現中的交往合作給同學們帶來的極大的樂趣和學習原動力。因此,羣體性的音樂表現活動,對學生形成集體意識、形成與他人協作的態度、養成與他人合作的習慣、學會與人合作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交往能力是極為有效的。

2.這是由教學的本質決定的

新課程改革將教學本質定位為“交往”,這是對“教師中心論”和“學生中心論”的超越。教學中的交往,就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包括師生間的交往和生生間的交往,在教學中實踐交往互動,在動態中實現有效教學。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生教學,那些只有教學形式表現而無實質性交往發生的“教學”是假教學。作為表現藝術的音樂,顯然音樂表現是音樂學科的一大特色,音樂表現就是以音樂為媒介展示自我的過程。我們認為展示自我必須要有展示對象的存在,孤芳自賞不應該屬於表現活動。因此音樂表現還應包括與受眾(接受的對象)的多向互動交往,表現與交往不可分,沒有交往,音樂表現也就失去存在的基礎,音樂也是交往的藝術。沒有交往的教學是假教學,沒有交往的表現是假表現。所以音樂表現更應該遵循教學新理念,應該強調從音樂表現中學會交往合作,以實現音樂的社會交往價值。

3.這是由人的社會性決定的

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曾在一項報告中指出:“學會共處,學會與他人合作”是新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是做人、做事的基礎,是成功的階梯。學會與人交往合作,學會與社會共處不僅僅是人生的技巧,而且還是人之所以成為人的根本。音樂表現的作用不僅僅體現在音樂教學的領域之中,其價值還會對參與其間的每一位中國小生形成良好的社會意識產生影響。在日益強調個性教育的今天,我們不能忘記培養學生在踏上社會後與他人協調和諧地共存的素質與能力。而學校音樂教育中的合唱、合奏等音樂表現活動正能起到這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音樂表現怎麼交往合作

民主平等的氛圍是進行良好交往合作的基礎。從音樂表現的角度看,音樂表現中的交往合作,主要是在表現者之間以及表現者與受眾之間的交流協作。因為音樂表現的是美:美的節奏,美的旋律,美的舞姿,美的情感。所以同學們在相互欣賞的過程中,都喜歡相互交流,相互合作。這是從音樂表現中學會交往合作的有利條件。

音樂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其中既有獨唱、獨奏等充分發揮個人獨特創造性的音樂表演形式,又有不同旋律、不同節奏、不同音色、不同聲部縱橫交錯相互協調的多聲部合唱、合奏。如果説,獨唱、獨奏能使人充分感受到藝術表現的自由與無拘束的話,合唱、合奏則能在集體藝術表現中,使每一位參與表現者之間產生心靈的共振,使每一位參與表現者體驗到只有集體合作才能實現的默契的審美愉悦感。久而久之,每一位參與表現者的’情感得以昇華,心靈得到淨化。合唱、合奏等集體活動是學生共同表現美、創造美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習交往合作的主要領域。在音樂表現活動中學習相互交往合作可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l.學會相互融洽

我們指出音樂表現中的交往合作還包括表現者與受眾之間的多向互動,如他人的欣賞、反饋評價,即使個人在小組、班級表演中獲得同學們的好評,也是一種默契的交流。那麼音樂表現首先要與受眾相融洽,才能實現良好的交流。因為如果表演者不顧當時的環境條件,脱離當時的情景,那麼他的表演肯定缺乏感染力,不能引起同學的共鳴,也就達不到表演的目的。也許某個節日在學校舞台上表演一曲,全校的師生都知道你的名字了,這不是很好的交往嗎?所以一方面要提高個人的表現能力;另一方面也應該注意從交往合作的高度認識自己的表現,使自己的表現貼近觀眾,以營造融洽的氣氛,這是交往合作的精髓。

2.學會相互聆聽

聆聽他人是學會交往的基礎。在合唱、合奏等羣體表現活動中,每一位參與者應該正確認識到自己是羣體中的一員,在表現過程中必須學會聆聽同伴的唱奏,應該知道任何過分突出自我的做法都會影響集體表現的和諧性。因此,通過聆聽音樂美妙的和聲、感受同伴的協作,將大大增強交往合作的主動性,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打下心理基礎。

3.學會相互烘托

在合唱、合奏中,每一位參與者可能屬於某一聲部,有時自己所參與的聲部處於主要表現地位,有時處於陪襯地位。這種有主有次的合作表現,需要參與表現者學會擺正自己的位置,該大膽表現時就傾情表現,該做好陪襯時決不喧賓奪主。只有分清主次,才能互相烘托共同表現,這在一個樂隊中是非常重要的,通過長期的訓練,培養樂於助人的交往合作品德。

4.學會相互激勵

讚美他人是交往成功的訣竅。社會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單獨表現行為與在羣體中表現的行為是不一樣的。人們在羣體中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激勵,會產生積極向上的羣體心理意識。合唱、合奏作為一種羣體行為,同樣需要羣體各成員相互間積極的互動。在實際合唱、合奏教學中,我們常會看到,如果合唱、合奏者中的大多數成員都精神飽滿、全情投入,那麼整個羣體就會產生生機勃勃的精神面貌,藝術表現的質量會大大提高;反之就會精神萎靡,表現力低下。因此,學會合作的一個主要方面,就是要在羣體表現中全情投入,以自己的飽滿情緒去激發同伴的情緒,同時又善於接受同伴的情緒激發。最終達到審美情感表現與審美情感體驗的更高境界,學會欣賞自己又讚美他人。

音樂的織體層次豐富,學生通過合作表現的訓練從中感受到“和”的美,領會合的力量,懂得個人與集體團結友愛,互相合作的重要性,還在合作學習中體驗到團結合作帶來的成功與喜悦之情。人們常説音樂無國界。音樂無須翻譯,用音樂進行心靈的交流溝通有它獨特的優勢,我們要發揮這種優勢,從音樂表現中學會交往合作,由此構築生命的和諧,世界的和諧。

國小音樂教學論文 篇五

節奏是音樂的構成因素之一,也是人類的生命運動規律的反映,存在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在音樂的知識領域裏,節奏訓練是它基礎的一部分,是學生學習音樂技能的重要因素。節奏訓練在國小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是提高學生音樂知識和技能的有效方法之一,對學生產生學習興趣以及培養他們的音樂素養具有重要的教學價值。同時,還可以訓練學習者的音樂創新精神,培養強大的欣賞能力和個人修養。

一、節奏訓練對國小音樂教學的教學價值

節奏訓練對國小音樂的教學具有強大的教育意義,更是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時常用的方法,對提高國小生的音樂技能有巨大的幫助。首先,增加學生對音樂的喜歡和追求。這項訓練使學生對學習的內容產生喜歡和熱愛之情,為學生學習音樂知識和技能提供了良好保證。國小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是很有限的,對一些事情也是三分鐘熱度,而節奏訓練是非常有趣和歡快的,訓練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這樣就可以加大國小生的集中注意力。其次,提升學生各個方面的音樂才能。學習音樂要懂最基礎的譜子,樂譜是學生進行演唱和演奏的基本,是音樂教學中的重中之重。這項訓練能夠幫助學習者牢記和讀懂樂譜,同時還能加強學生的音樂記憶力,節奏訓練可以讓學生通過掌握音樂的節奏而記住音樂。最後,發展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創造才能。這個學習階段是保護開發簡單想象能力的關鍵時期,進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節奏訓練可以從學生的感官上刺激他們,促進大腦的發育,在訓練過程中,學生可以運動起來,並通過自己的想象去創造創新音樂。

二、節奏訓練在國小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一)利用節奏訓練培養學生的感知和欣賞能力

音樂的學習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基礎的知識和才能,擁有一定的感知和欣賞技能,進而提升自身的音樂審美素養。利用節奏訓練進行國小音樂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其同遊戲相結合,這樣比單純的節奏訓練更有教育意義,對學生的感知和欣賞能力的提升更具有作用。比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挑水的遊戲,一邊放音樂一邊讓學生跟着節奏裝水、運水,不同的環節可以播放不同節奏的音樂,包括最後挑水成功後歡呼慶祝的時候也可以播放一些歡快的曲調。這樣反覆的練習,學生們在遊戲中增加了對音樂的學習興趣,還能對音樂知識中不同音符節奏掌握牢固。再者,教師還可以進行聲音模仿的遊戲進行節奏訓練,學生對自己熟悉的聲音感知度會更高,模仿起來會更容易和成功,模仿小貓小狗的聲音、風雷的聲音等等,增加他們的節奏體驗,提升他們的感知和欣賞能力。

(二)利用節奏訓練培養學生的表現能力

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表現能力是主要教學的內容,有利於增加他們的自信,積極的表現自我和表達自我。學生能夠利用音樂來表達自己情感時,就能在美妙的音樂中感受快樂,享受美好的時刻。利用節奏訓練開展國小音樂教學,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隨着音樂的旋律做自己想做的動作,即興發揮。教師可以站在中央彈奏音樂,讓學生們圍城一個圈,跟着音樂開始扭動自己的身軀,當教師彈奏一些有故事內容的音樂時,學生們的動作就會增多。比如教師彈奏藍皮鼠和大臉貓的音樂時,學生們就可以模仿小貓和老鼠的動作,彈奏幸福拍手歌時,學生們更是可以隨着節奏一起拍手跺腳。這樣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音樂的節奏,讓他們盡情的表現出來。

(三)利用節奏訓練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創造能力是在學生掌握一定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後,通過不斷的探索所發掘出來的潛在能力,這種潛在能力可以更進一步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積累,學生們在節奏訓練的過程中不斷地練習,漸漸就會發揮出自己的創造能力。利用節奏訓練進行國小音樂教學,教師可以用組合搭配的遊戲來鍛鍊學生的創造力。音樂組合就是教師列出幾個不同的音樂節奏,讓學生們進行自由討論,之後編出自己的組合,最後由學生自己表演出來。同時,教師還可以應用接龍的教育遊戲鍛鍊他們的創造力。教師可以首先給出一個音樂節奏,讓學生們按照這個節奏進行創作,這樣不僅可以訓練學生的反應速度,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綜上所述,節奏訓練對培養國小生的音樂素養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應當得到教師們的重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樹立一個全新的教學理念,更新自我教學意識,另一方面要不斷的加強自我的教學能力,針對國小生的需求開展節奏訓練。有效的幫助學生激發起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提升他們的音樂素養。

參考文獻:

[1]陳小靜。探索多聲部節奏訓練,讓孩子擁有豐富的立體節奏感———國小音樂課堂多聲部節奏訓練的探究[J]學術評論,20xx.06

[2]蔡雯。國小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方法探析[J]音樂時空,20xx.03

[3]袁芳,王卓。淺析如何在國小音樂教學中進行節奏訓練[J]音樂時空20xx.03

國小音樂教學論文 篇六

摘要:隨着這我國音樂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在國小音樂教學中電子琴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電子琴多樣化的音樂效果能夠為國小生帶來直觀的音樂感受,在引起學生注意、情感共鳴方面也有很大貢獻。本文主要從電子琴在國小音樂教學中的作用和應用兩個方面進行探討,目的是通過科學應用電子琴提升國小音樂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國小音樂;教學;電子琴

電子琴作為樂器的一種,在提升國小音樂課程質量方面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激發國小生對於音樂的興趣、欣賞品味、提升音樂掌握能力等方面應用價值很高,本文主要從電子琴在國小音樂教學中的作用和應用兩個方面入手,分析電子琴在國小音樂教學中的地位和未來發展方向。

一、電子琴在國小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電子琴通常具有形式多樣化和內容豐富化的優勢,這兩點使其能夠為國小音樂教學提供良好的條件,總體而言,電子琴在國小音樂教育當中的作用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讓國小生在體驗中創造音樂

國小生由於年齡偏低,體驗式教學在國小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在教學實踐當中,應當採取形式多樣的體驗式教育,讓學生的興趣保持在良好水平,在體驗中創造和認識音樂的魅力。作為教師可以根據高低年級的不同,創新開展相關的音樂遊戲或者課堂小活動,為學生創造一個更加活躍的環境,這對於提升學生的音樂能力意義重大。我曾經在一年級下冊《火車開啦》這一課的教學當中,利用電子琴多種音色功能,利用其模仿火車的開動、奔馳和到站不同的聲音情景,在這個體驗的過程中引導國小生認識節奏力度的強弱區別,同時利用音樂模擬、想象、體驗情景,使學生學會利用靈活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火車開啦》。[1]

2、讓國小生在輕鬆課堂氛圍中培養音樂思維

如何培育國小生的音樂思維對於很多老師而言是一個難題,音樂思維通常表現得很抽象,尤其對於低年級國小生而言更是教學難點。國小生的抽象思維發育程度尚不夠完全,對於音樂的認識也不夠深刻,想要克服這些問題,一個很好的解決途徑就是通過電子琴的應用,讓學生將音樂思維和興趣良好的結合起來,例如在《好朋友》一課當中,讓學生感受三拍子韻律,利用電子琴進行節奏打拍,一邊讓學生跟着電子琴的伴奏學習演唱《你的名字叫什麼》;又如在初始學習音階相關知識時,可以讓學生體驗電子琴的魅力,自己在琴上按鍵,從左向右、從右向左依次體驗鍵盤,再根據鍵盤彈出的音階感受音高和音低的差別,在輕鬆地課堂氛圍中培養音樂思維。

3、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練習鋼琴曲彈奏

電子琴能夠對鋼琴的彈奏進行模仿,對於初接觸電子琴不久的初學者而言,可通過動手體驗的方式利用電子琴代替鋼琴,練習鋼琴曲的彈奏。在國小音樂教學當中,鋼琴曲練習的地位不可忽視,但是由於鋼琴造價比較高、移動性差的特點,因此利用電子琴作為鋼琴的替代品更為現實,但是電子琴的鍵盤只需要輕輕一撥便能夠發出聲音,這相比鋼琴而言對於手指的力度練習不夠足,需要在教師的提醒下對這一點進行改進和提升。同時國小生對於動手操作更為感興趣,在動手操作中進行練習彈奏對於國小生長遠音樂的發展意義重大。

二、電子琴在國小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1、科學利用電子琴激發國小生學習興趣

國小生羣體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好奇心強,這也是教師教學激發學生興趣的重要切入點,作為國小音樂教師,應當科學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提升其對於音樂學習的動力與興趣,協助其打開音樂世界的大門,促進其音樂素養的提升。同時,電子琴對於教師而言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用具,實踐中應用性極高,對於學生好奇心能夠很好的引發,滿足學生對於音樂的需求,也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起對於音樂學習的良好興趣,為未來學生音樂學習打下良好基石。電子琴具有音色、節奏豐富和電聲效果多樣的特點,對於小提琴、小號、吉他等樂器能夠良好的模仿管絃樂,同時也能夠模仿生活中常用的音樂和多種音效。在二年級上冊《童趣》一課的教學中,音樂教師可以先讓國小生對於《小狗圓舞曲》進行聆聽,進而讓學生利用電子琴對於小動物的聲音進行模仿,鼓勵學生模仿,着力於抓住學生的興趣,進行高效科學的引導,利用學生對於小動物的喜愛提升學生對於音樂的興趣,令學生能夠敞開心扉走入音樂世界。

2、利用電子琴創新音樂教學模式

在傳統的國小音樂教學當中,對於音樂理論知識部分只是單純的進行講解,難以讓學生真正瞭解音樂理論的重要性,導致學生對於音樂的掌握能力減弱,不能夠很好的將其應用到實踐當中。利用電子琴進行音樂教學模式的創新,主要是通過將較為枯燥的理論和電子琴營造出的輕鬆愉悦氛圍相融合,同時利用學生愛動手的天性指導其動手感受音樂的魅力,提升其對於音樂的掌握水平和音樂素養,同時利用電子琴可以模仿多種樂器聲音的特點,對於教學形式進行豐富。電子琴進入國小課堂,能夠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使師生變得更加親密,互動也更加頻繁,進而能夠形成朋友式的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當中,國小音樂教師對於學生彈奏的指法進行指導,使課堂學習效率提升,課堂氣氛更加活躍。[2]在進行《巧巧手》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改變傳統播放音樂、聆聽音樂的模式,讓學生融入到音樂的情感當中,引起學生的更多音樂思考,在聽《鐵匠波爾卡》這一教學曲目時候,可以先向學生提出問題,聽聽樂曲中都用到了什麼工具進行打鐵,是小鐵匠還是大鐵匠先開始打鐵的?這就形成了新的教學內容,拓展了學生的音樂思路,首先通過教師播放多媒體的形式讓國小生了解音樂的內容,其次引導學生回憶其中反覆循環的旋律,提升學生對於音樂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將電子琴應用到國小音樂課堂中,無限延伸了學生學習音樂的樂趣,充分發揮了多樣化教學模式帶給學生的全方位價值。

3、利用電子琴進行音樂感知能力教學的輔助

利用電子琴來校正國小生的音準是國小時期音樂培養的主要目標之一,也是學生奠定自身音樂素養的重要渠道,是培養音準能力和音樂鑑賞能力的重要時期。因此,充分利用電子琴來對國小生進行音樂感知能力教學的輔助,有利於其對於音樂基本知識的掌握。在傳統音樂教學當中,主要採取教師反覆演唱和反覆練習的模式進行,這種模式的弊端在於對於學生音準的掌握程度十分有限。電子琴的利用能夠使其音準固定,在實際教學當中練習更加科學,能夠讓學生的耳朵更加敏鋭,在掌握上難度更小。在教學《大海的歌》一課中,由於其中用不同的節拍、不同的力度、不同的速度、不同的配器手法、不同的演奏演唱形式,表現了不同狀態下大海的聲音,因此如果單純採取教唱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很難掌握其中的音準、情感等重點,會導致失去學習的興趣,課堂活躍程度也會很有限。通過電子琴的演奏和模仿,能夠細緻地向同學展示節奏、情感、力度、速度的變化,讓學生準確認識其中的異同,提升學習質量。

三、結語

隨着電子琴在我國國小音樂教學當中的不斷普及,音樂教師應當認識到在教學中利用電子琴的重要性,積極研究創新電子琴在國小音樂課堂當中的應用策略,提升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引導學生掌握更多音樂知識,推動國小音樂教學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麗芸。淺析國小生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J]。學週刊,20xx,07:193.

[2]譚玉新。淺談國小低年級音樂課中的愉快教學[J]。才智,20xx,05:178.

節奏訓練在國小音樂教學的重要性論文 篇七

節奏在音樂教學中佔據着較為重要的地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節奏的把握情況直接對學生的樂感產生着重要的影響,一旦學生節奏感相對較差,其視唱能力必然也無法得到有效的提升。所以在音樂教學活動的初期階段,國小音樂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的音準,更應該組織學生開展節奏訓練,為學生更好的學習相關音樂知識提供相應的保障。

一、在國小音樂教學中組織開展節奏訓練的重要性

對國小音樂教學中的節奏訓練進行分析能夠發現節奏訓練的優化開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強對節奏訓練的重視,學生才能夠奠定音樂藝術的學習基礎,為學生未來良好藝術素養的培養提供相應的保障。因此在研究中應該注意對節奏訓練的重要性進行分析,為節奏訓練的優化開展提供相應的指導。

(一)在國小音樂教學中組織開展節奏訓練的意義

節奏教學是我國國小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由於節奏是學生學習音樂過程中最為重要的關鍵點之一,承擔着音樂學習支架的重要責任,因此在國小音樂教學中要想保證學生能夠順利構建音樂知識體系,感受到音樂藝術的魅力,就應該加強對節奏訓練的重視。一方面,對於國小音樂教師來説,合理組織開展節奏訓練能夠促使教學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彰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必然會得到良好的調動[1]。另一方面,合理組織開展節奏訓練能夠輔助學生想象力的激發,而只有藉助學生想象力的不斷激發,節奏訓練才能夠真正啟發學生開啟自身抽象思維,促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進一步豐富,讓學生在良好的節奏感作用下自由的想象,實現對音樂藝術的良好感知。此外,節奏訓練的合理組織也能夠對學生情感激發產生一定的影響。在學生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必然會產生一定的情感共鳴,而合理加強節奏訓練就能夠促使學生的情感共鳴得到有效的激發,進而真正感受到音樂藝術的巨大魅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向音樂真諦靠近。可見在國小音樂教學中進行節奏訓練具有較為重要的價值,國小音樂教師必須加強對其的重視,藉以充分發揮出節奏訓練的作用,為國小音樂教育的合理開展提供相應的保障。

(二)節奏訓練在國小音樂教學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對多種類型的音樂教學活動進行綜合分析能夠發現,合理組織開展節奏訓練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更好的感受到音樂的模擬特徵,節奏的輕重緩急可以實現對多種不同聲音的模擬,促使國小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感受到音樂在模擬方面的獨特優勢,進而更好的體悟音樂藝術的魅力[2]。此外,合理組織開展音樂節奏訓練也能夠促使學生更好的積累音樂方面的基礎知識,並且在節奏教學活動中,國小生能夠逐步掌握幾種簡單常見的音符、休止符的時值等基礎知識,並對拍號的意義和強弱規律等形成初步認識,學生的音樂知識儲備也能夠得到進一步的豐富。例如在對國小人教版音樂歌曲《搖啊搖》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為學生播放歌曲的錄音,並要求學生結合音樂節奏做出划船的律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感受到6/8的強弱感,並且在後期哼唱過程中也能夠實現對整首歌曲節奏的感悟,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掌握能力必然會得到顯著的增強。可見,在國小音樂教學實踐中節奏訓練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注意發揮節奏訓練的作用能夠促使節奏訓練在新時期呈現出不同的藝術效果。

二、在國小音樂教育中合理組織開展節奏訓練的措施

基於國小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的重要性,國小音樂教師要想凸顯節奏訓練的重要作用,促使國小音樂藝術在新時期取得新的發展成效,就應該嘗試在國小音樂教學活動中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措施,為國小音樂教育質量的提升提供良好的支持,為國小生音樂素養的培養提供相應的保障。具體而言,國小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實踐活動中可以從以下角度入手組織開展節奏訓練。

(一)藉助課堂遊戲開展節奏訓練

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明確指出,只有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獲得不斷的體驗,真正全身心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才能夠保證學生達到最佳學習狀態。特別是對於國小階段的學生來説,其思想發育尚不夠成熟,在心理特徵方面表現出自我、愛動、對未知事物具有強烈好奇心的特徵,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國小音樂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這一特點[3]。同時,從國小音樂教學的特點進行分析能夠發現,音樂節奏相對較為簡單,並且具有一定的生活化和場景化特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感受到強烈的律動感。所以在國小音樂教學訓練過程中就應該儘量把握多方面的特徵,對音樂教材進行充分分析,對音樂教材中節奏教學特點和教學任務進行分析和把握,讓學生在節奏訓練中可以聯繫自身生活實際,取得良好的學習成效。基於此,國小音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嘗試引入遊戲教學法,為節奏訓練的優化開展提供相應的支持。例如國小音樂教師可以嘗試應用奧爾夫教學法,在組織開展節奏訓練的過程中將學生劃分為多個學習小組,然後為學生播放節奏感較強的音樂,讓他們隨着節奏搖擺身體、拍手、跺腳等。這樣在小組遊戲活動中學生能夠及時發現自身或者他人的錯誤並進行調整,學生的節奏感能夠得到有效的訓練,整體音樂學習效果也必然會得到進一步提升。

(二)合理應用詩歌朗誦比賽對學生實施節奏訓練

詩詞不僅具有意境優美的特徵,並且還具有較強的節奏感,在學生朗讀過程中也能夠使學生產生豐富的想象和聯想[4]。藉助詩詞朗誦訓練,學生帶有感情的對詩詞進行朗讀,學生對節奏的感受能力和對歌曲的感受能力都能夠有所提升。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在學生進行詩詞朗讀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結合學生的朗誦打節拍,讓學生能夠對詩詞節奏形成更為形象直觀的認識,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如教師在詩歌朗誦訓練過程中可以選擇王維的《畫》作為朗誦對象,並對詩句的節奏進行分析:××.×××―|××.×××|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這樣,學生在朗讀詩詞的過程中不僅能夠進一步強化自身對音樂節奏的感知和把握能力,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和音樂藝術素養也能夠得到良好的培養,對學生未來全面發展產生相應的積極影響。

(三)模仿生活場景實施模擬訓練

國小音樂藝術與學生的生活存在緊密的聯繫,因此要想提升節奏訓練的效果,教師可以嘗試從真實的生活場景中完成對音樂的模擬,將節奏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融合,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對節奏知識形成更為形象的理解和認識,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同時,在生活場景模擬訓練中,學生對音樂節奏訓練的積極性也能夠得到顯著的增強,有利於學生不斷加深自身對音樂節奏的理解和記憶[5]。如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嘗試尋找一些生活中的特殊聲音場景並進行模擬,深化學生對音樂節奏的理解和感悟。如教師可以藉助動物走路的'場景將音符形象化的表現出來,引導學生模仿公雞“咔咔咔”走路,戰馬“嗒嗒嗒”奔跑等,然後教師根據學生的模仿在樂器上進行適當的彈奏,讓學生對相關音樂節奏形成更為形象的認識。此外,教師也可以使用不同的長短律動模擬生活中的象聲詞,如使用××|××||(咚咚、咚咚)模仿人的心跳聲,使用××(嘀嗒)模仿秒針走動的聲音,使用×××(咚咚咚)模仿人敲門的聲音等。這樣學生就能夠對音樂節奏方面的知識形成更為系統的認識,學生的整體音樂素養也能夠得到進一步提升。

(四)合理組織開展教學評價工作

在國小音樂教學中,教學評價也是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只有保證教學評價的質量,才能夠促使各項教學活動得到順利推進。因此在國小音樂教學實踐活動中,國小音樂教師組織學生開展節奏強化訓練時應該對學生的訓練情況進行綜合分析,然後結合學生的表現作出客觀的評價,對學生加以指導,促使學生能夠對自身節奏訓練情況形成客觀的認識[6]。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為了充分調動國小生的音樂學習積極性,教師在評價時應該儘量使用賞識性的語言,與學生進行良好的互動和交流,深化學生對於節奏訓練的認識,促使學生的節奏訓練效果得到逐步提升。此外,在組織開展節奏訓練教學評價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將教師評價、學生自評以及小組互評進行有機結合,讓學生在分析他人表現的過程中對音樂節奏方面的知識形成更為深刻的認識,保證學生的音樂藝術感知能力得到有效的增強。唯有如此,國小音樂節奏訓練效果才能夠得到真正的凸顯,學生的音樂藝術素養也能夠得到進一步強化。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國小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發揮着極其重要的作用,國小音樂教師只有進一步加強對節奏訓練的重視,注意充分發揮出節奏訓練的價值,國小音樂教學質量才能夠得到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也能夠得到良好的培養。因此在國小音樂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將節奏訓練當作重點內容,積極制定合理化教學策略為節奏訓練效果的強化提供相應的支持,為國小生音樂素養的培養提供堅實的保障。

參考文獻:

[1]陳奕萍。節奏訓練在國小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J].新課程國小,(01):42.

[2]鍾晨。節奏訓練在國中音樂教學中的探索與思考[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07):135.

[3]趙戈非,陳萃萃。淺析中國小音樂教學中的節奏訓練[J].戲劇之家,2013,(07):157-158..

[4]許櫻。節奏訓練在中職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音樂,(24):41-42+44.

[5]蔡悦。視唱練耳教學中現代節奏訓練的幾點思考[J].前沿,2012,(23):175-176.

[6]陳天慧。節奏訓練在國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北方音樂,2015,(09):122.

國小音樂教學論文 篇八

讓音樂課“活”起來

國小音樂作為藝術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由於長期受“教唱式”課堂教學模式的影響,許多老師已經習慣於練聲、視唱、節奏訓練、學習歌譜、歌詞的傳統套路,學生仍然是圍繞老師的指揮棒運轉,其學習的滿足感也只能在最後10分鐘的個人唱、小組唱、集體唱中獲得一些體驗。這種教學手段單一、信息量少、活動量小、教學過程缺乏藝術性、創造性的教學模式不能全面體現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不能適應社會的快速發展對教育的要求,已嚴重製約着音樂教學向更高的層次發展。改革課堂教學結構,構建一種具有時代氣息,讓學生經歷音樂實踐過程,滿足表演慾望,使他們的心理素質、協調能力和創新思維都能得到發展的新型教學形式已得到廣大音樂教學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近幾年來,我們在不斷探索的實踐當中,構建了“主動唱演”的國小音樂課堂教學形式,變過去由教師指導下的被動學習活動為主動學習的自主活動,讓他們在主動參與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感受美、孕育美、領悟美和創造美,滿足學生的“自我認知”、“自我表現”和“自我發展”的需要,把音樂課真正上成學生主動學習課,搭成讓學生自主表演的旋轉舞台和夢想劇場,讓音樂課真正地“活”起來。

一、在情境中感受美————以美激趣。

音樂教室是孩子的音樂樂園,優雅、整齊、美觀的環境會給師生帶來一種健康向上的心理影響,喚起孩子對美的共鳴與追求。例如:

鋼琴上擺一盆綠色植物,使教室充滿生機;牆的一側剪貼成用各色吹塑紙製成的動物貼畫:彈琴的小松鼠,吹圓號的小熊,跳舞的小兔……構成美妙的森林演唱會。另一側中心位置是“我型我秀”的紅花台,可以激勵孩子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旁邊貼着音樂家畫像,使孩子瞭解認識音樂家,併產生熱愛音樂的思想。

孩子們在緊張的文化課之後,邁進音樂教室的一剎那,無不被這優美而富有藝術情境的教學環境所感染,猶如進入音樂的殿堂。心感到歡快與美好,激起他們強烈的學習慾望,使其自覺、愉快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活動中。

二、在教學中孕育美————以美潤心。

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如果教師一味注重課堂紀律,只重視知識的灌輸,這樣不利於學生個性發展和自信心的形成。學生帶着厭惡、壓抑的心情去上音樂課,試問學生怎麼會快樂呢?有怎麼會對音樂課感興趣呢?所以首先要消除學生心中對音樂課的種種顧慮,努力營造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教師應保持良好的自身情緒,注重自己的語言藝術,將自己的快樂情緒“傳染”給學生:幽默的語言,親切的'微笑,鼓勵的眼神,有趣的動作都毫不吝嗇地奉獻給學生,讓學生和教師走得更近,這樣學生才能更喜歡音樂課。

國小音樂教材大多是文情並茂的作品,具有鮮明的美的形象,每一首曲子都能展示一副美的圖畫,給人以視覺美和聽覺美。教唱歌曲決不能單純教孩子唱會一首歌,還要讓學生在學習音樂中感受到美,

受到藝術上良好的薰陶,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例如:教學《嘀哩嘀哩》這首歌,為了讓孩子們感受春天的美,課前,我讓學生觀察生活,觀察大自然。上課時,我導言入題:“都説春天是五彩繽紛、百花齊放的季節,那麼,春天到底美在哪兒?小朋友,你們找到春天了嗎?”因為有過切身體驗,孩子們發言踴躍,迫不及待地向大家介紹自己找到的春天。接着,用多媒體展示春天的景象,並富有激情地朗誦:山青了,樹綠了,小草偷偷的探出小腦袋,柳樹吐出了新芽,小鳥在枝頭上唱着動聽的歌,春姑娘把鮮花撒向大地。春天再次映入孩子們的眼簾,他們被這迷人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至此,學生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並將這種情感帶到歌曲學習中,在美的情境,美的享受中學會了這首歌,真正體會到歌詞美,旋律美,春天更美。

創設美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於眼前的美景,從而感受音樂,達到以情動人,以美育人的極佳審美境地。

三、在欣賞中領悟美————以美怡情。

愛美是人之天性。音樂作品,不管是聲樂曲也好,器樂曲也好,裏面存在很多美的因素。比如:一曲《春江花月夜》,音樂一開始,學生突然從不安靜的課堂氣氛中豎起了兩隻耳朵,那委婉質樸的旋律,流暢多變的節奏,絲絲入扣的演奏,似乎把學生帶到三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中,學生聽完以後還要求再聽一次,並且有的學生邊聽邊舞起來,這就大大激起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由此可見,通過這種

娛樂性的欣賞,學生的精神愉悦了,從而產生積極的情緒並煥發出神採。

在音樂教材中有表現雄壯的歌曲,有描寫詼諧的樂曲,有抒情優美的音響,也有悲傷憤怒的旋律……音樂情感所表現的多姿美,使學生的情感豐富,並且在聆聽和演唱過程中產生心靈的共鳴。音樂對孩子們的思想感情產生強烈的感染作用。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聽、多想,引導他們用心去感受體驗音樂美。

四、在活動中創造美————以美激智。

在音樂活動中,讓學生在愉悦的學習環境中體現美,感受美,並去創造美。例如:在演唱歌曲《小小足球賽》的過程中,教師先問:“用什麼表現方式能使歌曲聽起來更熱鬧?”學生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有的學生提出,可以一半學生唱歌,一半學生當“啦啦隊”,而且帶韻律地喊“加油,加油”。教師順勢將學生分成兩組,一起感受這種表現形式的實際效果,接着,教師又激勵學生改變它的演唱形式來表現激烈的比賽場面。教師適時肯定了學生的創意,從而使學生對自己的創新活動充滿信心和熱情。這時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歌曲情緒,創編節奏型為歌曲伴奏。在共同創設美的活動中,激發學生的情感和學習求知慾望,愉悦了學生們的心情,優化了課堂教學效果。

五、在實踐中體驗美————以美導行。

音樂的藝術性和思想性融為一體,使德育潛移默化,沁人心脾。例如在合奏合唱排練中,因為樂隊,合唱隊是多人組成,首先要求大

家奏或唱要齊。這就需要大家心齊才能奏唱齊,另外在齊的基礎上還要講究方方面面的配合協調,才能把藝術性很強的音樂作品完美地表現出來。在這一教學實踐中,對學生進行了集體主義教育,正是“以美導行”所產生的效果。

以情感人,以情育人,讓我們共同搭建學生自主表演的“旋轉舞台”和“夢想劇場”,讓學生成為真正學習的主人,讓音樂課真正地“活”起來,讓音樂課在兒童的心中璀璨地綻放!

國小音樂教學論文 篇九

國小生的身心發育還不完全,有些觀念需要教師的灌輸和引導。不同的音樂表達不同的情感,學生可以通過音樂來傳遞自己的情感,用音樂改變自己的心情,使自己始終處於興奮、快樂的環境中,對於學生的成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幸福的童年給學生一種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誠懇的交友態度。對於學生日後的發展起着積極作用。因此,在國小音樂教學中實施德育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用音樂感受生活的美好

優美的音樂能夠給學生帶來幸福的感覺,能夠愉悦學生的心情,使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不再變得枯燥。在音樂教學中,積極向上的音樂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生活態度,從而達到育人的目的。生活處處有音樂,教師在教學中播放讚美生活的歌曲,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二、通過音樂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

很多音樂都有一定的歷史背景和意義,教師可以在播放音樂的時候,先讓學生了解音樂的來源和意義。例如國歌,通過國歌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瞭解祖國的歷史,對祖國和民族英雄產生敬愛之情。學生在這樣的薰陶下,會樹立自己的目標和產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三、積極引導學生通過音樂學習提高自己的意志品質和合作意識

作為一名國小音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在音樂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滲透持之以恆的思想,讓學生通過不斷的努力去收穫音樂的進步,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意志品質。與此同時,應該讓學生清楚地意識到音樂可以通過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不斷配合和共同探究激發自己的音樂靈感,對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也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學生的意志品質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都能夠在音樂教學中得到很好的滲透和培養,可謂事半功倍。

音樂無處不在,好的音樂可以説是心靈的雞湯,滋養着我們的身心,為我們的成長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要通過對音樂的理解,給學生聽適合的音樂,以達到教學的`目標和任務,育人為本。

國小音樂教學論文 篇十

中國小音樂教學論文

【摘要】音樂人類學把音樂作為文化來研究,它既研究音樂的聲音、概念、行為,也研究與此相關的各種文化現象。當今中國小音樂教育的教育宗旨應該改變學生中存在的音樂等於唱歌、演奏、作曲的狹隘觀念,重新認識音樂學習的文化屬性。並且,學生關於音樂學習的考核,也應該有相應的改善。

【關鍵詞】音樂;文化;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309(20xx)08-0091-1.5

音樂人類學是將音樂作為一種文化或文化中的音樂來看待的。音樂其實是人類文化的表現形式之一。音樂人類學又稱音樂民族學或民族音樂學。在20世紀50年代被稱為“比較音樂學”,完成這一學科名稱的更換主要是荷蘭的音樂學家孔斯特。美國在音樂人類學的發展中也有重要的地位,從20世紀50年代起,美國音樂人類學家胡德提出了“雙重音樂能力”的觀念,梅里亞姆的《音樂人類學》被視為該學科的經典之作,當代音樂人類學的研究範圍已擴大到人類所有社會的音樂文化,具有明顯的文化多元的世界觀。

一、從人類學看音樂文化

音樂和文化並不是新名詞,但是把它們結合在一起來研究、探討和認識卻是近五十年以來的論題,是人類音樂思想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轉折。促使這個思想或觀念轉折的動力並不是來自音樂領域本身,而是人類學。音樂不只是音樂本身,音樂成為人類生活的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內容的真正源泉是人及其文化。這樣就解釋了為什麼不同地域產生不同的音樂,不同時期有不一樣的音樂,那都是因為不同的社會時空和傳統經緯中的不同文化所致。

音樂人類學學科建立之初,音樂文化的研究受到了人文學科的影響,如人類學、民族學、民族音樂學、古典進化論、比較音樂學、文化相對主義、田野工作和參與者觀察、文化區域和音樂文化、傳播主義、功能主義和結構功能主義、心理人類學、行為主義、文化變遷、文化生態學、新進化主義、都市人類學、認知人類學、象徵人類學、演奏經驗及交流、反思論的人類學,此時,音樂成了文化。音樂與文化合為一個詞語成為“音樂文化”並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詞語複合行為,而事實上是體現了一個人類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或者更嚴格地説是“迴歸自我”的過程。雖然“音樂文化”作為一個獨立的學術概念出現只有半個多世紀,但它代表了人類文明發展歷程進入了一個質的飛躍。中國音樂源遠流長的歷史性,形成了無比深厚的文化積澱,它們為音樂的發展和繁榮提供了豐富的給養。時至今日,通過存活的傳統音樂,我們仍然能強烈地感受到穿越數千年曆史傳遞給我們的所有關於音樂的信息,仍然那樣富於活力、息息相通、連綿不斷。沉潛久遠的中國音樂,帶着歷史的厚重感,藴藏着豐厚的音樂資源、繁複的題材、多樣的風格,猶如千百年來堆積而成的無際礦藏,供世人開採挖掘,進發出璀璨的音樂之光。我國音樂一方面貪婪地吸取着一切可觸及的外國音樂,一方面又顯示出自身磅礴的氣勢,體現了中國音樂的巨大融合性。無論在過去還是現在,中國音樂和世界各國音樂的相互交流和融合始終不曾止步,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交流和融合將會越來越迫切、越來越廣泛,這不僅是歷史潮流的推動,也是順應時代的大勢所趨。

二、從人類學看音樂教育

當今的音樂人類學採用當代人類學的視角,其研究對象包含從人類生涯開端到目前為止的全部人類社會的音樂行為。將音樂教育與人類文化緊密聯繫起來,這種人類文化是民族文化和多元文化的相交融的一種文化。

英國民族音樂學界的泰斗,已故的約翰﹒布萊金倡導了多元文化背景中的音樂教育這種新概念。國外的多元文化教育體現了對社會問題的一種迴應,他們在比較音樂學、音樂民族學、音樂人類學以及國際比較音樂教育等領域學術研究的歷史,至少包含了上千名學者、教授、博士生對世界上非西方音樂所進行的嚴肅認真的研究所產生的成果,揭示了人類音樂文化資源的豐富多彩,促進了發達國家音樂教育中歐洲音樂中心主義觀念的改變,使音樂教育從單一音樂視野轉向全球多元文化音樂的視野。其次,國外音樂教育在多元文化人類學的背景中不斷髮展本土音樂文化教育,如美國黑人音樂、爵士音樂等,他們還不斷加強世界文化意識,積極學習世界各國不同文化,為美國的音樂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開創了許多新的音樂教育領域。另外,音樂教育與社會音樂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它們相互依存、相互扶持。因此,將民族音樂、流行音樂、民俗民間音樂引進並融入中國小音樂課堂,讓當代青少年學生更為全面、更為直接地接觸中國社會音樂文化,感受其博大精深,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有利於培養更多、具有深厚社會音樂文化底藴的優秀人才,有利於弘揚和發展社會音樂文化,更快地促進音樂教育的發展。

經過走訪和調研,我發現長期以來我國音樂教育採取的是傳統的、固定的教育模式,教學內容單一、呆板,學生對教學內容陌生、不喜歡。而社會音樂文化卻是一種音樂現象和文化精神的綜合體,它處於不斷變化之中,它隨着社會的發展、進步而變化,這種變化必然要在音樂教育中產生映射。這就説明,音樂教育和社會音樂文化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只有二者的協同發展,才能使社會音樂文化不斷得以傳承,只有改革傳統的音樂教育模式,才能使音樂教育更好地發揮其作用。

柯達伊説過:民族文化是表明民族本性、民族尊嚴、民族意志的標誌,民族音樂具有民間意義,而且更具有民族意義的一項財富,它是屬於全體人民的。如果以一種嚴肅的態度去追求有機、發展的音樂文化,就必須通過教育,使其為全民所有。只有首先讓兒童生活在音樂的母語環境中,才能使兒童深切地感受到民族的歷史、民族的文化、民族的情感。民族音樂保留在音樂課堂是二者協同發展的基礎,它對我國音樂教育發展的作用是長久的、永恆的。特別是我國優秀的民歌民樂,體現着中華民族民間藝術的獨特風格,是我國社會音樂文化的寶貴財富,因此,我國中國小音樂教育必須重視民族音樂的傳承,才能體現音樂教育的民族性。音樂心理學專家告訴我們:興趣的形成與人的認識發展、與社會音樂環境有密切關係。可見,淨化中國小校園音樂文化環境,創造民族音樂學習氛圍,大力培養中國小生的民族音樂興趣,是促進音樂教育發展的可行之舉。這種社會音樂的環境主要還得靠中國小音樂教育者來改變。如果把一些優秀的民族歌曲保留在中國小音樂課堂,讓青少年學生了解我國民族音樂文化,既能開拓學生的音樂視野,又能陶冶情操;既培養了他們音樂鑑賞能力和審美能力,又增強了民族自豪感,使他們更加熱愛自己的民族,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這不僅體現我國中國小音樂教育的教學效果,同時也傳承了我國社會音樂文化。

那麼,除了要繼承和發揚中國的傳統音樂以外,流行音樂也是當今社會音樂文化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它對我國音樂教育的發展起着推波助瀾的作用。流行音樂中有不少優秀的進步的音樂作品,是可以適當引進中國小音樂課堂的,很多流行的公益性的歌曲內容就非常健康,這些流行歌曲為公益行動、公益慈善事業提供服務,提倡社會主義新風尚,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倡導以社會公德觀念為根本,立足於使更多的公民樹立健康文明的行為規範。它們主要以宣傳關愛他人、渴望世界和平、保護地球環境,提倡文明公德等社會公益性內容為主,不以牟利為目的。因此,適當地在音樂教育中融入流行歌曲對學生的身心成長是極其有幫助的。

我們再次審視音樂人類學中的音樂文化與音樂教育。其實無論是哪方面,它們的動態和走勢的舵就掌握在人們自己的手中。要想將音樂真正融合在人們的生活和教育裏面,我們就必須知道我們真正要的人類文化是什麼,只有這要,音樂才能真正成為人類生活中的美好。

【參考文獻】

管建華,編譯。音樂人類學的視界——全球文化視野的音樂研究[M]。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

幼兒音樂教學感知節奏感知快樂論文 篇十一

幼兒音樂教學感知節奏感知快樂論文

懂得音樂的人常常把音樂作品的節奏比作是音樂的脈搏,換句話説也就是節奏是音樂的生命。由此可見,節奏在音樂中是多麼的重要。節奏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的,走路時有節奏、理髮時有節奏,而老師就是要捕捉這些節奏,讓孩子們去感知。

一、通過語言來感知

1.感知穩定的節拍律動

體驗、感受穩定的節拍律動是培養兒童節奏感的重要準備和基礎。教師可以和孩子一起拍拍手,或抱着孩子搖一搖,在拍手或身體搖動的節律中,念兒歌。通過手或身體的節律來感受固定的節拍。

例如兒歌:小朋友。。。讓兩個孩子一組手拉手,做滑梯的樣子,一上一下,在身體的運動中念兒歌,感受穩定的節拍。

2.感知節拍與節奏的不同

在穩定了節拍後,就要讓孩子感受不同的節奏。引導孩子發現和感覺,有的一拍中有一個聲音,有的一拍中有兩個或更多的聲音。例如:

鐘錶走的聲音:滴答滴答,一拍中就有兩個聲音,而母雞生蛋的聲音:咯咯咯咯答,咯咯咯咯答,一拍中則有四個聲音。讓孩子們在念這些象聲詞時,往往讓孩子手上拍固定節拍或用請一個小朋友用樂器打一個固定的節拍,在比較中理解節奏與節拍的關係。

3.感知節拍重音和二拍子、三拍子的節拍規律

選擇不同的兒歌,讓幼兒感受不同的節拍。老師通過用不同的方法來朗誦兒歌,讓幼兒感受2拍和3拍的不同,例如兒歌:

月兒彎彎,像只小船,搖呀搖呀,越搖越圓。

月兒彎彎,像只小船,搖呀搖呀,越搖越圓。老師就可以使用兩種不同的節拍來念。在念的時候,老師也可以加上一些動作或表情,來幫助幼兒感受不同的念法所帶來的情感的不同,從而讓孩子區分2拍和3拍的差異。此外也可以讓孩子用身體不同部位的拍打來表現節拍的不同特徵。2拍是一強一弱,而3拍是一強二若,如:重拍拍手,輕拍拍腿;或是重拍拍手,輕拍拍肩,來表現不同的節拍。

4.感知休止拍

休止拍的感知對於兒童音樂感的培養是重要的。通過練習可以使兒童逐漸感覺到,在歌謠停頓的地方,節拍還在繼續,為今後學習音樂的休止節奏做準備。

如:兒歌:門鈴

二、通過肢體來感受

1、在運動中感受

在運動中,也能感受到許多的節奏,如在體育活動中,讓孩子玩玩看信號變換走、跑的遊戲。遊戲後,就可以讓孩子們説説剛才走、跑時的不同節奏,還可以讓孩子邊走(跑)邊用聲音模仿。此外中班孩子還可以進行變速拍球的遊戲(拍高球、拍低球),在拍球的過程中感受節奏的快慢。

2、在舞蹈中感受

舞蹈離不開音樂,因此舞蹈中也有許多的節奏,這些節奏是由幼兒的肢體動作來感受的。如做舞蹈基礎練習勾繃腳,腳的動作就是節奏,又如蒙古筷子舞,在舞蹈時使用筷子雙手敲打擺動也是一種節奏。在孩子們舞蹈的同時,我就有意識的讓孩子們説説自己剛才舞蹈時腳的節奏、手的節奏等。

3、在感覺統合活動中,感受節奏

在感覺統合活動中,伴隨身體的動作也有節奏,如玩平衡台時身體前後、左右的搖動是節奏。如果不能掌握好節奏,就容易從平衡台上掉下來,因此在玩平衡台的時候,讓他們感受這種身體左右、前後搖動的節奏,跟着節奏控制身體的擺動來保持平衡。又如鞦韆架上的搖動、滑板時雙手的推動等都有一定的節奏,這些都是感知的途徑。

三、節奏語彙的感知

節奏的時值是一種比較抽象的東西,老師對幼兒説4分節奏、8分節奏無疑對我們不是專業學音樂的孩子來説太難懂了。而怎樣讓孩子理解並嘗試運用這些節奏,我也借鑑了一些別人的經驗。我先確定了幾種最常用的節奏:4分音符節奏、8分音符節奏、2分音符節奏以及切分節奏。4分音符的節奏就象我們走路時的節奏一樣,我們把這種節奏念為ta,ta是和固定節拍一樣,拍一下,念一個。而8分節奏就象我們跑步時的節奏,比較快,因此在固定節拍中,一拍念兩個。我們把8分節奏念ti。2分節奏就象就象老奶奶老爺爺走路,比較慢,走一走歇一歇,而我們把這種節奏念為ta2。

通過讓孩子跟着固定的節拍,來念這些不同的節奏語彙。從單個的節奏到幾個節奏的交替,再到使用不同的語彙進行編排組合,使幼兒對基礎的節奏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

四、節奏圖示的感知

(1)把節奏圖示與節奏語彙聯繫起來:當看到*的符號就和ta的念法聯繫在一起,而**則與titi相聯繫。在看到節奏卡片的時候,幼兒念起來就方便了。而當多個卡片組成的節奏句對幼兒來説念起來也不是十分困難的了。

(2)結合歌曲,感知節奏

在平時的集體教育活動中,我也會讓幼兒根據學唱的歌曲來説説節奏,然後在節奏卡片中選擇相應的節奏卡,把歌曲的其中一句的。節奏用節奏卡拼出來,這種方法有時也會使用在新授的歌曲活動中。例如音樂活動“夏天大雷雨”,在這個活動中,切分的節奏是新授的,我先讓孩子聽聽歌曲裏描述夏天大雨的有哪些象聲詞,他們的節奏是怎麼樣的,然後豐富了新的節奏型――切分節奏,同時告訴孩子切分節奏的念法和圖示,而在另一個活動歌曲“夏”的時候我就先讓孩子們感受歌曲,找出歌曲裏哪些地放有切分節奏,再讓孩子們根據歌曲的節奏,用節奏圖示把整首歌曲的節奏拼出來,使用節奏導入的方法讓孩子學唱新的歌曲。

(3)選擇節奏圖示進行創編

會看、會念還是不夠的,音樂的關鍵在於領會,在於創造。因此在遊戲中,還可以讓孩子選擇幾個卡片進行排列組合,創編出自己的節奏句。隨着對節奏的掌握,慢慢的也可以脱離節奏卡片,進行簡單的2個小結或3個小結的節奏創編。

節奏是音樂的生命,通過以上方法,孩子感知節奏的能力提高了,並具有了初步的節奏讀寫、創作能力。為孩子在音樂學習的到路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互聯網環境下的教育變革 篇十二

那麼在互聯網的環境下,我們如何利用互聯網的方式來充分實現“以學生為本”,國小生正處在成長髮育的重要階段,所以掌握每一個學生的情況變得十分重要,然而如何全面瞭解每一個學生?一張試卷,它帶給我們的數據是什麼?可以是簡簡單單的一個90分。若我們在對待這些試卷時,具備足夠的耐心與想象,那麼還可以得出很多具有邏輯和規律的數據。而且不僅在考試中,日常教學的每個環節都能改變,在互聯網環境下使得關注每個學生的細節成為可能——比如説某個學生在何時將書翻開,在聽到老師講授什麼內容時產生共鳴,還有在課堂上開小差的平均次數一般是多少,等等。這些信息的有效整合能夠解釋怎樣的師生互動方式受到歡迎?……而最為特別的是,這些數據一般都是在學生完全不知情的狀況下被收集到的,因為只需要很簡單的一些互聯網技術的幫助,對於學生正常的學習與生活沒有造成任何干擾,因此這在很大程度上將提供給我們一個近距離接觸發現學生的機會。互聯網的環境下真正實現了個性化教育,讓教育的對象從羣體轉變為個體。[3]

與此同時,互聯網環境下更有利於對於學生因材施教,因為每個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傳統教育中通常都會佈置完全一樣的作業,比如完成哪幾題,其實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傳統教育的方式就是將相同年齡的學生聚在一起,講授相同的知識,基本上就是給予同樣的教育,從而可以大大節省教育的成本。但是,在互聯網背景下能夠幫助我們認識到任何一個學生的具體情況,更需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孔子所倡導的因材施教將成為可能。[4]

國小音樂教學論文 篇十三

樂是一種聲音符號,表達人的所思所想。是人們思想的載體之一。音樂是有目的的,是有內涵的,其中隱含了作者的生活體驗、思想情懷。音樂從聲波上分析它介於噪聲和頻率不變的純音之間,從效果上講它可以帶給人美的享受和表達人的情感。歌唱作為一種教學方式,調動了國小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更加深刻地感悟到音樂所帶來的美。漸漸的,課堂上的歌唱形式不再是以獨唱為主,合唱現在已然成為歌唱趨勢。合唱所帶來的好處也越來越明顯。

一、合唱教增強了學生的合作和集體精神,加強了凝聚力

現在的小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由於父母和爺爺奶奶的寵愛,已經養成了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的壞習慣,他們不懂得怎樣與同齡人交往,缺乏集體精神,不懂得合作的意義。而合唱正給這些孩子一個機會去改正這種不良習慣。

合唱不同於獨唱,獨唱只要唱自己的就好,但是合唱不僅要唱自己,還要傾聽別人唱歌,將自己的聲音與其他人的聲音融合在一起,共同發聲,這才是合唱應有的形式。因為家中的恃寵而驕,國小生常常大聲喊叫,想用自己的聲音壓過別人,他們急於表現自己,希望得到誇獎。但是這樣會使整個合唱聽起來像吵架一般,這是在合唱中絕對不允許的。合唱是集體表現形式,並不是獨秀,它需要每個同學的配合,所以要求每個學生要懂得與他人合作,互相遷就,相互信賴,漸漸的,他們就會形成一種默契,團隊合作精神也就慢慢培養起來。

因為合唱缺一不可,需要每位學生按時參加排練,這也就培養了學生的時間觀念。只有人全部到齊才會開始排練,逐漸,學生也就養成了遵守時間的習慣,不僅僅在合唱中,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更是如此。

二、合唱教學的基礎訓練提高了學生的身心素質

1、咬字吐字練習使學生口齒伶俐

正確的聲音概念是歌唱的基礎。它具體體現在咬字吐字及呼吸等的運用上,如有些歌唱者由於概念上的模糊,把正確的聲音本質誤以為是錯誤的,而把錯誤的聲音當成是正確的,以至造成發聲器官損害。所以在合唱練習時,應糾正學生的咬字吐字方式。在演唱不同節奏的歌曲時,採用不同的咬字吐字方式,所以在逐漸的練習咬字吐字中,國小生的口齒也變得伶俐了。

2、可以增強學生的反應能力和思維的敏捷性

在合唱訓練過程中,不免有的學生會出現走調和忘詞的現象,所以這就要求學生在出現這種情況時要隨機應變,快速跟上其他同學的節奏,並且在訓練過程中會對學生進行聽覺訓練,幫助他們找到音準,提高對樂曲的記憶力。只有學生清楚地知道自己所要唱的音部和接下來的音部,合唱才能順利進行下去,也增強了學生的肺活量。

國小生的肺活量都很小,合唱訓練正增強了他們的肺活量。在演唱的時候,學生可以用氣息控制着歌唱,這樣增強了他們的肺活量。

三、提升了學生的道德品質

有的家長認為,合唱活動佔用了學生的大量時間,耽誤了學習,所以他們不支持開展合唱活動。大力開展合唱活動不但不會影響成績,如果利用好了,還會給學校的教育教學加力。有一句名言:“合唱是任何教育工作都不可以替代的重要形式”,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都將學校的合唱活動當成培養學生高尚情操和團隊精神的一項重要工作。

四、有助於完善學生的人格和意志品質

國小生在家嬌生慣養,沒有吃過什麼苦。參加合唱一排練就是一兩個小時,不僅鍛鍊了他們持之以恆的意志品質,還鍛鍊了他們的耐心。國小生之前以自我為中心,不為他人考慮,只想到自己,現在開始互相幫助,同學之間都成為很好的朋友,並且在很大程度上鍛鍊了學生的膽量,他們在台上勇於表現自己,不懼困難和挑戰,增加了自信心,在學習方面也會有很大的提升。

當有學生出現不良情緒時,老師就要及時對他們進行開導,瞭解他們有抵抗情緒的原因。國小生一般都是小孩子脾氣,他們因為一點小事可能就會與同學“絕交”,其實老師開導一下就化干戈為玉帛了。在訓練過程中,要注意讓學生多休息,多喝水保護嗓子,還要經常誇讚他們,誇獎更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孩子堅持合唱,他們從中找到了樂趣,增強了他們的凝聚力,鍛鍊了他們的意志力。學習合唱也是一個鍛鍊的過程,他們認真學習,堅持鍛鍊,這對一個國小生來説是不錯的表現,他們承擔起了責任,學會了擔當,他們懂得合唱團裏的同學是一個集體,他們需要互相團結、相互理解、互幫互助。

合唱團一步步朝着好的方向前進。希望在比賽那天合唱團可以給大家帶來強烈的視覺和聽覺衝擊,能夠贏得陣陣掌聲。

國小音樂教學的節奏訓練方法論文 篇十四

國小音樂教學的節奏訓練方法論文

摘要:我國對於義務教育的培養目標重視頗深,國家明確提出要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青少年。音樂教學對於學生的智、美方面都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節奏又是學習音樂的根基,是幫助國小生培養音樂興趣與培育音樂素養重要因素,由此注重對於國小音樂教學中的節奏訓練勢在必行。國小音樂教學開展節奏訓練應當正確把控學生心理,以興趣作為其學習的動能,開展多種有趣高效的教學方式,切實提高節奏訓練活動開展水平。

關鍵詞:音樂教學;節奏訓練;教學方法;國小

“節奏是組成音樂的基本要素之一,任何音樂都離不開鮮明的節奏。”[1]由此教師應當深刻重視節奏的作用與影響,在開展音樂教學時,以節奏教學作為開端,採用多種有趣高效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切實提高學生對於音樂的感知能力與創新能力,為其打下紮實的音樂基礎。

一、合理利用詩歌朗誦訓練節奏

我國的詩歌文化博大精深,發展至今不僅詞意優雅豐富,還富含情感。我們都知道對於詩歌的朗誦一定要富含情感,並注重各句式中的抑揚頓挫,才能體會到其中的意境與深意。由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甄選出一些比較有意境、節奏感較強且大家都比較瞭解的詩詞,帶領大家一起去朗讀、去掌控詩歌的句式節奏與體會詩歌的意境情感。在整個過程中不僅能夠使學生豐富詩歌知識,還能提高其對於節奏的把控能力。在朗讀過程中值得注意的是,不一定總是採取齊讀的方式,可以開展課堂朗讀比賽與個人試讀等方式,為學生創造更加良好、開放的學習環境,促使其主動探索詩歌的內涵與朗讀的節奏,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對於音樂學習的興趣與對於節奏的把控能力。

二、積極開展課堂遊戲訓練節奏

現代的教學模式,已經開始從過去的教師廣泛參與課堂,學生被動接受;向現在的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廣泛參與課堂轉變。以學生作為課堂活動主體不光是時代的新要求,也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故此開展音樂教學,應當充分注重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與投入程度,由其對於國小這一啟蒙階段。國小階段的學生在心智、心理與興趣方面都與其他階段的學生有很大的差異,其具體表現在國小生心智更加不成熟、心理生理表現更為活潑好動與對於未知的事物興趣濃厚等特點。教師在開展節奏訓練活動時應當充分把控該階段學生的特點,深度剖析音樂教材,瞭解對於節奏訓練與音樂教學的關鍵。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教師應當盡力把教材的理論知識與生動有趣的的生活場景相融合,激發學生興趣。例如,教師通過節奏遊戲的方式,開展節奏訓練,通過肢體的動作模擬節奏的效果,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這樣既滿足了學生的心理興趣需求,又圓滿完成了節奏訓練任務。

三、利用多種樂器訓練節奏

樂器是音樂的'物質基本元素。將樂器納入到節奏訓練中不僅能夠使學生掌控更多的音樂技能,還能使節奏訓練更加有序高效的進行。在利用樂器輔助節奏訓練之前,首先應當使學生能夠了解並正常使用一些樂器。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可以先由一名學生即興發揮敲打出一段節奏,然後再讓一些會使用樂器的學生,由他們利用手中的樂器再模仿演奏出來。又或者是,由多名會樂器的學生即興演奏,再讓眾幹學生共同以敲打的方式模擬其節奏。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教師應當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度,任何教學方式都要讓每一位學生參與進來。例如由教師帶頭演奏不同特徵的音樂,然後再讓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尋找這段音樂的意思,或者是搖籃曲,亦或者是各種動物的叫聲。只有這種有趣、高參與度的教學方式,才能從根本上調動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反應能力。更加重要的是在此過程中還培養了學生對於節奏的把控能力。

四、模擬日常景象訓練節奏

學生在學習日常所熟知的景象時,具有更強的投入感與輕鬆感。由此教師可以從學生日常的生活中去取材取景,將日常生活中的藝術帶入到音樂教學之中,把我們常聽熟知的聲音融入到節奏訓練之中,能夠使學生在聽到這些音樂時有更多的認同感與熟知感,促使其在一個輕鬆熟悉的環境中加強對於節奏的把控能力。例如,當我們在教學音符的時候,可以將不同的音符與實際生活相聯繫,找出我們所熟知的日常景象代替音符,加深學生對於音符的記憶。對於學生的節奏訓練來説,與實際生活相聯繫也有出其不意的效果,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動物走路節奏的模仿活動,學生利用聲音模仿不同動物走路的節奏,比如馬兒跑的“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聲,這整個過程中可以不斷促進學生對於節奏感意識的初步形成。

五、結語

“節奏訓練是音樂訓練的開端,系音樂中最基礎且非常關鍵的訓練內容,它是音樂要素裏最易被感知的要素之一。”[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深度揣摩學生的心理特徵與興趣需求,將多種靈活、有趣、高效的教學方法融入到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另外節奏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教師應當充分關注對於學生節奏把控能力的培養,積極與實踐生活相聯繫,利用多種優秀的節奏訓練方法,切實提高學生的節奏把控水平,為其日後的音樂道路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肖彩虹。因“節奏”而精彩―國小音樂課教學環節談[J].當代音樂,21:56-57.

[2]李麗。國小低段多聲部節奏訓練的教學實踐探究[J].當代音樂,06:33-34.

音樂節奏教學課反思 篇十五

遊戲是孩子們生活中最喜歡玩的活動之一。用遊戲導入新課能激發學生學唱新歌的興趣。讓學生在遊戲過程中獲取知識,解決歌曲的難點。如《國歌》的教學中,我説:同學們,課外玩過“打仗”的'遊戲嗎?學生説:玩過!我説:好玩嗎?老師很想和大家玩個“掃機關槍”的遊戲,願意嗎?學生齊答:願意!我説:不過在玩遊戲的過程中,老師要看哪位同學發出的“掃機關槍”的聲音最像真的。一下子,整個教室活躍起來了,“緊張”的“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的“掃機關槍”的聲音從教室的各個角落響起。當孩子們盡情地模仿、玩耍時,我在琴上彈出了“噠噠噠”“噠噠噠”……的節奏。慢慢地,絕大多數同學的“掃機關槍”聲也都成了“噠噠噠”“噠噠噠”的節奏了。遊戲過後,當我出示三連音節奏時,同學們輕而易舉地讀準了較難掌握的三連音節奏。

在音樂教學中採用“快樂教學”,學生對音樂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快樂教學”培養了學生多種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孩子們得到了動口、動手、動耳、動眼、動腳、動腦等多種器官參與活動。真正使學生主動,愉快地學習,收到了非常明顯的效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zh-hk/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pd9k3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