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機電貿易論文多篇

機電貿易論文多篇

機電貿易論文多篇

機電貿易論文 篇一

關鍵詞:貿易摩擦行業協會反傾銷作用

一、貿易摩擦的概念

國際貿易理論界對“貿易摩擦”並未作專門的定義。綜合比較普遍的理解,“貿易摩擦”指各國(地區)之間、各國(地區)相關產業之間、一國(地區)的產業或企業與其它國家(地區)政府之間發生的貿易爭端。由於當今國際貿易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因此“貿易摩擦”主要是指發生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領域的國際爭端,它反映了世界各國家(地區)在經濟貿易發展中的利益衝突。

二、我國貿易摩擦的現狀

目前,我國遭遇的貿易摩擦一方面是由於我國出口產品在進口成員方遭受反傾銷等貿易救濟措施和貿易壁壘引起的,影響我國出口利益,如其它WTO成員方在對我國企業進行的反傾銷調查中濫用非市場經濟待遇,對我國出口產品進行特殊保障措施調查:另一方面是由於我國已成為WTO成員,其它成員對我國政府的經濟貿易政策和措施、貿易救濟措施提出的交涉。基本情況如下:

1貿易摩擦的數量居高不下

我國加入WTO後,針對我的傳統的貿易保護手段受到WTO規則的約束,越來越多的成員轉而採取WTO規則允許的貿易救濟措施。據商務部統計,加入WTO前後的2001,2002年,國外對我發起反傾銷、保障措施案件的涉案金額分別為11.4和7.92億美元。2006年,共有39個國家和地區對我反傾銷和保障措施立案59起,涉案金額約62億美元,創歷年最高。不少WTO成員根據我國入世議定書第七條將中國視為“非市場經濟”國家,使我國企業在反傾銷的傾銷調查中,一方面難以獲得企業獨立的反傾銷税税率,另一方面由於選擇“替代國”生產要素等的價格計算我國企業的傾銷幅度,導致較高反傾銷税税率。

2針對我國的特別保障措施調查有蔓延之勢

加入WTO後,相繼有韓、日、加、美、印、土、歐盟及祕魯等8個WTO成員以我加入WTO議定書第16條“特定產品過渡性保障機制”為由,制定其國內立法併為針對中國產品發起特保調查做準備。自2002年8月13日印度對我出口的工業用縫紉機針發起第一例特保調查以來,截止2006年12月底,先後有印、美、土、歐盟及祕魯對我產品發起21起特保調查,涉案金額14.27億美元。

三貿易摩擦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更加廣泛的國際合作和更為激烈的國際競爭並存,各國圍繞市場、資源等方面的爭奪更加激烈,國際貿易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巨大。而全球生產能力相對過剩、世界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導致貿易摩擦頻頻發生,貿易保護主義不時抬頭。很多國家為了保護本國重要產業生存、發展和本國就業,減少貿易逆差,頻繁採用反傾銷等貿易救濟措施和知識產權、技術貿易壁壘等手段,對我國產業利用國際市場、國際資源形成一定障礙。

1、貿易摩擦直接影響我國經濟利益

據商務部統計,自1979年至2004年5月底,共有34個國家和地區發起了637起針對或涉及我國產品的反傾銷、保障措施及特保措施調查案件,其中反傾銷案件573起,保障措施案件51起,特保案件11起,涉及4000多種商品,影響了我國約186億美元的出口貿易。這些貿易摩擦還進一步使我出口產品喪失了潛在的貿易機會,而喪失貿易機會所帶來的間接損失要遠大於涉案金額。

貿易摩擦的頻繁發生,影響我國出口產品和產業的國際信譽,對我國國際形象造成損害,貿易摩擦還會影響我國與當事國及其它國家的經濟關係,影響我國在國際發展中的外部環境。

2、貿易摩擦在宏觀上對我國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負面效應

貿易摩擦的不斷出現,抑制了我潛在的產品出口,阻礙了我進一步擴大出口、市場多元化等戰略目標的實現,同時,也使國內新興產業的建立及健康發展受到影響,國內市場受到一定衝擊;影響了我國的投資環境。這些負面影響則是無法估量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現階段我國就業問題、“三農”問題尚未得到較好解決的情況下,在勞動密集型產業、農產品上發生的貿易摩擦可能會使產業工人、農民生活陷入困境,甚至會危及社會穩定。

3、貿易摩擦影響我國的經濟安全

由於我國對外貿易的迅猛發展,國民經濟對對外貿易的依賴程度非常高,外貿依存度從1978年的9.8%躍至2006年的70%貿易摩擦對出口的影響,勢必對國民經濟發展帶來連鎖反應,應對貿易摩擦事關國家經濟安全。

涉及機電產品十分廣泛,所涉及的產品十分廣泛,除了上述10類設備外,加上與此有關的材料、組件,已遠遠超出這個範圍。電子產品中包括了電視機、錄像機、收音機、個人電腦、傳真機等信息技術和通信設備,以及通過電訊以外的發送聲音和圖像技術的錄製和複製設備等。機械產品中包括了多種電器產品、部分監測和控制器械、複印機、攝影機、割草機和部分機械加工設備,以及家電電器、照明設備和自動售貨機等。這些產品多數是我國出口的主導產品(據有關部門初步分析,上述產品將涵蓋我國200多個海關税號)。

目前我國產品尚不能滿足指令要求,產品含有的有害物質大多超標。同時,出口歐盟的電子電氣產品要付給專業回收公司的費用為單價的3%~5%。因此,歐盟採取的這一措施,必將對我國出口產品形成貿易壁壘,產生嚴重負面影響。而且歐盟的這一行動,很可能被美國、日本等其他主要貿易伙伴效仿,採取類似措施,對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產生更為嚴重的影響。

四中國機電行業協會在應對反傾銷中發揮的作用

1中國機電行業協會在應對反傾銷中發揮作用的優勢

首先,應訴企業需要了解實地情況並在限定時間內完成有關問卷和答辯,並就出口產品是否存在傾銷和是否對進口國的同類產品造成實質性損害進行答辯。在這一過程中,還需要得到國外進口商的幫助,以便了解當地的實際情況。可見,單個企業即使想應訴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完成這些工作,而一旦超過規定的應訴時間,則被視為自動放棄,調查當局就可單方面採取反傾銷措施。而行業協會則可以安排專門的部門、人員應對反傾銷的調查、應訴答辯,行業協會具有時間和人員上的優勢。

其次,反傾銷官司程序煩瑣,持續時間漫長,而且聘請應訴律師的費用也很高。企業一旦捲入,即便勝訴,所損失的金額也不少。這也導致了一些企業望而卻步,寧願轉換市場,另找出路。而行業協會則可以集合企業成員共同籌集資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由於資金短缺而不願應訴的情況。

再次,由於反傾銷知識的欠缺,往往使得一些企業產生了畏難心理。很多企業經常把反傾銷調查程序混同於一般的司法訴訟程序,擔心成為“被告”而上“法庭”,並承擔法律責任。86更有甚者連“傾銷”的概念都不清楚,只要看到自己產品的出口價格低於進口國同類產品的市場價,就自認其出口行為構成傾銷。這樣,當企業遭受反傾銷調查時,必然手足無措,導致不敢應訴或不知如何應訴而錯失機會,並造成相當的經濟損失。而代表同行企業的行業協會中不但包括該行業經濟領域的專家,而且有熟知反傾銷和WTO規則的法律人才,在這樣的知識人才儲備下,應對反傾銷策略的做出應是具有相當力度和可行性的。

最後,目前更多的情況是,單個企業沒有應訴的動力。因為反傾銷調查針對的是一國的某一產品而不是某一特定企業的產品,其所涉及的是整個行業的公共利益。如果應訴勝利,行業內其他沒有參與應訴的企業同樣受益。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一個企業都會進行投入與產出比的經濟成本估算,則會發現應訴的私人收益小於其社會收益,不應訴是個體企業在非合作博弈中可以選擇的唯一均衡點。許多企業便產生“搭便車”(FreeRiding)87的機會主義心理,企圖坐享其成,通常採取不應訴、能搭便車就搭的策略。由於,從經濟學公共選擇理論來看,每一個體企業都有免費享有另一個體企業提供利益的佔優動機,應訴本身具有較大外部性(Externalities)88,在一定意義上可以看作是一種“公共產品”(PublicGoods)。筆者認為,公共產品應該由公共性的組織提供,行業協會雖然是民間組織,但從整個行業的角度來看又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因此,作為整個行業的代表者,在應對涉及整個行業利益的反傾銷中,行業協會應是一個適當的選擇。它可以通過收取會費的形式來籌集資金、建立反傾銷基金,以專門用來建立信息渠道、配備反傾銷專業人員、牽頭聘請律師、組織企業應訴、利用整個行業的資源來克服單個企業勢單力薄的不足,這就可以解決應訴不及時的問題。另外,無論受益還是損失都由行業內的企業分擔,這就可能解決某些企業“搭便車”的問題。

2我國機電行業協會在反傾銷應訴中具有重要作用

(1)反傾銷調查前

我國遭到反傾銷調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出口產品過於集中,國內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競相壓價,惡性競爭。行業協會可以通過其自律職能來協調本行業出口產品的數量、調節產品的生產和出口佈局、指導出口產品的價格水平,必要時可以限定最低價。以此實現在保持價格優勢的同時又避免構成傾銷,從而確保整個行業的利益。

(2)反傾銷調查中

首先,行業協會可以及時有效地組織企業應訴。行業協會能夠在應訴限定時間內完成有關問卷,並就出口產品是否存在傾銷和是否對進口國的同類產品造成實質性損害進行答辯。在這一過程中,應積極主動尋求國外進口商的幫助,以便了解當地的實際情況並聘請應訴律師。

其次,行業協會可以配合外國政府做好反傾銷調查,提供有關本行業的全面資料。WTO《反傾銷協議》第六條中的第八款規定:“當任何一個有利害關係的當事人,在合理的時間內拒絕接受或者不提供必要的資料,或極大地妨礙調查,則最初和最終的裁決,不論是肯定的還是否定的,進口國有關當局都可在現有事實的基礎上做出。”也就是説,如果不積極主動提供資料,被調查方就失去了為自己辯護的機會。而行業協會可以代表企業更好地配合調查方,完整地提供他們所需的資料和統計數據,為核查提供便利,從而使調查方全面、真實地瞭解本行業的情況,做出公正合理的裁決。

寶鋼的例子可以很好地説明這一點,自1996年以來,寶鋼六次應訴國外反傾銷,其中有三次獲勝。其獲勝的經驗之一就是中國鋼鐵協會積極協助企業,配合國外調查,提供必要的信息、數據。在瞭解實際的成本等情況後,外國政府的裁定更為公正,寶鋼也屢次應訴成功,較好地保護了自己的經濟利益。

最後,行業協會可以利用WTO的一些特殊規定為本行業服務。比如,根據WT0《反傾銷協議》第五條第八款,如果能證明傾銷幅度低於2%(用出口價格的百分比表示)或損害是微不足道的,以及從特定國家進口的傾銷產品的數量不足進口國同類產品進口總量的3%,則終止傾銷調查,對這些產品不徵收反傾銷税。我國行業協會在組織企業通過問卷調查答覆時,對於中國的出口商在調查期間的出口總量低於3%的情況應給予充分説明,以達到對這些產品不徵收反傾銷税。

(3)反傾銷調查做出裁決後

其一,行業協會利用爭端解決機制維護企業權益。WTO的爭端解決機制允許成員國就WTO各項協定所提起的爭端,提交爭端解決機構來解決。WTO有關反傾銷引起的爭端在《關於爭端解決規則與程序的諒解》17條第4款有如下規定:“成員可以提交爭端解決機構解決的措施是最終反傾銷税、接受價格承諾和臨時措施。”因此,如果我國出口商對外國政府所做的裁決有異議,在符合上述條件的情況下,就可以提交爭端解決機構來解決。從WTO爭端解決機構受理的案件來看,涉案方要對WTO的法律條款和反傾銷協議非常熟悉,才能指出對方的不合法之處,為自己有效地辯護,並向專家組提出合理的裁定和建議,以保證最終勝訴。但目前我國對WTO有關法律制度方面的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缺少這方面的專家。行業協會作為企業的代表,集中了本行業的專家,人員整體素質較高,因此可以發揮其人力資本的優勢,專門研究WT0的各項相關規定,總結和借鑑各國在解決爭端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以便在遇到爭端時可以積極督促並幫助企業和政府利用爭端解決機制來維護企業和國家的利益。

其二,行業協會利用《反傾銷協議》的複審制度,爭取在最短時間內取消反傾銷措施。根據《反傾銷協議》,在反傾銷措施持續一段合理時間後,出口商及相關的利害關係方可以要求進口國當局對繼續採取反傾銷措施的必要性進行審查。如果審查結果表明傾銷不存在,且終止反傾銷也不會導致傾銷和損害復發,則可以要求有關當局終止反傾銷措施。行業協會應該對本行業遭受的所有反傾銷案件備案,並由專人負責歸類整理,利用上述規定及時要求進口國有關當局審查。凡符合條件者,行業協會應代表企業積極督促有關當局終止反傾銷措施,以減少損失。

3行業協會可以起到政府起不到的作用

由於受傳統體制的影響,政府在維護市場經濟秩序時,其管理行為存在着明顯的行政性質,而影響競爭的公平,並導致效率的降低。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我國行業協會與政府相比,在應對反傾銷中的優勢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行業協會作為整個行業利益的代表,對行業的瞭解程度無疑高於政府,同時也高於行業內的單個企業。行業協會作為企業和政府之間的橋樑,一方面可以防範政府失靈,又可以利用其優勢與政府和企業一起建立反傾銷預警系統,併發揮比政府更優越的作用。目前,我國國家經貿委和國家統計局已正式委託行業協會協助建立產業損害預警機制,負責採集、分析和上報本行業產業損害預警數據和動態情況。該系統主要包括對重要產品的進口數量、價格的監測及進口產品對國內產業可能產生的損害的監測、對重點敏感出口產品做好出口價格、出口國家和地區的監測,以及出口產品可能招致進口國採取反傾銷措施的監測,並定期預警信息,做到未雨綢繆。

其次,由於我國遭到反傾銷調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出口產品過於集中,國內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競相壓價,惡性競爭。行業協會可以發揮其自律職能來協調本行業產品的生產和出口佈局,指導出口產品的價格水平,必要時可以限定最低價,並以此來實現在保持價格優勢的同時又避免構成傾銷,從而確保整個行業的利益。

再次,政府過分利用“社會利益”代表者的權力對企業行為進行過多幹預,導致企業難有作為。而且政府對各種產品標準的制定不夠及時,不能適應競爭節奏。政府部門的傾向性還會使一些企業,尤其是國營企業佔據一定的市場和資源優勢。由於這一優勢不是通過正常競爭而來,從而企業可能會濫用資源經濟優勢,造成不必要的浪費,或形成市場的行政壟斷。政府對信息反饋迴應慢,導致其不能很好地行使監督市場的職能。94在市場、政府失靈過程中,需要介於兩者之間的中間組織加以彌補。而行業協會的服務、溝通、協調、監督等職能恰能彌補這一缺損,引導企業的有序競爭。

最後,政府可直接調配的各種資源日益匱乏或短缺,政府為保證其主要任務與目標的完成,必須將有限的資源集中配置到滿足全社會公共需要的領域和環節中去,其邏輯結果必然是進一步地在“有所為”和“有所不為”中做出抉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確實無力,也根本不可能提供企業所需要的全部服務。因此,各級政府均對行業組織寄予厚望,並傾注了大量的熱情與關愛,行業協會的產生是政府的客觀需要。

4可以互通信息,統一確定整個行業的戰略戰術

信息經濟學告訴我們,信息是最重要的市場資源,其能給市場主體帶來無限的經濟效益,而同時信息的獲取與交換也是要花費成本的。單個企業在國際市場進行運營時,必須搜尋和掌握一定的信息並依據市場信息做出最佳決策。

對於企業來講,出口任何一種產品到國外都應進行周密而詳盡的市場調研以求儘可能掌握各種信息,以防出口產品遭受進口國來勢洶洶的反傾銷。然而,對於單個企業來説,這種調查無疑要產生一定的成本支出。而對同一行業內所屬企業而言,其所搜尋的信息大多一致,如果相互之間沒有合作與協同,那麼很可能出現所有企業都為搜尋同一信息而各自付出費用,從社會資源的總量考慮,不得不説這是一種社會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有關反傾銷信息的獲取和收集也並非一件易事,其需要經過一定的途徑和程序,這對於單個企業來説必然存在一定的難度。然而,對於由相同或相近企業組成的行業協會而言,行業協會便可為各個企業建立一個信息共享的平台,其費用由各個成員分擔,由此便可以使單個企業以最低的成本獲取最大的收益。

統計數據表明,約有80%的行業協會具有信息統計功能,居所有功能的第一位。綜上所述,中國行業協會在應對反傾銷中具有多方面的優勢因素,能夠發揮政府和單個企業所難以達到的功能和作用。因此,行業協會在應對反傾銷中的作用應愈發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

五、中國機電行業協會應對反傾銷的實證案例分析

在國外,有很多事例證明那裏的行業協會是針對中國反傾銷案件的提起人或者實際組織者,以行業整體角度參與反傾銷案件的全部活動,將比企業單獨參與該類活動,均為有利有效得多。2002年2月發生的中美軸承案,就是美國軸承協會以中國軸承在美國市場低於正常的出口價格銷售為由,對中國球軸承提起反傾銷申訴。2003年6月28日,經歐洲打火機進口商協會起訴,歐盟宣佈對中國(主要來自温州)的可充氣打火機實施反傾銷調查,以期在短時間內將中國的打火機擠出歐洲市場。可見成熟的行業協會正是這樣利用貿易救濟措施,協調外部競爭環境,為企業發展提供依託。通過借鑑國外行業協會在應對反傾銷中的作用,中國行業協會的作用也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我國行業協會的制度雖然還不完善,但行業協會在反傾銷應對中早已開始了實踐探索。

(1)温州打火機案

温州是中國打火機主要生產基地,温州每年生產打火機8.5億隻,80%用於出口,在歐洲市場佔有率達到80%的事實,對歐洲打火機生產廠商是絕對的威脅。2003年6月28日,經歐洲打火機進口商協會起訴,歐盟宣佈對中國(主要來自温州)的可充氣打火機實施反傾銷調查。温州打火機協會在有關法律和應對反傾銷專家的指導下,挺身而出,組織協會力挽狂瀾。他們及時組織召開應對分析會,剖析利弊,最後,作出團結一致、共同集資、共聘律師、聯合應訴的決策。這一舉措,聚沙成塔,以一當十,成本最低,效率最高。2003年7月14日,歐洲打火機制造商協會正式向歐盟撤訴,2003年9月11日,歐委會正式終止對中國打火機實行反傾銷調查的官方公報。這場沒有硝煙的國際貿易大戰便以“挑戰者”的匆匆“撤兵”而宣告“應戰者”告捷。這標誌着温州打火機協會應對歐盟反傾銷已取得徹底勝利,其是中國進入WTO後中國企業打贏歐盟反傾銷的第一案。

(2)中美軸承案

2002年2月發生的中美軸承案,是中國加入WTO後的第一起反傾銷案。面對美國商務部對中國出口球軸承進行的反傾銷調查,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102作為會員的代表在其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的有效組織和指導下,上百家輸美球軸承出口廠商在2002年3月4日之前的短短几天內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按時遞交調查問卷,並積極準備應訴。最終,美國際貿易委員會代表以四對零的絕對票,認定中國球軸承對美國軸承工業沒有造成任何損害,判定中國輸美球軸承傾銷案不成立,美國不能嚮應訴企業加收任何“反傾銷税”。本次勝訴是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全體職工和全體應訴企業夜以繼日的艱難努力爭取的寶貴成果。

在本文中,筆者基於我國對行業協會的制度規定,從目前影響很大的温州打火機案、中美軸承案入手,探討了我國行業協會的實踐探索情況,着重論述了我國行業協會在應對反傾銷中的作用。博鰲亞洲論壇會長龍永圖稱,發揮協會團結作用,把企業組織起來,才能有戰鬥力,才能在應對反傾銷上做得更加漂亮,從而在抗辯中獲勝。

六加強機電行業協會在產業救濟體系中的作用

世界貿易組織是一個政府組織,在這個組織中,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是各國政府,同樣世貿組織允許的對國內產業實施救濟是通過政府採取措施進行的。然而與產業自己相比,政府對產業的情況可能不很熟悉,對外來產品的威脅不很敏感,因此就要求行業協會在產業救濟體系中充分發揮政府與企業之間橋樑紐帶的作用,代表產業的利益向政府申訴。從我國以往與貿易伙伴的衝突與摩擦中可以看出,發達國家的行業協會在產業救濟工作中的作用舉足輕重。日本國對中國出口的縫紉機的反傾銷訴訟案,就是由他們國內有關的機電協會首先提出並脅迫政府提起的;2002年2月發生的中美軸承案,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的第一起特殊保障措施案,這一案件就出於美國軸承製造協會六成的會員向美國國際貿易協會遞交了針對中國的球軸承反傾銷調查申請。

1確立機電行業協會代表我國企業的地位

我國在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雖然也陸續建立了行業協會和商會,但目前我國的行業協會還不能滿足保護國內產業的需要,在國內市場中的反傾銷訴訟申請方面,我國己經提起的反傾銷申請案件有相當一部分是個別企業獨自提出的,這將大大降低中國企業針對外國來華商品在國內市場傾銷案件的立案申請的效果和應有的影響。因此行業協會要能代表企業、產業的利益向政府提出申訴,謀求和促進國內產業的發展:同時對企業中的害羣之馬予以制裁,發揮行業協會的自律作用。我國政府要在法律制度上、體制上確立行業協會一定的全力和職責,這是加強國內產業保護的關鍵。

2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的作用

行業協會和商會要為企業擴大出口,優化進口結構服務,為整頓和規範外經貿市場秩序服務;同時,還要幫助企業增強應對貿易爭端的能力,學會運用符合WTO規則的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手段,維護經濟安全;更重要的是,如果由每個企業單獨應訴,會造成經濟學中的搭便車現象,即一個企業承擔成本,其他的企業分享收益。因此,應該加強行業協會的作用,行業協會能夠幫助行業內的企業加強合作,收集和傳遞信息,並加強企業與政府之間的合作和溝通,更好的採取應對措施。

3協會——搭建企業合作平台

面對歐盟雙指令給機電行業帶來的困難,作為政府與企業之間的中介組織,協會要設法促進企業間的有效合作,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優勢。協會中分設空調、冰箱、熱水器等多個分支機構,有針對性地進行技術研究合作。與此同時,商會以及中介組織方面必須要加大信息傳達和市場服務,積極組織各種形式的研討會,及時向企業通報信息,指導實際的應對措施。

參考文獻

1.尚明編著:《反傾銷:WTO規則及中外法律與實踐》,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美)雅各布。瓦伊納著:《傾銷:國際貿易中的一個問題》,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

3.趙維田著:《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法律制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朱葉編著:《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貿易糾紛案例評析1995-2005》,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5.張向晨著:《發展中國家與WTO的政治經濟關係》,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2000年版

6.外經貿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編:《進出口公平貿易法規彙編》,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2002年版

7對外經濟貿易部國際聯絡司編:《關税與貿易總協定手冊》,經濟管理出版社,1992年版

8,龍永圖主編:《世界貿易組織知識讀本》,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2001年版

9.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編:《國別貿易投資環境報告》,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0.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條約法律司編:《商務立法年編2004》,中國商務出版社,2005年版

11.王貴國著:《世界貿易組織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2.霍克曼等著:《世界貿易體制的政治經濟學一從關貿總協定到世界貿易組織》,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3.張玉卿主編:《WTO新回合法律問題研究》,中國商務出版社,2004年版

14.高永富等著:《WTO與反傾銷、反補貼爭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5.世界貿易組織祕書處編:《WTO爭端解決機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6.史曉麗著:《WTO與中國外貿管理體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17.趙瑾著:《全球化與經濟摩擦》,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

18.陳憲等編著:《國際貿易:原理。政策。實務》,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2年版

19.王春等主編:《反傾銷應對之道》,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0鄧德雄著:《歐盟反傾銷法律與實踐》,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

機電貿易論文 篇二

1978年8月,廣東省簽訂了第一份毛紡織品來料加工協議,在珠海創辦了我國第一家加工貿易企業——珠海海鮮憲州毛紡廠,從此加工貿易在我國開始發展起來了。到2008年的30年間,加工貿易取得了很大發展,其中:加工貿易出口總額從1981年的11.31億美元擴展到2007年的6177億美元,增長546倍,從佔我國出口總額的5%躍升到50%以上;加工貿易進口總額從1981年的15.04億美元擴展到2007年的3684億美元,增長245倍,從佔我國進口總額的6.8%躍升到38.5%以上;2008年1-10月,加工貿易出口累計5709.1億美元,佔同期出口總額47.5%,加工貿易進口累計3283.4億美元)(,佔同期進口總額的33.3%。加工貿易已經成為我國外貿出口的一種主要方式,它對擴大出口、促進就業和帶動地區經濟增長等方面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經過20多年的發展,加工貿易的方式和內容都有了許多新的變化。

二、我國加工貿易的發展變化

(一)加工貿易方式。加工貿易可分為來料加工、進料加工、來件裝配。來料加工和來件裝配是一種盈利較小風險也較小的加工貿易方式,僅得到一點工繳費,而進料加工是一種盈利較大但風險也較大的加工貿易方式,必須自購料件、自銷產品、自負盈虧,因此要承擔價格風險和銷售風險。但是來料加工和來件裝配沒有所有權轉移,而進料加工擁有產品的所有權。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加工貿易以來料加工為主;20世紀80年代後期和90年代初,以進料加工為主。正是由於加工貿易從來料加工向進料加工的演變,使我國的出口商品結構從初級產品為主轉變為製成品貿易為主。20世紀末期到21世紀初,以高新技術產業中的相對勞動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及非關鍵的技術密集型環節為主,加工貿易不僅在吸收外商投資、擴大出口、增加就業和税收方面,而且在提高國內產業競爭力,推動技術進步,參與經濟全球化的競爭與合作中發揮了更大的影響力,在我國工業化進程中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

(二)加工貿易區域結構。由於沿海的區位優勢,中國最初的加工貿易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佔了加工貿易的97.5%,而中西部21個省區市只佔加工貿易的2.5%。90年代中期以來,加工貿易在中西部也逐漸發展了起來。主要因為對外開放的政策向內陸地區推進,國家加強了對中西部產業的扶持力度,並給予了優惠的政策支持中西部經濟的發展。此外,西部地區具有發展加工貿易的特有的優勢,有充裕的自然資源和大量的廉價勞動力。中西部地區藉助沿海沿邊地區勞動密集型產業向內陸轉移的趨勢,發展了勞動密集型的加工貿易。

(三)加工貿易出口商品結構。改革開放之初,我國主要以加工初級產品出口為主;到80年代後期,由於以進料加工方式為主,因此製成品出口比重增大;90年代中期以來,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迅速增長,2008年1-10月,機電產品出口額已達6931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3.2%,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達3507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9.6%。加工貿易的迅速發展,促進並帶動了高新技術在我國出口產品中的運用,大大提高了這些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三、我國加工貿易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我國加工貿易產業基本處於國際產業增值鏈條低端環節。目前,我國企業主要是作為跨國公司國際產業鏈中為其在下游產業開展加工或組裝業務。即便是我國加工貿易發展較好的地區,比如,廣東、深圳等沿海地區,其製造業加工增值環節也主要停留在主要原材料和技術設備的加工生產階段,零部件和原材料仍是大量依賴進口,尤其是真正體現技術水平和要素含量的設備和中間投入品更是嚴重依賴進口。料件本地採購率低,國內產業鏈條短。這種狀態限制着加工貿易對我國經濟產業關聯和技術外溢效應的發揮,致使我國加工貿易產業結構總體上仍處於傳統、低技術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和中低技術(成熟技術)工序上,主體技術和加工製造檔次低。

(二)我國加工貿易中高耗能、高污染產業比重大。尤其在改革開放之初,由於過於注重短期經濟效應和擴大就業率,加上我國環保法規的不健全,加工技術落後,在我國加工貿易的引進和發展過程中,對自然環境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據測算,中國用消耗30%-40%的資源只生產世界5%左右的GDP。不僅如此,出口加工外商企業來華投資除了利用我國勞動力、土地資源外,另外還利用我國尚不完善的環保體系、扭曲的資源價格,將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產品加工業轉移到中國。世界各國工業化過程中原煤、電力消耗對GDP增長的彈性係數一般保持在0.8-1.0之間,而我國原煤、電力等能源消耗的增幅明顯高於GDP增速,消耗彈性係數呈不斷擴大趨勢,該係數已經提高到1.6左右。

(三)我國加工貿易中外資企業佔據主導地位。目前,我國加工貿易的經營主體是外商投資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在加工貿易企業中佔80%,而本土的國有企業、民營企業所佔比重很低。近幾年外資企業加工貿易進出口平均佔比超過75%,在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上佔比更大,且外商獨資進料加工貿易發展趨勢增強。民族企業遠未成為加工貿易的主導力量。這説明國內企業目前參與全球化的能力仍很薄弱,使得我國原有的工業基礎和技術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從而嚴重阻礙了整個加工貿易的升級和國內配套程度的提高。外資加工貿易企業集中在我國加工貿易發展最好的東部沿海地區,這導致加工貿易的配套主要是在外資企業間進行,人員流動也主要發生在外資企業間,產業關聯和技術外溢效應有很大的侷限性。這樣,未來我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主動權主要掌握在外資企業手中,其發展方向和區域規劃會受制於外資企業發展戰略和目標。

(四)容易引起國際間的貿易摩擦。中國的加工貿易進口與出口市場較集中,進口市場以日本和我國香港、澳門、台灣省等國家和地區為主,出口市場則集中在美國、日本、歐盟。這種進出口市場的集中往往容易形成中國與歐美貿易時中方的順差地位和對方的逆差地位,而對中國來説,這種順差實質是華而不實的。因為美、日、歐等國將產品全部價值統計為中國對其出口,而不會減去中國加工貿易的進口額,從而出現巨大逆差,引起雙邊貿易摩擦。

參考文獻

[1]侯增豔,比較優勢與加工貿易----基於中國各省市的實證分析[J]經濟問題2008(11)

機電行業貿易 篇三

關鍵詞:機電產品;產業內貿易;貿易互補性;競爭優勢;實證分析

中圖分類號:F7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08)09-0029-04

一、引言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前,東亞地區的國際分工格局基本上是一種以垂直分工為主的“雁行模式”,即日本領先,新興工業化經濟體(“亞洲四小龍”)居於其後,東盟國家(特別是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與中國居於再後。與此相對應,東亞各經濟體之間的機電產品 貿易結構亦呈現出階梯狀模式,不同層次國家的機電產品出口分別集中於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和初級產品。80年代中期以後,東亞各國與地區的經濟迅速發展,產業結構發生了明顯的調整和變化。日本以外的其他國家利用後發優勢進行追趕,各國產業結構不斷趨近。在原有垂直分工的基礎上,東亞地區的水平分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各經濟體之間的產業競爭性加強。中國、日本、韓國是驗證東亞地區機電產業結構與分工變化的三個典型國家,研究三國機電產品貿易關係,對促進東北亞次區域合作乃至整個東亞地區的經濟合作都有重要意義。

中、日、韓三國都是機電產品進出口大國。2007年,中國機電產品對外貿易繼續穩定增長,進出口總額達到12004.6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2.8%,淨增加2232.8億美元,佔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的55.2% 。由於地緣接近、交通便利、文化相通等諸多有利條件,日本、韓國一直是中國重要的機電產品貿易伙伴。2007年,日本、韓國分別是中國出口機電產品的第五、第六大目的地;是中國進口機電產品的第一、第六大來源地。近年來三國關於建立“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的呼聲漸高,這一發展勢將對三國機電產品貿易產生重大影響。在此時空背景下,總結中國與日本、韓國機電產品貿易的發展特徵和趨勢,對於理清中國機電產業發展的戰略思路,制定相應的貿易政策無疑將具有重要意義。鑑於此,本文主要採用一組國際流行的標準貿易指數,從產品角度出發,分析中、日、韓機電產品貿易的結構特徵、發展趨勢等,以求為政府制定相應政策提供某種理論依據。

二、中、日、韓貿易指數分析

(一)產業內貿易指數

一般用產業內貿易指數(Intra-industry Trade Index,GL Index)來衡量產品的產業內貿易程度。1975年,Grubel和Lloyd出版了《產業內貿易:異質產品國際貿易的理論及測度》一書,提出了至今仍頗為常用的Grubel―Lloyd產業內貿易指數(簡稱“GL指數”),用以測度產業內貿易水平。Grubel和Lloyd為分析各國貿易的特點,把國際貿易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產業間貿易,表現為貿易雙方交換密集使用各自豐裕要素生產的商品,產生貿易原因在於各國間資源稟賦的差異;另一種是產業內貿易,即參與國際貿易的雙方交換同一產業部門生產的產品,產生貿易的原因一般認為在於生產的規模報酬遞增特點。[1]

“GL指數”計算公式為: 。其中,X和M分別表示某一特定產業或某一類商品的出口額和進口額,並且對X-M取絕對值。GL指數的取值範圍為0到1,GL指數越接近1,表明產業內貿易的程度越大。

由表1可以看出,從總體上看,中日機電產品產業內貿易指數在0.472~0.636之間徘徊,2001年為最大值,在2001年到2003年之間,GL指數持續下降,2003年低於0.5。此後,中日機電產品產業內貿易指數略有上升,但變化較小,到2006年升至0.522。中韓機電產品產業內貿易指數則都在0.5以上,且呈現總體上升趨勢,從2000年的0.556上升到2006年的0.669。表明中韓機電產品貿易結構不斷變化,分工不斷髮展,產業內貿易日漸頻繁。

(二)貿易互補性指數

貿易互補性指數(Trade Complementarity Index,TCI)用以計算一國出口產品與另一國進口產品的吻合程度,從中可以反映出兩個國家貿易與產業結構的互補性。理論界常用的衡量一國出口產品比較優勢的指標是巴拉薩(Balassa)1965年提出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2]簡單地説,一國出口產品k的顯性比較優勢由該種產品佔該國總出口的比重相對於在世界出口中的比重來衡量。

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的公式表達為: 。其中,X 代表出口,W 代表世界出口(或進口);i 代表國家,k 代表產品分類。一般認為,若RCA指數大於2.5則具有強競爭優勢;若小於2.5但大於1.25則具有較強競爭優勢;若在 0.8 到 1.25 之間,則具有中等競爭優勢;若小於0.8,則具有弱競爭優勢。

貿易互補性指數計算公式為: 。顯性比較優勢為 ;顯性比較劣勢: 。其中,X 代表出口,M 代表進口,W 代表世界;i,j 分別代表兩個國家,k代表產品分類。當某國的主要出口產品類別與另一國的主要進口產品類別相吻合時,兩國間的貿易互補性指數就大,相反當某國的主要出口產品類別與另一國的主要進口產品類別不相對應時,兩國間的貿易互補性指數就小。

表2為經計算得來的1996年和2006年中、日、韓三國機電產品之間的比較優勢指數和貿易互補性指數(包括日本、韓國出口與中國進口機電產品的互補性指數,以及中國出口與日本、韓國進口機電產品的互補性指數)。計算結果表明,中國與日本、韓國的機電產品貿易均存在一定強度的貿易互補。首先看中國自日、韓進口或日、韓向中國出口機電產品。在考察的兩個年份中,機電產品的貿易互補性指數均大於0.5,但十年間,中國與日本的機電產品貿易互補性有所下降。其次看中國向日、韓出口或日、韓自中國進口機電產品。機電產品貿易互補性強度要小一些,但在這十年間,機電產品貿易的互補性有所增強。

中、日、韓之間機電產品貿易的互補性所以呈現上述態勢與三國機電產品貿易結構與分工格局存在階梯型模式有關。日本、韓國在其產業轉移與傳遞的國際分工格局中把勞動密集型的產品、低附加值的機電產品轉移到中國等經濟發展水平與程度相對較為落後的發展中國家,在其本土則集中生產和出口那些技術和資本密集型且附加值較高的機電產品。儘管中國等國近年來不斷加快產業結構升級,努力參與到更高水平的國際分工格局中,但與日本、韓國的垂直分工仍是目前的主要分工狀態。雖然同是國際機電產品市場的重要生產者,日本和韓國佔據了絕大部分的高端產品出口市場,而中國的競爭優勢則仍然較為集中地體現在輕工家電等勞動密集型且附加值較低的產品上。

(三)貿易競爭指數

貿易競爭指數(Trade Competition Index,TC)是考察某種貿易產品的進出口差額與其進出口總額的對比關係,用以衡量一國某類產品的競爭優勢。當然某類產品國際競爭能力的強弱也同時反映了其所在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水平。

貿易競爭指數的公式表達為: 。其中,X為出口額,M為進口額,k為產品。一國某種產品的貿易競爭指數大於0,表明該國為該種產品的淨出口國,該國的該種產品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貿易競爭指數的數值越大,表明該國該種產品淨出口的相對規模越大,該國在該種產品上的競爭優勢就越強。反之,一國某種產品的貿易競爭指數小於0,則意味着該國是該種產品的淨進口國,該國在該種產品上缺乏貿易競爭優勢。如果一國某種產品的貿易競爭指數等於0,則該國在該種產品的貿易上具有中性競爭力。[3]

表3所示1996年和2000-2006年期間中、日、韓三國機電產品的貿易競爭指數表明,相比較而言,中國機電行業的優勢最小,日本的優勢最大,韓國居中。作為中國第一大類出口商品,2005年之前,機電產品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淨進口,貿易競爭指數均為負值。2005年我國機電產品貿易競爭指數轉為正值,貿易競爭力加強,且呈現總體上升趨勢,由2000年的-0.084提高到2006年的0.092。2007年中國機電產品實現淨出口2021.9億美元。日本的機電產品貿易競爭力指數則大多處在0.5的水平,屬於強競爭力產品。中日在機電產品貿易競爭力方面的差距顯而易見。韓國機電產品競爭力指數為正,一般處於0.3左右,呈緩慢上升趨勢,競爭力相比日本要小,但是總體上強於中國。

三、中、日、韓三國機電產品的貿易關係的分析結論

通過對中、日、韓三國機電產品產業內貿易指數、貿易互補性指數和貿易競爭指數的實證分析,可以對三國機電行業的互補性與競爭性以及三國間的分工關係做出如下結論。

1.中、日、韓三國機電行業結構與行業發展的差距呈現縮小的趨勢。20世紀90年代,三個國家的機電行業發展明顯處於三個不同的層次。當時機電行業發展已在日本經濟與對外貿易中佔據絕對優勢地位,而機電行業的優勢又集中在資本、技術密集型部門,資本、技術密集型機電產品在日本本國出口與世界同類產品出口中均佔有較大比重,國際競爭力強。韓國當時在鋼鐵、辦公與電信設備等一些資本、技術密集型機電產品也已具備一定優勢,但無論是在本國出口中的比重、國際市場佔有率,還是貿易競爭指數所表現的國際競爭能力都明顯低於日本。90年代,中國機電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還很弱,尚無法與日韓相抗衡。

近十多年來,中、日、韓三國的機電產品均已成為主導出口產品,機電產品出口在本國總出口中的比重均在50%以上。從產品結構看,三國的差距也在縮小,呈現機電產品結構逐漸趨同態勢。日本雖仍處在總體領先的位置上,但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已在韓國的經濟貿易中佔據主導地位,其國際競爭力有所加強。中國的主要優勢儘管仍在勞動密集型產品方面,但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也有所發展,如機械與運輸設備已在中國的總出口中佔據較大份額,其中的辦公與電信設備已具有一定的國際競爭力。

2.中、日、韓三國之間的國際分工仍在一定程度上帶有“雁行模式”的痕跡。一般而論,當前中、日、韓三國的機電產品生產均在國民經濟中佔重要地位,並都具有一定的國際競爭優勢,但三國機電產品內部各部門的發展水平仍有明顯差距,凸顯出產業內分工的格局。日本在較高層次的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產品上具有優勢,中國主要在勞動密集型產品上具有優勢,韓國居中。具體説來,日本在鋼鐵、汽車、辦公與電信設備等部門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這些產品中日本的出口在國際市場上佔有相當份額。韓國的競爭優勢也大體來源於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產品,但總地説來,韓國這些產品的競爭力仍相對地弱於日本。中國的競爭優勢突出地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品上,至於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機電產品的競爭力普遍較弱。

可見,當前中、日、韓三國的機電產業仍具有相當的互補性,垂直型分工依然是三國之間分工的主要形態。但這種垂直型分工主要不是低級的初級產品與製成品之間的分工,而是製成品內部不同層次的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與勞動密集型產品之間的分工。三國在機電產品對外貿易中表現出來的產業互補性仍然較強,但由於中日兩國之間機電產業結構與發展水平的差距相對更大一些,致使中日之間在機電產品貿易上的互補性要大於中韓與日韓之間的貿易互補性。

3.中、日、韓三國機電產品貿易的競爭趨勢逐漸增強。如上所述,韓國與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機電產品結構與日本逐漸趨近。當前,韓國的機電產品出口結構已經與日本極為接近,在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貿易上體現出了相當的競爭優勢,有些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甚至已經超過日本。與此同時,中國的資本、技術密集型機電產品也在不斷髮展,在本國商品總出口中所佔的比重有所上升,中國的辦公與電信設備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競爭優勢,對日本和韓國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競爭。

四、加強中、日、韓機電產品貿易關係的對策建議

通過以上結論可以看出,與日本、韓國相比,中國機電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仍顯不足,出口增長方式帶有粗放型特徵。但在機電產品貿易上,中國同日本、韓國之間存在明顯的技術互補性和共同利益,中國生產的勞動密集型機電產品特別是其中的一批名牌產品非常適合日本、韓國的需求。有鑑於此,有必要採取相應對策,以推動中日、中韓機電貿易的健康穩定發展。

1.在發揮比較優勢的基礎上謀求產業升級。基於中、日、韓產業結構之間存在的特定依存關係,在三國的機電產品貿易中,雖經十幾年的發展,中國從日、韓進口高精尖產品和零部件、對日、韓出口勞動密集型組裝產品的特徵仍十分明顯。從資源優化配置的角度看,中國為日本,韓國提供了大量在日、韓兩國由於資源因素和勞動力成本因素而無法生產或生產效率極低的一般商品,也從日本、韓國獲得了國內尚無足夠替代能力的資本品和技術性產品,這是雙方市場需求的必然反映,也是三國間經濟互補關係的典型體現。因而中國應遵從經濟發展規律,首先立足於產業鏈的勞動力密集型環節,充分發揮在勞動密集型產品上的比較優勢,在此基礎上,逐步向產業鏈的高端邁進,謀求產業結構升級。

2.實現從“市場換技術”到“自主技術創新”的轉變。中國機電產業實施“市場換技術”戰略已近20年。從實際效果看,日本、韓國在對華投資設廠,從事機電產品組裝和零部件生產,但基本上處在加工貿易階段,技術含量普遍不高,更鮮有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技術,甚至很大一部分是在日本、韓國國內失去優勢並逐漸被淘汰的技術。由此可以看出,以“市場換技術”不能一廂情願,如果沒有培養自身強勁的技術創新能力,沒有自身整體技術水平的提升,市場的確可以讓出去,但技術卻不見得一定能夠換回來。針對這種現實,中國迫切需要轉變觀念,實現從“市場換技術”到“自主技術創新”的轉變。注重“引進”、“消化”、“吸收”、“創新”的有機結合,切實提升機電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3.採取多方面有力措施,實現國內機電產業的優化整合。目前國內機電生產企業數量多、規模小、效率低,企業的出口過度依賴傳統的低價優勢,並存在嚴重的價格惡性競爭,極易成為國外反傾銷的對象。針對這一現狀,首先,應在更廣的國際空間進行結構調整,通過貿易與投資相結合的“走出去”戰略,把國內生產能力相對過剩且處於較低技術層面、阻礙機電產業結構升級的部分機電產品生產向發展水平較低的國家進行梯度轉移,將技術能力較強、處於較高分工層面的企業留在國內,提高機電產業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其次,以提高機電產業整體競爭力為出發點,整合國內機電生產企業,通過兼併、重組,組建一批具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的大型機電產業企業集團;再次,強化和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中介功能,對國內機電產品生產企業間的競爭進行引導和協調,促使全行業形成有序競爭、健康發展的氛圍;最後,在機電產業引進外資上,逐步提高對外資的技術要求和本土化要求,使外資的流入真正帶來國外高新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如此吐故納新、排污引流,方能實現國內機電產業的優化整合,提升我國機電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Herbert G. Grubel and Peter J. Lloyd:Intra-industry Trade:The Theory and Measure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Differentiated Products",London:Macmillan,1975.

[2]Balassa,B:Comparative Advantage,Trad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1989.

[3]於津平。中國與東亞主要國家和地區間的比較優勢與貿易互補性[J].世界經濟,1996,(5).

機電行業貿易 篇四

關鍵詞:技術性貿易壁壘;機電產品;出口

一、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發展現狀

自從1995年機電產品成為我國第一大支柱性出口商品以來,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發展迅速,已經連續12年位居我國出口貿易的首位。

由表1可以看出,機電產品出口總額逐年增加,由1995年的438.6億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5494.2億美元;佔全國外貿總出口的比重也不斷提高,由1995年的29.5%上升到56.7%。但是,從增速來看,機電產品出口增速近幾年有所放緩。

二、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的影響

(一)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面臨的主要技術性貿易壁壘

目前我國機電產品的主要出口方向為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家,出口所面臨的技術性貿易壁壘主要是這些發達國家的技術法規、標準和認證等。

1、美國技術性貿易壁壘體系內容複雜,包括技術法規在內的標準就有5萬多個。美國目前有55種認證體系,其中對機電產品的主要有產品安全認證UL認證。UL認證涉及到防火設備、電器用具、電氣工程材料、船用設備、自動和防盜機械設備等,有“UL”標誌的上述產品才能進口。除UL證之外,美國還有軍用 MIL、電磁兼容FCC等具有較大影響的認證體系。

2、歐盟是最早設置針對機電產品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地區。歐盟對機電產品主要實行CE認證制度,只有帶有CE標誌的機電產品才能進入歐盟市場。CE標準對產品的技術細節、安全性、衞生和環保等方面做出了要求,涉及到的機電產品有電動工具、低壓電器、家用電器、音像設備、電信設備、移動無線設備、汽車等。對於歐盟各成員國市場上流通的大多數機電產品,還必須符合歐盟法規規定的低電壓指令(LVD)和電磁兼容指令(EMC)以及《報廢電子電氣設備指令》(WEEE)和《在電子電氣設備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RoHS)的要求。另外,歐盟內部許多國家對某些產品還要求單獨認證,如在德國,機電類產品的認證還有TuV認證、GS認證、VDE認證等。

3、日本JIS是日本部級標準中最重要、最權威的標準,涉及機械、電器、汽車、鐵路、船舶、冶金、化工、紡織、礦山、醫療器械等幾十個行業。日本對機電產品設置的技術性貿易壁壘主要由技術法規和強制性JIS認證(如電器產品和煤氣用具等)構成。在電氣設備領域內,許多行業標準高於國際標準,當外國機電產品進入日本市場時,不僅要求符合國際標準,還要求與日本標準相符合。

(二)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的主要影響

技術性貿易壁壘對國際貿易的影響是雙重的。一方面,它可以促進我國採用國際先進技術標準生產,推動企業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換代,提高產品質量,有利於提高我國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在短期內對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的消極影響更為明顯。

1、限制了我國機電產品的出口,影響了產品的市場準入。我國最主要的貿易伙伴是美國、歐盟和日本,而這三個經濟實體正是對我國出口機電產品實施技術性貿易壁壘的主要國家和地區。比如,美國對電子產品進口設置了《控制放射性的健康與安全法》,對汽車指定《空氣淨化法》和《防污染法》,不達標的產品將拒之門外;歐盟CE標誌是工業產品進入歐盟市場的通行證,拒絕未貼CE標誌的產品入關;日本對機電產品的標準,其中許多都高於國際標準,不達標就不能進入日本市場。

2、增加了企業的出口成本,削弱了產品的價格競爭力。為了達到國際標準的要求,出口企業要改進技術,提高產品質量,改善生產環境,提高檢測水平,獲得和維持相應的國際認證,這些都要付出巨大的額外成本,因而削弱了出口產品的價格競爭力。我國出口的機電產品,特別是彩電、空調器、微波爐、冰箱、洗衣機等在歐盟市場中佔有重要地位。歐盟WEEE和RoHS兩項指令涉及到10大類20萬種規格的機電產品,對我國機電產品的出口造成了嚴重影響。為了突破這兩項指令,我國企業要付出額外成本,包括設計綠色產品的成本、改換產品標籤的成本、產品標籤上價格標記成本及建立並完善回收體系的成本等,這些額外成本將使我國機電產品生產成本上漲10%。

(三)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遭遇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原因

1、出口市場過於集中。我國機電產品出口方向主要集中於歐盟、美國、日本等國,據統計,我國出口商品近75%銷往這些地區,而它們恰恰是世界上科技水科最高、技術標準最嚴格的國家和地區。機電產品出口的地理方向決定了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將不得不直面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威脅。

2、機電產品技術水平落後。我國機電行業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一直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出口的質量和效益不高,高新技術產品、自主品牌等出口比例較小。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結構雖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仍然缺乏有後勁的支柱性產品,附加值低的勞動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出口產品仍占主導地位。隨着全球機電行業技術水平和機電產品質量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面臨的技術性門檻也隨之提高。

3、對技術標準不夠重視我國缺乏一個健全完善的標準體系,標準總體水平低,與國際標準差距很大。目前我國國家標準、地方標準、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之間相互交叉,界限不清,令企業無所適從。同時,由於缺乏有效的信息傳送渠道,加之技術性貿易壁壘本身的不透明性,我國相當多的企業對貿易對象國的技術標準變化不能及時瞭解而遭遇出口限制。

三、我國機電產品出口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對策建議

(一)政府方面

1、完善技術法規體系。對技術法律和法規中違背國際慣例、與WTO協議相牴觸的部分,都應予以調整、修訂或廢止,對技術細節則通過引用或納入適用的標準來解決。針對現存法律法規的缺陷,填補空白、充實完備立法,特別是專門性技術法規,應儘快完善我國機電產品的技術標準及環保、質檢、包裝等方面的標準和法規。

2、完善預警機制。應完善政府、企業、行業協會為主體的多層次預警機制,實現政府、企業和行業三方的良性互動。政府部門承擔整個預警機制的規劃協調工作,及時收集、整理、研究、跟蹤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最新動態,組織預警信息的風險評估,及時預警信息,幫助和指導國內企業突破壁壘。行業協會和商會要既面向政府又面向企業,通過申訴、立案、調查、論證、採取措施等步驟,形成一個行業和產品保護的快速反應機制。出口企業負責向政府部門或技術機構提出預警信息需求,並向政府部門和技術機構及時反饋以協助改進。

3、實施標準化戰略。一要適應出口貿易需要,調整標準結構。加快生產型標準轉變為貿易型標準的步伐,調整標準構成,由側重傳統工業的標準化轉向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的標準化,由單純的技術標準轉向與管理標準化並重,還要儘量縮短制定標準的週期。二要推廣和採用國際標準,提高整體標準水平。凡是符合我國國情、有利於提高產品質量、保護國家經濟和環境利益的國際標準或區域標準都應該加速採用為我國標準,使我國標準化體系與國際標準相兼容,儘快提高機電行業的整體標準水平。三要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加強國際合作和協調。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修改和協調工作,把我國的意見和要求充分反映到國際標準中去,力爭將我國已具優勢的機電產品的項目標準納入國際標準。另外,應當加強國際合作,與其他國家在標準制定和執行上進行溝通與協調,推進我國認證機構與國際權威認證機構的相互認可機制。

(二)企業方面

1、努力提升技術水平,提高產品技術含量。以質取勝是機電產品突破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根本途徑。為此,企業在技術引進的同時,要重視技術創新,完善創新機制,加大對研發的投入,重點開發高新技術、高附加值的機電產品,發展綠色機電產品,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主導產品,提升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2、不斷提高管理水平,積極參與國際認證。企業要採用現代管理方法和手段,建立與國際標準相符的生產管理體系,加強和改善企業質量管理,強化經營全過程的環境控制和技術達標管理,將質量經營的理念貫徹到產品設計、生產、包裝、運輸、銷售等各個環節。還要增強認證意識,積極申請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和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3、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努力開拓新市場。在鞏固和深層次開拓現有發達國家市場的基礎上,大力開拓新市場,包括東歐各國、東南亞、中東以及拉美等,努力拓展暫時還不成熟的市場,這樣不僅可以減少由於出口市場過於集中而可能導致的出口波動風險,而且可以繞開部分國家嚴格的技術性貿易壁壘。

4、通過對外直接投資,繞過技術性貿易壁壘。除了直接跨越壁壘以外,機電企業還可以採取迂迴戰術,實施“走出去”戰略,採取對國外市場直接投資等方式進行跨國經營,通過收購、兼併、投資等手段,在消費國就地生產、加工、銷售,讓“銷地”變“產地”。這樣可以降低成本,使出口商品適應和滿足進口國的要求,同時也可以加強對發達國家技術法規和標準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張錫嘏。外國技術性貿易壁壘及其應對[M].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4.

2、潘飛霞,阮明烽。我國機電產品出口所面臨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及對策[J].企業經濟,2007(2).

3、章俊欣.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出口機電產品的影響與對策[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

機電貿易論文範文 篇五

關鍵詞:中國;韓國; 貿易結構;實證分析教育教學

縱觀中韓貿易歷程,大致可分為5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91年及以前i以民間貿易探索為主,貿易量很小。第二階段是從1992~1997年,1992年我國改革開放縱深發展,中韓關係尤其經貿急速升温,同年5月簽訂了中韓投資保障協議,8月中韓正式建交,9月雙邊貿易協定生效。兩國直接貿易額由1991年的44億美元至1997年達到237億美元,年均增長32.2%。第三階段是從1997—2001年,受金融危機影響雙邊貿易年均增長率下降為7.4%。第四階段是從2001—2005年,期間我國已超過美國成為韓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國、第一大出口對象國和第二大進口來源地,韓國成為我國第五大貿易伙伴、第五大出口對象國和第三大進El來源地。第五階段即從2005年至今,隨着我國產業結構的演進和重工業化的進程,貿易規模不斷擴大,出口商品實現名列世界之首的多樣性結構變化,並由初級產品向高附加值工業產品轉變,遂使中韓貿易結構關係也發生了新的變化。

中韓貿易新變化總的結構特徵是由垂直向水平分工、從產業互補為主向產業內競爭轉變,根

本原因是技術進步,而技術提升使分工細化聯繫緊密,也會促進產業內貿易和產業內互補,實際上新變化過程中的中韓貿易結構的競爭和互補關係是複雜的、多層次的,所以,片面簡單地説互補或競爭是欠科學的。

基於評價新變化解決新問題的訴求,本文深入中韓兩國產業行業、貿易品目、產品階段,分一般貿易、加工貿易、整體貿易等方式和低技術產業、中低技術產業、中高技術產業、高技術產業等層次,以HS2002版本4位品目分類標準,選取1992—2006年期間中韓兩國海關統計的相關資料為樣本,利用產業內貿易指數 (111’)、貿易結合度指數(TII)和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CA),進行中韓貿易結構競爭與互補關係的實證分析,進而得出相應結論並提出對策建議。

一、運用產業內貿易指數(IIT)的分析

1.產業內貿易指數 目前最為廣泛使用的產業內貿易計量指標是經過調整後的格魯貝爾一

勞埃德(Grubel—Lloyd)指數。

GLtij是i國對j國k品目產業內貿易指數;

x。tj是i國對J國k品目出口額;教育教學

M。ij是i國從j國k品目進口額;

wtu是i國對j國總貿易中k品目的比重。

產業內貿易指數GL值介於0和l之間,趨向0表示主要為產業間貿易,接近l説明產業

內貿易所佔比重大。產業內貿易比重大一般可認為趨向競爭,但不能一概排除互補,不同行業、貿易方式與性質、技術層次,產業內貿易比重引申意義有區別,如下多角度計算旨在避免以全蓋偏。

2.檢測結果與分析 運用產業內貿易指數對樣板數據計算結果,從製造業看如表1所示,

產業內貿易指數由1992年的11.9%至1J2006年上升至34.1%,反映中韓產業內貿易有了長足的進展。20世紀90年代國中國向韓國出口產品主要是農產、原煤及原油等一次產品、紡織、初級的鋼鐵和化學產品,而從韓國進口高級鋼材、合成樹脂、石化產品、汽車、家電等,體現了典型垂直分工和產業之間的貿易結構。進入新世紀以來這種狀況得到改善,尤其是電子電器產業內貿易指數2006年已達55.37%。

從按技術層次檢測的產業內貿易指數看,各種高度技術層面產業內貿易指數都呈現出上升趨

勢,從而也體現了中國外貿商品結構高度化發展,其中,高技術產業內貿易指數表現最為突出,1992年為22.22%,1995年大幅上升至50.93%,之後一直保持在高位,意味着中韓貿易競爭在高技術行業日益激烈。

從按產品階段檢測產業內貿易指數看,零部件和資本材的產業內貿易活躍,一次產業、半

成品、消費材產業內貿易指數低,多屬於單向貿易。

從按產品階段檢測產業內貿易指數看,零部件和資本材的產業內貿易活躍,一次產業、半

成品、消費材產業內貿易指數低,多屬於單向貿易。教育教學

二、運用貿易結合度指數(TlI)的分析

1.貿易結合度指數也有稱貿易強度指數或貿易密集度指數,經常用來測定出LI市場的

中度,也是一項可用來衡量國家間貿易互補程度的指標。

TIIu:魚/旦 Xi Mw

TIItj是i國與J國的貿易結合指數;

x日是i國向J國的出口額;

Xi是i國的出口總額;

Mj是i國從j國的進口額;

M。是i國從世界的總進口額。

若兩國貿易整體的TII大於1,表明該國向貿易對象國的出口額在世界出口總額中所佔比重大於該國從貿易對象國的進口額在世界總進口中所佔比重,意味着兩國問的貿易結合度高於各自與世界市場貿易的平均結合度,同理,若兩國某類商品貿易TII大於l,説明兩國這類商品貿易具有比其與世界市場貿易平均水平高的互補性。兩國地理越近且貿易互補性越強,越應締結互惠的貿易協定,而互惠的貿易協定越會加大貿易的TII。

2.檢測結果與分析 根據貿易結合度指數檢測結果如表6所示,除化粧品、塑料製品、

機械、精密計量儀器、造船之外其他所有行業,中國對韓國貿易結合度指數都是大於1的,其中水產品和服裝基本維持5,而韓國對中國,除礦產、造船其他行業貿易結合度指數都大於1,其中服裝達到lo以上,化粧品最高曾出現過96的紀錄,2006年下降也有近34的水平。

三、運用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CA)的分析

1.顯性比較優勢指數

V,vRCAii≠等 Ai/^oRCAu是i國J品目的顯性比較優勢指數;xu是i國J品目向對象國的出口額;Xwj是i國的J品目向全世界的出口額;X•是i國的進口額;Xw是全世界的總進口額。一般來説,若RCA>I,則該國在該產業或產品上處於比較優勢,取值越大比較優勢越大;反之,則該國在該產業或產品上處於比較劣勢。

2.檢測結果與分析 運用顯性比較優勢指數檢測結果,主要反映了中韓在世界市場上的

競爭關係,在紡織服裝、電子電器、鐵金屬行業,中韓兩國都有一定的實力從而競爭是激烈的,所以具體顯示為電腦、AV器材、家電、電子配件、其他電器、紡織、化纖、鋼鐵等行業品目的RCA值都大於l。

中國RCA值大於l而韓國RCA值小於l的即中國有比較優勢的行業,有水產、服裝、通訊器材、其他纖維製品、無機化學、塑料製品、非鐵金屬、非金屬礦產、其他工業製品,而韓國RCA值大於l而中國RCA值小於l的即韓國有比較優勢的行業,有合成樹脂、造船、汽車、有機化學、橡膠、精密儀器等。 ’

在農產品、食品香煙、石化產品、化粧品、醫藥品、其他化學制品等行業,RCA值小於l説明中韓兩國都缺乏競爭力。

四、結論及政策建議教育教學

1.結論 綜合上述多指標、多層次、多視角的計量與分析,中韓貿易總的結構特徵是從

產業互補為主向產業內競爭轉變,但具體細化為產業內貿易和非產業內貿易兩個方面,再分競爭與非競爭產業範圍,歸納出兩國有無比較優勢的行業,進而得出結論,趨於產業內貿易方面屬於競爭產業範圍有比較優勢的行業產品維度,呈最強的競爭關係,而趨於非產業內貿易方面屬於非競爭產業範圍一方有比較優勢的行業產品維度,呈最強的互補關係,交織中間各層次競爭和互補強度的行業及品目,其系統在時空連續區間相對穩定的排列組合,形成了中韓貿易複雜、多層次的立體動態結構,這一結構在總體上發生了從互補轉向競爭的新變化,具體細分評價如下。在產業內貿易方面,屬於非競爭產業範圍,兩國都處於比較劣勢的有木材和紙製品等 11個行業,中國一方有比較優勢的產業是非鐵金屬、毛皮、無機化學、其他工業產品等12個產業;在屬於非競爭產業範圍,兩國都處於比較優勢的有電腦、AV 器材、電子零部件、其他電子電器、化纖等7個行業,尤其汽車、造船、電子電器的競爭日趨白熱化,兩國都處於比較劣勢的有化粧品、醫藥、一般機械、其他化學制品等7個行業,中國一方有比較優勢的產業是通訊器材、塑料製品等個行業。

從非產業內貿易方面看,在屬於非競爭的產業範圍,兩國都有比較優勢的是鋼鐵產業,兩

國都處於比較劣勢的是石化產業,中國一方在服裝產業有比較優勢,韓國一方在橡膠、精密儀器產業有比較優勢;在屬於競爭的產業範圍,兩國都處於比較劣勢的是農產品、食品和香煙,中國一方在非金屬礦物、其他纖維製品等16個行業有比較優勢,韓國一方在有機化學、合成樹脂等13個行業有比較優勢。

必須着重指出,在做出中國出口結構技術層次逐漸走高,有競爭力的出口商品不再僅停留和

限制在初級產品上,中韓競爭會愈發激烈判斷的同時,還要看到中國商品出口半數以上份額是外資企業和加工貿易的產品,大量外資企業的進入和加工貿易的擴展尤其是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研發其產品在中國向境外出口,通過出口統計放大了判斷中國出口商品結構升級的貿易顯示性指標。僅據韓國進出口銀行統計,2006年韓國在華投資企業採購來源中國、韓國、第三國分別佔43.9%、40.9%、15.1%,銷售地中國、韓國、第三國分別佔50.2%、16.5%、33.4%,反映到中韓貿易統計數據指標上的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上述檢測結果,所以判斷結論不容樂觀。即使在高技術產業,能與韓國相媲美的也主要是高能物理、航空航天等尖端技術領域,而民用產品還有相當的距離。

2.對策建議 針對結論要從3個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全面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同時發揮

後發優勢講求企業的技術學習效應,從而提升中國出口商品的技術層次,以自主核心技術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加強出口競爭力,獲得對稱的貿易利益;二是調整制度和政策供給,提高利用外資和出口效益;三是加強中韓貿易、產業、行業、技術等多領域、多層次的合作,以雙贏、多贏的規則安排,尤其是建立中韓FTA,以期在激烈的出口競爭中趨利避害。

參考文獻:教育教學

【l】中國統計年鑑,1993—2006.

【2】國際統計年鑑,1993—2006.

【3】 鉑尋嘈.2007.吾哥跫查旱田L}芒}毽司l宅I鬯翻召嘈曾哪是q珥^1^}穗.牟魯硼瑚瑁硼,3氆立.

【4】瑚剮刁矧召捌鉭幹越.2007.世詈FTA舌甘旦衞^1:世吾F1’A皇1召捌召直鬥鬥孕且01寄.

機電貿易論文 篇六

關鍵詞:機電出口;貿易政策;比較優勢

改革開放以來,隨着我國對外貿易的迅速發展,機電產品出口額逐年上升。自從1995年機電產品出口超過紡織品出口成為第一大類出口商品以來,已多年位居我國對外貿易榜首。然而從08年開始的經濟危機嚴重影響了中國機電產品的出口。據海關統計,今年一季度,全國機電產品出口同比下降20.8%,電動機及發電機出口同比下降46.8%。從在世界的佔有比例看,雖然我國52類機電產品出口量已經佔世界第一,比重大多在15%-30%,但是我國的機電出口更需要依靠質量,依靠生產方式升級和生產結構轉變。具體而言,我國目前機電產品出口的增加主要集中於勞動密集型產品,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優勢主要表現在勞動力資源和自然資源的比較優勢。

一、機電產品出口的危機

機電產品是佔我國份額最大的出口商品,但要發現我國加工貿易迅速發展的原因主要在於我國存在大量的低成本的勞動力資源。我國機電產品生產部門的勞動生產率和資本生產率高於我國全行業平均生產水平。但在國際市場上,我國2009年大部分機電產品出口與1999年相關機電產品出口的比價卻小於1,如金屬製品業、照相機、自行車、集裝箱、船舶、汽車底盤及組合音響的出口比價都在下降。長期以比較優勢為指導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而在當今的國際市場上低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型產品面臨日益嚴峻的挑戰:國際產業轉移帶來了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的突飛猛進,但也帶來了很多不良的後果,包括環境問題、土地問題,同時也有貿易摩擦的問題、外匯順差問題;勞動密集型的產品需求彈性小、附加值低,易出現出口的“貧困化”增長,即出口增加而收益下降的現象。而且我國的勞動密集型機電產品出口市場過於集中、生產地區分佈極不均勻,使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受國際經濟波動的影響和衝擊;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歧視性的貿易政策使我國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受到諸多壁壘的阻礙,在國際市場上發展的空間有限。

針對當前我國機電產品面臨的國際競爭局面,依據機電產品國際競爭力提升的內在機制及對機電產品國際競爭力提升的戰略構想,提出今後我國機電產品國際競爭力提升的框架。

二、宏觀與微觀的結合

(一)政府應採取的宏觀政策

1.建設開放型市場經濟體制。建設開放型市場經濟,完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格局,應儘快打破地區和部門的保護主義,減少亂收費等違背公平競爭的現象,儘快放開各類小型機電產品生產企業的外貿經營權。對外商投資企業中技術轉讓應有明確的規定,儘量減少和避免在技術引進中存在的盲目引進和重複引進技術的現象,同時保證在合資企業中我方技術人員進入企業的產品開發部門,使合資企業中的中方能夠逐步掌握產品生產中的核心技術,提高技術引進的質量。

2.設立合理的技術和環境標準。技術壁壘、反傾銷等日趨限制我國家電出口,如歐盟的WEEE(廢棄電子電機設備指令)和RoHS(關於電子電器設備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等的實施,對我國家電的出口有較大的制約。因此,我國對機電產品的保護手段應由目前的以關税、配額和許可證為代表的數量限制手段,轉向以採用環境標準和技術標準為主。為此,我國要加快制訂和完善機電產業的技術和環境標準,建立技術標準及相關的信息系統,有效的信息系統可使我國及時瞭解國外特別是高技術產品的技術壁壘及各種貿易動向。

3.政策性金融支持及賦予出口企業相關政策。政府應努力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完善出口保險和擔保機制,建立促進高新技術機電產品出口的專業性高新技術機電產品風險投資公司。除此之外,要有機電產品出口技術改造專項貸款和貸款的貼息;研發資金的無償資助;國家鼓勵機電產品出口企業增加科研投入;利用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和外國政府貸款。

4.鼓勵跨國公司來華設立分支機構,獲取先進的核心技術。跨國公司掌握了世界73.34%的新技術和新工藝的專利權,且多將其最新技術轉移給自己的分支機構。所以,吸引跨國公司直接投資是許多發展中國家獲取最新技術,尤其是某些關鍵技術的主要途徑。

(二)企業採取的微觀政策

機電貿易論文範文 篇七

[摘 要]近年來機電出口貿易發展迅速。但是,TBT對我國機電產品的出口卻造成了不少限制。本文首先介紹了機電產品出口的發展現狀;然後就TBT對機電產品出口的影響和成因進行了分析;最後分別從企業、政府兩大角度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摘 要] 技術性貿易壁壘;機電產品;出口;對策 一、機電產品出口貿易發展現狀 1.機電產品出口發展迅猛 表1中的數據表明,在1998年,由於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外貿行業普遍處於不景氣的狀態,全部商品出口僅取得0.5%的增長率,但機電產品出口仍保持了12.2%的增長率。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機電出口勢頭更猛,2000年機電產品出口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此後更是加速攀升,出口的增長率一直在30%以上,到2005年短短的5年時間內,機電產品出口總值翻了三番多,這麼快的速度,在世界各國外貿史上都不多見。 2.機電產品出口貿易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 隨着機電產品出口總量不斷提升,我國已成為機電產品出口大國之一。1985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達到16.8億美元,排在世界第28位,約佔世界機電產品貿易額的2‰;1996年以482.1億美元上升至第15位,但出口額僅相當於美國、日本的1/7、德國的1/6;2000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突破千億美元,佔世界機電產品總出口額的3.4%。2005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佔世界機電產品出口總額的比重提升至8.5%,在世界機電產品出口國排位升至第四,僅次於德國、美國和日本,邁入世界機電產品出口貿易大國行列。 3.機電產品出口結構明顯改善,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出口呈增長趨勢 在保持總量快速增長的同時,機電產品出口結構明顯改善。由2000年的350.3億美元上升至2005年的逾2000億美元,佔全國機電產品出口比重50.1%,年均增長43.5%。另外,據來自商務部機電產品進出口司“2005年全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前十大類”的統計表明,我國出口的機電產品結構有所優化,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較高,其中:計算機設備及其部件、家電及消費類電子產品、通信設備及零件、電子元器件這幾類產品出口淨增額佔機電產品出口淨增額(1034.9億美元)的62.5%,是帶動機電產品出口的重要力量。 二、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的影響及成因分析 技術性貿易壁壘(TBT—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是指一國或區域組織以維護其基本安全、保障人類及動植物的生命及健康安全、保護生態環境、防止欺詐行為、保證產品質量等為由而採取的一些強制性或自願性的技術措施,這些措施即大家所公認的三類:技術法規、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各貿易國通過頒佈法律、法令、條例、規定,建立技術標準、認證制度、檢驗檢疫制度等方式,對外國進口商品制定苛刻繁瑣的技術、衞生檢疫、商品包裝和標籤等標準,從而提高進口產品要求,增加進口難度,最終達到限制進口的目的。 (一)TBT對機電產品出口影響分析 目前,中國機電產品出口遭遇國外TBT的衝擊極為嚴重,已遠遠超出“反傾銷”與“反補貼”案件訴訟的影響。據WTO統計,近年來,TBT的通報呈上升趨勢,涉及各行業,但重點還集中於機電產品、農產品及食品、化工產品等領域。1999—2001年,WTO成員在機電產品這一領域的通報累計為568件,佔通報總量的29.82%,居第1位。2002年、2003、2005年機電產品累計通報數量分別為200件、298件、290件,分別佔各年通報總量的31.2%、30.0%、32.5%,一直高居榜首不下(如圖1)。來自商務部科技司2000年和2002年兩次調查結果分析也充分表明,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因技術複雜、隱蔽性強、擴散效應大、影響面廣,已成為長期制約中國出口發展的最大障礙。根據商務部統計,2002年中國有71%的出口企業和39%的出口產品遭遇到國外技術壁壘的限制,約170億美元的出口產品因受此類壁壘的影響而受阻,相當於當年出口額的5.2%。從各行業出口企業受TBT的限制比例來看,輕工產品和機電類產品比例分別達到67.4%和64.7%。技術性貿易壁壘造成出口損失的分佈情 況:歐、美、日技術壁壘對我國出口造成的損失佔總損失的95%。其中,歐盟所佔份額最大,為41%;日本和美國分別佔30%和24%。他們所設置技術壁壘的主要方式是提高進口產品的標準,增加檢驗檢疫項目和制定新的技術法規。 資料來源:世貿組織。“1999-2002年WTO成員向TBT委員會通報”,;2003、2005年數據來自商務部科技發展與進出口司。 (二)遭遇TBT成因分析 1.機電產品出口存在對重點出口市場過於依賴。美國、歐盟、中國香港、日本是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的主要市場。根據商務部海關統計資料,2011年我國出口額在上述國家和地區分別達到765.46億美元、684.19億美元、627.48億美元、321.46億美元,分別佔當年出口總額的24%、21%、19%、10%,其中對美、日、歐盟的出口佔到了我國出口總額的55%;另外,由於對香港的出口大部分是轉口貿易,將其計算在內,我國的機電出口商品有將近74%銷往美國、日本、歐盟等。這三大經濟體在技術性貿易壁壘、政策制定上具有長期的歷史與豐富的經驗,均制定了大量嚴格的技術標準與法規,其中大部分高於國際標準,且名目繁多。所以,機電產品出口的地理方向決定了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將不得不直面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威脅。 2.從出口商品結構看,仍缺乏有後勁的支柱性產品。近年來,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商品結構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一些高附加值、技術密集的機電產品出口增長較快,但仍然缺乏有後勁的支柱性產品。雖然2005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達到4000多億美元,在世界機電產品出口額中所佔比重達到8.5%。但與此同時,出口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不高,高新技術產品、自主品牌等出口比例較少,成為明顯的“軟肋”。目前,我國自主品牌出口所佔比例不到10%,而機電產品名牌更是少之又少,絕大部分出口是使用外方品牌的加工貿易和以貼牌為主的訂單貿易。這種大量出口低附加值商品的簡單數量擴張模式,不利於外貿和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和國際競爭力的提高。 3.對技術標準重視不夠以及對國際標準缺乏瞭解。目前,我國在產品質量管理上存在國家標準、地方標準、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且這些標準絕大多數低於國際通用標準或與國際通用標準不太接軌;大多數中小企業對ISO9000、ISO14000知之甚少,對歐盟、美國等區域性標準就更不得而知。2003年科技部中國科技促進發展研究中心與中國企業聯合會共同對天津、山東、江蘇三省市260家出口企業的調查顯示,從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對企業出口造成影響來看,認為自己遭受技術壁壘是因為“信息不靈,不知道對方規定已經改變”的企業佔被調查企業總數的34.7%。由此可見,相當多的企業是由於對貿易對象國的技術標準不夠了解而遭遇TBT的限制。 三、機電產品出口如何跨越TBT對策分析 從長遠來看,技術性貿易措施將有助於推進技術法規制定和實施,提高我國機電出口產品的質量和競爭力。但在一定時期內仍將對我國出口貿易造成衝擊和不利影響。面對越來越多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我國政府和企業應選擇行之有效的措施來應對。 (一)微觀層面對策分析 1.大力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目前,我國出口產品的市場仍主要集中在歐盟、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這些國家和地區市場準入的技術性“門檻”比較高,而許多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的產品市場準入的技術性“門檻”相對較低。因此,針對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對產品的技術性要求不同的特點,我國企業就應大力開拓國際市場,努力提高在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的市場佔有率。有條件的企業還可以利用對外直接投資戰略,到國外去投資設廠,從而可以有效利用當地的資源就地生產,就地銷售。大力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在全球建立合理的市場格局,不僅能夠降低市場集中度,分散市場風險,減少貿易壁壘的摩擦,而且也是促進我國機電出口貿易能夠持續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 2.努力提升產品技術含量,以質取勝。技術力量和創新能力是企業競爭力的核心,是企業獲得長遠發展和跨越技術壁壘的根本途徑。一是通過技術創新提高機電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企業應加強對研發的投入,要建立實力雄厚的科研技術隊伍,對國際機電產品市場信息及科技水平進行及時跟 蹤, 致力於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積極調整產品結構,重點開發高新技術、高附加值的機電產品,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實施出口名牌戰略,將產品定位在國際水平或先進水平,使其能夠達到貿易對象國的標準和法規的要求。海爾集團之所以能夠跨越技術性貿易壁壘,順利進軍美國市場,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海爾鼓勵創新,並大力投資研發。目前,海爾集團已在世界各地設立了6個設計開發中心,擁有19個合作伙伴。在世界機電產品市場上打出“Haier”的國際品牌,標誌着我國機電產品整體競爭實力的提高。 3.積極主動地及時瞭解有關貿易國的技術壁壘情況。企業要充分掌握有關進口國關於機電產品的技術、質量、安全、衞生環保、包裝和標籤的標準及法規、熟悉有關的合格評定程序及認證制度,並在此基礎上將本企業產品與貿易對象國的各種標準及法規相比較,分析研究其差距,為改進產品提供現實依據。積極主動地瞭解進口國或地區對產品標準和質量要求的變化,落實“以質取勝”戰略,變被動受限為主動調整。 (二)宏觀層面對策分析 1.組建專業TBT諮詢機構。政府應調動專門的人力、物力組建我國專業的TBT諮詢機構,併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首先通過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知名度,加強信息的收集與研究工作,建立國外技術貿易壁壘信息中心和數據庫,及時預警信息,及時向企業提供WTO/TBT、WTO/SPS通報,及時我國重要貿易國的技術法規及技術壁壘動態,為企業提供諮詢服務。其次應儘快健全、完善我國的出口機電產品的技術標準及在質檢、包裝、環保等方面的標準和法規,並逐步提高標準的轉化率,使國際標準逐步轉化為國家或行業標準。按照WTO/TBT協議的要求,世貿組織各成員在制定本國技術標準時,除因氣候、地理因素等不能採用外,都應以國際標準為基礎。 2.積極引導企業開展標準化生產。政府應積極引導企業開展標準化生產,鼓勵企業進行各種認證和檢驗。政府對按照標準生產的企業可以提供各種優惠政策。政府還可以提供各種便利措施,使企業加快推廣普及ISO14000認證及清潔生產技術性達標工作。為適應國際機電產品市場需求,開展綠色包裝及綠色營銷,把國際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限度。 3.協助企業積極應對國外技術壁壘。在我國受到技術性貿易壁壘阻擊時,除加強雙邊協商外,政府還應積極利用WTO的相關協議和原則,通過爭端解決機制,維護我國出口企業的合法權益。首先,政府要指導機電進出口商會等中介組織,鼓勵企業勇於應訴、捍衞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應儘快建立企業聯合應訴機制,增加我國出口企業應訴的實力,實現資料和有關證據的共享,降低單個企業應訴的成本和風險,提高勝訴率。

機電行業貿易 篇八

國際貿易理論界對“貿易摩擦”並未作專門的定義。綜合比較普遍的理解,“貿易摩擦”指各國(地區)之間、各國(地區)相關產業之間、一國(地區)的產業或企業與其它國家(地區)政府之間發生的貿易爭端。由於當今國際貿易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因此“貿易摩擦”主要是指發生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領域的國際爭端,它反映了世界各國家(地區)在經濟貿易發展中的利益衝突。

二、我國貿易摩擦的現狀

目前,我國遭遇的貿易摩擦一方面是由於我國出口產品在進口成員方遭受反傾銷等貿易救濟措施和貿易壁壘引起的,影響我國出口利益,如其它WTO成員方在對我國企業進行的反傾銷調查中濫用非市場經濟待遇,對我國出口產品進行特殊保障措施調查:另一方面是由於我國已成為WTO成員,其它成員對我國政府的經濟貿易政策和措施、貿易救濟措施提出的交涉。基本情況如下:

1貿易摩擦的數量居高不下

我國加入WTO後,針對我的傳統的貿易保護手段受到WTO規則的約束,越來越多的成員轉而採取WTO規則允許的貿易救濟措施。據商務部統計,加入WTO前後的2001,2002年,國外對我發起反傾銷、保障措施案件的涉案金額分別為11.4和7.92億美元。2006年,共有39個國家和地區對我反傾銷和保障措施立案59起,涉案金額約62億美元,創歷年最高。不少WTO成員根據我國入世議定書第七條將中國視為“非市場經濟”國家,使我國企業在反傾銷的傾銷調查中,一方面難以獲得企業獨立的反傾銷税税率,另一方面由於選擇“替代國”生產要素等的價格計算我國企業的傾銷幅度,導致較高反傾銷税税率。

2針對我國的特別保障措施調查有蔓延之勢

加入WTO後,相繼有韓、日、加、美、印、土、歐盟及祕魯等8個WTO成員以我加入WTO議定書第16條“特定產品過渡性保障機制”為由,制定其國內立法併為針對中國產品發起特保調查做準備。自2002年8月13日印度對我出口的工業用縫紉機針發起第一例特保調查以來,截止2006年12月底,先後有印、美、土、歐盟及祕魯對我產品發起21起特保調查,涉案金額14.27億美元。

三貿易摩擦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更加廣泛的國際合作和更為激烈的國際競爭並存,各國圍繞市場、資源等方面的爭奪更加激烈,國際貿易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巨大。而全球生產能力相對過剩、世界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導致貿易摩擦頻頻發生,貿易保護主義不時抬頭。很多國家為了保護本國重要產業生存、發展和本國就業,減少貿易逆差,頻繁採用反傾銷等貿易救濟措施和知識產權、技術貿易壁壘等手段,對我國產業利用國際市場、國際資源形成一定障礙。

1、貿易摩擦直接影響我國經濟利益

據商務部統計,自1979年至2004年5月底,共有34個國家和地區發起了637起針對或涉及我國產品的反傾銷、保障措施及特保措施調查案件,其中反傾銷案件573起,保障措施案件51起,特保案件11起,涉及4000多種商品,影響了我國約186億美元的出口貿易。這些貿易摩擦還進一步使我出口產品喪失了潛在的貿易機會,而喪失貿易機會所帶來的間接損失要遠大於涉案金額。

貿易摩擦的頻繁發生,影響我國出口產品和產業的國際信譽,對我國國際形象造成損害,貿易摩擦還會影響我國與當事國及其它國家的經濟關係,影響我國在國際發展中的外部環境。

2、貿易摩擦在宏觀上對我國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負面效應

貿易摩擦的不斷出現,抑制了我潛在的產品出口,阻礙了我進一步擴大出口、市場多元化等戰略目標的實現,同時,也使國內新興產業的建立及健康發展受到影響,國內市場受到一定衝擊;影響了我國的投資環境。這些負面影響則是無法估量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現階段我國就業問題、“三農”問題尚未得到較好解決的情況下,在勞動密集型產業、農產品上發生的貿易摩擦可能會使產業工人、農民生活陷入困境,甚至會危及社會穩定。

3、貿易摩擦影響我國的經濟安全

由於我國對外貿易的迅猛發展,國民經濟對對外貿易的依賴程度非常高,外貿依存度從1978年的9.8%躍至2006年的70%貿易摩擦對出口的影響,勢必對國民經濟發展帶來連鎖反應,應對貿易摩擦事關國家經濟安全。

涉及機電產品十分廣泛,所涉及的產品十分廣泛,除了上述10類設備外,加上與此有關的材料、組件,已遠遠超出這個範圍。電子產品中包括了電視機、錄像機、收音機、個人電腦、傳真機等信息技術和通信設備,以及通過電訊以外的發送聲音和圖像技術的錄製和複製設備等。機械產品中包括了多種電器產品、部分監測和控制器械、複印機、攝影機、割草機和部分機械加工設備,以及家電電器、照明設備和自動售貨機等。這些產品多數是我國出口的主導產品(據有關部門初步分析,上述產品將涵蓋我國200多個海關税號)。

目前我國產品尚不能滿足指令要求,產品含有的有害物質大多超標。同時,出口歐盟的電子電氣產品要付給專業回收公司的費用為單價的3%~5%。因此,歐盟採取的這一措施,必將對我國出口產品形成貿易壁壘,產生嚴重負面影響。而且歐盟的這一行動,很可能被美國、日本等其他主要貿易伙伴效仿,採取類似措施,對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產生更為嚴重的影響。

四中國機電行業協會在應對反傾銷中發揮的作用

1中國機電行業協會在應對反傾銷中發揮作用的優勢

首先,應訴企業需要了解實地情況並在限定時間內完成有關問卷和答辯,並就出口產品是否存在傾銷和是否對進口國的同類產品造成實質性損害進行答辯。在這一過程中,還需要得到國外進口商的幫助,以便了解當地的實際情況。可見,單個企業即使想應訴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完成這些工作,而一旦超過規定的應訴時間,則被視為自動放棄,調查當局就可單方面採取反傾銷措施。而行業協會則可以安排專門的部門、人員應對反傾銷的調查、應訴答辯,行業協會具有時間和人員上的優勢。

其次,反傾銷官司程序煩瑣,持續時間漫長,而且聘請應訴律師的費用也很高。企業一旦捲入,即便勝訴,所損失的金額也不少。這也導致了一些企業望而卻步,寧願轉換市場,另找出路。而行業協會則可以集合企業成員共同籌集資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由於資金短缺而不願應訴的情況。

再次,由於反傾銷知識的欠缺,往往使得一些企業產生了畏難心理。很多企業經常把反傾銷調查程序混同於一般的司法訴訟程序,擔心成為“被告”而上“法庭”,並承擔法律責任。86更有甚者連“傾銷”的概念都不清楚,只要看到自己產品的出口價格低於進口國同類產品的市場價,就自認其出口行為構成傾銷。這樣,當企業遭受反傾銷調查時,必然手足無措,導致不敢應訴或不知如何應訴而錯失機會,並造成相當的經濟損失。而代表同行企業的行業協會中不但包括該行業經濟領域的專家,而且有熟知反傾銷和WTO規則的法律人才,在這樣的知識人才儲備下,應對反傾銷策略的做出應是具有相當力度和可行性的。

最後,目前更多的情況是,單個企業沒有應訴的動力。因為反傾銷調查針對的是一國的某一產品而不是某一特定企業的產品,其所涉及的是整個行業的公共利益。如果應訴勝利,行業內其他沒有參與應訴的企業同樣受益。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一個企業都會進行投入與產出比的經濟成本估算,則會發現應訴的私人收益小於其社會收益,不應訴是個體企業在非合作博弈中可以選擇的唯一均衡點。許多企業便產生“搭便車”(FreeRiding)87的機會主義心理,企圖坐享其成,通常採取不應訴、能搭便車就搭的策略。由於,從經濟學公共選擇理論來看,每一個體企業都有免費享有另一個體企業提供利益的佔優動機,應訴本身具有較大外部性(Externalities)88,在一定意義上可以看作是一種“公共產品”(PublicGoods)。筆者認為,公共產品應該由公共性的組織提供,行業協會雖然是民間組織,但從整個行業的角度來看又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因此,作為整個行業的代表者,在應對涉及整個行業利益的反傾銷中,行業協會應是一個適當的選擇。它可以通過收取會費的形式來籌集資金、建立反傾銷基金,以專門用來建立信息渠道、配備反傾銷專業人員、牽頭聘請律師、組織企業應訴、利用整個行業的資源來克服單個企業勢單力薄的不足,這就可以解決應訴不及時的問題。另外,無論受益還是損失都由行業內的企業分擔,這就可能解決某些企業“搭便車”的問題。

2我國機電行業協會在反傾銷應訴中具有重要作用

(1)反傾銷調查前

我國遭到反傾銷調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出口產品過於集中,國內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競相壓價,惡性競爭。行業協會可以通過其自律職能來協調本行業出口產品的數量、調節產品的生產和出口佈局、指導出口產品的價格水平,必要時可以限定最低價。以此實現在保持價格優勢的同時又避免構成傾銷,從而確保整個行業的利益。

(2)反傾銷調查中

首先,行業協會可以及時有效地組織企業應訴。行業協會能夠在應訴限定時間內完成有關問卷,並就出口產品是否存在傾銷和是否對進口國的同類產品造成實質性損害進行答辯。在這一過程中,應積極主動尋求國外進口商的幫助,以便了解當地的實際情況並聘請應訴律師。

其次,行業協會可以配合外國政府做好反傾銷調查,提供有關本行業的全面資料。WTO《反傾銷協議》第六條中的第八款規定:“當任何一個有利害關係的當事人,在合理的時間內拒絕接受或者不提供必要的資料,或極大地妨礙調查,則最初和最終的裁決,不論是肯定的還是否定的,進口國有關當局都可在現有事實的基礎上做出。”也就是説,如果不積極主動提供資料,被調查方就失去了為自己辯護的機會。而行業協會可以代表企業更好地配合調查方,完整地提供他們所需的資料和統計數據,為核查提供便利,從而使調查方全面、真實地瞭解本行業的情況,做出公正合理的裁決。

寶鋼的例子可以很好地説明這一點,自1996年以來,寶鋼六次應訴國外反傾銷,其中有三次獲勝。其獲勝的經驗之一就是中國鋼鐵協會積極協助企業,配合國外調查,提供必要的信息、數據。在瞭解實際的成本等情況後,外國政府的裁定更為公正,寶鋼也屢次應訴成功,較好地保護了自己的經濟利益。最後,行業協會可以利用WTO的一些特殊規定為本行業服務。比如,根據WT0《反傾銷協議》第五條第八款,如果能證明傾銷幅度低於2%(用出口價格的百分比表示)或損害是微不足道的,以及從特定國家進口的傾銷產品的數量不足進口國同類產品進口總量的3%,則終止傾銷調查,對這些產品不徵收反傾銷税。我國行業協會在組織企業通過問卷調查答覆時,對於中國的出口商在調查期間的出口總量低於3%的情況應給予充分説明,以達到對這些產品不徵收反傾銷税。

(3)反傾銷調查做出裁決後

其一,行業協會利用爭端解決機制維護企業權益。WTO的爭端解決機制允許成員國就WTO各項協定所提起的爭端,提交爭端解決機構來解決。WTO有關反傾銷引起的爭端在《關於爭端解決規則與程序的諒解》17條第4款有如下規定:“成員可以提交爭端解決機構解決的措施是最終反傾銷税、接受價格承諾和臨時措施。”因此,如果我國出口商對外國政府所做的裁決有異議,在符合上述條件的情況下,就可以提交爭端解決機構來解決。從WTO爭端解決機構受理的案件來看,涉案方要對WTO的法律條款和反傾銷協議非常熟悉,才能指出對方的不合法之處,為自己有效地辯護,並向專家組提出合理的裁定和建議,以保證最終勝訴。但目前我國對WTO有關法律制度方面的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缺少這方面的專家。行業協會作為企業的代表,集中了本行業的專家,人員整體素質較高,因此可以發揮其人力資本的優勢,專門研究WT0的各項相關規定,總結和借鑑各國在解決爭端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以便在遇到爭端時可以積極督促並幫助企業和政府利用爭端解決機制來維護企業和國家的利益。

其二,行業協會利用《反傾銷協議》的複審制度,爭取在最短時間內取消反傾銷措施。根據《反傾銷協議》,在反傾銷措施持續一段合理時間後,出口商及相關的利害關係方可以要求進口國當局對繼續採取反傾銷措施的必要性進行審查。如果審查結果表明傾銷不存在,且終止反傾銷也不會導致傾銷和損害復發,則可以要求有關當局終止反傾銷措施。行業協會應該對本行業遭受的所有反傾銷案件備案,並由專人負責歸類整理,利用上述規定及時要求進口國有關當局審查。凡符合條件者,行業協會應代表企業積極督促有關當局終止反傾銷措施,以減少損失。

3行業協會可以起到政府起不到的作用

由於受傳統體制的影響,政府在維護市場經濟秩序時,其管理行為存在着明顯的行政性質,而影響競爭的公平,並導致效率的降低。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我國行業協會與政府相比,在應對反傾銷中的優勢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行業協會作為整個行業利益的代表,對行業的瞭解程度無疑高於政府,同時也高於行業內的單個企業。行業協會作為企業和政府之間的橋樑,一方面可以防範政府失靈,又可以利用其優勢與政府和企業一起建立反傾銷預警系統,併發揮比政府更優越的作用。目前,我國國家經貿委和國家統計局已正式委託行業協會協助建立產業損害預警機制,負責採集、分析和上報本行業產業損害預警數據和動態情況。該系統主要包括對重要產品的進口數量、價格的監測及進口產品對國內產業可能產生的損害的監測、對重點敏感出口產品做好出口價格、出口國家和地區的監測,以及出口產品可能招致進口國採取反傾銷措施的監測,並定期預警信息,做到未雨綢繆。

其次,由於我國遭到反傾銷調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出口產品過於集中,國內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競相壓價,惡性競爭。行業協會可以發揮其自律職能來協調本行業產品的生產和出口佈局,指導出口產品的價格水平,必要時可以限定最低價,並以此來實現在保持價格優勢的同時又避免構成傾銷,從而確保整個行業的利益。

再次,政府過分利用“社會利益”代表者的權力對企業行為進行過多幹預,導致企業難有作為。而且政府對各種產品標準的制定不夠及時,不能適應競爭節奏。政府部門的傾向性還會使一些企業,尤其是國營企業佔據一定的市場和資源優勢。由於這一優勢不是通過正常競爭而來,從而企業可能會濫用資源經濟優勢,造成不必要的浪費,或形成市場的行政壟斷。政府對信息反饋迴應慢,導致其不能很好地行使監督市場的職能。94在市場、政府失靈過程中,需要介於兩者之間的中間組織加以彌補。而行業協會的服務、溝通、協調、監督等職能恰能彌補這一缺損,引導企業的有序競爭。

最後,政府可直接調配的各種資源日益匱乏或短缺,政府為保證其主要任務與目標的完成,必須將有限的資源集中配置到滿足全社會公共需要的領域和環節中去,其邏輯結果必然是進一步地在“有所為”和“有所不為”中做出抉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確實無力,也根本不可能提供企業所需要的全部服務。因此,各級政府均對行業組織寄予厚望,並傾注了大量的熱情與關愛,行業協會的產生是政府的客觀需要。

4可以互通信息,統一確定整個行業的戰略戰術

信息經濟學告訴我們,信息是最重要的市場資源,其能給市場主體帶來無限的經濟效益,而同時信息的獲取與交換也是要花費成本的。單個企業在國際市場進行運營時,必須搜尋和掌握一定的信息並依據市場信息做出最佳決策。

對於企業來講,出口任何一種產品到國外都應進行周密而詳盡的市場調研以求儘可能掌握各種信息,以防出口產品遭受進口國來勢洶洶的反傾銷。然而,對於單個企業來説,這種調查無疑要產生一定的成本支出。而對同一行業內所屬企業而言,其所搜尋的信息大多一致,如果相互之間沒有合作與協同,那麼很可能出現所有企業都為搜尋同一信息而各自付出費用,從社會資源的總量考慮,不得不説這是一種社會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有關反傾銷信息的獲取和收集也並非一件易事,其需要經過一定的途徑和程序,這對於單個企業來説必然存在一定的難度。然而,對於由相同或相近企業組成的行業協會而言,行業協會便可為各個企業建立一個信息共享的平台,其費用由各個成員分擔,由此便可以使單個企業以最低的成本獲取最大的收益。

統計數據表明,約有80%的行業協會具有信息統計功能,居所有功能的第一位。綜上所述,中國行業協會在應對反傾銷中具有多方面的優勢因素,能夠發揮政府和單個企業所難以達到的功能和作用。因此,行業協會在應對反傾銷中的作用應愈發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

五、中國機電行業協會應對反傾銷的實證案例分析

在國外,有很多事例證明那裏的行業協會是針對中國反傾銷案件的提起人或者實際組織者,以行業整體角度參與反傾銷案件的全部活動,將比企業單獨參與該類活動,均為有利有效得多。2002年2月發生的中美軸承案,就是美國軸承協會以中國軸承在美國市場低於正常的出口價格銷售為由,對中國球軸承提起反傾銷申訴。2003年6月28日,經歐洲打火機進口商協會起訴,歐盟宣佈對中國(主要來自温州)的可充氣打火機實施反傾銷調查,以期在短時間內將中國的打火機擠出歐洲市場。可見成熟的行業協會正是這樣利用貿易救濟措施,協調外部競爭環境,為企業發展提供依託。通過借鑑國外行業協會在應對反傾銷中的作用,中國行業協會的作用也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我國行業協會的制度雖然還不完善,但行業協會在反傾銷應對中早已開始了實踐探索。

(1)温州打火機案

温州是中國打火機主要生產基地,温州每年生產打火機8.5億隻,80%用於出口,在歐洲市場佔有率達到80%的事實,對歐洲打火機生產廠商是絕對的威脅。2003年6月28日,經歐洲打火機進口商協會起訴,歐盟宣佈對中國(主要來自温州)的可充氣打火機實施反傾銷調查。温州打火機協會在有關法律和應對反傾銷專家的指導下,挺身而出,組織協會力挽狂瀾。他們及時組織召開應對分析會,剖析利弊,最後,作出團結一致、共同集資、共聘律師、聯合應訴的決策。這一舉措,聚沙成塔,以一當十,成本最低,效率最高。2003年7月14日,歐洲打火機制造商協會正式向歐盟撤訴,2003年9月11日,歐委會正式終止對中國打火機實行反傾銷調查的官方公報。這場沒有硝煙的國際貿易大戰便以“挑戰者”的匆匆“撤兵”而宣告“應戰者”告捷。這標誌着温州打火機協會應對歐盟反傾銷已取得徹底勝利,其是中國進入WTO後中國企業打贏歐盟反傾銷的第一案。

(2)中美軸承案

2002年2月發生的中美軸承案,是中國加入WTO後的第一起反傾銷案。面對美國商務部對中國出口球軸承進行的反傾銷調查,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102作為會員的代表在其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的有效組織和指導下,上百家輸美球軸承出口廠商在2002年3月4日之前的短短几天內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按時遞交調查問卷,並積極準備應訴。最終,美國際貿易委員會代表以四對零的絕對票,認定中國球軸承對美國軸承工業沒有造成任何損害,判定中國輸美球軸承傾銷案不成立,美國不能嚮應訴企業加收任何“反傾銷税”。本次勝訴是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全體職工和全體應訴企業夜以繼日的艱難努力爭取的寶貴成果。

在本文中,筆者基於我國對行業協會的制度規定,從目前影響很大的温州打火機案、中美軸承案入手,探討了我國行業協會的實踐探索情況,着重論述了我國行業協會在應對反傾銷中的作用。博鰲亞洲論壇會長龍永圖稱,發揮協會團結作用,把企業組織起來,才能有戰鬥力,才能在應對反傾銷上做得更加漂亮,從而在抗辯中獲勝。

六加強機電行業協會在產業救濟體系中的作用

世界貿易組織是一個政府組織,在這個組織中,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是各國政府,同樣世貿組織允許的對國內產業實施救濟是通過政府採取措施進行的。然而與產業自己相比,政府對產業的情況可能不很熟悉,對外來產品的威脅不很敏感,因此就要求行業協會在產業救濟體系中充分發揮政府與企業之間橋樑紐帶的作用,代表產業的利益向政府申訴。從我國以往與貿易伙伴的衝突與摩擦中可以看出,發達國家的行業協會在產業救濟工作中的作用舉足輕重。日本國對中國出口的縫紉機的反傾銷訴訟案,就是由他們國內有關的機電協會首先提出並脅迫政府提起的;2002年2月發生的中美軸承案,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的第一起特殊保障措施案,這一案件就出於美國軸承製造協會六成的會員向美國國際貿易協會遞交了針對中國的球軸承反傾銷調查申請。

1確立機電行業協會代表我國企業的地位

我國在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雖然也陸續建立了行業協會和商會,但目前我國的行業協會還不能滿足保護國內產業的需要,在國內市場中的反傾銷訴訟申請方面,我國己經提起的反傾銷申請案件有相當一部分是個別企業獨自提出的,這將大大降低中國企業針對外國來華商品在國內市場傾銷案件的立案申請的效果和應有的影響。因此行業協會要能代表企業、產業的利益向政府提出申訴,謀求和促進國內產業的發展:同時對企業中的害羣之馬予以制裁,發揮行業協會的自律作用。我國政府要在法律制度上、體制上確立行業協會一定的全力和職責,這是加強國內產業保護的關鍵。

2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的作用

行業協會和商會要為企業擴大出口,優化進口結構服務,為整頓和規範外經貿市場秩序服務;同時,還要幫助企業增強應對貿易爭端的能力,學會運用符合WTO規則的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手段,維護經濟安全;更重要的是,如果由每個企業單獨應訴,會造成經濟學中的搭便車現象,即一個企業承擔成本,其他的企業分享收益。因此,應該加強行業協會的作用,行業協會能夠幫助行業內的企業加強合作,收集和傳遞信息,並加強企業與政府之間的合作和溝通,更好的採取應對措施。

3協會——搭建企業合作平台

機電行業貿易 篇九

關鍵詞:貿易摩擦行業協會反傾銷作用

一、貿易摩擦的概念

國際貿易理論界對“貿易摩擦”並未作專門的定義。綜合比較普遍的理解,“貿易摩擦”指各國(地區)之間、各國(地區)相關產業之間、一國(地區)的產業或企業與其它國家(地區)政府之間發生的貿易爭端。由於當今國際貿易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因此“貿易摩擦”主要是指發生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領域的國際爭端,它反映了世界各國家(地區)在經濟貿易發展中的利益衝突。

二、我國貿易摩擦的現狀

目前,我國遭遇的貿易摩擦一方面是由於我國出口產品在進口成員方遭受反傾銷等貿易救濟措施和貿易壁壘引起的,影響我國出口利益,如其它WTO成員方在對我國企業進行的反傾銷調查中濫用非市場經濟待遇,對我國出口產品進行特殊保障措施調查:另一方面是由於我國已成為WTO成員,其它成員對我國政府的經濟貿易政策和措施、貿易救濟措施提出的交涉。基本情況如下:

1貿易摩擦的數量居高不下

我國加入WTO後,針對我的傳統的貿易保護手段受到WTO規則的約束,越來越多的成員轉而採取WTO規則允許的貿易救濟措施。據商務部統計,加入WTO前後的2001,2002年,國外對我發起反傾銷、保障措施案件的涉案金額分別為11.4和7.92億美元。2006年,共有39個國家和地區對我反傾銷和保障措施立案59起,涉案金額約62億美元,創歷年最高。不少WTO成員根據我國入世議定書第七條將中國視為“非市場經濟”國家,使我國企業在反傾銷的傾銷調查中,一方面難以獲得企業獨立的反傾銷税税率,另一方面由於選擇“替代國”生產要素等的價格計算我國企業的傾銷幅度,導致較高反傾銷税税率。

2針對我國的特別保障措施調查有蔓延之勢

加入WTO後,相繼有韓、日、加、美、印、土、歐盟及祕魯等8個WTO成員以我加入WTO議定書第16條“特定產品過渡性保障機制”為由,制定其國內立法併為針對中國產品發起特保調查做準備。自2002年8月13日印度對我出口的工業用縫紉機針發起第一例特保調查以來,截止2006年12月底,先後有印、美、土、歐盟及祕魯對我產品發起21起特保調查,涉案金額14.27億美元。

三貿易摩擦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更加廣泛的國際合作和更為激烈的國際競爭並存,各國圍繞市場、資源等方面的爭奪更加激烈,國際貿易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巨大。而全球生產能力相對過剩、世界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導致貿易摩擦頻頻發生,貿易保護主義不時抬頭。很多國家為了保護本國重要產業生存、發展和本國就業,減少貿易逆差,頻繁採用反傾銷等貿易救濟措施和知識產權、技術貿易壁壘等手段,對我國產業利用國際市場、國際資源形成一定障礙。

1、貿易摩擦直接影響我國經濟利益

據商務部統計,自1979年至2004年5月底,共有34個國家和地區發起了637起針對或涉及我國產品的反傾銷、保障措施及特保措施調查案件,其中反傾銷案件573起,保障措施案件51起,特保案件11起,涉及4000多種商品,影響了我國約186億美元的出口貿易。這些貿易摩擦還進一步使我出口產品喪失了潛在的貿易機會,而喪失貿易機會所帶來的間接損失要遠大於涉案金額。

貿易摩擦的頻繁發生,影響我國出口產品和產業的國際信譽,對我國國際形象造成損害,貿易摩擦還會影響我國與當事國及其它國家的經濟關係,影響我國在國際發展中的外部環境。

2、貿易摩擦在宏觀上對我國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負面效應

貿易摩擦的不斷出現,抑制了我潛在的產品出口,阻礙了我進一步擴大出口、市場多元化等戰略目標的實現,同時,也使國內新興產業的建立及健康發展受到影響,國內市場受到一定衝擊;影響了我國的投資環境。這些負面影響則是無法估量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現階段我國就業問題、“三農”問題尚未得到較好解決的情況下,在勞動密集型產業、農產品上發生的貿易摩擦可能會使產業工人、農民生活陷入困境,甚至會危及社會穩定。

3、貿易摩擦影響我國的經濟安全

由於我國對外貿易的迅猛發展,國民經濟對對外貿易的依賴程度非常高,外貿依存度從1978年的9.8%躍至2006年的70%貿易摩擦對出口的影響,勢必對國民經濟發展帶來連鎖反應,應對貿易摩擦事關國家經濟安全。

涉及機電產品十分廣泛,所涉及的產品十分廣泛,除了上述10類設備外,加上與此有關的材料、組件,已遠遠超出這個範圍。電子產品中包括了電視機、錄像機、收音機、個人電腦、傳真機等信息技術和通信設備,以及通過電訊以外的發送聲音和圖像技術的錄製和複製設備等。機械產品中包括了多種電器產品、部分監測和控制器械、複印機、攝影機、割草機和部分機械加工設備,以及家電電器、照明設備和自動售貨機等。這些產品多數是我國出口的主導產品(據有關部門初步分析,上述產品將涵蓋我國200多個海關税號)。

目前我國產品尚不能滿足指令要求,產品含有的有害物質大多超標。同時,出口歐盟的電子電氣產品要付給專業回收公司的費用為單價的3%~5%。因此,歐盟採取的這一措施,必將對我國出口產品形成貿易壁壘,產生嚴重負面影響。而且歐盟的這一行動,很可能被美國、日本等其他主要貿易伙伴效仿,採取類似措施,對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產生更為嚴重的影響。

四中國機電行業協會在應對反傾銷中發揮的作用

1中國機電行業協會在應對反傾銷中發揮作用的優勢

首先,應訴企業需要了解實地情況並在限定時間內完成有關問卷和答辯,並就出口產品是否存在傾銷和是否對進口國的同類產品造成實質性損害進行答辯。在這一過程中,還需要得到國外進口商的幫助,以便了解當地的實際情況。可見,單個企業即使想應訴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完成這些工作,而一旦超過規定的應訴時間,則被視為自動放棄,調查當局就可單方面採取反傾銷措施。而行業協會則可以安排專門的部門、人員應對反傾銷的調查、應訴答辯,行業協會具有時間和人員上的優勢。

其次,反傾銷官司程序煩瑣,持續時間漫長,而且聘請應訴律師的費用也很高。企業一旦捲入,即便勝訴,所損失的金額也不少。這也導致了一些企業望而卻步,寧願轉換市場,另找出路。而行業協會則可以集合企業成員共同籌集資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由於資金短缺而不願應訴的情況。

再次,由於反傾銷知識的欠缺,往往使得一些企業產生了畏難心理。很多企業經常把反傾銷調查程序混同於一般的司法訴訟程序,擔心成為“被告”而上“法庭”,並承擔法律責任。86更有甚者連“傾銷”的概念都不清楚,只要看到自己產品的出口價格低於進口國同類產品的市場價,就自認其出口行為構成傾銷。這樣,當企業遭受反傾銷調查時,必然手足無措,導致不敢應訴或不知如何應訴而錯失機會,並造成相當的經濟損失。而代表同行企業的行業協會中不但包括該行業經濟領域的專家,而且有熟知反傾銷和WTO規則的法律人才,在這樣的知識人才儲備下,應對反傾銷策略的做出應是具有相當力度和可行性的。

最後,目前更多的情況是,單個企業沒有應訴的動力。因為反傾銷調查針對的是一國的某一產品而不是某一特定企業的產品,其所涉及的是整個行業的公共利益。如果應訴勝利,行業內其他沒有參與應訴的企業同樣受益。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一個企業都會進行投入與產出比的經濟成本估算,則會發現應訴的私人收益小於其社會收益,不應訴是個體企業在非合作博弈中可以選擇的唯一均衡點。許多企業便產生“搭便車”(FreeRiding)87的機會主義心理,企圖坐享其成,通常採取不應訴、能搭便車就搭的策略。由於,從經濟學公共選擇理論來看,每一個體企業都有免費享有另一個體企業提供利益的佔優動機,應訴本身具有較大外部性(Externalities)88,在一定意義上可以看作是一種“公共產品”(PublicGoods)。筆者認為,公共產品應該由公共性的組織提供,行業協會雖然是民間組織,但從整個行業的角度來看又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因此,作為整個行業的代表者,在應對涉及整個行業利益的反傾銷中,行業協會應是一個適當的選擇。它可以通過收取會費的形式來籌集資金、建立反傾銷基金,以專門用來建立信息渠道、配備反傾銷專業人員、牽頭聘請律師、組織企業應訴、利用整個行業的資源來克服單個企業勢單力薄的不足,這就可以解決應訴不及時的問題。另外,無論受益還是損失都由行業內的企業分擔,這就可能解決某些企業“搭便車”的問題。

2我國機電行業協會在反傾銷應訴中具有重要作用

(1)反傾銷調查前

我國遭到反傾銷調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出口產品過於集中,國內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競相壓價,惡性競爭。行業協會可以通過其自律職能來協調本行業出口產品的數量、調節產品的生產和出口佈局、指導出口產品的價格水平,必要時可以限定最低價。以此實現在保持價格優勢的同時又避免構成傾銷,從而確保整個行業的利益。

(2)反傾銷調查中

首先,行業協會可以及時有效地組織企業應訴。行業協會能夠在應訴限定時間內完成有關問卷,並就出口產品是否存在傾銷和是否對進口國的同類產品造成實質性損害進行答辯。在這一過程中,應積極主動尋求國外進口商的幫助,以便了解當地的實際情況並聘請應訴律師。

其次,行業協會可以配合外國政府做好反傾銷調查,提供有關本行業的全面資料。WTO《反傾銷協議》第六條中的第八款規定:“當任何一個有利害關係的當事人,在合理的時間內拒絕接受或者不提供必要的資料,或極大地妨礙調查,則最初和最終的裁決,不論是肯定的還是否定的,進口國有關當局都可在現有事實的基礎上做出。”也就是説,如果不積極主動提供資料,被調查方就失去了為自己辯護的機會。而行業協會可以代表企業更好地配合調查方,完整地提供他們所需的資料和統計數據,為核查提供便利,從而使調查方全面、真實地瞭解本行業的情況,做出公正合理的裁決。

寶鋼的例子可以很好地説明這一點,自1996年以來,寶鋼六次應訴國外反傾銷,其中有三次獲勝。其獲勝的經驗之一就是中國鋼鐵協會積極協助企業,配合國外調查,提供必要的信息、數據。在瞭解實際的成本等情況後,外國政府的裁定更為公正,寶鋼也屢次應訴成功,較好地保護了自己的經濟利益。

最後,行業協會可以利用WTO的一些特殊規定為本行業服務。比如,根據WT0《反傾銷協議》第五條第八款,如果能證明傾銷幅度低於2%(用出口價格的百分比表示)或損害是微不足道的,以及從特定國家進口的傾銷產品的數量不足進口國同類產品進口總量的3%,則終止傾銷調查,對這些產品不徵收反傾銷税。我國行業協會在組織企業通過問卷調查答覆時,對於中國的出口商在調查期間的出口總量低於3%的情況應給予充分説明,以達到對這些產品不徵收反傾銷税。

(3)反傾銷調查做出裁決後

其一,行業協會利用爭端解決機制維護企業權益。WTO的爭端解決機制允許成員國就WTO各項協定所提起的爭端,提交爭端解決機構來解決。WTO有關反傾銷引起的爭端在《關於爭端解決規則與程序的諒解》17條第4款有如下規定:“成員可以提交爭端解決機構解決的措施是最終反傾銷税、接受價格承諾和臨時措施。”因此,如果我國出口商對外國政府所做的裁決有異議,在符合上述條件的情況下,就可以提交爭端解決機構來解決。從WTO爭端解決機構受理的案件來看,涉案方要對WTO的法律條款和反傾銷協議非常熟悉,才能指出對方的不合法之處,為自己有效地辯護,並向專家組提出合理的裁定和建議,以保證最終勝訴。但目前我國對WTO有關法律制度方面的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缺少這方面的專家。行業協會作為企業的代表,集中了本行業的專家,人員整體素質較高,因此可以發揮其人力資本的優勢,專門研究WT0的各項相關規定,總結和借鑑各國在解決爭端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以便在遇到爭端時可以積極督促並幫助企業和政府利用爭端解決機制來維護企業和國家的利益。

其二,行業協會利用《反傾銷協議》的複審制度,爭取在最短時間內取消反傾銷措施。根據《反傾銷協議》,在反傾銷措施持續一段合理時間後,出口商及相關的利害關係方可以要求進口國當局對繼續採取反傾銷措施的必要性進行審查。如果審查結果表明傾銷不存在,且終止反傾銷也不會導致傾銷和損害復發,則可以要求有關當局終止反傾銷措施。行業協會應該對本行業遭受的所有反傾銷案件備案,並由專人負責歸類整理,利用上述規定及時要求進口國有關當局審查。凡符合條件者,行業協會應代表企業積極督促有關當局終止反傾銷措施,以減少損失。

3行業協會可以起到政府起不到的作用

由於受傳統體制的影響,政府在維護市場經濟秩序時,其管理行為存在着明顯的行政性質,而影響競爭的公平,並導致效率的降低。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我國行業協會與政府相比,在應對反傾銷中的優勢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行業協會作為整個行業利益的代表,對行業的瞭解程度無疑高於政府,同時也高於行業內的單個企業。行業協會作為企業和政府之間的橋樑,一方面可以防範政府失靈,又可以利用其優勢與政府和企業一起建立反傾銷預警系統,併發揮比政府更優越的作用。目前,我國國家經貿委和國家統計局已正式委託行業協會協助建立產業損害預警機制,負責採集、分析和上報本行業產業損害預警數據和動態情況。該系統主要包括對重要產品的進口數量、價格的監測及進口產品對國內產業可能產生的損害的監測、對重點敏感出口產品做好出口價格、出口國家和地區的監測,以及出口產品可能招致進口國採取反傾銷措施的監測,並定期預警信息,做到未雨綢繆。

其次,由於我國遭到反傾銷調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出口產品過於集中,國內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競相壓價,惡性競爭。行業協會可以發揮其自律職能來協調本行業產品的生產和出口佈局,指導出口產品的價格水平,必要時可以限定最低價,並以此來實現在保持價格優勢的同時又避免構成傾銷,從而確保整個行業的利益。

再次,政府過分利用“社會利益”代表者的權力對企業行為進行過多幹預,導致企業難有作為。而且政府對各種產品標準的制定不夠及時,不能適應競爭節奏。政府部門的傾向性還會使一些企業,尤其是國營企業佔據一定的市場和資源優勢。由於這一優勢不是通過正常競爭而來,從而企業可能會濫用資源經濟優勢,造成不必要的浪費,或形成市場的行政壟斷。政府對信息反饋迴應慢,導致其不能很好地行使監督市場的職能。94在市場、政府失靈過程中,需要介於兩者之間的中間組織加以彌補。而行業協會的服務、溝通、協調、監督等職能恰能彌補這一缺損,引導企業的有序競爭。

最後,政府可直接調配的各種資源日益匱乏或短缺,政府為保證其主要任務與目標的完成,必須將有限的資源集中配置到滿足全社會公共需要的領域和環節中去,其邏輯結果必然是進一步地在“有所為”和“有所不為”中做出抉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確實無力,也根本不可能提供企業所需要的全部服務。因此,各級政府均對行業組織寄予厚望,並傾注了大量的熱情與關愛,行業協會的產生是政府的客觀需要。

4可以互通信息,統一確定整個行業的戰略戰術

信息經濟學告訴我們,信息是最重要的市場資源,其能給市場主體帶來無限的經濟效益,而同時信息的獲取與交換也是要花費成本的。單個企業在國際市場進行運營時,必須搜尋和掌握一定的信息並依據市場信息做出最佳決策。

對於企業來講,出口任何一種產品到國外都應進行周密而詳盡的市場調研以求儘可能掌握各種信息,以防出口產品遭受進口國來勢洶洶的反傾銷。然而,對於單個企業來説,這種調查無疑要產生一定的成本支出。而對同一行業內所屬企業而言,其所搜尋的信息大多一致,如果相互之間沒有合作與協同,那麼很可能出現所有企業都為搜尋同一信息而各自付出費用,從社會資源的總量考慮,不得不説這是一種社會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有關反傾銷信息的獲取和收集也並非一件易事,其需要經過一定的途徑和程序,這對於單個企業來説必然存在一定的難度。然而,對於由相同或相近企業組成的行業協會而言,行業協會便可為各個企業建立一個信息共享的平台,其費用由各個成員分擔,由此便可以使單個企業以最低的成本獲取最大的收益。

統計數據表明,約有80%的行業協會具有信息統計功能,居所有功能的第一位。綜上所述,中國行業協會在應對反傾銷中具有多方面的優勢因素,能夠發揮政府和單個企業所難以達到的功能和作用。因此,行業協會在應對反傾銷中的作用應愈發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

五、中國機電行業協會應對反傾銷的實證案例分析

在國外,有很多事例證明那裏的行業協會是針對中國反傾銷案件的提起人或者實際組織者,以行業整體角度參與反傾銷案件的全部活動,將比企業單獨參與該類活動,均為有利有效得多。2002年2月發生的中美軸承案,就是美國軸承協會以中國軸承在美國市場低於正常的出口價格銷售為由,對中國球軸承提起反傾銷申訴。2003年6月28日,經歐洲打火機進口商協會起訴,歐盟宣佈對中國(主要來自温州)的可充氣打火機實施反傾銷調查,以期在短時間內將中國的打火機擠出歐洲市場。可見成熟的行業協會正是這樣利用貿易救濟措施,協調外部競爭環境,為企業發展提供依託。通過借鑑國外行業協會在應對反傾銷中的作用,中國行業協會的作用也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我國行業協會的制度雖然還不完善,但行業協會在反傾銷應對中早已開始了實踐探索。

(1)温州打火機案

温州是中國打火機主要生產基地,温州每年生產打火機8.5億隻,80%用於出口,在歐洲市場佔有率達到80%的事實,對歐洲打火機生產廠商是絕對的威脅。2003年6月28日,經歐洲打火機進口商協會起訴,歐盟宣佈對中國(主要來自温州)的可充氣打火機實施反傾銷調查。温州打火機協會在有關法律和應對反傾銷專家的指導下,挺身而出,組織協會力挽狂瀾。他們及時組織召開應對分析會,剖析利弊,最後,作出團結一致、共同集資、共聘律師、聯合應訴的決策。這一舉措,聚沙成塔,以一當十,成本最低,效率最高。2003年7月14日,歐洲打火機制造商協會正式向歐盟撤訴,2003年9月11日,歐委會正式終止對中國打火機實行反傾銷調查的官方公報。這場沒有硝煙的國際貿易大戰便以“挑戰者”的匆匆“撤兵”而宣告“應戰者”告捷。這標誌着温州打火機協會應對歐盟反傾銷已取得徹底勝利,其是中國進入WTO後中國企業打贏歐盟反傾銷的第一案。

(2)中美軸承案

2002年2月發生的中美軸承案,是中國加入WTO後的第一起反傾銷案。面對美國商務部對中國出口球軸承進行的反傾銷調查,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102作為會員的代表在其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的有效組織和指導下,上百家輸美球軸承出口廠商在2002年3月4日之前的短短几天內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按時遞交調查問卷,並積極準備應訴。最終,美國際貿易委員會代表以四對零的絕對票,認定中國球軸承對美國軸承工業沒有造成任何損害,判定中國輸美球軸承傾銷案不成立,美國不能嚮應訴企業加收任何“反傾銷税”。本次勝訴是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全體職工和全體應訴企業夜以繼日的艱難努力爭取的寶貴成果。

在本文中,筆者基於我國對行業協會的制度規定,從目前影響很大的温州打火機案、中美軸承案入手,探討了我國行業協會的實踐探索情況,着重論述了我國行業協會在應對反傾銷中的作用。博鰲亞洲論壇會長龍永圖稱,發揮協會團結作用,把企業組織起來,才能有戰鬥力,才能在應對反傾銷上做得更加漂亮,從而在抗辯中獲勝。

六加強機電行業協會在產業救濟體系中的作用

世界貿易組織是一個政府組織,在這個組織中,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是各國政府,同樣世貿組織允許的對國內產業實施救濟是通過政府採取措施進行的。然而與產業自己相比,政府對產業的情況可能不很熟悉,對外來產品的威脅不很敏感,因此就要求行業協會在產業救濟體系中充分發揮政府與企業之間橋樑紐帶的作用,代表產業的利益向政府申訴。從我國以往與貿易伙伴的衝突與摩擦中可以看出,發達國家的行業協會在產業救濟工作中的作用舉足輕重。日本國對中國出口的縫紉機的反傾銷訴訟案,就是由他們國內有關的機電協會首先提出並脅迫政府提起的;2002年2月發生的中美軸承案,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的第一起特殊保障措施案,這一案件就出於美國軸承製造協會六成的會員向美國國際貿易協會遞交了針對中國的球軸承反傾銷調查申請。

1確立機電行業協會代表我國企業的地位

我國在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雖然也陸續建立了行業協會和商會,但目前我國的行業協會還不能滿足保護國內產業的需要,在國內市場中的反傾銷訴訟申請方面,我國己經提起的反傾銷申請案件有相當一部分是個別企業獨自提出的,這將大大降低中國企業針對外國來華商品在國內市場傾銷案件的立案申請的效果和應有的影響。因此行業協會要能代表企業、產業的利益向政府提出申訴,謀求和促進國內產業的發展:同時對企業中的害羣之馬予以制裁,發揮行業協會的自律作用。我國政府要在法律制度上、體制上確立行業協會一定的全力和職責,這是加強國內產業保護的關鍵。

2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的作用

行業協會和商會要為企業擴大出口,優化進口結構服務,為整頓和規範外經貿市場秩序服務;同時,還要幫助企業增強應對貿易爭端的能力,學會運用符合WTO規則的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手段,維護經濟安全;更重要的是,如果由每個企業單獨應訴,會造成經濟學中的搭便車現象,即一個企業承擔成本,其他的企業分享收益。因此,應該加強行業協會的作用,行業協會能夠幫助行業內的企業加強合作,收集和傳遞信息,並加強企業與政府之間的合作和溝通,更好的採取應對措施。

3協會——搭建企業合作平台

面對歐盟雙指令給機電行業帶來的困難,作為政府與企業之間的中介組織,協會要設法促進企業間的有效合作,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優勢。協會中分設空調、冰箱、熱水器等多個分支機構,有針對性地進行技術研究合作。與此同時,商會以及中介組織方面必須要加大信息傳達和市場服務,積極組織各種形式的研討會,及時向企業通報信息,指導實際的應對措施。

參考文獻

1.尚明編著:《反傾銷:WTO規則及中外法律與實踐》,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美)雅各布。瓦伊納著:《傾銷:國際貿易中的一個問題》,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

3.趙維田著:《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法律制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朱葉編著:《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貿易糾紛案例評析1995-2005》,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5.張向晨著:《發展中國家與WTO的政治經濟關係》,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2000年版

6.外經貿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編:《進出口公平貿易法規彙編》,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2002年版

7對外經濟貿易部國際聯絡司編:《關税與貿易總協定手冊》,經濟管理出版社,1992年版

8,龍永圖主編:《世界貿易組織知識讀本》,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2001年版

9.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編:《國別貿易投資環境報告》,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0.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條約法律司編:《商務立法年編2004》,中國商務出版社,2005年版

11.王貴國著:《世界貿易組織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2.霍克曼等著:《世界貿易體制的政治經濟學一從關貿總協定到世界貿易組織》,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3.張玉卿主編:《WTO新回合法律問題研究》,中國商務出版社,2004年版

14.高永富等著:《WTO與反傾銷、反補貼爭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5.世界貿易組織祕書處編:《WTO爭端解決機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6.史曉麗著:《WTO與中國外貿管理體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17.趙瑾著:《全球化與經濟摩擦》,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

18.陳憲等編著:《國際貿易:原理。政策。實務》,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2年版

19.王春等主編:《反傾銷應對之道》,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0鄧德雄著:《歐盟反傾銷法律與實踐》,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

21王林生等主編《反傾銷熱點剖析》,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zh-hk/muban/jingxuan/reye5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