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三峽導遊詞精品多篇

三峽導遊詞精品多篇

三峽導遊詞精品多篇

長江三峽大壩導遊詞 篇一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通常簡稱“三峽工程”或“三峽大壩”。三峽大壩位於長江三峽西陵峽中段三鬥坪,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由攔河大壩、水電站和通航建築物3大部分組成。三峽大壩全長2335米,壩頂高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相當於4個分洪區的庫容。五級船閘可通過萬噸級船隊,大壩通航建築物可快速通過3000噸級的客貨輪。

長江三峽工程採用“一級開發、一次建成、分期蓄水、連續移民”的方案。主體工程總工期20xx年,分3個階段進行,一期工程5年,二期工程和三期工程均為6年。三峽工程於1993年開工,1997年實現大江截流,20xx年三峽成庫蓄水到135m高程,啟用永久通航建築物和首批機組發電,目前已進入三期工程施工,20xx年全部工程竣工投產。

三峽工程具有防洪、發電、航運、養殖、旅遊、保護生態、淨化環境、開發性移民、南水北調、供水灌溉等十大綜合效益。防洪是三峽工程的主要功能,可使長江中下游防洪標準從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基本上消除洪澇災害的影響。三峽水電站建成後將是世界八大水電站中最大的水電站,裝機26台,總容量達1820萬千瓦,平均年發電量達到847億度,一年上交的利税可以建一座葛洲壩樞紐工程。目前三峽電站已投產11台機組,20xx年累計發電358億千瓦時,緩解了當前華東、華中和廣東地區的缺電壓力。三峽水庫將改善航運里程660公里,使萬噸級船隊可以從重慶直達漢口。

三峽工程是中華民族在三峽譜寫一首新的民族之歌。世界第一的三峽大壩和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以及通航建築物,成為三峽新的世界奇觀。三峽大壩是三峽旅遊的終點,給三峽之旅畫上了一個充分顯示人為力量的句號。

重慶是長江三峽旅遊最佳起始點,從重慶出發暢遊神奇美麗的長江三峽,順水行舟,直掛雲帆濟滄海。出了三峽,剩下的路程就潮平岸闊,一路凱歌行進了。

介紹湖北三峽大壩導遊詞 篇二

20__年國慶,因表姐結婚的緣故,我有幸到湖北宜昌去參觀我國5A級景點---三峽大壩。

當我們走進三峽時還是清晨,邊走邊欣賞那美妙的風景。“兩岸連山,略無闕處”白雲迷漫,環視羣峯,雲霧繚繞,一個個山頂探出雲霧外,似朵朵芙蓉出水。俯瞰足下,洶湧澎湃的江水一浪接一浪,一直衝刷着岸邊的巖石,把巖石沖洗得非常光潔。

在導遊的帶領下我們先後遊覽了截流紀念園、罈子嶺觀景點和185觀景點。到截留紀念園觀賞時,我看見了為紀念修築三峽大壩而幸苦勞動的工人們,設計者們用鋼板把辛勤勞動的工人形象栩栩如生的雕塑出來了,雖然那不是真的工人,但我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修築三峽大壩水利工程的艱難。還有那些當年修築三峽大壩用的推土機、挖土機、絞石機等等。沒有這些工具,沒有工人們的辛勤勞動,哪有今天的三峽大壩?截留紀念園向我們展示了長江三峽大壩截流的驚人壯舉!

接着我們去到了罈子嶺觀景點。罈子嶺是因為它頂端的觀景台像一個倒扣的罈子而得名。站在罈子嶺的頂端不僅能體會到“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的豪邁情懷。還能看見着名的”長江第四峽〃雙向五級船甲。觀景台的周圍有很多浮雕,其中我記着一處的浮雕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那處浮雕展現的是三個壯漢攜手在洶湧的江水中旋轉,力士金剛般的與水交融在一起,表現了一種萬物一水為生的強大精神力量。

最後我們去到了185景點。導遊向我們介紹説:“這個景點之所以稱為“185景點”,是因為這個景點高185米。站在185景點上,我覺得心情無比的愉悦。因為站在那裏我看見了三峽大壩的雄偉建築,覺得很自豪,因為三峽工程是中國人完成的,作為一箇中國人的我自然也為祖國驕傲!中國人真了不起啊,能完成這樣的壯舉!證明了我們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

三峽大壩工程是中國,也是世界上的水利工程,是治理和開發的關鍵工程,它具有防洪、發電、航運等綜和效益,彷彿毛澤東的一首詩:截斷巫山風雨後,高峽出平湖。神女:若無恙,當今世界殊。我們無法想象,如果沒有三峽大壩水利工程的建成,會涉及到多少人生命及財產的安危。

三峽大壩彷彿一條巨龍橫卧長江上,把滾滾長江水隔隔阻擋,保護人民的安全。

關於三峽的導遊詞 篇三

一個規模宏大,建築雄偉的全球之最,在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上奇蹟般的誕生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三峽的導遊詞,歡迎參考,更多詳細內容請點擊查看。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美麗的長江三峽旅遊觀光。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長江是我國的第一大河,它發源於青海省唐古拉山脈的西南側,流經青海,西藏,雲南,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等11個省市。納百川千流,自西向東,橫貫中國腹地,最後注入東海。全長6300公里,是僅次於南美亞馬遜和剛果河的世界第三大河流,它孕育了中華民族古老文明,更與山融合而成了壯麗雄奇、舉世無雙的峽谷——長江三峽。

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南津關,由雄偉壯觀的瞿塘峽、幽深秀麗的巫峽和灘多水急的西陵峽組成,全長193公里。瞿塘峽以雄著稱,西起重慶奉節白帝城,東至大溪鎮,峽長雖然只有短短的8千米,是三峽中最短的一個,卻有着“西控巴蜀收萬壑,東連荊楚壓羣山”之勢。接着就是以秀出名的巫峽,巫峽因巫山而出名,西起重慶巫山城東的大寧河口,東至湖北巴東縣的官渡口,是三峽中的唯一一個地跨兩省市的峽谷,全長45公里。

船在巫峽中行,時而大山當前,時而峯迴路轉,“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無疑是它最好的寫照。所以有人把巫峽比喻作一條“迂迴曲折的山水畫廊”。最後經過一段山舒水緩的寬谷地帶,我們便來到西陵峽。風光綺麗的西陵峽,西起秭歸縣香溪河口,東至湖北宜昌南津關,全長76公里,是長江三峽中最長的峽谷。因位於“楚之西塞”和夷陵也就是現在的宜昌市的西邊,故稱西陵峽。西陵峽以“險”出名,以“奇”著稱,奇險化為西陵峽的壯美。

相信大家必定聽説過這幾句詩:“朝發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膾炙人口的詩句,正是來源於詩仙李白的名作《朝發白帝城》,而這裏所説的白帝城,正是我們今天所參觀第一個景點。位於長江北岸的白帝城,原名紫陽城,它是新莽時期公孫述割據四川之際建築的,因為傳説城中有井,井中白霧騰空,其形狀宛如一條白龍,直衝九霄,於是公孫述自稱白帝,城也改名白帝城。三峽工程蓄水後,水將淹沒至半山腰,形成水霧繚繞,仙山瓊閣搬的仙境。

説到這個三峽工程,全名為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是一座治理和開發長江的關鍵性骨幹工程,具有防洪,發電和航運等綜合效益。建成的三峽大壩壩高185米,蓄水位為175米,年發電量達847億千瓦時,是新中國最偉大的工程。

好了,我們即將靠岸了,請大家跟我一起去近距離欣賞白帝城的美。

峽導遊詞 篇四

遊客朋友們,大家好!

我是你們本次遊覽三峽的導遊——XX。我將帶大家去遊覽美麗的長江三峽,請跟我來吧!我們今天要去的是三峽中的巫峽,也就是古代漁人傳唱的“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現在是秋高氣爽的早晨,我們能看到兩岸的紅葉都蒙着一層薄薄的霜,林石間飄渺着隱隱霧氣,因而樹林更顯清幽,山澗則更為寂靜。雖然現在是深秋,但在多年前的此時,山谷中常回蕩着猿猴的鳴叫聲,接連不斷,淒涼哀婉,令人深感秋季的蕭瑟,因而有了李白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到了三峽,就不得不説這裏的山,它有泰山的雄偉,黃山的奇峻,香山的秀麗。現在我們放眼望去。兩岸是連綿不斷的高山,靈巧地將太陽遮了起來,幽暗中山的輪廓若隱若現。據説只有在正午與午夜時分,才能看見太陽與月亮。在那極高的山峯之上,古樹參天怪石嶙峋。山澗之間拉下一條白緞,急流衝蕩而下,我們能感到臉上都蒙着一層水氣。在此青山綠水,叢林蒼翠之中,江上泛舟點點,別具一番詩情畫意。

三峽的水沒有西湖之靜,亦沒有長江的濁,卻變換多姿。夏天的時候,江河水漲,將一個個小山包與墨綠的江水連為一體。每當此時,來往的船隻都不能航行。但三峽水流之快是無人能比的。傳説古代帝王有急事宣召,便令人早上從白帝城出發,夜晚就到了江陵。這其間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你乘千里快馬,駕飛騰的風,也趕不上三峽水流的速度。

若是在春天與冬天,這裏又是另一番風情,它不象桃花潭那般煙雨朦朧,確是白色急流不住地迴旋,莽莽蒼蒼。碧綠的水潭映照着一草一木,悠悠地流淌。

在這樣的山水之中置身於三峽之中,我們每個人都回感到亦真亦幻,似處在一幅美倫美奐的名家山水畫中,思緒不斷起伏,不禁讓人吟起李白的早發白帝城。

這次遊覽長江三峽到此結束了,遊客朋友們,你們一定被這美麗的長江三峽迷住了吧!如果有機會,再讓我們一起細細遊賞一番吧!拜拜!

介紹湖北三峽大壩導遊詞 篇五

今天雖然是陰天,天氣涼爽,非常適宜外出旅遊,於是我和爸爸媽媽決定去舉世文明的三峽大壩。去的途中要經過好幾個人工開挖的山洞和西陵峽,沿着長江左岸往上走,很遠就能看見橫在長江上的三峽大壩,壯觀及了。

第 一站前往罈子嶺,聽解説員説:“三峽大壩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發電站。壩高185米、長2309.49米。年發電量1820億千瓦。到了至高點罈子嶺,向左 看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五級船閘,向右看是雄偉的三峽大壩,向上看是一片汪洋,水面很平靜,這就是毛爺爺曾經説的:“高峽出平湖”的景色。

最後到大壩的下面看紲洪閘,泄出的洪水真是洶湧澎拜,好象脱韁的野馬向東奔騰。我看得真是捨不得離開,不知不覺中我台起頭來一看太陽已經掛在西邊的山頭上了,只好戀戀不捨的離開三峽大壩回家了。

長江三峽大壩導遊詞 篇六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代表宜昌國際旅行社歡迎大家的到來。我叫李樂,在接下去的時間裏將由我為各位提供導遊講解服務,我一定會盡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這次旅遊活動中感到開心愉快。俗話説,風景美不美,全靠導遊一張嘴,還有句老話是“觀景不如聽景”,但我們今天要遊覽的景點,就算我一句話都不説,您還是會由衷的讚歎一個字——“美”!老子説“大美無言”,今天就讓您體會體會!

好,下面請大家隨我一起去遊覽著名景點——長江三峽。有人説:“不走三峽,不算到過長江。不遊三峽,不算了解長江。”首先呢,我想為大家介紹一下長江。大家知道,長江是我國最長的河流,是全世界第三長河,它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它的源頭在我國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流經青海、西藏、雲南、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跨十一個省市自治區,最後匯入東海,全長6300公里,長江流域佔我國國土面積的1/5。

當長江流至四川東部的奉節,便衝開重山峻嶺奔騰而下,形成了雄偉壯麗的大峽谷——長江三峽,這便是我們今天要遊覽的地方,我們今天所説的三峽其實就是衢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它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市南津關,全長200多公里,三段峽谷各有特色,衢塘峽雄偉險峻,巫峽幽深秀麗,西陵峽灘多水急,三峽兩岸重巒疊嶂,形態各異,船行駛在三峽中,一會兒山色全阻,一會兒豁然開朗,別有洞天。

現在我們來到的便是衢塘峽,又稱夔門,西起重慶奉節白帝城,東止巫山縣的大溪鎮,全長8公里,在舉世聞名的三峽中最短,但是景觀最雄偉壯觀,長江在這裏切過中生代石灰巖,形成了陡峭的峽谷,瞿塘峽兩端入口處,兩岸斷巖峭壁猶如刀砍斧削,相距不足一百公尺,形如門户,故稱“夔門”,也叫瞿塘峽關,山巖上有「夔門天下雄」五個大字。左邊的名“赤甲山”,相傳古代巴國的赤甲將軍曾在此屯營,又因尖尖的山嘴活像一個大蟠桃,故有桃子山別名。右邊的名白鹽山,不管天氣如何,總是現出一層層或明或暗的銀輝,好象有一層鹽撒在上面。

這裏山高峽窄,仰視碧空,雲天一線,唐代詩人杜甫曾寫下“歡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的名句。峽中水深流急,江面最窄處不足五十公尺,波濤洶湧,奔騰呼嘯,令人驚心動魄。在白帝城下的礁石上,有兩根鐵柱,是古代“鐵鎖關”的遺蹟。鐵鎖關是用鐵鏈“斷江”或“鎖江”。據載,公元九○四年(唐天佑元年),張武在瞿塘峽口“作鐵捆,絕江中流,立柵於兩端,謂之鎖峽”。建立鐵鎖關的目的,起初是防禦外敵人侵,後來曾一度成為關卡,商旅往來均須繳納税銀。 在白鹽山的絕壁上,有一列之字形石孔,自下而上至山腰。在山下起點處,有“宋開慶路元帥”字樣依稀可辨,上邊有一個平坦的台子,叫望鄉台。相傳這是孟良梯,其實是古代人民鑿孔栽木或採藥的古棧迢遺址。在北岸一處黃褐色懸崖上,有幾個豎立的洞穴,約寬半公尺,從前裏面置有長方形的東西,從遠處看去,狀如風箱,故名風箱峽。那些風箱是戰國時代遺留的懸棺,共發現九副,棺中有青銅劍和人骨,現在懸棺已墜毀,洞穴仍存。

“巴東三峽巫峽長”,長江出大寧河口進入巫峽寬谷,我們也就進入了畫廊般的巫峽。巫峽西起重慶大寧河口,東止巴東縣的關渡口,全長45公里,是長江三峽中既長又整齊的一峽。巫山春秋為夔子之國,戰國時是楚國的巫郡。據晉代郭璞《巫咸山賦》載,唐堯時有一御醫巫咸深得堯心,生前封於此山,死後葬于山中,故以巫為地名。一説因在重巒疊嶂的巫山懷抱之中,故稱巫山。巫峽谷深狹長,日照時短,峽中濕氣蒸鬱不散,容易成雲致霧,雲霧千姿萬態,似煙非煙、似雲非雲,變化多端,有的似飛馬走龍,有的擦地蠕動,有的像瀑布一樣垂掛絕壁,有時又聚成滔滔雲紗,在陽光的照耀下,形成巫峽佛光,因而古人留下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千古絕唱。屏列於巫峽南北兩岸巫山十二峯極為壯觀,而十二峯中又以神女峯最為峭麗。古往今來的遊人莫不被這裏的迷人景色所陶醉。三峽水庫到達175米以後,巫峽水位僅提高80米,對幽深秀麗的峽谷風光沒有大的影響,相反地有杉木壤溪、神女溪等更幽深的峽谷景觀可以開發,給遊覽巫峽增添更多的奇情野趣。

好,各位朋友,現在我們就來到了三峽中的最後一峽——西陵峽,它西起秭歸的香溪口,東至宜昌市的南津關,是三峽中最長的一個峽,全長66公里,曾經的西陵峽以灘多水急著稱,自古三峽船伕世世代代在此與險灘激流相搏。“西陵峽中行節稠,灘灘都是鬼見愁”。 而現在,這樣的情況已成為歷史,隨着葛洲壩工程的建成蓄水,水位上升,險灘礁石永睡於江底,加上解放後的航道整治,西陵峽中灘多水急的奇觀、船伕搏流的壯景不復見了。今天西陵峽的大部分已經成為葛洲壩平湖庫區,船行駛在西陵峽中也感覺是那樣的平穩和舒適,我們沿途可欣賞博大恢弘的三峽工程及西陵峽兩岸的美妙景色。

西陵峽景觀很多,但我今天主要要介紹的是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提起三峽工程,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會為此而感到驕傲和自豪,然而三峽工程的建設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早在1920xx年,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就提出了建設三峽工程的構想,到1994年破土動工,距最初構想有近80年了。三峽工程共分為三期,嚴格的説是四期,1992年-1994年為籌建期,修築了長28公里的三峽壩區專用公路,一期是從1994年到1997年,以大江截流為標誌,相信大江截流時的壯觀場面大家已經從電視上看到過。二期是從1997年到20xx年,以第一台發電機組安裝完成為標誌,水位將抬升到135米。第三期工程從20xx年到20xx年,以二十六台機組全部發電,大壩建成為標誌,水位將抬升到175米。三峽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它是綜合治理長江中下游地區防洪問題的關鍵,工程還有發電、航運、灌溉和發展庫區經濟等多項綜合效益,對我國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及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介紹湖北三峽大壩導遊詞 篇七

今天終於要到三峽大壩去參觀。太陽剛剛露出笑臉,同學們興致勃勃地上了車。

在車上導遊介紹三峽大壩全長三十公里,全部用花崗巖修建而成。因為花崗巖有防震、防火、防潮的三大特點,是世界建設者公認的修大壩最好的材料。三峽大壩發電輸送到全國大部分城市,創造了一百多項世界紀錄,七百多項發明專利。

過了一會兒我們到截流紀念園。通過參觀和導遊講解,我們知道了長江截流是用巨大的石頭來填埋的。我彷彿看見上百輛大卡車裝着巨石宛如一條長龍向前駛去。

在罈子嶺上頗有一種“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去,都是如此的令人震撼。我無不感歎中華民族的勤勞和智慧,嘖嘖稱讚的同時我們還不忘拿起相機拍下眼前的美景,留到日後細細品味。站在罈子嶺最高點鳥瞰整個三峽大壩宛如一條卧着的巨龍,將整個長江分成兩段。上游江水波濤洶湧,下游則如一面未打磨的鏡子。

在經過三峽大壩前正好遇到泄洪放閘,江水奔流而下,宛如一匹匹脱韁的野馬齊頭並進撞擊在水面上,濺起一朵朵晶亮的水花。

在回校的路上,我一直在想這三峽大壩不就是民族強盛的證明嗎?我不禁為民族的繁榮昌盛而驕傲和自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zh-hk/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e3wwd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