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信貸風險的主要現狀【精品多篇】

信貸風險的主要現狀【精品多篇】

信貸風險的主要現狀【精品多篇】

信貸風險管理的策略 篇一

信貸活動是商業銀行的資金運用行為,在這一運用過程中,商業銀行可以根據不同情況,採取相應的措施來管理風險,迴避、轉嫁,分散和自留就是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基本策略。

一、信貸風險的迴避

從根本上説,信貸活動是商業銀行的一種主動行為,為了保證信貸資產的安全,商業銀行首先要主動地迴避那些不應承擔的風險。

(一)堅持審慎原則

作為對社會有着廣泛影響的金融中介機構,銀行在其經營管理過程中應始終堅持審慎原則。銀行與一般企業不同,一般企業根據其風險偏好的不同,既可以選擇低風險低收益的投資活動,也可以選擇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活動。而銀行始終應作為一個低風險偏好者存在,它所追求的是可承受風險下的合理收益,而不是高風險下的高收益,這是商業銀行風險選擇的一個基本要求。從另一方面講,銀行的信貸活動所收取的只是相當於社會平均收益的貸款利息,這一收益比率也不允許它承擔過高的風險。

(二)進行科學的評估和審查

要及時迴避信貸風險,就是要在授信之前,深入調查借款企業情況,客觀評估借款企業信用,嚴格審查貸款項目,然後根據自己的風險選擇,敍做那些適合自身風險要求的項目,放棄那些不符合自身風險要求的項目。簡言之,信貸風險的迴避就是商業銀行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特點,憑藉科學的手段使風險成為可控。這一切都要建立在對信貸風險的科學評估之上,而我們對授信客户進行信用評級、核定最高風險限額和授信額度、細化各類授信業務審查格式就是為了客觀評價信貸風險。所以,信貸風險迴避的過程實質上也是對客户進行信用評級和統一授信、對項目進行評估和審查的過程。

二、信貸風險的轉嫁

銀行在將一筆貸款貸給一家企業的同時,即承擔了該企業不能按期還本付息的信用風險,在這種情況下,銀行一方面要儘可能避免風險的發生,另一方面要及時將風險轉嫁出去。信貸風險轉嫁,是指銀行在承擔借款企業信用風險的同時,用擔保等方式把自己所承擔的信用風險轉嫁給第三者的一種風險控制方法,分為以下幾種:

(一)擔保轉嫁

擔保轉嫁即通過辦理擔保,銀行把本應由自己承擔的借款企業信用風險轉嫁給擔保人,但銀行在轉移借款企業信用風險的同時,又承擔了擔保人的信用風險。所以用擔保來轉嫁風險,其效果的好壞取決於擔保人的資信,如果擔保人的資信水平較差,擔保也就形同虛設。因此商業銀行一般都要求擔保人資信明顯優於被擔保人,擔保人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擔保人必須具有足夠代償貸款本息或其他授信資金本息的資產,因此,擔保授信額必須低於擔保人能夠提供的擔保資產的數額;二是擔保人必須具有獨立處理自己財產的自主權,如政府機關不能作為擔保人。

根據以上要求,為確保擔保人能夠履行擔保義務,銀行必須對擔保人進行嚴格的審查,擔保貸款及其他授信業務的展期必須經擔保人、借款人、銀行三方協商一致,並訂立新的擔保合同,或者尋找新的擔保人。展期改變了借款合同的期限,引起了借款合同的變更,延長了擔保人的法律責任,必須經擔保人的認可方能生效。

信貸風險的擔保轉嫁也包括抵押轉嫁,抵押分以第三人財產抵押和以借款人自身財產抵押兩種。在以第三人財產抵押的情況下,銀行所面臨的信用風險轉嫁給了抵押人;在以借款人自身財產抵押的情況下,雖然銀行所面臨的信用風險沒有轉嫁給第三人,但是通過抵押能有效控制信貸資產損失,達到降低信貸風險的目的。

(二)保險轉嫁

保險轉嫁,即通過辦理保險,將被保險人保險標的所遭受的財務損失後果轉嫁給保險人承擔的一種財務補償技術。保險是人們處置風險的一種有效方式,它能為人們在受害後及時提供經濟補償,但並不是所有的風險都可以得到承保。銀行信貸面臨的客户信用風險是一種動態風險,亦即投機性風險,這種風險既有損失的可能又有獲利的機會,這種風險是不可保的。銀行信貸風險正是一種不可保的風險,一方面,貸款客户可能不按時歸還貸款本息,使銀行蒙受一定的損失,另一方面,客户也可能遵守貸款合同,按時歸還貸款本息,使銀行獲得一定的利息收入。正是因為銀行貸款具有這樣的投機性,所以保險公司對於一般的銀行貸款是不予保險的。但是,一個國家為了某種特殊目的,可能會對有限的銀行貸款活動實施保險,出口信用保險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出口信用保險是對託收、信用證等項下進口商拒付貨款的風險進行保險,承保人多是由一國官方出面或由財政補貼的出口信用機構。目前在我國,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可以辦理出口信用保險。出口信用保險能有效地幫助商業銀行轉嫁對出口企業的信用風險,促進機電產品等資本貨物的出口。

三、信貸風險的分散

信貸風險的分散是指銀行在進行授信活動時要注意所選擇地區、行業和客户的分散,避免信貸資金的投向過度集中,即“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以減少銀行可能遭受的信用風險,從總體上保證銀行信貸資產的效益。對於銀行信貸業務來講,既要集中資金支持效益良好、有發展潛力的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客户,又要注意信貸投向不能過度集中於某一個或少數幾個重點,要注意做到地區分散、行業分散和客户分散。

(一)地區分散

地區分散是指銀行在敍做貸款等授信業務時,應把資金投向於不同地區的企業,以避免由於某一個地區的經濟狀況劇烈變動而使銀行蒙受巨大損失。當然,這主要是針對一些規模比較大、跨地區經營的銀行而言。近幾年,一些大銀行在完善國內機構網絡的同時,紛紛到境外設立分支機構,對境外客户敍做授信業務,一定程度上也是出於地區風險分散的考慮。

(二)行業分散

行業分散是指銀行在對企業貸款時,要考慮到企業所處的行業,不能把大部分的甚至全部的資金只投入到某一個或少數幾個行業的企業中。儘管一家銀行可能對某一個或幾個行業比較熟悉,但同樣要考慮到行業分散,因為市場狀況變化很大,我們所熟悉、看好的行業很可能會發生一些突然的、超出我們預料的變化,若銀行的資金僅投資於這些行業,會使銀行發生較大的損失。我國銀行過去按專業分工,與行業分散的風險管理要求是相違背的,不利於銀行經營的安全,因而近幾年我國加快了金融體制改革的步伐,鼓勵銀行間的業務交叉和同業競爭,符合風險分散的原則。

(三)客户分散

為了避免貸款過分集中的風險,各國金融當局都規定了一家銀行對同一借款人貸款的最高限度。例如:美國聯儲理事會規定了一家銀行對同一借款人的放款不能超過銀行股東權益的10%,同時還規定了對銀行高級職員借款的金額和具體用途。我國《商業銀行法》也規定,銀行對同一客户的放款不能超過其資本餘額的10%。所有這些規定都是從客户風險分散的角度來考慮的。

信貸風險分散要求銀行動態地監控授信地區、行業及客户的分佈結構,適時進行調整,這也就是所謂的貸款組合管理。消極的貸款組合管理只是簡單的風險分散,而積極的貸款組合管理則是追求風險分散基礎上的貸款收益最大化,它不是簡單的風險分散,而是有機的風險分散。

四、信貸風險的自留與補償

任何風險管理策略都要付出代價和成本。隨着金融創新的不斷髮展,新的金融工具大量湧現,風險控制技術日益發展,人們對風險的預測能力增強,對損失頻率和損失程度的把握能力提高,為適應新形勢下競爭的需要,銀行積極尋求更為經濟合理的風險處理方式,於是自留風險的技術得以重視和推廣。所謂信貸風險的自留,也叫自擔風險或保留風險,是指銀行自行承擔信貸損失的一種方式。任何風險管理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風險,銀行自身必然要承擔一部分信貸風險。

呆壞賬準備金制度就是銀行風險自留的一種有效方式。我國銀行自1988年開始實施呆賬準備金制度,目前,呆賬準備金的計提辦法是在每年初的應提貸款基數上按1%差額提取,也就是説,我國銀行自留風險的規模基本上是控制在貸款餘額的1%這樣一個範圍內的。

銀行自留信貸風險必須考慮兩個問題:一是一筆貸款數額的大小,損失的範圍有多大,是局部受損還是整體受損,發生損失的可能性有多大;二是銀行有多少資金可用於應付呆賬及意外的一些損失。也就是説,銀行的呆賬準備金和應付意外損失基金有多少。這兩點是銀行自留風險的前提,銀行的財力限制着銀行的風險自留能力,過度的風險自留會影響銀行的正常經營。

商業銀行在開展信貸業務經營活動的過程中必然要承擔一定的風險,因此,商業銀行需要根據各項信貸業務發生風險的概率,適度地安排各類業務規模,使風險得以分散,並確保各項業務收益足以補償一般經濟環境下的平均風險,使自身清償力足以彌補一般經濟環境下的最大風險。

信貸風險的迴避、轉嫁、分散和自留,都是信貸風險管理的基本策略,前兩者偏重於具體貸款風險的管理,更多屬於微觀信貸風險管理的範疇;後兩者偏重於商業銀行整體信貸業務的風險管理,不管是風險分散,或是風險自留,都是以一定規模的信貸資產作為管理對象的,是屬於宏觀的信貸風險管理的範疇。

信貸風險的道德風險概念 篇二

道德風險是委託人與代理人簽約後,在履行過程中由於信息不對稱導致具有信息優勢的一方有可能為實現其自身利益最大化,採取不利於他人的行動,侵佔他人的利益,從而造成他人損失的可能性。商業銀行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存在着多層次和多方面的委託代理關係,因此由於信息不對稱所導致的道德風險在商業銀行的經營過程中也就不可避免地產生和客觀存在。中國商業銀行的主要利潤來源仍然是信貸業務,信貸業務的道德風險問題也成為商業銀行風險防範的研究重點。

2)中國國有商業銀行信貸過程中道德風險層次及其表現形式

根據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管理體制和操作流程,道德風險主要存在於以下三個層次,並具體表現為:

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決策層的道德風險:商業銀行信貸的決策層主要是各級行的領導和信貸審批人員。在中國商業銀行的產權體制下,進行信貸決策的個人大多不擁有與其職權相適應的產權,事實上並無足夠的經濟能力對決策結果負責,或者只負有微不足道的責任,而且在中國商業銀行內部管理機制下,決策人員對信貸所創造的風險和收益所承擔的責權利也是不對等的,這是決策層存在道德風險的根本原因,具體表現在決策行為的非市場化,對高級管理層的約束力軟化,對違規行為反應遲鈍等等。

商業銀行管理層的道德風險:商業銀行的管理層主要指各級管理行的信貸業務管理人員。決策層的道德風險增加了管理層的道德風險,如表達意見不是從實際出發而是“迎合上意”,利益目標短期化,在決策層對管理層的約束力軟化的情況下,不同形式的越權經營,對下級違規行為反應麻木甚至默許,賬外經營,操縱會計報表,人為調整統計數據,報喜不報憂等等。

商業銀行經營層的道德風險:商業銀行的經營層是指信貸業務的直接經辦人員。他們是信息的收集者,是微觀信息量最豐富的層次,由於其獲取的微觀信息量最大,當管理層的監督不到位時,成為商業銀行內部道德風險發生頻率最高的層次。如工作人員利用制度漏洞,高素質人員利用電腦作案,信貸及不良資產管理人員刪除不利信息或提供不實信息誤導管理層等等。

3)中國商業銀行信貸業務中產生道德風險行為的防範對策

由於中國商業銀行信貸業務中產生道德風險問題的原因複雜,影響因素較多,因此,要有效防範道德風險就必須內外部、制度和人及產生道德風險的各層次進行綜合防範。

首先,建立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應該説國內商業銀行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方面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作為中國商業銀行主體的國有商業銀行仍然沒有完全擺脱政企不分的局面,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股東作用仍然有限,產權不清、內部人控制等問題難以有效解決,股東大會及商業銀行內部監督系統還無法實現對決策層和高級管理層的有效制約。必須真正建立起商業銀行決策層以其自身權益對銀行的經營效果負責,經營者直接承受經營失敗的經濟責任的管理體制,對商業銀行信貸業務中的道德風險控制才可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其次,進一步完善商業銀行內部控制體系,將中國商業銀行部門分散管理的風險管理方式變為流程管理和系統管理。根據商業銀行的日常經營管理行為將風險控制分為業務流程的風險控制與管理流程的風險控制進行分別的研究與設計。要在既定的組織結構下,加強各部門內的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有效控制各項管理工作及工作流程中的風險,從而充分發揮內部控制體系在道德風險防範中的作用。

第三,建立充分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強外部監督,可有效地降低商業銀行內部道德風險。

充分發揮銀監會及銀行同業公會的作用,如建立金融從業人員信息庫,對不適合擔任商業銀行高級管理職務的人員信息予以充分披露,提高商業銀行獲取人力資源信息的能力;要求各商業銀行提高對違規經營責任人員處罰的透明度等等。同時也要明確監管部門的責任,建立責任追究制度,確保外部監督的及時有效。從而促使商業銀行在進行高級管理人員任用時不僅僅限於銀行監管部門的資格審查,而且從自身的風險控制角度自覺加強人事任用的審慎性,降低商業銀行信貸過程中管理層的道德風險。

第四,以法約束,加大對信貸人員從事道德風險行為的懲罰力度。

制訂嚴格執行剛性的法律制度對防範銀行信貸人員的道德風險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根據香港《防止賄賂條例》第九條(香港法例第201 章) 規定,銀行信貸業務人員為本人或親屬接受客户的任何有價值的東西如金錢、禮物、職位、服務、優待等利益,從而在處理信貸業務中給予優待,即為違法,其最高刑罰是入獄7 年及罰款港幣50 萬元,同時將招致最高7 年的禁止擔任任何法團或公共機構管理人員職位或在任何專業中執業的處罰。通過嚴厲的刑罰,發揮了其在維護金融秩序中的巨大威懾作用,遏制了信貸業務人員的貪慾,使信貸業務人員不以身試法,防止了信貸業務中的道德風險行為。

第五,塑造誠信企業文化,建立廉潔高效的信貸人員隊伍。

企業文化是決定企業運作的核心模式和信念。健全的道德文化,是各級員工處理日常事務的決策基礎。如果各級信貸業務人員都能自發地維持高的道德標準,則銀行無須擔心違法活動的發生。通過建立誠信企業文化,加強對信貸人員的誠信管理。要經常留意各級信貸人員的行為,及早發現問題;要通過不同的人與客户進行聯絡,防止其對信貸人員進行腐蝕;要通過內部投訴機制,舉報各種舞弊行為;要針對員工的具體情況,安排周密的培訓計劃,如經常開展案例分析,以案説法等防範教育,使信貸從業人員認識到風險,加深其對法律、監管規定、道德標準的認識,提高其對道德兩難問題的警覺性及處理有關問題的技巧。

信貸風險的防範措施 篇三

1、加強准入管理。在授信環節,做到科學核定總量、明確區分種類、嚴格遵循權限;在用信環節,做到深入調查、詳細審查、充分審議、嚴格審批,提出行之有效的限制條件和管理措施;在審查環節,探索建立獨立審查制度、審查合議制度、審查諮詢制度以及審查監理制度。對正常貸款,以加強維護和深度開發為主,持續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和信用便利;對關注貸款,密切關注不利因素的變動趨勢,確保擔保的有效性和充足性,抓住客户資產變現、對外融資、改制重組、經營改善等時機相機退出;對可疑貸款,果斷、依法強制清收。

2、加強預警監控。風險預警是防範信貸風險的一項重要舉措。良好的預警機制,可以前移風險關口,達到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的效果。要實現“多渠道”預警,創新信貸風險監測預警手段,綜合運用信貸管理系統、專業統計報表以及各類媒體獲取風險信息和數據,構建風險監測預警信息系統,形成“多角度觀察、多方面分析、多渠道傳遞”的工作局面。要實現“零距離”預警,建立和完善科學的監測指標體系,提高監測的真實性、時效性、準確性。

3、加快信貸調整。市場經營條件下常盛不衰的企業不多,有前瞻性地加大信貸退出力度,才能有效防止信貸資產質量惡化。在客户退出上,要切實實現“三個轉變”:一是由事實風險退出向潛在風險退出轉變。前移風險關口,動態跟蹤各類貸款遷徙變化趨勢,提高對發展趨勢的預見性。二是由被動性退出向主動性退出轉變。統籌規劃,儘早打算,通過催收、核銷、審批控制等手段,主動壓縮規模小、效益低、前景差、風險高的企業貸款餘額。三是由戰術性退出向戰略性退出轉變。信貸結構調整不能操之過急,必須掌控好節奏和力度,防止在退出中形成不良。

4、加強貸後管理。貸後管理就是要不斷髮現營銷機會和客户風險預警信號,不斷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和對策並付諸行動。要建立貸後管理考核體系,把客户檢查過程、信息分析過程、預警預報過程、客户退出過程等納入信貸工作整體考核範疇,針對每個管理環節和要素制定考核標準和依據,促使貸後管理人員經常、自覺、深入地實施貸後管理,讓概念化的管理具體化。要建立差別化的風險監控制度,在密切監測風險變化的同時,做好對邊緣貸款的動態跟蹤和監測,制訂完善的風險監控方案,及時化解潛在風險。

5、培育合規文化。要注重培育客户經理良好的職業操守,做到始終不越思想道德這條“防護線”,始終不碰規章制度這條“警戒線”,始終不違犯法律這條“高壓線”。要注重建立與合規文化相適應的激勵約束機制,明確傳遞一種信息,即:獎勵那些善於發現風險、揭示風險、規避風險的員工,懲罰那些違反貸款規則、製造貸款風險、不顧貸款風險的員工,切實在內部形成一種“不以效益為由簡化貸款程序,不以發展為由變通規章制度,不以同業競爭為由放寬准入條件”的良好氛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zh-hk/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n54oy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