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先進事蹟材料 >

指導員“接力”服務村發展紀實

指導員“接力”服務村發展紀實

省委組織部三任指導員“接力”服務華光村發展紀實

指導員“接力”服務村發展紀實

■記者 程茂林 通訊員 徐屹立

説起華光村3年來的變化,桐鄉市崇福鎮華光村黨總支書記蔡榮華是這樣形容的:前所未有,翻天覆地。華光村幹部和羣眾都感慨地説,華光村這3年大變樣,農村工作指導員功不可沒。

2004年3月以來,省委組織部先後派出陳德毅、洪偉、徐兆禮來到華光村擔任農村工作指導員。他們以村為"家",全心融入,認真履職,充分發揮了"六大員"作用,"接力"助推華光村新農村建設,為華光村燃起了希望之光。

"人到、心到、工作到"

徐兆禮遞給村民的名片上,寫着"省委組織部住華光村工作指導員"。他説,特意把"駐"寫成"住",提醒自己"人到、心到、工作到"。3年來,三任指導員就是以這樣的狀態,全心全意服務華光村發展的。

華光村村部一樓的一間簡陋宿舍,是指導員吃住的地方。他們克服生活方面的困難,堅持生活低標準、工作高要求,利用住在村裏的機會,一有空就走訪農户,瞭解情況,宣傳政策,為困難村民排憂解難。到華光村的第一個月,陳德毅就走訪了60多户農户,與100多名村民面對面交流,與村民"打成一片"。經過深入調研,他提出"先整治、後示範"的新村建設思路,把解決交通等村民關心的生活環境問題作為突破口,積極爭取資金,指導村裏建通組公路,建河道生態護岸,疏浚河道,修建橋樑……華光村的面貌開始發生明顯變化。

此後,洪偉、徐兆禮先後來到華光村,幫助編制新農村建設整體規劃,啟動村民自來水改造工程,規劃啟動華光"漁樂園"建設項目。在新村建設規劃的具體實施過程中,針對墳墓搬遷遇到阻力、搬遷補貼與村民的願望差距較遠等困難,指導員沒有等待觀望,而是迎難而上。指導員與村幹部一起制定了"零距離"方案,帶着新村建設圖片資料,走進村民家中和田間地頭,耐心細緻地做村民工作。整整花了3個月時間做思想工作,終於取得村民理解,成功搬遷了260餘座墳墓,完成了土地徵用等工作。目前,新村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着,村民都期待着早日搬進新村別墅。

3年來,三任指導員千方百計借外力,為華光村辦了大量實事。如今,村裏已建成通組公路12公里,道路水平在桐鄉市各村中屬上游;水利設施得到明顯改造,新建和改建橋樑4座,修繕水閘兩座,大大增強了抗災能力;新建了500多平方米、集黨員教育和村民農技培訓等為一體的村級文體活動中心,閲覽室、多媒體電教室、老年活動室、籃球場等一應俱全,豐富了村民生活;整治了村級辦公場所,美化了環境……説起華光村如今的村容村貌,村民李子發老人難掩心中的激動:"做夢都想不到村裏會發展得這麼快,變得這麼美。"

"軟環境也要緊跟上"

三任指導員深深地認識到,為村民辦一些看得到的實事並不難,難的是如何使村幹部和村民轉變觀念、提升素質。因此,他們在推進村莊硬件設施建設的同時,重視"軟環境"建設。

在指導員幫助下,華光村成為2005年度嘉興市文明村。但指導員沒有就此停步,而是乘勢而上提出爭創"省級文明村",以文明創建繼續推動華光村再上新台階。指導員"從我做起",每天早晚清理村辦公場所的垃圾,帶頭打掃辦公區域的環境衞生,推動了全村環境衞生整治,帶動許多村民革除了亂扔垃圾等陋習。最終,華光村通過了省級文明村的驗收,第一次獲得省級榮譽。村民們一致認為:"這不僅是榮譽,也振奮了大家的精神,明顯增強了全村凝聚力。"

3年來,華光村還創建成為了嘉興市"四星級民主法制村"、農家樂特色村、科普示範基地以及桐鄉市"信用村"、"生態村"等,成為桐鄉市第一家信息化試點村,並被桐鄉市列為新農村建設調研基地。通過創建"信用村",桐鄉市信用聯社為華光村村民提供了300餘萬元創業優惠貸款;通過創建民主法制村,村裏的矛盾糾紛減少了……

三任指導員充分發揮組工幹部優勢,從新農村建設的關鍵——黨員幹部隊伍建設入手,引導全村黨員幹部提升素質,發揮先進性。通過理順組織制度,規範了每月一次的黨員學習制度,出台了新的民主評議黨員制度,並改變了原來集中學習發補貼的習慣,狠抓黨員思想政治教育不放鬆。指導員還先後4次帶領村幹部赴台州等地的農村參觀,開拓村幹部視野。同時,努力改善村班子結構,引進了一名年輕的大學生"村官"。

指導員想村民之所想,也想村民之所未想。今年初,為了擴大民主,指導員提出建村級網站。這是村幹部和村民未曾想到的新鮮事。指導員加班加點,為網站設計網頁,一個月後,網站開通運行了,包括"村務公開"、"遠程教育"等9個方面的內容,村民可通過信箱向村幹部反映意見建議,也可瀏覽實用信息和村裏各種動態信息,對村民生產、生活帶來了很大方便。

掉下感激的淚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指導員動足腦筋,在積極為華光村爭取建設資金的同時,還着力增強該村"造血"功能,引導村民創業,為村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在指導員幫助下,華光村啟動了"漁樂園"項目和加油站經營項目,僅這兩項就可給村集體每年增加60萬元租金收入。

短短3年間,華光村更美了,經濟實力更強了,村民素質更高了,已由一個相對欠發達的村一躍成為先進村。村集體收入已由2004年的60萬元增加到2006年的80萬元,預計2007年將超130萬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由2004年的7200元增加到2006年的9780元,預計2007年將達10800元左右;個私企業由2004年的70家增加到2006年的110家,預計2007年將達130家。

"派來一個人,影響一個村。難忘指導員駐村期間無私奉獻的許多故事,指導員真是我們的貼心人。"華光村村民由衷地説。省委組織部的同志和指導員先後6次看望村裏困難老黨員周龍虎,幫老人解決生活困難;陳德毅一有空就深入農家,與村民聊天、談心、交朋友;洪偉克服家中困難一心撲在駐村工作上,戰颱風"麥莎"時,帶領村幹部冒着大風大雨走村串户排險情;徐兆禮堅持寫"民情日記",寫了共計10萬餘字,並且利用自己的書法特長經常為村民寫對聯等……村幹部説,指導員在"做人、做事、做工作"方面都給我們樹立了榜樣,讓我們學會了許多富民強村的新思路和好辦法;村民説,從指導員身上,我們深刻體會到了農村工作指導員制度是個好制度,也看到了組工幹部的好形象。

今年3月,一封飽含着華光村全體村民的深情的感謝信,寄給了省委常委、組織部長斯鑫良。信中寫道:"三任指導員為我們村的發展,盡心盡力,吃苦耐勞,他們務實的工作作風,贏得了我們村民的一致好評,他們為村裏所辦的實事不勝枚舉,我們感激不盡……"

前兩任指導員期滿離村時,華光村一些村民流下了感激的眼淚。今年5月底,第三任指導員也要期滿,村民們表達了共同的心聲:希望省委組織部派來的指導員能繼續留在華光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zh-hk/shiyongwen/xianjincailiao/6pz6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