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讀後有感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讀後有感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讀後有感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讀後有感篇1

讀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後,對於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些感觸。因為人的有機體需要能量輸入,所以人要吃飯。要吃飯,那是“必然”的;吃什麼飯,什麼時候吃,吃多少則是偶然的。同樣,因為人是有機體生命,而有機體生命總會經歷生長、成熟、衰弱、死亡這樣的過程(自然法則),所以人總是要死的。人要死是必然的,什麼時候死,以什麼方式死則是偶然的。今天起來發現路面是濕的(結果),我們推測昨天晚上可能下雨了,但是也有可能是被人用水澆的(偶然);假如昨天晚上下了一場大雨,我們會用肯定的語氣説今天早上的路面一定是濕的(必然)。我們習慣在一件事情上找出原因,如果可能的話,最好找到最終的原因。人本性上有一種對事情窮根究底的求知慾望,古希臘人面對紛繁蕪雜的世界想找出這個世界(存在)的最終解釋,從泰勒斯的世界起源於水到柏拉圖的理念,人們不滿足於對事件的經驗解釋,希望找到一個最終的必然的並經得起理性考驗的解釋。

辨證法大師黑格爾對偶然和必然及其關係的演繹達到了辯證邏輯的頂峯“偶然的東西正因為是偶然的,所以有某種依據,而且正因為是偶然的,所以也就沒有依據;偶然的東西是必然的,必然性自己規定自己為偶然性,而另一方面,這種偶然性又寧可説是絕對的必然性。”馬克思主義繼承了黑格爾的辯證法思想,成為自身哲學的方法論基礎。對偶然和必然的認識自然也有了更加純熟的解釋。但是有一點不足之處是,在歷史觀領域,經濟決定論的思想也時常為世人所詬病。經濟決定論的思想,給人一種宿命論的歷史主義印象。經濟無疑是強有力的推動歷史前進的物質基礎,但是歷史事件的發生充滿了不以物質多寡為條件的變數,心理的,外在因素的,傳統習俗的,偉大人物的個人作為都是相當不可忽視的因素。歷史必然性的説法往往會引起人們的厭惡之感,因為必然性漠視了個體的作為,個體的意義。

人類社會正在走向全球化,這是後現代的一種趨勢。人類開始從狹小的個人空間中走向一種彼此交往更加密切頻繁的信息化時代。偶然性的因素正在增多,必然性的説教越來越得不到認同。在必然性居支配地位的時代,人們談理想,談人生意義,所指向的是一個永恆的必然領域:真理的,價值所在的世界,必然性起支配作用的理念世界。現在的人還相信這樣的永恆世界恐怕不多了,那麼人生到底怎樣才有意義呢?(面對着必死的人生)我的回答是:活在真實的偶然中,並用自己的全身心去體驗那偶然向自己昭示的那個世界的樣子。沒有必要去相信這個世界必然要發生什麼——因為那是虛假不可信的——,也沒有必要去追求一種所謂永恆不變的真理——因為根本沒有不變的、永恆的真理——,必然的真理只是偶然的事實而已,在生活中被偶然的揭示出來而已,並沒有什麼大不了。

明天對我意味着什麼,我不能肯定,我也不需要肯定知道是什麼樣會發生什麼。但是我確信的是,明天對於我一定是新的一天,一定不同於今日和昨日;對於別人也一樣。馬克思説的好:解釋世界的不如改變世界的。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讀後有感篇5

讀過馬克思原著的人和沒有讀過馬克思原著的人,對於馬克思主義的認識是迥然不同的,讀過馬克思著作的人,他所感受到的是馬克思著作裏的鮮活的思想和充滿激情的文字,不至於象馬列主義教程一樣令人懨懨欲睡,馬克思恩格斯原著使人能夠深入理解和領悟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而不讀原著的人對於馬克思主義的瞭解充其量是走馬觀花、管中一窺而已,所以,不讀馬克思原著的人對馬克思主義誤解居多,讀過馬克思原著的人大都轉變為馬克思主義的堅定捍衞者!就我個人而言,在讀馬克思原著之前,我對馬克思主義的瞭解僅僅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程,説實在的,這些死的結論常常令我提不起興趣來,抽象而空洞,學過之後,我對於馬克思主義也僅僅是一些抽象的結論和字句,不僅沒有真正理解馬克思主義,而且很快就遺忘了,所以,課堂上的馬克思主義往往使人走向它的反面,就是有意無意地要讓人對馬克思主義產生反感,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是需要在馬克思恩格斯原著中去領會。

儘管在中學時代我已經接觸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但是,我對自我人生的要求之一:有生之年讀一些經典的書,在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能夠對這個世界有所瞭解。除了古今中外經典文學名著外,我最大的想望就是系統地讀一讀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看看這兩位在世界範圍內影響最大的思想家是如何思想和認識世界的。當初這在我心底裏只是一種蒙朧的願望,因為,在一個買賣歡笑、盡情享樂和追求消費的時代,有誰願意花功夫去讀那些需要思考和耐心的大塊頭著作呢?這些著作大多被束之高閣,代之以快餐式純消遣式書籍,因此,很長時期以來,我並沒有刻意去搜尋馬克思恩格斯的書籍,只是在幾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才接觸到馬克思恩格斯著作:我到一個朋友家裏串門,無意中發現其父親書架上陳列着六七十年代版本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嶄新的四大本,似乎自從它擺放在書架上就從來沒有人光顧過,既然主人只是把它作為擺設,不如我拿回去隨便翻翻,於是我從朋友家取走了這四大本著作,閒暇之餘開始研究起馬克思恩格斯著作來,一來圓我一個夢想,二來希望通過馬克思恩格斯著作使我對於現實社會性質的認識有所幫助。這不經意的經歷竟使我從此對馬克思恩格斯著作愛不釋手,一發而不可收,此後,我又陸續找來一些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來讀,對馬克思主義有了全新的認識和感知。在讀馬克思恩格斯原著的時候,我的感覺是我似乎才第一次接觸馬克思主義思想,對於社會現象能夠看得更通透,對於通常得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難怪恩格斯説,馬克思著作是一部社會科學百科全書,透過他的著作處處可以感受到關於社會分析和政治問題的真知灼見。

馬克思著作分為哲學著作、經濟學著作、政論性著作、時事評論以及往來書信,涉及政治、經濟、哲學、社會問題等多個領域,思想極其嚴整,博大精深,文章語言奔放有力,時而詼諧風趣,時而辛辣諷刺,經典引述信手拈來,表明他知識非常淵博,論證思維縝密,思想深邃,反映了馬克思對他所研究問題從來不是淺嘗輒止,而是深思熟慮的結果,因此,閲讀馬克思著作,不僅僅是思想的洗禮,認識上的昇華,更是精神上的享受,作為現代人不可以不讀馬克思恩格斯著作,他既是現代生活的體現者,更是瞭解現代社會,具有博大的人文關懷、社會責任現代公民。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讀後有感篇2

馬克思主義是人類文明的瑰寶,是我們的立黨之本,立國之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掌握的,必須真學真懂、掌握精髓,而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是一條有效的途徑。通過閲讀使我們不斷認識到,學習馬克思主義著作不僅要用來提升個人的思想境界,還要用來解決實際問題,指導我們的工作。因此,在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時,一定要把學習與思考統一起來,把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提升思維水平和思想境界,增強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對於馬克思主義的學習,我們應該認識到它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所形成的理論成果,分別是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縱觀歷史,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帶領中國革命取得勝利,進一步指導中國建設,正是因為它能與中國的實際相結合,適用中國的國情,所以,學習馬克思主義要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進一步深入理解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認識,才能進一步深化學習馬克思主義,進而理解中國化理論成果,並用以指導實踐。

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同時還應該緊貼實際,要緊密結合單位和個人實際,以我們的工作、生活和遇到的問題為着眼點和落腳點,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來正確分析和解答現實生活和本職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而指導工作推動發展。

就拿我國高速發展的城市化進程來看,就有很多不符合馬克思主義原理的地方,導致一些後果,帶來一些弊端。譬如城市規劃的隨意性,導致城市建設中,“拆了建,建了拆”、“馬路拉鍊”等不合理、違反規律的現象時有發生;規劃建設中缺乏對文化遺產等資源的保護意識,導致很多珍貴的資產無法傳承,給子孫後代留下遺憾;城市建設中,生態環境破壞嚴重,導致社會發展不和諧。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條件,也是城市居民生活質量高低標準之一,我們不能孤立的、靜止的看待問題;同時,城市建設過程中,過度地追求速度而忽視了質量的提高,導致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現象頻出,片面追求建設的高速度,忽視客觀規律,盲目蠻幹,造成了人力、物力、財力的大量損失。

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始終保持巨大的影響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最根本的就在於它具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個活的靈魂和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學習的目的全在於運用。所以,學習馬克思主義應着眼於從中汲取思想力量,以指導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為目的,着眼於馬克思主義的運用,着眼於對實際問題的思考和實踐。這樣,我們才能有所進步,才能有所提高,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

當前,我們所處的時代正在飛速發展,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正在不斷前進,這就要求我們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結合我國實際,正確運用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分析和研究當前所遇到的問題和矛盾,實事求是、開拓創新,從而不斷推動我國社會事業不斷髮展,開創新局面。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讀後有感篇3

首先我想談談信仰馬克思主義與研究馬克思主義的關係。我認為,研究馬克思主義與研究宗教不同,馬克思主義不僅僅是我們的研究對象,還是我們的信仰。研究宗教不一定非要信仰,或者説為了更客觀地研究宗教等問題,為了得出更科學的結論,置身事外的非信仰狀態更理想。但是,研究馬克思主義不同,研究馬克思主義與信仰馬克思主義不矛盾。研究馬克思主義首先要信仰馬克思主義,相信馬克思主義是真理,信仰共產主義;但同時,這種信仰是“我知道我相信”的理性信仰,是建立在前人和自己的研究基礎之上的,不是非理性的盲目迷信。盲目迷信就可能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與堅持馬克思主義反而背道而馳。

邊閲讀,邊思考。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主要途徑就是閲讀。但是馬克思一生著述太多,卷帙浩繁。有人説如果馬克思有什麼缺點的話,寫得東西太多算是一個缺點。文字多,如何閲讀便成為一個問題。地毯式通讀當然是全面、也是必要的,並且,一些經典篇目是要反覆熟讀、精讀的。在熟悉經典篇目的基礎上,我個人更傾向於專題式閲讀,帶着問題進行閲讀。這樣閲讀效率會高些,大腦也處於活躍狀態,有所期待會更容易激發靈感、獲取有用信息。當然,閲讀與發現問題是互動的循環,通過閲讀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動力將閲讀導向深入,很難説先有閲讀還是先發現問題,這似乎是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

精一點,兼其他。這其實也就是博與專的關係。我個人認為研究馬克思主義要具有廣博的視野。這是由馬克思主義的本質所決定的。這又涉及馬克思主義的本質是什麼、也就是什麼是馬克思主義的問題。這個問題很難回答,理論界關於馬克思主義的本質界定一直存在分歧,目前存在的理解和判斷有這樣兩大類:

第一類是從外延角度,把馬克思主義分為原本意義上的馬克思主義、引申意義上的馬克思主義。原本意義上的馬克思主義是指馬克思本人創立的科學理論體系,列寧曾經從這個意義上運用馬克思主義,他説:“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的觀點和學説的體系”。引申意義上的馬克思主義指的是繼馬克思、恩格斯之後,他們創立的原本意義上的馬克思主義與不同時代特徵和不同國家國情相結合提出的新理論。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都是此種意義上的馬克思主義。

第二類是從內涵角度,學者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和認識對馬克思主義的本質作出不同的界定。第一種認為馬克思主義是一個科學世界觀體系;第二種認為馬克思主義是關於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學説;第三種認為馬克思主義是關於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學説;第四種認為馬克思主義是關於資本主義的科學;第五種認為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學説。應該説,五種對馬克思主義本質的界定都有其合理的一面,都反映了馬克思主義的一部分本質,但是任何一種界定都是對另一種界定的否定,都帶有片面性,從而也就難以全面反映馬克思主義的本質。

我個人比較贊同從整體性意義上來理解馬克思主義的本質。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體現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內容是一個整體,按照列寧的説法,馬克思主義包括哲學唯物主義、馬克思的經濟理論和階級鬥爭學説“三個組成部分”。而且三個組成部分是一塊整鋼,將任何一個部分割離出去都會影響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儘管人們對列寧的這一説法有一些不同看法,實際上馬克思主義的思想來源和理論內容的確還包含許多豐富的因素,但總體而言,列寧關於馬克思主義三個組成部分的説法能夠一定程度上體現馬克思主義理論內容的整體性。

需要指出,在談到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時,其組成部分與涉及的學科是兩個問題,如果將兩者混為一談,人們立即就會質疑,馬克思主義不僅包括三個組成部分,還應該包括政治學、社會學,甚至還包括人類學、歷史學、宗教學等。如此理解的馬克思主義不僅成了無所不包的知識大雜燴,而且潛含着使馬克思主義面臨被肢解的危險。早在1980年,海爾布隆納就在其著作中批評説:“從一開始,馬克思信徒們的著作的一大特色就是把馬克思的著作加以可悲的分割,對其作出了種種相互牴觸的解釋。而在最近這些年來,這種分割則日益明顯,解釋也更加分歧,確實很難找到把整體統一起來的因素。”這是由知識論的致思取向所導致的後果。馬克思主義是一個整體,對於這個整體的任何知識論的肢解和折衷都是對其整體性的損害。對於這種整體性,晚年恩格斯在一封通信中指出,“馬克思的東西都是互相密切聯繫着的,任何東西都不能從中單獨抽出來”。

但是,目前馬克思主義研究的現狀確實存在學科分立、各自為營的現象,專業劃分非常明顯。我不想過多談這個問題,這不是今天的主題,但我個人認為研究馬克思主義要在本專業領域精耕細作的同時,拓寬視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國外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等學科所涉及的問題都要關注一些,文學、歷史、社會學等也要讀一些。從生理上而言人是雜食動物,精神上也應如此。我個人做得也很不夠,但這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鑽理論,聯現實。我們常常強調研究學問要理論聯繫實際,研究馬克思主義尤其如此。因為馬克思主義本身就不是書齋裏的學問,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第十一條馬克思早就説過:“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我們今天重新閲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當然要密切聯繫現實,這既符合馬克思主義的本真精神,也是實現理論創新的生長點。

其實,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中的很多問題,既是重大理論問題,也是重大現實問題,因為馬克思主義本身的實踐性質,很難將理論與現實分割開。比如,當前熱議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煉,能説只是理論問題,與現實不相關嗎?再比如,現時代,如何理解馬克思意義上的“無產階級”概念?是不是像西方學者所説,是馬克思創造出來的一個神話呢?如果是,承擔解放人類的革命主體都不復存在了,馬克思的歷史觀立即就面臨被解構的危險;如果不是,又如何根據馬克思的文本回應這些挑戰和攻擊?我認為這些問題既是理論問題又與現實密切相關。如果通過深度閲讀原著,能對這些問題作出徹底的、具有説服力的解釋,將有利於推進馬克思主義的研究。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讀後有感篇4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所選篇目力求突出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基本原理。這裏主要選編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有關著作、文章。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是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主要方法之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就是為廣大研究生的需要而選編的。收入《選讀》的有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和斯大林的一些主要的著述。《〈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導讀》則以收入《選讀》的著述為主體,從理論、歷史和現實三個方面及其相互結合上,作了一些必要的梳理和解説。

讀了此書,對馬克思主義有了一點了解,切實感受到了他思想的博大、深邃。粗略縱覽了共產黨的歷史進程,對現實更有了切實的體會。對於幾個偉人,也深感佩服。

讀了此書,我受益匪淺。讓我且思且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zh-hk/xindetihui/duhougan/1p45d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