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周國平散文讀後感精品多篇

周國平散文讀後感精品多篇

周國平散文讀後感精品多篇

周國平散文讀後感 篇一

讀一本書其實是從標題開始,進而是目錄,然後是序言,再才是正文。這本散文集的標題很是普通,對內容的瞭解要從目錄開始。散文是按日期分成幾個專題的,從專題的名稱來看,很富有哲學的味道。只有一個人生,今天我活着,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聖路,安靜,每一個都可以作為一個命題,而寫成一篇篇乾澀難懂的文字,但是每一篇散文的標題,都是些貼近生活的內容。有旅遊(《旅+遊=旅遊?》)、擠車(《從擠車説到上海不是家》),還有一些有關生活態度的,《消費=享受?》、《愉快是基本標準》。

從生活中來表達自己的人生哲理,也許準確地説是從我們通常都會需要的情況或是都會思考的問題出發,來談一些看法。例如在《旅+遊=旅遊?》一文中,有這樣三個問句“恬靜的陶醉在哪裏?真正的精神愉悦在哪裏?與大自然的交融在哪裏?”,從一個旅遊的現象而引出這樣三個問題的思考,而這些思考其實不僅限於旅遊,而是我們的生活。

他的文章不僅是故事加感想的散文,也許是我有短時間看了太多的《讀者》,基本上對一個故事加上就是論事的一點評論的八股格式,而大多是些信念、注重細節之類的,寫出某個具體的道理,而讀者很難有自己進一步的思考,缺乏“可持續發展”性。他的散文至少也是事情加思想,而給讀者留下了繼續思考的餘地。

他的散文融合了生活和哲學。有他的散文而引發的對人生的思考雖然深刻,但是不幹澀。前幾日看了幾頁《蘇菲的世界》,雖然把哲學放在了有豐富情節的故事之中,但終究是有“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的基本哲學命題,需要集中的思考,也許也有一些對思想的壓力,這樣的思考是有味道的。但是在周國平的散文中,借生活事件和尋常的命題而思考一下人與自然、孤獨也未嘗不是一種輕鬆的思考體驗。既有一種思考的快樂,又不至於有思想的壓力,在我看來,這也是他的一個成功之處。

其實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思想,與社會的現象相違背。《何必名校》便是如此的一篇,記得陳丹青有篇《教育的現實和現實的教育》,主題顯然一致。但是陳丹青是借中美教育之差異而同批中國教育體制,也許是因為此文作序的需要,而《何必名校》則是通過自己小時候經歷的描述來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周國平散文,甚至包括今日在看的隨筆集《人與永恆》,都是從自身出發,通常用第一人稱(我在摘抄中有一段評論),更具主體性,而少一些排他性。也許有對現實的坦然。

也許他的散文的出色之處在於從普通的命題出發,表達了自己的思想,而帶動了我的思考。

周國平散文讀後感 篇二

讀書是來自心靈的感受,《思想的星空》作者周國平先生説,真正的閲讀必須有靈魂的參與,它是一個人的靈魂在一個借文字符號構築的精神世界裏的漫遊,是在這漫遊途中的自我發現和自我成長,因而是一種個人化的精神行為。

也就是説,沒有靈魂參與的閲讀活動得不到一點用處,毫無價值可言,我們讀書重在思考,我們常常揣摩作者寫作的意圖,可是常常是什麼也悟不出來,是的,這種情況會出現,但我們在思考的時候,腦海中會出現我們自己理解的作者的意圖,也許不準確,但通過這樣的活動,我們就有了一種新的對書籍的理解,這也難怪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人們對於書的理解不同,則感受就不同。

讀書是一個愉快的過程,如果在讀書時不感到愉快,我們就必須懷疑是否有利益的強制在起着作用,使它們由性情生活蜕變成了功利行為。

我們常常也有所感悟,讀書,如果是一種痛苦的過程,那麼再怎麼強迫自己,自己的意識也不會承認自己對其產生好感,也不會去讀,如果一種教育使學生不能體會和享受讀書的樂趣,反而視讀書為完全的苦差事,我們便可以有把握地判斷它是失敗了。

所以,當我們真正的沉浸,從內心深處去感悟和認同它,一本書就是朋友而不是敵人。當然,這樣的感覺是需要培養的。

青少年時期是對書籍渴望的爆發期,在這段時間培養起我們的讀書習慣,就可以受益終生。首先可以從自己喜歡的書開始,在逐漸深入,我相信真正讀書愉快的一定會手不釋卷,就像黃山谷所説:“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這樣的境界,應當是讀書的至高境界。

讀書,要看讀什麼樣的書。人有好壞之分,書有優劣之別。讀書自然應當是一種幸事,但看了無用之書亦是無用之舉。尤其但我們身處於思想構建的重要時期,書的選擇對我們而發言就很重要了。

周國平先生説要讀永恆的書。永恆的書是什麼?他就相當於是經典讀物,是在歷史是幾千年的車輪下碾過依舊完好的智慧結晶。“經典是人類精神財富的一個寶庫,他就在我們身邊,其中的財富屬於我們每一個人。閲讀經典就是享用這筆財富。”經典自然是我們智慧的結晶,因此他對我們構建思想體系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讀書不能輕信那些有着暢銷書名號的書籍,因為時間才是最公正的裁判,經過時間的考驗,書的價值才有所發展。周國平先生還提出一個觀點,直接讀原著。“哲學的精華僅僅在大哲學家的原著中。”我們不能否定它,那些註解書是別人思考的成果,卻不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當我們直接去面對原著時,我們才能真得從作者的角度出發,或者從自己理解的角度。

讀書不一定是門苦差事,至少我們都覺得讀書以自強。

周國平散文讀後感 篇三

書海浩翰,知識無窮,古人常雲:“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從中可見,古人對書可謂情有獨鍾。自古以來,書本就是人類的好朋友。讀書可以增長知識,擴大眼界,知識會更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更加勇敢,離成功之路越來越近,你敢將會踏着穩健步伐走向成功。古往今來,許多名人作家都是在讀書中成長起來的。因為書裏有許多哲理來教育他們,使他們在成長中不迷失自己。

有一次,我在無意料讀了周國平先生的散文之後,我久久不能忘懷。寫的真是太好了,下面就讓我和你一起來分享我的讀書這感吧!

《周國平散文》散發出的濃郁的“平淡”味道促使我讀了它,它使我在漫漫人生旅途上邂逅了一位初資見面的老友。説初次見面,因為我平生第一次讀周國平先生的散文,稱老友,由於我向往的人生境界在其中得到了印證,我感到似曾相識,產生一種發現的喜悦。

“寄至味於平淡”,蘇東坡的這句話很好地概括了周國平先生的散文特色。周國平先生的散文讀起來非常舒暢,他追求的是“絢爛之極歸於平淡”的境界,更是一種胸懷,一種人生的境界。要達到這種境界實非易事。在領略了天地的蒼茫和人生的限度後,周國平先生步入了一種散淡的心境,不再匆匆趕往某個目標,也不再擔心錯過什麼。因而,他的散文中充滿了“平淡”的氣息。

除了精神函養,周國平先生在文字上下的工夫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散文最講究味。平淡而要有味道,就很難了。而周國平先生卻做到了這一點,因為他始終奉行三個原則:第一,家無鮮魚,就不要宴客,心中無真感受,就不要作文;第二,有了鮮魚,就得講究烹調,須保持原味,意即不做作,不着意雕琢,不堆積詞藻,不故弄玄虛,不故作高深,以求逐漸接近一種自然的文風;第三,只有一條鮮魚,就不要用它熬一大鍋的魚湯,這樣既而沖淡了原味,即文字要做到凝鍊。正因為這樣,周國平先生的'散文散發出“平淡”的魅力。

透過“平淡”,我在書中感受到了周國平先生深邃的思想,那是一種源自生活的哲學家的思考。旅行、等待、書籍、季節、家庭,“瑣碎的日常生活分散了我們的心思,使我們無暇想及死亡。我們還可以用消遣和娛樂來移轉自己的注意力。事業和理想是我們的又一個救世主,我們把它懸在前方,如同美麗的晚霞一樣一樣遮蓋住我們不得不奔赴那座懸崖,於是放心向深淵走去。”我們開始思考我們的歸宿——死亡了,而周先生卻早已將之看透,“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卻不讓他像自己一樣永生。他把人造得一半是神,一半是獸,將渴望不配的靈魂和終有一死的肉體同時放在人身上,再不可能有比這更加惡作劇的構思了。”當我們終於放身一切,為自己的宿命而歎息悲傷時,周先生卻依然享受着忙碌的生活,有些人忍不住問:“可憐人啊,你在走向死亡!”他卻笑:“我沒有忘記。這又怎麼樣呢?生命的害怕單調甚至死亡,僅此就保證它不可戰勝。

我喜歡周先生的散文,因為他擁有最高的智慧,朋友們,你們一定要好好讀書呀!書會伴你一生的。

周國平散文讀後感 篇四

這本週國平的散文集一直安靜地放在抽屜裏,忙碌的生活,快速的節奏,讓我一直沒有時間翻開它,期中監考後的小憩時光,拿起這本封面厚重肅穆的散文集,打開一個智者的心窗,我驚異地發現,每一篇小散文都是那麼温暖甚或清新,似乎是一個長者在跟我談心,尤其這樣的一句話激起了我探尋的興趣,“人生的價值,可用兩個詞來代表,一是幸福,二是優秀”。

什麼是幸福,走過人生幾十載,越來越發覺,幸福其實在於自己內心的感受,而不在於外在的條件,平淡而安靜的生活於我就是一種幸福,偶爾能收穫生活中的精彩就會心懷感恩。和父母一起吃飯聊天,看到他們衰老而慈愛的臉上溢出滿足的笑容,和孩子一起散步嬉戲,覺得自己的身心都年青了許多,多了童稚的欣喜。即使是繁忙的工作也在抱怨之餘有小小的存在感和成就感,因為還有自己能揮灑的小小舞台。

週末的早晨是從中午開始的,能夠睡到自然醒,能夠安享一頓美美的早餐,那種滿足不也是一種幸福嗎?還有很多很多的點滴,很多很多的細節,都讓我感動,幸福源於感動!我覺得我有滿滿的幸福。

然而,生活不都是晴天,還有更多的陰霾,生活中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很多生活的方式並不是可以由自己一個人選擇的,一個優秀的人會用善良和包容去面對和改變厄運,而一個懦弱和陰暗的人,只會屈服於命運,或者,躲避命運的磨折,常常,是否幸福還取決於你和什麼樣的人一起生活,你選擇了一個心胸豁達,善良正直,有堅定內心和責任感的人,你就選擇了至少安定的生活,反之,你就選擇了噩夢,再回頭看看周國平的那句話,優秀和幸福相輔相成,人生價值中的這兩種品質是相通的,一個靈魂和思想都算不上優秀的人,無法去體會幸福的真正的滋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zh-hk/xindetihui/duhougan/dv5vz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