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精彩多篇】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精彩多篇】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精彩多篇】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篇一

今天下午,太陽正盛,疲倦地窩在家裏。躲在房間看完了《海上鋼琴師》,深深地被打動了。

1900這個人物身上有許多動人之處。一出生就被父母拋棄在一艘船上,躺在船上的一架鋼琴上面。他出生在二十世紀初,但是,無論生在哪一個時代在那個時刻他就只是一個孩子,一個應該是被媽媽疼惜爸爸愛護的小寶貝。從那時起,他就註定不能和普通的孩子一樣長大成人。

從某個壞的角度來説,1900是一個棄嬰,但從某個好的角度看,他雖被拋棄,至少沒有被扔在荒郊野嶺裏等死,沒有被一個壞人抓去當一個小壞人,而是被善良的工人丹尼收養了,並取名為1900。但沒過多少年,丹尼就死於一場意外。

我不禁思索,1900從小過着一種怎樣的生活。他從小就生活在陰暗潮濕的船的最底層,身體方面會不會有什麼不適呢?他從小都沒有爸爸媽媽,都是跟着幹活的大叔們一起生活 ,會不會感到傷心難過呢?他從小就沒上過學,沒有踏進過學堂半步,沒有和同學一起玩耍的經歷,會不會感到不甘和寂寞呢?當他遇到問題煩惱的時候卻無人訴説,是否會感到深深地孤獨呢?他從來沒有離開過船半步,有沒有過想要去看看更遠方的世界呢?

每天早晨伴着第一縷從海平面升起的陽光睜開雙眼,夜晚隨着最亮的月光進入夢鄉。千千萬萬個日子就這樣反反覆覆,任誰都會受不了的吧。但是,1900有音樂作伴。他是一個極具音樂天賦的音樂家,是船上最優秀的鋼琴家。

從小便被視為音樂神童,長大後更是名聲大噪。無論是船上本身的人還是船上的遊客都願意做一個合格的聆聽者。突然有一天,一名世界著名的鋼琴家親自來到這艘船,為的就是親自和1900較量一番。而此時的1900還一副狀況外的表情,彷彿在問:“音樂是用來比賽的嗎?”比賽一共三局,前兩局1900完全就是隨便應付,直到麥克斯(他的好朋友)十分氣憤地説全船的兄弟都把賭注壓在他身上啦,結果他卻不好好應戰,這才彷彿一下驚醒了1900:原來這場比賽不止關乎他一個人啊。隨即找麥克斯要了一支煙放在鋼琴上,雖然他不吸煙,然後又轉過頭對他的對手狠狠地説了一句:“這都是你逼我的。”(聽這語氣好像大Boss哦。)然後就開始了一場視覺與聽覺齊飛的盛宴。觀眾們都已目瞪口呆,那位大名鼎鼎的對手也露出愠色。瘋狂的音符在1900的手指間狂舞着,沒有任何事物可以打擾到他,細細密密的汗液從額頭流至下巴。終於,曲畢,可眾人仍處於某種呆滯狀態,久久不能回神。

1900此時露出了一抹微笑,拿起那隻放在鋼琴上的煙,翻起鋼琴的後蓋,將煙頭與琴絃接觸,然後,,,煙頭竟然燒着了。這也許就是他對於勝利的宣告,一種無聲的宣告。

再來説説1900和他的朋友麥克斯。麥克斯剛來到這艘船上當小號手時很不習慣,半夜裏暈船,一直吐。1900看見他後便開始彈鋼琴,讓麥克斯跟上他,慢慢的,麥克斯竟然好了(忒神奇)。

這兩人既是音樂上的夥伴,又是生活中的摯友。

我一直覺得1900骨子裏有一種灑脱,為人不拘。他敢在共同演奏時突然任性地改變曲目,讓指揮措手不及;他敢一邊彈鋼琴一邊橫衝直撞,撞碎了整面玻璃也毫不在乎,最後又撞開了船長的房門;他敢在受罰時大膽地將鐵鍬扔進熊熊燃燒的大火中,然後優哉遊哉地躺下休息。這一切的一切,在我看來,還是和他的成長環境有關。從小沒有人親力親為地教導,犯了錯也不一定能及時改錯,因為也許根本就沒有人注意到他。所以他對聽話沒什麼概念,最嚮往自由,音樂。

1900每一次演奏似乎都是即興創作。因為連續數次我都沒有在他的鋼琴架上看見任何譜子,這不禁讓我好奇,他每次演奏的時候都在想什麼呢?麥克斯替我問了這個問題,原來,每次彈奏時他都會觀察觀眾的神情。看到某一個觀眾沮喪,就彈奏憂傷的曲子;看到某一個觀眾高興,就彈奏歡快的曲子。曲風就在他的手中這樣變幻自如,讓我不得不歎服的技巧和能力。

最令我可惜的是與1900擦肩而過的愛情。1900在船上錄製自己的第一張唱片時,突然在窗外看見了一位妙齡女郎,他的目光被吸引住了,手中的音符也有了細微的變化。也許,1900對這個姑娘一見鍾情了,他不斷找尋姑娘的蹤跡,甚至悄悄潛入女寢,他想把自己的第一張音樂唱片送給這位姑娘。但最後,1900還是錯過了這位有可能成為自己初戀的女孩,自己的唱片也還沒有送出去,他想踏入陸地的願望最終也未能實現。令人惋惜至極。

最後的最後。時間在推移,歷史在前進。這艘船免不了被炸燬的命運,可是1900寧死不下。船就是他的整個世界,而陸地,船除外的地方也許也是世界,但是於他,真是太過於龐大,他根本無法掌控,只有深深地恐懼,還不如去天堂繼續做一名快樂的鋼琴手。但是,1900是沒有身份的,在船上生,在船上死,人間沒有他存在的確切記錄,那天堂也不會有,他只能以一個無身份的人生活。不過,他已經無所謂了。

“砰!”船碎了,人死了,靈魂飄向天堂去了。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篇二

近兩個月看了許多電影,最入我眼並耐得住咀嚼的就是這部《海上鋼琴師》。

置身互聯網2.0時代,也許片子太多和看得太容易的緣故,許多影像只是匆匆而過,留不下什麼痕跡。然而這部片子卻以質樸的情感和極具浪漫的氣息達至不凡的境界,創作者用心之深值得留意。

為了解“1900”這個時間座標在一位歐洲導演(準確地説是意大利導演)心目中的位置,我特意下載了《一口氣讀完歐洲史》和《一口氣讀完美國史》,重温了世紀之初的時代背景,當然收穫頗豐,不過許多感想並不能通過本文表達出來。

作為與一部電影有關的文字,還是儘量簡捷一些吧,讓我們拋卻章法,但求寫意。

影片的劇情背景,創作團隊就不説了,只用一句話概括:非常夠量級並且堪稱完美!看過並喜歡該片的朋友一定做過相關功課。我們只談影片象徵什麼或在表達什麼。

一個出生在海上的棄嬰,被維吉尼亞號黑人輪機工收養,7歲時又再次成為孤兒,在葬禮上初聞有如天籟的音樂,隨後就能在鋼琴上隨心所欲了……

沒有學習的過程,可稱為天才。

描寫天才的故事,可稱為傳奇。

傳奇超越普通現實,表達另一層真實,是為隱喻。

《海上鋼琴師》實際上就是這樣一個傳奇與隱喻的故事結構。“1900”是新世紀的時間座標,“維吉尼亞”是美國開國史上具有歷史意義的移民船號,“1900”還是“爵士樂”的誕生年代,標誌新大陸獨立靈魂與自我意識的完成。不過就音樂來説,這一過程經由“貓王”達到頂峯,此後便被源於英國的“搖滾樂”——“披頭四”樂隊取代,象徵舊大陸(歐洲)的復興。

《海上鋼琴師》所表達的,是“自由女神精神”如日中天時期蓬勃的美洲新大陸(美國)所透露的衰敗氣息——而這一點是非明眼人不足以捕捉更不足以表現的。因而,該片也可以説是對20世紀以美國文化為標誌的人類文明頂峯進行的一次另類檢討,視角高超,飽含禪意。

影片的情節鋪陳有那麼幾處比較關鍵:與“爵士樂”創始人的鬥琴;即興灌錄唯一的唱片;與維吉尼亞號共沉的獨白……

其全部精髓都在結尾的那段獨白中,其實單看文字可能更好,對於影片要表達的核心來説,那已足矣。

這裏我不想引用全文,也不想做過多詮釋,我只能説我完全領會主人公的意思——甚至他的每一個字。

對於“鬥琴”這場戲我提供兩個視角供參考:第一,想象金庸武俠小説的情節,一個人舞劍,劍可殺人於無形;另一個人舞劍,可把劍摧毀於無形……何者功力更高不言自明。第二,可以拿科學奇人尼古拉·特斯拉與科學匠器愛迪生來比照,前者視科學研究如生命,陶醉其中,自得其樂,可完全拋開世俗功利;後者骨子裏是追求功利的商人、政客兼投機者,只把科學研究當成謀取個人利益的手段,兩者自然有天壤之別。

無論編劇有多少杜撰,就特定情境的表達來説,“爵士樂”創始人鋼琴彈得固然超凡脱俗,但“1900”出手,一曲過後,鋼琴的金屬部分竟炙熱如焚,足以點燃一顆煙頭……兩者高下立判。古語有言:功夫在詩外。絕頂高手比賽技藝,定非就藝論藝,一定比的是功力和境界。

就此情節的塑造來説,導演深諳藝術的虛實之法,以虛擬實,頗得藝術表現的妙諦。

如果説以上情節成功表現了主人公琴技功力的話,那麼,即興灌錄唱片一段則足以表現主人公的琴技境界。他有一句經典的話:“決不讓我的音樂離我而去”,這是他對待唱片的態度。何意也?這恰是自古以來藝道傳承的精髓!藝,非人而不可為,要在真實、原發、鮮活、隨機。

他的話對今日“複製為王”時代的娛樂和唱片工業來説可謂振聾發聵。

該段情節的表現,編導演三者各皆精彩,甚為出色。一個面對弦窗整理儀容的少女,被弦窗內正要灌錄唱片的“鋼琴師”所見,於是琴鍵下的感覺頓然不同,琴隨心動,當即彈奏了一曲足以流傳後世的即興音樂……當然,此情景乃虛構,但虛構中表達了藝術的真諦。

中國有句話叫“藝道相通”,那麼,這位有如此功力和境界的“鋼琴師”對人生的看法又是如何呢?

注意,我們面前的劇中人是一位沒有父母、沒有家庭、沒有任何國籍和身份的“海上鋼琴師”,甚至終生沒有踏足陸地……

確實很反常,不是説他的行為,而是説他的存在——堪稱人類的特例!

對此我們只能用“天生隱者”一詞來形容。是的,他是非常獨特的存在,但他更不凡之處是,雖不涉人世,卻對人世有着卓然的洞察……

其實維吉尼亞號所展現的眾生百態,已足以令我們的主人公對人間洞若觀火。

當他最後走下舷梯,絕然將帽子甩給陸上的世界時,他已做好跟隨那份洞察的決定。

這是最後的決定。

包含大智慧。

令他成為真正的隱者。

正像蘇格拉底當年從容飲下毒酒一樣,“海上鋼琴師”亦自在地退出舞台……

他們都明白自己有選擇權,都看清了物質和人性的陷阱,都能像不曾擁有一樣失去——或者説獲得終極:死亡。

他的大段獨白這裏一句也不要重複,因為除非你擁有他那樣的洞察,否則那些話與你無關。

《海上鋼琴師》並不是一個悲切的故事,不妨説它是一個智者與隱士的比喻。

那個高樓摩天、街道無窮錯落的恐怖之城紐約,就是今天整個現代世界的縮影,麻煩的是,人們已迷失其中,找不到歸途。

“1900” 就像流星劃過這個世界的天際,留下世人無窮的思緒……

正如所有偉大的智者與隱士一樣,他們雖然不在此世,但精神和故事卻總能以某種方式被世界銘記,並在人們心中一直傳誦下去。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篇三

深邃的大海猶如一盤永遠沒有勝負的棋局那樣的撲朔迷離,更孕育了地球上一切生物的生命,也孕育了一個海的孩子為海而演奏的鋼琴師。電影《海上鋼琴手》講述的就是這個海上的生命平凡又不失傳奇的一生。

電影的導演是來自意大利的託納·託雷,他創作的三步曲,另包括《天堂電影院》和《西西里的美麗傳説》堪稱經典。

《海上鋼琴師》的故事發生在一艘往返於美國與其他大陸的輪船上,而故事的男主人公的一生也就是在這艘船上度過的。更確切的是在這片時而寧靜時而澎湃的大海上,從出生到生命的結束

故事是由一個綽號為“康牌”的小號演奏手講述。“康牌”是他心愛的小號的牌子,由於貧苦潦倒,他不得不忍痛去賣他相依為命的小號。然而在這家收購各種樂器的店裏卻發現了一件他朋友的物品一張鋼琴曲的唱片。這張曾被創造者捏碎又被店主復原的唱片傳出優美的鋼琴曲,這首沒有名字的鋼琴曲和無名的創作者的故事開始向我們娓娓道來了。

在一艘輪船上,一名船工在空蕩蕩的頭等艙發現了一個原本該放檸檬的箱子,令他驚訝的是裏面竟然是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嬰兒。他意外地成為了一名父親,並且為這個孩子取了個特別的名字叫1900。這便是我們的主角可。由於1900在海上出生且由這名黑人船工收養,為了留住孩子,每次面對船上檢查時都不得不把他藏在別人發現不了的地方。這樣的一個他雖然在這個世界上存在,卻沒有一絲一毫的存在記錄。這樣的日子並不能影響他什麼。然而在1900還是個孩子時候,這位好心的父親卻因為一次意外喪失了生命。1900便真的以海為生了。也許是註定,鋼琴的優美樂聲吸引了這個普通孩子的目光,卻也告訴我們,他對於鋼琴的天分。十歲不到的他便能莫名地演奏出令人讚賞的鋼琴曲。

1900與“康牌‘的初次相遇也是與鋼琴有關。當時康剛到船上工作,還不適應海上生活的他在一個大海咆哮的夜晚在船上步履為艱的走着。從小在海上生活的900卻行如平地。兩人在頭等艙的大廳相遇。1900習慣地坐在鋼琴前,讓康解開系鋼琴的搭扣。康瞭解解開搭扣的後果,但他事實聽從了19900的要求。以下的這段是我最喜歡的情節。鋼琴和坐在椅子上的他以相對靜止的狀態隨着搖晃的船來回移動,竟也是那麼的自然。他還邀康一起坐上他的“船”。起初驚慌的盎也逐漸安心的坐着。1900彈着悠揚的樂曲彷彿在海上起舞,音樂是那樣的切合情境。他不僅為海而生,更是為鋼琴而生。相信只有親眼看到的人才能感受到他與海共舞的酣暢淋漓。

1900同時也是個奇妙的鋼琴師。他能夠用心去觀察每個人並且能又鋼琴表達人們的內心世界。琴聲彷彿在敍述人們的喜怒哀樂,彷彿在傳遞人們的行動。每當他為不同的人彈奏出屬於他們自己的心靈之曲時,我的心中都會有莫名的感動。這種個人的心靈觸動是他人不能體會的。1900的每一場演出都會隨心地彈奏樂曲,雖然這令樂團的團長無可奈何,卻能令全場的人盡情的在音樂中舞蹈,好象各個都是舞林高手。

他與另一個知名鋼琴家鬥琴的那段也是著名的橋段,他也因此成為知名人物。也許以上的一切都只能向我們展示一位鋼琴師的才華,但是接下來的卻讓我對他的人生和自己的生活產生了思考。

1900是平凡人中鶴立雞羣的那一個,也是茫茫人海中最不起眼的那一個。他有個特別之處,那就是他從出生到死亡從未走下這艘船,從未踏上過人類的大陸。曾經一次他也差點就要踏上結實的土地了,卻在船與陸地連接的梯子上停下,拋開帽子,還是走回去了,並且再也沒有下船的衝動了。他為什麼不願去更廣闊的空間開拓自己更豐富的人生呢?我也認為船禁錮了他的人生,他面對鋼琴和大海是勇敢的,面對未知卻恐懼了。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的廣闊,他可以將鋼琴才華與更多的人分享,並且大展鴻圖,拓展這光輝的一生。然而他卻只甘願留在船上,留在海上。即使是後來這艘船以為老舊需要炸燬,他還是寧願與船共存亡而不肯下船。而我只能試着理解這個人的一生。每個人的人生都是截然不同的,有許多的選擇。可能你眼中不起眼的石頭在別人眼中卻是光彩奪目的鑽石。1900只有在海上才能彈奏出一曲又一曲令人驚歎的樂曲。他的生命就是大海,你又怎能讓他離開自己的生命呢?無疑生命是不斷前進的車輪,我們要在能夠前行的道路上滾滾向前,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有老師説一類人只屬於一類人。也許一類生活也只屬於一類人的吧。

有人愛聽搖滾,有愛下雨的季節;有人不愛説話,有人不愛平淡的生活。生活的密碼總是需要自己去解答,將自己的生命賦予同樣有生命力的生活應該就是快樂的吧。感動與感受不僅需要自己去體驗,它們的來去更加悄無聲息,珍惜就是最好的答案。

海依舊,一萬年,一億年的生動着……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篇四

“hey kid, give us a tarantells.”這幕一船客要求1900奏琴一曲。他答道,“And you ,show me how tarantells goes paish.

不能以此指摘人情的冷漠,可的確是在1900心上又劃了道寂寞的傷疤,他的單純就像遊走在琴鍵上的旋律,給一批批暫局的行人共饗。音樂的縈繞下,人們都浸浴的欣喜的純粹的音符中,隨之徜徉隨之躍動。

然而時間的步伐卻不允許時人停歇,一但到達目的地,餘音未止,人去樓已空。

這樣一個對比,僅留下1900苦澀的笑,禁止了琴絃的顫動,這是他的寂寞。縱使寂寞,1900並未去尋找他那份沖蝕寂寞的快樂——上岸。這是為什麼呢?把寂寞卸在他身上的,正是岸上的人們,他們,“chasing some place far away,where there is always summer”,快樂並不在岸上,它只是慾望的一張封面,這個一顆單純的心,如若掉了世俗的泥淖,他不僅沒有快樂可言,連唯一的鋼琴天賦都要付之東流。

還有,他與那女孩邂逅時的心動,他一系列舉措想刻意接近那個女孩。一幕女孩迎面走來時,他正躊躇着打招呼的方式,二人以擦肩而過,這也是暗示着這份感情的羸弱,一個愛人,當沒有相遇,或者沒有相識時,都只是彼此的陌生人,一方的心意,於另一方是虛邈的,這點又是何等可悲,愛情方面,想要同分量的付出是永遠達不到的。

恩,這就是我的感悟。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篇五

他有個好長的名字叫丹尼·伯特曼·T·D·雷蒙·1900。

他有種超強的天賦是對音樂的隨心而動信手拈來。

他遇上了一位一見鍾情的少女,仍然不能邁下舷梯。

他遇見了一個一生相伴的朋友,還是沒有選着離開。

他是鋼琴曲演繹的天才,輕巧的手指流水般的滑過琴鍵。

他是旅途中漂泊的天使,靈動的琴曲響雷般的震撼心房。

這是一部蕩氣迴腸的詩意旅程電影,那無處不在的鋼琴聲將我帶入1900的心靈深處。這也是一個沒有女主角的電影,影片就是隨着max的旁白開始,max也成了他主動與社會相關聯的唯一紐帶,而與max的友情也是1900在影片中除了大海與音樂外的最重要的感情寄託,也正是由於這個老友的存在,我才會覺得1900這孤獨的一生有了些許的的温暖。

當max抱着留聲機,播放着柔情似水的無名樂曲在即將炸燬的維珍尼亞號上尋找1900時,隨着影片的剪輯,max與柔情的音樂出現在了船上的一些舊地,這時與其説他的行為是尋找,倒不如説是緬懷,緬懷與1900一起走過的日子,緬懷對過去光影的留念。

“你為什麼暈船浪?”這是兩人多年後再次重逢的第一句話,這也是他們友情最開始的記憶。max最終沒有勸阻1900的最後決定,理解的面對他不歸之路的選擇,這是一種什麼深度的感情,換了是你,你會怎麼做,是自私的拉他下船還是放手讓他達到靈魂的昇華。當max默默地含淚離開即將炸燬的維珍尼亞號時,1900叫住了他,給他講了一個不好笑、但動人的笑話,這使得我發覺男人與男人之間的傾訴竟也如此感性,如此動人,如此傷感,這時我有了一種莫名的悲傷,是一種孤獨的傷感。想到自己一個人看完的電影,一個人寫完的日記。人生難得一知己。和我比起來,1900或許幸運得多。

整部影片的氣氛都是由這個男人來營造的,從來沒有看過蒂姆·羅思這樣的儒雅,表演是那麼的不着痕跡,洗盡鉛華、渾若天成,驕而不躁。在他的演繹下,這個海之子,就像是一個惹人憐愛、頑皮反叛、隨性而為的孩童,卻又有着叫人傷感的孤獨宿命。這會是一個不朽的角色,這會是一個真正的演者,至少是在我的心中是的。

這幾年我看了不少電影,但是從來沒有這樣一部片子能帶給我這樣的感傷,我想把文字寫的更加傷感,更加細膩,更加動人,更加真實一些,只歎我生硬的文筆還無法達到這個境界。

1900是一個被人遺棄在維吉尼亞號蒸氣船上的孤兒,一位善良的黑人燒爐工收養了他。那天,正好是1900年元旦,於是燒爐工給孩子取名為1900。然而燒爐工在一次爐房的意外事故中喪生,只有8歲大的1900再度成為了孤兒。

1900無意間鬼使神差地來到一等艙舞廳的落地窗外,他第一次見到了與他一生命運交織在一起的樂器——鋼琴。從此,維吉尼亞號載着他用心靈演繹出的樂曲在歐美大陸間往返航行。

1900成長為一個優雅的男人。絲紋不亂的深金頭髮,纖塵不染的衣帽領結,風度翩翩的舉手投足,才華出眾的自信風采。他的鋼琴前曾有多少美女為他傾情?他一定是沉浸於自己的音樂而無暇為琴音外的事物分心。(要是有這樣的邂逅我是做不到)

1900是感情細緻而深邃的人,他的精神和才情都傾注在鋼琴的八十八個琴鍵上。誰能理解他的心聲,誰能讀懂他憂鬱而温柔的眼神,誰是他不離不棄的愛人?誰是他相伴一生的朋友?

1900的生活單純但不乏人性之美。與養父間短暫的親情,與偶遇的少女瞬息即逝的愛情,以及陪伴他最長時間的邁克斯的友情,都曾滋潤過1900孤寂落寞的心。

1900這個角色,因為孤寂落寞的經歷,使其更能敏鋭的看透人心,並藉此彈奏、創作出感動人心的樂曲。但一生面對海洋、面對鋼琴,陸地上的一切,對他來説有着太多的不確定性,使他一直對陸地躑躇不前。正如他所説:“我看不到陸地的盡頭”,或許對1900而言,海天一色的景緻看得到地平線,往返多地的郵輪也有靠港停泊的時候,八十八個琴鍵是有限的,他可以據以創作無限的樂章,然而陸地上綿延不絕的大城市,是他所看不清也無法掌握的。就像我面對如今的日子,如今的大學我也茫然,也看不清楚。我不奢求掌握能順勢而為就已經足夠了。上帝是公平的。1900的人生偉大而有意義。哪怕這有可能只是一個精彩的故事。就像樂器店老闆在片尾説的:“別擔心,不要錢。一個精彩的故事比這個舊小號值錢多了。”片尾:max的身影漸行漸遠,消失在青瓦石路的街道盡頭。我積壓着的情緒再也忍不住了,來了不該來的地方。好好的分數再高一些就好了,當初不拼一拼,沒有賭一把,來到這裏,錄取老師説:“你的分數報這裏虧了哦。”我傻傻的踩着二本線進來的。來到一條破船上,我不會鋼琴,也還沒有max一樣摯友。孤單的開始,但願不要孤單的結束。我相信上帝是公平的,除了埋怨一下下,我也還在奮鬥。今後求學的路上還要面對更多更大的堅持。而在淚水中換來的堅持總有一天會隨時間消逝。

孤獨,自從他被拋棄在維珍尼亞號開始就註定了他一生的不完整。

音樂,自從他在養父海葬聽到音樂時就註定與音樂一生的不分離。

傳奇,自從他無師自通流出的第一首曲就註定了他一生的不平凡。

親情,我明白是血濃於水。

友情,我明白是值得珍惜。

愛情,我明白是可遇不可求。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篇六

1900年的第一天,往返於歐美兩地的郵輪Virginian號上,負責郵輪上添加煤炭的工人丹尼·博德曼(比爾·努恩飾)在頭等艙上欲撿拾有錢人殘留下來的事物時,卻意外的在鋼琴上發現一個被遺棄的新生兒,裝在TD牌檸檬的空紙箱內。由於堅信“TD”正代表了Thanks Danny的縮寫,於是丹尼不顧其他工人的嘲笑,獨立撫育這個嬰兒,併為了紀念這特別的一天,將他取名為:1900。

海上出生的1900(蒂姆·羅斯飾),在陸地上卻是個從未存在的人,沒有親人、沒有户籍,也沒有國籍,大海便是他的搖籃,而他也隨着Virginian號往返靠泊各個碼頭,逐漸長大。然而好景不常,一次的海上意外事件,造成撫養1900的丹尼意外喪生,幸而奇蹟似的,某天深夜船上的眾人被優美的琴聲所驚醒,循着琴聲而往,居然是無師自通的1900在鋼琴前忘我的演奏着,動人的旋律打動了眾人,從此,1900展開了在海上彈奏鋼琴的旅程,也吸引了愈來愈多慕名而來的旅客。

馬克斯(普路特·泰勒·文斯飾)在因緣際會下來到Virginian號加入樂隊伴奏,也因此見識到這位傳説中的海上鋼琴師1900,兩人因此結為好友。而1900在與發明爵士樂的傳奇鋼琴手傑利同船競技鋼琴琴藝之後,聲勢更是如日中天。但儘管馬克斯再三鼓勵1900下船去向全世界展露他的天賦,1900卻始終未曾踏足陸地一步。直到他在為唱片公司錄製個人專輯時,意外見到船艙之外清秀動人的女孩,並在感動之餘創作了《1900's Theme》。隨着女孩的下船離去,1900的心開始波動。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篇七

《海上鋼琴師》講述了:在一九零零年,新世紀第一年的第一個月,他被人遺棄在郵輪弗吉尼亞號的鋼琴上,後來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燒爐工收養,起名叫Danny Boodman n Nineteen Hundred(丹尼 博德曼 T.D.雷蒙1900),然而燒爐工在男主角8歲的時候在意外中死亡。過人的天賦使他無師自通成了一名鋼琴大師。能夠通過觀察人的神態來彈湊出相應的音樂。在他戰勝自認自己的才華無人能及的爵士樂始祖的Jelly Roll Morton後,名聲大噪。唱片出版商希望為他錄製唱片,並保證他會名利雙收,但他的內心依然平靜,以不允許別人把他的音樂從他身邊帶走為理由拒絕了。1900生於船,長於船,死於船。他一生中從來沒有離開過這艘船,縱使後來遇上了一位一見鍾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後,還是放棄了上岸尋找初戀情人的衝動。到了最後,好朋友Max警告他廢船將要被炸燬,他也不願離開,與弗吉尼亞號殉船於海底。

當我看完這部電影 時,我並不讚賞他。我對他的評價就是,不敢面對現實,固執地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裏。整部電影最讓人深思的就是結尾時1900與Max的對話。1900所説的似乎是人生的一種境界,一個真諦。1900不敢下船,是因為他看不到城市的盡頭。與其説看不到城市的盡頭,不如説是看不到人慾望的盡頭。在城市裏,有太多的選擇、誘惑,讓人無所適從,使他對未來產生了恐懼。

1900才華橫溢,卻談薄名利,甘於船上的平凡生活。生於船,長於船,最後與船殉於海底。他有陶淵明的品格,屈原的氣節。1900是一個沒有被世俗污染的人,他生活在一個幻想的世界裏,這艘船就是他的世外桃源。 對於他的死,我們感到惋惜。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1900最後的結局殉船於海底是必然的。面對着這個千變萬化的社會,不變則亡!這艘船造就了他清高傲慢、寡默任放、獨立率真的性格。性格就是人的宿命。因為他適應了船上的生活,他已經不能或是不願意改變了。對於連綿綿不斷的城市,對於自己的未來,有太多的不確定了。要他回到陸地重新生活,他是無所適從的。

在現實中,我們沒有世外桃源,只有赤裸裸的社會。社會是什麼?它是競技場,是天堂也是地獄。 在當今社會上,與其説人們在追名逐利,不如説是為了生存。一個生存的慾望,可以催生出好多東西,可以給我們無窮的動力。 亦可以使我們迷失自我。慾望是把雙刃劍。但給慾望一把尺度,它就會變成追求。人生有所追求,生活才精彩,才有意義。我們總不能生活在自己幻想的虛以世界裏。要適應這個社會,但不要隨波逐流:要改變自己,但保留一顆醒悟的心。

1900為音樂而生。沒有盡頭的城市,是上帝的鋼琴,你無法操縱它。海之琴,才是你的生命,你可以用88個有限的琴鍵,敲出無限的音樂。只有在海上你才有靈感創作出天籟之音。他沒有下船,只是選擇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跟着自己那純粹的心而走,為自己而活。拷問自己靈魂的深處,我們為了什麼而活,我們怎樣活,又是什麼支撐着自己,可以沒有信仰,但必須要有信念。

我們每個人都有權選擇生與死的方式,要怎樣生活就要看你如何選擇!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篇八

七年級的時候,我問了問饒老師值得一看的電影,饒老師脱口而出:“海上鋼琴師。”,到了暑假,電影單中又一次出現了這個名字。“這一定是一部好電影。”於是,我帶着這樣的心情,細細地品味了這部電影。

這是一部意大利電影,由朱塞佩·託納託雷執導,蒂姆·羅斯、比爾·努恩、梅蘭尼·蒂埃裏主演的劇情片。故事是以兩個人的對話形式展開的,以第三人稱,和第一人稱視角的轉換,介紹了一位鋼琴天才1900的鋼琴故事。

幼時的1900,是在襁褓中被人發現的,他的母親拋棄了他,因此他成了一名孤兒,生活在燒煤工人的船艙裏,大家都照顧他,疼愛他,教他説話,寫字。直到有一天,他的現任父親因救人而死,他便非常地傷心。1900離開了父母,沒有出生證明,悄悄地來到這世界,有得悄悄離去。正好比一個人死了,你找不到任何他的相關信息,沒人相信他的存在,也沒有一座屬於他的墓碑,但他確實來到過這個世界,真真實實地活過。

1900對不好的事情十分厭惡,但不會用嘴説,會用音樂去表達。1900與小號手聊天,當他們看見小偷時,鋼琴的音樂也變得斷斷續續,模仿着小偷的形態;當他們猜想老婦女是一個謀害親夫而得到萬貫家財的人時,鋼琴的音樂是一種怪怪的音響,充滿着陰險,他的音樂總是能生動的表現各式各樣人的心理特徵。

有的人説1900很幸福,他生活在他喜歡的音樂中,伴他左右的是對他沒有半點私心的朋友們,不用去擔心紛繁與擁擾。但是,只是這樣嗎?每次停船靠岸時他獨自向岸上遠處眺望的眼神分明有掩不住的落寞,還有他偷偷的撥通陌生人的電話時那緊張和期盼的語調:“你好,也許你不認識我,但,我們能聊聊嗎?”尤其是當他聽那個飄過的流浪人告訴他自己的經歷,他愈發的想去體驗:站在岸上,聽海的聲音,到底是什麼樣奇妙的感覺呢?

影片結局,1900在一艘即將炸燬的船中被找到,但他仍不願下船,現實生活中,對於別人的選取,我們會感到匪夷所思,就像這部影片一樣,可能很多人也不解他的這種選取,但是,無論是誰,作出怎樣的選擇,無論在我們看來是多麼的荒謬,多麼的不明智,多麼的讓人不解,這都是他的選擇。或許,到了天堂,他仍會彈鋼琴,就像原來在海上一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zh-hk/xindetihui/guanhougan/86knq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