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

2021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蹟心得體會1000字

2021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蹟心得體會1000字

2021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蹟心得體會1000字

《感動中國》節目組呼籲大家自覺遵守投票規則,共同維護評選活動的公平、公正。節目組將保留對違規投票進行相應票數核減的權利。今天評選結果出來了,大家不妨行感動中國人物學習一下。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2021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蹟心得體會1000字5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2021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蹟心得體會1000字一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昨晚落下了帷幕。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讓我們感動,令我們震撼,一個個感人的事蹟敲擊着我們心靈最深和最柔軟處,發出動人的感動之聲。“其中,張桂梅最令我印象深刻。

起牀嘍,姑娘們!”“快點唄,還有兩分鐘上課了……”

清晨,天還沒亮,63歲的張桂梅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她拿着喇叭走在校園裏,喊學生們起牀,催促學生們上課。

“她們喊我‘魔鬼’‘周扒皮’,半夜雞叫。”張桂梅笑道,因為要求嚴格,她被學生們起了許多外號。

張桂梅不是校工,而是一所學校的校長。她的這所學校很特別:學生大多來自雲南的貧困山區,而且都是女生。這就是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公辦女子高中——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

從東北到雲南,命運讓她與這裏的學生緊緊相連

張桂梅祖籍遼寧,從東北來到雲南支邊後,隨丈夫同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鎮第一中學任教。張桂梅以為那裏將會是她餘生的歸宿,然而天不遂人願。1996年,張桂梅的丈夫因胃癌去世。張桂梅害怕觸景傷情,申請從大理調出,她來到了麗江市華坪縣民族中學任教。

從大理調到華坪不到一年,張桂梅被查出子宮內有一個近五斤重的肌瘤。由於之前給丈夫治病花掉了幾乎所有積蓄,張桂梅決定放棄治療。後來,縣裏得知了張桂梅的病情,縣長告訴她:“我們再窮,我們都會救活你。”為此,縣裏開婦代會的時候積極動員大家給張桂梅捐款,有人甚至捐出了自己僅剩的五塊錢路費。

“我沒為這個小縣做過一點點貢獻,卻添了這麼大的麻煩。他們把我救活了,我活着要為他們幹些什麼。”張桂梅回憶起那段往事,依然哽咽。

再次回到校園,張桂梅發現,華坪的教育環境和她以前所在的大理相差甚遠。張桂梅任教期間,民族中學裏的女生不僅數量少,還時不時有女生從課堂上消失。

讀着讀着就不來了,是什麼原因?張桂梅跑進大山,開始找那些退學女生做家訪。和家長們一談,張桂梅明白了:十幾歲的姑娘,已經被定下婚事,要出嫁了。張桂梅不甘心,攔不住的,就找到當地的村幹部進行溝通;家裏太窮的,就拿出自己的工資補貼。她鐵了心,無論如何也要把這些女孩子們帶回去讀書。

2001年,華坪兒童之家(福利院)成立,捐助方指定讓身為教師的張桂梅兼任院長。“兒童之家”收養的孩子中有一部分是被遺棄的健康女嬰,無兒無女的張桂梅成了她們的“媽媽”。

民族中學和兒童之家的經歷讓張桂梅萌生了一個想法:籌建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

“女孩子受教育她可以改變三代人的。如果她有文化,她會把孩子丟掉?我的初衷就是解決低素質母親和低素質孩子的惡性循環。”張桂梅説。

為什麼不男女生一起招收呢?張桂梅也有自己的考慮。一次家訪時,她發現有户人家的兒子才讀八年級,便可以進縣城參加補習班,而他的姐姐已經高三了,卻要被家長留在家裏幹活。那一刻,張桂梅心裏覺得,就算再難,她辦女高都是對的。

籌款路漫漫,不負苦心人

華坪縣的教育經費本就緊張,專門辦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在旁人看來是太過瘋狂的想法。從2002年起,張桂梅就開始為這個不切實際的夢想四處奔波。

她帶齊所有的證件,到城市去募捐:我想辦一所學校,您能不能支持我五塊、十塊,哪怕兩塊都行?

“騙子!好手好腳你不幹活,還會説普通話,戴個眼鏡你出來騙錢花……”籌款之路比張桂梅想象中困難許多,她用了五年寒暑假的時間也才只籌措到一萬元,遠遠不夠開辦一所學校需要的資金。

就在張桂梅已經不抱希望之際,天無絕人之路,2007年,張桂梅當選黨的十七大代表。到北京開黨代會時,一位細心的記者發現張桂梅穿的牛仔褲居然破了兩個洞,她開始好奇張桂梅的故事。這之後,一篇《我有一個夢想》的報道,讓張桂梅和她的女高夢在全國傳開。

來自各方的捐款以及當地政府的出資共同匯聚在華坪,2008年8月,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建成。張桂梅擔任校長,並吸引來了其他16名教職員工。

華坪女高首屆共招收女生100名,絕大多數是少數民族,因為入學分數沒有門檻,學生普遍基礎較差。儘管如此,張桂梅還是給老師們下了“硬指標”:好多人家祖祖輩輩第一個高中生在我們這兒。有女學生的爺爺奶奶説,孫女讀高中了,我們可以放心地死了。知識在山裏人心裏的分量有多重?好不容易人家把孩子給我們了,你們給我教出來最少二本!

又是一個看起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從那之後,張桂梅成了學生們眼中的“魔鬼”,從洗漱、吃飯到自習,每件事都被張桂梅嚴格限制在規定時間內。

張桂梅説,她知道靠刷題提高成績的方式並非上策,但這是沒辦法的辦法。儘管苦一點、累一點,但大山裏的學生也可以考到浙大、廈大、川大、武大,那便一切都值了。

“您為此付出了什麼?”“幾乎是生命”

今年七月,華坪女高將送走它的第十屆畢業生。2019年大學聯考,華坪女高118名畢業生一本上線率達到40.67%,本科上線率82.37%,排名麗江市第一。建校至今,已經有1645名大山裏的女孩走進大學。

華坪女高佳績頻出之時,張桂梅的身體卻每況愈下,她患上了肺氣腫、肺纖維化、小腦萎縮等10餘種疾病。6年前,因為胳膊疼得抬不起來,張桂梅停止了授課,轉而當起學校的後勤。她是校長,也是保安,每天檢查水電安全,熄燈與否,拿着小喇叭催促學生上課,順道趕走路上的蛇。張桂梅沒有自己的家,她就住在一間學生宿舍裏,日夜守護着校園。

“再堅持一下,”張桂梅説,“我也自己想辦法找一些止疼藥,先止疼,後面再説。現在也不想去檢查身體了,越檢查毛病越多。”儘管疾病纏身,張桂梅還是儘量讓自己顯得精神一點,她堅持對每個學生進行家訪,把文化擺脱貧困的理念帶進大山。

張桂梅的心思很細膩。前段時間因為疫情,學校只能網絡授課。她擔心老師一個人在教室講課會孤獨,便坐在教室門口陪着她們。長時間久坐使她疼痛難耐,張桂梅乾脆在門外支了張牀。教學樓晚上熄燈,只有講課的這一層才通電,張桂梅躺在光影之外,靜靜地陪着正在講課的老師。

十二年裏,張桂梅先後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十佳最美鄉村教師”等榮譽稱號,她把全部獎金、捐款和大部分工資共計一百多萬元一同捐獻給了教育事業。

張桂梅説,當她走進華坪、走進民族中學、走進孤兒院這羣孩子當中,本以為一兩年之後就會離開,沒想到一陷進去就沒拔出來。

“不管怎麼着,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是少,她們後面過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夠了,這是對我最大的安慰。”

2021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蹟心得體會1000字二

近日,“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典禮播出,張桂梅被評為2020年度感動中國人物。

有些人的光芒,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在茫茫滇西深度貧困山區,半生坎坷半生奉獻的張桂梅,用瘦弱的身體扛起1800名大山女娃的人生希望。“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台上”,在63歲的年紀,張桂梅那些足以“感動中國”的諾言和行動,仍在繼續。

能夠抗衡時間、改寫命運的,唯有執着信念。大山之中,扭轉女孩因受教育程度低而形成的自身成長和代際惡性循環,並非易事:

這不僅是對教育資源的考驗,更是一場對陳舊觀念的“宣戰”。並且,突破習慣禁錮,光靠激情和熱情顯然還遠遠不夠。

11萬公里家訪路,走進1300多名學生家,把累計超百萬元的全部獎金和大部分工資捐出……與張桂梅有關的每一個數字,都在訴説着“膝下無兒女,桃李遍天下”的奉獻精神,印刻下“教育改變女孩命運”的執着信念。

平等地接受教育、平等地參與競爭、從容地圓夢人生,一份鍥而不捨、堅定不移、無私奉獻的執着信念,就這樣潤物無聲地滋養着大山女娃,讓“女孩子讀書,可以改變三代人”的信仰翻越重重大山,照進現實。

深深打動和激勵人心的,還有“在苦難中開花”的巾幗力量。在痛失親人、身患重疾的絕望和打擊之中,在引起非議、受到質疑的誤解中,張桂梅“雨水衝不垮,大風颳不倒”,展現出新時代女性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強。

而更為恆久的意義是,張桂梅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女孩們“女性自強才能自立”,也以這樣的精神傳遞着“每一位婦女都有人生出彩和夢想成真的機會”的價值理念,並塑造了更多在自立自強中樹立自尊自信的“她們”。

命運打不倒心中有光的人。張桂梅近日獲授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稱號後,一波“致敬體”在網絡上“刷屏”,流着淚看完張桂梅事蹟的網友們,讀懂了大愛無聲和百折不撓。

大山裏的“教育奇蹟”,是一種堅持到底的奇蹟,更是一種百折不撓的奇蹟。面對種種心酸、考驗,甚至難以逾越的難關,如果沒有衝破烏雲和阻礙的堅定不移,又怎能讓陽光照亮女孩們的心房?如何讓她們在美好的人生之路上行穩致遠?

讀懂一份直抵人心的感動,心中就會播撒向上向善的種子。那束來自雲南大山深處的希望之光,那顆來自“教師媽媽”的教育初心,那些來自大山女娃的蝶變人生,都會將生生不息的奮進力量傳遞下去。

為張桂梅老師點贊!

2021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蹟心得體會1000字三

觀看完“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後,我得備受感動。

1854年,克里米亞戰爭爆發,一時間傷殘無數,一位護士白天協助醫生手術,夜晚則提着一盞小小的油燈在營區內探視病人,士兵們親切的稱她為“提燈女神”,她就是弗洛倫薩·南丁格爾,南丁格爾一生對現代護理作出了傑出貢獻,這盞燈將永遠地照耀着護理界。而在雲南的鄉村,有一位老師被譽為“燃燈校長”,她為大山裏的女孩免費提供教育,為她們點燃了夢想的燈,為她們照亮了前行的路,她就是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校長張桂梅老師。

在丈夫患癌去世後,她把自己獻給這片貧瘠的土地,拖着病軀一次又一次家訪,把無數被重男輕女家長送去打工或是嫁人的女孩帶回課堂,每天凌晨五點叫孩子們起牀,把孩子們一個個送入浙大、廈大、武大……作為一名山區校長,她見過太多底層女性的悲慘命運,她最關注的不過是她那些來自山區女學生的個人命運,沒有人比她更清楚,來自貧困家庭的女孩試錯成本到底有多高,正是因為無比清楚,張老師才會耗盡一生心血,創建那所女子高中,傾其所有,為的就是不讓一個孩子輟學。

張桂梅老師曾説過,她反對女生做全職太太,但需要明確的,她反對的是她的學生做全職太太。從她的立場來看,這是再自然不過的話了,她為了改變山區女孩的命運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她相信女性能夠擁有主宰自己的力量,就全職太太這件事,她基於自己的見聞,她比我們更瞭解山區女孩的命運,她反對自己的學生當全職太太,只不過是説出自己的所聞所想,如此異於常人的堅持、不過是一個初心不改的理想主義者罷了,正是因為這些她才能帶領女高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奇蹟。

正是因為她把學生們都當成了自己的孩子,見到自己的孩子為了安逸丟失了追求獨立的那股勁,她才會如此痛心疾首,如此直言不諱。她堅信女孩子受教育,可以改變三代人,她是一名真正的女權主義者。這不僅讓我想起了美國自由派大法官——“臭名昭著”的金斯伯格(NotoriousRBG),“好女孩從來不該提要求,那就讓我臭名昭著吧。”20世紀70年代,作為一名女性,表面上看似走上了人生坦途,實際上任何方向都有無數的障礙橫在眼前。被忘記的女性需要修正它們,把自己重新寫進去。魯斯·巴德·金斯伯格成了做這件事的人,她為當今的美國女性,贏來了看似尋常、卻無比寶貴的自由選擇權。當權利被動搖時,她一次次站出來去捍衞它,她教會了一代又一代女性努力奮鬥去捍衞自己的權利,她的存在成為了世界上每個女性的燈塔,這是她一生的戰鬥,也是張老師一生的戰鬥,她為女性爭取一樣的入學機會、一樣的工作機會,她讓大山裏的女孩避免淪為打工妹,不再重複她們母親和祖母一樣貧窮、愚昧而卑微的人生,讓她們擁有獨立自強的能力,獲得尊嚴,讓她們明白一個道理:女性可以靠自己努力,過上富足而有尊嚴的生活。

張老師如此無私奉獻,一不為名,二不為利,唯信仰而已,她是真正的平權者,是真正的革命家,是我們民族的脊樑。張老師的一生,是為山區建設勤懇奉獻的一生,是為山區女孩改變命運的一生,是為男女平權堅守信念的一生。燃燈校長,用愛為山區女孩在荊棘重重的道路上開出了一片天,願每一個堅持下去的女孩,都成為未來高山,都到達羣山之巔,都站在偉人之肩,都成為人中英傑。

2021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蹟心得體會1000字四

觀看完“感動中國”張桂梅先進事蹟後,我得到了一些啟發。

凌晨5時,一輛帶雨篷的電動車已經等在華坪女高的宿舍樓下。不一會兒,張桂梅孱弱的身影出現在樓下。在司機的攙扶下,張桂梅顫巍巍地跨上“專車”,準備去教學樓開門開燈。

從宿舍到教學樓不過百米,但對於60多歲且病魔纏身的張桂梅來説,卻過於漫長,必須要靠電動車代步。

中午11時50分,“專車”又準時等在教學樓下,準備送張桂梅去食堂監督學生吃飯。學生吃完飯,“專車”又把張桂梅送回教學樓。這樣的“專車”接送,每天在校園裏有好幾個來回,司機是一位在兒童之家長大、如今在華坪女高工作的員工。

嚴格來説,這其實是張桂梅的第二代“專車”。張桂梅的第一代“專車”,是在大街小巷四處奔走的“摩的”。考慮到張桂梅的身體情況,華坪縣最初打算給華坪女高和兒童之家配備一輛車,方便工作也方便張桂梅出行,可張桂梅堅持不搞特殊化。“我有‘專車’,而且隨叫隨到。”張桂梅指着滿大街的“摩的”説。

“摩的”司機趙富華四年前也接送過張桂梅。他印象中,從兒童之家到女高只要五六分鐘,張桂梅只是在需趕時間時才坐車。“她對學生要求嚴格,對自己更嚴格。”趙富華和其他華坪人一樣,熟悉她,敬佩她。隨着張桂梅名氣越來越大,縣城裏的“摩的”司機幾乎沒有不認識她的,也聽説過她的事,拉到她一般都不收車錢。可張桂梅不同意:“你們‘摩的’司機為什麼要給我免費,總不能讓你們白跑一趟。”

一來二去,怕“摩的”司機不肯收錢,張桂梅通常給了錢轉身就走。明明4元一趟,卻常常給了5元。

2019年9月的一個傍晚,烏雲密佈,狂風大作,張桂梅心裏記掛着兒童之家的孩子們,堅持打“摩的”回去。張桂梅乘坐的“摩的”剛駛出學校,就下起暴雨和冰雹,一路上不斷有樹枝被吹斷砸下來,短短的路程充滿了驚險。

回到兒童之家,孩子們如同往常一樣擠在走廊上眼巴巴地望着門外,見張桂梅趕來,都欣喜地撲到她身上。

第二天,看着馬路上一地狼藉,學校老師後怕地勸她以後別這樣冒雨前行,太危險了。張桂梅卻説:“我是兒童之家孩子們的媽媽,這麼大的暴雨,他們見不到媽媽怎麼能安心。”

到有些太偏僻的村子家訪,騎摩托車太危險,學校就去縣裏借車,哪個部門那天有閒置的車,就安排給張桂梅家訪用。在2017年村村通公路工程完成以前,張桂梅到學生家中家訪,往往要換乘汽車、摩托車,甚至要再騎騾馬等才能到達。

但凡跟張桂梅家訪過的司機都由衷敬佩她:“她要去的地方又危險又難走,去一次就不想去第二次。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出發,晚上十一二點才回到家,在路邊吃麪包喝牛奶當正餐是常事。別看平時走山路都要我們攙扶着,但她卻可以堅持一個假期進行家訪。”△張桂梅乘坐“專車”

對張桂梅來説,坐什麼樣的車都可以,但她對司機卻有特別的要求。有一次,張桂梅到麗江開完會要回華坪,一位領導找了個煤老闆的順風車讓她搭回來。一路上,開着豪車的煤老闆不斷説共產黨這樣不好那樣不好。觸到“逆鱗”,張桂梅立刻翻了臉:“沒有共產黨,能夠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的好政策,你能夠開上豪車?你可以説黨的某個幹部不好,但絕不可以説共產黨不好。你可以罵共產黨的哪個政策沒有執行好,但是你不能罵共產黨不好。”説完,張桂梅堅持讓煤老闆停車,她下車在路邊等到天黑才重新搭到車回華坪。

2021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蹟心得體會1000字五

看完“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後。其中,張桂梅的故事最令我印象深刻。

7月31日下午6時,華坪縣兒童福利院的孩子們像往常一樣在福利院大門口翹首以盼“媽媽”。當穿着洗得發白的黑色襯衣、拖着蹣跚步伐的張桂梅出現在孩子們眼前時,年紀最小的丁曉付衝上前,拉着張桂梅的手開心地走進福利院。隨後,孩子們紛紛圍坐在張桂梅身旁,噓寒問暖。孩子關心媽媽的身體,媽媽嘮叨孩子的學業,現場一片暖意融融。

時光倒轉。23年前,當張桂梅帶着喪夫之痛,從大理市喜洲鎮調到華坪縣任教時,她看到很多因貧窮、無知造成家庭悲劇的孩子,每一次看到孩子的不幸,張桂梅的心總是一陣一陣地痛,總有個聲音在她腦海裏縈繞:“到底怎麼樣才能救這些苦命的孩子?”渴盼“讓不幸的孩子都有媽媽”的種子,悄悄發了芽。

1998年7月,張桂梅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黨旗下的宣誓,更堅定了她要給可憐的孩子一個温暖之家的信念。2001年,華坪縣兒童福利院找到張桂梅,希望她能擔任福利院的負責人。張桂梅毅然承擔起了這個重任。

華坪縣兒童福利院一開始收養了36個孩子。每天下課後,張桂梅就跑回福利院忙裏忙外,照顧每一個孩子,教他們讀書識字,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和正確的人生觀。一年365天,從沒間斷。

“張老師雖然不是這些孩子的親媽,但卻比親媽還要待這些孩子好。”華坪縣兒童福利院工作人員趙建英説:“這麼多年來,張老師全身上下有近20種病,每天吃很多種藥,但她對自己的身體一點都不在意,不暈倒絕不上醫院,但只要孩子生病了,她就馬上送去醫院治療。”

去年12月,福利院的孩子王龍朗出水痘,大家擔心張桂梅的身體,紛紛勸阻她別去醫院照看王龍朗,但張桂梅還是悄悄跑去看望。王龍朗病好了,她又忙着做錦旗送到醫院。張桂梅説,我沒在小龍朗身邊照顧他,都是醫生在照看,我得好好感謝人家,要讓孩子心存感恩之心。

到目前,華坪縣兒童福利院先後收養了136個孩子,其中50多個已經走上了工作崗位。今年25歲的張惠華,是華坪縣兒童福利院收養的孩子,2017年畢業到華坪縣石龍壩鎮工作。他告訴記者,沒有張桂梅媽媽的撫養照顧,就不會有他的今天,張桂梅媽媽對他很重要,是她教會了他怎麼做人。現在自己長大了,要努力工作,像媽媽一樣去幫助別人,特別是貧困家庭的學生。

一所學校

讓大山裏的女孩有書讀

“一座高高的山上坐着一個小女孩,身旁放着鐮刀和籮筐,望着遠方發呆……這畫面到現在我都無法忘記。”張桂梅哽咽地説:“當我下車詢問小女孩怎麼了?她哭着説,想讀書,可家裏窮,要讓她嫁人。”

小女孩的話和渴望讀書的眼神深深地烙在了張桂梅的心裏,她覺得應該給山裏的窮孩子一個讀書的機會,便萌發了創辦一所女子高級中學的想法,讓山裏的女孩子都能免費接受高中教育,不再陷入“低素質母親、低素質孩兒”的惡性循環中。

張桂梅開始四處募捐。大家都説她異想天開,可她仍舊咬牙堅持。2007年,作為黨代表在出席黨的十七大期間,有位記者問張桂梅:“你的夢想是什麼?”她深情地説:“我的夢想是創辦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讓山裏的女孩子都有書讀。”當時有人對她説,全中國有那麼多處於貧困的女孩子,你是不可能讓所有山裏的女孩子都讀上書的。張桂梅卻堅定地認為,能幫一個是一個。

在張桂梅的呼籲下,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支持,社會各界紛紛慷慨解囊。

2008年,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開學了。第一年招收了100個貧困家庭的女學生。

學校創辦初期,各方面都很艱難,整個學校只有一棟教學樓,沒有食堂、廁所,學生和女教師擠在教室裏睡覺,男教師睡在樓梯間。由於學校的院壩沒有硬化,風一吹,整個校園滿是灰塵,老師每天下午5點半還得清掃校園。

惡劣的環境讓部分老師打了退堂鼓。2008年冬天的一個早晨,有的老師想到華坪縣教育局聯名反映張桂梅,相約着不掃操場。張桂梅什麼也沒説,揹着福利院最小的孩子“小蘿蔔頭”,拿着掃帚默默地清掃校園,整個校園只有孩子的哭聲和掃地的刷刷聲。掃完地後,張桂梅和“小蘿蔔頭”成了灰人。老師們被張桂梅感動了,又留下和張桂梅一起投入到緊張的教學中。

一份堅持

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建校初期出現的種種困難,張桂梅和老師們都竭盡全力去克服,可第一學期考試成績出來了,不盡如人意的成績讓一些年輕教師失望了,紛紛選擇了離職,部分學生也轉學了。

禍不單行,張桂梅的身體也出現了問題,額頭、後腦、手臂上鼓起很多小包,長骨瘤,肺上有結節,經常出現呼吸困難,產生劇痛。

當時,張桂梅坐在學校的旗杆下哭泣,“怎麼辦?學校是不是辦不下去了?”哭完後,她回到辦公室去整理學校的檔案。就在這時,她發現,留下的8名教師中有6名是黨員,她心中暗想,只要有黨員在,就沒有辦不成的事。

經過思考,她提出了“革命傳統立校紅色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開創了“黨員一律佩戴黨徽上班、每週重温一次入黨誓詞、每週唱一支革命經典歌曲、每週一次理論學習、每週觀看一部具有教育意義的影片並寫觀後感交流”的“五個一”黨性常規活動。隨後,學校黨支部很快成立,張桂梅任支部書記,“五個一”黨性常規活動得到認真落實。

高中課業繁重,很多人都勸説張桂梅“改一改方式”,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學習紅色文化上,但倔強的張桂梅卻初心不改:“黨的理論裏有大學問,只有繼承好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經過紅色熔爐鍛造,才能成為有用的人才。”

張桂梅的學生都忘不了高中入學後的第一堂課。

“太出乎我的意料了,高一剛進校的第一課,校長並不直接談高中階段的專業學科,而是讓我們抄寫黨章。”華坪女子高中畢業學生鄧婕回憶,“經過高中三年紅色文化的薰陶,我變得堅強獨立了。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理想,作為一名大學生,我要有革命先輩吃苦耐勞的精神,用勤奮去實現、靠毅力去堅持、靠進取去推動我的理想……”

現在,除了抄寫黨章,學校還緊緊依託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共黨史等學科改進課堂教學,將紅色文化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各個環節,廣泛開展讀原著、聽專題報告、談心得體會、看影像資料等活動;並定期舉辦“重温入黨誓詞,緬懷偉人功績”“演繹紅色經典”課間操等主題教育,使紅色文化教育內化為一種文化自覺。麗江華坪女子高中也先後被評為2010-2012年雲南省教育系統創先爭優先進學校、市級先進基層黨組織、麗江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教育基地、華坪縣黨性教育與理論研究基地。

一個心願

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接班人

60歲後,能夠幹什麼?

多數人是退休回家,含飴弄孫,悠閒自適。但在張桂梅眼中,60歲則是煥發生機活力的又一個起點。

“我一定要讓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學生考上清華、北大,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的接班人。”今年62歲的張桂梅激情滿懷地向記者“規劃”着未來。

隨着年歲的增長,張桂梅非但沒有放緩將貧困山區女學生帶出大山的節奏,反而增加了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間。

“每天5點半起牀的張老師,便開始了一天的忙碌。”麗江華坪女子高中教師韋堂雲説,每天早上,叫完學生集合後,張老師回到辦公室一邊啃饅頭一邊開始處理日常事務,等忙完手裏的活,她還要去各個教室檢查,常常沒有一個完整的早餐時間。

很多人問張桂梅,華坪女子高中建校以來,你已經幫助了1500多名山區貧困學子走出大山,還把自己獲得的70多萬元獎金全部捐獻給貧困山區,華坪女子高中也連續10年獲得了麗江市大學聯考綜合第一的好成績,如今都這把年紀了,有必要這麼拼嗎?

“我沒時間了,多搶一點時間,多培養一個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就是多作一份貢獻,特別是要培養出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張桂梅説。

身體本就不好,還長時間超負荷工作,張桂梅全身時常疼得動不了,可她卻瞞着所有人,吃點止痛藥,稍好一些,又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

今年3月,張桂梅再一次住院,醫生要求靜養。這對視時間如生命的張桂梅來説,簡直和病痛一樣難受:“靜養,把我照顧管理學生的權利都奪走了,這樣幹待着,太浪費時間!”

好不容易熬過了三天三夜,張桂梅稍微緩過勁來,沒等醫院同意出院,她就自己偷偷跑回學校。“孩子考上好學校,就是最好的藥!我一定要培養出能上清華、北大的女學生。”説話間,張桂梅的眼睛裏閃爍着充滿希望的光芒。

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讓張桂梅忘記了病痛,忘記了年齡,使她渾身充滿了力量。為了學生,她長期帶病堅持工作,幾次暈倒在講台上,而每一次張桂梅都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台上,始終堅持把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命運放在心坎上。

一種感召

凝聚起全校師生的心

校外進行家訪,校內開展“五個一”黨性常規活動,張桂梅和老師們邊研究邊探索,感性的認知慢慢聚攏,理性的判斷漸漸升騰,老師、學生的心漸漸和黨支部、和張桂梅凝聚在了一起。

8月1日,張桂梅要去學生陳明思家家訪。當天她的身體很不舒服,走兩步就要歇一歇。可當她看見遠遠來迎接她的陳明思,緊蹙的眉頭馬上舒展開來,微笑着擁抱着學生,輕聲詢問假期作業的完成情況。

2014年到2015年間,陳明思的奶奶和弟弟相繼去世,承受不住家中變故的父母經常吵架,有時還會打架,導致陳明思無心上學。張桂梅瞭解到情況後,及時到陳明思家家訪,做她父母的思想工作,如今陳明思的父母不吵架了,父親還去打工掙錢了。

“很多道理以前都聽過,但由張校長説出來讓我更信服。”陳明思説,“在我情緒不好的那段時間裏,我不想和任何人講話,校長就讓我和她一起住,每天不管多疲憊,只要校長髮現我情緒不對,她都會和我談心,給我講革命先烈的故事,慈祥的眼神裏,流露出對我深深的愛,慢慢地我開始和校長講心事了,現在校長已經成為我的知心長輩。”

陳明思告訴記者,現在她在“演繹紅色經典課間操”中扮演江姐,演的次數多了,自己也受到了感染。她每天最期盼的就是跳《我為共產主義把青春獻》,一聽到歌聲響起,就特別振奮,她彷彿看到了革命先輩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拋頭顱、灑熱血,渾身充滿了勁,在學習上遇到什麼困難都能克服,她相信只要努力一定可以考上嚮往的上海財經大學。

多年來,張桂梅把家訪作為一種工作常態,堅持走進家庭、攜手育人,深入到每個貧困學生家裏,前後共走了10餘萬公里。在她的教育影響下,女高的學生都在心裏暗暗許下向革命先輩學習,努力拼搏實現自己夢想的心願。

“學校每週都開展‘五個一’活動,每週觀看一部具有教育意義的革命歷史故事片等活動,讓我們耳濡目染,提升了自身修養,我們的心和張老師連在了一起,讓大山裏的孩子走出來成了大家共同的心願。”華坪女子高中辦公室主任張曉峯説。

當年因不堪學校嚴苛管理而離開的陳建華老師,不僅又回到了女子高中繼續任教,還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他説:“離開學校後,一直都聽到張桂梅老師的故事,張老師把自己融入時代、將信仰融入生命,讓我深受感動,我也想做像她一樣有信仰的人。”

一種精神

激勵人們勵志前行

“從2008年開始,我就陪着張老師家訪,這麼多年過去,張老師越來越老,身體越來越差,可她牽掛孩子們的心一點都沒減。”華坪縣融媒體中心的王秀麗説,每一次陪張老師去家訪,都會讓她感動萬分。

2012年,張桂梅到永勝縣家訪的第6天,肋骨一直疼。當時她以為是舊疾復發,沒有在意。次日,張桂梅卻疼得下不了牀,大家建議她回華坪檢查身體。可她卻説,馬上就要大學聯考了,孩子們的學習和心理狀況一定不能忽視。每一天她都忍着劇痛一家一家走訪,在路上疼得齜牙咧嘴,可只要一踏進學生的家,她馬上像沒事似的,和家長、孩子交流。就這樣一直堅持走訪完所有的學生家。等回到華坪檢查時,醫生診斷説張桂梅的肋骨斷了兩根。

“當我知道張老師的肋骨斷了兩根時,我的眼淚止不住地淌。”王秀麗説,她竟然為了別人的孩子不顧自己身體,忍住這樣的劇痛,這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的。“她是我學習的榜樣。把孩子交給這樣的老師我放心,去年我便把女兒送到了女高。”

“每當看到張老師使出渾身的力量來培養孩子們,我總感覺自己和張老師還有很大的差距。”華坪縣縣長龐新秀説,現在在工作上遇到問題,我就會用張老師的事蹟、用拼搏精神來激勵自己迎難而上,攻堅克難。

慢慢地,張桂梅的故事在華坪傳開了,她也先後獲得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十大女傑、全國十佳精神文明人物、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雲南省勞動模範、雲南省優秀共產黨員、雲嶺先鋒獎章等榮譽。

“我們每一次到華坪女高接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心靈都會受到一次震撼,一次洗禮。”華坪縣委書記餘麗軍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zh-hk/xindetihui/xianjinshiji/koopo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