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鑄牢民族共同體心得體會多篇

鑄牢民族共同體心得體會多篇

鑄牢民族共同體心得體會多篇

鑄牢民族共同體心得體會篇1

如同個體成員會不斷追問自我生命的存在價值與意義一般,一個國家和民族也需要時時省思自身發展的現實需要、目標定位與理想追求。顯然,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上述雙重省思的產物,呈現出小我和大我的深刻關聯。

一方面,一個人就像一滴水一樣,可以映射出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縮影。也就是説,小我之個體的觀念意識與行動取向,會深刻地影響大我之整體的形象、面貌與走向。另一方面,這滴水又會跟隨大江大河匯入大海,流向遠方。換言之,大我之整體的生存狀況與未來願景的構思,又會直接關乎小我之個體的生命質量與期待。因此,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價值和意義,就可以從整體和個體的雙重視角加以審視。

與此同時,“鑄牢”本身也具有雙重性:既可以當動詞用,意味着成員彼此間互動交往趨於緊密的過程;又可以當名詞用,表示成員彼此間形成一種和合凝聚的狀態。所以,對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價值和意義的把握,還需要關照過程與狀態的內在關聯。

第一,鑄牢意識是成員間關係交往互動的過程性存在。正是在這個過程中,諸種聯繫才會生髮、意義才會生成、價值才會呈現。也就是説,當你真正地走出自我圈定的藩籬和邊界,去接近自然、去觸摸世界、去傾聽他者的心靈召喚、去為他人作一份貢獻時,你的感知體驗、行動意向、存在價值才會慢慢變得飽滿。在努力去構織關係網絡的過程中,一個人才能慢慢形成一種相對穩定可靠的歸屬狀態。

第二,意識鑄牢表現為成員間關係凝聚與鞏固的可靠狀態。這種狀態能夠克服成員彼此之間的距離感,消解不確定性、不可靠性和不安全性,增強親切友善團結等體驗,並形成明朗樂觀美好的願景與期待。就像那句流行的話語,“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你會感受到,你的身後有你的同胞和朋友,有興盛起來的國家和民族。當然,意識鑄牢並不在於消解個體的獨立自主,也不是放任羣體性的盲從,而是需要你心存理性判斷、知識經驗和價值信仰,並具備獨立自主的能力。

鑄牢民族共同體心得體會篇2

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互相離不開。每當説起這三個離不開,我就會想起小時候大家常説的“一根筷子易折斷,十根筷子抱成團。”一部中國歷史,就是一部民族團結、融合發展、共榮共存的歷史。在中國,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地抱在一起。中華民族是一個共同體。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關鍵就是需要文化認同。推進國家統編教材使用工作,就是黨中央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的長遠之舉、固本之策,是對國家整體利益的考慮,是對少數民族長遠利益的考慮,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是構築中華文化共同體的重要舉措,更是在全民族中進行文化認同。我們每一名普通民眾都應該全力支持、全力配合能夠促進文化認同推動民族團結的方針政策和民族工作。

?舊唐書·魏徵傳》中有言:“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國的歷史就是為實現民族解放、長期抵禦外來侵略、各民族之間建立患難與共關係和深厚友情的歷史。我們要結合當前階段的學習教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從自身做起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以史為鏡知興替,以史正人明得失,以史化風濁清揚。

在抗擊非典、抗洪搶險救災、汶川地震、玉樹地震救援中、在打贏脱貧攻堅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河南水災,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處處展示着中華民族大團結的力量。尤其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親歷者,舉國上下,萬眾一心,共度時艱,有人堅守崗位,有人迎風逆行,無不彰顯了共產黨員的信仰,無不彰顯了中國人的剛強,無不彰顯了中國人民團結的力量,我們無不為之感動,為之振奮。

身為一名黨員、一名年輕幹部、一名組工幹部,更應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自覺維護民族團結,共同促進祖國繁榮發展,肩負好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使命擔當,守正創新地做好意識形態、思想政治學習、組織建設等工作,進一步增強“文化認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鑄牢民族共同體心得體會篇3

中國是一個有着悠久歷史,統一、團結的多民族國家。中國一共有五十六個民族,其中,漢族佔了總人數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他五十五個民族人口較少,稱為“少數民族”,比如滿族、回族、傣族、苗族、壯族、土家族……

民族融合一直都是我們這個多民族國家的鮮明特徵。在中國歷史上,民族融合有四個主要的時期,分別是春秋戰國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宋遼金元時期和清代。在中國近代史上,一八四零年鴉片戰爭爆發以來,中國各民族都面臨着為實現民族解放而奮鬥的共同任務和使命。在長期抵禦外來侵略的鬥爭中,各個民族之間建立的患難與共的關係和深厚的友情,也意識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重要性。

新中國成立之後,黨中央根據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人口分佈狀況,制定了民族區域自制制度。這項制度是從中國國情出發,體現了國家尊重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的權力,也體現了國家堅持實行各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發展的原則。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穩步發展成就矚目,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面貌煥然一新,人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為了進一步改變民族地區的落後狀況,全國打響了脱貧攻堅戰,二零二零年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小康,一個民族也不能少!”這句話表明,縮小各民族之間的發展差距,實現共同繁榮,共享發展成果,才是真正的“全面小康”。

一部中國歷史,就是一部民族團結、融合發展、共榮共存的歷史。在中國,“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地抱在一起。”中華民族是一個共同體。

而在美國,持續發酵的“喬治·弗洛伊德”事件暴露出西方國家存在嚴重的種族歧視問題。其實,西方種族歧視問題由來已久。西方國家在資本主義發展初期,一直推行暴力、血腥的殖民主義政策。西方的殖民主義史是人類的一部黑歷史。殖民主義是西方種族歧視問題的根源所在。在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一些西方國家,因為社會制度、貧富分化等原因,導致有色人種和少數族裔受到不公正待遇。現在不少西方國家的民眾為了表達對弗洛伊德死亡事件的不滿,正在舉行大規模的示威遊行。

相比之下,中國各族人民和諧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才有了今天中國的繁榮昌盛。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珍惜來之不易的美好局面,繼續為維護民族發展和實現民族復興貢獻力量。

願世界少一些**和不公平,多一些和諧與平等!

鑄牢民族共同體心得體會篇4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對做好新時代西藏工作至關重要。在日前召開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西藏工作必須堅持以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為着眼點和着力點,強調要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祖國統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民族團結是祖國統一的重要保證。“必須把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作為西藏工作的着眼點和着力點”,這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治藏穩藏興藏的一條成功經驗,是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的一個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西藏工作的着眼點和着力點放到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上,把實現社會局勢的持續穩定、長期穩定、全面穩定作為硬任務,對各方面工作統籌謀劃、綜合發力,牢牢掌握反分裂鬥爭主動權,推動西藏民族團結基礎不斷夯實,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日益深入人心。實踐充分證明,西藏工作只有堅持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才能維護西藏和諧穩定、實現西藏繁榮進步。

“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西藏是我國的一個重要邊疆民族地區。西藏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的特殊重要性,主要體現為西藏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對國家統一和安全具有重大意義。要着眼全局,多謀長遠之策,多行固本之舉,堅決開展反分裂鬥爭,堅決防範和化解重大風險挑戰,不斷夯實西藏長治久安的根基。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旗幟鮮明反對分裂,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責任和義務。要加強對羣眾的教育引導,廣泛發動羣眾參與反分裂鬥爭,形成維護穩定的銅牆鐵壁。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魂魄,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的根脈。加強民族團結,基礎在於搞好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要深入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深入開展西藏地方和祖國關係史教育,引導各族羣眾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要重視加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把愛國主義精神貫穿各級各類學校教育全過程,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青少年的心靈深處。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各族羣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要挖掘、整理、宣傳西藏自古以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事實,引導各族羣眾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來,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是命運共同體,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積極引導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推進藏傳佛教中國化。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標。牢牢把握西藏工作的着眼點和着力點,以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做好各項工作,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讓民族團結之花開遍雪域高原,我們就一定能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萬眾一心、同舟共濟,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風險挑戰,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變成美好現實。

鑄牢民族共同體心得體會篇5

五月的天山南北,微風拂面,大地充滿了無限生機與活力。澤普縣迎來了第27個民族團結教育月。民族團結教育月年年有,可是今年的民族團結教育月具有極為特殊的意義。今天我們隆重歡聚一堂,以演講的方式歌頌民族團結,禮讚民族團結先進個人王燕娜的感人事蹟。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大愛不分民族感天動地。

家住新疆烏魯木齊高新區桂林路社區的王燕娜,為了挽救我縣維吾爾族學生毛南江年輕而寶貴的生命,無償將自己的腎捐獻。並表示要自強不息,繼續為加強民族團結,共建和諧社會作出自己最大的貢獻。

是什麼原因讓出生在小康之家的漢族少女王豔娜不顧親人的反對,不顧未婚夫分手的威脅,毅然無償捐腎挽救維吾爾族高三學生毛蘭江生命呢?原因在於她心靈無私天地寬,心中有大愛。

王燕娜及全家善良、淳樸的事蹟感動了全疆各族人民,從他們全家的身上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超越血緣、親情、民族的大愛;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無私博大的胸懷和閃耀人性光芒的大愛;還讓我們感受到了中華民族樂善好施、扶危濟困的傳統美德。王燕娜能在自己人生剛剛起步、正值豆蔻年華青春最美好的時刻做出這樣重大超乎常人的處事抉擇,確實值得我們全疆各族人民、特別是青少年學習。你不僅是民族團結的模範,還是新時期新形勢下道德建設的楷模。”

我認為王燕娜做出了平常人難以做到的不平凡的事,為新時代青年樹立了民族團結和道德建設的榜樣。

今年5月,是自治區第26個、我縣第27個民族團結教育月。我希望全縣各族幹部羣眾和團員青年,努力向王燕娜學習,學習她無私奉獻,情注社會的優秀品格,學習她用血肉深情維護新疆民族團結大好局面的高尚道德情操。人人心中有一種超越血緣、親情、民族的大愛,有無私博大的胸懷和閃耀人性光芒的大愛,弘揚中華民族樂善好施、扶危濟困的傳統美德。為澤普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以及權限的發展、進步、繁榮、穩定營造良好的環境氣氛,做出新的貢獻。

一曲優美動聽的《我們新疆好地方》,唱出了兩千二百萬天山兒女的心聲。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新疆大地安定祥和,到處奏響民族團結的凱歌。

民族團結月,凝鑄同志兄弟情。新疆生活着維吾爾、漢、哈薩克、回、蒙古等47個民族,數百年來,在抵禦外敵入侵、反對分裂祖國的鬥爭中,各族人民結下了兄弟般的深厚情誼。

新中國成立以後,黨中央和自治區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民族宗教工作,貫徹以馬克思主義民族觀為指導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以民族團結促進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建立“平等、團結、互助、進步”的新型民族關係。

民族團結,社會政治穩定,黨和政府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人民安居樂業,各項事業蒸蒸日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指日可待。相反,民族紛爭不斷,社會動盪不安。黨和政府要花大量的精力來維護社會政治穩定,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將受到極大的影響,各族羣眾惶惶不可終日,安居樂業根本談不上,各項事業功虧一簣,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只是一個美好的夢想,遙遙無期。這樣還會再次淪為他人任意宰割的羔羊。民族紛爭不斷,社會動盪不安,我們的明天就是科索沃、巴勒斯坦、伊拉克。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中華民族團結,社會政治穩定,西方敵對勢力最不願意看到。民族紛爭不斷,社會動盪不安,國力衰弱,人民受苦受難,正中他們的下懷。所以為們要從對人民負責、對歷史負責、對中華民族負責的高度,來認識和對待民族團結。

為此我們要向王燕娜那樣心靈無私天地寬,心中有大愛。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從自我做起,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的思想,象愛護自己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象珍惜自己生命一樣珍惜民族團結。堅決不説不利於民族團結的話,堅決不做不利於民族團結的事。在“一反三維”、打擊“勢力”的鬥爭中立場堅定、旗幟鮮明。

鑄牢民族共同體心得體會篇6

對多民族國家來説,民族團結是一個關係國家命運的重大問題。我們黨自成立起,就將實現各民族之間的真正平等和團結,作為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方針。

新中國成立後,黨中央多次強調“國家的統一,人民的團結,國內各民族的團結,這是我們的事業必定要勝利的基本保證”,要求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堅定不移地維護民族團結。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

20__年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習近平___總書記深刻指出:“各族人民親如一家,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定要實現的根本保證。”這一重要論述,站在黨的歷史使命的高度,深刻闡明瞭做好民族團結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指明瞭新時代民族工作必須牢牢把握的重大戰略任務,意義重大而深遠。

縱觀歷史,團結穩定是福,分裂**是禍

在中國歷史上,凡是國力強盛、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的時期,無一不是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時期。西漢文景之治、唐代貞觀之治、清代康乾盛世都是在這種情況下出現的。反之,歷史上發生過數不清的戰亂和紛爭,使國家和人民都飽受動盪之苦。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視和壓迫的總根源,從根本上奠定了中華民族大團結的基礎。70多年來,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堅決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防範和化解國內外敵對勢力滲透、破壞、顛覆,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提供了堅強保證。

當前,我國正處於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迎來更加光明的前景。

放眼世界,民族宗教問題歷來是影響世界格局演變的重要因素

當前,一些國家因為民族矛盾、種族仇恨、宗教紛爭、領土爭端,導致戰亂頻仍、民不聊生,甚至國家解體、民族分裂、經濟衰退、滿目瘡痍。民族宗教問題成為影響世界格局演變的重要因素。

近代以來,面對西方列強船堅炮利和挑撥離間,中華民族陷入四分五裂、亡國滅種的空前危機。當時的西方人普遍認為,中國肯定會像奧匈帝國等多民族國家一樣,分裂為無數個單一民族國家。但是,他們的預言失敗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浴血奮戰、浴火重生,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各民族在反對共同敵人的鬥爭中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是一個休慼與共、榮辱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新中國成立以來,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敵對勢力利用民族宗教問題對我滲透、破壞、顛覆的圖謀從未停止、愈演愈烈。20__年美國參眾兩院出台直接涉華法案、決議共37項,大多是這類議題。他們以“____”之名行“霸權”之實,執意炮製涉港、涉台、涉藏、涉疆等法案,粗暴干涉中國內政、遏制中國發展的圖謀昭然若揭。國內外敵對勢力越是要破壞民族團結,我們就越是要推動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不斷築牢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家統一的人心防線。

面向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56個民族共同的夢,歸根到底要靠56個民族共同團結奮鬥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我國近14億人口中,少數民族有1億多,都是我們黨緊緊依靠的對象;960多萬平方公里陸地國土面積中,155個民族自治地方佔64%,都是我們黨領導下的地方。

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在黨的領導下,都作出了巨大犧牲和貢獻。心得體會範文從“彝海結盟”“犛牛革命”“山山金達萊、村村烈士碑”,到“三千孤兒入內蒙”“最好牧場為航天”“一家三代為國戍邊”,再到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北煤南運,例子不勝枚舉。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打贏脱貧攻堅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各族人民手足相親、守望相助,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大團結的力量。

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明顯上升,必將迎來許多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

鑄牢民族共同體心得體會篇7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同我國發展的現實目標和未來方向緊密聯繫在一起,要滿足學生成長髮展需求和期待,要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新時代,對於民族高校而言,要牢牢把握輿論主動權,讓互聯網成為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最大增量,就必須提高各族青年學生的媒介素養,即使用、解讀、評價各種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識、技巧和能力。

努力提高青年學生的媒介素養

在“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的全媒體時代中,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傳媒對現實環境的再現絕不是“鏡子式”的再現,而是一種經過選擇、加工後的再現。傳媒反映怎樣的現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媒介體制、傳播者的意識形態以及經濟因素等。正因為信息環境不是現實世界,而人們的行為卻是直接面對現實環境,所以需要受眾具備辯證分析能力,具備對媒介信息進行準確、全面、客觀、公正判斷的能力。具備了媒介素養的受眾,才擁有對各種媒介信息的解讀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為個人生活、工作服務的能力。

高校青年學生正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各種社會思潮在全媒體時代被傳播放大,在青年中形成了不可小覷的影響力。因此,在高校青年學生中開展媒介素養教育具有重要意義。民族高校青年學生民族成分多,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媒介素養教育,不僅有利於學生全面健康發展,還有助於促進民族團結、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當前,民族高校青年學生的媒介素養狀況表現出以下特點:在媒介認知和媒介批判方面,對媒介類型、介質特點有一定感性認識,但對媒介歷史瞭解不夠;對媒介的商業屬性有較清醒的認識,但對受眾在傳播中的能動地位認識不足;能意識到媒介對自己知識結構、觀點思維方面的影響,卻相對忽視媒介對價值觀等其他深層次的影響,對媒介的表徵和建構能力也缺乏足夠的判斷和警惕。在媒介接觸動機和行為方面,表現出較強的目的性和功利性特點,選擇瞭解信息、消遣娛樂是媒介接觸的主要動機;手機媒體已成為大學生媒介接觸的主要載體,傳統媒體的接觸量比例很低。

自21世紀開始,中國傳媒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師範大學、復旦大學、雲南大學等高校已經致力於媒介素養課題的實踐和研究。但我國尚未形成完整成熟的媒介素養教育機制。尤其在民校高校或者民族地區的高校,還需要建立和發展媒介素養教育機制,提高各族青年學生的媒介素養。

民族高校開展媒介素養教育的着力點

在民族高校進行媒介素養教育,就是要教會學生正確理解、建設性地使用媒體資源,通過這種教育,使學生面對紛繁複雜的媒體報道或自媒體資訊時,能夠具有鑑別能力,能夠充分利用媒介資源完善自我,參與社會發展,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深刻理解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從專業課程設置入手,發揮組織傳播的先天優勢。民族高校可面向全校開設媒介素養通識選修課。尤其是開設有新聞傳播專業的高校,可以有針對性地開設專業必修課和通識選修課。媒介素養教育藉助高校課堂,憑藉高等教育制度化、持續性優勢,可使媒介素養教育理念和內容得到相對長期和穩定的貫徹。對於大學生尤其是非新聞傳播專業的學生來説,通過教師專業的、系統的講解,有助於他們瞭解新聞傳播的基礎知識,主動去閲讀相關書籍,有利於對大眾傳媒產生理性認識,對於怎樣接觸媒介、應該接觸哪些媒介、吸收相關媒介的哪些知識也會有比較明確的認識。有了這樣的基礎,對於大眾媒介中的報道內容和報道方式,該怎樣有選擇地接觸、有判斷地接受,自然而然就可以找到正確的路徑。

輻射課堂教育成效,發揮人際傳播的獨特影響。接受了媒介素養教育的大學生能夠在人際傳播中恰當傳遞自己的理解和體會。通過互相交流討論,大學生比較容易對熱點問題形成共識,形成媒介素養教育成果在校內的輻射。在畢業以後,大學生會把自己掌握的媒介素養知識傳播給同事或者是親朋好友,推動媒介素養教育向社會延伸、在朋輩間傳播。若干年後,他們為人父母,在對下一代的教育中,媒介素養知識必然會融入其家庭教育體系中,形成代際縱向傳承。

凸顯示範引領,建構科學的理解框架。在融媒體環境下,高校主流校園媒體已從報紙、廣播、電視、新聞網轉向微信、抖音、b站、微博。這些新媒體也是民族高校學生最常接觸到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內容的平台,因此要在學生在校期間,讓他們接觸到更多優秀的校園新媒體資源,包括兩方面:一是人的資源。在校園從事新媒體工作的教職工和在校學生,由於長期與媒體接觸,在實踐層面獲取了一定的媒介知識,他們成為校園中具有較高媒介素養的人羣,在大眾傳播效果的形成過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過濾的作用,由他們將信息擴散給受眾,形成信息傳遞的兩級傳播。因此,要善於發揮這部分人羣在理解和接受傳播內容方面起到的示範引領作用。二是內容的資源。高校學生在校期間對校園生活、身邊師生和校友關注度極高,民族高校校園新媒體可以充分利用多種媒體的多種宣傳報道形式,圍繞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策劃相關宣傳教育內容,如開通專題網站、製作專題節目、推送系列報道、製作播放短視頻、開展與受眾互動等,建構青年學生理解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相關內容的新聞框架,從而在實踐中自覺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zh-hk/xindetihui/zhuanti/6k659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