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理財通心得體會多篇

理財通心得體會多篇

理財通心得體會多篇

理財通心得體會篇1

20xx年08月份的一天,我在王村支行做支局長,有一位老阿姨想問工資發到卡里沒有,我就引導她在多媒體查詢機上打出了1—8月的明細單,將明細單給她進行了講解,使她對自己的帳務情況做到了心中有數,同時也建議她辦一個郵信通電話短信提示,就不用老跑銀行了。之後,老阿姨在網點待了一會,就湊到我跟前,説銀行的人鼓動她買理財產品,她也不知道理財產品是怎麼一回事,買哪個好,並説自己是退休工人,沒有多少錢。但我並沒有因為她是退休工人,又稱沒有多少錢而忽略她,而是耐心地給她講什麼是理財產品,有那些種類,什麼樣的人適合買什麼種類的理財產品,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買理財產品要注意那些問題,贖回理財產品的時候要掌握的要點。同時特別強調,買理財產品的前提是,一定要留夠家裏的緊急備用金,特別是老人家掙錢不容易,都是血汗錢,要考慮風險問題。

老阿姨聽後十分滿意,她説有銀行的人讓她現在就買,當時正在營銷幾種理財產品,但我根據她當時對自己情況的描述,我建議她暫時不要買,我對阿姨做了一個風險評估調查,我發現她屬於穩健型的客户,並不能承受很大的風險,於是我給她推薦一個銀行的定期理財產品,8月份將要發行的定期理財,希望她的首次投資能有一個好的、穩健的收益,感受一下投資理財的快感。老阿姨問我到時候是買5萬還是10萬,我認為她是第一次買理財產品,還是先買2萬感受一下。之後,我就留下了我的電話號碼,也記下了老阿姨的聯繫電話。

8月20日將發行的183天的定期理財,利率為5。6%,我並沒有因為老阿姨是小買家而忽略她,仍然在前兩天給老阿姨打了電話,通知了具體時間,並請她最好先把錢存好,把理財賬號進行簽約,進行正常的風險評估。老阿姨來了之後,我到大廳去見她,老阿姨提了十萬塊錢來要買理財產品,我勸她少買一些,老阿姨説:“我問過好多人,但是我覺得你講的最好,也最實在,我就相信你。別人都希望客户多買,你還勸我少買,你能替我着想,我就相信你的推薦,我就買這麼多。”

之後,通過幾次電話交談,知道老阿姨家裏有電腦,我又教會老人家如何上網,如何申請免費郵箱,還給她設計了一個收益測算表,教她如何計算收益。在20xx年的2月20日,該理財產品到期。本金與利息自動打到客户的賬户上,半年裏,阿姨十萬塊收益2600元利息,比存定期高了很多,好十分滿意。

在上次營銷成功之後,在我的推薦下,老阿姨在20xx年5月又購買了我們銀行的理財產品10萬元,帶動她女兒也購買了我行一年期理財產品5萬元;我建議她少買一點,她告訴我,她有錢。而且她還告訴我,她在其它銀行還存有定期但是利息沒有買理財產品的高,以後還會繼續來我們這買理財產品。

通過這個真實、成功的營銷案例,使我對理財有了一個清醒的認識,現就如何理財談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理財的最初起點就是發現潛在的客户,真誠對待客户的每一次詢問。當我們第一次接觸客户的時候,要以極大的熱情和耐心對待客户的各類諮詢,不要聽客户説自己沒有多少錢就怠慢人家,或者輕視人家,信任是有一個過程的,只有付出才有回報。如果當初僅憑客户的言談來判斷她是一個低端客户,就不會有後續的一系列的營銷成果,也就不會將一個他行的客户發展成為建行的優質客户。

二、理財要站在客户的角度,切實為客户着想。客户告之你什麼樣的財務狀況,你就根據該狀況提出一個合理的投資計劃,使客户感受到你確實是處處為她着想,而不是出於營銷的目的。假如當初客户問是買5萬還是買10萬元的時候,當客户提來10萬元的時候,出於個人利益和營銷業績的需求,抱着買的越多越好的想法,也就不會贏得客户的信任,也許連第一次的營銷機會都會泡湯。

三、理財也要有一個逐步引導的過程,從單一產品的營銷到多種產品的組合配置。作為一個客户,她對銀行的理財產品不一定了解,我們可以從一個產品的營銷成功,引導她逐步瞭解其它產品在家庭理財中的重要性。如國債,具有穩定的收益,免利息税,相對於儲蓄來説,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利得贏”產品風險比基金小,收益比國債高,對於中老年人來説,在家庭的資產結構中配置一定比例的這兩類產品,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同時根據客户的年齡狀況,還應該配置一定比例的保險。我們在面對客户時,不能一股腦地把所有的產品都推介給客户,造成賣產品的印象,而是循序漸進地引導、教育我們的客户,每一個家庭都需要合理地配置家庭的資產,使收益最大化,風險最小化,用最通俗易懂的道理使他們明白,每一個家庭都需要理財,而銀行的產品可以給他們提供這種幫助。

四、理財是一個持續服務的過程,是產品和服務的有機組合,並隨着市場的變化而變化。在理財的過程中,要關心培養你的客户,使她從技能上、理論上不斷提升,時時關心你的客户,堅持持續服務。在對老阿姨的服務上,從最初的電話服務開始,每週通報基金的漲跌情況,到教會她開通郵箱,提供一些好的網站地址,教會她自己上網查詢基金淨值,每天享受投資的快感和下跌時的心跳,到進一步教會她如何看大盤,如何看指數,如何分析股市行情。由過去我定期給她打電話變成她經常給我打電話,探討一些觀點和看法,使她感到,由於認識了我學到了許多知識和技能,感到建行的理財師是給人帶來財富和知識的人。理財不僅僅是產品的銷售,還是服務的延續,要通過售後服務,不斷的瞭解你的客户,她的性格是什麼樣的? 她的抗風險的能力如何? 她對未來有那些期望? 她的資產狀況如何? 她還缺少那些保障? 作為理財師你能給她提供什麼樣的幫助和建議? 根據市場的不斷變化,要適時地向客户推介新的投資產品和策略,把客户培育成由被動理財轉為主動理財。

五、理財應該是一個腳踏實地的工作過程,不僅僅是給客户做個理財方案而已,而是要真真切切地讓客户感到你做的理財規劃切實可行,具有實用價值。特別是在目前國民的理財意識還很淡薄的情況下,更應該因地制宜,深入淺出地教化我們的客户,培養理財的觀念。每一個理財師都應該是一顆傳播理財觀念的火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所以理財工作不可好高騖遠,要符合當前客户的意識,從最基本的營銷工作做起,使客户認同、瞭解我們的各類金融產品,從而進一步接受我們的各類產品,進而進行一個資產的配置,家庭理財的規劃。

永順縣王村支局:龍躍

20xx年5月6日

理財通心得體會篇2

我投資理財十年了,買過銀行理財產品,湊錢買過信託產品,玩過基金定投,貨幣基金和國債逆回購等更是不在話下,炒股可以説是家常便飯,這其中有虧有賺。整體算下來,我還是賺錢的。積累了十年,我現在每月理財賺的錢相當於工作四五年人的平均工資。我想就我的經歷以及對身邊人的觀察,談談自己對理財的看法,已經我們該如何去做理財。

一、關於“我想通過理財短時間內翻好幾倍”的問題

“一夜暴富”是很多人想通過理財達到的目的。我也很想,但我知道這並不可行。

我身邊有很多投資理財的朋友,一些是一夜暴富,一次投資賺的錢比我多得多,但他們虧得時候也時常比我虧得多,總體下來反而是虧的。費心費力,最終卻沒賺多少錢,有些人也不服氣,跟我説下次他一定能全部賺回來。我想告訴他的是,這句話很多人都跟我説過,結果卻是虧得更多。

如果你想靠理財投資一夜暴富的,那就請早早離開,下面的就不要看了,別浪費自己的時間。這個世界,靠賭致富的,頂多20%活下來,先看看你是不是這20%。我想,大多數人都希望的是投資理財能穩賺不賠。而我想説的是,如何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你賺得更多。理財要穩,像滾雪球般積少成多才是真本事。

很多人説,一個銀行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6%,5萬塊錢放一年才3000元。如果你想5萬塊錢放一年馬上就有50萬,那就但需要記住一點兒,天上不會無緣無故掉餡餅。如果你有300萬,每年收益10%,放三年就有90萬。如果你再算上覆利,100萬簡直就是輕而易舉。理財應該是個常規化的東西,你不怎麼費力,卻可以讓自己的財富不斷增值。如果理財能讓你在短時間內翻幾倍,那一定是非常專業的投資,你首先必須得是個專業人士,其次還得勞心勞力,而結果是賠是賺往往還不確定。可能某段時間內,你會賺的很多或者虧得很多,而整體下來卻很難計算。

前一段時間,有道非常火的數學題,你看完就自然明白了。

假如你有100萬,第一年賺40%,第二年虧20%,第三年賺40%,第四年虧20%,第五年賺40%,第六年虧20%,資產剩餘140、5萬元,六年年化收益率僅為5、83%,甚至低於五年期憑證式國債票面利率。

假如你有100萬,每天不需要漲停板,只需要掙1%就離場,那麼以每年250個交易日計算,一年下來你的資產可以達到1203、2萬,兩年後你就可以坐擁1、45億。

二、該選擇哪種理財方式?

理財方式多樣,可以通過安全性(風險性)、收益性、流動性這三個維度來優選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

在理財中,你必須對每種理財方式的安全性、收益型、流動性有個大致的瞭解。

從門檻上説,貨幣基金等門檻很低,銀行理財產品要5萬門檻,信託產品要100萬的門檻。

從安全性上來説,銀行理財產品80%都是非保本浮動收益,但這並不代表安全性很低。如果資金是投向組合類資產的,在銀行內部的風險評級在中低水平以下,都是可以放心購買的。在買的時候,只要認準收益率在7%以下的非保本浮動收益的銀行理財,就差不多了。而固定收益類的信託產品都是非保本浮動收益的,但是從過往的發展來看,目前尚未存在一例不能兑付的案例,相對很穩健。基金產品的種類比較多,不同類型的風險差別很大。貨幣基金風險最小,其次是債券基金、混合基金和股票型基金。風險越小,收益率也越小。

你選擇哪種理財方式,一個要看你對收益率的期望值有多高;二是看你的風險承受能力有多強;三是看你能忍受多久之內沒錢用;四是要看你財力狀況如何,能買得起多大門檻的產品;五是要看你對操作方式的便捷性有多高的要求等。

個人認為,從收益率和風險的綜合性價比考慮,信託產品是最划算的。不過因為其門檻高,我想很多人都買不起。我剛開始也是和別人湊錢買,理財這麼多年,有了一定的積蓄,我才開始自己買。

三、關於互聯網理財的安全性

當下,互聯網理財很火,很多人在問我,怎麼用。互聯網理財真的給理財帶來了幾大的便利,比如門檻低、便捷、收益率高等。但很多人也會擔心產品的安全、資金的安全和平台的安全性。對於新事物,我們在使用它的時候,更要學會規避可能存在的風險,選擇一個靠譜的互聯網理財平台才是最主要的。在選擇前,你必須瞭解不同類型平台的風險屬性。

現在,大部分的互聯網金融平台都會開發對應的手機app軟件,主要分為三類,一類是p2p,一類是互聯網寶寶,一類是銀行理財和信託等傳統金融產品的互聯網化。互聯網寶寶很多人都知道,安全性很高,但收益率太低,不過好在一點兒是流動性高。這裏主要説説p2p和傳統金融產品的互聯網化平台。

p2p平台的收益相對最高,但風險也是相對很高,收益率在10%以上的非常普遍,甚至比股市的風險還要高。在股市裏,買賣股票至少都是本人操作,即使虧了,也只是虧了部分。若p2p平台選擇的不好,血本無歸都有可能。

p2p企業背景複雜,魚目混珠的比比皆是,大大增加了投資者的篩選難度。根據我長期的觀察和總結,那些容易跑路和出事的平台往往具有一些共同特徵:1、承諾的收益率過高,往往高達10%以上,有些甚至高達50%。以高息作為誘餌,吸納投資者的資金,卻不説明潛在的風險。2、成立時間較短,多數在半年以內。3、創始人背景不純正。市場上存在很多偽p2p平台,一些平台的老闆之前根本沒有金融行業的經歷或者只是一個銷售的業務員,就可以成立p2p平台。4、沒有資金託管平台。雖然資金託管不能絕對保證資金的安全,但有勝於無。

如果你實在不知道怎麼選擇p2p,我建議你選擇知名度比較高的比如積木盒子、有利網、拍拍貸、點融網等。不過,我本人投p2p很少,只在有利網買了四五萬塊錢,只是用來玩玩的,不是主要的理財渠道。我個人覺得,p2p的風險不大可控。如果追求高收益和高風險,那還不如投資股票。如果追求穩健類的高收益產品,不如買信託產品。如果你追求絕對安全,不如直接放餘額寶。

我還是比較青睞穩健類的高收益產品,比如信託產品。信託產品的收益率多在9%左右,和一些靠譜的p2p收益率差不多(p2p收益率超過10%的風險基本不可控)。但信託產品是由信託公司發行的,受銀監會監管,這麼多年來,很少出問題,安全性遠遠高於p2p產品。這一點兒,唯有買過信託產品的投資者最清楚。300萬,按照一年10%,放3年光利息就有90萬,沒有比這更賺錢的理財方式了。

只是,有一點兒不好的是,信託產品門檻要100萬!之前説是100萬的門檻是為了防止一些風險承受能力低的投資者買了不該買的產品,完全是為了做到風險匹配。殊不知,股市的風險比信託產品要高,可是股市卻沒什麼門檻。信託100萬的門檻讓其成為富人的專利,剝奪了窮人的理財權利。

不過信託的互聯網化已經解決了高門檻的問題,比如多盈理財的信託理財通,1塊錢就可以買信託。多盈理財也是我現在用的最多的互聯網理財平台之一,一年前開始用,感覺比較可靠。多盈理財的信託理財通收益率在7%—10%,和p2p差不多,而且又是掛鈎信託產品的,相對比較穩健。多盈理財對所有的信託理財通產品都提供本金保障,安全性要比p2p高很多。

多盈理財的信託理財通有不同的起點、不同的投資期限,能滿足不同投資者的多樣化需求。據我瞭解,比較常規的產品有1元起點7天8%的信託理財通、100元起點30天7%的信託理財通、1000元起點180天8%的和1000元起點365天9%的信託理財通。你想要

當然,你也可以去發掘新的互聯網理財平台,不過在使用初期,千萬不能投太多錢,而且不要投資期限長的產品,先體驗一段時間再説。同時,你可以多和客服聊聊,客服的專業性和解決問題的態度其實是考量這個平台靠譜的至關重要的標準哦。

四、資產配置怎麼弄?

説完了投資方式後,要説的就是資產配置了。所謂資產配置就是要分散投資,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裏。我目前的組合是20%股票,50%多盈理財(主要是用來購買平台的銀行理財產品和信託理財通),3%的p2p,5%的基金,2%餘額寶,剩下的20%就是存款,為了應急用的。

我建立投資理財的人,頂多拿出30%進行高風險的配置,至少50%得是穩健的才行。在分散風險的同時,讓收益最大化。

理財通心得體會篇3

羅伯特?清崎在《窮爸爸富爸爸》一書中寫道:“世界上絕大多數人只懂得為錢而拼命工作,卻不學習如何讓錢為自己工作。”

誠如所言,大多人都已經習慣地認為只有勤奮努力地工作才能夠獲得更多的財富,於是他們不分晝夜,拼儘自己的血汗。他們能夠以此換得與所付出勞動不成正比的微薄收入,於是他們表示不公,表示不滿。事實上,很多身家萬貫的人,都未必比他們更為勤奮,可是他們卻熟知財富的規律和祕密。

許多人,尤其在中國,不敢投資理財,因為傳統保守謹慎思想的束縛以及個人缺乏勇氣的秉性。在他們看來,只要能夠保住當前所擁有的財富,便感到十分知足。其實他們不懂,財富不增長或者增長緩慢,本身就意味着失去財富。

據西方的經濟學者統計,大概西方國家每年的通脹都以百分之二三的比率温和增長,所以那點可憐的銀行存款利率根本禁不住通脹率的生吞活剝。而在中國,大家心照不宣的是銀行存款利率從來都跑不過cpi的增長率。多少人,辛辛苦苦攢了一輩子的錢,拿出來後卻發現自己一生的財富竟然貧乏得如此可憐。其實通貨膨脹就像是一隻吸血鬼,它會隨時榨取我們的財富;當它變本加厲地猖獗時(即出現所謂的惡性通貨膨脹),甚至可以讓我們一無所有。即使不為了發財,僅僅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血汗錢,學會如何理財都是必須的。

古人言,知足常樂。那麼何者為足?按照財務自由的定義,即被動投資超過了支出時,意味着實現了財務自由。在財務自由的情況下,人們才有生活得舒適和愜意的基礎,因為即使什麼也不做,也照樣可以很安心地生活。

投資的的渠道有很多種,如股票、房地產、保險等;投資的方式也有很多種,有的人傾向於保本,有的人鋌而走險博取暴利。歸根結底由於對投資理財的態度的不同,導致了各種不同的結果。固然,投資理財需要精深的理睬知識技術能力,但是心態和性格也是決定投資結果的重要因素。

在我看來,投資必不可少的態度有:謹慎、果斷、勇氣。

首先,謹慎對於一個人而言,無論是投資還是生活,都顯得尤為重要。平庸的投資者習慣於盲目跟風,他們興許不知從何處得來了點風言風語,便堅信某一項投資是有利可圖的,於是一哄而上,拼上全副身家,不記後果。他們不依賴自己的理智判斷,而是萬事跟着感覺走。有時候,他們會賺上一兩筆大錢;可是,一次重大的打擊就可能讓他們賠到傾家蕩產。而且他們缺乏耐心,對於小的收益不屑一顧,但習慣於以賭博式的思維孤注一擲,期翼能夠

一夜暴富。他們時常陷入自己的思想陷阱中,過於高估自己的運氣,而一旦虧損降臨,才恍然大悟,可是為時已晚。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對於投資,我們寧可少賺一點,但是絕不以身犯險。即使賺得少,可是本錢還在,有本錢,就有未來。如果用孤注一擲的態度,那麼萬一剩下個濯濯童山,就再也沒機會生起火來了。

其次,儘管謹慎對一個投資者而言至關重要,可是他同樣需要果斷的性格。有人問孔子:“三思而後行,如之何?”孔子回答他説:“再,可矣。”再,即為兩次。謹慎固然可以減少投資者對於未來風險的誤判,但是過於謹慎就會變為猶豫不決,當機不能立斷,如此一來只會延誤時機,錯失的出手點。投資市場,尤其是股票市場、外匯市場,都是瞬息萬變,有時候稍微錯失一點點時機,便再難挽回。舉例而論,南京的房地產市場在20年上半年時還比較清冷,人們還都在考慮未來南京的房市是會漲還是會跌;結果下半年時,南京的房價已經飛漲,幾乎連2萬以下的房子都找不到。如果投資者能在上半年抓住時機的話,到了下半年的時候已經有了一比不菲的收益了。而到了下半年再考慮去投資房地產,可能房價已經漲到了投資不起的地步。

最後,投資者還需要勇氣。這裏的勇氣,是面對失敗的勇氣。所謂“常在河邊轉,哪有不濕腳”,投資活動本身就是風險和收益同在;況且投資市場瞬息萬變,沒有人能夠預估到所有未來經濟走勢。所以,投資者在準備投資的那一刻起,就要準備好應對失敗。

根據心理學分析,人類有追求完美的傾向,而一旦完美被打破,便有大概率傾向於自暴自棄。一個謹慎的投資者可能在蒙受了損失之後,便失去了慣常素有的理智,反而通過賭博式的方法希望能夠一次性將虧損全部賺回,結果就形成了惡性循環。這是缺乏勇氣的表現。當一個投資者具有充足的勇氣時,一旦蒙受虧損,他會勸説自己保持鎮定,依然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地賺穩錢。這種勇氣所帶來的鎮定力,使他可以變得寵辱不驚,始終理性地對待一切走勢和佈局,保證他在大局上基本穩妥。

缺乏勇氣的極端表現是失去財富的人甚至可能放棄自己的生活,放棄自己的生命。本來因為金錢,他們身上有無數的光環和榮耀,生活中有享不盡的愜意和安閒,家庭也足夠地富足美滿。但是一次投資的失利可能將這一切都攫去。於是,缺乏勇氣的人可能終日飲酒買醉,醉生夢死,甚至可能。其實,金錢雖然重要,但是畢竟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追求金錢本不是生命的目的,追求金錢只是為了讓自己讓家人更好地活着;可是失去金錢就選擇結束生命,這意味着更好地活着是為了追求金錢,這樣一來就本末倒置了,那麼本來追求金錢的行為還有什麼意義。所以,投資一旦失敗,同樣需要這樣勇氣,去承認自己失敗了這個事實,並且告訴自己,只要生命還在,生活還在繼續,就仍然有機會,一切都沒有結束。

有人説“性格決定命運”,投資理財就是一個性格的棋盤,有什麼樣的思想,什麼樣的境界,就會收穫什麼樣的結果。在學習理財投資的知識技能之前,先培養出自己性格優勢,也許更有益處。

理財通心得體會篇4

為什麼會些這篇稿子,其實只是為了讓大家對掃街有一個具體的量化概念,箇中體會都是本人近一年來掃街的親身體驗所以內容和配圖僅供參考,不具學術意義,如有錯誤的參數概念請酌情參考。

首先什麼是掃街?它是一個在論壇上的術語,指的是拿着相機到任意的某條街上去抓拍,它的對象是在街上,可以是人,事或者街上的風景,拍人只是掃街中的一種,燈光,寵物,靜物,交通工具等等其實都可以用來掃街。下面説一下幾個關於掃街的誤區:人數通常意義的掃街就是三五好友成羣結伴的進行無目的的拍攝,一路走一路拍看到什麼拍什麼,其實這種掃街很難有成功的作品。首先拍攝者本體目標性太大,按理説拍攝者本體應該是越平凡越普通才會不容易引起別人的注意。而且這樣一羣人有説有笑長槍短炮的拍攝,想讓人不注意都難,所以對於掃街的人數我個人看來最好控制在3個以下,其實1個人最好,有很多畫面你想拍,但是同行的也想拍,當兩人同時舉起鏡頭,結果可想而知,這個就好比獵人打獵,當第一個人發現獵物時還沒來得急開槍,獵物卻被趕來的第二個獵人給嚇走了的感覺。但是我也明白很多人會怕,一個人不敢拍或者擔心拍不出成功的作品,那麼掃街的初期我們可以選擇一些比自己水平和經驗多一些的朋友同行,一個是學習拍攝技巧,另一個可以給自己的拍攝做一些適當的指導。此時我們應該以觀察為主,不一定非要自己拍多少,就我個人的觀點,每次掃街我只要拍到一張滿意的作品就夠了,但是事實上往往都是超預算完成任務。

理財通心得體會篇5

在銀行從事理財工作已逾四年,從懵懵懂懂到胸有成竹,從繁繁雜雜到大道至簡,四年的時間不算長,卻有些許感慨。

20xx年6月參加中國銀行零售客户經理培訓後,開始從事銀行的理財工作。對於4年前的銀行理財來説面臨諸多的困惑:銀行理財產品種類極少、客户甚至於理財師本人未能真正理解理財的意義^理財與投資簡單的劃上了等號!炒外匯、賣基金就是那年頭所謂的“理財”,説那時的理財師等於產品推銷員並不為過。但20xx到20xx年的a股市場尚處於風雨飄堯驚魂未定之中,能夠讓客户鼓起投資的勇氣也絕非易事。

有人説現在銀行的理財師相當於產品推銷員,對此我不敢苟同。現在的銀行理財產品相對於幾年前來説豐富得多,為理財規劃中各種資產配置提供了較多的選擇。我們向客户推薦的產品應以滿足資產配置為中心,本質是以客户需求為核心的營銷,不是以產品銷售為目的而推銷。20xx年先後參/加了afp和cfp的培訓,雖然説,在實際工作中很難用得上諸如計算方差、標準差、久期等投資規劃中專業程度太高的知識,也難以將所學的保險、税務、退休、遺產規劃等知識綜合運用到客户的理財規劃中,因為通常情況下你難以掌握到客户的總體財務狀況和全部需求。但是,只要我們具備系統性的理財規劃知識,並在實際工作中有意識的加以運用,不但自己的理財服務水平有質的變化,服務的客户也會在潛移默化中更新理財的觀念,善莫大焉!

時至今日,銀行理財師依然面對營銷任務的壓力,但我的工作原則是:營銷任務放一邊,領導壓力需頂祝只有以客户利益為中心,實實在在為客户利益着想,建議客户在做好資產配置的基礎上,實現投資收益的最大化,讓客户成為理性的投資者,才能使理財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其實,客户利益與銀行長期利益是一致的。

以上是本人從事理財工作的一些心得隨想,與大家共勉。

理財通心得體會篇6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句話説的恰恰我們現在所需要做的理財意識,作為生活在新時代的人,除了學習、工作和生活方式與過去相比發生了重大變化以外,理財已經是成為了生活當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

個人理財是對於自己的財產應進行合理的安排,做一個簡單的記賬本,抽空整理下就可以很好的掌握自己的收支情況,看看哪些是不必要的支出,哪些是可以控制的支出,哪些是可有可無的支出,對症下藥,對今後的支出做出計劃,達到控制的目的,要有長遠的打算,不要為一時的消費而不顧消費的數量,要有足夠的準備,以免以後急需錢的時候沒有辦法,而救不了狀況。這樣,將會直接影響到他們將來的生活方式和態度。

所謂“任憑風雨狂,穩坐吊魚台”。做理財投資賺了錢當然高興,但也不可一時激動,全資投入;一時虧了錢也不必太過難過,這是正常現象,要調整心態,冷靜思考,做出最明智的決定。充分保證教育投入,這是創造財富的基礎。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已經得到了證明。

合理的規劃手中的錢財。你不是比爾蓋茨,即便是他也不可能去隨性的揮霍。當然我並不表示我的理財概念和節約美德等價。我承認節約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傳承和發揚無可厚非。但我覺得真正會理財的人在消費理念是持有的絕對是節制而不是節約。通俗的説就是應該的消費還是要去消費,可有可無的消費也是適當的去消費。很顯然,人,大家都是人,不可能如機器般只要能量就能很好的活。人需要的東西很多,如果每天的消費只是幾個麪包而矣,那麼理財也失去了它的意義。學習理財是為了生活得更好,更精彩,説白了我們是為活得更好而來學習理財的。所以理財就是利用手中有限的金錢去過更有意義的更高質量的生活。

“理財”從字面上就可知其意義:管理和料理錢財。個人覺得“理”更兼理性的意思,股更適合的解釋應該是:理性的管理錢財。之所以加上理性二字是應為理財不僅需要頭腦,更需要理性。而且中國自古就有“打江山易,守江山難”的説法,所以在生活中錢財來説也未嘗不是如此,如今任何人掙錢絕非什麼難事,而難是難在如何讓自己的財產保存好,同時還能越來越多,這就是我們所謂的理財投資。

理財通心得體會篇7

原以為客服經理只是一種引導作用,然而事實不然。它所涵蓋的工作可以涉及到營業部裏大大小小各個方面,即需要了解所有業務的情況,包括普通的對公對私業務的存取款、貸款的辦理及還貸、理財業務的部分指導等,要有一種處理全局,解決突發狀況的頭腦以及良好的交流能力。

以一個下午的時間學習了民生銀行客服經理準則以及廳堂服務標準,接觸了各種表格的填寫、幫助還貸、網上銀行開通及使用、查詢機的使用等。每日準時上班,一天一站就是6個多小時。

表格的填寫方面,由於民生銀行作為較小的商業銀行,有別於中、農、工、建、交以及農村信用合作社。它與其他小銀行如寧波銀行,光大銀行等方面有一定的優惠政策,即:由於它們之間運用的是銀聯清算系統(大銀行之間使用的為人民銀行支付清算系統),在民生銀行存取在寧波銀行卡上的錢時無需交手續費,此費用由銀行替客户進行支付。此外,同城轉賬若轉到5大國有銀行,則需填寫同城通存通兑單(但現今民生銀行沒有通兑業務);若為異地轉賬,則需填寫異地轉賬單;同為民生銀行間轉賬則無需填寫表格。至於其他,如借記卡辦理業務,密碼掛失及解鎖等均需填寫相關表格。而指導客户填寫表格以及幫客户取號成了我工作組成的一部分。

網上銀行業務的開通及使用對於一個不曾接觸過的我來説起初有點困難。需教客户如何操作,並需要進行相關演示。要回答客户u寶和瀏覽器證書的區別以及網銀申請時對單筆和累計額度的限制等問題。

此外,由於理財經理在我實習的該周請假休息,因而,我也擔任起了介紹理財業務的重任。雖然顯得有些粗略,很多東西還要請老師幫忙,但逐漸地也越來越能熟練應對了。如:辦理錢生錢業務可以選擇1天或7天,適用於那些需要使用活期存款且存款數量較大,但使用時間不定的客户。其底線要求為:在櫃枱上辦理,需5萬元以上,而在網上銀行辦理,則需5萬2千元以上。同時,目前的理財業務為:將客户的錢集中後主要投資於國庫券以及票據(主要指銀行承兑匯票),因而能降低一定的風險。另外,也瞭解了申購與認購的區別等等涉及各方面的知識。

在實習期間也發生了一定的突發狀況,比如,在7月23日停電一天,險些造成銀行備用電供應不足。在這種儘量關閉電腦,節省電量使用的情況下也就對辦理業務的速度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同時也導致取號機器難以使用。在此情況下如何穩定客户在等待中不厭煩的情緒,合理地進行解釋並保持一定的等待順序成了我遇到的一個問題。但憑藉着之前學生工作的經驗,讓我很好地對此進行了處理,也使銀行內其他人員比較滿意。

總之,在民生銀行實習的半個月時間裏,讓我保持着一種規律的上下班生活,不斷地瞭解着工作的意義,思考着那個曾經想以後要在銀行工作的想法。同時,也讓我明白,在實習期間一定要保持一種虛心求教的心態以及不恥下問的勇氣,主動爭取自己想要學習的東西,才能獲得更多的收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zh-hk/xindetihui/zhuanti/e3m96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