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查報告 >

大學生婚戀觀調查報告(精品多篇)

大學生婚戀觀調查報告(精品多篇)

大學生婚戀觀調查報告(精品多篇)

青年人婚戀觀調研報告 篇一

報告中將單身女性對理想男友月收入的最低要求定義為“戀愛起步價”。通過對全國77045人次的調研,全國90、80、70後女性“戀愛起步價”大多超過了5000元。而各地情況略有不同,深圳、北京的“戀愛起步價”分別高達8437元和8149元,都超過了8000元。最苛刻的是上海 ,戀愛起步價已經逼近一萬元,達到9964元。

這報告讓眾多男網友倍感壓力,直呼“愛不起”。

沒有面包的愛情總是缺少後勁,必死無疑。那些說著“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的人,要麼是不愁吃穿的文藝紈絝,要麼是寄生於父母的同學少年,以戀愛之名,推婚姻之責,萬事不管只顧眼下,激情來得雖快卻脆弱不堪。一旦遭遇到“生存”的重重挑戰,就容易出現一系列的感情危機。

所以在面臨“愛情與麵包”的兩難選擇時,女人率先考慮麵包並不應該被譴責,放棄“生存”,追逐“生活”的行為原本就違反了自然的準則。對男人定下“戀愛起步價”,從某個角度來說更是女人對雙方人生負責任的表現。一段草率開始的戀愛如果最後因為物質的因素,不得不止步婚姻,除了浪費兩人的時間精力,別無所獲。

麵包與愛情的選擇並不一定這麼絕對。現在沒錢不是問題,婚後男人自然會為家庭加足馬力,富一代生活指日可待!所以高昂的“戀愛起步價”會讓人錯過許多好男人。

這話部分有理。加一個“部分”是因為總有些個例是區別於普遍規律的,但是女人若都抱著這個想法,滿懷期待的與窮小子們走進戀愛走進婚姻,必然會發現自己被生活誆大了去了。

假如你們不過是青蔥十七八歲,未來確實還有改寫可能;可如果一個二十好幾的男人每月拿著三千塊,成天帶你從沙縣小吃A分店吃到沙縣小吃B分店,女人還做著一朝成皇后的黃粱美夢,那就是智商跌到無窮大了。

也許有人會反駁我說:你看多少多少人大器晚成,老來出息。譬如達爾文譬如林肯,可關鍵問題是,即便男人大器晚成,成器之前的那漫漫數十年,如何度過?

如果不具備足夠犀利的識人本事,在戀愛婚姻這種人生大事上,女人就應該秉著“寧可錯過三千,不能誤信一人”的態度,紮實做好排查工作。一時感情衝動,認為男人沒錢也能給你愛與呵護的,總是在激情散去,才發現沒有能力提供一定物質條件的男人,同樣沒有能力給你安全感,並不值得託付一生。

提高戀愛起步價並不是讓女人增值。因為無論是豪門深院還是家徒四壁,婚姻說到底都是一個自我貶值的過程。戀愛起步價的高低決定的是貶值速度的快慢。

物質條件好的婚姻能夠給女人足夠好的裝備、足夠多的油,所以更能經受起柴米油鹽給容顏、心態帶來的損耗。相反,戀愛起步價越低,女人的貶值速度也就越快。假設婚姻進行到一半戛然而止,那麼損耗度小的女人明顯比損耗度大的女人更多機會迎接人生第二春。

從這個層面上講,挑男以前先核實好“戀愛起步價”,不僅僅是對當下的人生做出的打算,也是給未來的自己留一條後路。

聰明的女人不會迷信男人的愛有多麼痴心絕對。背信棄義或者始亂終棄的從來都不止李甲與陳世美,始終對一份感情保持忠貞的,要麼是受到的誘惑不夠大,要麼是受到的生活摧殘還不夠多。

為自己做好萬全的打算,不僅是打好婚姻持久戰的前提,更是遠離傷害的祕笈。

大學生婚戀觀調查報告 篇二

1、提出的背景

婚戀觀是個體對戀愛、婚姻問題的基本認識和看法,影響著個體對待戀愛、婚姻問題的態度和責任的承擔。傳統社會中由於男女性別社會分工所導致的“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角色一直主宰著人們的婚戀觀。隨著現代科學社會技術的進步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提升,社會分工的性別差異漸趨弱化、民主、自由,平等意識深入人心,男女固化的社會角色定位逐漸被打破,女性不再滿足自身的家庭角色,渴望獲得更多的社會地位。

近年來,大學生的發生率不斷上升,意外妊娠和人工流產發生率較高,嚴重威脅著女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大學生開放的性觀念和婚戀觀影響了大學生的社會適應性。

大學生婚戀觀是大學生價值觀在戀愛和婚姻過程中的體現,是家庭倫理道德的重要內容,是大學生對戀愛、婚姻和性取向的基本看法。

1.1方法

本次採用自行設計的自填式問卷共計38個問題,包括基本情況、戀愛觀念、擇偶觀念、性觀念等。為研究大學生社會適應性問題,課題組對川南幼專2012級2-8班、14班,2015級18-25班1143名大專生髮放了問卷調查表,結果報道如下。

1.2結果

本次調查採用抽樣調查法,在大學一年級至四年級學生中進行的,同質性較強。

(1)戀愛觀:調查結果顯示,64.6%的學生贊成談戀愛,只有5.9%明確表示反對;到目前為止,73.4%的學生談過或正在談戀愛,只有26.6的學生還未有戀愛的經歷;76%的學生希望在大學裡能談戀愛,沒想過的只有24%。看來,大學生談戀愛的。願望是很強烈的。在關於談戀愛的動機方面:被對方的某些優點吸引的佔60.2%,因為對方追求不好拒絕的佔9.9%,因為空虛尋求寄託的7.8%,看到別人談戀愛而跟風的有6.4%。

(2)消費上:40.6%的人主張應由男方買單,21.4%的認為應AA制。

(3)戀愛是否影響學習:40.8%的人認為不會有影響,42.6%的人認為積極影響多於消極影響。

(4)失戀方面:失戀後仍可做朋友的佔45.4%,行同陌路和敵對關係的分別佔35%和10.3%;在關於失戀對學習、生活的影響上,抱無所謂再找一個的有24.4%.積累戀愛經驗的50.2%。

2、婚姻觀

(1)在選擇人生伴侶最看重對方什麼這個問題上:佔第一的是對方的人品,其次是興趣愛好、發展潛力和外貌,看家庭背景和社會地位的分別有13.9%和13.4%;認為門當戶對的有73.6%.

(2)當愛情與親情、友情發生衝突時:選擇愛情的只有16.6%;當愛情與事業發生衝突時,以事業為重的佔37.4%,不知咋辦的佔30.5%;對於畢業後是先成家還是先立業這個問題上,49.6%的人認為先立業;在事業與家庭上,會把家庭放第一位的佔38.7%。

(3)在結婚年齡上:47.9%認為25-29歲最好。

(4)關於婚後是否願意與父母同住,只有21.2%的人願意。

(5)對待離婚:23.2%的人認為離婚很正常,堅決不離婚的有15.3%;關於婚外情,不能接受的有41.8%,能理解但不接受的佔46%。

3、教育引導的方法和途徑

加強大學生婚戀觀教育,增強學生的鑑別是非的能力,是一個系統的全域性工作。大學生的婚戀觀教育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必須建立健全社會、學校與家庭三位一體的婚戀教育聯動機制。

(1)從政府和社會層面來看,要高度重視大學生婚戀教育。並從觀念、制度和資金方面予以指導、鼓勵和支援,依託大眾媒體創設弘揚科學婚戀觀、普及相關知識的網站和電視訊道或節目,節目的收益物件主要包括青少年、家長和教育工作者。

①加強網路監管,淨化網路氛圍。要規範網路企業進入與退出門檻,加強日常網路監管,推行網路實名制,倡導網路文明。加大對的綜合治理,推進網路法制建設,加大網路執法力度,壯大執法隊伍,健全執法體系,做到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文明上網。

②規範電視文化。相對於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同伴影響,電視媒介以其特定的傳播影響力對青少年人生觀、婚戀觀等諸多方面起潛移默化的感染作用。要著力加強對電視節目的監管力度,尤其要規範相親類、選秀類、感情類、婚姻類等與婚戀觀有關的電視節目,並對婚戀題材的電視劇、電影、電視廣告等嚴格把關。

(2)從高校的層面來看,要真正將大學生婚戀觀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進行落實。

①根據學生年齡特定開展專題婚戀教育講座。調查顯示,在“高校是否有必要開設婚戀教育課程”中90%的學生認為有必要,同時,僅22.5%受訪者所在學校開設了相關課程。高等學校要重視婚戀觀教育,凸顯性教育,把思想(下轉第38頁)(上接第27頁)品德修養、婚戀教育與性教育緊密結合起來。我校在這個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實踐探索。每週,利用升旗儀式國旗下演講以婚姻中的責任感為主題進行演講,營造良好的氛圍。定期由學校專業心理老師對學生進行分層次的婚戀教育的專題講座。因為我校是以女生為主體,針對大一新生,邀請了本地三甲醫院的婦產科醫生開展瞭如何認識青春期生理變化的知識講座。針對高年級學生處在容易發生戀愛行為的階段,學校心理專業老師以青春期異性的正確交往為主題開展了講座。此外,針對畢業班學生,我校心理老師進行了以如何樹立正確的婚戀觀的專題講座。

②在心理健康課程中滲透婚戀觀教育。我校每個專業都有心理健康課程。由我校教師編撰的校本教程中有專門的章節講授大學生婚戀觀。專業課程學習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思想認識,有利於正確婚戀觀的形成。

③班主任在班團活動中滲透婚戀觀教育。班主任充分利用班團隊活動滲透婚戀觀教育,在專題班會中通過團體輔導及專題講座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通過個別談話等形式及時、有效地瞭解學生在戀愛方面的心理問題,為其排憂解難,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3)大學生自身需要端正婚戀動機,調適婚戀心態。

①大學生應該端正婚戀動機。戀愛動機好壞,關係到戀愛能否成功,婚姻能否天長地久,家庭能否幸福美滿。有了良好的戀愛動機,才能在戀愛過程中使愛情的心理結構逐步形成,才能建立起經得住一切考驗的高潔愛情和穩定婚姻。大學生應從自身做起,樹立正確的婚戀觀,良好的情感品質,端正戀愛動機。

②加強道德修養,增強婚戀責任意識。道德品質是後天環境教育和自我修養共同作用的結果。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增強婚戀責任意識,加強自我教育,提高自我道德修養。當代大學生首先要自尊自重,有所為,有所不為,加強道德修養,增強婚戀責任意識。

③理性對待愛情與學業,以學業為重。大學生要正確看待愛情,必須明確大學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不能本末倒置。當愛情與學業發生矛盾時,應理智地使愛情服從學業,保證完成學業。肩負重任的當代大學生應處理好愛情與學業的關係,珍惜青春、把握青春、使青春更美好,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青年人婚戀觀調研報告 篇三

那麼大學生是怎樣看待愛情的呢?對新時期出現的新事物又是怎樣看待的呢?帶著這些問題,就讓我和你一起聽聽大學生的心聲吧。

一,戀愛型別與成功指數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戀愛風遍及大學校園呢?即是說大學生戀愛的動機是什麼呢?通過調查表明當代大學生談戀愛大體可歸納以下五種:志同道合型,也可稱理想型或事業型這種戀愛型別是建立在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事業的基礎之上的。雙方為了維繫愛情的發展,不使對方失望,則往往對自己要求更高,學習和工作更勤奮。據調查這種型別的戀愛人數佔17%左右,但是其成功率非常高,往往畢業以後能攜手走出校園。

情投意合型,也可稱情感型這種戀愛型別主要以共同的情趣、愛好為基礎,一般感情專一、互敬互愛,遇到困難能夠共同分擔。校園裡常看見他們成雙成對的走在一起,共同探討人生的悲歡。這種戀愛人數佔19%左右,成功率也是比較高的,達到86%。嘗試型,進人大學校園的青年大學生,由於生理上性的成熟,逐漸產生了接近異性、追求愛情的欲求。另外,社會輿論尤其是大眾傳播媒介對男女私情、婚姻愛情的渲染,觸發了他們較強烈的性的體驗,驅使他們產生了對“異性交往”的神祕感,加之大學自由寬鬆的客觀條件,於是他們便產生了想了解和嘗試愛情的需要和行為。嘗試型的大學生,由於缺乏正確的戀愛觀,而易遭對方的拒絕,出現“單相思‘’或悲觀情緒,以致影響學業。即使偶爾能引起對方的注意,也常常以失敗告終,因為他們缺乏感情的交流,沒有共同的愛好和共同的人生目標。這種戀愛人數佔的比率比較高,有37%多,而最終走到一起的並不多,往往只有20%~30%左右。

彌補型,由於大學學習的枯燥乏味,班級、學校文化活動的不足,使一些大學生感到精神空虛、孤寂和惆悵,於是便尋求戀愛,藉以彌補。這種型別的大學生由於兩人形影不離,不願參與集體活動,容易遭同學的議論和不滿。由於其戀愛的基礎只是精神空虛的補償,畢業後戀愛關係易破裂。這種人數比率不多,只佔15%左右,其成功率也非常的低。

虛榮型,一些大學生特別是男大學生認為,談戀愛、有朋友,或被異性追求是有本領、有能耐,反之則是無能的表現。在這種心理的壓力下,一些人從虛榮出發,匆匆在同學中尋覓所謂的“知音”。虛榮型的戀愛,由於只追求一時的感情滿足和快樂,缺乏明確的愛情基礎和目標,極易破裂,也易走上歧途。這種型別的大學生較多的在學業上不思進取,自制力差,學習成績低劣生活上比闊氣講排場。可以說這種心理談戀愛的成功率最低,因為他們只是出於某一種目的,所以很難成功!

綜上所述,這五中型別的戀愛佔了大學生戀愛的95%以上,可是其成功率往往不超過35%,可見大學生戀愛的失敗性,就象泡抹般容易破碎!

二,大學生的迷茫——成年話題

先來看下面的兩則資料吧:

相關資料一:“大學的性接觸”狀況接吻:男生39.5%女生45.5%性愛撫:男生25.6%女生28.9%性交:男生10.9%女生8.4%———摘自著名性學專家潘綏銘教授1997年主持的《全國大學生異性交往》調查

相關資料二:我國青少年性健康調查結果令人擔心中國社會工作者協會、京倫家庭科學中心等單位在對北京、上海、廣州三大城市大中學生的調查中瞭解到:現在的青少年遠比他們的父母“前衛”。在他們當中,同意“愛情是專一的,人的一生只能有一個真愛物件”的人只佔被調查者的28.8%,認為現代婚姻應該“白頭偕老,從一而終”的只有20%,贊成與已經有戀人者談戀愛的超過了30%。在這方面,女生似乎比男生更開放。45%以上的人對婚前性關係持肯定態度,其中34%的人認為“這樣可以鞏固愛情”。來自北京的另一項調查則更能印證年輕人的“大膽”:3034名婚檢青年中,46%的男青年和45%的女青年承認有過婚前性行為,這使我國的性病、艾滋病預防專家們擔心不已。

多項調查均表明,我國青少年性成熟比五六十年代出現提前的傾向。性成熟的前傾帶來了性心理的提前出現。認知心理學認為,性的資訊大量增加,人們的性觀念發生很大變化,這一切,頻繁刺激青少年的大腦和生殖腺體,提早催開了性生理的芽蕾,也必然催動了性心理的發展。然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生活的日趨複雜又造成了青少年社會心理成熟的推遲。他們在社會心理不成熟的情況下,對生理的發育以及由於生理的發育而萌發的性心理,缺乏科學的理解,很容易陷入盲目性。

於是,青少年特別是大學生就對性出現了矛盾的心理,一方面,生理的成熟使得他們過早的涉足於性;另一方面,心理的不成熟卻使他們對性產生了迷茫。面對這種情況,很多高校採取了一些措施,對大學生進行了性方面的教育,然而,收效甚微,因為學校方面還是採取了謹慎的做法,不敢過於強調性方面的教育。

所以很多青少年,特別是熱戀中的男孩女孩就容易產生迷茫,而且會出現兩種不兩種不良傾向:一是受性本能、性心理的驅使,出於無知和好奇,過早地進行性體驗和性嘗試。在青春期性萌發的初期發生性關係,它可以出現兩種情況,一是受封建貞操觀的影響,認為自己已是不貞不潔的人,從此背上沉重的悔恨的包袱,抬不起頭來,或者破罐破摔,糟賤自已;二是性慾過早的啟動,形成性慾的猛烈遞增,出現性亢奮,陷入追求性享樂的狀態。這是一些青少年從性體驗發展到性罪錯所走過的路。性罪錯容易形成動力定型,成為頑固的性癖惡習,要改變非常困難。

人的性心理的成熟有賴於性生理的成熟,而性生理的成熟並不意味著性心理的成熟。性心理成熟的標誌是性行為的發生是以性愛作為基礎,靈與肉、性與愛的結合。因此,性心理的成熟與社會心理的成熟有著密切的關係。在我們的社會,人的性行為不僅具有自然性,而且具有社會性和精神性。同什麼樣的人發生性關係,以及在性行為中的表現,都反映出一個人的社會感、責任感和人格特徵。性心理的成熟需要有一個過程,需要兩性間不斷地調整適應,尤其是情感的不斷昇華,才能達到完美的境界。

大學生婚戀觀調查報告 篇四

愛情,多麼美好的東西。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從作家才子到浪漫詩人,人間處處皆留下了無盡的吟詠和感嘆。而大學生正值青春年華,對美好的愛情總是充滿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學生對戀愛的這個問題會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戀愛婚姻觀不一樣。戀愛婚姻觀就是異性之間在生理、心理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傾慕和培養愛情過程的思想觀念。在當今的高校戀愛已成為一種很正常的現象了。而且我國對高校大學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這就使大學生戀愛和婚姻更加“合法、合理”。本文將通過問卷調查探討大學生戀愛觀特點,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響。以期引導在校大學生客觀、冷靜、正確地審視自己的戀愛狀況,樹立積極、健康戀愛觀念,促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和人生觀。

一、調查方法和調查物件

1.調查方法:本次調查的調查問卷採用自編的《關於大學生戀愛觀的調查問卷》(詳見附錄一),內容涉及在校大學生如何看待戀愛和混應,如何對待戀愛和婚姻的態度等方面的主要內容,試圖通過該問卷比較客觀、全面、科學地瞭解大學生的戀愛觀狀況和今後對待婚姻的態度。

2.調查物件:本次調查選取了四川化工職業技術學院在校大二的專科學生,對他們採取隨機抽樣調查。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0份,收回問卷1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問卷10份,有效率為100%。

3.調查地點:四川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校內

4.調查時間:20xx年4月

二、調查結果分析

其中被調查物件中女生人,佔30%;男生人,佔70%。

據分析,本校大二學生的主要特點是:

1.對於大學生戀愛的態度,有40%的人表示贊同,而更多的人表示無所謂。在調查中沒有一人表示反對。

2.對戀愛的理解中,有50%的人表示以婚姻為目的的尋找伴侶,以共同的生活為目的的。有50%的人是為了自己將來的事業而選擇;戀愛。

3.認識愛情的途徑,有40%的人是從同學、朋友和同齡夥伴之間的交流認識愛情的,而有60%的人覺得認識愛情是因為年齡的增加,從而認識到了愛情。

4.現在戀愛的狀況,有90%的人表示正在觀望之中,而只有10%的人表示不準備在大學期間談戀愛。

5.對於談戀愛的最佳年齡是否在大學中,一半的人表示大學並不是談戀愛的最佳年齡,當然仍然有50%的人表示大學期間是談戀愛的最佳年齡。

6.大學談戀愛對隻身的影響中,有80%的人表示大學生談戀愛讓學習生活變

得更加的有動力,能夠讓自己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僅有20%的人覺得在大學談戀愛只會分散精力,同時也是在浪費時間。

7.對於戀愛和婚姻是否掛鉤中,有40%的人表示只是為了單純的談一場戀愛,找一個男(女)朋友,有20%的人表示會精心的挑選物件,最後發展為結婚的物件。調查之中有20%的人覺得談戀愛就是玩玩而已,沒有不要當真。

8.在看待戀愛中大學生同居或婚前性行為中,有70%的人口覺得不支援,同時也不反對這種行為,僅有20%表示反對這一現象。其中有10%的人表示這一種行為很正常,沒有必要反對和不支援。

9.在每一個月的戀愛消費承受力中,有50%的人表示能承受的範圍在100-200元之間,只有10的人表示可以承受能力在100元以下。其中40%的人覺得對於每個月的戀愛消費是不確定的,隨心而定的。

10.根據這一次的調查分析,有一半的人表示不會輕易的愛上一個人,有20%的人表示一生只會愛一個人。調查結果顯示仍然有30%的人覺得戀愛是隨興而為的,是可以隨意的。不過沒有一個人贊同可以同時愛上多個人。

三、樹立合理的戀愛婚姻觀

針對上述大學生戀愛的心理特徵和存在的問題,為正確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合理的戀愛觀,特提出以下一些對策與建議。首先學校和社會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應為大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和健康向上的環境,同時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合理的戀愛觀,在這裡就不再贅述。下面主要談談作為大學生自身應該怎樣做。

(一)充分認識到戀愛要受法律法規的約束

作為當代大學生,應具備一定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從法的角度來講,修改後的婚姻法增加了關於禁止重婚的規定,在總則則增加規定夫妻應當相互忠實、相互扶助。在法律責任中,重婚追究其刑事責任,因一方重婚而導致的離婚的,無過失的一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不難看出,國家法律加大了對重婚的處罰,目的就是規範婚姻關係。對於戀愛中的一些過激行為,大學生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大學生應該意識到,規範和約束自己的行為,不僅僅是社會主義道德要求,同時也是社會主義法律要求。

(二)對愛情有崇高的定位

人的一生短暫而豐富多彩,在一個人的身邊伴隨著親情、友情、愛情。但最重要、最穩定、最專一的情感則是愛情。無論你到哪裡、無論你有多大,只有白頭到老,結髮夫妻會最牽腸掛肚,也只有愛情會給人無限的力量去完成任何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青少年大學生考慮愛情的問題是無須指責的,但一定要正確認識愛情。戀愛是一對男女之間基於一定的客觀物質基礎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內心形成的最真摯仰慕,並渴望對方成為自己生活伴侶的情感。愛情的本質是承擔責任、勇於奉獻。真愛是以互愛為前提的,它可以使人獲得力量和幸福,充實人生,促進成材,構建和諧家庭。馬克思和燕妮的愛情則表現出了彼此的真愛。愛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內容,就短暫的人生而言,偉大的事業、崇高的理想更具有意義,而愛情則處於從屬關係,當代大學生只有把愛情融入理想,事業才能給自己的人生及愛情賦予真正的含義。那些“以錢取人”、“以貌取人”、“以戀補虛”等戀愛動機不純的青年們是不可能獲得真正的愛情的。它不但玷汙了愛情本身,而且違背了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加強戀愛過程中的道德責任感

戀愛與道德有著密切的關係。首先,有許多戀人在一起不是為了將來的婚姻,而是為了精神上的空虛,把戀愛當成遊戲,因此三角戀、多角戀油然而生,伴隨著兩個人交往,性問題也開始發展,婚前性行為逐漸增多,未婚先育的問題屢見不鮮,而且還在逐年增加。大學校園外的旅店、日租房層出不窮。這樣的情況怎麼能與道德無?其次,大學生經不住金錢、權貴的誘惑,為了得到自己想追求的生而傍“大款”,而且在一些娛樂場所,大學生的身影也比比皆是,信奉“金錢主義”、“享樂主義”成了大學生的最新理念。

戀愛與大學生道德影響具有兩重性,積極高尚的愛情對道德觀念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顯著的催化作用。與此,庸俗的愛情使大學生留戀或追求低階趣味,甚至行為越軌。因此,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道德觀念是事業、愛情奮發向上的源泉。

(四)正確處理學習和戀愛的關係

在相當一部分同學眼裡,愛情與學業是不相矛盾的,愛情能促進學習,作為學習的動力。確實,在大學生中,存在愛情與事業“雙豐收”,但比例相當小。一切真正偉大的人物,沒有一個是因為愛情而發狂的人,因為偉大的事業抑制了軟弱的感情。古今中外,凡是能立大志,樹大業的人都能正確處理好愛情與事業的關係。作為青年大學生們更應利用自己的“黃金時期”多多積累知識,培養自己在各個方面的能力。大學生不能因為好奇而過早涉入愛情,更不能以愛情為託詞,來滿足自己尋求刺激的心理。當愛情真的降臨到你身上時,要進行理智的思考,擺正愛情與學業之間的關係。戀愛觀實際是人生觀的反映,有什麼樣的人生觀,就有什麼樣的戀愛觀,加強教育和管理,這樣才能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引導他們正確處理愛情與學業的關係,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

(五)學會識別愛情,注重保護自己

在愛的時候,戀人的智商幾乎為零。因為在鮮花、美言的背後,戀愛雙方要看清你所愛的人的“真偽”那是相當難的。有許多人利用慈祥的外表、優雅的動作、高貴的氣質欺騙著無數無辜少男少女的心。一切都需要自己的努力。如果真有幸運落在你的身邊,你一定要識別它的“真偽”,不要成為愛情的犧牲品。真愛是不需要任何承諾的,有承諾的愛情就預示著即將走到盡頭。兩個人最需要的是真情實感,只有這樣,愛情才會結出美麗、燦爛的花環。

總之,當代大學生在受到外界因素、周圍環境影響的同時,必須培養自身道德,法律規範的修養,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有助於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逐漸成熟、完善;有助於大學生處理好學業與愛情的關係;有助於培養大學生健康的心理環境減少不必要的損失;有助於大學生尋求自我真正的愛情,盛開幸福的愛情之花。

大學生婚戀觀調查報告 篇五

戀愛觀是指一個人對戀愛的認識和了解,對待愛情的態度、看法及行為傾向。當代大學生的優點是:思維活躍、情感豐富、感覺敏銳、接受新思想的能力強,缺點是:年輕氣盛、好奇心強、判斷能力較差。導致加強戀愛觀教育比過去困難、複雜。以大學生適應和擁有美好幸福的婚姻生活為出發點,引導大學生如何處理好愛情、婚姻和家庭的關係,提高大學生愛的能力,忠於配偶的信念,確保愛情的純真度,來維護以後美滿幸福的婚姻生活。

一、大學生戀愛觀的現狀

(一)大學生思想道德觀的變化

2005年8月,教育部公佈的《普通高校學生管理規定》廢除在校大學生不準結婚的規定。高校戀愛情況也第一次以規定的形式出現在人們視線,這一規定在某種程度上接受了大學生在校戀愛的事實,讓社會對大學生戀愛有了新的看法和理解。同時,人們開始關注大學生的戀愛、婚姻和的問題。從相關文章及針對不同年級、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做的調查問卷發現,有1/4的學生表示有過失戀的經歷,造成了心理的壓力和負擔,有1/4的學生處於戀愛期,將大半精力放在如何處理戀愛關係上,還有個別學生選擇同居或試婚,開始承擔“家庭”開銷,其餘的調查物件則表示:大學沒有戀愛經歷,將是很遺憾的事。

(二)在校學習期間學習壓力的減輕

高中時期學習任務繁重,考上大學是唯一的目標。為實現目標,每天都是教室、寢室、食堂三點一線的生活。相對來說高中時期的男女接觸較少,一般都是同學之間的關係。真正涉及到男女關係的感情的也會因考學而不敢表達。進入大學後,課程安排較少,學習壓力減輕,出現較多課餘時間。課餘時間的安排,男生上網打遊戲,女生則是逛街、看韓劇。校園裡流傳著“戀愛是大學的必修課”,使大學生產生了戀愛心理,看到別人成雙成對時,加上不良環境得影響,多數大學生會認為談戀愛是最好打發課餘時間的方法。

(三)大學生戀愛的“追風”心理

寢室是大學生無所不談的場所,看到同寢室同學都在談戀愛,自己不談會沒面子,會產生自卑心理。尤其看到別人有男或女朋友陪時,自己一個人在寢室;每次聚餐朋友都帶著男或女朋友,自己卻孤苦伶仃;校園裡隨處可見肩並肩、手拉手的情侶,自己會產生失落感,就會形成一種想“證明自己的魅力”,“吃飯、學習、逛街有個伴”的盲目追風心理。這樣的戀愛存在著衝動性和隨機性,也會形成不良的戀愛觀。盲目的“追風”心理是普通高等院校戀愛現象普遍存在的重要原因。

(四)重戀愛過程,輕結果

大學生談論的話題不僅僅是社會、學習、人生等方面,追求的不再是普普通通的生活。更多大學生是追求豐富多彩的生活,轟轟烈烈的戀愛過程,不在意戀愛結果的如何。多數男大學生認為戀愛和結婚是兩回事;女大學生在戀愛時會選擇浪漫的人,結婚時會選擇穩重踏實的人,這就體現大學生在戀愛物件與結婚物件選擇上的雙重標準。“畢業就等於失戀”是大學生面臨就業時、面對愛情與工作是否兩全時,大多數大學生會選擇分手。這也就表明多數大學生戀愛的目的不是婚姻,而是在尋找精神上的寄託,反映出大學生對戀愛缺乏責任感。

(五)大學生開放的性觀念

在普通高等學校周圍出現最多的是出租房屋這樣小廣告,使得大學生同居、適婚現象較為突出。隨著思想的不斷開放,當代大學生的、性觀念、性道德也發生了變化。不同年級的大學生有不同的看法,隨著年級的不斷升高,大學生的思想也越來越開放,體現在女大學生把都能“看得開,給自己喜歡的人就可以”。男大學生的性觀念更開放,能對戀人以前的性經歷表現出較大的寬容之心。超過一半以上的大學生都能接受婚前,只有少數的大學生對婚前持反對態度。使得當前大學生對婚期的態度不斷寬容,大學生非法同居、適婚現象不斷提高。

二、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思想道德觀和戀愛觀

(一)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榮辱觀教育

道德規範是約束行為,也是激勵行為約束力。我國傳統的婚戀道德規範以禁慾主義為基礎,封建思想明顯,與大學生戀愛觀呈現出許多衝突和不相適應性。需要從理論上指導大學生種種思想困惑,幫助大學生處理好戀愛中的各種關係,讓大學生明確戀愛觀是理想、義務、事業與相結合,是愛的義務與愛的權利的統一。要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與大學生的性道德教育相結合,把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要求融入有關大學生婚戀觀教育中,向大學生灌輸主流的性價值觀。要加強對男生的責任感教育,加強對女生的自尊、自愛、自強精神的培養,讓其知道榮、恥的涵意,只有旗幟鮮明地反對不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性道德觀念教育才能產生有效的力量,才能真正有益於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豐富課餘文化

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會吸引大學生的眼球,調動積極參與的熱情,大學生在充實及健康的業餘文化活動中,能放寬眼界,陶冶情操,提高人生境界,提升個人品位。可多舉辦豐富多彩與學習相關的活動,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舞臺,讓學生特長及潛能得到充分發揮,讓學生個性得到尊重,讓學生素質和能力得到了提高。要發揮校園文化的過濾功能,堅持弘揚主旋律,宣傳正面典型。堅決抵制各種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對大學生的侵蝕和影響,為大學生養成健康的婚育文化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藉助優秀文學作品和經典影視作品的感染力,培養高雅興趣和愛好,提升大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人文修養,體驗健康、文明、純潔、崇高的校園愛情。通過課外科技活動、學術科技競賽及專家講座培養學生的學術興趣,激發學生的潛能和創新精神,增強學生的實際競爭能力。通過校園文化藝術節、社會實踐活動和其他公益活動等豐富大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從多方面滿足大學生的精神需求,提高他們的能力,從而為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文化環境。

(三)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學的生活環境給大學生提供了男女交往便利的條件,因為他們正處在青春期,生理髮育已完成。充滿青春活力的青年男女在一起,不免會產生想與異性接觸、瞭解、交往等方面的強烈要求。正如心理學家所言:在生理上他們已達到成熟水平,但在心理方面還需繼續發展。只有讓大學生掌握全面的心理健康知識與方法,才能增強大學生受挫力、自信心等方面的心理素質,從而提高大學生戀愛心理素質與承受能力。還有利於發現大學生中存在心理障礙與心理疾病的患者,以便能及時對他們進行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讓大學生減緩內心衝突,增強承受能力,減輕心理負擔。

(四)開展健康的性教育,提高大學生法律意識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日益提高,性資訊快速的傳播,使大學生性生理成熟不斷超前,但大學生對性態度、的開放程度與性知識的貧乏、性心理的困惑狀態是矛盾的。只有通過正規、全面性教育的宣傳,讓大學生自己掌握性生理知識、性心理知識及性健康知識,使大學生對效能全面的瞭解和認識。讓大學生了解性疾病傳播的。途徑、預防措施和嚴重性的危害,增強大學生對性病的防範意識,不僅能有效預防性疾病及艾滋病的傳播,更能減少許多因懷孕、流產造成身心傷害的事情發生,以保證大學生身心健康。

通過法律課程或法制專題講座,有針對性地引導大學生對婚姻權利與義務的正確認識,向大學生正面宣傳和解釋與規範婚姻關係有關的法律知識,尤其是婚姻法與刑法中相關內容。在兩性關係中讓大學生了解哪些行為是合法的,哪些是違法或犯罪的,有利於增強大學生的法制觀念。而法制觀念的強化也有助於大學生道德人格的完善。

三、增強大學生失戀的承受能力,避免意外發生

有戀愛就不可避免產生失戀。失戀是指戀愛過程的中斷,它是人生中最嚴重的心理挫折之一。然而失戀會使人產生悲觀、焦慮、憤怒等消極情緒,嚴重者會產生極端行為。近年來,在報刊經常可看到因愛情糾紛引發的流血性事件,遍佈大學生的各個年級。由愛生恨,不惜毀人毀己。究其原因,除了大學生對婚戀問題認識不清楚、處理不理性外,還暴露出他們對生命的漠視及法律意識的淡薄。承受失戀的能力包括對待失戀應有正確的態度和失戀後能採取理智、道德的行為。戀愛無論成功和失敗,都是十分正常的現象,要做到失戀不失態、失戀不失志、失戀不失德。首先要正確對待失戀,擺脫自卑的束縛。失戀的人容易失去自信,認為失戀意味著自己無能。正如莫里哀所說:“愛情是一位偉大的導師,教我們重新做人”,應該相信“天涯何處無芳草,愛情時時有知音。”大學生在培養承受失戀的能力時,應該學會調節情緒,從痛苦中振作起來,把情感轉移到更廣闊的領域,把精力傾注到對學業的追求和生活的摯愛之中。作為教育工作者,要針對大學生的失戀問題,進行生命觀的教育,引導大學生克服婚戀中容易出現的挫折,減少危害生命的悲劇發生。必須學會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不做違法亂紀的事情。

教育大學生不應總活在昨天,明天會是嶄新的一天。應該學會笑對人生,培養自己樂觀豁達的性格。告訴大學生失戀也會是人生的必修課,失戀會讓人成長,讓人變得更加的成熟,以後的人生中會更加認真的對待愛情。教導大學生失戀過後不要誤把友誼當愛情,把愛情當遊戲,這樣做不僅僅是傷害對方,最受苦的還是自己。

青年人婚戀觀調研報告 篇六

“每逢佳節被逼婚”,送走了西方的情人節,“網路情人節”520又到來了。如今,90後也慢慢邁入“剩男剩女”的行列了。90後對待愛情婚姻有何觀點?每月戀愛經費支出多少……

昨日,某婚戀網站釋出了針對90後的婚戀觀調查報告。調查顯示,90後月均戀愛花費2062元。對待戀愛,近七成90後拒絕出軌。另外,在90後的擇偶迴避職業排行榜中,明星、記者躋身難脫單榜單。

兩成人耍朋友需父母贊助

男女的戀愛肯定會有相應的支出,大到一起出國旅行,小到平時的約會或看電影。針對90後在戀愛上的花銷,調查顯示,90後的平均戀愛花費每月2062元。

面對這筆每月不算少的固定支出,90後是獨自一肩承擔還是會找父母支援部分經費呢?對此,在實際調查中,90後的女性認為自己的收入不夠花,還需要父母贊助的比例為22%,而男性只有13%。不過,接受調查的男性普遍更有理財意識,每月收入有盈餘積蓄的比例為59%,而女性只有38%。

儘管AA制已是目前年輕人聚會時很常採用、且被大多數人認可的一種消費模式。不過,在男女戀愛中AA制是否也能被90後接受呢?調查顯示,絕大多數的90後並不太支援在戀愛也採取AA制的方式。只有19%的女性支援戀愛AA制、男性有13%表示支援AA制。

近七成90後拒絕出軌

一項在90後單身男女中展開的針對“出軌觀”的調查顯示:71%的男性和66%的女性對伴侶精神出軌及肉體出軌均不接受。同時,資料還顯示,一旦發現對方出軌,60%的90後女性會選擇與伴侶斷絕來往;男性則顯得較為猶豫,選擇與伴侶斷絕來往的佔48%,50%的男性則在伴侶承諾不會再犯後會選擇原諒對方。

另外,針對90後擇偶是否會刻意迴避某些職業這一問題,六成90後表示會刻意迴避某些自己不喜歡的職業。無論男女,均把明星排在會刻意迴避的職業首選。另外,記者、空姐(空少)也是90後擇偶會迴避的職業。

青年婚戀狀況調查報告 篇七

在人們的印象中,東北漢子、東北妹子總是“豪爽”、“熱情”、“敢愛敢恨”的代名詞,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發展,這些標籤印象是否也悄然發生著變化?伴隨時代的更迭,當70後、80後開始自稱“老去”,90後、95後漸漸走到臺前,愛情、婚姻,這些經典流傳的話題正在東北地區年輕人身上顯現出一個時代特有的顏色。3月3日,有調查機構釋出《東北青年婚戀狀況調查報告》。

據瞭解,北京大學社會調查研究中心聯合百合網婚戀研究院展開了大範圍的調查。其中,獲取東北地區有效樣本近份,並最終形成《20xx東北青年婚戀狀況調查報告》。

調查顯示,全國資料中離異人群佔被調查總人數(73949人)的3.3%,而在東北地區,離異人群佔東北被調查總人數(1938人)的7.17%。這組資料也得到了國家民政部的統計結果的佐證:黑龍江和吉林的離婚率排名全國第二、第三,遼寧離婚率排在前十。此外,遼寧未婚的單身人數佔44.63%,也高於全國單身人數佔比(41.57%)。所以,東北地區是未婚率高、離婚率高、單身率高。

二孩全面放開,東北爺們高興了:“我還要生一個!”東北媳婦鬱悶了:“一個還不知怎麼整呢,還要再整一個!”東北媳婦帶孩子的比率佔比高達32.68%,多於全國平均數值29.04%;長輩帶孩子的比率(37.4%)則低於全國平均(41.52%);而男方帶孩子只佔2.1%!東北媳婦不容易,東北奶爸是傳說!

第一次戀愛:被調查物件初戀年齡集中在15歲至25歲之間,東北地區年輕人的初戀年齡最高峰為18歲(12.5%)和20歲(11.88%),20歲以後的`人群數量佔比呈遞減趨勢。調研資料還顯示,第一次戀愛的持續時間全國平均水平是17.29個月,而東北地區是16.59個月,略少於全國平均水平。

解讀:被調查物件中,父母分居家庭的子女戀愛最早,平均在12.88歲,其次是離異未再婚家庭,平均在14.68歲戀愛,其次是離異雙方再婚和一方再婚家庭,分別在16.44歲和16.99歲戀愛。而婚姻感情良好家庭子女戀愛最晚,平均在17.97歲,其他型別家庭均在17歲左右戀愛,差異較小。

第一次結婚:被調查物件中,第一次結婚主要集中在20歲—33歲,其中選擇在27歲結婚的人數比例最高,達到15.36%,其次是28歲,達到12.99%。

解讀:被調查物件中,不同父母婚姻狀態家庭的孩子第一次結婚年齡部分差異較大,分居和離異未再婚家庭結婚年齡相對較早,分別平均在25.5歲和25.84歲,喪偶已再婚家庭結婚最晚,平均在28.8歲。其次是離異且一方再婚家庭,結婚年齡平均在27.2歲,其他型別家庭集中在26歲,差異較小。

被調查物件中,不同學歷人群的第一次結婚年齡分佈在24歲到27歲之間,第一次結婚年齡與學歷高低大致呈正相關關係。國中及以下學歷、高中、中專、技校學歷較早,平均分別在24.9歲和26.57歲,而大學本科學歷和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平均結婚年齡較晚,分別為27.33歲和27.44歲。

青年婚戀狀況調查報告 篇八

近日,某知名婚戀網站釋出《20xx中國人婚戀狀況調查報告》,這份收集了7萬餘份樣本的調查報告顯示,獨處時間太長以及圈子太小,是單身主要原因。報告顯示,71.8%的女性認為男性有房才適合結婚,需要有車的比例為17.8%。調查報告還顯示,在當代人的擇偶觀中,愛情已不再是進入婚姻的唯一通行證,人們在婚姻面前更加務實和理性。在被問及“會因為什麼而選擇結婚”時,有四成受訪者的第一選擇是“合適”,雙方經濟上的穩定性、是否門當戶對乃至父母意志,都成了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有房才結婚”堅硬現實下的情感焦慮

伴隨著經濟市場化和人口流動化,越來越多的單身男女面臨著婚戀困境。年齡邊界、階層邊界、學歷邊界、城鄉邊界建構起了一個複雜的等級系統,不同的人在婚戀市場上具有截然不同的機會和待遇。那些缺乏優越家庭背景和豐厚物質財富的年輕人,在“有房才結婚”面前,被現實刺痛,卻又難以在短期內實現人生突破。

在一個習慣用財富來衡量一段生活好壞的時代裡,“娶不起”不僅意味著情感需要得不到有效滿足,還意味著精神上的自我壓抑和被淘汰感。圍繞著“有房才結婚”,全社會呈現出鮮明的性別差異和話語裂痕——支持者認為,婚姻需要物質基礎,“有房才結婚”為婚姻增添安全感和保障感;反對者認為,婚姻以情感為本位,一旦裹挾了太多的功利和算計,婚姻難免會變得庸俗而乏味。

“有房才結婚”有合理性。在消費社會,經濟因素越來越多地嵌入日常生活,婚戀也不例外。窮人也好,富人也罷,都無法獲得和享受“純粹的”情感生活。在商品化中,人們逐漸失去了情感表達的能力,因為所有的手段都是物化的、商品化的。

在這樣的語境下,一個經濟上毫無基礎的人,往往會被人們視為失敗者和無能者,沒有財富的情感面對的將是不斷被累計起來的心靈的失敗體驗。社會評價的單一化和庸俗化,讓無錢買房的年輕人成為邊緣群體。為了迎合“有房才結婚”,他們不得不騰挪閃轉。

當我們的身體和情感依從於市場與商品規律時,我們對所謂更好生活的追求使我們變得庸俗而乏味。“有房才結婚”不僅加劇了婚戀的功利化和世俗化,也帶來深層的社會斷裂和社會剝奪——為了幫助兒子完成人生大事,許多家長掏出了多年積蓄,甚至揹負不少債務,不得不降低晚年生活質量。從過往的經驗來看,在物質和情感的天平上,過於看重或者忽視某一端,通常都是不可取的。實現物質與情感的平衡,實現心理預期與行為能力的協調,是擺在每一位單身男女面前的現實議題。正視現實世界的無奈和艱辛,為年輕人創造更好的婚戀環境,固然需要他們的個體救贖,也離不開社會評價體系的更新和不良社會心態的修復。

“超市型婚姻”是社會功利化的反映:新華每日電訊認識一個城市的最好辦法,就是去認識裡面的人們如何工作、如何相愛、以及如何死亡。如果要試圖認識當下的社會與時代,看這個社會的人是如何相愛、結婚的,同樣是一個不錯的觀察視角。自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中國已經開始進入第四次婚姻革命,其重要標誌就是婚戀觀正日趨多元化。從這份最新發布的婚戀狀況調查報告來看,愛情至上的觀念正在遭遇挑戰。無論是“四成以上單身男女更傾向於與條件合適的人結婚”,還是“超七成女性認為男性有房才適合結婚”,都能看出現代社會的婚戀觀正在變得越來越功利。不可否認,當越來越多的人在婚戀問題上呈現出日趨現實、功利化的趨勢,必然說明當今社會正在遭遇功利化危機。一個突出的例證是,在社會整體婚姻觀向開放與多元演進的同時,一些非常現實的因素成為父母干預子女婚戀的重要指標。本次調查顯示,有三成左右單身人士因父母干涉而導致感情失敗;而父母在為子女擇偶“把關”時,學歷、職業、感情經歷等因素均不重要,他們最看重的是經濟因素。父母的觀念已經深刻地影響了年輕人的婚戀觀,以至於不少年輕人都將有車有房當成了結婚的'必備條件。功利化的婚戀觀,在當下一些相親節目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從某種程度上講,功利化的婚戀觀所倡導的是一種“超市型婚姻”,“拿錢選貨,貨比三家”是其主要特徵。有一些節目甚至直接向觀眾灌輸一些理念,比如“一起奮鬥創造幸福生活的模式已經過時”“在擇偶時也是有錢才能任性”等,這在社會上頗有爭議。功利化的婚戀觀,容易扭曲社會人際關係,增加年輕人的壓力。數以千萬計的大齡單身青年害怕結婚、不敢正視婚姻,又將導致更多的社會問題。可以預見,在未來一個較長的時間內,現代人的婚姻觀將繼續在保守與開放、家庭與個人之間拉扯,如何規避過於功利的婚戀觀,無疑也是社會轉型期必須思考的一個重要命題。在某一個特定的時代內,人們遵從同樣的正規化來選擇伴侶,走同樣的陽光道路,過同樣的幸福生活,犯同樣的錯誤。在新的社會階段,人們在繼承也在摧毀過去關於婚姻的正規化,並自由地走上一條不確定的新道路。這條新的道路應該倡導什麼、避免什麼,需要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婚戀機構等多方面共同發力。

青年婚戀狀況調查報告 篇九

每到年底,單身一族回家過年,不可避免地都會遇到催婚的尷尬。為什麼找物件那麼難,你為何會單身?近日,某知名婚戀網站剛剛釋出了《我們要在一起——20xx中國人婚戀狀況調查報告》,報告概括了現在婚戀的幾個特點,“宅”排在第一位。調查結果顯示,單身人士超長時間“宅”家,男性上網,女性追劇。63%單身人士獨處的平均時間超過6小時。昨天,根據這份報告,記者調查了島城的單身青年。

超六成獨處6個小時多

1月11日,一知名婚戀網站釋出《我們要在一起——20xx中國人婚戀狀況調查報告》,這已是該網連續第8年釋出。20xx年的調查以線上問卷調查為主、線下深度訪談為輔的方式進行,線上問卷覆蓋3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收有效樣本7萬餘份;線下主要對200位單身男女進行了深度訪談。此外,該年度報告還由情感專家及媒體人士等組成的“百人推薦團”共同完成。報告除重點刻畫了當代單身人群的生活狀態、情感需求以及婚戀觀外,還對熱點問題進行了調研並給出了結果,例如如何看待婚內出軌、男女對“二孩”的看法有何不同、中國男人哪裡配不上中國女人等。

從報告中可以看出,63%的單身人士在休息日獨處時間平均6小時以上,其中31.7%的人獨處時間超過10小時,可以說單身生活極其單調。當問及私人時間如何安排時,在家上網、和朋友聚會以及在家安靜地呆著成為排在前三位的經常性活動。在性別差異上,32.3%的單身女性表示私人時間會在家追劇(日劇、港劇、韓劇);而男性(66.6%)則更多選擇在家上網。

男性重相貌女性重經濟

該報告指出,現在四成以上的單身男女表示和條件合適的人結婚。在當代人婚戀觀中,愛情不再是進入婚姻的唯一通行證,大家都變得更加理性,結婚前雙方條件要匹配。其中男性關心前三位的是外在相貌、身體健康、情感經歷,女性則更看重對方的經濟條件、身體健康和職業。另外近三成單身人士因父母干涉有失敗的感情經歷,而父母影響方面,男性比例(33.5%)要高於女性(27.4%)。

從本次調查的結果來看,超過四成的單身人士會因為“兩人各方面條件都很合適”而決定結婚。而男女差異明顯的是,仍有26%的男性結婚的原因是“給相愛的人一個歸屬”(因愛而婚),相比男性,更多女性(23.2%)會因為“對方很愛我”決定結婚。

七成多女性要求“有房”

報告顯示,71.8%的女性認為男性有房才適合結婚,需要有車的比例為17.8%。這個資料比20xx年的報告資料有明顯提升,尤其對車的要求上升了9個百分點。另外,男女都覺得雙方都有穩定的收入是必須具備的一個條件。雖然國家開放“二孩”政策,不過調查結果顯示,有近六成的女性不打算要二胎,高於男性近11個百分點。

此外,有33.3%的女性認為中國男人配不上中國女人,主要集中在“內涵修養”和“自理能力”上。儘管大部分單身人群都表示在上一年努力“脫單”,但單身人士究竟在愛情中的投入有多少呢?報告調查結果顯示,單身人士月花費排名前三分別是:購物(網購)、享受美食和各類朋友聚會。單身人士花在相親約會上的費用佔比則很小。相較於女性,在此項上花費的男性比女性多10.3%。不過總的來說,在現實生活中,單身男女人士對於“脫單”投入較少。

【調查】朋友圈太窄獨處時間長

對此,記者昨天走上街頭調查,在接受調查的人群中,有35%的人是單身,20%的人有在追求別人或者被追求,剩下45%的人是有物件的人。在這些人中,單身者週末更願意待在家裡。“我一週要工作6天,每天工作量都很大,十分辛苦,好不容易休息一天,就會待在家裡睡懶覺,週末基本很少出門。”在一家企業上班的孔先生告訴記者。

在受訪的單身一族中,他們宅在家裡有兩項最重要的活動,一個是上網打遊戲,一個是上網看電視或電影。而且單身人群一個共有的特點就是朋友圈太窄,抱怨沒有機會去認識那些合適的人。由於整天宅在家裡,所以造成圈子越來越窄,由於圈子越來越窄,所以只能宅在家裡,單身一族陷入了一種惡性迴圈當中。在追求別人或者被追求的人群中,大部分人週末都喜歡跟朋友們聚在一起,而不是宅在家中,就算是看電影,他們也喜歡約上好朋友一起去,而且這些人平均每個月都會去KTV唱歌,但是這在單身一族中的概率相當低,很多單身人士表示,他們平均一年只去一次KTV。

對於適婚年齡的男女們而言,更少交流,意味著“脫單”的更大挑戰。每天超過6小時的獨處時間,實在很難給愛情留下多少時間。縱觀當代單身人群的人際現狀,除了長時間宅在家中,圈子小、愛情開銷少、情感寂寞也是這類人士的群體特徵。

【探訪】七成受訪者認同門當戶對

門當戶對,在傳統意義上是指男女雙方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情況相當,適合結親。隨著時代的發展,門當戶對被賦予了更多全新的涵義。70%的受訪者認同門當戶對的擇偶觀,這些受訪者中很多人認為門當戶對有利於以後的婚姻,其中女性佔的比例要比男性高。不過,65.6%的受訪者認為門當戶對和愛情不是對立關係。資料顯示現在的單身男女會找一個條件合適的人結婚,這也就意味著“超市型婚姻”增多,拿錢選購,貨比三家。“當然應該門當戶對,如果兩人的地位、身份、知識和經濟條件相差太大,很難生活在一起。”在政府部門工作的劉女士告訴記者,她有過幾次相親經歷,但是因為對方家裡條件一般而告吹。

【分析】脫單呈現兩大特徵

針對該報告,專家分析指出,單身人士的“脫單”行為呈現出兩大特徵:第一,有動力無機會。儘管六成單身人士表示在努力脫單,但效果欠佳,一年中遇到可能發展的'物件寥寥無幾。報告顯示,35.5%的單身人士今年沒有遇到合適的物件,27.3%表示僅遇到1位,遇到4人以上的僅4.1%。第二、尋找伴侶方式傳統單一,沒有與時俱進。總的來看,70.1%的人主要靠親朋好友介紹,61.2%的用婚戀網站尋找另一半;37.8%靠朋友聚會認識。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近年來下載手機交友軟體使用者與日劇增,但把手機交友作為常用擇偶途徑的比例仍不高,尤其是女性的使用率僅6.7%。

【建議】找個人合住擴大社交面

對此,某知名婚戀網站專家建議:如果你是獨居的單身人士,為了“脫單”,不妨找人合住,打破一潭死水的社交局面,說不定她(他)就在那等你。因為在報告中一項關於單身人群居住狀況的調研結果很有趣味:單身4年以上的人士有36%是一個人居住,比跟人合住的比例高14.6%,比跟父母住的比例高13.8%。一旦習慣了一個人,便不會去羨慕別人成雙成對。失去了“脫單”的想法,脫單自然遙遙無期。

青年人婚戀觀調研報告 篇十

近日,某知名婚戀網站釋出《20__-20__年中國男女婚戀觀調查報告》,報告針對中國各城市單身男女的戀愛觀、性愛觀、生活狀態及習慣進行了深入剖析。其中,一項“拜金指數”調查頗受關注,該調查結論指出東莞女性在全國各城市女性中最為拜金,而支撐這一結論的資料為,23%的東莞女性在結婚時要求男方有房有車,這一比例超過了其他23個重點城市的調查資料。

據瞭解,調查樣本涵蓋全國各個省份的160萬多人。網站方面表示,今年首次在報告中提出了各大城市男女婚戀觀拜金指數,資料顯示,東莞的拜金指數排名第一,其次是廣州、長沙、南京等。

該網站解釋稱,拜金指數排名主要是根據單身男女對另一半的物質要求,其中,東莞單身女性對另一半的要求普遍偏高,有23%的女性認為自己屬於“金錢主義”,結婚時會要求對方有房有車。

此外,東莞女性對配偶身高的關注也排在其他城市女性的前面,有73%的東莞受訪女性希望對方的身高範圍在自己的預期之內,這比其他城市女性資料高出了10%左右,例如位於同省的廣州、深圳,受訪女性有67%在意配偶的身高。

在男性婚戀觀方面,東莞男則在對“閃婚”、“逛街購物”方面的態度其他城市,因為有63%的東莞男性不排斥閃婚,更有21%的受訪男性可接受頻繁的逛街購物。

對於此調查,有適婚男女認為,適度拜金是對婚姻家庭的負責。在東城一家貿易公司工作的傅孟依就認為,“婚姻的幸福必須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這是對家庭的一種負責態度,無論男女,拜金都很正常。”

廣東省婚姻家庭諮詢協會副會長劉欣認為,結婚是為了滿足物質需要、情感需要和性需要,物質需要在婚姻中佔了三分之一的比重,確實對婚姻的影響很大。

大學生婚戀觀調查報告 篇十一

一、當代大學生群體婚戀現狀分析

作為尚未進入社會的成年人,當代大學生群體在需求方面有著自己的特點,他們因未入社會而總體上思想單純,因已是成年人,而對婚戀存在著基本的需求,在我們本次進行的1000份問卷調查中,回收有效問卷985份,其中有強烈與異往意願的男大學生佔91.3%,女大學生佔86.3%,可見,當代大學生因其思想單純和內在需要而對愛情有著美好的憧憬,在學校期間談戀愛對他們來說已成為一種常見行為,同時他們相互之間也並不迴避談論該類話題,實際上,當代大學生很多處在戀愛的狀態中或者正在走向戀愛。

針對戀愛與婚姻,我們在調查過程中選取了一些可能的影響因子,如外貌、身高、學習成績、財力、性格、品德、家庭出身、父母觀點、學位學歷及有無共同話題。據我們的調查,對戀愛與婚姻這二者存在著一些相同的影響因子,比如性格、品德、有無共同話題,這三個因素成為共性因素,還有一些因素實在戀愛時大學生們相對看重的,如外貌、身高、學習成績,而財力、家庭出身、父母觀點、學位學歷這幾個相對現實的方面則成為大學生們談婚論嫁時的最主要考量因素。

大學生群體因為所處學校環境相對單純,所需考慮問題較為單一,他們在戀愛時很難有長遠規劃,即使有也常常充滿理想主義色彩,在當前就業難的大背景下,畢業時戀愛雙方找工作難以確保在同一個地方,加之大學生們經濟來源主要靠父母,因此他們常常不得不充分尊重各自父母的意見,所以畢業時他們又常不得不因為各種現實因素而選擇分手。

另一方面,當代大學生們雖然社會經驗普遍缺乏,但因為身處網際網路資訊爆炸的時代,他們接觸、瞭解的領域卻未必狹窄,見識未必少,同時他們畢竟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群體,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也未必完全陷於感性,無論是通過上課,參加社會實踐,還是通過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辛勤教導,他們的理性思維逐漸被培養起來,他們對社會的瞭解逐漸加深,這種理性思維以及對社會認知的加深使他們也逐漸對婚姻愛情有了相對理性的看法。

他們能夠更加坦然地面對自己的感情和婚姻,假使不幸有離婚的可能,他們會出現兩種選擇,一種選擇:他們不會為了孩子勉強維持已經沒有感情的婚姻;第二種:他們會考慮成本問題,可能選擇妥協將就。筆者認為,這兩者看起來相反的做法其實並不矛盾,相反是內在統一的,實際上,這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正反映了不同大學生的不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當他們的不同三觀投射到具體的生活當中,他們當然有可能做出不同的選擇,關鍵是他們會以一個理性思考的成熟個人的`狀態來看待婚戀問題。

二、當代大學生群體對的看法

我們中國社會傳統的婚戀模式是戀愛―結婚―模式。而現在的情況正逐漸發生著變化,據我們本次調查,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對並不諱莫如深,他們能夠坦然地面對話題,甚至表現出了一定的開放性,他們大部分不同意婚前會對今後的婚姻生活產生不利影響,相反,他們認為是感情發展到一定階段、一定程度的一種自然行為,無須受到譴責,在戀愛的媒介方面,網際網路也深刻地影響著他們,通過QQ、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軟體結交朋友也越來越成為他們戀愛的重要方式,他們對通過網路結交的朋友產生感情進而發生也常持一種開放的態度,但同時我們在調查中發現,部分女大學生相對保守,我們還發現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是當代大學生無論男女普遍缺乏性安全方面的基本常識,這背後實際上反映了從社會、家庭到學校性教育的缺失。

三、如何加強對當代大學生的婚戀觀教育

1.將婚戀觀教育納入高校思政教育體系。據我們本次調查,當前大學生們基本只能在《思想道德修養》或《法律基礎》的個別章節中看到婚戀觀教育的細枝末節,一帶而過,粗淺而沒有說服力,更別提教導性了。教育中大道理偏多,生動活潑、鮮活的案例教育偏少。學校在婚戀思想上並沒有秉著“相容幷包”的思想,而是一味地迴避,這隻會更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得他們自己尋找途徑對自己進行教育,很有可能誤入非正常的渠道,也有可能得到錯誤的認知,使他們不能及時樹立一個良好的婚戀觀。因此,高校學生工作部門、團委一線應整合資源,把婚戀觀作為對廣大大學生們重要的思政教育內容,牢牢佔領婚戀觀教育陣地。

2.加強家校聯絡,努力使家長與學校在大學生婚戀觀教育方面形成合力。經過艱辛的大學聯考磨鍊後,高中生的身份轉換成大學生,他們常常一進大學立刻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這其中當然有學生自己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家長及中學老師的“大學聯考成功,萬事大吉”的功利甚至錯誤理念的引導,特別是家長們,因為對學生在大學期間的態度上的天然不重視,導致家長極少主動與高校教師溝通,不與高校溝通加上在家庭教育方面極少主動涉及婚戀觀教育,使得他們不瞭解大學生在學校的真實生活情況,也使得大學生們在婚戀觀方面常缺乏基本的常識,加強家校聯絡,正可以促使家長和學校兩個層面形成合力,提高婚戀觀教育的實效性。

3.社會應創造更積極向上的氛圍,以利於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婚戀觀。當代大學生群體生活在網際網路環境中,這一方面使得他們容易受到網上各種不良資訊的干擾,但另一方面也可以鍛鍊大學生們“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的能力,在多元的文化氛圍中,提升自己的判斷力,特別在婚戀方面,逐漸形成自己成熟的看法。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說,應注重良好文化氛圍的營造,在婚戀觀教育方面,網際網路是把雙刃劍,是機遇也帶來挑戰,挑戰在於教育主體很難樹立權威,機遇是如果能利用好網路特別是新媒體,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加強大學生婚戀觀教育的趣味性、吸引力,那麼婚戀觀教育的實效將大大提升。社會還應特別注意加強性教育,與文化傳統習慣有關,中國人對待性教育始終是採用一種含蓄的、“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方式,這使得大學生群體雖然已是成年人,但實際上性安全常識十分匱乏,因此,大學生群體性教育缺乏實際上反映的是整個社會性教育的缺失,而不僅僅是大學教育的問題,可以效仿國外從孩提時代進行性意識、性安全教育的做法,迴避不能減少問題,直面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更有利於全社會形成良好氛圍,利於大學生正確婚戀觀的培育。

4.大學生群體自身應加強主動學習的意識,加強自控力。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發展變化的外部原因固然重要,但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決定著事物的發展方向。因此,社會、家庭、學校共同努力的重要性雖然不言而喻,但是最終能否形成正確的婚戀觀,還是要看大學生群體自身,他們在學校期間如何把握好專業學習、日常生活、社會實踐與戀愛的平衡,處理好這幾者之間的關係,有意識地思考個人的學業規劃、職業規劃、生活規劃,加強自控力,都將十分有助於他們陽光、健康婚戀觀的形成。

四、結語

大學生正確婚戀觀的形成絕不僅是大學生自己的事,學校、家庭、社會三者要密切配合,為學生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科學的婚戀觀,使每一個大學生都能成為棟樑之才,永遠健康幸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zh-tw/gongzuozongjie/diaocha/ld7m6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