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市政府調研報告多篇

市政府調研報告多篇

市政府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2022年12月市政府調研室領導班子述職述廉報告

2022年,市政府調研室在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全市工作大局,積極推進實施黃藍兩大國家戰略,按照加快“三轉”、強化“三線”工作思路,認真做好政務服務,深入開展重大調研和政策研究,不斷加強政府系統調研力量整合,努力提升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水平,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一、全面提升政務服務水平,積極服務市政府領導決策

一是圍繞市政府主要領導政務活動提供好綜合文稿服務。堅持以又好又快為目標,不斷提高綜合文稿質量和工作效率,努力為市政府領導提供高水平的綜合文字服務。牽頭完成了在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和第五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起草工作,完成市政府主要領導綜合性重要講話和署名文章等材料130餘篇,得到了市政府領導的充分肯定。二是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搞好政策研究和起草工作。全年共完成6項重大政策的起草工作:起草的《關於促進民營經濟加快發展的意見》進一步放寬了民營經濟經營領域和市場準入條件,優化了融資環境,提出了相關支援政策,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意見》已由市政府一號文印發。《關於推動經濟技術開發區加快發展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全市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意見》、《市“飛地經濟”試驗園建設管理辦法》、《關於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意見》、《關於進一步落實經濟技術開發區市級管理許可權有關事項的通知》等已完成起草,均提交市政府,正在運作過程中。三是圍繞市政府領導關注的問題開展“短平快”調研。為進一步提高中心城建設管理水平,我室根據市政府主要領導指示,對理順市與區城市管理職權問題進行了調研,提出了行政執法許可權調整的方案,並對有關具體問題提出了對策建議。省立醫院(集團)醫院揭牌執行後,為了解醫院職工和患者對這一改革的反映情況,根據市政府主要領導安排,完成了《關於對市人民醫院改革反映情況的調查》,市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分別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主管部門認真學習研究,並予以落實。根據市政府領導安排,完成了氫能源開發利用的調研,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在積極推進這一專案。

二、深入開展重大問題調研,著力推進黃藍經濟區建設

積極發揮調研室職能作用,著力圍繞推進實施黃藍兩大國家戰略的重點問題和關鍵環節,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積極為經濟社會發展出謀劃策。全年共完成了6項重點調研任務,全部進入了領導決策。

一是關於提升在區域發展中戰略地位的調研。根據市委常委會安排,與市委政研室、市社科聯共同完成了《關於提升在區域發展中戰略地位的研究報告》,分析了在區域發展中提升戰略地位的支撐要素,通過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半島藍色經濟區和環渤海地區三個層面的資料對比分析,提出了提升戰略地位的總體思路和推進路徑。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分別對報告作出重要批示,認為報告很有啟發和借鑑意義。

二是關於長白山、青海湖、神農架等三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設定及開發保護情況的調研。為進一步促進我市生態旅遊區發展,根據市政府主要領導安排,聯合市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先後赴長白山等三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就管理體制及生態旅遊開發情況進行考察學習,對我市生態旅遊區的管理體制、運營機制,開發保護以及生態旅遊品牌建設等問題提出了對策建議。市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分別對報告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主管部門認真學習借鑑。

三是關於提升港及臨港產業區在黃河三角洲“四點四區”中戰略地位的調研。為進一步促進港及臨港產業區發展,通過《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中提出的、濱州、濰坊和萊州四個港口及臨港產業區的對比分析,研究港及臨港產業區率先發展的有利條件和制約因素,並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市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分別對報告作出重要批示,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研究報告,有很好的指導意義,要求有關部門予以推進落實。

四是關於推進港成為區域性中心港的調研。為貫徹落實《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強化港的區域中心地位”的要求,我室聯合港經濟開發區共同開展了此項調研,重點研究港成為區域性中心港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戰略思路、發展階段與目標和9個方面的具體建設路徑。市政府主要領導作了重要批示。

五是關於促進我市旅遊業發展的調研。為全面瞭解我市旅遊業發展現狀,研究制定進一步促進旅遊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我室對全市旅遊業發展現狀進行了調研,客觀分析存在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對策建議。市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分別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有關部門認真研究、吸收採納。

六是關於市優勢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調研。根據市政府主要領導安排,對我市地熱、岩鹽等優勢礦產資源的勘察利用等情況進行分析研究,提出了開發利用的對策建議。報告提交市政府後,經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作出了打造中國地熱城的決策。

同時,配合省政府調研組完成了關於黃藍經濟區發展載體和重點任務、園區建設情況的調研。為做好迎接全國政協領導到調研的準備工作,根據市委安排,完成了推進實施黃藍兩大國家戰略亟待解決問題、市農村金融及支援小城鎮建設情況的調查報告。根據市政府安排,協調配合國務院參事室完成了在的生態經濟調研活動,省參事室在的文化和旅遊調研活動。

三、紮實推進政府系統調研力量整合,努力構建“大調研”格局

一是實行重點課題責任制。圍繞推進黃藍經濟區建設和全市中心工作,精心篩選了2022年度政府系統重點課題45項,逐項分解落實到了相關部門和單位,並實行季排程制度。目前這些課題已全部完成,大部分成果進入各級各部門決策。二是組織完成2022年度政府系統優秀調研成果評選工作。共評出一等獎15名、二等獎30名、三等獎40名,有效調動了各級各部門調研工作者的積極性。三是開展聯合調研。對事關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課題,組織相關部門和縣區參加,集中力量實行聯合攻關,既解決了自身調研力量不足的問題,又提高了調研成果的針對性。與市住建委合作完成了《關於赴深圳、天津、唐山考察學習低碳城市建設的報告》,與市發改委、市黃藍辦合作完成了《市高效生態經濟改革試點中期評估自查報告》。四是積極打造調研工作交流平臺。全面提升《黃河三角洲研究》辦刊水平,著力打造推動政府系統調研力量整合、加強合作交流的平臺,全年共編輯出版4期,刊發文章8。充分發揮《調研專報》作用,將一些重點調研成果及時報送市政府領導參閱,促進調研成果的轉化。全年共印發《調研專報》6期,市領導全部作出批示,充分發揮了調研成果對面上工作的指導作用。

四、全面推進幹部隊伍建設和機關黨建、精神文明、經濟發展環境建設,不斷提升機關建設水平

(一)努力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主要抓了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不斷強化領導班子建設。完善了黨組和主任辦公會議事規則及程式,堅持民主集中與分工負責相結合,領導班子重大問題一律集體研究決定,工作具體推進由分管領導抓好落實,促進了科學決策和工作效率的提高。紮實開展“兩評一樹”活動,深入查擺存在問題,高標準嚴要求進行整改,切實樹立了調研室領導幹部的良好形象。二是著力提升幹部隊伍素質。倡導在幹中學、學中幹,通過交任務、壓擔子,注重在實踐中鍛鍊提高年輕幹部的素質能力。努力克服任務重、人手少的困難,大力弘揚優良工作作風,著力提高工作執行力。全面落實工作責任制,年初將年度工作任務分解細化,明確分管領導和責任人,領導班子每週進行排程部署,分管領導定期進行督促,確保了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抓出成效、幹出水平。三是注重幹部的培養和使用。2022年,提拔使用2名副科級幹部,通過公開招考錄用1名公務員,進一步優化了幹部隊伍結構。四是認真做好機構編制管理工作。按照全市統一部署,開展了事業單位清理整頓工作,制定了工作方案。嚴格執行“三定”方案,全面落實編制實名制管理制度,及時更新、報送人員編制資訊資料,為機關科學規範化管理和工作職能發揮奠定了基礎。

(二)不斷提升機關黨建工作水平。一是深化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切實加強黨員理論武裝和形勢任務教育,組織開展了“三個一”活動:組織開展一系列學習活動,重點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在建黨90週年紀念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以及黨的十七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等;組織黨員到廣饒縣劉集支部接受一次革命傳統教育;組織召開了一次支部組織生活會,進一步提升了思想境界和工作成效。二是深入推進創先爭優活動。在全體黨員中開展了以“比工作、比服務、比貢獻,爭當服務決策排頭兵”為內容的“三比一爭”活動,紮實做好第二輪黨員公開承諾、踐諾和評諾活動,引導黨員立足崗位敬業奉獻,有力地促進了各項工作。三是不斷加強支部規範化建設。大力實施機關黨建提升工程,積極推行“一制六化”工作模式,深入開展“黨員奉獻進社群”活動,認真落實“三會一課”、書記述職、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深入推進黨務公開工作,按照公推直選程式完成了支部換屆,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進一步增強。

【第2篇】市政府經濟產業現狀調研報告範文

短,鉛鋅產業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十分脆弱,普遍面臨著接續和替代產業發展滯後的問題,在隴南市表現的尤為突出,已經影響到隴南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另外,伴隨礦產資源的開採,現有礦山鉛鋅原料生產持續增長的勢頭已經明顯減弱。以現有開採速度計算,探明鉛鋅資源儲量僅夠開採10年左右(未計遠景儲量)。原料的生產有可能滿足不了冶煉的生產。鉛鋅工業發展仍以粗放經營為主,採用投資擴大冶煉能力、實現增量的發展模式。這種發展模式不顧資源的支撐能力和市場需求,受短期利益和區域性利益的驅動帶有很大的盲目性,難以取得持續性的投資效益。

三、鉛鋅產業轉型與產業鏈延伸

根據_____市鉛鋅情況,結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經濟結構調整要求,_____市必須抓住機遇,實現產業調整、企業規模化經營,這是_____市工業經濟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需要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積極推動產業整合

金融危機的爆發和低碳經濟模式的推行並未根本改變鉛鋅工業發展的總體趨勢,卻為鉛鋅工業的戰略重組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必然推動產業重組、資源整合。按照《有色金屬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和《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xx-2022年)》,國家將盡快推動鉛鋅企業整合,通過礦山、冶煉和加工企業之間相互參股等方式進行聯合重組,組建具有競力的企業集團,提高行業的集中度,促進有色業結構轉型升級。同時將建立健全落後產能退出機制,進一步規範投資行為,制止盲目投資和落後生產能力的低水平重複建設,嚴格執行新開工專案投資管理的有關規定,規範投資行為,從嚴控新建高耗能專案。_____市要抓住這次機遇,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大力促進迴圈經濟發展。

(二)實現企業集約化經營

按照產業整合的要求,針對隴南市鉛鋅行業'小、散、粗'的現狀,適時進行結構戰略性調整。通過兼併、重組、聯合等形式,組建若干大型鉛鋅企業或集團公司,實現規模化生產。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領域,成為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主導力量,帶動隴南市企業向產業化、大型化方向發展。市發改委、經委等部門要統籌考慮資源、環境、能源等條件,制定鉛鋅行業發展規劃,指導隴南市鉛鋅行業發展。出臺優惠政策,充分發揮成州、寶徽、洛壩等骨幹企業的主導作用,整合重組審批手續,提高產業集中度,擴大產業叢集規模和效益,提高產業集聚優勢和競爭能力。

(三)延伸產業發展鏈條

利用鉛鋅企業積累的財富、技術、人才優勢,按照引進來,走出去的發展思路,加強上下游配套協作,構建技術關聯、協作緊密的產業鏈,走鏈條式的發展道路。一是引進、啟動一批有著完整產業鏈的'採-選-冶-深加工'企業,拉長'鉛-鉛合金'生產鏈條,構築資源型企業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二是大力發展鋅合金零部件,加快發展鍍鋅管材、板材、建材,積極培育'鉛鋅-鍍鋅鋼板-汽車工業'產業鏈。三是加大鉛鋅產品市場應用領域的研究力度,不斷開發鉛鋅新產品。

(四)加大淘汰落後產能力度

按照國家環保標準,建立市發改委、環境保護、國土、安全生產監督、工商、電業、稅務、金融等部門建立聯動機制,按照產業政策和行業規劃要求,從佈局和外部生產條件、工藝裝備、能源節約、資源消耗、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等方面,加強檢查,跟蹤監督,綜合運用行政、價格手段,對現有生產規模較小、不符合行業規劃、環保不達標的企業,堅決予以關閉,促進鉛鋅行業快速健康發展。

(五)抓住產業轉移機遇,降低隴南市工業經濟對鉛鋅產業的依賴

目前,沿海發達地區正積極主動地運用經濟、法律和行政手段,推動高耗能、高排放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向外轉移,以騰出空間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國家也對沿海產業的這種梯度轉移採取支援、鼓勵政策。各有關部委積極落實國家關於'西部大開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等戰略部署,引導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計劃在中西部地區認定一批加工貿易重點承接基地,會同國家開發銀行出臺了支援承接基地發展的政策,引導加工貿易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抓住沿海產業梯度轉移這個難得的歷史機遇,_____市積極制定各項政策,高度重視主導產業的培育和支援,積極引進產業鏈條長、輻射效應大的工業專案,並列為支柱產業加以扶持。承接產業轉移,有利於盤活現有資源、發展地方經濟。我們必須開動腦筋、拓寬視野,在更大範圍內謀求承接產業轉移的途徑,充分利用外部資源,充分掌握沿海產業轉移的動向,積極做好沿海產業轉移的對接工作,藉此機會推動_____市的工業化程序,加快經濟發展。

【第3篇】市政府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祕書長、各位委員:

一、主要成效

近年來我市各級政府認真貫徹黨的xx大和中央、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市委提出的“加強農業,做特農業”產業發展思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立足資源優勢,大力培育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農業產業,取得了明顯成效,促進了全市農業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優質菸葉產業。做大做強“金三明”菸葉品牌。突出發展“翠碧一號”特色品種和生態型無公害菸葉,保持年種植面積在40萬畝以上,年產量6萬噸以上。筍竹苗木花卉油茶產業。以竹山集約經營為重點,竹子現代科技園為示範,提高林地產出率,大力發展筍竹精深加工,大力發展苗木花卉和油茶產業。新建豐產竹林6.56萬畝,種植苗木花卉2.9萬畝,新造和撫育油茶林4.2萬畝。畜牧水產業。加快發展肉牛肉羊規模養殖,同時積極推進產品深加工。全市生豬年出欄139.71萬頭,肉牛出欄4.25萬頭,肉羊出欄18.82萬頭,家禽出欄2515.13萬隻,水產品年產量6.4萬噸。中藥材產業。重點抓好緊缺中藥材和製藥企業所需的原料藥材品種栽培、引進和示範。全市中藥材面積達18.44萬畝。食用菌產業。突出抓高海拔地區反季節和珍稀食用菌以及低海拔區域的草生型和城郊型“菜籃子”食用菌。全年栽培食用菌2.7億袋,產量7.66萬噸。果茶產業。加快品種結構調整,引進推廣優質品種,發展水果加工和茶葉精加工,擴大名優茶種植面積。全年茶葉面積達24.66萬畝,產量2.4萬噸,水果面積114萬畝,產量84.71萬噸。建蓮產業。進一步選育和推廣優質高產建蓮品種,與旅遊觀光農業相結合,加強深度開發建蓮功能食品和醫藥原料,延長建蓮產業鏈。

【第4篇】2022宿州市政府調研報告

宿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本文將介紹2022宿州市政府調研報告。

2022宿州市政府調研報告

改革開放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的物質生活,也使人均預期壽命不斷得到提高;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實施,使得人口出生率保持在一個較低水平。隨著人均預期壽命的提高、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和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宿州市人口老齡化的嚴峻形勢不斷加劇。人口老齡化和老齡人口養老問題已經成為廣泛關注的社會性問題之一。2022年宿州市對全市人口老齡化和老齡人口養老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具體情況如下:

一、全市老齡人口情況

截至2022年12月底,宿州市總人口為649.51萬。其中,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03.5萬人,佔總人口的15.94%;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76.13萬人,佔總人口的11.72%;80歲老年人14.44萬人,佔總人口的2.22%;100歲老年人601人,佔總人口的0.01%。

依據老齡化社會標準(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10%或者65歲以上人口占7%),我市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行列。按照每年1%的增長速度測算,到2022年底全市老年人口將增至110萬。

二、全市養老機構情況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養老問題,主動作為、積極應對,採取多種措施,開展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養老事業取得了快速發展。目前,全市共有養老機構(設施)747個,床位27875張,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269.32張。其中,農村敬老院170家,床位15263張,實現了鄉鎮全覆蓋;民辦養老機構64家,床位7492張;城鎮日間照料中心75家,日託床位870張;農村幸福院438所,床位4250張。全市100張及以上床位的養老機構有97家,包括公辦敬老院71家(蕭縣20家、碭山縣18家、靈璧縣12家、埇橋區11家、泗縣10家)、民辦養老機構26家(包括埇橋區15家、碭山縣4家、泗縣3家、蕭縣2家、靈璧縣1家、宿馬園區1家)。全市300張以上床位的養老機構7家,包括公辦敬老院1家(泗縣社會福利服務中心為310張床位)、民辦養老機構6家(泗縣2家、埇橋區2家、蕭縣2家)。初步搭建了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群養老為依託、機構養老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框架。

三、老齡人口養老情況

從生活來源情況看,全市60歲以上人口中,約有40%的老人依靠自己勞動滿足日常需求,52%的老人依靠子女和親屬供養,約5%的老人依靠保險救助,約3%的老人依靠退休金。

從居住情況看,約40%的老年人口與子女同住,52%的老人單獨居住,少數老人在子女家輪流居住。

從老人健康情況看,很大一部分老年人口健康狀況不容樂觀,需要適度的護理和照料。據統計,有子女照料的老人僅佔80%左右,無人照料的老人比例高達20%。

從醫療角度看,醫療費用的支出比較大,約20%的老人的收入主要用於醫療費用支出。

從老人養老意願看,居家養老符合大部分人員的願望,但也有相當一部分老年人對機構養老抱有期望。一是慢性病所帶來的醫療需求催動老年人願意入住養老機構。二是計劃生育獨生子女家庭,子女養老壓力較大,老年人願意入住養老機構。三是部分失獨家庭,在沒有子女照料的情況下,老年人選擇入住養老機構。

四、全市養老政策實施情況

近年來,我市相繼出臺了《宿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全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宿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宿州市養老服務設施佈局規劃(20xx-2022年)》、《宿州市社群居家養老實施方案(試行)》、《關於成立宿州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關於加強農村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和敬老院管護工作的通知》、《關於下達20xx、2022年養老設施建設任務指導計劃的通知》等政策性檔案,明確了我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為我市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一)落實老年福利,努力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

1.發放居家養老服務補貼。市、縣區財政從20xx年1月份起,對城鎮戶口80歲以上低保老人給予每月100元居家養老服務補貼。截止20xx年12月,全市共為786名老人發放補貼94.32萬元。 2022年居家養老資訊平臺全面建立,居家養老服務全面鋪開。

2.大幅度提高五保供養標準。近幾年來我市五保供養標準每年按照不低於10%幅度增長,20xx年發放五保供養經費7307.4萬元。2022年,供養標準再次大幅提高,集中供養由20xx年每人每年2900元提高到3600元,分散供養由每人每年1900元提高到2400元。

3.實施高齡津貼制度。凡戶籍在宿州市轄區內的年齡在80週歲以上的老年人(含80週歲),均可享受高齡津貼待遇。宿州市從2022年在全市建立高齡老人津貼制度,補助標準為:對80至89、90至99、100週歲以上老人分別給予每人每年200元、300元、2400元高齡津貼。對80歲以上低保老人,高齡津貼每人每年提高到600元。2022年,共計為全市13.1萬名高齡老人,發放高齡津貼3662.6萬元。

(二)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大力推進養老設施建設

1.突出示範帶動,加快公辦養老機構建設。全市2022年新建、改擴建敬老院20所,建設床位1870張,計劃投入資金2057萬元,設計全部帶有室內衛生間。目前,所有敬老院已完成勘探、選址、規劃設計,即將進入招投標。埇橋區祁縣敬老院、永安敬老院已開工。市政府投入建設的社會福利中心,即將採取公辦民營方式投入使用,靈璧縣、泗縣、碭山縣各建成了1所政府主辦的示範性養老機構,蕭縣、埇橋區也將於今明兩年建成。

2.落實扶持政策,支援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採取發放建設和運營補貼、減免稅費、購買服務等方式,扶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補助標準為:新建社會辦養老機構每張床位給予1000元至2000元一次性建設補貼,入住率達到50%的養老機構,每個床位每月給予200元運營補貼。為失能失智老年人服務的,按照其輕、中、重度失能失智程度,補助標準分別上浮50%、100%、200%。2022年,市縣區財政拿出302萬元發放社會辦養老機構建設和運營補助。2022年養老機構補貼正在核查,待媒體公示後發放。

3.積極申請各級資金,不斷加大養老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各級政府堅持以公共財政為導向,不斷加大對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投入力度,為各類養老設施建設提供有力的財政保障。十二五期間,我市地方投入和申請上級撥款共5.3億元用於各類養老設施建設,其中爭取國家發改委3200萬元用於養老專案建設;申請省級財政補貼2200萬元,市縣財政配套1.3億元用於五保供養機構建設;申請1005萬中央福彩公益金建設335個農村幸福院;申請省級財政補貼500萬元,並投入300萬元用於社會辦養老機構建設;投入各類資金1.3億元用於社會福利中心建設;申請世行貸款1800萬美金(地方政府按1:1配套,需配套1億元)全部用於全市農村敬老院升級改造,屆時,農村敬老院保障能力大幅度提高。

五、醫養結合工作情況

為了推進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相結合的醫養結合機構建設,滿足群眾需求,市政府自2022年開始,大力推進醫養結合工作。目前,全市已經建成1家醫養結合機構(宿馬園區安傑養老服務中心養生苑),33處醫院已經取得民政部門頒發的社會福利機構執業證書,市殘聯院內的二級康復醫院、靈璧縣的三級康復醫院正在申請以老年人康復醫療服務為特色的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

(一)宿馬園區安傑養老服務中心養生苑情況

總投資2億元的民營安傑醫養結合養生苑一期於2022年投入使用。安傑養生苑總設計6000個床位,環境優美、條件優越,已與宿州市立醫院實行醫聯體深度合作,加快其二級醫院資質建設,努力建立三級醫療機構,實現養老與醫療的高度融合。

(二)33處醫院醫養結合情況

目前,33處醫院取得市民政部門頒發的社會福利機構執業證書,設定了養老床位,實現了單一醫療機構向以醫療服務為特色的醫護型養老機構的轉變。

(三)計劃生育特殊家庭養老情況

2022年,我市將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中的60歲以上老人納入醫養結合扶助範圍,主要實施4444保障工程,解決計劃生育特殊家庭人員的養老問題:一是明確四個聯絡人:分別為親鄰照護聯絡人、簽約醫生聯絡人、黨政領導聯絡人、村級幹部聯絡人;二是簽訂四個協議書:分別是養老機構與本人協議書、親鄰與本人協議書、簽約醫生與本人協議書、鄉鎮與親鄰協議書;三是確立四個政府兜底:養老兜底,醫療兜底,大病兜底,臨終關懷兜底;四是落實四個保險:即按最高標準代繳養老保險、代繳醫療保險、辦理大病救助保險、意外傷害保險。

六、存在問題和工作建議

目前,我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社會的需要、老人的意願還存在很大差距,比如養老床位總量供給不能滿足多層次養老需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受到土地使用規劃和資金等因素制約,社會居家養老服務功能相對薄弱,養老服務保障能力滯後,醫養結合機構較少、方式單一,不能滿足全市老人醫療和養老需求。

工作建議,一是按照《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衛生計生委等部門關於推進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的通知》、《宿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制定我市加快醫養結合工作意見,力爭通過政策引導,建立長期的戰略規劃和強有力的醫養結合產業扶持政策,抓好醫養結合機構建設,拓展醫養結合服務模式,完善醫養結合服務體系,培育醫療養老產業。二是加強對醫養結合工作的組織領導,強化部門協調,出臺政策傾斜,在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中先行試點,著力構建多元化投入機制和部門協同推進機制。三是加強養老服務產業市場監管,提升養老服務質量,加快我市養老服務業健康發展,滿足群眾醫療和養老需求。

【第5篇】市政府安全生產管理工作調研報告

市政府安全生產管理工作調研報告

安全生產工作事關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事關改革發展和穩定大局。為了解掌握我市20xx年以來的安全生產情況,進一步推進全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玉門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按照市委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領導小組的調研要求,我就這一課題進行了深入的調研,通過實地走訪,召開座談會,聽取彙報等形式展開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效果

20xx年以來,我市在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基本形成了一個適合我市實際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框架,全市安全生產狀況持續穩定好轉。

(一)建立了實施《安全生產法》的組織網路

我市把《安全生產法》的貫徹實施擺上了重要議事日程,加強組織領導,不斷充實和調整市安委會領導成員,鄉鎮、部門也分別設立了以主要領導為負責人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機構;定期召開會議分析研究全市安全生產形勢,部署階段性安全生產工作措施;制定責任追究制、應急救援機制、事故隱患排查機制,安全生產監管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規範化軌道。

(二)初步形成了實施《安全生產法》的氛圍

相關部門認真組織學習《安全生產法》、國務院《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甘肅省安全生產條例》等法律法規和檔案精神,組織開展安全知識進社群、進學校、進家庭、進農村、進企業活動;加強對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及特種作業人員的培訓;各鄉鎮和職能部門採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安全生產法》。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宣傳教育和培訓,使全市上下形成遵守《安全生產法》、重視安全生產的氛圍。

(三)執行《安全生產法》措施紮實有力

一是認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近年來,市政府不斷加大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力度,每年年初分別與鄉鎮、園區、街道和行業主管部門簽訂《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責任書》,同時要求各鄉鎮、園區與所屬企業也層層簽訂,做到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目標明確,責任落實。二是持續開展專項整治工作。加強對重大節日、重點時期、重點行業和事故多發季節的安全生產檢查,把“五.一”、“十.一”、元旦、春節等關鍵時期的安全檢查固定為常規性檢查,把非煤礦山、危化品、道路交通、建築施工企業、學校、網咖等行業作為重點進行專項檢查,對發現的問題該整改的限期整改,該停產的立即停產,及時消除存在的各類事故隱患。三是進一步規範執法和加大執法監察力度。按照《安全生產法》的要求,安全生產執法人員做到持證上崗、亮證執法,嚴格程式,並採取聯合執法等方式,加大日常巡查頻度和密度,嚴厲打擊違法生產經營行為。

(四)安全生產基礎建設不斷加強

20xx年以來,市政府下大力氣狠抓安全生產的基礎性工作。一是督促和引導企業加大安全投入,改善安全基礎條件,全市僅礦山等行業的安全投入就超過了一千萬;二是建立完善安全抵押金制度,制訂了《玉門市企業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管理實施意見》,對煤礦等五大高危行業的生產經營單位按規定徵繳風險抵押金,目前已徵繳154萬元。三是在建築、危險化學品、水電等行業開展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工作,制定三年達標規劃,至目前,全市已有34戶企業達到了三級安全生產標準。四是健全完善事故應急救援體系,修訂了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和煤礦重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對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的組織領導、職責分工、後勤保障、應急救援等做了進一步明確。20xx年9月22日、10月20日我市先後發生了液化氣罐車側翻、氣體洩漏事故,市政府立即啟動應急救援預案,成功地化解了險情,防止了重大事故的發生。

二、存在問題

我市在貫徹實施《安全生產法》以來,雖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僅20xx年至20xx年兩年間,全市發生生產安全事故5起,造成7人死亡,5人受傷。

(一)《安全生產法》的學習、宣傳和培訓工作有待進一步強化

調查中發現,有的單位負責人對抓好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重部署,輕落實,缺乏抓好安全生產的有效措施和手段;有的安全生產意識比較淡薄,將安全生產工作停留在口頭上、會議上、檔案上,對貫徹實施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嚴格不起來、落實不下去;有的企業重效益輕安全,重生產輕投入,安全生產不穩定因素仍然較多;有的從業人員缺乏安全生產知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對企業主及管理人員違章指揮、強迫作業的違法行為不能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部分新建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混亂、“三同時”制度貫徹落實不力;對執法人員業務培訓還不夠 ,安全生產學習、宣傳還存在盲區。

(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還不夠到位

存在重審批輕監管,重生產輕管理的問題,監管執法不夠嚴格,監管責任落實不力,監管措施不夠到位,安全隱患仍然突出。有些職能部門安全生產監管工作不夠到位,監管責任不夠清晰,造成執法時互相推諉或推卸責任的情況時有發生。雖然各鄉鎮都成立了安全生產監管機構,但安監人員業務素質不高,用於安全生產工作的時間還不夠。有的鄉鎮在領導、支援、督促各相關職能部門依法監管方面還不夠到位,有依賴上級主管部門的思想。有的生產經營單位在安全生產保障、安全教育培訓上投入不夠,工作措施不夠到位,甚至無視法律法規,違章指揮,違章操作,違反勞動安全生產行為時有發生。

(三)部分企業安全生產體系不完善,安全形勢依然嚴峻

部分企業由於規模小,裝置簡陋,管理粗放,且業主安全意識淡薄,對安全生產缺乏正確的認識,只單純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安全生產,對工人的安全保護措施不足,有的甚至連最基本的裝備都沒有,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不夠,安全生產基本投入差距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制定不到位,督促、檢查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力度不夠,存在較嚴重的安全事故隱患。

三、對策和措施

(一)要繼續加大《安全生產法》的宣傳教育和培訓力度

安全生產管理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不確定因素多,市政府要切實把《安全生產法》宣傳教育作為一項長期的重要任務,抓緊抓實,不斷提高公眾安全意識和從業人員的安全意識。要把安全生產納入法制軌道,一是要加強《安全生產法》宣傳培訓力度,使領導幹部和執法人員牢固樹立“以人為本、關注安全、關愛生命”的意識,堅持以人為本和科學發展,深懷對人民的感情,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安全生產作為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大事來抓,著力提高監管部門領導及執法人員的安全素質、業務水平和行政執法能力。二是要加強對生產經營單位特別是個體私營企業負責人的法制教育,促使他們依法經營、認真履職、嚴格守法、保證投入。三是加強對生產經營單位管理人員、安全技術人員、特種作業人員、新工人特別是外來務工人員的業務技能培訓和安全教育,提高他們的安全素質和自我保護能力,增強防範風險和依法維權意識。

(二)要按照《安全生產法》的規定嚴格執法

《安全生產法》明確規定了政府及監管機構、生產經營單位等在安全生產中的職責。政府及監管機構、生產經營單位要認真履行各自的職責,同時要發揮工會特別是企業工會的作用,對安全生產工作實行民主管理和監督,依法維護職工在安全生產方面的合法權益。要加大行政執法力度,嚴肅查處安全生產事故。要加強對存在安全事故隱患的重點行業和企業的監督查處力度,對存在安全生產事故隱患的生產經營單位要限期整改,不留情面,對拒不整改的,要立即停產,以消除事故隱患,保證安全生產。要進一步加大安全生產事故責任的追究和處罰力度,對所發生的事故要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嚴格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以維護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嚴肅性。

(三)要認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著力構建安全生產長效機制

安全生產責任制是實施《安全生產法》的關鍵措施,貫徹《安全生產法》的基礎工作是制定和健全相關的制度和機制,而完善了制度和機制後,要搞好安全生產就必須狠抓落實。當前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要對已經建立起來的責任制要加大監督落實力度,依法建立安全生產的長效機制,做到警鐘長鳴,常抓不懈。要進一步認真貫徹執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市政府要加強對各行業的安全生產調查研究,適時組織專項檢查和整治,監管工作要從事故查處為主轉向預防和控制為主,要嚴格執行安全生產許可制度,加強日常監管和源頭管理,使安全生產工作重心下放、關口前移,從薄弱環節、具體崗位抓起,從解決突出問題入手,把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到實處。

(四)要繼續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

市政府要建立健全安全監管聯合執法機制,明確安監局及其他相關部門的職能,避免互相推委等現象的發生;要依法加強安全生產的行政執法工作,嚴格依照法律法規的各項規定,指導督促各類生產經營單位建立健全責任制,保障安全投入,落實各項安全措施;要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監管人員的法律知識和專業技術培訓,不斷提高安全監管隊伍的整體素質,以適應安全生產形勢。

【第6篇】有關市政府經濟產業現狀調研報告

針對金融危機對隴南市鉛鋅產業的巨大沖擊,就目前xxx市鉛鋅產業現狀、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鉛鋅產業轉型等提出一些產業發展思路,為xx市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一些借鑑思路。

一、我市鉛鋅產業發展狀況

xx市鉛鋅礦主要集中在成縣、西和縣和徽縣境內,東西長85千米,南北長7-12千米,面積為1200平方千米,金屬儲量約2800萬噸,平均品位4.5-12%,為我國第二大鉛鋅礦體。鉛鋅作為不可再生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越高,走向枯竭的速度越快。隨著開發程度的加深,開發成本不斷上升,比較優勢和競爭力逐步喪失,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以資源為依託的隴南經濟發展。按照目前開採狀況,再經過十幾年,將面臨資源枯竭的境況。那麼如何未雨綢繆,發展接替產業,從而實現產業轉型和升級,是隴南市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大課題。

(一)支柱產業的作用明顯

截止xx年底,xx市共有鉛鋅生產企業98家,其中:採選企業86家,冶煉企業12家。從xx市的經濟總體情況看,鉛鋅產業在xx市經濟發展中佔居十分重要的位置,已成為xx市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xx年鉛鋅價格高位執行,xx市以鉛鋅產業為主的工業增加值達35.12億元,佔隴南市當年gdp總量的31.41%;鉛鋅企業上繳利稅9.67億元,佔xx市當年財政總收入的59.99%。

【第7篇】市政府兩型建設調研報告

12月3日至6日,省政府研究室(發展研究中心)專題調研組一行赴同為“兩型”社會試驗區的湖南長株潭城市群進行了實地考察,並與湖南省發改委、“兩型辦”、政府研究室等部門就“兩型”建設的推進機制和考評機制等相關問題進行了座談。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長株潭試驗區基本情況

長株潭城市群,位於湖南省東北部,是以長沙、株洲、湘潭三市為中心,輻射周邊岳陽、常德、益陽、衡陽、婁底五市的區域,總面積9.68萬平方公里,人口4110萬,分別佔全省的45.8%和60%。,城市群實現gdp8761億元,佔全省79%。其中,作為城市群核心的長株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佈,兩兩之間半小時車程,總面積2.8萬平方公里,人口1334萬,去年實現gdp4565億元,佔全省40.9%。

長株潭城市群提出及批覆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82年至1995年的輿論準備與初步試驗階段

1982年12月,長株潭一體化第一次進入湖南省決策層的視野。

1984年11月,湖南省委常委會議討論了《關於建立長株潭經濟區的方案》,形成了《關於建立長株潭三市經濟區的問題》的會議紀要,正式啟動了長株潭經濟區的建設。

1985年到1986年6月期間,湖南省先後召開了三次市長聯席會議和十二個行業的經濟技術協調會,篩選出了需要聯合開發的10大工程,包括建立三市資金拆借市場、實行票據的同城交換、在三市對重大專案組織銀團貸款、解決三市間貨車“空駛”問題、開通三地間公交車等。在此後長達十幾年時間裡,長株潭經濟一體化大多停留在“坐而論道”層面上,儘管有計劃、國土等部門做過相關規劃方案,卻被束之高閣,實際行動寥寥。直到1995年10月,中共湖南省第七次黨代會上,長株潭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呼聲再次高漲。

第二階段:1996年至1999年的總體規劃啟動和邊規劃邊實踐階段

1996年11月,長株潭三市和省社科院聯合在株洲召開了“長株潭經濟區發展研討會”,這次會議引起了省委決策者的重視。

1997年3月,湖南召開長株潭一體化專題會議,達成“把長株潭城市群建成湖南經濟發展的增長極”的戰略共識,併成立長株潭經濟一體化協調領導小組,再次啟動了長株潭一體化程序。

1998年,湖南提出了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五同規劃”,即交通同環、電力同網、金融同城、資訊共享、環境共治(後修改為“新五同”)。隨後又制定了《湘江生態經濟帶概念性規劃》。

第三階段:步入規劃實施、重點突破、全面推進的新階段

,編制《長株潭經濟一體化“十五”規劃》。

,編制實施《長株潭產業一體化規劃》。邀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著手編制《湘江生態經濟帶開發建設總體規劃》、《長株潭城市群區域規劃》。

,湖南省政府頒佈實施《長株潭城市群區域規劃》,這是我國內地第一個城市群區域規劃,被認為是長株潭一體化程序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區域性規劃。編制實施《長株潭經濟一體化“xxx”規劃》。

6月,湖南省向國家發改委正式遞交了關於在長株潭地區設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申請。並舉行長株潭三市市長聯席會,制訂了《聯席會議議事規則》,簽署了《長株潭區域合作框架協議》以及工業、科技、環保三個合作協議。

底,湖南省調整了“五同規劃”的部分內容。將電力同網改為能源同體,金融同城改為生態同建。長株潭一體化建設的新目標就此確定,即大力推進長株潭交通同網、能源同體、資訊同享、生態同建、環境同治,簡稱“新五同”。此後,湖南省委書記張春賢提出,加快以長株潭為中心,以一個半小時通勤距離為半徑,包括岳陽、常德、益陽、婁底、衡陽在內的“3+5”城市群建設。

12月14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正式下文批准,長株潭城市群和武漢城市圈同時獲批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從1997年湖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推進長株潭經濟一體化的戰略決策,致力於把長株潭培育成為湖南經濟發展的核心增長極,至12月14日,經國務院同意,長株潭城市群和武漢城市圈同時獲批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十年以來,湖南省實施“規劃引導、基礎設施先行、重大專案跟進”的推進方式,與世界銀行合作,開展世行在華的首批城市發展戰略研究,邀請英國、德國等國家的機構進行諮詢設計,形成了20多個規劃。在交通、電力、金融、資訊、環境等方面,建設了一大批重大專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去年湖南的經濟總量突破1萬億。

二、試驗區獲批以來的主要做法

(一)注重頂層設計。湖南省委、省政府廣泛借鑑國內外先進地區工業化、城市化的經驗,廣納民智,對長株潭試驗區科學論證、高階定位、明確目標、突出重點、全盤規劃,並將改革方案和區域規劃打捆上報,獲得國家的一併審批。這在全國現有的改革試驗區是第一例。方案的核心在“改革“,規劃的重點是“發展“。規劃和方案將改革試驗區從長沙、株洲、湘潭三市拓展到“3+5“(岳陽、常德、益陽、衡陽、婁底)城市群,並突破傳統開發區的概念,設計了大河西、雲龍、天易、昭山、濱湖五大示範區,為試驗區建設拓展了空間,明確了模式載體,打造了“一化三基“(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堅持一化帶三化;加強三個基礎,即加強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基礎工作,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更大平臺。

(二)強化規劃統領。提升城市群區域規劃,確立區域規劃的龍頭地位,發揮理念上、思路上、行動上的抓總作用。緊扣“兩型“主題,體現國際視野,彰顯區域特色。針對建設重點,強化部門和地區專項規劃。修訂《長株潭城市群區域規劃條例》,出臺條例實施細則,強力保障和推進規劃實施。順應綜合交通發展的新趨勢、新理念,編制了全國首個城市群綜合交通體系規劃-《“3+5“城市群綜合交通體系中長期規劃》,提出了建設“能力充分、方式協調、佈局合理、執行高效“的發展目標,並著重從點、線、面統籌規劃水、陸、空交通佈局,構建長株潭核心區同城交通系統、外圍區城際複合走廊、中部國際航空樞紐、長江中上游航運中心、全國陸運大通道五大圈層的核心繫統,明確了城市群綜合交通未來發展的定位和建設的重點。

(三)實施五大工程。一是以“兩型“為主導的產業支撐工程。按照戰略性、先導性、傳統性、限制性分類發展的思路,實施大專案、大企業、大產業戰略。突出產業的“兩型“化,加快促進新型工業化和資訊化的融合,著力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突出兩型的產業化,加快建設長株潭國家綜合性高技術產業基地,儘快形成以高新技術和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兩型產業“發展。二是以交通為先導的基礎設施工程。把交通作為縮短城市群時空距離,提高執行效率的重要環節,全面完善長株潭同城交通能力,大幅拓寬周邊五市城際走廊,加快構建以軌道交通為核心、陸域通道暢通無阻、水能充分利用、各種交通方式協調發展的“兩型“綜合交通體系。路網:核心區域重點建設“七縱七橫“的城際主幹道,形成以城市主幹道相連的格局;“3+5“城市群重點建設“二環六射“的高速公路網。鐵路:核心區3市與周邊5市統籌規劃,建設連通8市的城際軌道交通;空港努力建設成中部地區的國際航空中心。到XX年,能滿足1800萬人次年旅客吞吐量、年貨郵吞吐量20萬噸。港口:重點建設湘江長沙綜合樞紐等“五港一樞紐“,打通對接長三角的江海聯運通道。同時,加強能源、水利、市政、社會設施建設。三是以湘江治理為重點的生態修復工程。把湘江流域生態治理作為試驗區建設的標誌和突破口,以湘江重金屬汙染治理為切入點,堅持上下游聯動、水陸聯動、江湖聯動,用5年左右時間,集中解決長株潭面臨的突出環境問題,加強湘江治理。爭取國家將湘江治理列入全國重點流域治理範圍,加強株洲清水塘等重點地區的治理,集中實施沿江截汙治汙、工業源頭治理、農村面源汙染治理、生態建設等工程。實施水汙染綜合整治三年行動計劃。今年確保全部完成設市城市和縣城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明年實現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全覆蓋。把環境同治推廣到湘江流域和洞庭湖區,積極探索流域綜合治理的長效機制。四是以城鎮為節點的城鄉統籌工程。著力消除城鄉二元機構,使城鄉居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建設“3+5“城市群,帶動全省發展。五是以創新為核心的示範區建設工程。規劃設立大河西、雲龍、昭山、天易、濱湖五大示範區,區別於傳統意義的開發區,目的是通過在農村土地流轉、投融資創新、“兩型“產業引導、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開展各具特色、主題集中的改革試驗,快速積累“兩型“改革建設經驗,打造湖南發展的“經濟特區“、新型工業化“先導區“、新型城市化“展示區“、改革創新的“先行區“,到2020年在經濟上再造一個長株潭。

(四)推進十大改革。一是創新資源節約的體制機制。長株潭是湖南經濟的重要聚集區,也是資源消耗相對較高的地區,目前,80%以上能源靠外輸入。四個方面重點推進:第一,加快清水塘等重點區域、冶金化工等重點行業的迴圈經濟改造,將長株潭建成全國迴圈經濟的示範城市群;第二,充分發揮市場的調節功能,健全完善資源產權制度和交易市場;第三,加強政策的激勵與約束作用,加大節能減排投入,提高新建專案准入門檻,促使落後產能退出;第四,建立城市群統一的資源節約管理體制,建設節約型城市群。二是創新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長株潭最大的特色是生態,丘陵地貌,山水相連、綠色相間。但作為老工業基地,歷史上積累下來不少環境問題。通過改革,在國家的關心支援下,逐步還清歷史舊賬,決不欠新賬,還湖南碧水藍天。重點在五個方面率先突破:第一,把湘江治理作為一項標誌性工程,開展綜合治理和保護;第二,對限制和禁止開發區實行生態補償,成為全國生態補償試點地區;第三,建立完善環境產權制度,設立排汙權交易市場;第四,推進環境管理制度的創新;第五,建立城市群環境同治機制,建設生態型城市群。三是創新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體制機制。長株潭正處於工業化中期,產業結構偏重,傳統產業改造任務重。通過改革,加快形成有利於新型工業化發展的體制機制,打造全國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優質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和現代服務業中心。重點是:第一,建立較完善的利益協調和補償機制,引導區域產業合理佈局;第二,制定產業分類指導政策,促使各類產業向符合“兩型“要求的方向逐步轉型;第三,加快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優化非公經濟發展環境。四是創新科技和人才管理體制機制。通過改革,構建支撐“兩型“社會建設的技術創新體系和人才保障體系。重點是:第一,建立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自主創新體制架構;第二,打造創新平臺,建設創新型城市群;第三,探索技術創新促進產業發展的新模式,打造我國高水平技術創新轉化基地;第四,創新人才開發與配置的體制機制,使長株潭成為廣泛吸納國內外人才的“窪地“。五是創新土地管理體制機制。通過改革,提高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水平,重點在國土資源規劃體系、節約集約用地機制、耕地保護模式、徵地用地制度和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制度等方面探索創新。六是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大力發展多層次、高效率的金融市場,健全完善更有活力、更加開放的投融資體制機制,努力建設服務中西部地區的區域性金融中心。七是創新對外經濟體制機制。通過改革,在轉變外資外貿發展方式、建設“大通關“體系、發展臨港經濟、承接產業轉移和發展服務外包、建立湘臺兩岸產業合作示範區等方面率先突破,打造我國中部對外開放的門戶,為促進“兩型“社會建設提供更廣闊的平臺。八是創新財稅體制機制。逐步構建適應“兩型“社會建設的財政支援體系、稅收激勵機制和城市群財稅管理體制。九是創新統籌城鄉發展體制機制。重點在打破城鄉分割、突破行政區劃壁壘等方面下功夫,加快建立城市群統一的公共服務體系、基礎設施體系和支援“三農“的體制機制,在戶籍、就業、社會保障等關鍵領域加快改革。十是創新行政管理和執行機制。長株潭試驗區改革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在多個行政主體下,通過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完善社會治理和社群管理模式,探索建立利益協調、運轉高效的城市群建設管理模式。

三、對我省的啟示與建議

長株潭試驗區的建設已初顯成效。一體化程序加快,專案建設強力推動,關鍵領域改革不斷深化,“兩型“品牌聚焦效應逐步顯現。在座談中他們認為長株潭城市群試驗區在改革發展中與武漢城市圈試驗區建設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但在調研中我們發現,長株潭城市群試驗區在發展中有些做法值得借鑑。

(一)解放思想,先行先試

湖南省幹部群眾敢想、敢闖、敢為人先的精神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提到試驗區就是先行先試,“先行即要行到國務院喊停,先試即要試到禁區裡面去“是我們聽到最多的話。解放思想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在“長株潭“,解放思想已經轉變為實際行動、具體政策和紮實推進的專案。各地積極尋找改革的突破口,如長沙組建了環境資源交易所,株洲公共交通推廣混合動力汽車等。再如,今年初在湖南省十一屆人大二次會議上,人大代表提出了《關於要著重突出“兩型社會“建設中“省統籌“的地位和作用》、《關於創新融資模式,發行長株潭建設債券》等提案,授予試驗區省級經濟權利等意見建議,都得到了省主要領導同志的高度重視,並組織開展研究。作為試驗區的一大特色和重點,大河西、雲龍、天易、昭山、濱湖五大示範區,一市一個示範區,一個示範區帶動一片區,示範區的總體規劃要點以省政府檔案形式下發,允許先在各示範區內從多角度探索兩型社會建設途徑,形成成功經驗後推廣,降低改革成本。

(二)頂層設計,規劃先行

在推進長株潭城市群建設中,省政府確定了“省統籌、市為主、市場化“的原則。因試驗區建設是在多個行政主體下推進,“兩型辦“存在著協調難,特別是跨區專案實施難的問題。湖南省委、省政府專門成立了“兩型辦規劃局“。規劃局圍繞省政府確定的原則不越位、不缺位協調。他們的協調方式俗稱為規劃落地。首先提升區域規劃。《長株潭區域規劃》獲批後,湖南省對區域規劃進行了完善與提升;然後以此規劃為綱,由省直部門牽頭組織編制了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環境治理等領域的15個專項規劃和五大示範區規劃;緊隨其後著手“3+5“城市群八城市總體規劃同步修編,與區域規劃一致。做到區域發展規劃、專項規劃、城市總體規劃三規合一,與投融資規劃一起四規統一。區域規劃、專項規劃與城市總體規劃實現從上至下的對接,確保區域規劃不成為空中樓閣。規劃對接完成後,賦予規劃的法律地位,確保落實。今年9月,省人大通過了《長株潭城市群規劃條例》,XX年1月起實施,並將出臺《條例實施細則》。另外,“兩型辦“規劃局還以八市規劃局長聯席會議形式,建立省級規劃決策平臺,以用地審批為抓手,城市群建設專案先報規劃局長聯席會審批,調整城市群產業發展趨同的矛盾,實現產業同步不同質的錯位發展。

(三)創新機制,助推發展

如何建立試驗區改革建設總體方案推進機制,湖南“兩型辦“也在不斷探索。一是建立專案庫。專案建設是城市群試驗區建設的總引擎。兩型辦建立了重大專案庫,建設專案353個,總投資1.57萬億元,以省政府辦公廳發文,明確要求2-3年完成。“兩型辦“在專案推進中建立了動態管理、專案責任人、統計報表、例會報告、監督機制等管理方式。同時,正在著手建立以“兩型社會“為品牌的招商引資專案庫,拓寬專案和引資渠道。二是建立考評體系。為促進長株潭三市和省直部門加強對“兩型“社會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統籌管理和協調服務,形成“兩型“社會建設中的競爭力、發展力和創造力。“兩型辦“本著客觀公正、易於操作的原則,圍繞“兩型“社會建設工作,建立起科學、客觀、操作性較強的考評體系,委託第三方機構進行考核,突出考評試驗區內各地、各部門在“兩型“社會建設的重點領域、重點環節和重點專案等方面取得的工作績效。考評結果一方面用於“兩型“社會建設的考核驗收,另一方面作為省政府對三市政府和省有關部門綜合績效考評的組成部分,同時,在省委、省政府組織的年度考評中,省目標考核分值為1000分,其中“兩型建設“相關內容佔50分,從而有效地強化了兩型建設目標考核的硬約束。三是建立具有“兩型“特色的投融資體制。湖南省將城市群投資公司歸口省“兩型辦“管理,有利於“兩型辦“統籌試驗區內重大專案的投融資;有利於“兩型辦“提高試驗區各市重大專案佈局的協調力度;有利於重大公益專案的投融資管理和協調。

(四)建立兩省高層協調機制,共同打造中部地區政策高地。一是湖南省“兩型辦“認為,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群同屬國務院批覆的兩型試驗區,內容相同,地緣相近,應該建立緊密的合作機制,共同向國家爭取相關政策;二是兩個試驗區均面臨著江河湖泊整治的浩大工程,如何健全和完善相關補償機制,具有很強的借鑑和互補性。湖南省“兩型辦“希望就此問題與我省加強合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zh-tw/gongzuozongjie/diaoyan/pdglq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