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高一語文必修二知識點(精品多篇)

高一語文必修二知識點(精品多篇)

高一語文必修二知識點(精品多篇)

高一語文必修二必背知識點 篇一

《氓》

【原文釋義】

氓之蚩蚩(氓,(méng):古義指男子;蚩蚩:老實的樣子;之:結構助詞,取消句子的獨立性),抱布(貨幣,一說布匹)貿(買)絲。匪(通“非”,不是)來貿絲,來即我謀(來找我商量婚事。即:靠近;我謀:賓語前置)。送子(對男子的敬稱)涉淇(渡過淇水。淇:淇水,衛國的河流),至(到)於頓丘(地名)。匪我愆期(推延日期。愆(qiān):過,誤),子無良媒。將(音(qiāng),請,希望)子無怒,秋以為期(把秋天當作婚期)。

乘彼垝垣(登上那破舊的牆。乘:登上;垝垣:垝(guǐ),垝垣:破頹的牆),以(目的連詞,來)望復關(詩中男子的住地。一說返回關來)。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淚流貌)。既見覆關,載(相當於連詞“則”)笑載言。爾卜爾筮(你用龜甲和蓍草占卦。卜:用龜甲卜吉凶;筮(音詩):用蓍草佔吉凶),體無咎言(卦象沒有不好的話。體:卦體,卦象;咎言:凶,不吉之言)。以爾車來,以(介詞,把)我賄(財物,嫁妝)遷。

桑之(結構助詞,取消句子的獨立性)未落,其葉沃若(潤澤貌)。于嗟(相當於“吁嗟”,嘆詞)鳩(斑鳩。傳說斑鳩吃桑葚過多會醉)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指男子)耽(沉湎於愛情)!士之耽兮,猶可說(通“脫”)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墜落)。自我徂爾(到你家,嫁與你),三歲食貧(多年過著貧苦的生活。三歲:指多年)。淇水湯湯(水盛流貌),漸(沾溼)車帷裳(女子車上的布幔)。女也(語氣詞,表示停頓,下面同此)不爽(差錯),士貳(差錯)其行(德行)。士也罔極(沒有準則,行為不端),二三其德(三心二意)。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不以操持家務為勞苦。靡:無,不;室勞:指家務活);夙興夜寐(早起晚睡。夙:早),靡有朝矣(不止一日)。言既遂矣(我在你家既已久了。言:句首語氣詞,不譯;遂:久),至於暴矣(你就對我粗暴,。我了)。兄弟不知(通“智”),咥(音(xī),大笑貌)其(語氣詞,不譯)笑矣。靜言(語氣詞,不譯)思之,躬自悼矣(自己獨自悲傷。躬:自己,自身)。

及(與)爾偕老,老使我怨。淇(淇水)則(總是)有岸,隰(當作溼,水名,即漯河)則有泮(通“畔”)。總角(古時兒童兩邊梳辮)之宴(安樂,歡樂),言笑晏晏(和柔貌)。信誓旦旦(誠懇貌),不思其反(沒有想到卻反悔)。反是不思(違反了就不想了。是:則),亦已(止,指婚姻生活結束)焉哉(語氣詞)!

【作者簡介】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305篇。《詩經》共有風、雅、頌三個部分。其中風包括十五“國風”,有詩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詩105篇;頌分“周頌”、“魯頌”、“商頌”,有詩40篇。《詩經》是我國文學光輝的起點,是我國文學發達很早的標誌,它所表現的“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現實主義精神對後世文學影響。《詩經》在我國乃至世界文化都佔有極高的地位。

【譯文詳覽】

農家小夥笑嘻嘻,抱著布匹來換絲。原來不是來換絲,找我商量婚姻事。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頓丘才告辭。並非我要拖日子,你無良媒來聯絡。請你不要生我氣,重訂秋天作婚期。

我曾登那缺牆上,遙望復關盼情郎。望穿秋水不見人,心中焦急淚汪汪。既見郎從復關來,有笑有說心歡暢。你快回去佔個卦,卦無凶兆望神幫。拉著你的車子來,快用車子搬嫁妝。

桑葉未落密又繁,又嫩又潤真好看。唉呀班鳩小鳥兒,見了桑堪彆嘴饞。唉呀年青姑娘們,見了男人別胡纏。男人要把女人纏,說甩就甩他不管。女人若是戀男人,撒手擺脫難上難。

桑樹萎謝葉落淨,枯黃憔悴任飄零。自從我到你家來,多年吃苦受寒貧。淇水滔滔送我回,濺溼車簾冷冰冰。我做妻子沒過錯,是你男人太無情。真真假假沒定準,前後不一壞德行。

結婚多年守婦道,我把家事一肩挑。起早睡晚勤操作,累死累活非一朝。家業有成已安定,面目漸改施。。兄弟不知我處境,見我回家哈哈笑。淨思默想苦難言,只有獨自暗傷悼。

與你偕老當年話,老了怨苦更增加。淇水雖寬有堤岸,沼澤雖闊有邊涯。回顧少年未婚時,想你言笑多溫雅。海誓山盟還在耳,誰料翻臉變冤家。違背誓言你不顧,那就從此算了吧!

【賞析品鑑】

《氓》詩採用賦、比、興和倒敘、插敘的藝術手法,通過詩中女主人公追憶她與一青年男子氓的戀愛、婚姻、家庭生活展開情節,內容上敘述三個生活片段:一是婚前的美好愛情;二是訴說婚後不平等、不美滿的家庭生活;三是對背棄信誓之人並不留戀,抱著“亦己焉哉”的決絕態度,毅然大歸離開男家。它的主題有四:一是崇尚美好、自由的愛情、婚姻生活;二是申訴男女不平等、為婦之苦,對遭。、被歧視的地位和處境表示不滿和反抗;三是對朝三暮四、喜新厭舊和忘恩負義之徒進行揭露和批判;四是告誡社會同友要當心,不要再上那些負心郎的當。

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二知識點歸納 篇二

1、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內(通“晤”)

趣舍萬殊(通“取”。教材註釋為:趣,趨,趨向,取向。)

2、一詞多義

(1)修

修禊事也(動詞,做,從事)

茂林修竹(形容詞,高)

況修短隨化(形容詞,長)

(2)一

其致一也(統一,一致)

悟言一室之內(數詞)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動詞,把……看作一樣)

3、詞類活用

(1)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群賢畢至(賢才)

不知老之將至(老年)

況修短隨化(壽命的長(短))

(2)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把……看作一樣)

齊彭殤為妄作(把……看作相等)

(3)動詞的使動用法。

所以遊目騁懷(使……縱展;使……馳)

所以興懷(使……興起)

二、文言虛詞

1、以

(1)介詞,把。引以為流觴曲水

(2)介詞,因為。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3)連詞,用來。亦足以暢敘幽情

2、於

(1)介詞,引出動作的處所。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

(2)介詞,對或在。暫得於己

(3)介詞,引出動作的物件。當其欣於所遇

(4)介詞,到。終期於盡

3、為

(1)動詞,作為,當作。引以為流觴曲水

(2)動詞,成為。已為陳跡

4、之

(1)結構助詞,的。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雖無絲竹管絃之盛

(2)助詞,定語後置的標誌。仰觀宇宙之大

(3)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夫人之相與/不知老之將至

(4)動詞,到,往。及其所之既倦(所之:所喜愛的事物)

(5)代詞,它。感慨系之矣/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5、所

構成所字結構,相當於名詞短語。

或因寄所託

當其欣於所遇

及其所之既倦

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二知識點 篇三

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

1、既望:七月既望(農曆十六。既,過了。望,農曆每月十五)

2、少焉: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不多一會兒)

3、如:縱一葦之所如(往)

4、凌:凌萬頃之茫然(越過)

5、御: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駕)

6、溯:擊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

7、予懷:渺渺兮予懷(我的心)

8、倚:倚歌而和之(循、依)

9、方、破:方其破荊州(當;佔領)

10、下:下江陵(攻下)

11、渚:漁樵於江渚之上(江邊)

12、卒、消長:而卒莫消長也(到底;消減和增長)

13、適:而吾與子之所共適(享受)

14、狼藉:杯盤狼藉(凌亂)

15、白:不知東方之既白(亮)

二、通假字

1、屬:舉酒屬客(通“囑”,勸酒)

2、馮:浩浩乎如馮(píng)虛御風(通“憑”,乘)

3、繆:山川相繆(通“繚”,環繞,盤繞)

三、一詞多義

1、望:

①七月既望(農曆每月十五,名詞)

②西望夏口(向遠處看,眺望,動詞)

2、長:

①抱明月而長終(永遠,副詞)

②而卒莫消長也(增長,動詞)

3、然:

①其聲嗚嗚然(擬聲詞詞尾,表狀態)

②何為其然也(這樣,代詞)

4、於:

①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在,代詞)

②月出於東山之上(從,介詞)

③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被,介詞)

④於是飲酒樂甚(於是,表示後一件事緊接前一事,連詞)

5、白:

①白露橫江(白色的,形容詞)

②不知東方之既白(亮,形容詞)

6、歌:

①歌窈窕之章(唱,動詞)

②歌曰(歌詞,名詞)

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聲調或節拍)

四、詞類活用

1、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狀,像長了翅膀似的)

2、舞:舞幽壑之潛蛟(使動,使……起舞)

3、泣:泣孤舟之嫠(lí)婦(使動,使……哭泣)

4、正:正襟危坐(使動,整理,端正)

5、南、西:烏雀南飛……西望夏口(名作狀,朝南、往南;朝西,往西)

6、下:下江陵(名作動,攻下)

7、樵: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名作動,砍柴)

8、侶、友:侶魚蝦而友麋鹿(意動,以……為伴侶,以……為朋友)

五、古今異義的詞

1、徘徊:徘徊於斗牛之間(①古義:明月停留。②今義:人在一個地方來回走動。)

2、美人:望美人兮天一方(①古義:內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來作為聖主賢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徵。②今義:美貌的人。)

3、凌:凌萬頃之茫然(①古義:越過。②今義:欺侮。)

4、子: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①古義:對人的尊稱,多指男子。②今義:兒子)

六、句式

1、蘇子與客泛舟於赤壁之下(介賓短語後置)

2、月出於東山之上(介賓短語後置)

3、徘徊於斗牛之間(介賓短語後置)

4、凌萬頃之茫然(定語後置)

5、渺渺兮予懷(主謂倒裝)

6、客有吹洞簫者(定語後置)

7、何為其然也(賓語前置)

8、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判斷句)

9、固一世之雄也(判斷句)

10、而今安在哉(賓語前置)

11、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介賓短語後置)

12、而又何羨乎(賓語前置)

13、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判斷句)

七、難句翻譯

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

譯: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遊覽。

2、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

譯:不一會兒,月亮從東山上升起來,在鬥宿和牛宿之間徘徊。

3、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譯:我們任憑小船隨意飄蕩,越過那茫茫萬頃的江面。

4、客有吹洞蕭者,倚歌而和之。

譯:客人中有位吹洞簫的,按著歌曲的聲調和節拍吹簫伴奏。

5、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lí)婦

譯:使潛藏在深淵裡的蛟龍翩翩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婦傷心哭泣。

6、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譯:本來是一位蓋世英雄,然而如今在哪裡呢?

7、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páo)樽以相屬。

譯:何況我和你在江洲之上捕魚打柴,與魚蝦結伴,和麋鹿做朋友,駕著一隻葦葉般的小船,舉起匏樽互相勸飲。

8、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以共適。

譯:這是大自然無窮無盡的寶藏,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用它們。

高一語文必修二必考知識點 篇四

一、通假字

1、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取”同“娶”,娶妻)

2、箱簾六七十(“簾”同“奩”,古代盛梳妝用品的器具)

3、蒲葦紉如絲(“紉”同“韌”,堅韌,柔軟而又堅固)

4、十七遣汝嫁,謂言無誓違(“誓”同“愆”,過失、過錯)

5、府吏見丁寧(“丁寧”同“叮嚀”,囑咐)

6、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要”同“邀”,相約、約定)

(附:便要還家“要”同“邀”,邀請)

7、未至二三裡,摧藏馬悲哀(“藏”同“髒”,臟腑)

8、奄奄黃昏後(“奄奄”同“晻晻”,暗沉沉的)

二、古今異義

1、可憐體無比(古義:可愛。今義:同情,憐憫。)

2、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古義:坐具,比板凳稍寬。今義:臥具。)

3、涕落百餘行(古義:眼淚。今義:鼻涕)

4、感君區區懷(古義:忠誠相愛,真摯。今義:數量少,事物不重要。)

5、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古義:信使,這裡指媒人。今義:書信,信件。)

6、處分適兄意,那得任自專(古義:處置、安排。今義:對犯罪或犯錯誤的人做出處罰決定。)

7、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古義:活著的人。今義:陌生人。)

8、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古義:彼此相通,連線。今義:各種運輸和郵電事業的總稱。)

三、一詞多義

1、適

①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出嫁)

②中道還兄門,處分適兄意(適合、按照)

③適得府君書,明日來迎汝(剛才、方才)

④少無適俗韻/削足適履(適合)

⑤從上觀之,適與地平(正、恰好)

⑥逝將去女,適彼樂土(到、往)

2、謝

①謝家來貴門/上堂謝阿母/謝家事夫婿(辭別)

②阿母謝媒人:女子先有誓(辭謝)

③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勸告)

3、令

①年始十_,便言多令才(美好)

②不堪吏人婦,豈合令郎君(對對方親屬的尊稱)

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舉(讓,使)

4、舉

①舉言謂新婦,哽咽不能語(開口)

②舉手長勞勞/舉手拍馬鞍(舉起,抬起)

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舉(成功)

5、為

①為詩云爾(做、寫,動詞)

②非為織作遲(是,動詞)

③始爾未為久(算,動詞)

④阿母為汝求(替,介詞)

⑤時時為安慰(作為,動詞)

⑥自名為鴛鴦(叫作,動詞)

6、相

①相見常日稀(互相,副詞)

六合正相應(副詞,互相)

黃泉下相見(互相,副詞)

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互相,副詞;互相,副詞)

仰頭相向鳴(互相,副詞)

②兒已薄祿相(xiàng,相貌,名詞)

③及時相譴歸(副詞,表示動作偏指一方,我)

④會不相從許(副詞,表示動作偏指一方,你)

⑤還必相迎取(副詞,表示動作偏指一方,你)

⑥久久莫相忘(副詞,表示動作偏指一方,我)

⑦好自相扶將(副詞,表示動作偏指一方,她)

⑧嬉戲莫相忘(副詞,表示動作偏指一方,我)

⑨誓不相擱卿(副詞,表示動作偏指一方,你,與“卿”復指)

⑩誓天不相負(副詞,表示動作偏指一方,你)

⑾登即相許和(副詞,表示動作偏指一方,他)

⒀躡履相逢迎(副詞,表示動作偏指一方,他)

⒁悵然遙相望(副詞,表示動作偏指一方,他)

7、自

①自可斷來信(即,馬上,副詞)

②自名秦羅敷/自命為鴛鴦(其,代詞)

③我自不驅卿(本來,副詞)

④葳蕤自生光(連詞“而”)

⑤物物各自異(相當於“有”,動詞)

⑥本自無教訓(已,已經,副詞)

⑦好自相扶將(與他詞合成詞組)

⑧不圖子自歸(自己)

自誓不嫁

舉動自專由

進止敢自專

哪得自任專

⑨自君別我後(自從,從,介詞)

8、見

①相見常日稀/黃泉下相見(見面,動詞)

②君既若見錄/府吏見丁寧(放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麼樣,譯為“我”)

③漸見愁煎迫(被,介詞)

9、且

①吾今且報府(將要,副詞)

②且暫還家去(暫且,副詞)

③四體康且直(又,副詞)

10、何

①何乃太區區(怎麼,疑問代詞)

②隱隱何甸甸(何等,副詞)

③何意致不厚(哪裡,疑問代詞)

④言何復來還(什麼,疑問代詞)

11、若

①今若譴此婦(如果,連詞)

②腰若流紈素(像,動詞)

③君既若見錄(如此,代詞)

12、區區

①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區(小,此指見識少)

②新婦謂府吏:感君區區懷(忠誠專一、誠摯)

13、遣

①為仲卿母所遣(被休回孃家,動詞)

②十七遣汝嫁(送,動詞)

③縣令遣媒來(派,動詞)

14、意

①何意出此言(料想,動詞)

②恐不任我意(心意,名詞)

15、迎

①還必相迎取(迎接,動詞)

②不足迎後人(送給,動詞)

16、結

①結髮同枕蓆(系,動詞)

②既欲結大義(結交,動詞)

③嚴霜結庭蘭(凝聚,動詞)

17、會

①會不相從許(當然,副詞)

②於今無會因(會見,動詞)

18、故

①大人故嫌遲(還是、仍然,副詞)

②故遣來貴門(所以,連詞)

④知是故人來(舊、老,副詞)

19、望

①悵然遙相望(看,動詞)

②君還何所望(希望,動詞)

20、幸

①幸復得此婦(幸虧,副詞)

②幸可廣問訊(希望,動詞)

21、復

①幸復得此婦(還,副詞)

②終老不復取(再,副詞)

③紅羅復斗帳(雙層,數詞)

24、作

①非為織作遲(做,動詞)

②纖纖作細步(邁動,動詞)

③便可作婚姻(結成,動詞)

④作計乃爾立(造,引申為“定”,動詞)

⑤君當作磐石(當作,動詞)

29、因

①於今無會因(機會,名詞)

②因求假暫歸(於是,副詞)

四、詞類活用

(一)名詞作狀語

1、孔雀東南飛(東南,朝東南、向東南)

2、雞鳴入機織(雞鳴,在雞鳴時)

3、晝夜勤作息(晝夜,從早到晚)

4、理實如兄言(理,按道理)

5、明日來迎汝(第二天)

6、手巾掩口啼(手巾,用手巾)

7、卿當日勝貴(日,一天天地)

8、朝成繡夾裙,晚成單羅衫(朝,在早上;晚,在晚上)

(二)名詞作動詞

1、五里一徘徊(五里,飛五里)

2、頭上玳瑁光(光,發光)

3、仕宦於臺閣(仕,任官)

(三)動詞作名詞

1、留待作遺施(遺施之物,贈送的東西、紀念品)

(四)形容詞作動詞

1、千萬不復全(全,保全)

(五)使動用法

1、及時相遣歸(歸,使……回去)

2、足以榮汝身(榮,使……榮耀)

3、以此下心意(下,使……委屈)

(六)意動用法

1、戒之慎勿忘(戒,以……為警戒)

五、偏義複詞

指由兩個近義詞或反義詞作詞素構成一個詞,其中的一個詞素表示意義,另一個詞素只作陪襯,不表示意義,這樣的詞稱為偏義複詞。

1、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公姥”偏指“姥”,婆婆)

2、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父兄”偏指“兄”,哥哥)

3、我有親父母,逼迫兼弟兄(“父母”偏指“母”,母親;“弟兄”偏指“兄”,哥哥)

4、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辛苦(“作息”偏指“作”,工作)

5、其日牛馬嘶,新婦入青廬(“牛馬”偏指“馬”)

六、特殊句式

1、為仲卿母所遣(被動句)

2、仲卿聞之,亦自縊於庭樹(狀語後置)

3、何言復來還(賓語前置)

4、渠會永無緣(賓語前置)

5、仕宦於臺閣(狀語後置)

6、轉頭向戶裡,漸見愁煎迫(被動句)

7、今日被驅譴/仍更被驅遣/同是被逼迫(被動句)

8、蒲葦紉如絲(狀語後置)

9、性情暴如雷(狀語後置)

七、互文見義

1、物物各自異,種種在其中

3、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

4、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

高一語文必修二重要知識點 篇五

1、大敗李信,入兩壁,殺七都尉。誤:城牆,正:軍營。

譯文:大敗李信的軍隊,攻下兩座軍營,殺死七名都尉。

2、有功故出反囚,罪當誅,請按之。誤:按照,正:審理。

譯文:徐有功特意開脫謀反的人,論罪應當處死,請審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東南道尚書令,封吳王。誤:拜見,正:授予官職。

譯文:高祖派來使者授予(杜伏威)東南道尚書令的官,封他為吳王。

4、府省為奏,敕報許之。誤:報告,正:回覆。

譯文:有關部門為此上奏,(後主)下詔回覆同意了這件事。

5、齊孝公伐我北鄙。誤:輕視,正:邊境。

譯文:齊孝公進攻我國北部邊境。

6、官人疑策愛也,祕之。誤:喜歡,正:吝嗇。

譯文:過路的官人懷疑陳策捨不得騾子,便把它藏了起來。

7、堯民之病水者,上而為巢,是為避害之巢。誤:生病,正:擔心,憂慮。

譯文:堯的百姓擔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築巢,這就是避免災害的巢。

8、煥初除市令,過謝鄉人吏部侍郎石琚。誤:免除,正:(被)授職。

譯文:劉煥剛被授職市令,拜訪同鄉吏部侍郎石琚。

9、師進,次於陘。誤:依次,正:臨時駐紮。

譯文:諸侯的軍隊前進,駐紮在陘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誤:完畢,正:通“猝”,突然。

譯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災難突然降臨也不會驚恐。

11、王趣見,未至,使者四三往。誤:高興,正:通“促”,趕快。

譯文:楚王趕快接見(尊盧沙),(尊盧沙)沒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請)。

12、存諸故人,請謝賓客。誤:安置,正:問候。

譯文:問候那些老朋友,邀請拜謝賓朋。

13、若復失養,吾不貸汝矣。誤:借給,正:寬恕。

譯文:如果再不贍養母親,我就不寬恕你了。

14、楚莊王謀事而當,群臣莫能逮。誤:捉拿,正:及,達到。

譯文:楚莊王謀劃事情很得當,群臣沒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勝也,必德我假道之惠。誤:恩德,正:感激。

譯文:假如劉裕取勝,一定會感激我們借道給他的好處。

16、陛下登殺之,非臣所及。誤:上去,正:當即。

譯文:陛下(如果)當即殺掉他,(就)不是我的職權管得了的。

17、凡再典貢部,多柬拔寒俊。誤:典籍,正:主管。

譯文:賈黃中先後兩次主管貢部,多次選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傑出的人。

18、衡攬筆而作,文不加點。誤:標點,正:刪改。

譯文:彌衡揮筆就寫,一氣呵成,一個字沒有刪改。

19、諸公多其行,連闢之,遂皆不應。誤:許多,正:稱讚。

譯文:許多人都稱讚他的品行,接連幾次徵召他,他都沒有答應。

20、太祖知其心,許而不奪。誤:奪取,正:強行改變。

譯文:太祖瞭解他的志向,允許他而沒有加以強行改變。

21、阿有罪,廢國法,不可。誤:阿附,正:偏袒。

譯文:偏袒有罪之人,廢棄國法,是不能容許的。

22、弁(biàn)性好矜伐,自許膏腴。誤:討伐,正:誇耀。

譯文:宋弁生性喜好自我誇耀,自認為門第高貴。

23、聲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誤:富裕,正:眾多。

譯文:音樂和女色的繁多,妻室子女的眾多,都不過是供自己一個人享受罷了。

24、所犯無狀,幹暴賢者。誤:干涉,正:冒犯、衝犯。

譯文:我們所做的太無理,侵擾了賢良。

25、致知在格物。誤:標準,正:推究

譯文:豐富知識的方式就在於推究事物的道理和規律。

26、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誤:改換,正:經過。

譯文:漢朝想派使者去聯絡月氏,但通往月氏的道路必定經過匈奴統治區。

27、瓚聞之大怒,購求獲疇。誤:購買,正:重賞徵求。

譯文:公孫瓚聽說這件事非常憤怒,重賞捉拿田疇,最後將他捕獲。

28、齊將馬仙埤連營稍進,規解城圍。誤:規勸,正:謀劃。

譯文:齊將馬仙埤讓各座營寨相連逐步向前推進,謀劃解除對義陽城的圍困。

29、舅李常過其家,取架上書問之,無不通。誤:經過,正:造訪、探望。

譯文:他舅舅李常造訪他家,取出架上的書問他,他沒有不知道的。

30、吾君優遊而無為於上,吾民給足而無憾於下。誤:遺憾,正:怨恨。

譯文:我們的國君在上能寬大化民,不用刑法;我們的人民在下生活富裕,沒有怨恨。

31、不去,羽必殺增,獨恨其去不早耳。誤:怨恨,正:遺憾。

譯文:不離去,項羽必定會殺掉范增,只是遺憾他沒有及早離開罷了。

32、命下,遂縛以出,不羈晷刻。誤:捆綁,正:停留。

譯文:命令一下去,就(把死罪案犯)綁上押出來,片刻也不停留。

33、臏至,龐涓恐其賢於己,疾之。誤:憎恨,正:妒忌。

譯文:孫臏來到魏國,龐涓擔心他才能超過自己,妒忌他。

34、曾預市米吳中,以備歲儉。誤:節省,正:年成不好。

譯文:吳遵路曾經預先在吳地買米,用來防備年成不好。

35、其簡開解年少,欲遣就師。誤:簡略,正:選拔。

譯文:你可以選拔聰明有知識的年輕人,派他們去從師學習。

36、時楊素恃才矜貴,輕侮朝臣。誤:憐憫,正:誇耀。

譯文:當時楊素依恃誇耀自己的才能和地位,輕視侮辱朝廷大臣。

37、遂銘石刻誓,令民知常禁。誤:禁止,正:禁令。

譯文:王景於是讓人在石碑上刻下誡辭,使百姓知曉法典禁令。

38、明法審令,捐不急之官,廢公族疏遠者。誤:捐助,正:撤除。

譯文:(吳起便)申明法度,賞罰分明,撤除冗餘官員,廢除疏遠的王族的爵祿。

39、告儉與同郡二十四人為黨,於是刊章討捕。誤:刊登,正:刪除。

譯文:(朱並)控告張儉和同郡二十四人結為朋黨,朝廷於是下詔(刪除告發人姓名的捕人文書)搜捕張儉等人。

40、蓋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誤:戰勝,正:能夠。

譯文:好好開始的的確很多,能夠堅持到最後的實在很少。

41、時雖老,暇日猶課諸兒以學。誤:講課,正:督促。

譯文:當時雖然年事已高,但閒暇的'時候還督促孩子們學習。

42、上令朝臣釐改舊法,為一代通典。誤:逐步,正:訂正,改正。

譯文:皇上命令朝臣改正舊的法令,作為一朝通用的典章制度。

43、然百姓離秦之酷後,參與休息無為。誤:離開,正:通“罹”,遭遇。

譯文:但是百姓遭遇秦國的殘暴統治後,曹參給了他們休養生息的機會,無為而治。

44、公,相人也,世有令德,為時名卿。誤:命令,正:美好。

譯文:(魏國)公,是相州人,世代有美好品德,都是當時有名的大官。

45、民不勝掠,自誣服。誤:掠奪,正:拷打。

譯文:那個州民經受不住拷打,自己捏造事實優罪了。

46、未及勞問,逆曰:“子國有顏子,寧識之乎?”誤:違背,正:迎著。

譯文:沒有問候(袁閎),迎著便說:“你們地方有位顏子,你認識嗎?”

47、漢數千裡爭利,則人馬罷,虜以全制其敝。誤:停止,正:通“疲”,疲乏。

譯文:漢軍到幾千裡以外去爭奪利益,就會人馬疲乏,敵人就會憑藉全面的優勢對付我們的弱點。

48、桓帝愛其才貌,詔妻以公主。誤:妻子,正:以女嫁人。

譯文:桓帝喜歡他的才貌,下詔要把公主嫁給他。

49、屬與賊期,義不可欺。誤:期限,正:約定。

譯文:我剛才已經跟賊人約定好了,根據道義不能欺騙他們。

50、親不以為子,昆弟不收,賓客棄我。誤:親人,正:父母。

譯文:父母不認為我是好孩子,兄弟不接納我,賓客拋棄我。

51、出水處猶未可耕,奏寢前議。誤:睡覺,正:息,止。

譯文:已經退水的田地還不能耕種,上奏要求停止先前的奏議。

52、以予之窮於世,貞甫獨相信。誤:貧窮,正:困厄,不得志。

譯文:因為我當時處境困厄,只有貞甫相信我。

53、十年,舉進士第一,授右拾遺,權翰林修撰。誤:權利,正:暫代官職。

譯文:(天會)十年,考中狀元,被授官右拾遺,暫時代理翰林修撰。

54、勉順時政,勸督農桑。誤:勸說,正:勉勵。

譯文:勸勉順應時代變化,勉勵督促從事農桑。

55、議者皆然固奏。誤:這樣,正:認為……對。

譯文:議事的人都認為竇固的上奏是對的。

56、至朝時,惠帝讓參曰。誤:謙讓,正:責備。

譯文:到了上朝的時候,惠帝便責備曹參說。

57、彥章武人不知書。誤:文書,正:文字。

譯文:王彥章是一個軍人,不識字。

58、上曰:“君勿言,吾私之。”誤:私自,正:偏愛。

譯文:文帝說:“你不要說了,我偏愛他。”

59、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厭,其速怨於民多矣。誤:迅速,正:招致。

譯文:(子常)對這些都不去救濟,卻聚斂不已,他招致百姓怨恨的事情太多了。

60、受欺於張儀,王必惋之。誤:可惜,正:悔恨。

譯文:受到張儀的欺騙,大王一定會悔恨的。

61、絳侯望袁盎曰:“吾與而兄善,今爾廷毀我!”誤:期望,正:埋怨、責怪。

譯文:絳侯埋怨袁盎說:“我與你兄長友好,如今你卻在朝廷上毀謗我!”

62、眾皆夷踞相對,容獨危坐愈恭。誤:危險,正:端正。

譯文:那些人都很隨便地蹲坐互相面對,茅容獨自端正地坐著更加恭謹。

63、見周昌,為跪謝曰:“微君,太子幾廢。”誤:輕微,正:如果沒有。

譯文:呂后看見周昌,向他下跪道歉說:“如果沒有你,太子差點就被廢掉了。”

64、未嘗見其喜慍之色,乃知古人為不誣耳。誤:陷害,正:欺騙。

譯文:從沒有看見他把喜怒哀樂掛在臉上,才知道古人是不欺騙(我們)的。

65、誠得至,反漢,漢之賂遺王財物,不可勝言。誤:遺留,正:贈送。

譯文:如果我真能到那裡,返歸漢朝後,漢王贈送給大王的財物,會多得無法說盡。

66、性剛嫉惡,與物多忤。誤:事物,正:別人。

譯文:生性剛烈,嫉惡如仇,與別人多有牴觸。

67、由是民得安其居業,戶口蕃息。誤:繁盛,正:繁殖。

譯文:因此百姓能夠安心地居住下來並從事他們的職業,住戶和人口得以繁殖增長。

68、大業中,倫見虞世基幸於煬帝而不閒吏務。誤:清閒,正:通“嫻”,熟習。

譯文:大業年間,封倫見虞世基被煬帝寵幸卻不熟習為官的政務。

69、彧(ù)據案而立,立素於庭,辨詰事狀。素由是銜之。誤:接受,正:懷恨。

譯文:柳彧手按几案站立,讓楊素站在庭院中,審問楊素的犯罪事實,楊素從此懷恨在心。

70、季文子相魯,妾不衣帛。以約失之者鮮矣。誤:新鮮,正:少。

譯文:季文子輔佐魯國,妾不穿絲綢衣服。因節儉而犯錯的人少啊。

71、皆頓首謝,及期無敢違。誤:感謝,正:謝罪。

譯文:大家都叩頭謝罪,到期沒有敢違約的。

72、王氏諸少並佳,然聞信至,鹹自矜持。誤:書信,正:信使。

譯文:王家子弟都很好,但是聽到信使到來,都顯得拘謹。

73、乾寧三年,充武寧軍留後,行潁州刺史。誤:巡行,正:代理。

譯文:乾寧三年,充任武寧軍留後,代理潁州刺史。

74、變不形於方言,真臺輔之器也。誤:形勢,正:表現。

譯文:內心變化不表現在言語上,真有做高官的氣量。

75、階疾病,帝自臨省。誤:察看,正:探視、問候。

譯文:桓階患病,曹丕親自前往問候。

76、既往,未及反,於是遂斬莊賈以徇三軍。誤:曲從,正:示眾。

譯文:已經派人前去報告景公,還沒來得及回來,穰苴就斬了莊賈來向三軍示眾。

77、尋給鼓吹一部,入直殿省。誤:找尋,正:不久。

譯文:不久賜給他一支鼓吹樂隊,並宣召他入宮值班。

78、文長既雅不與時調合。誤:儒雅,正:平素、向來。

譯文:文長既然向來不與時風調和。

79、公與語,不自知膝之前於席也。語數日不厭。誤:厭惡,正:滿足。

譯文:秦孝公與他交談,不知不覺地將雙腿移到席前。兩人長談幾天還不滿足。

80、方遣孟宗政、扈再興以百騎邀之,殺千餘人。誤:邀請,正:半路攔截。

譯文:趙方派遣孟宗政、扈再興率領一百騎兵去半路攔截敵軍,殺敵一千多人。

81、一時富貴翕嚇,眾所觀駭,而貞甫不予易也。誤:改變,正:輕視。

譯文:我一時間失去了富貴,眾人看了驚駭不已,但貞甫卻不因此而輕視我。

82、性至孝,居父憂過禮,由是少知名。誤:擔憂,正:父母的喪事。

譯文:他的品性最講孝道,在家為父親守喪超過了常理,因此年輕時就有了名聲。

83、忠義滿朝廷,事業滿邊隅。誤:角落,正:邊疆。

譯文:(文正公的)忠義譽滿朝廷,事業佈滿邊疆。

84、觀者見其然,從而尤之,其亦不達於理矣。誤:尤其,正:指責。

譯文:看的人見到情況這樣,就來指責那個地方,那也太不通曉事理了。

85、叔為人刻廉自喜,喜遊諸公。誤:遊覽,正:交往。

譯文:田叔為人苛刻廉潔,並以此自得,喜歡和德高望重的人交往。

86、國家無虞,利及後世。誤:欺騙,正:憂患。

譯文:國家沒有憂患,利益延及後世。

87、數決疑獄,庭中稱平。誤:牢獄,正:案件。

譯文:多次判決疑難案件,在朝廷中以公平著稱。

88、城謙恭簡素,遇人長幼如一。誤:遇到,正:對待。

譯文:陽城性情謙虛敬肅簡約樸素,無論年長年幼,都一樣對待。

89、輪扁,斫輪者也,而讀書者與之。誤:給予,正:結交。

譯文:輪扁,是斫車輪的人啊,可是讀書人結交他。

90、時始詔民墾荒,閱三年乃稅。誤:察看,正:經歷。

譯文:當初皇帝下令百姓開墾荒地,經歷三年才收稅。

91、公琰託志忠雅,當與吾共贊王業者也。誤:讚美,正:輔佐。

譯文:公琰志向忠誠儒雅,應當是能與我一起輔佐君王成就帝業的人。

92、我則天而行,有何不可!誤:準則,正:效法。

譯文:我效法上天做事,有什麼不可以!

93、汝既不田,而戲賊人稻!誤:盜竊,正:毀害。

譯文:你既然不種田,卻輕慢毀害別人的稻穀!

94、高祖舉兵將入洛,留暹佐琛知後事。誤:瞭解,正:主持。

譯文:高祖起兵將入洛陽,把崔暹留下來輔佐高琛主持後方的政務。

95、上聞而譴之,竟坐免。誤:因為,正:獲罪。

譯文:皇上聽到歌謠就責備樑彥光,最終獲罪被免官。

96、魯侯聞之大驚,使上卿厚禮而致之。誤:給予,正:招引,引來。

譯文:魯侯聽到這事,大為驚奇,派上卿帶上厚禮去招引他。

97、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於郡中。誤:囑託,正:寫作。

譯文:賈誼十八歲時,就因能誦詩作文在郡中聞名。

98、催科不擾,是催科中撫字。誤:文字,正:養育。

譯文:催租不騷擾,這是催租中的撫卹(愛護養育)。

99、往年春,漢族淮陰。誤:家族,正:滅族。

譯文:去年春天,漢王將淮陰侯滅了族。

100、每讀書至治亂得失。誤:整治,正:太平。

譯文:每次讀書讀到有關國家太平、禍亂、成功、失敗的經驗教訓。

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二知識點 篇六

一、通假字

長樂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對男子的美稱。

二、古今異義

①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古義:十分之一。今義:基數詞。)

②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古義:到底,達到,動詞。今天:表示另提一事,關聯詞。)

③於是餘有嘆焉(古義:(於是,對此)在這個時候。今義:由於這個、因此。)

④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古義:不同尋常。今義:特別,副詞。)

⑤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義:治學的人、求學的人。今義:有專門學問的人。)

三、一詞多義

1、道

①有碑僕道(道路,名詞)

②何可勝道也哉?(說,動詞)

2、名

①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命名、取名,名詞作動詞)

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說出名字,名詞作動詞)

3、其

①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那,代詞,指代慧褒埋葬的時間)

②距其院東五里(那,代詞,指代慧空禪院)

③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它,代詞,代僕碑)

④問其深,則其好遊者不能窮也(前“其”,代詞,代“穴”;後“其”,代詞,代好遊者)

⑤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也(前“其”,它,代詞,指代後洞;後“其”,那些,代詞,代遊客)

⑥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它,代詞,指華山洞)

⑦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前一個“其”,結構助詞,不譯;後一個“其”,那個,指示代詞)

⑧而予亦悔其隨之(自己,代詞,指作者)

⑨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他們,代詞,指代“古之人”)

⑩其孰能譏之乎?(難道,語氣助詞,表反問語氣)

4、以

①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因為,介詞)

②餘與四人擁火以入(連詞,相當於“而”,表修飾)

③餘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用來,介詞)

④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連詞,相當於“而”,表並列)

5、之

①而卒葬之(代詞,這裡)

②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代詞,它,代指華山)

③褒之廬冢也/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結構助詞,的)

④而餘亦悔其隨之(代詞,他)

⑤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結構助詞,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6、焉

①於是予有嘆焉(兼詞,於此,對這件事)

②而人之所罕至焉/然力足以至焉(代詞,那裡,指險遠的地方)

四、詞類活用

(一)名詞作狀語

①其下平曠,有泉側出(側,從側面、從旁邊)

(二)名詞作動詞

①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舍,築舍居住)

②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名,命名、取名)

③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名,說出)

(三)形容詞作動詞

①餘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

(四)形容詞作名詞

①問其深,則其好遊者不能窮也(深,深度)

②常在於險遠(險遠,險遠的地方)

(五)使動用法

①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謬,使……謬誤)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斷句

①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

②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③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④所謂前洞也。

⑤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⑥此餘之所得也。

⑦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⑧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餘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

(二)省略句

①而卒葬(於)之(譯文:並且最終安葬在這裡。)

②有碑僕(於)道(譯文:有塊石碑倒在路上。)

③餘於僕碑,又以(之)悲夫古書之不存(我對倒地的石碑,又因此而感慨)

(三)倒裝句

1、狀語後置(介詞結構後置)

①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

②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

六、固定結構

1、其孰能譏之乎?(“其……乎”意為“難道……嗎”)

七、文學常識

1、王安石

字介甫,晚年號半山,諡號“文”(故世稱“王文公”),臨川人,北宋(朝代)傑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官至宰相,後封舒國公,不久改封荊國公,世稱“王荊公”。卒諡文,又稱王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雄健峭拔,詩歌遒勁清新。主要作品集《臨川先生集》。在政治上積極推行“新法”,反對因循守舊,被列寧稱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

這是一篇說理性遊記,以遊山為喻,文章前面寫遊山,後面談道理,即事說理,說明要實現遠大理想,成就一番事業,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質條件外,更需要有堅定的志向和頑強的毅力;在研究學問上要“深思慎取”。

高一語文必修二必考知識點 篇七

(一)通假字

1、長樂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對男子的美稱。

(二)詞類活用

1、始舍於其址。舍:名詞活用為動詞,築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禪。名:名詞活用為動詞,命名,稱呼。

3、有泉側出。側:名詞作狀語,在一側。

4、問其深,則其好遊者不能窮也。深:形容詞用作名詞,深度。

5、好遊者亦不能窮也。窮: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窮盡,走到頭。

6、而其見愈奇。見:動詞作名詞,見到的景象。

7、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至:動詞用作名詞,到達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詞用作動詞,照明。

9、不得極夫遊之樂也。極:形容詞作動詞,盡情享受。

10、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險遠:形容詞用作名詞,險遠的地方。

11、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

謬: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弄錯,使……錯。

傳:動詞作名詞,流傳的文字。

名:名詞作動詞,說明白。

(三)文言固定句式

1、其孰能譏之乎?(難道……嗎?)

2、何可勝道也哉!(哪裡……呢!)

3、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這就是……的緣故。)

(四)省略句、判斷句

1、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之以怠。(賓語)

2、餘於僕碑,又以之悲夫古書之不存。(賓語)

3、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

4、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六)狀語後置句

1、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蟲魚、鳥獸,往往有得。

(七)重點翻譯句

1、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八)多義詞

1、乃

①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副詞,表示判斷,可譯為“是”“就是”)

②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③良乃人,具告沛公(於是)

④於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兵乃出(才)

2、道

①有碑僕道(路,道路)

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道理)

③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張)

④何可勝道也哉(說,講)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蓋

①日初出大如車蓋(車蓋)

②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譯為“因為”“是因為”“是由於”等)

③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仰慕,若水之歸海(超過,勝過)

④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4、文

①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文字)

②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紋)

③屬予作文以記之(文章)

④文過飾非(掩飾)

5、然

①至於,理固宜然(如此,這樣)

②吳廣以為然(對,正確)

③有穴窈然(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④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但,但是)

6、其

(1)始舍於其址。(代詞,它的,代華山)

(2)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代詞,那)

(3)距其院東五里。(代詞,那個)

(4)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代詞,它)

(5)其文漫滅。(代詞,它的,代僕碑)

(6)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代詞,它上面)

(7)其下平曠,有泉側出。(代詞,它的,代華山)

(8)問其深。(代詞,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譯作“那個洞”)

(9)則其好遊者不能窮也。(代詞,代“好遊者”,譯作“那些”)

(10)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其進”的“其”是指代第一個分句,譯作“那”,“其見”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譯作“那”)

(11)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代詞,它的,代後洞)

(12)蓋其又深。(代詞,指代後洞,譯作“那”)

(13)則其至又加少矣。(代詞,代那些)

(14)既其出。(句中語氣助詞,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15)則或咎其欲出者。(代詞,指代“欲出者”,譯作“那”)

(16)而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第一人稱代詞,自己)

(17)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代詞,他們)

(18)其孰能譏之乎?(副詞“其……乎”這個固定格式,用來表示反問,可譯作:難道……嗎?)

(19)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代詞,指代那些以訛傳訛的情況,可譯為“那”)

(十)異義詞

1、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

古義:十分之一。

今義:數詞。

2、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

古義:不平常。

今義:用作表程度的副詞,十分,很。

3、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義:泛指求學的人,指讀書人。

今義:特指有專門學問的人。

4、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義:是代詞“所”與介詞“以”結合,相當於“……的原因”。

今義:常用來表示因果關係的連詞。

5、於是餘又嘆焉。

古義:“於”,介詞,對;“是”,代詞,這件事。為單音詞連用。

今義:合用為一個連詞。

(十一)《遊褒禪山記》字詞句基礎知識舉要

1、名

“名”是個會意字,從口從夕。夕是傍晚,這時候,光線暗淡,眼睛看不清楚事物,就用口說;事物不認識,就得給事物取名字。“命名”是“名”的本義。由此引申有“名字”“名稱”的意思;再引申有“名聲”“名望”“的”等意思。本文中“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的“名”用的是本義“命名”。由“命名”還可以引申出“說明”、“說出”的意思。《口技》“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成語“莫名其妙”,本文“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其中的“名”都是“說出、說明”的意思。

2、蓋

“蓋”作虛詞用,屬副詞類。常用來表示對事物帶有推測性的判斷或委婉的判斷,或者表示對原由的解釋。因為常用在句首,起提示語氣、起引出下文的作用,所以有人叫它作句首語氣詞。“蓋”可以根據上下文的語意,譯為“大約”“似乎”“大概”“原來”等。本文有三個句子用了“蓋”。

(1)。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蓋:原來。)

(2)。蓋餘所至,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大約。)

(3)。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蓋:大概。)

3、所以

“所以”是文言中一種常見的凝固格式,由助詞“所”和介詞“以”組成,表示兩種基本的意義,依介詞“以”表示的不同意義而定。“以”當“用”講時,“所以”表示“……的方法”之義,《墨子·公輸》“吾知所以拒子矣”中的“所以拒子”的意思便是“抵抗你的方法”;“以”當“因”“由”講時多,“所以”表示“……的緣故”之義,本文中“此所以學者不能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所以”便是“……的緣故”的意思。

4、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這兩個句子都用了判斷句式“……者,……也”,但用法不同,表示的語法關係也不同。兩個“者”字都是助詞,第一句表示單純的判斷,“者”在這裡標明語音上的停頓,並有引出下文的作用;第二句表示因果關係的複合判斷,“者”在這裡除了標明停頓和起引出下文的作用之外,還有提示原因的作用。“者”用在複合句前一分句之末,前後兩分句有解析和被解析的關係。前一分句提示某種結果或現象,後一分句申述緣由,這實際上是用判斷句式表因果關係。

5、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

這個主謂句的結構比較複雜,可分三個大的層次:第一層,主語是“餘”,謂語是動詞短語“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第二層的動詞短語是動賓結構,動詞是“悔”,它的賓語是主謂短語“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第三層,作賓語的主謂短語的主語是“其”,謂語是由兩個“動+賓”的動詞短語“隨之”和“不得極夫遊之樂”組成的,這兩個動詞短語之間有因果關係,因為“隨之”,所以“不得極夫遊之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zh-tw/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5k6j8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