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端午節划龍舟的習俗精品多篇

端午節划龍舟的習俗精品多篇

端午節划龍舟的習俗精品多篇

端午節划龍舟的來歷 篇一

傳說端午節划龍舟的來歷和屈原有關。

傳說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大臣屈原的。 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積極主張楚國聯合齊國,抗擊秦國,他的意見沒有被採納,反而被罷了官,發配到邊遠的地方。 楚國快要滅亡時,農曆五月五日這天,屈原投汨羅江自殺。

屈原投江後,楚國人民為了不讓江裡的魚蝦鱉蟹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裡投好吃的食物。這樣年復一年,人民為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每逢端午節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裡祭祀屈原。 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夢裡夢到屈原,就問他:“我們給您投去那麼多的食物,您吃到沒有?”屈原說:“你們送給我的飯,都讓那些魚蝦鱉蟹吃了。”老人問“怎樣才不會被他們吃掉呢?” 屈原說:“你們用竹葉把飯包起來,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它們以為是菱角就不敢搶著吃了。” 第二年的'端午節,人們就照著屈原說的話,向汨羅江裡投下尖角粽子。可是,過了端午節後,屈原又給老人託了個夢,說:“謝謝你們給我送來了那麼多粽子,我吃到了。但大多數仍是被魚蝦鱉蟹吃了。” 老人問屈原:“還有什麼辦法呢?” 屈原說:“送粽子的船要打扮成龍的樣子,因為魚蝦鱉蟹屬龍管轄,它們不敢吃龍王的東西。” 從那以後,年年端午節那天,人們划著龍船到汨羅江送粽子。這就是端午節吃粽子划龍舟的來歷。

端午節划龍舟的來歷還有其他說法,但流傳最廣的是屈原說。

端午節賽龍舟的寓意 篇二

紀念屈原說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其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了都城,流放到沅和湘流域。他在流放了,寫下憂國憂民的《離騷》和《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了楚國京都,屈原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祖國,於五月初五在寫下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在湖南汨羅縣,競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廟,將龍頭供在詞中神翁祭拜,披紅佈於龍頭上,再安龍頭於船上競渡,既拜龍神,又紀念屈原。而在湖北的屈原家鄉秭歸,也有祭拜屈原的儀式流傳。祭屈原之俗在《隋書·地理志》中有記載:“其迅楫齊馳,棹歌亂響,喧振水陸,觀者如雲。”唐劉禹錫《競渡曲》自注:“競渡始於武陵,及今舉楫而相和之,其音鹹呼雲:何在,斯沼屈之義。”

沅陵盤瓠招魂說

早在屈原之前,沅陵就有了龍舟。沅陵龍舟發源於遠古,祭祀的物件是五溪各族共同的始祖盤瓠。盤瓠曾落戶沅陵半溪石穴,生六兒六女,兒女互婚配,繁衍成苗、瑤、侗、土、畲、黎六個民族。盤瓠死後,六族人宴巫請神,為其招魂。因沅陵山多水密,巫師不知他魂落何處,就讓各族打造一隻龍舟,逐溪逐河尋找呼喊,以至演變成後來的划船招魂的祭巫活動。沅陵龍舟起源5千年前,比紀念屈原的說法要早3千多年。

紀念龍神說*本站 *

傳說很久以前,西岸沒有河流,只有條又小又髒的水溝。有一天,有個打魚人在水溝裡網住一條小蛇。這一條小蛇十分奇特,尾部有九片閃耀鱗片。當漁人把手觸向鱗片的時候,蛇眼裡閃著乞求光芒,十分可憐。漁人頓生惻隱之心,撫一下它的鱗片,就把它放回水溝。

誰知,那九片鱗突然脫落,小蛇長身而舞,化為條小龍。原來,它是條上天神龍,因觸犯天條,受玉皇大帝處罰,才變成了這模樣。它的尾巴上被加九把鎖——就是小蛇尾上九片閃耀的鱗。玉皇曾言:“除非得到人陽氣,這鎖才能開啟。”剛才漁人無意中竟開啟小龍身上的千年枷鎖。

小龍為感謝漁人,在水溝中不停地翻動,並從口裡不停噴出水來,灌注在小水溝裡。慢慢地,小水溝變成大河(西岸河),河水為西岸帶來五穀豐登。為紀念這條神龍,人們把沿河村子稱為龍頭寨、上龍首等村。在神龍昇天這天,也就是端午節、舉行賽龍舟、以示慶賀。

端午節掛艾草的傳說故事 篇三

一、艾草驅逐水怪

傳說在遠古時候,有一個水怪看中了一個地方,並想淹沒這塊地以此擴大自己的地盤。可是水怪的這種想法很快被天上的神仙知道了,神仙憐憫地上的百姓,為了讓這些百姓免遭此劫,於是神仙用艾草和菖蒲做成的寶劍與水怪決鬥。

最後經過幾天幾夜的決鬥後,神仙終於打敗了水怪。水怪跪地求饒說以後絕不侵犯神仙的子孫。於是神仙告誡水怪說只要是在牆上掛艾草和菖蒲的人家,那都是神仙的子孫。水怪記住了,並退回到水中。而神仙馬上想辦法告知那裡的百姓,讓他們在端午節那天,在門前插上艾草和菖蒲。

到端午節那天,那裡的老百姓早早就在自家門前掛上了艾草和菖蒲。當天色剛暗下來,水怪就乘著浪頭準奮偷襲那裡的百姓時,發現每家每戶的門前都掛有艾草和菖蒲。水怪想著自己對神仙的許諾,只好悻悻的回去了。

二、燕王掃北,婦人舍小保大,艾草護周全

河北民間風傳燕王殺人不眨眼,所到之地雞犬不寧,很多人對此傳聞信以為真。這一年,燕王來到保定府管轄的雄縣境內,看到一個婦人身上揹著一個五六歲的大男孩,手上牽著一個二三歲的小男孩。婦人見到燕王連忙跪地求饒說:“大王,你要殺就殺我和這個孩子吧,請你放過我背上的孩子!”說完,婦人就把手上牽著的孩子推到燕王面前,自己則驚慌的護著背上孩子。

燕王對婦人的這種舉動感到奇怪,因為按常理說婦人揹著小的,牽著大的才跑得快啊!於是燕王說:“我不殺他可以,但你要說出不殺他的理由。”

於是婦人似信非信,一字一淚的說:“這大的是我鄰居的孩子,他爹被抓去修城牆累死了,他媽在家也病死了,丟下這個可憐的獨苗,這小的是我親生的,萬一出了事,我要捨去小的保大的。”

燕王一聽,對這位婦人的高貴品質十分敬仰。於是和氣地說:“你愛鄰居的孩子,我愛天下的百姓,只要有愛心,怎會被殺呀?”說話間,見路旁長滿了艾苗,便伸手拔了兩棵遞到婦人手裡,並囑咐道:“只要窮苦百姓在門前插上這艾草,就不會遭殺害。”

這個婦人按照燕王的話做了,並將此話轉告給其他老百姓。一夜之間,千家萬戶的門旁都插上了艾草。第二天,正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燕王也打了一場大勝仗。人們為了紀念這一天,於是每年端午節都會在門旁插艾草,祈求天下太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zh-tw/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dp815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