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梁祝聽後感 【通用多篇】

梁祝聽後感 【通用多篇】

梁祝聽後感 【通用多篇】

《梁祝》聽後感 篇一

淺談欣賞《梁祝》的感想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是陳鋼與何佔豪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時的作品,作於1959年。樂曲內容來自於一個古老而優美動人的民間傳說:四世紀中葉,在我國南方的家村祝家莊,聰明的祝員外之女祝英臺,衝破封建傳統的束縛,女扮男裝去杭州求學。在那裡,她與善良。純樸而貧寒的青年書生樑出伯同窗三載建立了深摯的友情。當兩人分別時,祝英臺用各種美妙的比喻向樑吐露內心蘊藏已久的愛情,木訥的梁山伯卻沒有領悟,一年後,梁山伯得知祝英臺原來是個女子,便立即向祝求婚,可是祝已被許配給一個豪門子弟——馬太守之子馬文才。由於得到不自由婚姻,梁山伯不久就悲憤死去,而祝英臺得到這個不幸的訊息之後便來到樑的墳墓前,向蒼天發出對封建禮教的血淚控訴,這時梁山伯的墳墓突然裂開,祝英臺毅然投入墓中,之後就化成一對彩蝶,在花叢中飛舞,形影不離。這部作品熱忱歌頌了青年男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忠貞不渝的愛情,是我國交響樂寶庫中一顆奪目的明珠。

全曲大概二十六分鐘,按奏鳴曲式結構,分顯示,展開,再現三部分。分別表現梁山伯與祝英臺“相愛”,“抗婚”,“化蝶”三個主要情節 1. 呈示部

樂曲開始,在輕柔的絃樂震音背景下,長笛以其純淨甜美的音色吹出明亮跳躍的華彩旋律,展示出一幅風和日麗、鳥語花香的春天美景。接著,由雙簧管奏出優美抒情的旋律。之後,在清淡的豎琴伴奏和木管樂器呼應下,獨奏小提琴在明朗的高音區奏出純樸、優美、極富詩意的愛情主題。大提琴瀟灑渾厚的音調隨後加入,與獨奏小提琴進行著交流對答,描寫梁祝二人在草橋亭畔相互結拜、心心相印的情景。樂隊全奏,重複愛情主題,獨奏小提琴起而應和,主題思想得到進一步深化。最後,樂隊將副部主題再次重複一遍,音樂進入結束部。結束部由愛情主題發展而成。在絃樂顫音背景上,出現小提琴與大提琴的對答,生動地表現了“十八相送,長亭惜別”的柔情和動人場面結束部這段音樂轉為慢板,再度

出現小提琴與大提琴情意綿綿的對話,其中斷斷續續的音調,表現了女扮男裝的祝英臺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內在情感。 2.展開部

這部分描寫了“抗婚”、“樓臺會”、“哭靈、控訴、投墳”這三個情節。

“抗婚”部分銅管以嚴峻的節奏、陰森的音調,奏出了封建勢力凶暴殘酷的主題;獨奏小提琴用散板的節奏,陳述了英臺的悲痛與驚惶,樂隊強烈的快板,襯托出獨奏小提琴堅決反對封建勢力的反抗主題。這兩個主題逐漸激化,形成英臺抗婚的怨憤場面。雖然樂隊全奏,曾給人一種對幸福生活的嚮往與憧憬,但以銅管為代表的封建勢力給予了重大壓力。

“樓臺會”部分則又是一個慢板,大、小提琴的對答,纏綿悽苦,如泣如訴的音調,把梁祝相會樓臺時百感交集的情緒表現得淋漓盡致。

“哭靈、控訴、投墳”部分小提琴的散板獨奏與樂隊的快板齊奏交替出現,變化運用了京劇導板與越劇緊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現了英臺在墳前對封建禮教的血淚控訴的情景。最後鑼鈸齊鳴,英臺縱身投墳,樂曲達到最高潮。 3.再現部

這部分主要描述了“化蝶”。樂曲出現了引子的音樂素材,我們再次聽到了那段熟悉的“愛情主題”。長笛以美妙的華彩旋律,結合豎琴的級進滑奏,把人們帶到了神仙的境界。在加弱音器的絃樂背景上,第一小提琴與獨奏小提琴先後加弱音器重新奏出了那使人難忘的愛情主題。然後,色彩性的鋼片琴在高音區輕柔地演奏五聲音階的起伏的音型,並多次移調,彷彿梁山伯和祝英臺在天上翩翩起舞,歌唱他們忠貞不渝的愛情。長笛在絃樂震音的背景上奏出秀麗的華彩樂句,與豎琴的滑奏相互映襯,把人們引向神話般的仙境。獨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愛情主題,展現出梁山伯與祝英臺在封建勢力壓迫下死去後,化做一雙蝴蝶在花叢中歡樂自由地飛舞。

以前聽《梁祝》一般就會聽那段高潮部分根本就沒在意那裡面的內涵和動人的愛情故事。而現在就不一樣了。一曲終了,我的思考卻沒有停止。我回想著曲中呈現的一幕幕,心情不禁更加沉重起來。浮現在我腦海裡的不僅僅是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悲劇,而是所有被封建勢力所束縛的人們的悲劇。《梁祝》這個作品雖然是用西洋管絃樂隊的譜曲來演奏,但是無可置疑的是它的內在審美方式卻是極傳統的有著極濃厚的中國古調風格,因為它運用了人們所熟悉的悽美傳說。依照劇情的發展,精心構思佈局,寄託了人們對悲劇中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願,也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聽完整首曲子,我深深的知道,誰也不願意去趕赴那悽美的蝶夢,儘管它是如此的動人。但是誰也不願意用永陷的痛苦去作這無望之愛的詮釋,它的存在,只是因為人們要用樑與祝的愛來證實世間是否還有真情。

《梁祝》聽後感 篇二

很早就聽說過樑山伯與祝英臺之間純潔的愛情故事,昨天晚上,在網上欣賞了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心裡就有了更多的感受。

全曲選用梁祝故事中的三個主要情節:相愛、抗婚和化蝶,作為音樂的三個部分。表現出青年男女的忠貞愛情和對封建宗法禮教的控訴、反抗。

前奏響起,在輕柔的背景下傳來了優美的引子音樂,好像一隻竹笛在自由歌唱著風和日麗,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秀麗景色,既渾厚又不太明亮的音色,使我深深的陶醉在如此清麗的前奏旋律中。彷彿看見了各種鳥棲息在樹枝上,呼朋引伴地發出清脆的鳴叫聲,湖水隨著微 風盪漾起層層漣漪,我臺在草橋亭畔雙雙結拜的場景,它以優美的小提琴聲為中心,向人們詮釋了一個純潔愛情的真諦。儘管這個旋律對於每個人來說都很熟悉,但卻能帶給我們無盡的遐想,每一個音符彷彿都經過了夕陽的點染,閃爍著清逸的光芒。很快,主部通過連線部進入到副部主題,描述的是粱山伯與祝英臺同窗三年,同學同樂的歡樂的心情,把人們的心帶入一個充滿歡聲笑語的意境中,彷彿也與粱山伯與祝英臺共同分享著同窗之歡。但是,似乎凡事都有不測風雲,總是這樣甜盡苦來,梁祝長亭惜別的依戀情景突地撞進了我的腦海中。在四處林蔭的小道上,兩個年輕人的手卻遲遲不肯鬆開。因為他們知道,這一鬆,就不知道何時才能重逢。在他們的心中,始終有個堅定的信念,他們的愛情不會中斷,他們要為自己的愛情負責。強烈的顫音結束了這場離別,它以自身深沉渾厚的獨特音色預示著不祥的徵兆即將來臨,各種震竟有些痴 了,心隨著音樂的起伏而起伏著。前奏旋律過後是梁山伯與祝英音、三連音、四連音生動地訴說了祝英臺在失去梁山伯後的惶恐不安與痛苦,旋律的抑揚頓挫像是暴風雨的來臨之前大海上波濤洶湧的場面。音色隨著猛烈的配音變得越來越厚重,使我的腦子一片混亂。終於,在一大串的鋪墊後,祝英臺抑制不住內心的痛苦,進行了抗婚,連續的重音充分表現了祝英臺英勇的反抗精神,嚮往破除封建宗法禮教,獲得現實主義的心聲。從側面反襯了惡勢力的凶狠殘暴。很快,一段悽美的音樂侵入我的耳朵,淋漓盡致地表達了梁祝樓臺相會,互訴鍾情的情景。緊接著,樂曲急轉直下,以急板和散板的表現祝英臺在梁山伯墳前向蒼天控訴,並運用京劇中的倒板和越劇中的中板,緊拉慢唱的手法,把樂曲推向了全曲中的最高潮,在奏完最後一段後,樂聲齊鳴,祝英臺縱身投墳。我不禁為祝英臺悲慘的命運感到可惜。最後,序奏主題再現,沖刷著之前所有的黑暗,又帶給人們一種迴歸自然的感覺,讓我看見祝英臺和梁山伯的靈魂在天宇下花成蝴蝶,在蒼穹中悽然地飛舞。這樣的尾聲把聽眾引到一個傳說中去,體會一次美好的藝術享受。

這種美好也許就是真正的愛情吧,它不需要任何物品的點綴,也不要用任何海誓山盟來擴張,它只是一種清新甜逸的愛,散播在每個人的心靈中間……

梁祝聽後感 篇三

聽著那悠揚的曲調,摻夾著淡淡的悽婉,我的思緒飄往了那草長鶯飛的江南――三月的錢塘雲淡風輕……

不知是茫茫人海里的偶遇,還是歲月匆匆間生死契闊的尋覓,即使那又如何呢,遇到了,便是一段美麗得無以言訴的故事。

同為求學,一道徜徉在文學的清幽小路上,那不經意間的淡淡默契,使幽幽的情愫在英臺心中滋長。三年同窗之旅,二人情深似海。

在那跳躍的旋律中,我感受到了那五色斑斕的生活,活潑而不失清雅。

合一卷書簡,點一盞青燈,吟一闋傷詞,思一段情事,紙墨間,都是你的幽香。

可然有桃花滿樹,綠水悠悠,春山黛青,卻舍不去滿腔的離愁。

送君千里終不若,雙鵝似織鴛樑兄。

“可記得英臺?樑兄記得英臺嗎?”曲間仿若纏繞著英臺思念之至的哀怨,“那難忘的三年,我好似簷間歡叫的畫眉,卻不曾道出心事。”

聲聲情致深處,聽――“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

可是難違父命,說什麼附攀權貴,說什麼錦衣玉食、畫棟雕樑不會零落了韶華年紀,哪至兩鬢如霜。但是英臺怎會稀罕這些塵世虛華。“不願,不願,我要反抗,為了我的幸福。”內心深處,突然冒出了一個小小的聲音,繼而慢慢變響,柔弱而不失剛毅。

命運弄人,只惜英臺為女兒身,父母之命比天高。以淚洗面,卻依是孤身作戰,無能為力。含淚輕詠――只可惜畫屏深鎖,小徑蘭窗是這一派春光,獨念樑郎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

閉上眼,急切的音律,憂傷的小調,眼前突然呈現二人樓臺相會,淚眼相向,悽然而別。

……

那沉重的獨奏彷彿死神的腳步。我的心也沉了一拍。

我知道,接下來便是那悽傷壯烈的化蝶。

忽而大起大落的一陣旋律,眼眸中忽而閃過紅色的嫁衣,翩然躍入墳中。

“隨了你去,生不同衾,死同穴!”那劃破天際的悽聲吶喊拂過耳旁。

……繼而這旋律忽而開闊明朗起來,好似風停雨霽,彩虹高懸。側耳傾聽,那細微的蝶翼震動聲,飽含著幸福的沁香。

好似有一滴露水滴落在我的心湖上,泛起了淡淡漣漪;好似有一雙纖細的手撥動了我的心絃。

這短短的二十多分鐘,我卻仿若經歷了生離死別,大起大落的一生,輕笑,淚水中帶著幸福的微笑,感動,好一曲動人心魄的“梁祝”。

“化作一對翩翩的蝶,魂兮相依,魂兮相守,練衣洞府,香雨人間……”

《梁祝》聽後感 篇四

聽過樑祝悽美但是唯美的故事之後,料想沒人不很欣慰的笑了。所謂有情人終成眷屬。人生最打的快事莫過於此咯。

我在想我的同學和朋友們,哪個跟我特別要好(男),然後可能這些日子我抑制吧“他”當作男人啦,會吧,也許真的有這種也不一定啊。誰說現在就沒這種神人。我相信至少。

結果我好像都和他們一起去過洗手間,一起掏出小雞雞出來尿尿玩,咳,怕是祝英臺沒來得及投胎。

最好的日子:

對,最美麗的日子是什麼?這個畫面好像很久很久出現在我的腦海裡。那就是我下班回家,門口高喊一聲“親愛的,我回來啦!”然後是輕輕的開門,探出個齊肩短髮漂漂亮亮的小姑娘(我希望她5歲)“媽媽,爸爸回來了!”然後跳到我懷裡,要我用很少的胡茬扎她。媽媽在一旁笑盈盈的看,不說話,但是我能看得見她眼裡的愛意。是這個家的。“先陪妞妞玩,飯馬上好了!”每當這個時候,我要拉起女兒“走 幫媽媽幹活去吧!”餐桌上,我和女兒說笑時偷偷的瞄著老婆,恰好她也是這樣。我想這就是默契吧。打發女兒去睡之後,我們相視而笑,呵呵,我們相擁鑽進被我準備開始的時候,我的小可愛突然闖進來“爸爸媽媽,我要和你們睡,我要和你們睡!”顯然這是甜蜜的煩惱,可是我喜歡,我想我的親愛的也同樣享受。即便女兒破壞了好事,可是我愛她,也愛她。就是這樣。在和老婆一起鬨完寶寶睡覺,我說“明晚,明晚哈,要不明天白天也行!”我的她嬌嗔“就你不正經!”我甜蜜的笑著,我希望,我願景的美麗人生就要這樣,在外面再多的風雨再多的委屈我要在如家門前釋然。我要讓妻子感覺每天都在和我戀愛,我要讓女兒每天都纏著我,用媽媽的化妝品在我的臉頰留下最美麗的花臉。

《梁祝》聽後感 篇五

我喜歡音樂,音樂可以讓我的心情開朗。以往我聽音樂只是在那欣賞那樂器發出來的旋律和節奏,根本就不知道原來音樂裡面還有著情節和感人的故事,聽了王一博老師的講課後我才知道原來聽一曲音樂裡有這那麼多的知識,上了幾節課後我感覺自己現在聽音樂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還記得那天老師讓我們欣賞《梁祝》,以前就如老師所說的就會聽那段高潮部分根本就沒在意那裡面的內涵和動人的愛情故事。

現在我終於聽出了,原來小提琴代表著的祝英臺和大提琴代表著的梁山伯互相應答著,像是在互訴情誼和離愁。這時能明顯的感覺到悲劇即將上演。如海潮湧來的管絃樂正式拉開了悲劇的帷幕,那渾厚、低沉、恐怖的樂音彷彿是強大的封建勢力在百般阻撓,逼迫一個弱小的女子放棄美好的追求,順從父母的旨意。此時小提琴代表的祝英臺寧死不屈,與黑暗勢力抗爭到底。兩者的矛盾越來越激烈,直至樂曲的另一個小主題上演,矛盾才漸漸平息。樂曲緩緩奏出《樓臺會》這一部分。大、小提琴像是在互訴心中的情誼,又像是在傾聽彼此的哀嘆。音樂給人以悽婉的感覺。忽然樂曲疾走,好像在告訴我們這些聽眾:梁山伯因為過度悲傷而在絕望中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或許是祝英臺也沉入了無盡的絕望。或許是祝英臺早知道有一個並不盡人意,但也算是完美的結局在前方等候,她順從了父母的旨意。在迎娶過門途中,她停在梁山伯的陵前哭靈。我在小提琴幽婉的樂聲中聽見了祝英臺悲涼、悽慘的哭泣聲;看見了那陵墓周圍深邃、荒誕的景象。突然一陣轟然巨響打斷了我的思緒,整首樂曲推向了最高潮。瞬間像是煙雲繚繞,兩顆終於自由的心緊緊相連。

一曲終了,而我的思考卻未停止。我回想著曲中呈現的一幕幕,心情更加沉重起來。

《梁祝》聽後感 篇六

在雨天裡,最愜意的事莫過於泡上一杯好茶,聆聽優美動聽的小提琴曲《梁祝》。

隨著引子慢慢地展開,曲調平緩得有如微風拂面,輕柔得好似水銀瀉地。輕酌一口香茶,慢慢地閉上眼睛,頓覺美妙無比:那醉人的音樂好像將人帶到“雜花生樹,群鶯紛飛”的暮春三月。我似乎看見悠悠的白雲在群山上飄蕩,時而幾隻小鳥嬉戲著在雲朵間穿插著,白雲下面是一片肥沃的果林,清澈見底的河水

似飄帶一般,在林間迂迴穿插,林中鳥兒的歌聲悅耳清脆,花兒的幽香沁入心脾。

漸漸地,樂曲跳動出一股青春的活力,歡悅的氣息剎時傳遍全身,當真有“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之感。那活躍的韻律好像一葉輕舟穿梭於千山萬水間,又如蒼翠欲滴的水草在河中舞動自己嫋娜的身姿,也似舞會上旋轉飛揚著的裙帶……

忽然間,曲調一變,有如萬馬奔騰,千軍赴敵一般。那“驚濤拍岸,濁浪排空”的氣勢似乎將人從鳥語花香的陽春三月突然間帶進“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寒冬臘月,使人悲從中來,難以斷絕,幾欲淚下。音調越來越高,用“銀瓶乍破水裂迸,鐵騎突出刀槍鳴”來形容也不為有過。

接著,樂調越來越低,幾不可聞,此時已是無聲勝有聲了。漸漸地,低沉的調子帶來一股莫名的哀怨,聽著聽著,我彷彿站在殘陽如血的山岡上,望著絮絮的落英在秋風中輕輕地飛舞著,飛舞著……

我如聽仙樂一般沉思了良久、良久……

梁祝聽後感 篇七

一個人坐在房間裡,陽光透過窗戶灑在我的臉上。回過頭去,房間的某個角落裡,我的琴盒靜靜地躺在那兒。

兩年前和老師學了一曲《梁祝》,可自從上了高中以後,我就很少去碰琴了。這樣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可真是難得!我提起琴,給弓擦一道松香,用下巴夾好琴。做好一切準備後,開始了第一個音符。

《梁祝》這首曲子就好像一個故事。主題旋律是它的楔子,而正文的開頭,名為“三載同窗”。隨著頓弓與跳弓在弦上交錯,一個個音符從琴箱裡跳了出來。歡快的音符就像一隻只快樂的精靈,使整個房間充滿了快樂。眼前的陽光彷彿更暖、更亮。全段的高音更是增添了幾分興高采烈的味道。我彷彿看見,兩個學生模樣的青年,在陽光明媚的上午,肩並肩走在湖畔。歡快的心跳聲在我的、他們的心裡交織著。

在一連串和絃、雙音之後,房間裡迎來了一片死寂。一連串休止符讓我痠痛的右手有了短暫的放鬆。我再一次把弓放在弦上,輕輕地,第一個弱弓奏出的三連音打破了寂靜。柔和的中音和降調渲染出一種悲傷的氣氛。剛才的溫暖不見了,一片雲遮住了太陽。我獨自在昏暗的房間,感受著沉鬱、哀傷的味道。

樓臺會後,兩個人再也沒見過面,直到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在強弓奏出的琴聲中,那種悲壯的味道越發變濃了。濃郁的悲壯充滿了整個房間,一直到化蝶,仍有一種餘音繞樑的感覺,揮散不去。

接著,又是一片寂靜。

主題旋律再一次響起於耳畔。經歷了風風雨雨,一路坎坷,終於又讓我品到了《梁祝》的味道――濃濃的愛的味道。

梁祝聽後感 篇八

今日的政治學習之前,張爾帶領我們欣賞《梁祝》,她很自然地結合著音樂解說著,一會說這時出現的是舒緩的小提琴的聲音,又一會說,此刻出現的是陰森恐怖的大擦,奇怪的是,我只是覺得音樂很好聽,而聽不出這聲音來自小提琴或者大擦,由此想到,每個人能理解的是不一樣的,更由此想到,我班上的每一個孩子,能理解的也是不一樣的。我怎可能要求他們同一天背出同一段課文;我怎可能要求他們聽寫都能拿滿分。這樣想來,今日批改聽寫時的鬱悶也就消散了。原本,我是設想狠狠懲罰那些聽寫錯了十來個的孩子,因為,上次佈置聽寫時,我已經研究了他們的承受本事想讓他們根據自我的現有水平或選擇聽寫30個,或聽寫40個,最多也就50個。我這個教師應當不是“狠心牌”的吧。可是,擺我面前的是什麼?78分,68分,甚至刺眼的58分!所以,我怒火叢生,我想著一個一個懲罰的招兒,不巧,今日是無作業日,故而,我的很多懲罰措施只是停留我的腦海裡。當時,甚是遺憾,而此刻,我感激這“無作業日”,他讓我的浮躁、不理性扼殺萌芽階段。我應當好好反思。是的,細想,上一週外出學習,這一週回來忙著趕課,急了點,粗了點,故而,忽略了細節,光記得“趕!趕!趕!”更讓我愧疚的是,抄寫19課生字時,才發現第17課生字居然還沒有寫上,我呀!我讓“忙”亂了我的教學節奏,我有足夠的底氣去質問他們嗎?如果說,也有同學聽寫取得好成績,或者滿分,那是因為他們奪了一份額外的勤奮。

很多時候,做教師的想不明白,是因為我們沒有換位思考。如果我是大胖子,我必須能理解那些跑50米氣喘吁吁的孩子;如果我是沒有音樂細胞的,我必須能理解那些對著口風琴手足無措的孩子;如果我是記性很差的,我必須能理解那些把課文背了10多遍還背不出的孩子;如果我是色弱的,我必須能理解那些畫得一塌糊塗的孩子;如果……如果……這太多的如果警醒著我。我的工作不一樣於其他,不允許有太多的如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zh-tw/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e3gwd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