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廉政小故事【多篇】

廉政小故事【多篇】

廉政小故事【多篇】

清正廉潔小故事 篇一

清康熙初年,原廣西羅城縣令于成龍,被兩廣總督金光祖舉薦為全省唯一“卓異”,升任合州知州。其子從山西老家來看他,他僅有一隻還捨不得吃的鹹鴨,乃割下一半作為讓兒子帶回老家的禮品,因此人稱“半鴨知縣”。離開羅城時,堂堂一位縣令,竟然連赴任的路資也沒有。當地百姓聽到于成龍離去的`訊息,一片哭號,依依不捨,相送數十里。後來他出任堂堂兩江總督,赴任途中只住旅館不住公館。在總督府每餐只吃青菜,時人稱之“於青菜”。當他逝世後,南京“士民男女無少長,皆巷哭罷市。持香楮至者,日數萬人”。康熙帝破例親為撰寫碑文,稱他是“天下第一廉吏”。

清正廉潔小故事 篇二

古有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亦有清風兩袖朝天去,不辭辛苦出山林。古往今來,文人墨客政界名流,頻頻由廉潔兩字散開,抒胸意也可,闡心聲也罷,細細品酌,縱披拂著千百年塵土,亦是振聾發聵,引人即反思又不得遐想連篇。正所謂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分,我為人不值一分。官場之上,利益的誘惑何止之大。司馬遷卻經得起誘惑。西漢時期,朝中最得勢的將軍李廣利千方百計企圖拉攏他,派人送他一對珍貴的玉璧,司馬遷之女對這對晶瑩剔透的玉璧很是喜歡,司馬遷卻勸導女兒:玉璧貴在無暇,人也應如此。如果我收下這玉璧,心靈上就會留下斑汙,並要受制於人。說完並命人把玉璧退了回去。司馬遷此舉,並不是因為他不愛珍寶,而是因為他更想要心靈上的廉潔。

西漢司馬遷大義退玉璧,以身為例教會我們廉與潔。

自古有清廉守業之人周公,憂國憂民之廉之人藺相如。有名跡懸魚太守,劉憲一錢太守。還有廉潔文人墨客,用墨汁,羊毛軟毫記敘廉潔,以詩詞抒胸中之廉潔意之人。他們,亦生平事蹟被人傳誦,又亦默默無聞執著於廉與潔。他們,都是廉的詮釋者,潔的傳誦者。

不論做官還是做人,守住心靈的底線,但求無愧於人,方能坦蕩立足世上。然而,這條心靈的底線廉潔,從古至今,又有多少人把他一退而退,到最後彌散於無形呢?保持一時的清廉容易,保持一世的清廉卻難。有多少落馬之人,論能力,是個實幹人才,功績頗豐;論初心,也曾決心廉潔從政。清清白白地工作一生,卻錯聽旁人一句有權不用,逾期則廢。在即將榮休之際想利用最後的利益狠撈一筆,卻落得晚節不保。令人惋惜。因此,守信廉潔,就要從一而終。哪怕一處防線放鬆,一個口子開啟,貪念的汙水如潮水一般逐步湧進、逐步吞噬心靈,最終造成道德的缺堤。

廉絕不解釋廉價。身廉志不廉。廉可能是思想飛躍,人人都將廉了記於心,人類無疑向前再跨一步。

潔解釋為潔淨。兩袖清風即是潔。雙手乾乾淨淨,心中也湧入甘泉。潔的存在也無疑在促使人類的進步。

廉與潔絕不只存在於官場之上,中華清正廉潔之風已經自上而起,也自下而生。各方各面,倡廉,倡潔。而我,中華的下一代,應是將廉和潔種植於心,落根發芽。終有一天長成參天大樹。

廉與潔我很高興認識你們。

清正廉潔小故事 篇三

大家一定聽說過“出淤泥而不染”這個詞語吧。荷花,多麼平凡的一種花,可是它與梅花的品質一樣——“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而且,它紮根於湖底的'淤泥中,可是,它時時刻刻都保持自己高雅芬芳、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它的品格實在是值得我們去學習,去發揚。

廉潔,是一個人高尚品質與情操的表現。我相信,廉潔可以改變世風,消除社會上的惡習。廉潔也是一個人的內在修養的體現。如果說,世界上的每一個人從現在起,都做廉潔的公民,世界一定會變得更加美好。我們要從小做起,管住自己的手,不索要別人的一針一線;我們要從小做起,管住自己的口,不貪吃別人的食品;我們要從今天做起,進化自己的思想,做一個廉潔的人。是呀!

在成長的過程中,在生活、學習中,一個人難免做錯、犯點錯,因而也就難免要接受批評和進行自我批評。不挨批評的人幾乎是沒有的,關鍵是如何對待批評。有那麼一種人,一聽到批評就長生牴觸情緒,無論批評是否正確,反正只要是批評,內心就不悅,就本能式地加以排斥,更不要說進行自我批評了。不爭功,不諉過,虛心接受批評和進行自我批評,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讓我們行動起來吧:不要貪贓枉法,讓廉潔走進校園,走向世界。大家同心協力為社會多做一些好事吧,多添一把色彩,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我們今天是學生,明天就是整個社會的主人,我們將擔負起建設祖國未來的重任。我們應該從小敲響警鐘,把“廉寶”放在心中,把“公生明,廉生威”“清廉光榮”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我們不要因為一個小小的班幹部職務的中選,就用糖果賄賂同學,這樣失去的遠遠高於得到的。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從勤儉節約做起,心中時刻要有“崇廉敬潔”的理念,讓“清正廉潔”成為自己行為的準則,讓“以廉為寶”的堅定信念從小紮根在我們的心中。擁有廉潔就如擁有一塊寶玉。祝願我們國小生人人都懷擁“廉寶”,長大後像愛因斯坦說的那樣“超脫時代和社會,走自己正確的道路”!

廉潔像一盞明燈,照亮了人們的良心;廉潔像一架天平,衡量著人們的言行;廉潔像一座警鐘,時刻向你發出提醒;廉潔像一把利劍;懸掛在那些貪婪者的頭頂。我們是21世紀的小主人,未來需要我們,我們理應同貪婪現象做鬥爭,爭做人民的忠實小公僕,做廉潔的小公民。

清正廉潔小故事 篇四

包拯以公廉著稱,剛直不阿,執法如山。他在晚年為子孫後代制定了一條家訓,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豎於堂屋東壁,以詔後世。”

“珙”者即包拯的兒子包珙。包拯的這則家訓是他生前對子孫的告誡,並讓其子包珙鐫刻在石上,豎於堂屋東壁,以照後世。這寥寥數字,凝聚著包公的一身正氣、兩袖清風,足為世人風範。

辭職信試題文案 篇五

知識點守則影評文化建設白居易的作文活動方案發言稿職業規劃了材料述廉韋應物劇本:信臺詞教學計劃講話思想品德,一封信李商隱。

清正廉潔小故事 篇六

清廉正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美德,是興國安邦之源,是社會道德規範,是應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今天我就認真地讀了《于謙清廉故事》,讀了後很有收穫。

于謙,可以作為是清正廉明的代表了。他是我國明代有名的清官,深得老百姓的愛戴,被尊敬地稱為“於青天”。

于謙60歲壽辰那天,門口送禮的人絡繹不絕。于謙叮屬管家,一概不收壽禮。皇上因於謙忠心報國,戰功卓著,派人送了一隻玉貓金座鐘。誰知管家根據于謙的囑咐把送禮的太監拒之門外。太監有點不高興了,就寫了“勞苦功高德望重,日夜辛勞勁不鬆。今日皇上把禮送,拒禮門外情不通。”四句話,叫管家送給於謙。于謙見了,在下面添了四句:“為國辦事心應忠,做官最怕常貪功。辛勞本是分內事,拒禮為開廉潔風。”太監見於謙這樣堅決,無話可說,回去向皇上覆命去了。

于謙辦事鐵面無私,清廉正直,得罪了朝廷中的一些貪官。皇帝也覺得於謙不通人情,不把皇上放在眼裡,心中老是不快,於是在貪官的誣陷下,皇帝尋了個罪名,撤了于謙的官,還要問他的罪。于謙在牢裡寫下了這樣的一首詩:“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我們國小生要學習於謙的,要有高尚的品德,做一個真人,才能為我們祖國爭光。千萬不要學腐敗者,因為那些人是我們的恥辱,比如康慧軍、潘玉梅等,雖然一時得意,但最終還是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廉潔是一種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原則,我們是祖國的花朵兒,是祖國的未來。為了祖國,為了祖國的將來,我們要向于謙學習,要像他一樣,做一個兩袖清風的人,做一個真人。我們要經常告誡自己,要廉潔自律,同時還要敢於同違反廉潔的行為作堅決的鬥爭,為實現黨風和社會風氣的根本好轉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可是,看看我們身邊,我們身邊的同學對廉潔是不值一提的,他們就缺少一顆廉潔之心。個別同學為了在別人面前炫耀,裝大方,買東西大手大腳,不比學習比玩具……我們要讓于謙廉潔正直的品格永遠在我們心中紮根。

清正廉潔小故事 篇七

廉潔,自古以來就是一種可貴的品質。人們把廉潔視為一種美德,把敗壞看作社會的一顆毒瘤。廉潔,關係著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因此,每個朝代的領袖人都提倡廉潔的作風。廉潔,既是一個好官的標誌,也是我們小故事前進的目標,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擁有廉潔的好品質。

我曾經讀過一篇短文,題目叫《公儀休拒收禮物》。文中,一位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一條小小的魚作為禮物送給他,他也竟然毫不猶豫的拒絕了。因為他深知,一條小小的魚身上,蘊藏著多少陰險的計劃,甚至是一個天大的陰謀。他正是知道這點,才不會收下任何禮物。他就是——公儀休。公儀休拒收禮不但為了自己,更為了朝廷、百姓。也證明了他廉潔、正直和聰明的品性。他這種正直、為民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想想,如果世界上多一些像他這樣的好官、好人,那社會一定會更美,人們生活得更開心、快樂,他永遠是我們的楷模,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廉潔清正永遠是時代的呼喚,勤政廉政永遠是人民的期盼。在這全新的二十一世紀,我們小故事怎樣才能算是廉潔,怎樣才能讓廉潔走進學校?我想應該是同學之間不比吃穿,遵守校規,不違反紀律,在校內、校外都要不亂扔果皮紙屑,保持環境清潔衛生。使我們生活的環境變得更美,讓樹更綠,花更紅。在學校,老師佈置的作業一定要按時完成;在家裡,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生活中,這些十分瑣碎的小事,都可以看出一個人是否有好的品性,是否廉潔。

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二十一世紀的我們,肩負著祖國的未來,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做一個廉潔的好學生,不辜負祖國對我們的期望。

讓我們行動起來,用廉潔的春風,喚醒那些“沉睡”中的人們。讓我們攜手共創一個廉潔的美好社會。

廉潔小故事 篇八

當時是有名的清官,人們把他比之於包公,他的事蹟在民間特別是在江浙一帶廣為流傳。《施公案》講述的是他在俠士黃天霸的協助下偵破疑難案件,懲治惡霸豪強,救助無辜受害百姓的故事。

施公的足跡遍及江蘇省:在江都(今揚州市),捉拿佛門敗類九黃僧人、七珠姑姑,擒獲惡霸關升;在天津關,平息了蘇州船幫與杭州船幫的打鬥;在徐州、宿遷縣,收伏張桂蘭、郝其鸞;在沐陽縣,捉拿郎如豹;在贛榆縣,處決假知縣毛志虎;在海州,湖水寨,執水賊之首;在淮安,破何氏婦殺丈夫案、費德功控民女案,殺盜賊餘成龍、殺惡霸。

清正廉潔小故事 篇九

唐朝開元年間,吏部尚書魏知古要去洛陽一帶考察官員政績。宰相姚崇有兩個兒子在那兒當官,離京前,魏知古特地到姚府辭行,不料姚崇對他十分冷淡。魏知古是姚崇一手提拔起來的,他到洛陽之後,私下接見了姚崇的兩個兒子。姚崇之子請求他在皇上面前為自己美言。

玄宗皇帝接到魏知古的奏摺,見他極力讚揚姚崇的兒子,便宣姚崇進殿,對姚崇說:“你的兩個兒子很有才幹,政績不錯,朕有意提升他倆。”姚崇坦然地說:“我這兩個兒子才識平平,又不善理政,不足以提拔。”

唐玄宗見姚崇能秉公處事,十分高興地說:“魏知古徇私妨礙公事,辜負了你對他的教導,我也不能原諒他。看來只有罷了他的官以正朝綱。”姚崇復奏道:“我教子不嚴,罪該受罰。如果陛下因此事貶謫魏知古,那人們就會說他是當了我的替罪羊了。”

唐玄宗聽後十分讚許,遂令魏知古改任工部尚書。姚崇歷任武則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有“救時宰相”之稱,是中國歷史上的名相。在玄宗時期,對“開元之治”貢獻尤多,影響極為深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zh-tw/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ezom5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