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少先隊歷史故事多篇

少先隊歷史故事多篇

少先隊歷史故事多篇

100歷史故事 篇一

1、大約四千七百多年前,軒轅(即黃帝)聯合炎帝戰勝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虜被稱為“黎民”,之後黃帝打敗炎帝族,成為中原地區的部落聯盟首領。後人將黃帝譽為華夏族的祖先,因為黃帝和炎帝是近親,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們又稱為“炎黃子孫”。

2、堯是黃帝以後比較著名部落聯盟首領,堯去世後,舜建議把帝位讓給堯的兒子丹朱,諸侯不拜丹朱卻拜舜,推舜為帝。這種讓位,歷史上稱為“禪讓”。

3、鯀(gun)的兒子禹採取“開、通、疏、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為部落聯盟首領。

4、禹禪讓帝位給伯益,禹的兒子啟奪位稱帝,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自此世襲製取代了禪讓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歷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堯”、“桀驁不馴”都出於此人。

6、“湯”以“網開一面”展示他的仁慈,並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擁戴,後打敗夏桀,滅夏建商;湯又名成湯,是堯舜時期契(qi)的後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開國功臣,也是中國第一位賢臣,歷史上被視為臣道的楷模,後輔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執政,親作《伊訓》、《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從商朝開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紂和夏桀一樣是典型的暴君,歷史上有“桀紂”並稱。紂創造了“炮烙”、“蠆(chai)池”等刑罰,造“鹿臺、酒池、肉林”,勞民傷財,草菅人命。

10、姬昌,後人尊稱周文王,實施仁政,有太顛、辛甲大夫、閎(hong)夭、散宜生等賢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輔佐下奠定了滅商的基礎,著有《周易》,將八卦演為64卦,並做卦辭、辭。

11、殷商“讒言進用,忠良遠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裝瘋、微子出走,周武王興兵伐紂,奴隸倒戈,紂王鹿臺自焚,奸臣惡來、費忠被斬首,殷商滅亡,周王朝誕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齊、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魯,後有周公輔成王,“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典故。

12、周幽王千金難求妃子(褒姒)笑,烽火連臺戲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國都鎬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殺,西周滅亡。太子即位,為周平王,遷都洛邑,史稱東周。

13、東周在歷史上分為“春秋”“戰國”兩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齊桓公,與後來的晉文公(重耳)、宋襄公、秦穆公、楚莊公一起,在歷史上被稱為“春秋五霸”。

14、“管鮑之交”指春秋時期,齊國齊桓公的兩位賢臣管仲和鮑子牙之交。

15、“秦晉之好”指秦穆公幫助流亡在秦國的晉國流亡公子重耳回國做了國君,並將自己的女兒文嬴(ying)嫁給了重耳,成就了“秦晉之好”。

16、鼎是古代國家權力的象徵,楚莊公問鼎之輕重,有取代周室之意,“問鼎中原”源於此。

17、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歷經22年,復仇雪恨滅吳國,成為春秋時代最後一個霸主。

18、范蠡(li),是勾踐成霸業的主要謀士,跟隨勾踐20多年,殫精竭慮。相傳范蠡獻美女西施於吳王夫差,使其沉於美色,越由此滅吳。勾踐成霸業後,尊其為上將軍。但范蠡認為:“大名之後,難以久居”,認為越王“可與同患,難與處安”,後攜西施隱退到陶邑經商,身家鉅萬,人稱為“陶朱公”,被後世商人奉為保護神。

19、“三家分晉”:春秋時期,晉國的兵力雖然強大,但“政出多門”不能統一力量重振霸業,多年後被“韓、趙、魏”三家分割而亡。

20、商鞅變法:商鞅(yang),原名公孫鞅,秦孝公期間,其通過變法使秦國變的強大,但因執法惹了太子,太子(秦惠文王)即位後用車裂之刑(五馬分屍)將其處死,可謂商鞅“作繭自縛”。

21、孫臏與龐涓本是同門師兄弟,但龐涓嫉妒孫臏的才能,獻讒言於魏帝,並將孫臏的髕骨挖掉,孫臏裝瘋被齊國營救,後有“圍魏救趙”的事蹟,並在一次戰役中設計大敗魏軍,誅殺了龐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多行不義必自斃”就是此事給後人的啟示。孫臏著有《孫臏兵法》。

22、戰國時期四大公子:齊國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魏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

23、自秦孝公起,強大的秦國便有了統一天下的雄心,於是“齊、楚、燕、韓、趙、魏”六國便“合縱”抗秦,秦謀士張儀“連橫”散聯盟,為秦國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24、屈原投江,屈原名平,楚國王室貴族,我國偉大的詩人,政治家、思想家,愛國人士,因遭讒言被流放,後因不忍看到國家(楚國)淪亡,抱石自投汨(mi)羅江,百姓乘舟尋屍不遇,為防魚兒蠶食,用竹筒盛米倒入江中,後演化為賽龍舟、包粽子。屈原著有《離騷》、《天問》、《九章》等愛國詩篇,被後人整理為《楚辭》流傳至今。

25、藺相如完璧歸趙,廉頗(po)負荊請罪。

26、趙括紙上談兵:秦國攻打趙國,老將廉頗據守,秦無策,後秦使離間之計,調離了廉頗,趙國任趙括統兵,此人只識紙上談兵,並無實戰之能,被秦將白起打敗,40萬趙兵,除240名年幼者,全部被坑殺於長平,成為歷史上的一大慘案。

27、毛遂自薦:毛遂,趙國平原君趙勝門客,因秦攻打趙國時,說服楚國合縱抗秦,而“鋒芒畢露”且“脫穎而出”,“穎”指錐子的柄。

28、信陵君竊符救趙:戰國時期,秦國圍攻趙都邯鄲,平原君一面與楚合縱(毛遂),一面委託信陵君向魏王求救,魏王被秦國威脅未允,信陵君竊取兵符,假魏王將令出兵救趙,事成後留在趙國未歸。

29、荊軻刺秦王:秦王嬴政執政後,滅韓、趙,並攻佔燕國,燕國太子丹派勇士荊軻刺殺秦王,“圖窮匕見”,刺殺未果,丟了性命,可他英勇機智、不畏強暴、視死如歸的精神永垂青史。

30、秦始皇統一中國:秦王先後滅韓、趙、燕、魏、楚、齊山東六國,實現了中國的統一,並決定採用皇帝的稱號,自稱“始皇帝”,秦始皇建立了一套封建專制制度,實行中央集權統治,地方實行郡縣制,同時採用丞相李斯的建議,“書同文、車同軌”,統一貨幣、度量衡;為抵禦匈奴的侵犯,修築了西起臨洮(tao)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另一方面又焚書坑儒,實行愚民政策;大興土木,橫徵暴斂,導致民不聊生,在他死後不久便被農民義軍推翻。

31、陳勝吳廣起義:秦始皇死後,其十八子胡亥(hai)篡位稱帝,即秦二世,在郎中令趙高(有“指鹿為馬”典故)的唆使下,變本加厲,繼續興建阿房宮,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兵夫屯長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全國各地紛紛響應,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反秦農民大起義。

32、西楚霸王項羽:陳勝、吳廣被害後,反秦聲勢以南方會稽郡最大,其首領是楚國大將項燕的兒子項梁和侄子項羽,北上進軍沿途收編了劉邦、英布、呂臣的反秦武裝,並在鉅鹿一戰,破釜沉舟,一舉擊潰了秦軍主力,扭轉了反秦戰局。

33、鴻門宴:反秦義軍劉邦攻下秦都咸陽,秦王朝滅亡,西楚霸王項羽從范增之計預設鴻門宴剷除劉邦,劉邦攜張良、樊(fan)噲(kuai)赴宴,席間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劉邦在項伯、樊噲的養護下得以逃脫。

34、蕭何月下追韓信:漢王劉邦謀士蕭何月下追回了韓信,並舉薦給劉邦為將軍,韓信採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攻下三秦,佔據關中,後協助劉邦擊敗項羽建立漢朝。劉邦做了皇帝后,以韓信匿藏項羽部下將其治罪降職,後蕭何與呂后(劉邦妻)設計將韓信處死,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35、霸王別姬:劉邦趁項羽出兵之際,自漢中出擊攻佔了項羽都城彭城,項羽回攻,大敗漢軍,擒獲了劉太公和呂雉(zhi),劉邦求和,范增未允,劉邦用反間計離間了范增,又以劃分楚河漢界為誘救回老小,後採用韓信的十面埋伏之計將項羽困在垓(gai)下,項羽愛妻虞姬,唱罷“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拔劍自刎,一代名姬香消玉損。項羽退至烏江,烏江亭長勸其退回江東稱王,項羽無顏見江東父老,在烏江邊拔劍自刎,“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西楚霸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36、呂氏之亂:呂雉,劉邦結髮之妻,其子劉盈即位,呂氏便執掌大權,進入了呂后時代,呂后為人陰險毒辣、殘酷無情,殘害劉氏家族,欲將劉氏天下改為呂氏天下,其中,將劉邦愛妾戚夫人,砍手足、挖出雙目、薰聾耳朵、弄啞喉嚨,扔進豬圈,做成“人彘(zhi)”。呂氏執政16年,死後,劉氏勢力消滅呂氏家族勢力,迎立劉邦之子劉恆為帝,恢復了劉氏家族的統治。但呂氏繼承了漢高祖開創的“與民休息、無為而治和對外和親”政策,是歷史上值得肯定的一面。

37、飛將軍李廣:漢朝猛將,一生抗擊匈奴,贏得飛將軍美名,後被衛青陷害引劍自刎。有唐詩人王昌齡詩云:“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龍城飛將說的就是李廣。

38、衛青和霍去病:均為西漢時期抵抗匈奴的將軍,“匈奴不滅,無以家為也”是霍去病一生的寫照,霍去病病逝年僅23歲。

39、張騫通西域:西漢張騫是歷史上第一位有影響的對外友好使者,二次出使西域,對開闢絲綢之路卓有貢獻。

40、司馬遷寫《史記》:西漢司馬遷秉承父志編寫《太史公記》(《史記》),因替大將李陵求情被漢武帝處以“腐刑”,忍辱含垢(gou)地生存,深知:“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6年出獄後奮發著述,終於完成了《史記》,歷時10餘年,共130卷,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41、昭君出塞:王昭君,漢元帝時宮女,名王嬙(qiang),字昭君,因未行賄畫師毛延壽而被醜化,不得寵幸。後漢室與匈奴和親嫁給匈奴單于,出塞途中因曲哀人豔,南飛大雁為之駐足,故有“落雁”之稱。從此,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60餘年,王昭君成為民族團結的象徵。

42、王莽改制:漢成帝時大司馬,公元8年,王莽篡漢位稱帝,該國號“新”,進行了一系列的改制,均未成功,公元25年,漢皇族子弟劉秀推翻了王莽新朝,建立了東漢王朝。

43、馬援老當益壯:東漢大將馬援,曾言:“大丈夫立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其以“堆米為山”分析戰局也是戰爭史上的創舉。

44、班超棄筆從戎:班超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大探險家,通軍事,有膽氣。40歲出使西域,71歲回洛陽,歷經31年,招撫了西域鄯(shan)善、于闐(tian)、龜茲等50餘國再度隸屬於東漢統治。

45、黨錮(gu)事件:指東漢漢桓帝時期,以李膺(ying)、陳蕃為首的官僚集團與以郭泰為首的太學生結成朋黨,抨擊宦官的黑暗統治。官宦依靠皇權,兩次向黨人發動迫害,史稱:“黨錮之禍”,時光荏(ren)苒(ran),黨人“殺身以成仁”的氣節為歷代文人所推崇。

46、黃巾軍起義:東漢晚期,官宦和外戚兩大集團交替專政,社會動盪不安,民眾流離失所。冀(ji)州鉅鹿人張角提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舉行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規定義軍以黃巾纏頭,故稱“黃巾起義”,後被官軍鎮壓,餘部作亂了20餘年,使得東漢王朝奄奄一息。

47、董卓專權:黃巾起義後,各地豪強以鎮壓黃巾為名,招兵買馬,擴充實力,割據一方。涼州軍閥董卓以剷除宦官為名進京駐守,廢少帝,立陳留王劉協為帝(漢獻帝),董卓自封相國,獨攬大權。驍(xiao)騎校尉曹操,聯絡冀州袁紹,聚集各州郡人馬,選袁紹為盟主,進軍洛陽。董卓得知,遷都長安,燒燬洛陽城。

48、袁紹盡滅宦官:東漢末年,宦官當政,大將軍何進召前將軍董卓進京協助誅滅宦官,反被宦官謀殺,袁紹、袁術引兵入宮,大殺宦官兩千多人,宦官張讓、段珪(gui)挾帝出逃,後被逼投水自盡。

49、王允巧誅董卓:董卓挾天子專橫當道,發展到“董卓不除,國無寧日”的地步,司馬王允將義女貂蟬同時許給呂布和董卓(義父子關係),使之反目,並挑唆呂布將董卓誅殺。

50、挾天子以令諸侯:王允定計誅董卓,執掌朝政,董卓部將郭汜(si)帥大軍攻陷長安,呂布出逃,王允被殺,郭汜當政,國舅董承及部將楊奉護漢獻帝出逃,被曹操接至許昌為都,曹操自封大將軍,開始了“挾天子以令諸侯”。

51、官渡之戰: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與北方的袁紹產生了衝突,公元200年,袁紹派軍10萬進軍,先是大將顏良、文丑被暫降曹操的關羽所殺,形成了官渡對峙。袁紹謀士許攸(you)獻計不被採用,且家人被拘捕,棄袁投曹,並向曹操獻計火燒袁紹糧營烏巢,一戰將袁紹擊敗,兩年後袁紹憂憤而亡。官渡之戰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而後曹操各個消滅袁紹殘餘,統一了北方。

52、華佗:漢末註明醫學家,外科技術尤為精湛,首次將全身麻醉(酒服麻沸散)應用於外科手術。並模仿“虎、鹿、熊、猿、鳥”5種禽獸創編了“五禽戲”。

53、三顧茅廬:袁紹敗北,劉備投靠劉表,屯駐新野小縣,訪襄陽水鏡先生司馬徽(hui)知: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臥龍”諸葛亮,字孔明,劉備三訪襄陽隆中,求得諸葛亮出山輔佐,並按照《隆中對》“東聯孫吳,西據荊益,南和夷越,北抗曹操”的策略,成就了三分天下的大業。

54、赤壁之戰:曹操消滅袁紹統一北方,預南下掃平劉表和江東孫權,劉表病故,次子劉琮(cong)繼位,向曹操遞了降表,劉備腹背受敵,撤往江陵,被曹軍在長阪坡追上,幸有趙雲、張飛奮力拼殺得以脫險,退至江夏與劉琦匯合;同時,孫權接到曹操檄文,勸其投降,魯肅獻計聯合劉備抗曹,任周瑜為大都督,程普為副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領兵五萬赤壁下寨抗曹。因北方士兵不習水戰,曹操採用龐統之計將戰船連在一起,孫劉聯盟設反間計(蔣幹中計)、苦肉計(周瑜打黃蓋),並巧借東風,火燒連營,曹操敗走華容道,被關羽所放(曹操對關羽有救命之恩),逃回江陵。赤壁一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55、孔明巧取荊襄:周瑜在赤壁大敗曹操後,諸葛亮乘周瑜和曹仁周旋之計,略施小計,兵不血刃,巧奪南郡、荊州和襄陽。劉備喪偶,周瑜生計,用孫權的妹妹向劉備招親為由,欲將劉備騙到南徐,以換回荊州。劉備協同趙雲如約而至,在諸葛亮三個錦囊的幫助下,帶著妻子安全回到荊州,所謂“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56、建安七子:在曹操統治集團裡,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can)、徐幹(gan)、阮瑀(yu)、應瑒(yang)、劉楨(zhen)主導文壇發展。

57、公元220年,一月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曹操在洛陽病逝,十月,曹丕稱帝,建魏,東漢滅亡。

58、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

59、關羽因大意失荊州,公元222年,劉備為奪回荊州,替關羽報仇,出兵三峽,進攻東吳,在彝(yi)陵猇(xiao)亭被陸遜打敗,於次年病逝。

60、自蜀漢建興5年起,諸葛亮上書《出師表》給後主劉禪(shan),六次出兵北伐,史稱“六出祁山”。在最後一次北伐,至五丈原,終因心力交瘁(cui),病逝,年僅54歲。雖然沒有實現統一中原的願望,但他的智慧和品格萬古流芳,他為蜀漢的鞏固和發展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61、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稱帝,國號吳,遷都建業,至此“三國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62、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件”,殺曹爽、何晏(yan)等,司馬氏至此專權魏國。

63、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mao),曹丕之孫,公元260年,因司馬昭權勢日重,危及帝位,聲稱司馬昭代魏之心,路人皆知,率殿中衛士、僮僕討伐司馬昭未果被害;曹髦死後,司馬昭立曹奐(huan)為帝,即魏元帝,自己獨攬大權。

64、三國歸晉:司馬昭立了魏元帝后舉兵進攻蜀漢,蜀漢後主劉禪昏庸透頂,是扶不起來的天子,在奸佞(ning)宦官黃皓(hao)的唆使下負荊而降,劉備、諸葛亮千辛萬苦開創的蜀漢政權從此滅亡。蜀漢滅亡不久,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為晉武帝,建立了晉朝,公元279年,起兵滅吳,三國歸晉,全國統一。

65、公元290年,晉武帝病重,弱智太子司馬衷即位,為晉惠帝,晉惠帝皇后賈南風(賈后)陰險毒辣,先後除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wei),廢太子(後毒殺),趙王司馬倫聯合齊王司馬囧(jiong)廢除賈后,司馬倫稱帝,之後各諸侯為爭奪皇位展開了廝殺,有: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囧、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yong)、長沙王司馬乂(yi)、東海王司馬越,加上被賈后所殺的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史上稱“八王之亂”,持續16年,獨剩東海王司馬越,司馬越毒死晉惠帝,立司馬熾(chi)為帝,即晉懷帝,西晉王朝從此衰落。

66、公元308年,匈奴人劉淵稱帝,國號漢,十六國開始,公元316年漢軍大舉進攻西晉都城長安,晉愍帝赤上身,乘羊車出城請降,西晉滅亡。次年東海王司馬越侄司馬睿(rui)在南方建業正式稱帝,為晉元帝,建立東晉王朝,任王導為宰相,共同執掌朝政,實為“王與馬,共天下”,司馬睿亦因不滿“王馬共天下”的局面,最終抑鬱病死。

67、十六國:從劉淵的後漢開始,北方的一些民族先後建立了許多國家,史上稱為“十六國”,南方由東晉統治。十六國與東晉並立百餘年。

68、南北朝:公元420年,東晉將領劉裕登基,國號“宋”,統治南方,晉恭帝退位,東晉滅亡;次年劉裕毒殺晉恭帝,開了殺“禪讓退位者”的先例。北方的北魏滅掉北方的幾個小國,結束了十六國分裂的局面,公元439年統一了北方。南方的宋和北方的魏分統天下,並立百餘年,歷史上把這段時期叫“南北朝”。

69、科學巨匠祖沖之就是南北朝時期的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家和機械製造家。他所創制的《大明曆》,確定一年為365.2428天(與現代科學確定的只差50秒),開闢了曆法史的新紀元;祖沖之是世界上最早把圓周率數值推算到7位數字以上的科學家;祖沖之還和他的兒子解決了球體體積的計算,後人稱之為“祖氏原理”。於公元500年逝世,享年72歲。

70、淝水之戰:十六國時期,前秦苻(fu)堅討伐東晉,其先鋒部隊被晉軍擊潰,秦晉兩軍夾淝水對陣。晉軍要求秦軍後撤,以便渡河一決勝負,在秦軍撤退之際,秦軍中有人疾呼:秦軍敗了,秦軍大亂,晉軍乘勝出擊,大獲全勝。僥倖逃脫者丟盔棄甲,連聽到“風聲鶴唳(li)”也以為是晉軍到了。這就是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戰”。

71、顧愷之:東晉時期繪畫卓越的代表人物,是我國早期繪畫理論家,代表作《洛神賦圖》。

72、公元581年,楊堅滅北周,稱帝,國號隋,為隋文帝,建都長安。楊堅登基後以“節儉”、“殺貪官汙吏”穩定了政權,後進行了系列的改革,其中最大的功績是,廢除了曹魏以來的九品中正制,開創了科舉制。公元587年,隋文帝舉兵南下,消滅了南朝的最後一個朝代“陳朝”,統一了中國,結束了270年(東晉、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73、公元604年,楊堅次子楊廣,弒父殺兄奪取皇位,是為隋煬(yang)帝,公元617年,晉陽太原留守李淵起兵反隋,攻入長安,立代王侑(you)為帝。公元618年三月,隋煬帝被右屯衛將軍“宇文化及”殺於江都,五月李淵在長安廢隋恭帝侑,稱帝,國號唐,建元武德,是為唐高祖,隋朝滅亡。

74、決戰玄武門:唐高祖李淵有四子:三子玄霸早亡,長子太子建成、次子秦王世民、四子齊王元吉。長子建成、四子元吉因懼怕李世民的勢力,屢次設計謀殺李世民,公元626年,李世民伏兵玄武門,殺太子建成、齊王元吉,高祖立李世民為太子,八月李世民即位,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

75、房謀杜斷:指唐太宗的兩個得力的宰相,房玄齡、杜如晦,房玄齡善於謀略,杜如晦能斷大事,二人默契配合共同輔佐唐太宗,唐太宗視為自己的手臂 76、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與吐蕃(bo)王朝松贊干布和親,為加強藏、漢兩族的友好作出了貢獻。

77、玄奘(zang)西遊取正經:公元627年,陳玄奘孤身西行取經,歷經大小110各國家,到達佛教聖地—天竺,公元645年返回長安,歷時18年,帶回佛經600餘部,著《大唐西域記》。

78、公元649年五月,唐太宗病逝,天宗九子李治(唐高宗)即位,唐太宗在位期間“偃(yan)武修文”,使得百姓安居樂業,文化燦爛,國力鼎盛,史稱“貞觀之治”。

79、女皇武則天:公元655年,唐高宗廢皇后王氏,冊立武則天為皇后,自此,武氏獨攬內宮大權,660年,因高宗患風眩,目不能視,下詔委託武則天協理政事,武則天從參政步入執政;674年武則天與高宗同殿聽政,共受朝拜,天下稱“二聖”,公元683年,高宗卒,武則天立三子李顯為帝,是為唐中宗,自為皇太后臨朝聽政,次年,武后廢中宗,改封廬陵王,立四子李旦為帝,是為睿宗。公元690年,武則天在“上尊天示”“順從眾議”下,登臨大寶,改唐為“周”,自號“聖神皇帝”,武則天稱帝后,大開科舉,破格用人,獎勵農桑,發展經濟,知人善任,容人納諫,在其掌理朝政的半個世紀,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為後來的“開元盛世”打下了基礎。

80、請君入甕(weng):武則天稱帝,平定徐敬業叛亂後,為除掉反對她的唐朝宗室和大臣,昭告國人告密,告密者可以做官。因此出現一批因告密起家的人,其中:索元禮、周興、來俊臣是典型例子,三人辦案嚴刑逼供、手段殘忍,害死了許多無辜的人,後來有人告密周興造反,來俊臣“請君入甕”將其治罪,周興在被流放的途中被人暗殺;索元禮因害人太多,民憤太大,被武則天處死;來俊臣預謀害當時勢力強大的武則天侄子武三思和太平公主,被後者先發制人,揭了老底,也被武則天處死。

81、狄仁傑桃李滿天下:武則天十分信任和推重狄仁傑,凡事均仰仗他的決斷,尊稱“國老”,狄仁傑向武則天舉薦了很多人,後來都成了唐代名臣,包括宰相張柬之,治理天下的賢能之臣,皆出自狄仁傑的門下,故稱“桃李滿天下”。

82、公元705年,武則天重病,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殺張易之、張忠昌,唐中宗李顯復位,恢復國號唐,十一月武則天去世。 83、唐中宗復位後,讓其妻韋后當權,公元710年,中宗卒,唐睿宗的兒子李隆基起兵殺韋后,擁其父戴睿宗復位,兩年後,睿宗傳位給李隆基,是為“唐玄宗”。唐玄宗在宰相“姚崇、宋璟”輔佐下,吏治不紊、綱紀有條,再次出現了“天下大理”的中興局面,史稱“開元盛世”。後來被奸相李林甫(fu)、楊國忠(楊玉環的同族哥哥)破壞殆盡。

84、公元713年,高宗之女(武后生),太平公主謀反被玄宗賜死,其黨羽及兒子們盡數被誅殺,同黨竇懷貞被改姓“毒”,王晉改姓為“厲”,以作為懲罰。宦官高力士因誅逆有功被破格提升,官宦之盛從此開始。

85、公元718年,日本遣使中國,受唐皇帝接見,獲贈大量朝服。次年,日本天皇下令,舉國仿衣隋唐,遂成為和服基礎。

86、公元713年,日本留學生阿倍仲麻呂隨遣唐使團來到中國,考中進士,在唐朝政府擔任官職,唐玄宗賜名:晁(chao)恆。同期唐朝和尚鑑真東渡日本,將中國豐富的文化傳到日本。兩位中日友好的使者最終都客死他鄉。

87、李白和杜甫是歷史上最傑出的詩人,李白,字太白,後人稱為“詩仙”,是繼屈原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杜甫,字子美,後人稱為:“詩聖”,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公元744年,兩位文學巨匠在洛陽相遇,成為歷史佳話,聞一多曾把二人的相遇比喻成太陽和月亮的相碰。

88、安史之亂:唐玄宗執政後期,范陽節度使安祿山以討伐楊國忠為名,在范陽起兵,攻陷洛陽,安祿山自立為帝,號大燕皇帝,之後安祿山被兒子安慶緒所殺,唐軍乘機收復長安、洛陽。不久安祿山部下史思明重新攻陷洛陽,也稱大燕皇帝,後又被兒子史朝義所殺,此次叛變持續了8年,史稱“安史之亂”,也是由盛到衰的轉折點。

89、楊貴妃,小字玉環,“姿色冠代”,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公元745年被唐玄宗冊為貴妃,深得寵愛。安祿山叛亂攻陷潼關,唐玄宗攜楊貴妃逃離長安,至馬嵬(wei)驛,將士殺奸相楊國忠,玄宗被逼縊殺楊貴妃,卒年38歲。

90、唐代兩位著名的書法家:顏真卿、柳公權,後人並稱“顏筋柳骨”來形容書法風格。 91、唐末,公元875年,王仙芝起義,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黃巢率眾響應,公元880年黃巢義軍攻克長安,唐僖宗南逃,黃巢稱帝,改號大齊。公元884年,唐李克用、朱全忠擊敗黃巢義軍,黃巢至狼虎谷自殺,起義失敗,唐朝也迅速走向衰亡。

92、唐朝末期,經過藩鎮混戰,官宦專權,朋黨之爭,以及農民起義,唐王朝已處風雨飄搖之中,於公元907年被朱全忠所滅,唐高祖李淵創立的大唐近300年(公元618年至907年)的基業退出歷史舞臺。

93、唐王朝滅亡以後的53年中(公元907年至960年),中國先後經歷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的更替,公元960年後周“點檢”(職位名稱,相當於皇家部隊司令)趙匡胤(yin)在陳橋驛發動兵變,“黃袍加身、拜呼萬歲”,奪取周政權,即位皇帝,建立宋朝,是為宋太祖,建都開封。

94、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解除了禁軍大將石守信、王審琦的兵權,不久用同樣的方式罷免了個藩鎮的節度使,加強了中央集權。

95、北宋王小波起義:川蜀地區王小波、李順因不堪官府的壓榨剝削,聚眾起義,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次提出“均貧富“的農民義軍,後被官軍鎮壓。

96、寇準抗遼:寇準是北宋名相,宋太宗時期入朝任職,因剛正不阿被貶;宋真宗即位後,再次被啟用任宰相。對北宋抗遼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公元1004年,契丹大舉南下攻宋,兵至澶州,寇準力主宋真宗親征,挫敗契丹前鋒,雙方議和,訂立“澶州之盟”。

97、靖康之恥: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再度南侵,攻陷太原,直逼京都汴京,徽宗、欽宗二帝被金人俘獲,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恥”。公元1127年,徽宗九子康王趙構在臨安(南京)即位稱帝,是為宋高宗,南宋開始。

98、靖難之役:明太祖開國後,將自己的子孫加封為王,鎮守邊疆。藩王權力很大,最受器重的是燕王朱棣。公元1398年,明太祖去世後,皇太孫朱允炆即帝,是為惠帝,史稱建文帝。建文帝即位後,為保護自己的皇權,決定削藩,各藩王先後被革去兵權。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以“清君側”為名,北平起兵,其部隊稱為“靖難軍”,此次內戰史稱“靖難之變”。三年後,燕軍攻陷京都,建文帝失蹤(傳說是建文帝自焚宮中),朱棣即位,是為明成祖,成為明代第三個皇帝。 99、土木之變:公元1449年瓦刺太師也先兵犯大明,明英宗親征,兵敗退至土木堡,明英宗被俘,史稱“土木之變”;國不可一日無主,於是,在群臣的簇擁下朱祁鈺即位,是為明代宗,史稱景帝。景帝力主抗戰,任命于謙負責指揮保衛北京,並取得了勝利,趕走了侵略軍。“北京保衛戰”在明朝歷史上乃至中國歷史上都佔有重要的地位。

100、奪門之變:于謙趕走了瓦刺軍,明英宗被放回後宣佈退位,被代宗軟禁起來,1457年,明代宗病重,大臣徐有貞、宦官曹吉祥擁太上皇英宗復位,史稱“奪門之變”。于謙等人不久被殺害。

少先隊歷史感想 篇二

少先隊

中國少年先鋒隊的前身為中國少年兒童隊,成立於1949年10月13日,1978年10月16日至26日召開的共青團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宣佈了黨中央關於我國少年兒童組織恢復中國少年先鋒隊名稱的決定,由此中國少年先鋒隊正式成立,產生這樣一個隊伍的主要目的在於提高新一代青少年的整體素質,我們應盡力做好每一件事,繼承以前革命烈士的精神,為以後的少先隊員們做好表率、帶頭作用。

中國少先隊的前身大致分為

1、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的勞動童子團;

2、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共產兒童團和少年先鋒隊;

3、抗日戰爭時期的抗日兒童團;

4、解放戰爭時期的兒童團和少先隊。而進入社會主義後,則分為

1、新中國成立後的少先隊;

2、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少先隊,無論哪種,都是默默地在為國家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在各種解放、抗日戰爭當中,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在以後的生活學習中,我也會繼續努力,以後為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

短篇歷史故事 篇三

英國人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和西方人相比,我們中國人更為重視歷史,龐大的“二十四史”就是明證。下面我們為大家帶來短篇歷史故事,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短篇歷史故事篇一

三國時期,東吳都督陸遜有一子,名叫陸抗,深通戰略,腹有良謀,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將領。由於他才能出眾,二十歲時就擔任建武校尉之職,統轄五千人馬。孫皓成為東吳國君後,封陸抗為鎮軍大將軍,讓他嚴防晉軍的進攻。

當時東吳政權非常腐敗,孫皓殘暴驕奢,好色無度,濫用酷刑,殺了很多無辜的百姓。陸抗多次上書,勸告孫皓愛護百姓,加緊訓練軍,把精力用在治國、治軍方面。但孫皓把他的意見當做老生常談,依舊吃喝玩樂,不管國家大事。

公元272年,陸抗領了旨意,統率人馬討伐叛將步闡,在邊境和晉軍對峙。陸抗知道吳國的力量不行,就與晉軍互通使者,不主動出擊。孫皓聽說後,非常生氣,派人責問陸抗為什麼吃著國家的俸祿卻不打仗。

陸抗給孫皓上了一道奏疏,勸告他說:“現在朝廷在發展農業生產、整頓政治方面沒有積極行動,反而想讓諸位將領在沙場上立戰功,殺敵將。這樣一來,我國就會用盡全部兵力,整天打仗,致使耗費的資財數以萬計,士兵極其疲勞。敵人的力量沒有受到損失,而我們自己倒像是得了一場重病。”

陸抗還指出,目前晉國勢力很強,吳國勢力弱小。要想戰勝大國,就必須停止用兵,增強國家實力,等到天下有變再主動出擊。

孫皓看罷陸抗的奏疏,並不贊成,而且覺得陸抗這個人不聰明,難以統兵。後來,由於東吳的統治過於嚴酷,終於被晉國所滅。人民恨透了東吳政權,所以儘管東吳國破,也不同情孫皓。

短篇歷史故事篇二

春秋時期,有一次楚王率軍對絞國發動進攻。楚軍連連得勝,一直攻到絞國都城的南門。絞國軍不出城交戰,竭盡全力把守城池,楚軍幾次三番攻城,都沒有取得成功。

楚國大將屈瑕見此情形,就對楚王說:“絞國國勢弱小,處理事情很輕率而不使用計謀,我們可以利用這個弱點,用智謀取勝。”然後,他向楚王獻了一條計策。楚王一聽,認為很好,就依計而行。

第二天,楚國的幾十個士兵扮做樵夫模樣,到絞國都城周圍打柴,來引誘敵軍。絞國將領見到楚人在山上打柴,身後沒有楚軍保護,就派軍捕捉他們,結果三十個手無寸鐵的楚人被他們抓住。絞國官兵見這麼容易就獲得“勝利”,都高興得笑了起來。

過了一天,又有一群楚兵扮做打柴的樵夫,到山上引誘敵軍。絞兵發現後,沒有等到下命令,就紛紛出城,到山上捉拿楚人。這時,事先埋伏在城北門的楚兵一起衝殺出來,絞國軍很快就被打得大敗。

絞國軍遭到慘敗,城池眼看就守不住了。在這種情況下,絞國國君為了保住國家,被迫在絞國的城下與楚國簽訂屈辱的盟約。從此以後,絞國貪小便宜吃大虧的事情,便在各國中傳揚開來。

短篇歷史故事篇三

秦末農民起義軍中的一支主力項羽軍在鉅鹿一戰中,摧毀秦軍三十多萬,導致秦王朝的最終滅亡。項羽年輕勇猛,力大無窮,本領出眾,手持丈八槍,座下烏騅馬,出生人死,所向披靡。滅秦後,他仗持自己功高位尊,實力最強,自立為西楚霸王。他把秦統一了的中國又重新分封了十八路諸侯,他沒有按戰功大小、軍事實力分封,而是按自己的意願好惡而封,引起各路諸侯的不滿。其中最具實力的是劉邦,被封為漢王,統管巴、蜀、漢中一帶。這是秦王朝放逐囚犯的地方,漢軍將士多是山東人,誰也不願遠離家鄉到此邊遠的貧瘠荒蠻之地,兵將常有逃跑。

劉邦十分惱恨項羽,但他是個極有心術的人,聽從謀士計策,養精蓄銳,乘霸王發兵攻打齊國的機會,出兵攻佔關中,奪子霸王的土地,乘勝大舉東進。楚霸王大怒不已,憑著驍勇善的軍事優勢,回兵大敗劉邦,他們之間的戰爭打了整整五年。連續征戰,士兵們疲勞厭鬥,糧草不濟,老百姓也無心耕耘,難過日子。項、劉二人終於被迫休戰講和,雙方劃定以咸陽的鴻溝為界限,東屬楚地,西屬漢地,各守疆界,彼此不再侵犯。項羽劉邦交換了文書,劉又要求項羽放回在戰爭中被楚軍俘虜的父親和妻子呂氏。項羽為人慷慨,立即放了這兩個重要的人質,劉邦感激不盡。

第二年,劉邦突然背信棄義,利用項羽撤兵的機會,全力追擊殲滅楚軍。楚霸王勃然大怒,痛罵劉邦這個背信棄義的小人,迅速集結三十萬人馬,回擊劉邦的漢軍。他憑著手中一支丈八長槍和無比的勇猛,所向無敵,直殺得漢軍漢將抱頭鼠竄,迅速敗退領地成皋,關上城門,叫戰不出。

劉邦是個善於用智謀的人,手下又有一批足智多謀的軍師和將軍,他們決心聯合齊王韓信、魏相國彭越等各路實力強大的諸侯一起合圍項羽。劉邦還許下諾言:只要打敗項羽,他將把臨淄和大梁的土地劃歸韓信和彭越。各路諸侯得到許諾,更加擁戴劉邦,幾支人馬匯合一處,兵多糧足,聲勢浩大,一場圍剿西楚霸王的戰爭就要開始。

劉邦首先拜帥的是足智多謀、能征慣戰的韓信。他們第一個軍事行動,就是用謀士張良的計策,乘楚軍圍攻固陵之時,悄悄派出五千精兵繞到楚軍屯糧草的營地,放火燒燬楚軍的糧庫,埋下霸王項羽日後作戰無有糧草供應的禍根。

項羽神勇無雙,手下部將個個驍勇善戰。如何設計將項羽調出自己的營帳陣地,誤人一個有進無退的絕路,合圍起來,全部殲滅呢?元帥韓信親自帶領謀士四處察看地形。終於選中在安徽九里山中,調兵遣將設下十面埋伏,同時又派出能言善辯的謀士李左車詐降,取得項羽的信任,引誘他進入十面埋伏的圈套。

霸王項羽擁有幾十萬人馬,但兵力遠不能與合圍的劉邦大軍相比,他決心深溝高壘,守住城池,不與劉邦的龐大軍正面作戰硬拼死殺。何況江東是項羽起兵的地方,人心歸向霸王,只要耐心堅守陣地決不貿然出擊,一兩個月後,漢軍糧草接濟不上,必會不戰自退。然而項羽最大的遺憾是身邊沒有聰明能幹的謀土。

這天,項羽的伯父項伯面帶興奮匆匆報告,說是漢軍中有個投降的謀士李左車求見大王,願為大王效力。項羽正愁沒有人為自己出謀劃策,白天而降一個李左車,真是驚喜交加。何況這個李左車的遭遇人所共知:他曾在趙王駕前輔佐國事,不得重用;他投奔韓信,韓信受封齊王后,驕傲自信,凡有策劃皆由自己決斷,對帳下謀臣言不聽,計不從,逃離者十有八九,自然李左車也難逃這種境遇。項羽對李左車很是看重,立即派人將他引進帳中盤問、考察,李左車恭謙謹慎,一副十分真誠的模樣:“大王,我一身無依,四海為家,願投麾下,如能得到大王信任,就是叫我以命相抵,我也願意。”項羽對他言談舉止十分滿意,然而目前兩軍正在交戰,詐降的奸細太多,不可不防啊!項伯一旁直言相探:“兩國交兵,不得不防詐降之人。”

“我不過是個謀士,又不能帶兵上-陣作戰,就是有什麼計策,也只不過是說出來,由大家商議,聽不聽最後還在大王。至於您這邊力量的虛實佈置,韓信早有探報,根本不需要我冒殺頭的危險詐降探聽。大王倘若見疑,是臣兩眼不明,誤投其主,實為最大的愚蠢,莫若死在大王面前,以明心跡。”

說罷,李左車便往身邊柱上撞去,被眾人救下。李左車是個學識淵博的智者,霸王又見他赤膽忠心,自然也是想從他嘴裡探聽劉邦大營的虛實,就把他留在身邊任用。

項羽大軍堅守陣地,不予出擊,整座大營靜悄悄的,以逸待勞。這日探子忽然飛馬來報,說韓信大軍兵屯垓下,貼出榜文辱罵大王,細作抄來,獻與大王細看。榜文寫道,人心皆背楚,天意屬炎劉,劍光生烈焰,要斬項王頭。

項羽生性剛烈暴躁,點火就著,豈能容忍別人惡意取笑?!馬上就要點兵去捉拿韓信,周蘭等眾將拼命攔阻:“這是韓信的誘兵之計,不過是寫了這麼幾句狗屁不通的詩文,煽動大王怒火,您萬萬不可輕舉妄動。”

項羽轉身故意徵求李左車意見。

李左車道;“韓信本是自大狂妄之徒,故意口出狂言,根本嚇不倒大王。不過,依我看,您要儲存自己的實力,也不能老躲著不動,您想韓信他們豈能久等不戰,臼白讓士兵和戰馬消耗糧草,他們見您久守不攻,必會轉移力量去攻打您的領地彭城,如彭城失守,您可就無家可歸了。您若主動領兵出戰,打了勝仗,自然可破劉邦漢軍;若不能勝,您還可以退歸彭城,此乃進可以戰,退可以守的萬全之策。不過,我是初來之人,不敢多話。”

李左車巧舌如簧,力排眾議,左右逢源,處處有理,終於說服了剛愎自用的項羽主動出擊,率領10萬大軍向垓下進發。

項羽重臣虞子期是愛妃虞姬的哥哥,對項羽忠心不二,他察言觀色,早巳看出李左車心術不正,但項羽很難聽取別人的看法,他萬般無奈,只有去找妹妹勸說項羽回心轉意。虞姬跟隨項羽征戰多年,不但美貌聰明,因自幼讀書習劍,很能理解丈夫的稟性,常為丈夫分憂解難,項羽也能聽她勸解。今日聽哥哥所談李左車之事,憂慮萬分,暗暗著急:霸王這種獨斷專行、拒納忠言的狂傲性格,日久必敗於劉邦之手。

很晚,項羽才回到營帳安歇,虞姬見項羽面色陰沉,越發小心伺候,為他脫盔解甲,輕聲細語問他為何氣惱。項羽說:“劉邦這個忘恩負義的小人,會合各路諸侯與我討戰,還四散揭帖毀謗孤王。”

虞姬乘機勸道:“用兵之道,在於知己知彼,若以一時氣憤,草率出兵,恐怕劉邦漢兵勢眾,韓信用兵多詭詐,終非是大王之福啊!”“妃子之言,句句有理,孤若遲遲不敢出兵,豈不被天下諸侯取笑?”

“大丈夫能屈能伸,何懼別人恥笑?再說李左車伶牙利齒,底細並未摸清,需要多加小心為是。”

項羽攻心已定,連虞姬的苦口婆心也覺得煩躁囉嗦:“孤從起事征戰,從未打過敗仗。孤此番出兵,若不滅漢誓不回程。妃子不必多言,明日發兵,妃子隨孤同行!”

虞姬怕惹惱項羽,不再多言,命人擺酒,伺候大王痛飲解憂。

第二天,楚營號角聲鳴,旌旗招展,項羽登臺,點齊各路兵馬,準備出戰。忽然天上烏雲翻滾,颳起一陣狂風,將纛旗旗杆咔啦啦攔腰折斷,項羽座下烏騅遍體抖戰,蹦跳咆哮。眾兵預感不祥,大驚失色,項羽愛將周蘭勸道:“旗折馬吼,于軍不利啊!”

虞姬也勸:“今日出兵;望大王聽從勸諫,方能百戰百勝。”

項羽鼻子裡哼了一聲,他與劉邦交手七十次征戰,從無敗績,今日,箭上弦,刀出鞘,出發在即,豈有退回之理?!

在此關鍵,李左車又乘勢向霸王報告一個好訊息:韓信好大喜功,聚攏來眾多兵將,卻不知拖累也太大了,眼看糧草接濟不上,他已命令一部分軍返回駐地,漢王劉邦也領著一部分人馬回了成皋,我們應乘此機會,加速行軍出擊漢軍。項羽聽此訊息,進攻的決心更加堅定,立即帶領大軍快速向垓下進發。

「小編提醒」喜歡關注歷史,尋找世界未解之謎的小夥伴!

本期最火熱文「胄與冑真的是兩個字嗎?」

(關注本號可閱讀全文及答案)

強烈建議您掃掃下面二維碼,一起跟小編進入浩瀚的歷史海洋!

少先隊歷史故事 篇四

中國少年先鋒隊(簡稱“少先隊”)是中國少年兒童的群眾組織,是少年兒童學習共產主義的地方,是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預備隊。1949年10月13日是中國少年先鋒隊建隊日,也是各學校選拔新隊員的日子。下面我們為大家帶來少先隊歷史故事,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少先隊歷史故事篇一

1934年秋,主力紅軍撤離中央根據地。參加了主力紅軍的父親出發前給冬子留下了一顆閃閃的紅星。冬子把它當作寶貝似的收藏了起來。

紅軍一走,大土豪胡漢三又回來了,柳溪又陷入了白色恐怖之中。冬子的母親作為游擊隊的交通員,走東村奔西莊地傳達著黨的精神。在一次行動中,冬子媽被胡漢三的“靖衛團”圍困在燃燒著熊熊烈火的草屋內……母親的從容就義,使小冬子突然長大了許多,他懷揣爸爸留下的紅星,承擔起了游擊隊交通員工作。他為山上游擊隊籌鹽,巧妙地躲過了“靖衛團”的搜查。冬子還機靈地做了米店的夥計,搞到了確切的情報,破壞了胡漢三的搜山計劃。冬子在沉著自如地對付了胡漢三的多次試探和盤問後,抓住良機,砍死了胡漢三。

1938年,江南遊擊隊準備開赴抗日前線,冬子和父親又見面了。他帶上那顆儲存了多年的紅星,成了一名真正的紅軍戰士。

少先隊歷史故事篇二

抗戰時期,生活在白洋澱的小男孩張嘎與唯一的親人奶奶相依為命。為了掩護在家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鍾亮,奶奶英勇地犧牲在日軍的刺刀下,而鍾亮也被敵人抓走。嘎子歷經艱辛,找到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他配合偵察員羅金保執行任務,表現得勇敢、機智。

但嘎子畢竟還是一個活潑、淘氣的孩子,他與小朋友胖墩摔跤輸了還不講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煙囪。在一次戰鬥中,他繳獲了敵人一支槍,竟偷偷把槍藏進了老鴉窩裡,沒有上繳。為攻打敵人崗樓,他奉命進城偵察時被捕。當部隊攻打崗樓時,他設法在裡面放火,裡應外合,全殲敵人,救出了老鍾叔,也替奶奶報了仇。

戰鬥結束後,嘎子把藏在老鴉窩裡的槍主動拿出來上繳。隊長正式宣佈把槍發給他使用。

少先隊歷史故事篇三

賴寧,英雄少年。14歲(指被評為“十佳少先隊員”時,下同),四川石棉縣人。他胸懷大志,品學兼優,全面發展,從上國小開始,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和優秀少先隊員。曾獲省紅領巾讀書讀報獎章活動一等獎,地區少年兒童繪畫比賽二等獎和縣兒童書法比賽一等獎。國小畢業後,他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考入重點

中學—— 石棉縣一中。1988年3月13日一位14歲的優秀少年在熊熊燃燒的烈火中犧牲了,他的名字就叫賴寧。那天下午3點左右,因八級大風,把縣城附近一家工廠的電線杆吹倒,造成電線短路,引起了大火。風助火威,火越來越大、燒得越來越遠。此時,森林、電視衛星接收站和附近的油庫存都不得面臨著巨大的危險。賴寧看見後立刻趕到火災現場。他找到了一棵松枝奮不顧身地衝向前奮力撲火。雖然,消防隊員曾勸阻大家別往火中硬闖,但賴寧不忍心看到國家財產遭到嚴重損失又去撲火。最後大火終於撲滅了,但賴寧卻犧牲了。

一、酷愛讀書

一天下午,鄰居袁阿姨下班回家,開啟房門,突然看見有人坐在自己的房間裡,心裡嚇得怦怦亂跳。明明一下午緊鎖房門,怎麼會有人進來呢?

她仔細一看,原來是賴寧。袁阿姨這才猛地想起,中午上班時,由於走得過於匆忙,竟把專心讀書的賴寧鎖在了屋裡。

賴寧十分喜愛讀書。鄰居李阿姨家有一間小書房,賴寧是這間書房的常客。一天,李阿姨對正在看書的賴寧說:“賴寧,我要出去辦事,你看完書,把門關上就行了。”

三小時過去了,李阿姨從外面回來了,看見賴寧仍然坐在原來的地方看書,動都沒動過。

賴寧每年過生日的時候,爸爸媽媽問他要什麼禮物。他總是回答兩個字:“要書!”

隨著知識的積累,事業的擴大,賴寧面前的疑問、難題也越來越多。他在日記中怨恨自己“學識粗淺”,決心“四處尋書閱覽”。

白天,他努力爭取在課堂上把所學的知識弄懂,縮短做作業的時間,星期日,節假日,他除了登山,就是到新華書店或圖書館看書。並留下了許多讀書筆記

由於勤奮好學,1985年賴寧獲得了四川省紅領巾讀書讀報一等獎。

二、像李四光那樣

一次少先隊中隊會上,氣氛十分熱烈,同學們一個個爭先恐後地站起來,談論著自己的理想和打算。這可是每個同學在進行了認真地思考後,只有在中隊會上才願意公開說出的祕密。

有的同學說:“我想當一名解放軍”,有的同學說:“我想當一名科學家”。輪到賴寧發言了。只見他,站起來,沉思了好一會兒,像是在作出一項重大的決策一樣,一字一句的說:

“我一定要加倍努力,像李四光那樣,做一個有名的地質學家,為國尋寶。”

望著他或許由於激動而漲紅的那張充滿稚氣的臉龐和他那瘦弱的身體,老師禁不住問賴寧:

“你為什麼要當地質學家?”

老師知道,現在想搞地質工作的人不多。野外生活,風餐露宿,這使許多人在選擇職業時遠遠地躲開了這一行。

賴寧瞪大眼睛,認真地回答老師說:“我們這兒到處都是大山,一定會有許多寶藏,我要把它們找出來,獻給祖國。”

“當地質學家工作辛苦,需要強健的身體,你能勝任嗎?”老師繼續問。

“我不怕艱苦,現在我已經在鍛鍊身體,除了每個星期天去爬山,我還把兩個沙袋綁在腿上練習耐力,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必須從現在就開始做起。”

老師和同學們都被賴寧的話給感動了。因為大家都知道賴寧最崇敬李四光,在四年級一次自然課上,當他聽完老師講述的李四光的故事後,還舉手補充介紹了李四光在採礦中碰到的困難和解決的方法。

當一名像李四光那樣有名的地質學家的理想,早已深深地在賴寧的頭腦裡紮下了根。同學們認識到了賴寧決不僅僅是在談論自己的理想,而是從現在,從確立自己的目標的那一天起,就開始為著實現理想,去做紮紮實實地艱苦努力了。

同學們向他投去了敬佩的目光。

三、賴寧的學習方法

郭老師是一位有十多年數學教學經驗的老師了,但是,賴寧是她遇到的最肯于思考的學生。他不滿足於老師課堂上傳授的知識,不滿足於學會應該怎樣做,而是努力思索為什麼要這樣做?可不可以用別的方法來做?

有一次,郭老師教他們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按書上的要求,先用他們的公約數去除這兩個數,除到商是互質數,把除數和商乘起來。賴寧掌握了這個方法,但他仍然舉起了手,說:“我還有更簡便的解法,用一個被除數乘以另一個被除數除以公約數的商,直接可以得出這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於是,老師請他上來給大家在黑板上演算,果然既準確又簡便。

後來,每教這一課時,郭老師都推廣賴寧的這種方法。

四、交給賴寧的任務是可以放心的國小六年級時,同學們都忙著準備迎接升入中學的考試。

這時,班裡的勞動委員不想幹了,教室裡的衛生一天比一天髒亂。賴寧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一天,他主動找到班主任郭老師,問:

“咱班的衛生這麼差,怎麼辦?”

郭老師有些為難地說:

“快畢業了,誰也不想當勞動委員。”

“沒人幹,我幹!”

賴寧嚴肅而認真地請求說。

望著賴寧,郭老師一陣感動,卻又擔心地說:

“你當學習委員已經夠累了,再兼勞動委員怎麼行呢?”郭老師深知,畢業班學習委員的工作也是最辛苦的。

“行,我能幹好!”

果然,賴寧上任後,立即帶領同學們把環境清掃的乾乾淨淨,使班級衛生獲得全校第一名,他本人也被評為“優秀衛生員”。

教室要安裝新門窗,附近有的人幾次乘機來偷。賴寧發現後,便堅持巡邏。一次,有個農村男孩偷了窗框正往家扛,被賴寧追上,賴寧堅持讓他送回原處,並且做出不再來偷的保證。

老師們稱讚說:

“交給賴寧的任務是可以放心的。”

英雄少年---賴寧 篇五

賴寧,英雄少年。14歲(指被評為“十佳少先隊員”時,下同),四川石棉縣人。他胸懷大志,品學兼優,全面發展,從上國小開始,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和優秀少先隊員。曾獲省紅領巾讀書讀報獎章活動一等獎,地區少年兒童繪畫比賽二等獎和縣兒童書法比賽一等獎。國小畢業後,他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考入重點

中學—— 石棉縣一中。1988年3月13日一位14歲的優秀少年在熊熊燃燒的烈火中犧牲了,他的名字就叫賴寧。那天下午3點左右,因八級大風,把縣城附近一家工廠的電線杆吹倒,造成電線短路,引起了大火。風助火威,火越來越大、燒得越來越遠。此時,森林、電視衛星接收站和附近的油庫存都不得面臨著巨大的危險。賴寧看見後立刻趕到火災現場。他找到了一棵松枝奮不顧身地衝向前奮力撲火。雖然,消防隊員曾勸阻大家別往火中硬闖,但賴寧不忍心看到國家財產遭到嚴重損失又去撲火。最後大火終於撲滅了,但賴寧卻犧牲了。

歷史故事 篇六

1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墳墓,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

2瑪雅文明的終止是(未解之謎) 3冒犯上帝的城市(巴比倫),有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空中花園) 4 流浪的(猶太民族)。 5 (智慧女神)雅典娜。

6希臘奧林匹克亞賽(4)年一次。 7 尚武城邦(斯巴達)

8希臘人用(木馬計)打敗了特洛伊人。

9(波斯)大流士改革。

10馬拉松是為了紀念(

)的功績。 11羅馬鬥角起義的領袖是(斯巴達克) 12哲學家(蘇格拉底)

13阿基米德發現(浮力定律)和(槓桿原理)。

14佛祖(

)創立了佛教。 15耶穌被門徒猶大出賣,釘死在十字架上。耶穌誕生在12月25日,就是現在的(聖誕節)。

16《聖經》是(基督教)的經典。 17聖女(貞德)被大火燒死,寧死不降。 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 (哥倫布)發現了美洲大陸,開闢了新航路。

20(麥哲倫)環球航行,證明了地球是圓的。

21(達芬奇)《蒙娜麗莎的微笑》《最後的晚餐》

22海上馬車伕(荷蘭)

23羊吃人的圈地運動發生在(英國) 24斷頭的國王(查理一世)。 25拿破崙發動了(霧月政變) 26馬克思寫了《資本論》。 27 彼得大帝創立了《俄羅斯帝國》 28(日本)明治維新

29“薩拉熱窩”槍聲引發了第一次大戰。

30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 31列寧帶領俄國工人政佔冬營,蘇維埃政府成立了,這是第一個(由人民 當家的政權)。

32日軍偷襲美國(珍珠港)。 33日軍戰犯(東條英機)雙手沾滿中國人的鮮血。

34聯合國總部在(美國紐約) 35美(阿波羅)登月。 36美“挑戰者號”(爆炸)。 37(不屈)的曼德拉成了南非第一個黑人總統。 38現代奧運會

39世界盃足球賽(4)年一次。 40瓦特發明(蒸汽機) 41(英特網)把全球一網打進。 42 數學王子(高斯)

43(達爾文)是進化論的奠基人。 44“昆蟲大師”法布林寫了《昆蟲記》。

少先隊歷史故事 篇七

抗戰時期,生活在白洋澱的小男孩張嘎與唯一的親人奶奶相依為命。為了掩護在家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鍾亮,奶奶英勇地犧牲在日軍的刺刀下,而鍾亮也被敵人抓走。嘎子歷經艱辛,找到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他配合偵察員羅金保執行任務,表現得勇敢、機智。

但嘎子畢竟還是一個活潑、淘氣的孩子,他與小朋友胖墩摔跤輸了還不講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煙囪。在一次戰鬥中,他繳獲了敵人一支槍,竟偷偷把槍藏進了老鴉窩裡,沒有上繳。為攻打敵人崗樓,他奉命進城偵察時被捕。當部隊攻打崗樓時,他設法在裡面放火,裡應外合,全殲敵人,救出了老鍾叔,也替奶奶報了仇。

戰鬥結束後,嘎子把藏在老鴉窩裡的槍主動拿出來上繳。隊長正式宣佈把槍發給他使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zh-tw/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pmq3v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