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讀三國演義有感600字(彙總49篇)

讀三國演義有感600字(彙總49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49篇《讀三國演義有感600字》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尋到更多與《讀三國演義有感600字》相關的範文。

讀三國演義有感600字(彙總49篇)

篇1:讀三國演義有感600字

這個寒假,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它讓我認識了很多英雄豪傑:有寬厚愛民、禮賢下士 的劉備,單刀赴會、忠肝義膽的關羽,橫勇無敵、風風火火張飛,也有雄韜偉略、對酒當歌的曹操......但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被稱為“智絕”的諸葛亮,可以說,他是《三國演義》裡最聰明的人之一。

你看,諸葛亮總是拿著一柄羽毛扇子,只要悠閒地一搖一搖,一個個好主意,就輕輕鬆鬆地從他腦袋裡蹦出來了!書中這樣描寫他:“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他真的像個“神仙”,能預知形勢的變化,化解很多危機。

劉備聽說了他的才能,毅然決定邀請諸葛亮協助他打天下,才有了後來的三顧茅廬。最後諸葛亮被劉備的誠心感動,跟著劉備出山,給劉備當軍師,出謀劃策。

在赤壁之戰中,劉備和曹操交戰,而劉備軍中正缺箭,諸葛亮派了二十條船,並在草船上放滿了草人。曹操看到了,以為是對方的軍隊來進攻,怕有埋伏,立刻下令放箭,結果箭都射在草人上,諸葛亮把船開回了岸上,叫士兵把箭拔下來,數一數,竟然有十萬只箭!這就是草船借箭。

也是在赤壁之戰中,曹操在大船上請客,曹操中計命人把十艘船用鐵鏈連起來。諸葛亮發現東風快來了,就按計劃讓黃蓋帶人去燒曹操的船。黃蓋一看曹操的船,就放火。曹操的船立刻一艘接著一艘燃燒起來,熊熊烈火一直蔓延,像是要燃燒了整個天地一樣,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

諸葛亮“多智”的名聲,也和他生平事蹟一起流傳千古,令無數人撫今追昔,感慨至今。

評語:故事開頭吸睛,連用三個精彩比喻句,外貌描寫形象!文章採用第一人稱來描寫怪獸,筆法細膩,角獸形象躍然紙上,讀來令人忍俊不禁,也感受到了童真童趣!

篇2:讀三國演義有感600字

最近,新版《三國》風靡全國,這勾起了我對原著的一些回憶,於是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再次翻開這本書——《三國演義》。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又浮現在我的眼前,曹操的陰險狡詐,劉備的意氣風發,關羽的堅貞不離,諸葛亮的機智勇敢……

他們都曾經手握大權,都為了國家而戰,可我們也不難看出,裡面的每個人物也都有精神上的區別。

所謂“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劉備當年也只是一個小官,可他心懷天下,有愛民之心、仁義之心。所以,劉備註定會獲得大家的追捧。而曹操呢,只是一味的欺壓百姓,用懷疑的目光看著每一個人,讓人見了他就覺得害怕,於是衷心便也一去不復返了。

可曹操並不也全是缺點,從後面的故事中我們發現最終還是曹操贏得了勝利,這又是為什麼?答案就是——正是機智,幫助他奪得權位。因為他曾在幾年的奮戰中攻下過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許多的.人都信他,這就為今後的魏國打下了建立的基礎,之後,他又用計謀得到了當時皇帝的信賴,這更有助於他與其他兩國對抗。後來,曹操於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兩道《求賢令》,反覆強調他在用人上“唯才是舉”的方針。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門和各級地方官吏在選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責備,獲得了許多勇士,形成猛將如雲的氣勢。

我們評價曹操為梟雄,劉備是英雄,但那都只是歷史了,我們能做的只有吸取前人的教訓,學習他們的精神,為自己的明天打下堅實的基礎。

讀三國演義有感600字

篇3:讀三國演義有感600字

它,是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它,是羅貫中先生耗盡畢生心血所創造的精華,它,不僅在中國家喻戶曉,人盡皆知,還被翻譯成十多種文字,是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它,就是《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這本書主要集中描繪了魏、蜀、吳三國的興衰過程。在三國演義中,關羽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將,他有勇有謀,屢戰奇功。非常可惜的一點是,他非常驕傲,是他的驕傲,使自己的性命被丟掉了。

我深深地感受到,做人可千萬不能驕傲,否則會毀了自己。就像關羽,他原本是一個威風凜凜的大將,遠近聞名,卻毀於驕傲。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一定不能驕傲,不能有一絲傲氣,要謙虛,還要虛心。有一句話說的很有道理:“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孔子也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足可以見虛心是一件多麼好的事情,驕傲是多麼的可怕。驕傲就像一個魔鬼,吞蝕了人們純潔的心靈。就像我一樣,五年級上冊的小數乘法明明學過,卻仗著自己學過,在一次數學練習中,粗心大意,馬馬虎虎,結果呢?卻錯了好幾道題。一個人驕傲,最後毀的是自己,吃虧的是自己啊!

《三國演義》中,令我最厭惡的是無用的後主劉蟬,我心想:劉禪年紀輕輕,不好好研究兵法,保家衛國,卻整天吃喝玩樂,而且從不過問朝政。把軍中的一切事物全都交給諸葛亮,使諸葛亮積勞成疾,病死在軍中。劉禪身為一家之主,一國之君,卻昏庸無道,讓人看到都忍不住要譴責他,埋怨他。簡直就是扶不起來啊!我們可千萬不能學他!學習也是一樣,我們不能整天躺在床上,想著怎樣學習,整天躺在床上,守株待兔。荀子有句話說得好:“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三國演義》真是一本好書,它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就像經歷了一次心靈的旅行。

篇4:讀《三國演義》有感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所寫的歷史小說。劇中向我們展們示了許多英雄,也向我們描繪出了許多奸臣。

寫出了劉備的仁義善良、禮賢下士、有君子之風,不過婦人之仁,感情用事。曹操的陰險、多疑、奸詐,不過有大志大略,軍事政治上都十分出色,靠自己打拼創造自己的事業,在《三國演義》中是奸雄,但在歷史上是英雄。關羽可以說是忠義勇的化生,武力不是最高但被稱為“武聖”,他自視甚高,他的結局告訴了我們,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張飛勇猛但是非常的魯莽、莽撞、粗暴,但是偶爾的細心就會讓人刮目相看,對義兄向來都是一條心。諸葛亮可以說是智慧的化生,魯迅的評價是“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諸葛亮卻是擁有非人的智慧,幾乎到了未卜先知、料事如神的地步,後期他為了回報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趙雲是三國中一流的武將,長阪婆一戰成名,漢水一戰獲得了“一身是膽”的美譽。至於品德,自從追隨劉備後,一直肝腦塗地,出死入生,而且為人耿直,劉備有這種人的追隨真是三生有幸呀。孫權是一位明主,在他治下的江東,人才濟濟,最後更是越來越強盛。曹操對他的評價是“生子當如孫仲謀”,我認為曹操對他的評價非常對。周瑜在《三國演義》中心胸狹窄,嫉恨賢能,其實歷史上的周瑜雄姿英發,是不亞於諸葛亮的人才。

在三國中讓我的記憶非常深刻的故事是火燒赤壁和草船借箭。

火燒赤壁講的是,公元208年,曹操率領大軍攻打吳國,吳蜀聯合抗曹軍。因魏軍不善水戰,孫明、周瑜決定火攻。龐統假意投奔曹操,建議魏軍船隻用鐵索連在一起抵禦風浪;周瑜假裝打黃蓋,後者假裝投降於魏;孫明推測出東風將至。黃蓋假帶了數十條船向魏投降船裡裝滿了柴草。快到魏軍時,黃蓋點燃了柴草,火借風勢向魏軍燒去。魏軍不熟水性船又連在了一起,死傷無數。

在《三國演義》中我瞭解了許多英雄人物的故事,做什麼事都要多方面考慮,要將成功率提高。

湖北武漢江夏區明熙國小六年級:圍繞份額

上一篇:為什麼會這樣 下一篇:《窮人》續寫 相關推薦 易烊千璽 月亮離我有多遠作文800字 鴨媽媽帶小鴨子過馬路 2016年的第一場雪 三愛三節 剪紙的故事 我的老師作文_以老師為話題的作文600字 葡萄作文_葡萄的自述600字 我是一棵大樹作文500字 留守兒童給父母的一封信800字 《光之塔》觀後感450字 童年趣事——洗鹽作文500字

篇5:讀三國演義有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是呀!看那一代梟雄反被其害,前世的繁華,多變的江山,僅是過眼煙雲。留下的還是那一片空曠的野地――

赤壁之戰,可謂精彩。但這次偉大的戰事,只能在史書中尋找它的身影。

從桃園三結義到樂不思蜀。英雄的一生,在刀光劍影下荒蕪過去。戰場的血腥,生活的詭異,讓那曾經獨霸一方的三國英雄,只留下一幅丹青。

他們的腰間,繫著忠氣;他們背上的一條條刀痕,刻著每一次歷史的演變。

在他們無情的刀刃下,敵人的頭顱滾入深淵。他們是鮮血的化身,是冷酷的英雄!

英雄,是智慧的結晶。可在稱霸一時之後,卻是長夜漫漫無止盡……

英雄的一生是多麼輝煌,但這一切,總會有結束的一天!

生,不過是東躲西藏,揮刀斬六將。

死,不過是在爾虞我詐之中,一眼萬年。

生活,只是精彩的那一霎那。

英雄如此,江山如此。

刀光下的血已乾涸,傳奇般的三國已遙遠……

英雄的一生,殺人無數。可他們刀下的最後一個靈魂,卻是自己。

篇6:讀三國演義有感

在這個寒假我讀了《三國演義》有很多感觸,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本書吧!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第一部長 篇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小說描寫了公元3世紀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銳複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衝突,在政治、軍事謀略方面,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三國演義》全書出現以前,中國各類小說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幾十個字。《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小說,中國小說如何由短篇發展至長篇,這點我們要注意。原來宋代講故事的風氣盛行,說書成為一種職業,說書人喜歡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為題材來敷演,而陳壽《三國志》裡面的人物眾多,事件紛繁,正是撰寫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國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來在民間也已流傳,加上說書人長期取材,內容越來越豐富,人物形象越來越飽滿,最後,由許多獨立的故事逐漸組合而成長篇鉅著。

我認為《三國演義》是一本非常非常好的書,是因為書中還告訴我們了許多典故如:草船借箭、空城計?

《三國演義》是一本好書,所以我建議大家都讀一讀。

篇7:讀三國演義有感

在這個暑假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後有很多感觸,現在就由我來給大家介紹這本書吧!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第一 篇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小說描寫了公元3世紀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戰爭。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銳複雜有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衝突,在政治,軍事謀略方面,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三國演義》對我來說是一本值得回憶的好書,但對你又是不是好書呢?

篇8:讀三國演義有感

一曲蕩氣迴腸的英雄頌歌,一首扣人心絃的不朽史詩。娓娓道來,是一個個流傳千古的故事;細細品讀,是一串串刻骨銘心的名字。歷史早已塵埃落定,唯有滔滔江水奔騰不息。然而,那籠罩在心間的迷霧卻久久揮之不去;那響徹過去戰場的號角餘音仍然迴盪在耳際;還有那奔騰飛躍的戰馬的聲聲嘶鳴,如明亮的笛,哀怨的琴,在蕭蕭秋風奏出動人的神韻。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書中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藉著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說起三國,人們自然而然地談到愛民如子的,仁義無雙的劉備;忠義雙全,威震華夏的關羽;神機妙算,鞠躬盡瘁的孔明。他們以其忠義仁德受到歷代封建統治者的竭力推崇,也倍受廣大勞動人民的敬仰。

但其中有一位刻畫的人物卻讓我不禁為他鳴不平,他就是背以“亂世奸雄”的太祖—曹操。在《三國演義》中,曹操以反面人物形象走完他戎馬征戰的一生,什麼亂世奸雄,亂臣賊子,陰險狡詐,殘暴無情,曹操被套上諸多罪名,被天下人廣為傳播。難道歷史上的曹操真的如此不堪?曹操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善詩歌,《蒿里行》、《觀滄海》等詩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著作有《魏武帝集》。曹操小名阿瞞、吉利,故而有曹阿瞞之說。曹操出生在當時極有勢力的官宦家庭,其父曹嵩在漢靈帝時官至太尉,這已是朝廷中的高官。因此曹操從小就衣食無憂,與許多官家子弟一樣,整天穿街過市,飛鷹走狗、遊手好閒、不務正業。所以《三國志》載:太祖少機警,有權術,而任俠放蕩,不治正業。

曹操的叔父看不慣他放任無度,便屢次向他父親告狀,曹操也因此受到責備。於是有一次,曹操在路上碰見叔父,便假裝中風之狀。他叔父驚慌跑去找他父親,可當他父親到來時卻見他完好如初。從那以後,叔父再說曹操的壞話,他父親都不相信了。少了叔父的約束,曹操就更加肆無忌憚了。可見少年時的曹操是一個頗有心機的人,竟能將他的父親和叔父玩弄於股掌之中年輕時期的曹操機智警敏有隨機權衡應變的能力,而任性好俠、放蕩不羈,不修品行,不研究學業,所以社會上沒有人認為他有什麼特別的才能,只有樑國的喬玄等人認為他不平凡,橋玄對曹操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才能,在少年時的曹操身上就初顯鋒芒,也是後來曹操成為一方霸主的資本之一。

篇9:讀《三國演義》有感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一開頭,就把人帶進了那三國鼎立,誰與爭鋒的時代,心情也激動了不少。《三國演義》裡又感人,有毒辣,有激烈……讀之不禁讓人拍手叫好。

是的說起三國演義,每個人第一想到的就是“宴桃源豪傑三結義”。“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脣若塗脂”的劉備;“身長九尺,鬢長兩尺,面如重棗,脣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的關羽;“身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笨馬”的張飛。這三位豪傑一聚首,一結拜,是小說生動了不少,才引出後文一大堆精彩情節,讀到後來,認為劉備這大哥當對了,雖無關張二人之勇,卻有沉著穩重之勢,才能“三顧茅廬”請到那神機妙算料事如神的諸葛亮。

在“孔明用智激周瑜,孫權決計破曹操”這一回,讓我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周瑜好歹也是孫權的軍師,竟中了諸葛亮的雕蟲小技,讓孫權心甘情願幫劉破曹,看來真是英雄難過美人關,周瑜為了小喬,孫權為了大喬,不讓曹操奪走,甘願與曹對立,這也告訴我了一個道理:學習只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間還得了解空氣,才能讓別人心甘情願依著你。周瑜不愧是周瑜,後來發現自己中了計,才咬牙切齒,深知諸葛亮不可小視,三番五次的相知諸葛亮於死地,讓他三天找來十萬支箭,周瑜認為這樣可以難倒孔明,終於可以光明正大的以除後患,沒想到他的計謀還是被諸葛亮料到,才有了“用奇謀孔明借箭”,諸葛亮就是諸葛亮借天氣是曹操面紅耳赤,諸葛亮這一借可謂借出了本事,不禁讓我這個讀者讚歎不已,也讓周瑜佩服不已。因此,兩人共商破曹大計,那就是“獻密計黃蓋受刑”。為了吳國,這位忠心的老將甘願北大一百脊杖,五十棍,看著書中黃蓋皮開肉綻,鮮血迸流,昏厥幾次,我早已熱淚盈眶,為這位忠臣鼓掌,正是“勇將輕身思報主,謀臣為國有同心。”

最精彩的想必是“七星壇諸葛祭風,三江口周瑜縱火”的“赤壁之戰”這一火攻,更是使曹軍大敗而歸,連曹操都險些喪命,幸虧有幾位大將竭力保護,才帶著殘兵突出重圍,這一仗讓我覺得打得真好,痛快人心,看到曹操逃亡在諸葛亮智算的華容道上,幾次大笑諸葛亮愚蠢,這時伏兵一擁而上的情景時,我難免有些不解:諸葛亮難到連伏兵突擊的時間都算準了嗎?彷彿曹操被捕的局面已定,是關鍵時刻關羽還是放了曹操,也許是天註定要饒曹一死吧,只能無奈!

曹操真是不負重望,才有了“曹操平定漢中定”這一回,開始是兩面受敵,好不容易才被救回軍營。這一救,使曹操有了平定陽平關的謀略,讓眾人拍手稱讚。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這一回曹操勝利而歸,讓我不禁叫好。讀至後來,諸葛亮輔佐劉備的事蹟也越來越多,如空城計等等。在損大星漢丞相歸天“這一回,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連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也躲不過這一劫,我揪心不已,為這老軍師擔憂起來,也許是命中註定,諸葛亮註定歸天矣,但他早已深知,安排後事,軍中如以往一樣井井有條。讀到這裡,我想很多讀者都像我一樣為這偉大的軍師打抱不平,可誰又能挽回呢?

最後的”降孫皓三分歸統一“,也許是較完美的結局吧,司馬懿所在的魏國,最後還是統一了三國,完成霸業麼仍在劉備曹操孫權時期,可謂是不相上下,有贏有輸,有悲有喜,但無論怎麼說,還是曹操曾統治的魏國打了勝仗,自此三國歸於晉帝司馬炎,為一統之基矣。此所謂”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者矣。

合上全書,有太多吐不盡的感受,我也曾想,劉備如果沒有諸葛亮,孫權如果沒有周瑜的局面又是怎樣?因此,我還是很欣賞不受眾人歡迎的曹操。被稱為”曹賊“不僅是因為殺了太多無辜的人,更是因為那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名言“。所以”亂世之x雄“的評價,幾乎成了他的蓋棺定論。身邊雖然沒有像諸葛亮、周瑜一般的謀士,卻有自己的大智,想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策。而曹操自己的說法卻是”奉天子以令諸侯“,不管是”挾天子“還是”奉天子“,曹操都用了”智“。即使是生命垂危,也依然關心妻子兒女。不管曹操是”梟雄“還是”x雄“,他都有自己的個性。

魏、蜀、吳這三國,曹、劉、孫這三人,註定得同時出現,哪怕是少了一國、一人,都會顯得索然無味。明爭暗鬥,三國爭鋒,才是這本書的亮點,劉備的”仁“;孫權的”貴“;曹操的”智“在《三國演義》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而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局面,也是最為精彩的一點。

讀三國演義,評天下大勢。

篇10:讀《三國演義》有感

寒假裡,為了響應“讀習近平總書記讀過的書,爭當新時代好隊員”的口號,我讀了習近平總書記讀過的《三國演義》這本書。通過百度我知道了《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羅貫中。本書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統一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

這本書裡塑造了好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有重情重義的關羽;有奸詐狡猾的曹操;還有求賢若渴的劉備。其中,我最佩服的就是諸葛亮了。他不但具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風亮節,而且還料事如神,有膽有識,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的‘’空城計‘’真讓人拍案叫絕。當我讀到”司馬懿來到城下,見孔明獨坐城樓,焚香操琴,他知道孔明生平謹慎,怕中計,便領兵自退“時,我不禁哈哈大笑起來。我真佩服諸葛亮啊!

三國演義這本書裡描寫了大大小小的戰爭,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戰爭的場面描寫的波瀾起伏,跌宕跳躍,讀來讓人心驚膽戰,使我們清晰地看到了一場場刀光劍影的戰爭場面。在這本書裡,我不但瞭解到當時的歷史事件,如"三顧茅廬“,“大意失荊州”,“七擒孟獲”等,還學會了很多知識,如成語“過五關斬六將”,“身在曹營心在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還有一些歇後語,“劉備借荊州——借無回頭”,“曹操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還有一些計策,如美人計,反間計,連環計等。這本書真是太精彩了,有空我一定要仔細地再讀一遍。

習近平總書記讀過的書還有好多,這本書只是他讀的書裡面的九牛一毛。我一定要向習近平總書記學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博覽古今中外名著,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和知識水平,爭當新時代好隊員。

篇11:讀《三國演義》有感

我是在看了不知多少遍電視劇《三國演義》之後,實在忍不住才看這本小說的。之後又借了《三國志》,並看了《晉書》中年代較早,與三國相關的一些人物的紀傳。感覺《三國志》帶給人一個充斥著虛偽與狡詐的亂世,電視劇帶給男生們戰場殺敵的遐想,而《三國演義》,是文人的書。很遺憾的是,我一直沒能弄到《三國志平話》,來看看什麼是老百姓的書。

《三國演義》吸引了太多的人。我認為,這首先要歸功於它的語言。雖然比不上清朝的《三俠五義》《儒林外史》等書口語化,但它的語言介於古白話和文言之間,大家都看的懂。在當時,寫小說對於文人們來說,是一件難等大雅之堂的事情,一切正式文體都必須用文言,用白話或者口語來寫作,就更會為同行所譏笑。以至於到了乾隆年間,小說以及這種語言都已經發展得頗為成熟,紀昀在寫《閱微草堂筆記》,講故事的時候,還堅持用文言。在這種情況下,《三國演義》能通過通俗的語言展現在讀者面前,就更加難能可貴。

說到語言,我以為這本小說的語言並非盡善盡美,顯然缺乏後期的修改和潤色。很多地方照抄《三國志》《晉書》或其註解,比如劉備第一次出場一段,比如諸葛亮隆中對一段,又比如張溫問秦宓一段……這樣的文言文夾在小說之中,未免會給讀者生澀、突兀之感。

另一個讓《三國演義》吸引眾人的原因,是它的劇情絲絲入扣,脈絡清晰流暢。從立獻帝,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六出祁山,鍾會伐蜀,劇情梗概十分明瞭。我估計如果作者寫個《五代十國演義》,大約沒什麼人會看的滋滋有味,因為五代十國人物太多,事件太過繁雜,君主又大多是短命鬼,難以找到文學作品所需要的、可以集中筆墨的焦點。《三國演義》好就好在它是”三“,而且僅僅是”三“。”三“是鼎足的數目,在幾何裡是最穩定的形狀,在有機化學裡卻又是最嬗變的數量。上可以合縱連橫,下可以分而治之,其中微妙關係,一言難盡。在劇情這一點上,《三國演義》非常巧妙地利用了《三國志》,但凡大關節,大戰役處,絲毫未改(赤壁之戰中固然有意地提高了劉備一方的影響力,但那是為突出主角需要,也是文學作品種中常用的手法,畢竟文學不是歷史,也並沒有影響到大局)。最精彩的、最扣人心絃、最嚴密的情節往往只能是真是發生過的事情。這一點,是很難編造的。

讓這本小說吸引人的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其中人物鮮明的性格。當然這也得益於該書的選材。三國時間跨度不長,上下不過兩三代人,容易從中選出主要角色重點刻畫。如果像同類小說《東周列國志》,上下五百餘年,凡一百零八回,平均下來,最重要的角色也不過出場十回就”壽終正寢“了。人物難以集中表現,自然會削弱其性格特徵。

關於《三國演義》人物的性格,我特別感興趣的是劉備。這個人物在《三國志》裡面是亂世梟雄一類的人,有野心,有幹勁,有膽識,有智慧。這樣的性格,正符合他一方諸侯的身份。到了《三國演義》,他卻搖身一變,成了文武周公一類的人物。仔細看小說,就能發現,作者對劉備的描寫有這樣幾個特點。其一,對於劉備做的不太光彩的事情,作者要麼不加評論,要麼用冠冕堂皇的文字遮掩過去。比如劉備勸曹操殺他的前主子呂布,作者便說呂布是三姓家奴。對於劉備先後投靠公孫瓚、呂布、曹操、劉表、劉璋,並強佔他們的地盤等等的事實,則很少評論,偶爾一句,便以他是真命天子,原不該屈居人下略過。其實坐在樹下說樹蔭是車蓋、我以後要做皇帝之類的話,很多孩子都說過,並不能成為”天命所在“的證據。據調查,美國有80%的孩子在八歲的時候認為自己以後會做總統。我們國小畢業的班會上,老師問大家以後想做什麼,有一個同學說聯合國祕書長,兩個說國家主席,一個說國務院總理,其餘x暫且不算。其二,作者有意安排劉備做一些典型的文武周公做的仁政愛民的事情,如攜民渡江,摔孩子,不願稱帝之類。

作者有意要塑造一個聖主賢臣的清明朝廷,這是可以理解的。羅貫中生活在一個元末明初亂世之中,作為熟讀聖人之教的文人,很容易產生對清明政治的嚮往。同時,這種嚮往又往往是寄託在君主身上的,由聖主而有賢臣,由賢臣而有仁政,由仁政而有文人坦蕩的仕途。那時的知識分子往往如此,很少有人能跳出來。即使受了重大打擊,無法再相信那些所謂的”肉食者謀“,他們也情願選擇逃避,而極少想到自己出頭。如後世顧炎武之類的大學者,反清之業也不過是灰燼上最後的一點點火星,難成大勢。

我在《三國演義》裡看到了征戰沙場的榮光,看到了未出茅廬而知天下三分的熱血在山林,看到了”孤一旦去位,不知幾人為王,幾人為帝“的驕傲。我以為,這才是一個群雄割據的時代能帶給我們的。

篇12:讀三國演義有感

三國演義主要講了魏,蜀,吳三分天下而進行互相爭鬥。如果我是其中一國的統帥,我會這麼做。

一,先要得民心。俗話說得好,得民心者得天下,我要經常關心人民的衣,食,住,行,讓他們吃得好,睡得香,穿得暖,還要進入災區,農田調查莊稼的收成,大力開發農業。經常開採石油等地下珍貴的物品,籌備資金,及時地把資金髮放到災區,貧困地區,讓天下百姓都可以過上好日子。也要及時修建戰爭避難所,讓百姓在戰爭中有安全的保障。

二,訓練軍隊,招兵買馬,挑選人才。要管理好一個國家國防很重要,我要及時讓人打造最好的兵器用於國防,大力開發並兵器,使軍隊攻擊力增強,積極與國外先進武器溝通,造出更加強大的武器。武將要有強壯的身體,和率領兵隊的能力,在戰鬥中,要做到堅強不屈,勇猛無敵,能夠很好的率領軍隊。同時也要挑選智謀過人的文官,要能夠積極獻策,策略能夠充分運用到戰鬥中,使軍隊能夠百戰百勝。還要讓軍隊進行強化訓練,讓士兵們有著更好的體質面對戰鬥。

如果我是三國中一國的統帥還要做很多事,我想:我現在最重要的事是好好學習,以後要為祖國做出貢獻,讓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篇13:讀三國演義有感

這個暑假,我讀了《三國演義》,頓時有感於懷。

在這本書裡,刻畫了兩百多個歷史人物,講述了許許多多的,令我們意味深長的故事。

書裡講了許多人物,有仁德的劉備,忠義的關羽,陰險狡詐的曹操,勇猛無敵的張飛,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和剛愎自用的周瑜。其中我最喜歡諸葛亮,諸葛亮可真是個神人,他來到蜀國做軍師後,蜀國便一帆風順。什麼火燒新野,什麼舌戰群儒,什麼空城計。。。。。。連魏國軍師司馬懿都稱讚他說:“孔明真神人也,吾不及他。”可神人也有犯錯的時候,比如錯用馬謖,失了重要戰事地盤街亭,以及列柳城,導致五萬士兵死的死,降的降,可後來的空城計還是擊退了魏兵。

三國時期,不僅有戰火紛飛,猛將如雲的戰場,還有在戰場後方,無數出謀劃策、運籌帷幄的“戰場”。有像張飛、趙雲這樣的猛將,有像諸葛亮、司馬懿這樣的不用刀槍卻勝過刀槍的謀士。更有像劉備、曹操這樣的王者。從這些英雄的身上,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我讀了三國演義,我要學習劉備的寬巨集大量,學習趙雲的勇敢無畏,學習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學習曹操的任人唯賢。這樣才可以更好的學習,更加有方法的學習!

篇14:讀三國演義有感

《三國演義》是一本好書,老師經常讓我們多看書,那是一定對我們有好處的,不但豐富了知識,還懂得了很多的歷史故事,我讀了《火燒赤壁》這段情節就其中的一篇。

《火燒赤壁》講述的是曹操想帶領十五萬大軍搶奪東吳江南的地方。龐統的連連環計成功後,周瑜決定用火攻來對付曹操,先讓黃蓋寫信詐降,讓曹操毫無防備。曹操不知有詐,黃蓋的船藉著東風飛快地衝進曹軍的水寨。赤壁之戰是靠了團體的智慧戰勝了曹操。因為先是龐統出了連環計,周瑜出了火攻的主意,諸葛亮前來借東風,最後是黃蓋寫詐降書來攻打曹操。在日常生活中團體的力量是巨大的,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團體可以互相幫助,把缺點彌補;我們還需要智慧,在遇到困難是不能直接不以加思考就硬做,要多動腦筋,想出化解困難的好辦法;有了智慧,我們也需要勇氣,如果沒有勇氣的話,你的智慧也是用不上的。赤壁之戰一個以少勝多的戰役,勝利的根本在於諸葛亮聰明的神機妙算、周瑜足智多謀、曹操的聽信謠言。

這個故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周瑜,他雖然嫉賢妒能,幾次要殺孔明,但也智謀過人,他還和黃蓋用苦肉計,騙過了曹操,也留下了一句歇後語: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這也讓我懂得了:一個人不僅僅要擁有聰明的頭腦,還要學會做任何事都不能夠掉以輕心,不能隨便聽信他人話。作文

篇15:讀《三國演義》有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是楊慎對《三國演義》的讚詞。讀完此書後,一些有意思的想法也躍上了我的心頭。在我看來,如果說《三國演義》它只是一本小說,根本是侮辱它。我覺得它,更恰似一部有著一些複雜人情世故、場面恢弘的英雄紀錄片。在片中,少不了施陷計害、英勇搏殺、兄弟情深這些經典場面,而這正為小說增色不少。所以,觀《三國演義》,便使人有一種蕩氣迴腸,拍手稱奇的感覺。讀著它的時候,那一個個性張揚的人物鮮活得彷彿他們跳出了書本,盡現眼前。那種真實感,真得妙不可言。甚至在書中,我覺得最重要人物莫過於奸雄、梟雄還有英雄這三類。

說到奸雄,最經典當然要數董卓。他簡直就是奸雄中的傑出代表。第一次面聖之時,他便心懷鬼胎。此後還膽大包天的幹出了慫恿大臣廢帝立協、派人入宮弒殺君主、濫殺無辜忠良大臣、決意遷都長安、焚燬舊都洛陽等一系列的荒唐事。對於老百姓,更是蠻橫至極,目中無人。這樣一個人,最終還不是中了貂蟬的美人計,死於他最信任的義子呂布手中。所以當我瞭解完董卓這一生,我才明白到什麼是多行不義必自斃。古話說的好:人在做,天在看。任憑董卓掌權後如何呼風喚雨。他的驕橫無比、不忠不義,始終都為他招來殺生之禍。所以待人謙厚,心存善念,多做好事始終是王道啊。

在董卓的橫行霸道之下,仁人義士自然就想除去他。當中最勇敢要數驚世梟雄曹操了。曹操一直是一個極具爭議性的人物。他生性多疑,心狠手辣,實在讓人厭惡。而且在他心裡竟還有這樣一句狂妄的信條寧教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我想這些都應該是他致命的弱點吧。要不然,他怎麼會與諸葛亮對戰時總是大敗呢?儘管這樣,曹操還是有一些讓人敬佩他的品質忠君愛國,英勇無畏。在董卓橫行霸道,手握重權時,就是他,毅然決然地提出要組織義軍來反抗董卓。為此,他還放下身段,深入敵軍,對董卓俯首稱臣,來獲得董卓信任。隨後更冒著性命危險,身藏短匕來伺機殺掉董卓。他的這些舉動都是至真至誠的。所以,我想有擔當應該是曹操的另一面吧。所以,我們評價一個人的時候,不能有太多的主觀情緒,我們既要看到他的短處,也應發現他優良的一面。就如孔夫子所云: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以評價一個人客觀理智才是真理啊。

除了梟雄以外,就只剩下英雄了。文章中出現了許多英雄人物,其中就有性情寬和、有勇有謀的劉備,不畏強權、敢於直言的盧植還有忠心耿耿、竭力護主的曹洪等等。但在我心中,要數英雄中的英雄,我會毫不猶豫地說出關羽這個名字。其實,關羽真得有許多值得我為他吶喊的理由。首先這位髯長二尺、面如重棗的關東大漢的出身不過是一個屠戶。可當他揮舞那青龍偃月刀時,大將之風便盡顯無遺了。除此之外,我喜歡他還有兩個簡單的原因。其一,他英勇善戰,舉世無雙。面對敵方華雄屢屢殺死自己盟友的緊急情況下,關羽他面無怯色,還當仁不讓。就在大家都還將信將疑之時,他早已提著華雄的人頭凱旋而歸,速度快得連袁紹戰前倒給他的酒還是溫涼的。所以文中有這麼一首詩讚美他,我覺得一點都不為過威震乾坤第一功,轅門畫鼓響咚咚。雲長停盞施英勇,酒尚溫時斬華雄。其二,他忠肝義膽,義薄雲天。為護送劉備二妻,他過五關斬六將,淌險受難,在所不辭。其情其義之深堪比阿里亞納海溝。

所以綜上所述,無論是奸雄,梟雄還是英雄,只要為正義之戰,雨後總會天晴。而那些一心想幹一些不法勾當的人最終面臨的只有失敗。讀完此書後,我決心要做像關羽那樣正義而且有情有義的人。而對於英雄,我也躍躍欲試當一回,況且我覺得自己讀完以後,胸襟亦如那些英雄豪傑般寬廣。最後,無論如何也要感謝羅貫中先生,他為我帶來這麼豐富的視覺盛宴還有教懂我這麼多的人生哲理。因此我一定會好好地以此來警戒自己,讓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得更遠。

篇16:讀《三國演義》有感

裡面的人物有劉備、諸葛亮、曹操、孫權、趙雲......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諸葛亮。因為他學問淵博,膽大心細。在《三國演義》中,也被稱做一號人物。還想聽我詳細講解嗎?那就聽我慢慢到來。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先生。他從小就飽讀經書,為了避開天下大亂,隨叔父到荊州。後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輔佐。他向劉備提出聯吳抗曹、據有荊益、三分天下的'隆中隊策。使劉備建立了蜀國。

公元234年,諸葛亮在北伐的過程中,病死五丈原,享年63歲。諸葛亮死後10年不到,蜀國滅亡。現在諸葛亮成為了被人們永遠讚歎的知識者。諸葛亮的一生可以用8個成語來形容。初出茅廬、才華橫溢、料事如神、膽大心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獨木難支、迴天無力。

《三國演義》讓我明白了極少成多,厚積薄發的重要意義。只有這樣才有機會功成名就。

篇17:讀《三國演義》有感參考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魚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三國演義》。

放假時,媽媽給我定了一個計劃,那就是看《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是中國的古典名著之一,雖然我已經六年級了,可是初看時的感覺只有兩個字——痛苦。裡面那麼多生僻的字,難懂的詞,複雜的政治紛爭,看得我頭昏眼花。看過之後,我的腦子裡一片空白,那些繁多的人物故事,複雜的故事情節,就象一陣風颳過,沒有在我腦子裡留下一點痕跡。而且內容艱深難懂,枯燥無味。哎,真沒意思啊。

真想把它燒了。。。無奈母命難違,只好硬著頭皮,咬緊牙關繼續看下去。“每天看五十頁!”這是老媽的死命令。“堅持到底!加油!”我給自己打氣。為了防止打盹,只好動用嘴吧了。一頁一頁的念,內容倒是記住了一點,可是慢極了,一天只能看那麼十幾頁,這可怎麼辦呢?正當我的耐心到了極限的時候,,諸葛亮出現了。他的出現,使我興致勃勃,精神抖擻,就像酷熱的夏天突然嚐到了冰鎮西瓜。我以前就知道諸葛亮神通廣大,現在,我可要好好見識一番了。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隆中對策。”他一出場,我就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他隱居在山中,竟然對天下大局瞭如指掌。對天下的英雄人物,就像鄰居一樣熟悉。這是多麼神奇啊!他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真是千古奇才。正如劉備所說“先生之言,頓開茅塞,使備如撥雲霧而睹青天。”諸葛亮初出茅廬,小試牛刀,就屢屢獲勝:博望坡用兵,火燒新野,給了曹軍極大的打擊。緊接著他舌戰群儒,智激周瑜,奇謀借箭,七星壇祭風。。。。。。每個故事都顯示出了他非凡的智慧。

諸葛亮草船借箭,令我吃驚不已。這個故事以經是家喻戶曉了,他能算出三天後必有大霧,還料定曹操生性多疑,必不敢出兵,因此輕而易舉的借到了十萬支箭。他真是神人啊!赤壁之戰時,周瑜想破曹軍,可是在江上又很有難度攻破,於是一次想起這事竟口吐鮮血,不省人事。孔明早知周瑜心事,密書十六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具備,只欠東風。”周瑜大驚,心想:“孔明真是神人呀!”於是便說:“先生已知我病源,將用何藥治之?事在危急,望即賜教。”諸葛亮說,要建一個“七星壇”他在壇上作法借東南大風,幫助周瑜用兵。不一會兒,東南風就大起。看到這裡,我不得不又一次驚歎諸葛亮的神通。

他知天時,懂地利,曉人和。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神通廣大,非比同人。連他自己都說:“為將而不通天文,不時地利,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啊!我都不知道用什麼詞語來形容他了!我這本書只看到這兒,也只能說這麼多了,我現在已被這本書深深的吸引住了,放都放不下。

媽媽對我說:“可以睡了沒?以前叫你看不看,現在,叫你放你都放不下!快睡吧!”可是,當我放下書,靠在枕邊時,又想起了諸葛亮。我已無數次驚歎:諸葛亮真神啊!這世上誰與爭峰!

篇18:讀《三國演義》有感參考

《三國演義》才發現它的魅力,裁紙刀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讀的次數越多才能發現自己理解的越膚淺。讀完這本書,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書中的情節就像電影一樣一幕幕有呈現在眼前。既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而竊喜,有為司馬家族篡謀曹魏而忿忿不平;既為曹操官渡之戰以少勝多而喝彩,又為周瑜赤壁之戰大敗曹兵而惋惜……《三國演義》與《水滸傳》一樣,有許多形象鮮明的英雄豪傑,其中我最喜歡的曹操。我認為他才是真正能稱得上“英雄”的人,連他自己也這樣說。像羅貫中所說的都太帶有個人感情色彩。正因為羅貫中心裡偏向西蜀,所以塑造了一個又一個類似關羽、諸葛亮這樣的“神人”,而卻編織了一個又一個故事來醜化曹操。用他的話來評價曹操就是奸詐。但我卻可以說他是睿智的,但都陳述了一個曹操富有智慧的事實。並且他狠豁達,每次自己兵敗時,他都會“一笑而過”:“勝敗乃兵家常事。”絕不是那種“拿不起放不下”的人。他還很有領導風範,該狠心的時候絕不心軟,有人認為他殘忍,非也!相遇倒是“仁慈”,錯過了鴻門宴這麼好的殺劉邦的機會,導致他得了天下,自己“別姬自刎”;蔣介石倒是“仁慈”,幾次心存僥倖讓毛澤東溜走,成立新中國,自己灰溜溜逃進臺灣,這足以說明天下英雄,曹操也!當然還有司馬懿、許褚、典韋也狠令人欽佩。正如《三國演義》開篇詩所吟:“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可歌可嘆的曹魏

曹魏可以說是三國中勢力最強大的,特別是官渡之戰後。這一方人才濟濟,更有一個明主曹操,君臣默契配合,註定他強大。但是自打周瑜、諸葛亮“上場”,曹魏似乎就不行了,“赤壁”後想再南下拓展地盤困難了。等到劉備、曹操、關羽、張飛、周瑜等重要人物退場,司馬家族登場,曹魏方面的政權發生了變化,就像曹操原來“挾天子以令諸侯”一樣,自司馬師起。司馬家族官居相國,卻擁有天子權勢,最終逼曹奐“讓位”,建立大晉。原本叱吒風雲的曹魏竟落到如此可憐地步,真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令人惋惜!這其中的原因便是君王逐漸懦弱無能,導致國力衰退,讓逆臣有可乘之機。古代王朝不都經歷這麼一個過程嗎?這不正暴露了我國古代帝王世襲制和禪讓制的缺點嗎?

忠臣諸葛亮、姜維

《三國演義》中,有許多忠臣,他們一心為百姓、為國家,令人讚歎。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諸葛亮及姜維。

諸葛亮當然沒有書中的所後所的那麼神了,但他卻盡心盡力地工作,大大小小的事物都親自處理,連身邊的人都勸他一些小事就不必躬親了,這麼累傷身體。這是孔明哭著說:吾非不知,但受先帝託孤之重,唯恐他人不似我盡力也!”他畢生就像《出師表》中寫的那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令人感動。他的徒弟姜維也像師傅一樣忠心。諸葛亮死後,整個蜀漢就靠他維持。為了實現諸葛亮未了的心願,他連續九次請兵討伐中原,也許是太心急了,他從未成功。但他卻一如既往,執著地追求。當時奸臣當道,後主聽信讒言,幾次姜維的請求都無法得到允許;就連最後整個蜀都降魏了,他還心存希望,企圖力挽狂瀾,最終自刎而死。他們赤膽忠誠,是每一箇中國人學習的榜樣,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心繫祖國,執著付出,為把祖國建設得更美好而不懈努力。

《三國演義》是一部很有哲理的名著。儘管我們現在不是戰亂年代,但本書中的道理卻仍能到給我們啟發。()例如其中一回中,曹操,派人賄賂敵軍張魯身邊的楊松,讓他進讒言,使得曹操兵勝。但最後曹操卻殺了楊松。因為他認為留這種人對自己來說是禍害。正如小品《送禮》中郭達所說的:“你這是汙染社會風氣知道嗎?……”貪官對於這個社會來說是毒瘤,危害社會,他們只關心自己利益、貪婪、破壞社會公平,老百姓人人唾棄註定沒有好下場。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事情:當人們敲“領導人”的家門時,他總是閉門不出;但當來訪者道明自己只是領居或朋友,只來探望一下而已,他猜放心地開啟門:“你早說啊!”不過要是被領導看到來訪者帶東西來了就立即變了臉色:“現在事情不好辦了,我只是歌小官,具體結果還不得領導小組決定。”——下逐客令了。這些領導人為什麼這麼怕“送禮”的?答案不言而喻。

篇19:讀《三國演義》有感

自打我讀了《三國演義》後,我認識了許許多多三國的英雄人物,列如: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驍勇善戰的關羽、張飛,一身是膽的趙子龍,還有曹操、周瑜、劉備等人,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那英勇善戰,講義氣的關羽了。

關羽、字:雲長。是桃園三結義中的老二。再一次戰鬥中他的手臂被曹兵的亂箭射中了,手臂又紅又腫不能活動,華佗知道了,前來幫他療毒,華佗先將手臂的肉割開,然後用小刀小心翼翼的刮骨頭上的毒,血流了一地,正在和馬良下棋的關羽,卻一直在談笑風生,周圍的人都不禁大驚失色。做完手術後,華佗稱讚道:“關將軍真是一位天神啊!”多麼堅強的關羽啊,我要向他學習。

當然,還有我最討厭的蔡瑁。蔡瑁先是投奔了劉表,劉備在那裡時,他一直反對接納劉備,還曾多次想殺害劉備,卻一直都未成功。他後來又投奔了曹操,因為曹操中了周瑜的計,才得以錯殺了蔡瑁,從此,他的一生便結束了。

讀完了第一遍,再讀第二遍時。有了許多收穫:諸葛亮三氣周瑜、張飛智取瓦隘口、黃忠計奪天蕩山……這一類靠的不都是智慧嗎?別以為打仗要得都是四肢發達的人,不然要謀士幹嘛?所以我們要切記:“不要光四肢發達,要手腦並用才能打造出一片新天地!”。

篇20:讀《三國演義》有感

這周我讀了《三國演義》之《董卓進京》,這本書講的是靈帝非常喜歡太子劉協,臨死前有宦官為他出主意說:“必須要殺了大將軍何進,才能立劉協。”靈帝死後,有人為他通了信,所以何進立了太子劉辯為漢少帝。何進立帝后,驕傲自大,還很昏聵,他下了詔書命各路諸侯來殺宦官,引狼入室,可還是被十長侍殺死了。少帝和陳留王劉協逃了出來,路上遇見了董卓,董卓護送著他們回京城。可是董卓廢了少帝,並且把他殘忍的毒死了,立了陳留王劉協為漢獻帝,當了丞相。他的部隊每次出去殺人,老百姓的的日子更難過了。

通過這本書我學到了必須聽別人的勸告,不能自以為然,如果何進聽了袁紹和曹操的話,就不會被殺了。第二點我明白了不能太過分,如果董卓進京後不殘暴,就不會有很多人想祕密謀反了。

篇21:讀《三國演義》有感

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很好看,書名叫《三國演義》。我感興趣的是《三英戰呂布》。三英指的是劉備、關羽和張飛。他們大戰呂布戰了100多回合,呂布戰敗。

我最喜歡關羽,他手拿青龍偃月刀,非常威武。他長得非常高,勇敢有義氣。起先人們不相信關羽能殺掉華雄,但是關羽在一杯酒還熱的時候就砍了華雄的腦袋。看到他敗走麥城,我很傷心。

媽媽說他被稱為“義絕”,我特意在普陀山買了關羽的大刀,留作紀念。

篇22:讀《三國演義》有感

讀《三國演義》有感800字

《三國演義》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章回小說之一,也是一部家喻戶曉的作品。小說作者羅貫中,著力表現人物的性格的複雜性。作者還在《三國志》等史書的基礎上,借鑑和吸收有關小說,戲典的創作經驗,並運用獨特的藝術感受,將一段時間漫長,人物眾多,頭緒複雜,情節曲折的歷史,熔鑄成一部雅俗共賞的小說。

在中國小說史上歷史演義是一個重要的門類。《三國演義》是其中傑出的代表,劇情精彩,衝突劇烈,卻又不至於過於凌亂,使《三國演義》在題材上具有先天的優勢。

《三國演義》交錯敘述魏蜀吳三國形成的歷史,小說一開始描寫漢末大亂各路英雄陸續登場,劉備、關羽、張飛桃園結義,開始了“上報國家,下安黎庶”的偉大事業。董卓進入洛陽禍國殃民,終被消滅,曹操與袁紹又展開爭頭,官渡之戰成為高潮,接著,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拉開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劉備在與曹操的當陽之戰中失利,迅速採取聯吳抗曹的政策。諸葛亮舌戰群儒,堅定了孫權抗曹的.決心,赤壁之戰轟轟烈烈的進行了。隨後,諸葛亮三氣周瑜不僅穩定根據地,同時佔領益州,奪取漢中又得到馬超,黃忠等大將,勢力不斷壯大,並進位漢中王。曹操用計挑起孫吳,與劉蜀的矛盾,關羽被殺,聯盟破裂,而曹操病死,曹丕篡權,劉備隨之稱帝,不久張飛遇害,劉備執意伐吳,遭遇慘敗。白帝城託孤後病逝,諸葛亮忠心耿耿,繼續為劉備南攻北伐,七擒孟獲,六出祁山以及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死,進一步充實了他的智慧形象和鞠躬盡瘁,而後己的完美人格。但因對劉禪昏庸,被迫班師,前功盡棄。最後司馬家族取代曹氏政權,建立晉朝統一天下。

《三國演義》在塑造英雄形象方面成功經驗非常值得稱道,曹操的“奸絕”關羽的“義絕”孔明的“智絕”將人物描寫的唯妙唯俏。

小說人物性格的複雜性,比如對曹操,作者在第一回就借人物之口稱他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所謂“奸雄”是他性格最全面的概括。他有奸詐的一面,卻不同於董卓之流的小人之奸,有謀取霸業的雄才大略,有時很狹隘,甚至說過“寧教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這樣的極端自私的話。但他有時又具有寬容的氣度,當劉備,關羽委屈於他手下時,曾以禮相待,使他成為一個具有歷史深度的典型人物。

讀完《三國演義》後受益頗深,終身受用,小說的精彩內容描寫得唯妙唯俏,讓人歷歷在目,難心忘懷。

篇23:讀三國演義有感

合上這本《三國演義》,我的心情難以平靜下來。一場場無比精彩的戰鬥與故事;極有個性的人物,使我的大腦久久地難以忘掉。

《三國演義》這部小說裡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戰役,其中最的還要數“赤壁之戰”與“夷陵之戰”這兩大戰役了。

在這兩大戰役中,曹操與劉備的兵力都佔優勢,可雙方都敗了,曹操是被周瑜火燒了戰船,而劉備則是被陸遜火燒了營地。雖然結果都失敗了,但相比之下,劉備卻遠不如曹操樂觀。想當初曹操在回城的路程中受到劉備手下的阻攔,但他卻在危難時刻哈哈大笑,還笑著說:“北方還是我的。”而劉備在回去的路上沒有人阻攔他,他卻覺得自己無顏回到都城內,最後病死在了白帝城。這兩個人都是失敗,可結果為什麼不一樣呢?因為曹操的想法是樂觀的,劉備的想法是悲觀的。就像兩個人走在沙漠裡,兩人同時看到了半瓶水,悲觀的人心想:“就半瓶水,還不夠我喝呢!”便走開了。而樂觀的人卻想:“這可是珍貴的半瓶水呀!這麼多的水應該足夠我走出沙漠了。”然後,他開心地喝了下水。結果沒喝水的那個人渴死在了沙漠裡,而喝下水的人則走出了沙漠。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樂觀往往會給生活帶來陽光,而悲觀卻讓你對生活充滿絕望。

讀三國演義有感5篇

篇24:讀三國演義有感

要是這麼看來還是曹操懂得用人啊,袁紹和袁術有那麼多良臣武將,最終未成“正果”怨誰呢?猶如健力寶集團的董事長李經偉,如果把體操王子李寧扶植起來以後,在李寧牌服裝公司能給自己留條後路……

還是看劉備是如何笑著“擁抱”曹操的吧!劉備一看說了袁術和袁紹,曹操皆給否定了,這可如何是好?乾脆還是說荊州的劉表、江東的孫策和益州的劉璋吧!結果還像毛澤東說的那樣“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啊”。人家曹操是“大款老闆”一句話全部否定了。正如現在有些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長設計再好的制度,呈交“土豹子”老闆那裡,咔咔幾下就全給“斃”了。儘管人力資源部長滿肚子委屈還得笑臉相迎迎合著說:“還是老闆高明啊!要不企業怎麼會發展到今天,而且老闆都成為什麼政協委員,參政議政了。”沒有兩下子能經常與“政要”官員研討國事?

劉備實在不知怎樣應對了,滿腦門子的汗都下來了,只好以服輸的低姿態向曹操訕笑著說:“除了這幾個,簡直想不出來了。”曹操聽後轉身回到桌邊,滿滿地自己倒了一杯“衡水老白乾”一口悶下,又笑著對劉備說:“一個英雄人物,應胸懷大志,腹有良謀,對於天下事要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劉備也不含糊會見縫插針,馬上笑臉問道:“這樣的英雄,誰能稱得?”曹操就指指劉備又指指自己說:“如論當事英雄,只有你我啊!”

篇25:讀三國演義有感

《三國演義》中的民俗文化不僅為整部小說增添了別樣的風味,有恰如其分地展現出人民群眾的理想,有君主,就會有文臣武將,《三國演義》是以劉備為正統的,劉備旗下五虎上將,劉備龐統的是當時不可多得的人才,表現當時人們渴望社會安定,渴望生活幸福美滿的願望。

說到袁紹兄弟(袁紹、袁術)想必會歷史的人都會偷笑。因為他們兩個人一個比一個傻,一個比一個牛。

先說說倆兄弟小時候吧!袁紹是婢出,袁術是嫡出。但袁紹品行裝得很好,而袁術卻原形畢露。所以,大家對袁紹很好,但總好像看不起袁術。袁術對這一點深感不滿,便指責大家說,你們不鳥吾,反而理吾家之敗子?大家說他傻不傻?傻,這當然是傻。傻到什麼程度呢?傻到讓大家從此與他更疏遠,還常在背後說其壞話。而袁紹呢?有點牛。在兄弟相處的時候,袁紹常當眾諷刺袁術。兄弟倆的童年就如此飄過。也不免埋下仇恨。

到他們大了以後,一個叫董卓的梟雄稱帝,想“廢立”。但他失敗了,只好將皇帝踩於足下,使其聽話。這給了人們一個忠告——現在皇帝雖是弱不禁風,但要從名義上正面打擊,仍然是不大容易的。但袁紹夠牛,沒有吸取到這個教訓。他竟在不久之後,提出了“另立”。當然,沒人傻到會去搶做這個皇帝,個個拒絕。而袁術呢?更牛,還帶著點傻乎乎的。袁術很快表態——反對!為什麼呢?因為他竟想“自立”!對於此“冤家對頭”要“自立”,袁紹當然不會給予支援。於是,袁術終於忍不住了,便自己“單身一人”,爭當皇帝。沒料,竟還真成立了一個新的政府。但當然,下面是一片反對!開始袁術還洋洋得意呢,來一個,鏟一個。但到了最後,這位“吃飽了撐著”的傢伙終於撐不下去了,被人鏟光了,地盤也被移為廢墟……袁術見大勢不好,只好帶著殘兵敗將落荒而逃至深山老林。袁術那邊,就先告一段落了。

袁紹看著弟弟“自立”失敗,一邊偷笑,一邊就打消了“另立”的念頭。後來袁紹的謀士沮授與田豐提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什麼話?我們把他謀士的話與曹操謀士的話比較一下。曹方那邊的話是這樣的:“奉天子以令不臣。”什麼意思?就是為皇上作出奉獻,供奉皇帝,以統一天下,使那些叛國者不得好死。而袁紹的呢?他那邊的話是說,要利用好皇上,使全天下的人都屈服於他們手下。多麼罪惡的人啊!惡到連手下都那麼惡!其實袁紹只是說說這建議好而已,但一直沒實施(大概捨不得軍糧吧)。可見,袁紹還是一個名符其實的吝嗇鬼。

隨後,曹操與袁紹反目發生了渡官河一戰。袁紹在這戰役時,兵力賽過曹操的三倍。但他輸了,並被殺了。因為他太自大,步步逼退曹操,不料使曹操補給更快,使自己的軍糧越來越少……而後,袁紹幾個兒子都被殺了。而袁術不攻自破,發病吐血,病死他鄉。

大家都佩服袁紹兩兄弟——真夠傻夠牛吧?

篇26:讀三國演義有感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記敘了從黃巾之亂到建立漢朝這一漫長曆史時期所發生的轟轟烈烈的歷史事件,是我國乃至世界上少有的歷史為題材的小說佳作。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這句話說的正是曹操。

在文學史上,曹操是大詩人,做出了重大貢獻,故有“三曹”之說,其詩也至今傳誦,流芳千古。

而在軍事、政治上,曹操卻是失敗者,故後人稱之為“奸雄”。如果除了官渡之戰外,都以敗局收場。曹操的失敗,之所以在歷史上留下罵名,也正因為他心胸狹窄、疑伸疑鬼、一意孤行。

“治風疾神醫身死,傳遺命奸雄數終”中曹操疑伸疑鬼、貪身怕死,使一代神醫華佗冤死在獄中,《青囊書》也從此失傳。

曹操驕傲自大,心胸狹窄,心理容不下別人,殺楊修、禰衡就是例項。楊修聰明過人,口才又好,但他驕傲自大,看不起別人,對於曹操也毫無顧忌。因而曹操十分討厭楊修,心生殺念,把楊修趕盡殺絕。

而禰衡學富五車,記憶力驚人,思維敏捷,而且為人正直,有膽有識,嫉惡如仇,伶牙力齒。在曹操面前毫不客氣地數落曹操手下的蝦兵蟹將,令曹操惱怒不已,禰衡面不改色,尖嘴薄舌地說曹操不分賢愚,是眼睛髒;詩書不讀,是嘴髒;不聽勸告,是耳朵髒;不懂歷史,是身體髒;不容諸侯,是獨自髒;想篡權,是心臟!“奸雄”曹操也容不下禰衡,挾走了禰衡。

曹操的品質、野心、骯髒也被暴露無遺!

一讀到“治風疾神醫身死,傳遺命奸雄數終”。曹操的文學貢獻也被歷史塵埃所淹沒,這塵埃好比是人們對歷史中曹操的評價,“奸雄”也成了曹操。千古留下的罵名也不由得令人搖頭嘆息,感到悲哀!

篇27:讀三國演義有感

諸葛亮無疑是我在《三國演義》中最喜歡的一個人物了,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前後知天下事,左右曉天文地理。但讀來讀去,心中總有一個結不能開啟:他為什麼老是要和魏延過不去呢?在翻來覆去的看了幾遍後,我還是覺得魏延應該算是三國裡的一個悲劇人物了,因此覺得有必要為他說上幾句,鳴鳴不平,大家如有不同意見,也希望能一起來談談。不過歷史是死的,沒有多少人會對枯燥無味的歷史感興趣,惟有在歷史中注入民俗文化情感,使歷史變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故事,那麼它才會生動形象惹人喜愛。《三國演義》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三國是一段紛爭的歷史,一百多年的腥風血雨在中國歷史中,可它卻成了廣大民眾茶餘飯後喜愛談論的話題,這主要歸功於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傾注的民俗文化情感。

羅貫中曾雲遊四海,網羅天下對三國的民族記憶,這種記憶其實受到人們對歷史的改編,融合了人們的愛狠情仇,包含人們的真是理想,下面我們來共同探討《三國演義》中的民俗文化情感。

《三國演義》中,神化了兩位關鍵人物,一位是武聖關羽,另一位是諸葛亮。

關羽有著“面如重棗,脣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的健朗體魄,又有將義氣看成是比生命比戰爭勝負更重要的事。這儼然是一個人民心中的理想形象,人民十分渴望有這樣一位英雄人物出現。關羽“溫酒斬華雄”估計是人們最喜愛的篇目,位居弓馬手,武藝擎天地,溫酒未涼而取強敵首級,轉瞬之間,數行之言而關羽武藝,氣質,威嚴全顯,怎能不讓人驚歎。後來關羽被孫權,呂蒙等人設計殺害,其靈魂附身呂蒙痛罵孫權:“碧眼小兒!紫髯鼠輩!還認我否!我來漢壽亭侯關雲長也”讓孫權魂不附體。呂蒙七竅流血而死。這樣的死後復仇怎不讓人驚歎,讓人大呼痛快!因此,關羽正在小說中並非人的形象,而是神,是世人推崇嚮往的神。

諸葛亮又是一個典型,草船借箭,借東風。七擒孟獲,錦囊殺魏延等早已成為婦孺皆知的故事,這些故事或許不是都發生過,有些可能是人民新增上去體現諸葛亮智的,當他們都體現了當時人們希望當朝統治者任用像諸葛亮這樣的賢能之人的願望。其中最精彩的我認為就是智激周瑜的故事了,赤壁之戰前夕,周瑜原本不希望江東發生戰爭,希望請和於曹魏,諸葛亮在於他一次交談中,不經意間默誦了曹操的兒子曹植所賦的《銅雀臺賦》,其中有這樣的句子:“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與之共”。大喬可是孫權的妻子啊,小喬又嫁給了周瑜,怎能不讓周瑜憤怒!“周瑜聽罷,勃然大怒,離座指北而罵“老賊欺我太甚。””。可見諸葛亮不僅讓周瑜改編了觀念,又讓他與曹氏集團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我想各位讀過後都會對諸葛亮的只會感到敬佩。

篇28:讀三國演義有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三國鼎立的年代,許多英雄拋頭顱,灑熱血。趙雲、關羽、劉備、諸葛亮等,們為了心中的目標,努力地學習、奮鬥、拼搏,為的就是那心中無愧的選擇!

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訊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又讀過《春秋》,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所做所為值得我們學習。 封建統治時期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所做所為給後人很深的印象。

現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可能是因為他的兒子篡了漢。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曹操還是個實幹家,曾經行刺董卓,矯詔聚諸侯討伐董卓。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偉大之處。

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篇29:讀《三國演義》有感

今年我讀一年級了,已經陸續的認識了許多漢字,媽媽主張我讀一些好的文學作品,在書城裡,我挑選了文學名著《三國演義》,是兒童版本的,有拼音,還有精美的插圖。全書以白話文的形式根據兒童的閱讀水平和思維特點,將原著中最主要、最精彩的故事情節呈現在我們面前,讓我看的如痴如醉,彷彿置身於那英雄輩出的三國時代。

全書描寫了東漢末年到西晉之初,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集團的鬥爭,以劉備領導的蜀漢興亡為主線,後又歸統於西晉的故事,整篇讀來,全書悲壯深沉,令人難忘!

“桃園三結義”這是著名的歷史篇章了,我讀來感受頗深,三個英雄人物,因相同的志向,結為生死兄弟,劉備為大哥、關羽是二弟、張飛是三弟,從此忠肝義膽,共創蜀國大業!當然蜀國的興起少不了諸葛亮這個曠世奇才,劉皇叔劉備“三顧茅廬”終於把他請下山來,後來又遇到前來相投的英勇善戰的趙雲趙子龍,這樣劉備身邊是文武雙全、人才濟濟了,能夠從容的應付陰險狡詐的曹魏和虎視眈眈的孫吳。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三國終於歸晉,但小說中塑造的歷史人物卻留在了我們的心中,一個個群雄逐鹿、鬥智鬥勇的故事也留在了我們心中。

看完這本書,雖然被裡面的英勇場面所打動,但想想,還是現在的我們更幸福,現在是和平年代,我們過著安定的生活,沒有戰爭帶來的**。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好時光,好好生活和學習!

篇30:讀《三國演義》有感

《三國演義》中“劉關張三上臥龍崗”一節講的是劉備、關羽和張飛在送走徐庶之後,去臥龍崗上請諸葛亮。前兩次去請諸葛亮,不湊巧的諸葛亮卻兩次都不在家。脾氣暴躁的張飛認為諸葛亮只是個鄉下草包罷了,可不是徐庶和司馬微說的什麼“聖賢”,只是徒有虛名。但是劉備卻不這麼認為,第三次去請了諸葛亮,最終請到了諸葛亮,這才有了以後三分天下的格局。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志者事竟成”,也告訴我們做事要有恆心,堅持到底才會勝利。

現實中這類事情也非常多,我媽媽的同事想去給她的孩子報個繪畫班,經過考察,最終選擇了一個名氣比較大的繪畫班。但是幾次去,繪畫班的人數都是滿的。媽媽的同事認為這個繪畫班每次都是滿的,太耽誤時間了,建議她女兒換一個繪畫班比較好。可是她的女兒卻不同意,堅持等待,最後終於在那個繪畫班報上名了。而且那個小姑娘也因為選擇了好的繪畫班,繪畫水平進步很快。

還有一件發生在我媽媽身上的事。我媽媽是一名研究生,但她是在工作了一年後才考得研究生。本來媽媽在上大學時就想考研究生,可是因為種種原因,媽媽只好忍痛放棄了考研究生。工作以後,媽媽一直都沒有放棄考研究生的念頭。工作一年後,媽媽終於有機會報名參加研究生考試。雖然當時媽媽的工作環境、居住條件都非常差,但媽媽咬牙堅持,抓緊一切時間複習學習。在媽媽的努力下,終於考上了研究生,這又一次見證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願我們每個人都做有志者,不怕困難,堅持到底,最終會取得我們想要的成績。

篇31:讀《三國演義》有感

提起曹操,無人不曉,人們總會習慣性地稱他為“奸臣”,而我卻對這個看法抱以懷疑:他是一位多麼傑出的一位軍事家!文武雙全,膽識過人!那時,不過是因為帝王的昏庸,使得國家腐敗,曹操站出來反抗,只是出手相助,挽回國家滅亡的危機罷了。難道因為這一點,就有必要讓他永遠戴上“奸臣”這頂黑帽嗎?

都說劉備重義氣,桃園三結義後,他便和張飛、關羽一同出生入死,並肩作戰。他用自己的寬容贏得了關、張兩弟的信任,以致於張飛、關羽死後,他曾萌發過不想活的念頭。但曹操也有得一比,智取關羽後,他並沒有殺害他,反倒好言相勸,使關羽歸順自己。金錢、地位、名譽,哪一樣是曹操沒有給他的?關羽知恩圖報,一舉拿下顏良、文丑兩員大將。但當關羽聽說劉備的下落後,執意要走,曹操苦留不住。雖然他已經意識到了關羽回到劉備身邊對自己不利,但他並沒有食言,反而“放虎歸山”。結果,曹操落在關羽手中時,關羽想起當

曹操對自己的恩德,放了曹操一馬。正因為“義氣”二字,曹操既剷平了袁氏後患,又為自己博得了一條“生路”,正是滴水之恩換取湧泉相報啊!

周瑜,這位鼎鼎有名的大都督,不僅武藝超群,更兼擁有不同凡響的智慧,正是曹操的“天敵”。可是,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周瑜惟一的缺點便是氣量小,心胸狹窄。正是被諸葛亮抓住了這個把柄,三用妙計,活活氣死了。而曹操卻有著和他截然不同的一面:赤壁之戰,由於曹操的一時疏忽,將船連在了一起,與吳兵交戰。諸葛亮瞅準時機,巧妙地借東風放火船,使得曹兵無路可走,無法內外接應,致使曹兵遭遇慘敗。死裡逃生後,曹操抄小道逃跑,卻被諸葛亮連埋暗兵,險些丟了性命。在這種情況下,他非但沒有自暴自棄,反而仰天長

笑:“兵敗乃兵家之常事,我曹操定會捲土重來,重整士氣!”頗有大丈夫的氣概。正是曹操的大度,並不把輸贏放在心上,贏了再接再厲,輸了毫不氣餒,使得他勇冠三軍,最後成了戰場上的“常青樹”。

從忠臣到背叛,從興起到慘敗,從失敗再走向成功,曹操不平凡的一生塑造了一位不屈不撓的千古名人。曹操的勇與謀,義氣與大度,是我們現代人的身上所缺少的。讓我們摘掉曹操頭上的這頂“黑帽”吧!

篇32:讀《三國演義》有感

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哪一本書?當然是《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主要講述了從東漢末年黃巾軍大起義到三國歸晉,中華大地上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接下來,我針對以下幾個問題進行思考:

劉阿斗真的扶不起嗎?並不是。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之後,後主劉禪好幾年沒有討伐曹魏,興師動眾了。所以百姓們其樂融融,農業收成直線上升,大家都過著安居樂業的日子,根本沒有人再想打仗這個事情了,但這也為蜀國的滅亡埋下了伏筆。直到魏軍終於攻打到成都時,劉禪為了不讓百姓受戰亂之苦才選擇投降。所以,並非劉禪扶不起,只是當時的敵人曹魏太強大了。

曹操最得力的戰將是誰?第一個反應一定為五子良將。確定嗎?其實非也,那是誰呢?他乃上古刑天轉世,後被曹操招入麾下。起先曹操看他長相不好,不用他。後來郭奉孝道:“此人乃刑天轉世。”曹操聽後大喜,開始重用他。他擊退呂布,在宛城戰張繡時,他一個人抵擋萬箭,最後被敵軍殺害。他就是曹操最得力的戰將——戰神典韋。

孔明為什麼以死相報蜀漢呢?因為是劉玄德的一份真誠感動了孔明先生。劉備三顧茅廬,孔明倘若不答應,如何對得住劉備的這一份誠意呢?劉備臨死前託孤給孔明先生,讓他輔佐劉禪,如果劉禪不成器,可以自立為王,又讓他其他2個兒子劉永、劉理拜孔明為相父,劉備對於孔明的信任,讓孔明必須輔佐蜀漢到死為止。

劉備告訴我們人要以“仁”為王。周瑜告訴我們人不能氣量過於狹小,否則路會越走越窄。曹操告訴我們人不能只顧眼前的利益,要看得遠一些。張飛告訴我們做事情要粗中有細。關羽告訴我們不能太過於驕傲。荀彧鄂高速我們不能招惹地位比自己要高的人,不然沒有好下場。

篇33:讀《三國演義》有感

《三國演義》是一本很不錯的書。

它主要講述了,漢朝末年,漢朝氣數將盡,於是分裂成了三個帝國:東吳、魏國、蜀國,因魏國強勢,吳、蜀便聯手抵抗魏,讓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司馬一族趁三國空虛,將魏王謀害了,並將蜀、吳給滅了,成立了一個新帝國:晉國。

導致蜀國滅亡的真正原因,在於劉禪的昏庸、無力。當魏國打來時,他仍然只知享樂,不去抵抗,哪怕姜維再怎麼提醒,劉禪也不聽,只聽奸臣所言。看到這時,我生氣極了,怎麼會有這樣的皇帝,只想著享樂,不聽忠臣所言,劉備在臨死之前,再三告訴劉禪,要聽諸葛亮和姜維之言,可當魏國兩千人打來時,劉禪連反抗都不反抗,要知道,他手下可有幾十萬的人,只聽奸臣所言,直接投降,姜維一看,無力迴天,自刎而亡。我為蜀國感到傷感,一代代猛將打下的江山,就此落入魏國之手。

我們不能像劉禪一樣只知道享樂。記得以前,一次週末,我因為只記得玩,把作業給忘了,直到週日晚上才想起來,於是我瘋狂地補做,結果第二天因為馬虎,吳老師罰我把週末的作業重新再寫兩遍。

《三國演義》是一本非常不錯的'書,其中包含了許多大道理,做事須小心,不能像關羽那樣大意失荊州。

篇34:讀三國演義有感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最令我感動的人物就是諸葛亮。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但最令我折服的是他的人格魅力——對國家忠貞不二。

諸葛亮的忠誠是眾所周知的,他自出草廬,決心獻身國家,為光復漢室,扶翼正統而奮鬥,忠心耿耿,日月可鑑。在三國演義中許多事例都表示了諸葛亮的忠誠,一是白帝城託孤。當時劉備對諸葛亮說:如其不才,君可取之。但諸葛亮卻涕淚齊下: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出師表和後出師表,更是體現了這樣的忠誠。《出師表》最能感動人,以懇切委婉的言辭勸勉後主劉嬋要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此興復漢室;同時也表達自己以身許國,忠貞不二的思想。而這種誠懇的情致,是發自諸葛亮的一片忠誠。《後出師表》中,諸葛亮向後主劉嬋闡明北伐不僅是為實現先帝的遺願,也是為了蜀漢的生死存亡,不能因“議者”的不同看法而有所動搖,傳達出一股忠貞壯烈之氣。

二是,東吳請諸葛亮去和他哥哥同朝為官,他也沒有去。為了報答劉備三顧茅廬之恩,傾盡一生為其效力。

三是,劉備死後,蜀中無人,諸葛亮沒有想到自己去當老大,而去輔佐無能的阿斗,諸葛亮將畢生的事業付諸蜀國,最終病死在北伐途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足以表明他是一心為國的烈士。

由諸葛亮我想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烈士用忠貞的愛國熱情換來的,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為了祖國的獨立和美好河山,先出了寶貴的生命。趙尚志,東北抗日聯軍的領導人,他為了革命事業,沒有結婚,他說:“不驅逐日寇就不成家!1942年,趙尚志被日本特務誘捕。趙尚志英勇不屈,堅強就義,時年34歲。類似於這樣的有英雄事蹟數不勝數。

我們的祖國疆域遼闊,有著無數的戍邊戰士忠誠地守衛著國土,不讓敵人進犯一絲一毫,才有了我們現在的安定幸福生活。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以這些忠貞的英雄們為榜樣,忠誠於自己的國家,奮發圖強,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獻上自己一份力量。

篇35:讀《三國演義》有感

悟人生真諦,做平和之人——讀《三國演義》有感三國風雲,大氣磅礴。書中人物各有千秋,講述了一段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歷史往事。

在經歷幾遍的詳讀之後,我對書中兩人頗有興趣,一是周瑜,三國時期,東吳孫權一派的少年都督;二是諸葛亮,字孔明,人稱臥龍先生,劉備帳下軍師。這兩個人曾一同指揮過赤壁之戰,顯然是友;而諸葛亮又三氣周瑜,最終使一位心胸狹窄的少年英雄氣鬱身亡。

先說周瑜,他是東吳的大都督,年少便得到吳侯的賞識,又得美女小喬為妻,可謂是春風得意,生活事業雙豐收。就是這樣一位少年得志的奇人,最後卻落得為了一句“既生瑜何生亮”氣死於馬上。這樣一位才華橫溢又少年得志的人,結局竟顯得如此悲慘。為什麼,只是為了心胸狹窄,滿足自己的虛榮,情節跌宕起伏,讀來讓人惋惜不已。

年少的周瑜只為一是氣短,從而造成了這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劇,這不禁讓現實社會的我們,無不好好反思。而說道孔明先生,他值得我們反思的又有哪些呢?

諸葛亮字孔明人稱臥龍與龐統並稱鳳雛臥龍。他學識淵博,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做為軍師,他一生奇聞奇事極多。曾主持過赤壁,獨演空城計……書中提到他的情節很多。其中我最喜歡也最佩服的是他與劉皇叔的那一段隆中對,當年劉備三請孔明,終於在最後一次見到了他,諸葛亮當然也不負其所望,為他把後來六十年的戰略方針和計劃介紹了一遍。正是這一短短的隆中對,不僅讓我們看到了諸葛亮的學識,更讓劉備以下開朗起來,看到了希望。也正是它,同樣反映出諸葛亮在隆中多年的修學沒有白費,從而才早就了這樣一位亂世才子,正是這淵博學識才造就了劉備的漢室天下。

總體老說,周瑜和諸葛亮只是書中的兩個代表人物,真正吸引讀者眼球的是這跌宕起伏的'情節和亂世中的這些人的真情。正是有了這些情義才造就了書中這些有血有肉,風格各異的人物。正是有了他們才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勝。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陶醉其中。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依次展開的,但是我認為智永遠是勝過勇的。比如: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此種例子舉不勝數。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無謀無勇的。像漢室劉蟬,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後竟然上演了讓天下人恥笑的事情,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的時移俗易的事情來呢?

有勇無謀的。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計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說清楚,哪兒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無謀,禍福佔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

再談談國家,魏,曾經煊赫一時;蜀,曾經功成不居;吳,曾經名震江東。這麼來看,從國家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格。曹操,欺壓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稱霸江東。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裡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臥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國,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經過一番刻苦的努力,終於當上了水軍大都督,總統水兵。不過他太過於嫉妒,死時年盡二十六歲。

從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著成功。

篇36:讀《三國演義》有感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

這本書最開始講了“桃園三結義”,後面又講了“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三顧茅廬”、“火燒赤壁”等經典故事。

我最喜歡的故事是“三顧茅廬”。最開始徐庶在臨走前向劉備推薦諸葛孔明,並說明他就是臥龍。劉備十分高興,打點禮物,與關羽、張飛到隆中臥龍崗,找到諸葛孔明住的茅廬。劉備叩開柴門,小童說:“先生今早出去了。”問何時歸,小童不知道。劉備惆悵不已。

幾天後,聽說臥龍先生已回,劉備便與關羽、張飛冒著紛紛揚揚的大雪趕去,可孔明弟弟諸葛均說哥哥和友人外出閒遊了。劉備無奈,留下一封信後離去。

轉眼過了新年,劉備選了好日子,洗了澡,換上乾淨的衣服,又要前往隆中去。到了隆中,小童說先生雖在,但午睡未醒。劉備不讓他通報,命關、張二人在門外等候,自己站在階下靜靜等候。孔明醒來,將劉備迎進草堂,暢論天下事,又取出一張西川五十四州的草圖指點,劉備對先生之見佩服至極。

劉備拜請孔明出山相助,孔明不肯,劉備情急流淚,淚溼袍襟。孔明看他如此誠懇,極為感動,答應了劉備邀請。

劉備拜孔明為軍師,請他掌管軍中大事。

【讀《三國演義》有感(彙編15篇)】

篇37:讀《三國演義》有感

《三國演義》這本書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它記載了從漢末群雄割據到三國歸晉的歷史畫卷。它惟妙惟肖地展示了數百個栩栩如生的英雄。書中跌宕起伏的情節有時會讓我淚如雨下;有時會讓我喜上眉梢;有時會讓我心急如焚,有時會讓我火冒三丈。其中那些錦囊妙計令我拍案叫絕;那些能人賢士令我好生佩服;那些精兵良將令我刮目相看。

《三國演義》裡面有很多經典人物,他們的許多精神值得我去學習。我最最欣賞的要屬諸葛亮了。不是因為他足智多謀,也不是因為他博學廣聞,而是因為他對劉備自始至終忠心耿耿,為蜀國的的強大和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從“劉玄德三顧茅廬”,答應輔佐劉備,到“劉備病逝白帝城”後,不負重託,全力幫助劉阿斗保江山,再到“孔明病逝五丈原”,不忘蜀國興亡,留下錦囊妙計,足以證明諸葛亮是個對劉備無比忠誠,有著極強的責任心的英雄。他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的這種精神在我們現在的社會依然存在,依然需要。每當在洪澇災害中,在大地震中,在火災中,在邊防哨所中,我們總能看到解放軍叔叔們不顧個人它危,保家衛國的身影。難道這不能反映出解放軍叔叔對黨,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忠誠嗎?是啊!國家和民族的振興與強大就需要解放軍叔叔這樣忠於黨和人民的人才,國家要加強這方面的人才的培養。作為一名國小生的我,也應該像諸葛亮學習。我在班級中一名小幹部,我應忠於班主任許老師,輔助許老師管理好班級,為班級爭光,不要為班級抹黑。

人貴忠誠,諸葛亮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去發揚光大。

【讀《三國演義》有感合集15篇】

篇38:讀《三國演義》有感

〈〈三國演義〉〉是一部名著經典,在羅貫中的筆下,敘訴了一個又一個的情節,塑造出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在這些人物裡,我最佩服義薄雲天的關羽了。

在桃園三結義之前,張飛和劉備認識了關羽,他說的一句話使我感慨萬千:“快拿酒來!別誤了我去投軍!”這說明了關羽是個有血性的漢子,願站起來為國家,為百姓做點事。

在曹操正為華雄而苦惱時,一個雄渾的聲音便喊道:“我願意出去斬下華雄的人頭!”那就是關羽。在袁紹看不起關羽時,關羽卻無所畏懼,並立下軍令狀,說如果不勝華雄,甘願被砍頭。不出所料,在曹操為關羽斟上熱酒等待那會兒,酒還未冷,關羽便提著華雄的人頭走了進來。這也是關羽的“義”。

劉備徐州戰敗之後,關羽被困,曹操看重關羽,他馬上派張遼去勸降。可關羽是個有血性的漢子,寧可頭斷,也不屈服。可他為了兩位嫂嫂,也只能忍辱負重。他的做法也可以說是“義”。雖然曹操給關羽許多金銀、美女,關羽也無動於衷,全部交給兩位嫂嫂。曹操給他新戰袍,他也把新袍穿在裡面,仍把劉備送的新袍穿在外面,說看到舊袍就彷彿看見兄長劉備了。真是個義氣人士。

和關羽相比,呂布就“不義”了,他貪圖美色,本是董卓的義子,司徒王允為了保住大漢的江山,就必須剷除董卓和呂布。於是他派出舞女貂禪,讓他們為貂禪而爭起來。最後,呂布聽從王允,殺死了董卓。真可稱之為小人。

如今,人們已對這個“義”看得

很輕,經常為一些小利而出賣朋友、民族、國家的利益。我想,在現在這個時代,我們應該講個義與誠信。中國人一向以誠信為本嘛。一個人如無小“義”,絕難成大氣候。

【讀《三國演義》有感(精選15篇)】

篇39:讀《三國演義》有感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東漢末年的魏蜀吳三國之間,如同一曲亂世吹響的戰歌,為統一而戰,為生靈而戰,為和平而戰。

亂世出英雄,亂世出豪傑。因為《三國演義》,我可以跨過時空的距離,近距離地觀看那些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痕跡的人。曹操是否真的那麼剛愎自用、自私多疑?他是“寧叫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的狠心人,也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梟雄。那個曾使出“空城計”的諸葛孔明,是否能超越“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漢朝名臣張良?那個禮賢下士、三顧茅廬的劉備,為何會白帝城託孤給諸葛亮……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提出了一個個令我不解的問題,又在閱讀中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三國的故事深深的吸引著我,因為它為我打開了一扇門,在那扇門後,我看到了一個殘酷而精彩的世界。原來,在千年之前,我腳踏的這片土地,也曾有過如此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桃園三結義、七擒孟獲、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過五關斬六將,不敢想象,如果沒有三國,我們會少了很多故事,華夏的史書詩書,也將缺失幾頁;說起能言善辯,我們不再有“舌戰群儒”;說起無可奈何,我們不再有“身不由己”;說起貴人提攜,我們不再有“知遇之恩”……如果沒有三國,我們的歷史將會缺失多麼可愛的一塊!

請讓這首亂世的戰歌,永遠的成為我們的緬懷,讓我珍愛現在的生活,讓我們銘記千年的歷史,讓我們不忘自己的血脈,讓我們熱愛自己的祖國!

篇40:讀《三國演義》有感

這個寒假我津津有味地讀完了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

這本書主要講了蜀、魏、吳三國都想稱霸整個天下,於是他們發起了一次次戰爭,但是最後魏國戰勝了其他國家,稱霸了整個天下。

讀完這本書 ,我最敬佩的有三個人。其一是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他只略施小計就輕輕鬆鬆地擊退敵人。如《草船借箭》《火燒新野》《曹操敗走華容道》等故事中的妙計都令人拍案叫絕。其二是仁慈大方的關羽,在華容道中關羽知恩圖報,放走了曹操。其三是武藝高強的趙雲,他可是蜀國五虎大將之首,曾獨戰百萬曹兵,斬曹將50餘名,還抱著劉備之子戰鬥。

再看看我,雖然也有一點點小聰明,但我不像關羽那樣重情重義,我有時還做一隻“白眼狼”,對著媽媽大吼大叫的,我也不如趙雲那般勇氣十足,我其實膽小如鼠,有時甚至跟鄰居打聲招呼都不敢。讀完《三國演義》,我發現了許多我需要去學習的好榜樣,知道了做人就要做一個機智聰明、重情重義、勇氣十足的人,這樣人才會更完善,生活才會因你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孔老夫子說得好“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這句話將成為我的座右銘,我會更加努力,使我變得更完善。

篇41:讀《三國演義》有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我又一次走進了《三國演義》,走進了那個群雄紛爭的年代……

《三國演義》描寫了自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一百多年間,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與鬥爭,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三國演義》中有名有姓的人物有1191個,這些形象無不血肉飽滿,個性鮮明,紛繁多姿,無不刻畫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在《三國演義》120個章回裡,我最喜歡第46章《用奇謀孔明借箭,獻密計黃蓋受刑》。在《草船借箭》中,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令我折服。周瑜非常嫉妒諸葛亮的才華,就命他10日內造十萬支箭。結果諸葛亮夜觀天象,在第三日起霧時,去曹營借了十萬餘支箭,真是一舉多得!不僅讓曹營虧損十萬支箭,還為東吳增加十萬支箭,難怪周瑜對他心服口服呢!怪不得在“三絕”之中孔明佔據“智絕”一席。諸葛亮令我崇拜,我幻想有一天也能手搖羽毛扇,頭戴綸巾。遇事不再慌張,而是像諸葛亮一樣,縱觀全域性,運籌帷幄,機智化解。雖然後世對諸葛亮有些神化,但是並不影響我將他視為榜樣。

《三國演義》中,劉氏集團成員的重情重義令我折服。關羽被曹操看中,卻依舊千里迢迢尋找劉備;諸葛亮滿腹才華,卻死心塌地做臣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不止因為它的情節,更因為它給讀者傳達了萬世不變的思想觀、價值觀。“忠義”正是這本書傳達給我們的價值觀。

希望你能翻開《三國演義》,去結識個性鮮明的人物:以“智絕”聞名的諸葛孔明;以“義絕”聞名的關雲長;以“奸絕”聞名的曹阿蠻,還有許許多多英雄豪傑……他們身處亂世,橫刀立馬,力挽狂瀾,譜寫出了一折折令人歎服的英雄讚歌!

《三國演義》令我受益匪淺。

篇42:讀三國演義有感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相信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話。不用說,大家也應該知道我要寫讀後感的書是《三國演義》。

上個寒假,我讀了這本書。我讀得津津有味,讓我印象深刻的段落有很多,什麼桃園三結義、關羽過五關斬六將、趙雲單騎救主、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等等。

《三國演義》在曹操、劉備、孫權三個政治勢力中,曹操和劉備作為主要對立面,而把蜀國放在中心地位。孫權則主要是作為劉備抗曹的聯合力量出現。這本書中小說通過一些段落刻畫了很多生動的人物形象。

關羽是我最喜歡的人物之一,通過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不僅體現出了關羽的武功高強,更說明了他對於劉備的絕對忠誠。雖然曹操厚待於關羽,可是關於因為在桃園三結義,他不能忘恩負義,所以還是過五關斬六將的走了。還有就是他的胳臂被毒箭射傷了,名醫華佗說要刮骨療傷,而且要把胳膊綁在柱子上,因為怕他亂動。要知道,你就是蹭破一點皮也會非常疼,而當時還沒有麻藥,要把皮劃開刮你的骨頭,可能聽了都會不寒而顫,而關羽說不用,而且還下起了棋。這更能體現出關羽的堅強。

從關羽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我知道了不能因為一點誘惑就放棄自己的東西,而且做事要堅強,不能因為有一點小困難就退縮,要勇於面對挫折。讀完了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我終身難忘。

篇43:讀三國演義有感

在這個寒假我讀了《三國演義》有很多感觸,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本書吧!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小說描寫了公元3世紀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銳複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衝突,在政治、軍事謀略方面,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三國演義》全書出現以前,中國各類小說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幾十個字。《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小說,中國小說如何由短篇發展至長篇,這點我們要注意。原來宋代講故事的風氣盛行,說書成為一種職業,說書人喜歡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為題材來敷演,而陳壽《三國志》裡面的人物眾多,事件紛繁,正是撰寫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國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來在民間也已流傳,加上說書人長期取材,內容越來越豐富,人物形象越來越飽滿,最後,由許多獨立的故事逐漸組合而成長篇鉅著。

我認為《三國演義》是一本非常非常好的書,是因為書中還告訴我們了許多典故如:草船借箭、空城計?

《三國演義》是一本好書,所以我建議大家都讀一讀。

篇44:讀《三國演義》有感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這本書裡不但有真人真事,而且還有虛幻情節。深刻地刻畫了兩百多個生動鮮活的人物形象。講述了東漢末年到建立晉朝之間發生的一切故事。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我受益匪淺。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的是楚國的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在桃園中,他們在桃園莊嚴的誓詞。兄弟文武精通的威武樣子和兄弟之間堅不可摧的深厚情誼。讓我們去崇拜和學習的,是他們三人在傷心時,互相給予鼓勵。三國中,我最欣賞的人物要數關羽了。關羽武藝高強待人忠誠,對劉備忠心耿耿。曹操一直很希望關羽能投奔到他的麾下,還把自己最心愛的赤兔馬送給關羽,但關羽閉門不見,沒有接受,在一次與曹操的大戰中,關羽因為帶著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靠。正是有了關羽,張飛的.幫助才胸有大志。關愛百姓的劉備成就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如果說三國裡誰最有智謀,那首當其衝的是諸葛亮、曹操、司馬懿和周瑜了。但曹操和司馬懿十分陰險。諸葛亮有過人的機智非常熟練兵陣步法,幫助劉備贏了好多關鍵性的戰爭。吳國的周瑜,少年得志熟讀兵書,精通戰場上的排兵佈陣,但他心胸過於狹窄,最終還是敗在諸葛亮的計謀之下。

從《三國演義》這些人物中,很容易看出人物的性格關係和成功與否。但我們的現實社會中,我們也應該像關羽諸葛亮這些人物一樣。有智謀,對朋友對國家忠誠要講誠信。

篇45:讀《三國演義》有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那是個動盪的年代,戰爭猶如家常便飯,誰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見到明天的太陽。這使我想至三國那個**的年代……

一提起《三國演義》,自然就會想起“正面人物”的劉備和“反面人物”曹操以及“中立人物”孫權。這三個人在中原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形勢。

書中的劉備“忠厚老實”,“一心想修復漢室”,我可不這麼覺得,你想,在趙雲救出阿斗後,劉備怎麼會捨得摔孩子呢?還不是因為要收買趙雲的心!劉備也還是個心思細密的人,在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後,知曹操生性多疑,怕暴露自己遠大志向,一副胸無大志的樣子,學起種菜來,得以騙過曹操耳目。現在想想,要是劉備他提早展現的話,恐怕早就被曹操輕而易舉地解決掉了。煮酒論英雄時,當曹操說出:“當今世上的英雄,只有你我兩人!”這樣的話時,要不是他反應快,借雷聲掩飾,曹操遲早會因為疑心將他給殺了。可光懂得收買人心和及時反應也是沒辦法的啊,關鍵要有軍事才能,說句不客氣的話,劉備的領地都是靠諸葛亮給他出謀劃策打下來的,至於劉備,我可沒看見他有什麼計謀上的突出特點。他也明白這一點,所以三國才有了“三顧茅廬”一說。

曹操一直都是以奸詐、狡猾、殘忍的形象出現的。特別是“曹操殺親朋”這一段,在他人看來簡直太殘忍了。呂伯奢為了招待他,特地出去買酒,他在屋裡聽得磨刀的“嚯嚯”聲,誤殺了他的家人後出門又設計殺了呂伯奢。他的那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更是讓他人驚得目瞪口呆。有人指責他不道義,可若是他不那樣做,呂伯奢必會帶人追殺他,那他也別想活著出縣了,可以說,這是生存的需要。曹操是決不會負“英雄”這個“美名”的。當老朋友許攸前來投靠問及糧草時,曹操先答糧草可夠一年,後答半年、三個月、一月,後許攸揭發他:“休瞞我,糧已盡矣!”俗話說“兵不厭詐”嘛,曹操可是把它給運用得靈活自如。

孫權在書中也算得是位“明君”了,在“隆中對”中諸葛亮這樣談:“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只看民附二字便可知道他有多賢明瞭,上下一心,老百姓擁護君主,使得他人都不敢來犯。“賢能為之用”,看吧,只要是賢能的人都被網羅去做那些大大小小的官,等於無形中為國家築起了一道“銅牆鐵壁”。他在任期間也可算是一段“太平歲月”吧。

這三人各有各的特點,不盡相同,但相同的一點就是他們都是一方霸主,劉備善於收買人心,手下的將士忠心耿耿;曹操狡猾而善於用計謀,他的聰明使他多次度過難關;孫權能夠做到“賢能為之用”,上下一心使得外人不敢來犯。他們的特點使他們多次度過難關。

我們要學劉備的心思細膩;學曹操的果斷、堅決;學孫權的人格魅力。我們不能學劉備老是藉助他人的力量;不能學曹操的殘忍、無情;不能學孫權的出爾反爾和朋友反目。

篇46:讀《三國演義》有感

讀完一本著作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生讀《三國演義》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我們要多讀書,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名叫《三國演義》,書的作者是羅貫中,這本書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書裡面一開始講了蜀國和魏國的誕生,後來又出現了一個吳國,三個國家有時聯手,有時卻互相都看對方不順眼,想把對方幹掉;最後,魏國打敗併吞並了其他兩個國家,獲得了勝利。書中我最新喜歡的部分是《敗走華容道》,裡面講了曹操因戰船和主城被諸葛亮燒了,失去了優勢,還有些士兵被火燒死了,無奈他只好逃跑,跑到華容道時,他大笑起來,隨從問他為什麼笑,他說:“諸葛亮雖然神機妙算,卻沒在這裡設下埋伏”。突然,草叢裡衝出一大群伏兵,把曹兵打得屁滾尿流;重複幾次後,曹操彈盡糧絕,只剩下27人,被關羽攔住,曹操懇求關羽放他走,關羽同意了。

書中有很多人物,都有著十分鮮明的性格特點,如:張飛十分講義氣、關羽十分堅強、趙雲非常忠誠。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他神機妙算、草船借箭、火燒連環船、空城計,全是他提出來的。

我十分崇拜關羽,華佗曾給他刮骨療毒,所謂的刮骨療毒,就是先把皮切開,然後用小刀刮骨頭,把毒刮掉;換作別人肯定早嚇哭了,而他卻鎮定自若的跟別人下棋;關羽真是有著堅強毅力的大英雄!

看完這本書我明白了: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從沒有人能永遠高枕無憂,戰爭永遠不會停止;這本書為我們講述了古代的戰事,這不僅讓我們增長了見識,也讓我們從中體會到了讀書的快樂!

篇47:讀三國演義有感

《三國演義》是一本很不錯的書。

它主要講述了,漢朝末年,漢朝氣數將盡,於是分裂成了三個帝國:東吳、魏國、蜀國,因魏國強勢,吳、蜀便聯手抵抗魏,讓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司馬一族趁三國空虛,將魏王謀害了,並將蜀、吳給滅了,成立了一個新帝國:晉國。

導致蜀國滅亡的真正原因,在於劉禪的昏庸、無力。當魏國打來時,他仍然只知享樂,不去抵抗,哪怕姜維再怎麼提醒,劉禪也不聽,只聽奸臣所言。看到這時,我生氣極了,怎麼會有這樣的皇帝,只想著享樂,不聽忠臣所言,劉備在臨死之前,再三告訴劉禪,要聽諸葛亮和姜維之言,可當魏國兩千人打來時,劉禪連反抗都不反抗,要知道,他手下可有幾十萬的人,只聽奸臣所言,直接投降,姜維一看,無力迴天,自刎而亡。我為蜀國感到傷感,一代代猛將打下的江山,就此落入魏國之手。

我們不能像劉禪一樣只知道享樂。記得以前,一次週末,我因為只記得玩,把作業給忘了,直到週日晚上才想起來,於是我瘋狂地補做,結果第二天因為馬虎,吳老師罰我把週末的作業重新再寫兩遍。

《三國演義》是一本非常不錯的書,其中包含了許多大道理,做事須小心,不能像關羽那樣大意失荊州。

篇48:讀《三國演義》有感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明清的文化結晶,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三國的故事我們都耳熟能詳,具體事件也不想多說,主要感悟的還是三國這段歷史和如何成就不平凡的命運。

中原地區可謂是人才輩出,時逢亂世開始便是群雄爭霸,跨州連郡都不在少數,掌握朝政大權進而統一中原的只有曹操,他的成功讓我懂得了很多道理。

做人就要有鴻鵠之志。對漢末朝政掌握曹操並非第一人,前有大將軍何進外戚當政,卻無平天下之志,懷婦人之仁,終為宦官所殺。後有董卓起兵入京,殺少帝、欺君主、興勞役、徵重賦,最終為義子呂布所殺。再到 李鶴、郭汜,一個大司馬,一個宰相,一點實事不幹,一個劫皇帝,一個抓百官公卿,自相殘殺。而到了曹操,先是發兗州、青州之兵擊潰亂軍接駕,再逐漸掌握朝政,對外安撫,對內重新建立朝綱,結黨營私,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逐漸架空皇帝,再挾天子以令諸候,這些無不都體現了他的鴻鵠之志,從一個宦門遺醜變為亂世之梟雄。

做人就要有清醒的頭腦。當曹操滅了袁氏兄弟在中原的勢力時,胸懷大志頭腦清醒的他,早有一番鴻圖偉業藏於心中。隨即他斬了呂布,再把劉備趕到荊州,儘管還有東吳的孫權,漢中的張魯和劉璋、劉表等對手,但大勢已成,再加上百萬雄兵下荊州,劉琮束手,得荊州水軍陸軍數十萬,他感覺離統一天下 改朝換代的日子近了,被喜悅衝昏大腦的曹操,以為東吳可以輕易拿下,劉備、孫權五萬之眾,螻蟻之力難撼泰山;諸葛亮、周瑜不足慮也;龐統、黃蓋投降理所當然。不料赤壁一戰險些喪命,最後狼狽而逃,可謂是他人生中最大遺憾了。吃一塹長一智,經歷眾多戰事,曹操對形勢有了清醒的認識,雖然權傾朝野,但始終不稱帝。

以今人之眼光來看,曹操似乎是個奸臣,是奸詐虛偽的象徵,通過讀《三國演義》這本書,更增添了我對他的瞭解,其實與其說是曹操生逢其時,不如說是三國選擇了曹操,**時期,統一中原是歷史的大趨勢,時代需要這樣的一個人。

篇49:讀三國演義有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演義》中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爭,讓我手不釋卷,讀來欲罷不能。

《三國演義》是元末明初羅貫中所著的我國第一部章回體小說,描寫了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近拜年的歷史風雲,再現了以曹操、劉備、孫權為代表的“魏蜀吳”三國群逐鹿、三分天下的故事。在這本書中,許多英雄人物讓我敬佩不已。劉備為了成就大業三顧茅廬,禮賢下士,求賢若渴;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重情重義,俠肝義膽;諸葛亮巧用“空城計”,足智多謀;曹操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始終有統天下的壯志雄心。

在眾多故事中,我最喜歡的還是“赤壁之戰”。曹操統一北方以後,決定南下一統天下,他派出了八十萬大軍來作戰。劉備派諸葛亮舌戰群儒,與孫權聯合抗曹,他們知道自己的大軍不比曹軍多,可他們還是英勇作戰。周瑜利用曹軍不習慣水戰的弱點定下火攻之策,巧施苦肉計,派黃蓋詐降。曹操聽取龐統的建議,將戰船連在一起。諸葛亮巧借東風,黃蓋帥率軍士點燃柴草在赤壁火燒敵船,大敗曹軍。這場戰役中,諸葛亮和周瑜展現出的驚人智慧是多麼值得我們去學習。

其實,在現實中,我們也同樣需要智慧和勇氣。只有戰勝自己,才能成為強者。去年我去宋城玩,一座鐵鏈橋突然吸引了我的注意。看著在橋上開心地晃動的遊人們,我也心癢難耐,禁不住上了橋。誰知我剛走了幾步,橋晃動得“翩翩起舞”,嚇得我趕緊跑回了爸爸媽媽身邊。站在橋頭我有點不甘心,難道真的過不去了?我心想,這只不過是一個膽量和技巧的問題。我注意觀察在橋上開心地行走的遊客們,逐漸悟出了技巧。於是,我壯著膽子再次走上橋,順利地走過了橋,我的臉上露出了勝利者的笑容。對於我來說,也是成長中又一次成功的挑戰。

一本好書就像一盞指路燈,讀《三國演義》,我領略到了古典名著的精華。我要像英雄們那樣,敢於戰勝困難,挑戰自我,做自己生命的強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zh-tw/xindetihui/duhougan/7ympg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