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清塘荷韻》讀後感【多篇】

《清塘荷韻》讀後感【多篇】

《清塘荷韻》讀後感【多篇】

清塘荷韻讀後感 篇一

喜歡季羨林的散文,尤其喜讀《清塘荷韻》。

季先生以往反覆說:“我寫東西有一條金科玉律:凡是沒有真正使我感動的事物,我決不下筆去寫。”清塘荷韻正是季先生感動的事物,繼而又經過季先生的文章把我們感動了。

季先生的《清塘荷韻》看似隨筆流出,實則寫出了作者對荷花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在人生低谷時對生活依然堅持的樂觀態度。

文章開頭出現了一幅美麗的畫面:樓前有清塘數畝。初有荷花,數年後,池塘裡卻變得“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再也不見什麼荷花了。有無之間,均很美麗。無卻留有遺憾。

之後作者寫了池塘與荷花的絕配,中國人的愛荷。很自然的,湖北洪湖的幾顆敲破的蓮子被作者投入池塘中。“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變成了作者的期望。溜溜盼了三年,池塘裡總算浮動了孤零零的五六個葉片。雖有期望,令人灰心。真正的奇蹟出此刻第四年上。從荷葉的長出,到荷花的怒放,到“季荷”的得名,到每一天至少有幾次徘徊在塘邊,坐在石頭上,靜靜地吮吸荷花和荷葉的清香,到賞荷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只看到荷花綠肥、紅肥,到風乍起時“池花對影落,沙鳥帶聲飛。”,到粗略估計荷花的將近一千多朵的朵數,都充分寫出了作者的愛荷之情。

文章最終,天氣變寒,荷花在不遠的將來,會變成殘荷,甚至連殘荷也將會消失得無影無蹤。作者祝福荷花在冰下冬眠,做著春天的夢。“既然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作者的結尾段很美:我為我的“季荷”祝福。

人如其文。季先生的荷花寫得很美,季先生的人品也像荷花一樣,清香四溢,源遠流長。

清塘荷韻讀後感 篇二

眾所周知,人們一說到荷花,首先想到的便是高雅、純潔。是的,荷花出汙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它根本不屑於在泥沙中那不見天日的生活,它會不斷地為著光明、為著美麗,為了給人類那豐富的生活中再新增一抹美好的色彩,絢麗而無暇的為之奮鬥。

荷花也深受我的喜愛,我不僅只是因為它的外表,更是因為他的精神所給予了我無限的力量,敢於面對困難和險境……今天有幸讀到了季羨林先生的《清塘荷韻》,更令我感觸許多。

季羨林先生著重描寫了荷花生長的過程。起初,作者言“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的水塘和自己的“心病”,說明了養荷花的原因,為後文荷花的誕生作了鋪墊。下文中作者又記敘了自己播種荷花、盼望荷花出現的急切心情。

如:“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邊上去看上幾次”“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邊上去觀望”。

這些語句生動的勾畫出作者對荷花的盼望和喜愛,語言幽默淳樸。

後文中描寫了荷花的生長之盛與不同尋常的特點:不但紅色濃而且花瓣多。

我想這幾株荷花在四年的拼搏與煎熬中,早已超凡脫俗,不與那些受幫助的“凡夫俗子”相同,因而受過磨難的人或物,他們的身上都閃耀著純潔而無暇的光芒,令人心生敬佩。最令我喜愛的段落便是那“月下插曲”了:可愛的小波斯貓會見到水中的“白玉盤”,心生趣意,竟縱身一躍落入了塘中。

此情此景都不禁令人發笑,感到憐愛,同時這也側面寫出了荷塘的景色加上月光的配合,無疑是一幅栩栩如生的風景畫,令人沉醉其中……我們都知道有得必有失,有盛必有衰,有分必有合,因而這塘美麗的“季荷”即將走向衰落。而作者是什麼心情呢?

“既然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多麼豁達的作者,我想此時,作者已被這迷人的荷花所征服,心中波瀾不驚,寧靜高雅,充滿期待……

清塘荷韻讀後感 篇三

荷花,有出汙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有“花朵中的天使”的美麗稱號,有讓中國古代君子不斷對它描寫的高雅氣質,這樣美麗的花,怎能不讓作者著迷?

荷花是一座高尚品質的寶庫,其中有讓我們學也學不完的品質,這篇《清塘荷韻》,就講述了很多。

荷花的種子殼很厚,在淤泥中可以千年不爛,這說明了荷花頑強的生命力;荷花突破種子的殼要好幾年的時間,這恰恰體現了荷花那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荷花可以在幾天裡迅速蔓延生長,表現了其驚人的力量;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說出了荷花的清廉

但這篇文章最令我著迷的地方不是荷花的種種品格與優點,而是文章中的一句話,這句話很經典,那就是“既然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

這句話很有韻味也很有趣,早冬和初春之間有3個月,而晚冬和初春之間只是彈指一揮間,人們也編出很多很多句話來,什麼“既然戰爭到了,和平還會遠嗎?”等等……我雖然不能讀懂,但卻明白了一個共同點:

句子中寄託的是人們的希望!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盼望!是人們對文明的眺望!

清塘荷韻讀後感 篇四

從古至今,人們一說到荷花,首先想到的便是高雅、純潔。是的,荷花出於汙泥而不染,它根本不屑於在泥沙中那不見天日的生活,它會不斷地為著光明,為著美麗,為了給人類那豐富的生活中再新增一抹美好的色彩,絢麗而無暇的為之奮鬥。荷花也深受我的喜愛,我不僅只是因為它的外表,更是因為他的精神所給予了我無限的力量,敢於面對困難和險境&&今天有幸讀到了季羨林先生的佳作《清塘荷韻》,更令我感觸頗多。

文章中大量筆墨,作者都著重描寫了荷花生長的過程。起初,作者言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的水塘和自己的心病,說明了養荷花的原因,為後文荷花的誕生作了鋪墊。下文中作者又記敘了自己播種荷花、盼望荷花出現的急切心情。如: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邊上去看上幾次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邊上去觀望。這些語句生動的勾畫出作者對荷花的盼望和喜愛,語言幽默淳樸。後文中描寫了荷花的生長之盛與不同尋常的特點:不但紅色濃而且花瓣多。我想這幾株荷花在四年的拼搏與煎熬中,早已超凡脫俗,不與那些受幫助的凡夫俗子相同,因而受過磨難的人或物,他們的身上都閃耀著純潔而無暇的光芒,令人心生敬佩。最令我喜愛的段落便是那月下插曲了:可愛的小波斯貓會見到水中的白玉盤,心生趣意,竟縱身一躍落入了塘中。此情此景都不禁令人發笑,感到憐愛,同時這也側面寫出了荷塘的景色加上月光的配合,無疑是一幅栩栩如生的風景畫,令人沉醉其中&&我們都知道有得必有失,有盛必有衰,有分必有合,因而這塘美麗的季荷即將走向衰落。而作者是什麼心情呢?既然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多麼豁達的作者,我想此時,作者已被這迷人的荷花所征服,心中波瀾不驚,寧靜高雅,充滿期待&& 本文中作者描寫荷花的婀娜,寥寥無幾,甚至少得可憐,為何我們讀來卻被深深打動?我想,荷花的精神已常駐在每個人的心間,揮之不去,因而能與作者產生共鳴。荷花,一種堅強毅力的生靈;荷花,一種高傲美麗的生靈;荷花,一種高尚純潔的生靈。荷花它具備了人所應該具備的品質,因而它在百花中大放異彩!

最近我還讀過一篇有關荷花的文章,是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這篇文章則把荷花的種種姿態和美麗,毫無保留的傾瀉在紙上,令人讀後心神皆靜。其中最令我感受到美好和寧靜的一段是: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裡。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文中一個瀉字,生動的展現了月光溫柔嫻靜的性格,給人以無限的感觸。後文中薄薄的青霧籠著輕紗的夢,塑造出一種隱隱約約、若有若無,可觸而不可及的朦朧意境,給人一種迷迷糊糊的美。文中還描寫了參差的斑駁的黑影楊柳的稀疏的倩影,更給荷塘蒙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這寥寥數筆,竟將荷花的種種美質刻畫得淋漓盡致,真不愧於是文學鉅著。

總之,荷花給人們帶來的美感,是無窮無盡的,是感嘆不完的。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美的存在,關鍵是要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清塘荷韻》讀後感 篇五

閒暇之餘,我總喜歡品讀優美的散文和詩歌。今日,讀了國學大師季羨林老先生的《清塘荷韻》,心中感觸很深。這篇佳作可以和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相媲美,雖然都是寫荷花,但又有本質的差別。《荷塘月色》以景抒情,給人以靜謐的唯美享受,而《清塘荷韻》則是抒發了作者對自然、人生的熱愛,字裡行間洋溢著盎然的生機與活力。

本文以平淡的文筆,抒寫了作者所處的北京大學的朗潤園內,有一個數畝的清塘,以前是有荷花的,但是後來荷花遭到劫難,消逝的無影無蹤,作者常渴望清塘會重新長出荷花。恰巧有朋友帶回幾粒洪湖蓮籽,作者滿懷希望的丟在清塘內,期待著有一天,荷葉回長出來。但是,第一年、第二年,水面上毫無動靜,就在作者灰心的第三年,水面上竟長出了五六片荷葉,但是,都是纖細柔弱的。到了第四年,荷葉不停的生長出來,大面積的鋪展開來,把整個清塘的水面都佈滿了。這怎能不讓作者歡欣鼓舞,是作者創造了這一個奇蹟,把從西湖看到的“接天連日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景搬到了自己家門前。

作者語言優美,韻律和諧,把荷花的細微變化與自己的心理活動巧妙的結合在一起,表達了作者對荷花的真摯熱愛之情。是以盼荷、種荷、觀荷、賞荷的順序,娓娓道來,動靜完美結合。在蓮籽投入淤泥的第一年、第二年,水面是靜悄悄的,不見一點兒動靜,但第四年,荷葉迅速生長,綠色蔓延到整個荷塘,每天都有變化,這是一處描寫。還有在賞荷時,作者又再次運用動靜結合的方法。比如,“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是靜的描寫。風乍起,一片蓮瓣墮入水中,“池花對影落,沙鳥帶聲飛”。“撲通一聲,是我的小貓撲入水中,把月亮的倒影打的支離破碎,好久才恢復了原形”。這幾處是動的精彩描寫,形成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給人以無限的遐想。

文章最後寫到,“天氣轉寒,荷葉荷花即將凋零,消逝,但是,荷花會在冰下冬眠,做著春天的夢”。是的,荷花會繼續儲蓄著生命的能量,等到來年的春天,一定會綠葉鋪遍,紅豔滿塘。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熱切向往和美好希望,對戰勝一切艱難困苦的信心。

回想季老一生,歷經無數的風風雨雨,曲折坎坷,但他始終保持著淡然、寧靜、豁達、樂觀的心態,他甘於寂寞,淡泊名利。這不正像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荷花嗎?也正是如季老這樣的無數的愛國知識分子,用堅定的信仰,美好的追求,構建起來了中國人的精神家園,孕育成了不屈的民族魂魄,相信,這種精神,也一定會薪火相傳,綿延不息。

清塘荷韻讀後感 篇六

欲不消心難平,感覺離家漸近而心情也隨著新年腳步的將近變的不在沉穩,不知道激動哪一初,想要落微激動浮躁的脈搏跳的沉穩點,還是需要讀一讀好的書,好的文章是用心寫出的,華辭麗藻很難堆砌而成,重要的是經過時間的沉澱釀造出文中佳釀。

今天偶看到季羨林老先生的《清塘荷韻》,讀到第六段的時候,我才真正體會到季老的用心。

季老年復一年的觀察門前清塘,始終沒有放棄,正是那份難得的等候期盼,終於迎來翠盤荷香六月賞。

有一情節很是打動我,季老在看到花瓣落入池中的景象聯想到的兩句詩:“池花對影落,沙鳥帶聲飛。”季老深深體會到原作者深惜第二句對仗不工。

而並沒去強求工整,而是用一句:“這也難怪,像“池花對影落”這樣的境界究竟有幾個人能參悟透呢?”可見作者對“池花對影落”之欣賞!

季荷——是週一郎先生為季老荷花賜的名,季老更是欣然接受了這一稱呼,最後一句更是寫下:“我為我的“季荷”祝福。”而我用什麼樣的祝福來祝福辛勤勞動一生的季老?只希望清塘裡的荷香為他老人家飄的更香更遠。

清塘荷韻讀後感 篇七

荷花具有無窮的魅力,是每個人都向往與追求的。

荷花有著絢麗奪目的豔紅,給人美的感覺;荷花有著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質,令每個人所敬佩;荷花有著保護它的荷葉,使它在風雨中依舊保持優美的風姿。

美好的事物都是爭取追求來的,不勞而獲總是不可行而又不可取的。作者這樣的愛像蓮花這樣美的事物,正反映了它追求卓越嚮往美好的精神。

池塘太空,而剛種上的蓮花給人希望的感覺,作者的美好願望都寄託在了這小小的池塘。而這荷花,讓人期盼了三年,依舊沒有開出像樣的花朵。讓人們的希望轉變為了失望。

而奇蹟就出現在第四年,那久違了的荷花,終於怒放,絢麗的色彩引人注目,單調的綠色池塘裡,有了荷花的點綴,變得如仙境一般。如此美景,令人心曠神怡,怪不得作者拿它與西湖相比較,可見它的美麗是如此讓人回味無窮。

荷花的精神與它絢麗的外表得以相稱,這種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實在是值得大家學習。它代表的是一個人的品質,一個人的品質如何決定著它的性格,性格的差異又有不同的命運。

付出一定會有回報,它有時來得晚,有時又來得早;有時會很多,有時卻很少。但是請相信不管早晚多少,它都一定會來!像這荷花一樣,作者辛苦的種下它們,期盼著能快點看到這美麗的荷花,而這荷花,卻讓它等了足足四年。但是值得慶幸的是,它來到了,它沒有辜負人的希望,而且一來就是一大片,讓人又驚又喜。

荷花固然美麗,但它也有凋零的那一剎那,凋零並不是壞事,它意味著更好的生長與發展。生活也一樣,挫折並不一定是壞事,它是在為我們的成功鋪路。

荷花美麗動人,但其精神更加可貴,我們要向荷花學習,追求像荷花一樣卓越而美好的一生!

清塘荷韻讀後感 篇八

拜讀季羨林先生的《清塘荷韻》,不禁被文中優美的言詞,深刻的思想所折服。文章意味蘊藉,僅已栽荷小事便道出了深藏在作者心中的濃烈的期盼,希望和欣慰。文章構思之巧妙,寫作之精良,實令我讚歎不已。

再觀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便覺兩文之差異甚大。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表達了自已淡淡的喜悅與哀愁,這便與季先生強烈的希望之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樣是寫荷花,朱先生在觀賞美,而季先生是在創造美。觀賞美的人每當發現美中之不足。便多幾分惆悵,但創造美的人會痴迷於美中,戴著美的眼鏡看世界,一切都是完美的,毫無瑕疵,他沉浸在美中,樂觀看世界,永遠有希望,永遠有快樂。在《清塘荷韻》中,季先生行文嚴謹,貫穿全文的兩條線索十分明顯,一條以荷塘中荷花情況為線:先寫原先塘中似有荷花但現在全無,再寫我種蓮子,接著寫第一、二年塘中仍無荷花,然後了寫第三年“塘中浮動的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葉片”,最後寫第四年荷花生長旺盛,荷葉“遮蔽了半個池塘“。另一條則以作者的思想感情變化為線:先是塘中無荷花,作者“總覺得是一塊心病”再是種了蓮子作者微有希望但情緒還比較消極,接著作者的期盼日益強烈,然後兩年過後塘中仍無荷花,作者“完全灰了心”,繼而到了第三年荷花長出“五六個葉片”。作者自白“雖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最後第四年荷花茂盛,作者“心中狂喜”。整篇文章,以時間順序行文,事情起因、經過、結果交待清楚,過渡自然。兩條線索既相對獨立,又密不可分,它們被作者的那管神奇的筆有機地結合起來,真可謂是:相輔相承,相孕相生。《清塘荷韻》的內容中作者的所感十分單薄,它們大都凝聚在作者的一舉一動中,較為含蓄,且整段的“自我剖白”在《清塘荷韻》更是全無蹤影,因此我認為《清塘荷韻》更傾向於敘事散文,此乃文體之異也。《清塘荷韻》中,季先生描寫的景物就具有了單一性,他只刻畫了荷花,表現他對荷花頑強的生命力的讚美,寫作中採用了一枝獨秀的方法,而對其它景物隻字未提,這是寫作手法的差異。下面是文章所提及的相同細節間的區別。如:同樣是因為等了四年,所以“心中狂喜”且感嘆於自然力的偉大。同樣是看到了昂首怒放的荷花,朱先生說它色白,為點綴之物,但季先生說它“紅豔耀目”“凌駕於荷葉,之上,迎風弄姿。”

最後,我要說兩文結果不同,朱先生最後是“什麼都沒有”欲超脫而不得,心情鬱悶。季先生最後得到了滿塘荷花,並且這些荷花被命名為“季荷”,他心中自然無比愉快。

清塘荷韻讀後感 篇九

一直以來都非常喜歡季羨林先生的散文,近一段時間反覆讀他的《人生何處不歡喜》,深深感受到了他對造化的感恩,對弱小的憐憫,對悲苦的達觀……他在身邊的一草一物裡,在馬纓花、夾竹桃,甚至在人們最習以為常的一根根絲瓜裡,都能看到生命的奇蹟!

《人生何處不歡喜》的第一篇文章是《清塘荷韻》,季老在門前的清塘中投下幾顆洪湖蓮子,四年的等待守望,突然之間,荷葉覆蓋住池塘不小一部分的時候,季老深情贊到“天地萌生萬物,對包括人在內的動植物等有生命的東西,總是賦予一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充套件蔓延的力量,這種力量大到無法抗禦”,以美麗和高潔著稱的荷花還能帶給人以力量感,深深喜愛荷花的我再次被荷花震撼!

當夏月荷塘盛開時,季老總是坐在塘邊的石頭上,靜靜地吸吮荷花和荷葉的清香,“風乍起,一片蓮瓣墜入水中,它從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卻是從下邊向上落,最後一接觸到水面,二者合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裡”這樣的景色使季老參透了“池花對影落”的境界,也把我的思緒拽到了遙遠的童年……

兒時,看連環畫《哪吒鬧海》,看到哪吒死後從荷花中重生,便深深喜愛上了那具有神奇力量的荷花。在春天麥地裡有一種叫做王不留的植物,開著粉色的花朵,在那個貧窮的年代,很少見過鮮花,對“春天裡來百花開”甚是不理解的我來說,這就是最美麗的花了,又因為王不留花在花冠下邊有一個橢圓形的子房,鼓鼓的,再加上那時村子裡沒有池塘,我從未見過真正的荷花,所以就認為哪吒是住在王不留花裡了,於是春天,便採來大把大把的王不留花,插在水瓶子裡,不敢眨眼地看,總覺得裡邊會跳出一個活潑可愛的哪吒來,可總是花蔫了,棵枯了,也沒有跳出來哪吒,但是第二年就又採來,又會不眨眼地看,又覺得哪吒會從裡邊跳出來……

就這樣,王不留花就是荷花的童年溜走了,國中學到了周敦頤的《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從淤泥中長出來,卻潔淨清香,不受汙濁環境的影響,使我想到了屈原、陶淵明、文天祥、林則徐……鮮豔的荷花代表著錚錚鐵骨;在清水中洗滌過卻不嬌媚,依然高雅純潔,儼然是大家閨秀,讓所有人都尊敬喜愛。荷花,就這樣教給我怎樣做人。

高中了,仍沒實地見到荷花,學到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又被荷花的外表所吸引,“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嫋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原來,帶著我童年痴想、鑄我品格的荷花是如此的美麗!文中略帶憂愁的清雅寧靜的境界深深吸引著我,那時我有些神經衰弱,晚上入眠困難,學了這篇課文,我就一邊默誦文字,一邊想象著清華園美麗的寧靜的荷塘,慢慢入睡了,此後很多年一直保持著這樣的習慣。

第一次親眼見到荷花倒忘了是什麼時候了,鑽到荷花的海洋裡是20xx年了,那一年到白洋澱玩,正是荷花盛開的時候,烈日當空,真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雖然很熱,雖然品種繁多,雖然是萬畝荷塘,但我仍然想把每一朵都看到眼裡,記到心中,凝視著那一朵朵或盛開或含苞的荷花,頓覺再美的文字都蒼白無力。那時那刻,直到此時此刻,我都想做那裡的一名員工,春天裡看“小何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夏日裡賞“四顧山光接水光,憑欄十里芰荷香”;秋日裡吟“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殘荷聽雨聲”;冬日唱“膾長抽錦縷,藕脆削瓊英”,那是怎樣的一種幸福呀!

荷之戀,月月年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zh-tw/xindetihui/duhougan/8o975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