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傾城之戀》讀後感(通用1多篇

《傾城之戀》讀後感(通用1多篇

《傾城之戀》讀後感(通用1多篇

《傾城之戀》讀後感 篇1

前一個星期什麼事基本都忙完了,舞蹈大賽也結束了,我們拿了個二等獎,挺高興的!斷斷續續的、、終於有時間看更多的書了!而我又是助學金的受助人,“拿人錢財,替人消災”,被分配到圖書館的光碟室工作,很開心!在那裡基本都沒什麼事,所以可以一邊工作一邊看書。

張愛鈴的書一直是我想看的。這本書寫了兩個小說,十六個散文。她的散文多取材於身邊瑣事,諸如時裝雨傘,飲食男女,個人際遇,紛繁家事,都寫得很有韻味獨特。她這種近俗的態度,她對於人生的關懷,使人油然生出返樸歸真的親切感。這或許是她的作品令萬千讀者傾倒的原因之一。

其中我印象深刻的句子有:“回憶這東西若是有氣味,那就是樟腦的香,甜而穩妥,像記得分明的快樂,甜而悵惘,像忘卻了的憂愁”,“時間即是金錢,所以女人多花時間在鏡子前面,就得多花時間在時裝店裡”……今天天氣很好,去到光碟室,一拉開窗簾,陽光就一股惱迎面撲來。美好的週末即將來臨!

《傾城之戀》讀後感 篇2

旗袍妖嬈,舞池熱鬧,霓虹燈閃耀……幾處撩撥,幾處誘惑,一切都還是舊上海的味道。白家的破陽臺上依稀傳出胡琴的聲響,咿咿呀呀的,在燈火通明的夜晚,格格不入得很。與這般浮華同樣不相稱的,還有張愛玲,她喜好閉門不出,冷眼看煙花,素手繪凡俗。她筆下的故事,雖鮮有纏綿的苦情,慘烈的紛爭,卻總有一抹揮不去的悲哀瀰漫開來。她善於直擊人性的醜陋,命運的無常,敏銳地洞察出隱匿在浮華都市中的些許華麗的悲涼。

方才提到的那個沒落的白家便是出自張愛玲的筆下,故事也正是從那裡開始,名為“傾城之戀”。初看這四字,恰似一段轟轟烈烈感人肺腑的傳奇愛戀,因其死生契闊,一念執著,而煥發出足以傾覆整座城市的精神力量,正待作者娓娓道來。讀罷全篇方知,張愛玲到底不是一派天真神化愛情的女子,自不會寫出不合實際更顯奢侈的深情繾綣。這故事結局雖是美滿的,卻也代價慘重,簡單說來,是一場因整座城市的淪陷而得以成全的庸常的愛戀。

故事的女主人公是白家六小姐流蘇,一個離了婚又不能自食其力的女人,境遇可想而知。這沒落的纓絡之家偏偏又冷酷得很,白流蘇身居其中,譏誚和奚落也就在所難免了。張愛玲深知,在當時的年月,沒有婚姻保障的女人猶如無根的浮萍,身不由己,心在飄零,若要覓得一處安定的棲身之地,需尋得一個願迎娶自己的男人相伴相依。白流蘇是個普通的女人,她能做的也只是沿著千千萬萬女性曾走過的路走下去罷了,當中自有說不盡的悲哀,道不完的蒼涼。

於千萬人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白流蘇與範柳原邂逅,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誰料得到,之後便是一生的廝守。

舊上海的舞廳不知培育了多少愛情,處處迷濛、曖昧的光亮,曲曲激烈、情慾的調子,面目不清,聲音含混,只一種姿態,就足以讓人想入非非。範柳原是見慣了這場面的,他縱橫情場,閱人無數,偏偏在那晚對幽雅嫻靜略顯傳統的白家六小姐念念不忘,這怕是誰也不曾想到的。他本想逃脫愛情的負累,卻終是躲不掉相思的牽引,到頭來身心疲憊,是啊,誰的相思不累呢?

記得在香港寂靜的夜裡,他們的幻想頻頻演繹著,彼此幽幽地守候,卻還是一場又一場的空。多少句甜蜜私語,多少次悠然信步,他們的距離本該越來越近了罷,卻為何依然處處保留,誰也不願放下了戒備,沉浸於感動?細細想來,其中也有著些許緣故。白流蘇需要婚姻的保障才覺得安全,而範柳原只願單純地享受愛情,雖許下了愛的誓言,又會有幾人肯用一生的相守去等待遙遙無期的諾言的實現呢?他們本是自私的男女,怎會無怨無悔義無反顧地傾其所有般付出?夜,如此漫長,相愛的人,滿心失望,他們空守在電話旁,努力維繫著殘存的希望。時間,平添了幾多憂愁,折磨了一雙對感情精打細算的男女。終於,白流蘇切斷了漫長的守望,躺在床上卻遲遲無法入睡,的確,愛而不得,必為之輾轉,除了倉促地收回情感,還能怎麼辦呢?這邊範柳原總算艱難地邁出了一步,拿起身邊的電話,在幾陣煎熬的接線音後,對著沒有應答的話筒,輕輕緩緩地對她訴說著……對於他們而言,這都是個夢,越想越像夢。

一場又一場的心裡之戰在他們之間屢屢上演著,從上海到香港,自香港回上海,又從上海到香港,來回往返的行程好似白流蘇當時混亂而迷茫的心境,交織著不安與悵然。他們的高階調情,究竟會迎來怎樣的結果呢?

戰火燃起,一切幸福愈顯得恍惚而迷離,此刻,兩人並沒有在一起,但憂慮和掛念卻無時無刻不牽絆著他們。面對殘酷的戰爭,目睹了諸多美好生命的隕落,他們漸漸懂得,最值得珍惜的是彼此之間彌足珍貴的感情。婚姻也好,愛情也罷,無論想要擁有的是什麼,只要能夠彼此相依便是這硝煙瀰漫的塵世裡最大的慰藉。當柳原抱著失而復得的流蘇時,他們終於放下了戒備,沉浸在感動中了……

傾城之殤換來傾心一場,他們,終成了眷屬。

這算是個美滿的故事,可仔細推敲,也存在著破綻。這美滿並非常態,而是極大的偶然,若是沒有戰爭的襲來,這對相愛的人又將如何呢?畢竟,在相愛之外還有許多東西主宰著愛情,反倒顯得相愛不足為道了。男人對於女人最隆重的讚美是求婚,倘若範柳原久久熱衷於享受愛的過程而遲遲不願獻出這最隆重的讚美的話,白流蘇是不是就難逃淪為情婦的命運,故事又是否要以一個女人無可奈何的悲哀而告終呢?何況會過去的,所有的愛情都會過去的。油然而生的好奇,暗自湧動的情慾,總會沉入時間的罅隙裡,生活未免迴歸庸常,日子難免趨於平淡。多虧了亂世裡音訊全無的分離,喚醒了他們深情相擁的決心,共同奔赴一場或生或死的未知。戰爭顛覆了一座城市,卻成就了他們的傾城之戀。

張愛玲筆下的愛情,沒有毫無破綻的美滿,星星點點的幸福裡,卻是誰也想不到的偶然。慧質通透如此,不免讓人感嘆。

旗袍佳人婀娜,舞池魅影閃爍,霓虹燈盞映窈窕……依然是舊上海的味道。看似無寂寥,孰不知這曖昧與調情的背後,隱藏著誰的怨懟,誰的悲哀,誰的紛擾?胡琴仍舊咿咿呀呀的,響著隔世的蒼涼……

《傾城之戀》讀後感 篇3

有人說張愛玲的小說除了《傾城之戀》以外,都是悲劇的結尾。在我看來,《傾城之戀》雖是成全了白、柳的一段姻緣,但實則以世俗的表象虛掩了真正的悲涼,越發比悲劇更像悲劇。

白流蘇,一個離過婚的女人。在那個曖昧的時代和同樣曖昧的舊上海,離婚是要受道德譴責的。

而白公館無疑屬於守舊的那一派,“他們家用的是老鍾,他們的十點鐘是人家的十一點,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離了婚的白流蘇,少不了受家人的指戳。一應錢財盤剝淨盡之後,她的存在無疑成了拖累和多餘。她的出路,除了另一個男人的懷抱以外,恐怕再無其他了。

範柳原,一個海外歸來的浪子,本是無根的浮萍,四處飄搖。加上生活的紙醉金迷,便把“女人看成他腳底下的泥”。愛情和婚姻原是他不相信,也不敢指望的。但他內心深處是渴望安穩的。

愛情總是發生在自私的男人和自私的女人之間。就這樣,兩個各懷鬼胎的人遇到一處,展開了一場相互試探的愛情攻防戰。白流蘇的目的顯而易見,她希望他能承諾她一紙婚姻。一個男人。而柳指望的是那個安穩於是兩人各自為了捍衛那一點自由或者追逐物質上的算計,相互不妥協。當終於有一天,精神上追求再尋不到現實的依託時,兩個人方始彼此親近。

在連續的試探之後,流蘇沒有尋到半點進展,索性有些氣急敗壞,遂惱了起來:“你乾脆說不結婚,完了!還繞得大彎子!什麼做不了主?連我這樣守舊的人家,也還說‘初嫁從親,再嫁從身’哩!你這樣無拘無束的人,你自己不能做主,誰替你做主?”接著更是賭氣狠下心來從香港輾轉回到上海。家裡是早容不下她的,這次又加上了的惡名。可見她不惜為爭取婚姻冒了極大的險。此時,心跡更是表露無疑,思忖再尋個職業,也怕自貶了身價,被柳原瞧不起,“否則他更有了藉口。拒絕和她結婚了。”權衡的結果是:“無論如何得忍些時”。這是在和自己打賭。她並不見得有多大勝算的把握。如果柳原還再來找她,就算贏了一步,這是她此時的底線。果然,過了些時日,香港來了電報。她心裡自然安定了許多,也將自己放開了些,同他上了床,雖然不見得是主動,但也並沒有拒絕。然而,此時,“他們還是兩個不相干的人,兩個世界的人”。

人說“若能以婚姻的形式接受一個女人,心裡必定會沉潛下來很多東西”,也許這就是白流蘇期翼的那一點點“真”。

在《傾城之戀》中白流蘇只是一個生長在大家庭中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女子。她離了婚,在一個特定的機會下結識了範柳原。我一直很喜歡這段話:“在日常世界裡,他們間存在一場征服的戰爭,他們內心明爭暗鬥。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她只喜歡他用更優厚的條件前來議和。但是在這個不可理喻的世界裡,誰知道是什麼因,什麼果?誰知道呢,也許就是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也許流蘇是幸運的,一場陷落讓她等到了一個男人,一段婚姻。然而這終究是偶然的,正如張愛玲所說“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一個女人,把命運當作賭資,想來沒有什麼比這更可悲的了。

也有人說,範柳原同白流蘇調情不過是為了男人的征服欲,因為她善於低頭,容易掌控。這種說法是立不住腳的。憑範柳原的經驗,玩弄女人於掌骨之中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更何況他從來不缺少女人。薩黑荑妮就是一例。他並不滿足於這些,他在長久的遊戲中早將生活堪破。煙花雖然極盡絢爛,總是稍縱即逝的,隨後是更廣闊的岑寂。他渴望安穩,渴望實在的溫暖。這是他的理想,儘管此時並不切近。因此,他可以不在乎流蘇的過去,不在乎她是否完美,單隻看到她“善於低頭”。

後來戰爭爆發,打破了浮在日常生活中表面的東西,成就了他們的感情。

那場戰事催化了結果的到來。“流蘇擁被坐著,聽著那悲涼的風。她確實知道淺水灣附近,灰磚砌的那一面牆,一定還屹然站在那裡。風停了下來,像三條灰色的龍,蟠在牆頭,月光中閃著銀鱗。她彷彿做夢似的,又來到牆根下,迎面來了柳原。她終於遇見了柳原。”“在這動盪的世界裡,錢財、地產、天長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裡的這口氣,還有睡在她身邊的這個人。”此時,她終於真正的靠近他,有些懂得他了。一瞬間,他們達到了某種契合。“他們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僅僅是一剎那的徹底的諒解,然而這一剎那夠他們在一起和諧地活個十年八年”。最感動的是最後他們默默握著彼此的手的那夜,剎那間的瞭解和感動也夠他們一起生活十年八年。這樣的結局,即便是合,溫暖之外更多的是荒涼。

末一段中張愛玲說:他收起了他的甜言蜜語把它們留給別的女人,這是好現象,說明在他眼裡已經把她當作自己人,名正言順的妻子。如此悵然的結局不無對愛情的挪揄嘲諷。

“他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者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原是這樣的選擇。

範柳原到最後一刻也還是清醒的,“現在你可該相信了:‘死生契闊’,我們自己哪做得了主?……”一個善於低頭的女人,也許終會成為一個安分的妻。讓他在勞累和放縱之餘有一個去處。男人的歸宿最終只是一個女人。

初讀時,總覺得悲劇是女人的。現在方覺得,悲劇是女人的,也是男人的。

《傾城之戀》讀後感 篇4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寫於1943年的上海,這本書似乎和教學沒有太大關係,但是,我之所以寫這本書的讀後心得其實是個人覺得這本書的文學價值有,而現在的社會對於文學的美感似乎不太去重視,讓我覺得其實在看一些教條式的書籍後,應該也要再回味一下中國文學之美。雖然,這是屬於白話式的小說,但不可否認,張愛玲在人性上細膩與別出心裁的刻畫與時代意義有其可讀性,否則也不會造成一股風潮及許多人潛心的研究。從大學時期我就愛看張愛玲的書,並偶爾會回味一下,她的作品對我的確是造成不小的影響,尤其是在對文學的欣賞與感動方面,而她對於人性(尤其是對女性)的深入分析,在當時也帶給我不少的衝擊。以下就這篇傾城之戀,它的創作背景作一簡單介紹:張愛玲出生於封建式的望族家庭,她的生活便是成長在父權制度底下,1943年,就是非常接近太平洋戰爭的爆發,那時候非常多中國地區陷入戰爭的局面,可是上海沒有,這時候的張愛玲就是在上海,遠離這種戰局,也讓她有機會去回顧中國社會的父權真相,更使她有機會可以暫時避開父權的支配,那傾城之戀就是在這種恍如切斷心理的狀態下釀造產生的。

故事大綱是:女主角是白流蘇,男主角是範柳原,白流蘇是個離了婚的女人,她在守舊的白公館裡沒有地位,後來為了替自己爭一口氣,白流蘇便搶走了原先要介紹給妹妹的範柳原,後來兩人在一起,可是他們對愛情抱持著不同的看法,在沒有繼續下去的動力時,因為戰爭踏上婚姻這條路。關於這篇文章有幾個部份我先講一下:像白公館代表的是舊日的一切,包括生活方式。像書一開始就有提到像他們的時鐘十點鐘是人家的十一點,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從這邊就可以看出來它是一種非常守舊、非常舊日的。跟當時的中國其實是非常像的!另外,張愛玲在描寫男女感情是非常含蓄美感的,和現在的文學所描寫的是差異非常大的,例如像在描寫範柳原的動心時。從三奶奶講的話可以看的出來:「三奶奶嘆了口氣道:『跳了一次說是敷衍人家的面子,還跳第二次第三次!』」從這句話可以看出說範柳原對白流蘇有一見鍾情的感覺,我跟妳跳了一次舞還會想跟妳跳第二次第三次,就表示我對妳其實是有感覺的。這種寫法多麼的含蓄,一個「愛」字都沒有提到,可是,從一些事件的敘述卻可以描寫出人心中感情最細膩的部份,真的是非常令人佩服!

文章的最後有講到範柳原和白流蘇要結婚,可是在最後說:「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胡琴還是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說不盡蒼涼的故事,不問也罷。」我不知道大家看到這邊會有什麼感覺?我覺得她可能想要表達結婚不代表幸福吧!到最後一定還是有挫折!所以張愛玲可能是個悲觀主義者!愛有一天可能還是會變習慣吧!到最後兩個人在一起可能就是習慣而已,遇到挫折困難的時候還是會有危險

我覺得唸完這一整篇我會覺得說流蘇和範柳原一開始都沒有真心的感覺,後來是因為一場戰爭讓他們的感情開始有那種「患難中見真情」的感覺。它最後說:「到處都是傳奇,不見得會有這麼圓滿的收場。」我覺得是其實這種故事非常多,譬如說:醜小鴨變天鵝、麻雀變鳳凰。不一定每個人都有那麼圓滿的結局,後面又說:「在萬盞燈火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非常像在比喻說在這麼多盞燈、這麼多的故事,這種故事可能不斷地上演類似的情節,可是卻有非常多蒼涼的故事在這中間發生,她的意思好像就是說這種情節一直在上演,可是圓滿的卻沒有幾個。但就是要珍惜眼前這一刻!

在這篇文章當中白流蘇生命的轉折出現在她果敢的離家出走,有一段描寫白流蘇的長相、她看鏡子的動作以及胡琴咿咿呀呀的拉著,訴說的都是一些忠孝節義的故事,跟她都不相關了!我覺得這就意味著她要跟白家有所區離,她要跨出去追求她自己的世界,在她和範柳原相處當中雙方都若即若離,我看到的資料是說因為他們兩個都怕輸!範柳原怕輸掉他自己的自由;白流蘇怕輸掉一生。因為在那個時候對一個女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能否找一張長期飯票過著安穩的生活,白流蘇一開始便是抱持這種想法,他們兩人最怕的是怕對方知道自己緊張對方。我們現代女人對愛情的態度,在戀愛當中,妳是否也會怕輸掉什麼?

所以,看她的作品雖然會讓人感受一些人生中淡淡的悲哀,但是也非常值得人去深省的!

《傾城之戀》讀後感 篇5

《傾城之戀》,一段傳奇中的傳奇。“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張愛玲以冷漠的筆調,寫了兩個自私的人精明的愛情鬥爭。一段傾城之戀,“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不是那麼的轟轟烈烈,不是海誓山盟,不是驚天動地,卻是那麼真實,那麼現實,給人內心特殊的觸動。

白流蘇,一個離了婚寄居在孃家的女人,在那個會受到道德譴責的時代,受著家人的白眼與嘲諷,急要離開這個地獄般的地方。白公館,“他們的十點鐘是人家的十一點,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白公館有這麼一點像神仙的洞府:這裡悠悠忽忽過了一天,世上已經過了一千年。可是這裡過了一千年,也同一天差不多”。白流蘇在這裡耗費著她的青春,她知道,她要離開這裡,她要一段婚姻來保證她的後半生。

範柳原,一個海外歸來的富有的浪子,玩弄女人,紙醉金迷。他不相信愛情,但是,他的內心深處是孤獨的,是渴望穩定的。

範柳原原是介紹給白流蘇的七妹寶絡的。在他們的初次見面時,白流蘇與範柳原的幾支舞,使那些看不起流蘇的女人們刮目相看,也使她們對她更攻擊犀利,但是她不在乎,甚至有勝利的愉悅。因為,“一個女人,再好些,得不著異性的愛,也就得不著同性的尊重。女人們就是這點賤。”

白流蘇在介紹人徐太太的“幫助”下,來到了香港,開始這段傾城之戀。故事是在範柳原的一次次告白與白流蘇的內心鬥爭中展開的。兩個精明的人,互相算計著讓自己處於被動的位置(——這裡的“被動”應該是欲擒故縱的“被動”,實際上是主動)。範柳原,需要一個真正愛自己的女人;而白流蘇,要的是一紙婚約,可以給她下半生安定的男人。“我愛你,我一輩子都愛你。”讓人聽著假的很,而白流蘇也是聰明的女人,不被這句話征服。一次兩人散步,遇到了一堵灰磚砌成的牆壁,靠在牆上,一眼看去,極高極高,望不見邊。柳原看著她道:“有一天,我們的文明整個的毀掉了,什麼都完了——燒完了,炸完了,也許還剩下這堵牆,流蘇,如果我們那時候在這牆根底下遇見了……流蘇,也許你會對我有一點真心,也許我會對你有一點真心。”這蒼涼的一段話,讓我對範柳原另眼相看,他並不只是一個無情愛xxx的人,在他的內心,還有一點對真愛的嚮往。這是一個對結局的驚人預言。

“我自己也不懂得我自己——可是我要你懂得我!我要你懂得我!”

“我懂得,我懂得。”流蘇並非真懂,但她願意試試看。

“跟你在一起我就喜歡做各種傻事。”男人為女人做不可能做的傻事,難道不是真情的流露?

一天月夜,柳原給流蘇打電話,“我愛你。”就結束通話了。流蘇心跳的撲通撲通,握住了耳機,發了一會愣。才把耳機擱上去,又是鈴聲大作,“我忘了問你一聲,你愛我嗎?”“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柳原的解釋是:“生與死與離別,都是大事,不由我們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們人是多麼小,多麼小!可是我們偏要說:‘我永遠和你在一起,我們一生一世都別離開。’——好像我自己做的了主似的。”“我不至於那麼糊塗。我犯不著花了錢娶一個對我毫無感情的人來管束我。那太不公平了。對於你,那也不公平。奧,也許不在乎,根本你以為婚姻就是長期的賣淫——”流蘇不等他說完,啪的一聲把耳機摜下來,臉氣的通紅。我覺得範柳原講的都很對。他是追求精神戀愛的,流蘇也知道。流蘇只是為了尋找一個依靠,她要的只是結婚。儘管我覺得流蘇對範柳原有點感情了,那只是各取所需。

在兩人的互相算計中,他們第一次接吻了,但是好像又是發生了無數次。在適當的環境,適當的情調,他們有過很多機會。然而兩個精明的人誰都不肯冒失。可是範柳原就要去英國了,留下流蘇在香港。而此時戰爭也爆發了,也催化了結局的到來。流蘇一個人孤獨無助地在戰火紛飛中,還想到了柳原,不知道他的船有沒有駛出港口,有沒有被擊沉。然而因為船無法駛出,範柳原頂著戰火回來找她了,把她帶到了所謂安全的淺水灣飯店。在死亡面前,在穿梭的子彈中求生,“那一剎那,她只有他,他也只有她”。

停戰後的香港,一片混亂,一片荒涼,一個灰色的世界。然而,卻成全了白流蘇與範柳原。白流蘇做夢似的來到了那堵牆下,終於遇見了範柳原,“在這動盪的世界裡,錢財、地產、天長地久的一切,全部可靠了”。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範柳原也安下心來,他們成了一對平凡的夫妻。

“他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大概就是如此吧。即使這是無奈的選擇,但是在死與生面前,他們只有彼此。

仰觀當今,我們的愛情又還剩多少真情呢?也不過只是在金錢與權勢上的選擇,這些所謂的愛情,怎麼經得起生與死的考驗呢?我們需要的,正是一種拋開一切,只有彼此的信任的愛情。是“死生契闊,與子成說”的堅定,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永遠。

張愛玲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講述了這一段傾城之戀。漫不經心地,“說不盡的蒼涼的故事——不說也罷!”

《傾城之戀》讀後感 篇6

《傾城之戀》是個很美好的故事。

白流蘇:歷經滄桑的成年女子,眉目清秀姿色尚存,結束了一段不如意的感情,經受著世俗的冷眼,哪怕是家人,亦有輕視,認為她不再有翻身的可能性,極盡冷嘲熱諷。她亦無謀生的資本,只好忍耐著生存,心裡有著卑微亦有自尊,其實她自己也不知道明天在哪裡,只因不願意將就那個不愛自己的人,面對看不到盡頭的生活,沒有逆來順受,選擇了一條較勇敢的路。

範柳原:放蕩公子哥一樣的存在,但在文章中並不是從正面描寫,而只是太太小姐們如此傳言而已。太太們想把女兒許配過去,小姐們想搭上這位鑽石王老五,如此趨之若鶩,所以憑添了他的自傲。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太太小姐們未達到自己的目的,未免氣結,說話有口不擇言的可能性。

流蘇成天鬱鬱寡歡,陪妹妹去相親,本意作陪襯,這一陪襯就襯出了一部傾城之戀。

範柳原看上了她,一次舞蹈,念念不忘,請徐太出面,將流蘇誑到香港。

一位是感情失敗,有幾分清醒,更多的是無奈與無力,封建落敗家庭的小姐,“近三十的女人,往往有著反常的嬌嫩”。一位是留洋歸來,幾分精明,幾分放蕩的青年。

這樣的兩個人相遇,步步為營小心翼翼,互相試探互相遠離。明明已經起了意,眉目流轉之間皆是情,卻還是忍耐著不表露聲色,互相貶損奚落。他對她時而一本正經一往情深,時而又遊蕩不羈。誰都無法跨出一步,像少年人樣敞開心扉去愛,所以互相氣惱互相折磨。

流蘇想要一份生活的保障,離開大家庭窒息的環境,她開頭根本也是打著自己的小算盤,找個可靠的男人生活,這樣的思想也是人之常情。因為她知道自己,既沒錢又沒有養活自身的本領,雖頗有幾分姿色,但再美的容顏亦如曇花一現,很容易就過氣,所以她對自己不敢抱希望。而範柳原有著幾分精明,幾分玩世不恭,不想用婚姻束縛了自己,但他對流蘇也有著那麼一點深情,在香港剛見面,就敢於對流蘇說,我在這兒等你呢。是不是有點輕浮了,但又未嘗不是真情實意。

幸運的是,因為一座城池的傾覆,成全了他們的愛情。在生死天災面前,所有的算計,計較暫且放入一邊,只想好好愛,儘量愛,城池的傾覆,斷了多少故事的尾巴。

“他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人,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者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

範柳原表面上放蕩不羈,放浪形駭,沒個正經,比方他說“我不能想像你穿著旗袍在森林裡跑,不過我也不能想象你不穿著旗袍”,是不是油嘴滑舌很流氓?但同時,他也有著西式紳士般的優雅,風情。內心善良脆弱,纖弱敏感,當他對流蘇說,我自己也不懂得我自己,可是我要你懂得我,我要你懂得我時,是那樣的固執哀懇,無助孤單。

而他對著一堵牆,卻想起地老天荒的那一類的話,“有一天,我們的文明整個的毀掉了,什麼都完了…只剩下這堵牆,流蘇,如果我們那時候在這牆根下遇見了,流蘇,也許你會對我有一點真心,也許,我會對你有一點真心。”

他對流蘇是喜歡的,他對她講,“你知道麼?你的特長是低頭”。而徐志摩在《致沙揚娜拉》中有寫道:“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恰似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詩句極其傳神的道盡了女性的柔媚與羞澀。或許在範柳原眼裡,流蘇的低頭,亦是風情萬種,嬌柔嫵媚。

他半夜打電話給流蘇,“從你的房間看出去的月亮是怎樣的呢?”讀到這兒,我不由得又想到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愛情名句:今晚的月色真美!其實後面接句是:我想和你談戀愛。只是當事人含蓄內斂,羞於直白表達,只能說前半句。當時的柳原,也是這樣的心情吧。

而他對著流蘇念著“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時,卻很是悲涼,大概人真的喜歡上一件事物時,會產生不真實的,患得患失的感覺吧。

哪怕有這許多的喜歡,甚至是有一點愛了,他亦沒有正式想要訂婚成親,只准備去英國。雖然他給流蘇安頓好了住所,吃喝不愁,可是對於流蘇來說,名分真的是很重要,流蘇無奈得甚至已接受自己這尷尬的不明不白的身份。然後,天下亂了,河山頹了,冰河鐵馬,流彈槍雨就落了下來,在生死麵前,他卸下了所有的防備與放蕩,留下來與流蘇組成了一個家。是為傾城之戀。

張愛玲祖奶奶真是毒辣啊,每篇文章中都有流轉至今的名言,在這篇中,例如:

你年輕麼?不要緊,過兩年就老了,這裡,青春是不稀罕的。

無用的女人是最最厲害的女人。

一般的男人,喜歡把好女人教壞了,又喜歡感化壞的女人,使她變為好女人。

你們男人就是這樣,當面何嘗不奉承著她,背後就說得她一個錢不值。

你如果認識從前的我,也許你會原諒現在的我。

一個不吃醋的女人,多少有點病態。

根本你認為婚姻就是長期的賣淫。

一個女人,再好些,得不著異性的愛,也就得不著同性的尊重,女人們就是這一點賤。

一個女人上了男人的當,就該死,女人給當給男人上,那更不好,如果一個女人想給當給男人上而失敗了,反而上了人家的當,那是雙料的淫惡,殺了她也還汙了刀。

總之,沒有婚姻的保障而要長期的抓住一個男人,是一件艱難的,痛苦的事。

近三十的女人往往有著反常的嬌嫩,一轉眼就憔悴了。

《傾城之戀》讀後感 篇7

張愛玲在寫《傾城之戀》時,正是和胡蘭成——那個名震四海的“陳世美”剪不斷,理還亂的非常時期。那是她生命中一段刻骨銘心的殘忍。愛與恨,因為是,所以始終無法泯滅。不管張愛玲的作品再如何的不朽,必須承認,這個女人太理智,太冷硬,也太洞徹。基於現代人的眼光,她絕不是一個可愛的女人。甚至,她對於自己筆下的角色過於殘忍,並且一直樂此不疲。《第一爐香》中的葛薇龍從純情萌懂少女眼睜睜走向自甘墮落的結局;愫細的性潔癖毀了一個愛她至深,完全無辜的男人;《花凋》裡的川嫦一心指望病好後嫁個好人,所有人都知道她要死了,除了她自己;傳慶恨他的父親,卻偏偏繼承了父親的一切。她筆下的人物太慘了,全無救贖的餘地。所有的痛苦都白受,所有的犧牲都白搭。看後真真讓人湧上一股厭世之感————這無情的死氣沉沉的塵世!而它們的造物者,卻沒有絲毫憐憫。眼睜睜看著潮水般的世人在眼皮子底下掙扎翻滾,卻依舊冷靜中帶著冷笑。但是這一次,她卻選擇在《傾城之戀》中讓白流蘇修成正果,不僅如此,她得到範柳原也全靠運氣。

忽然,我們熟悉的張愛玲變了。愛使她成了一個真正的女人,然後逐漸寬容。

愛情成全了張愛玲,於是張愛玲成全了白流蘇。也許胡蘭成那個負心漢並沒有想到,這樣一篇*名作,都源於他一次心血來潮的花心。再看《傾城之戀》,張愛玲不僅將慈悲給了它,更是將整顆心化了進去的。如果其他的作品是用她理性的思辨鑄成,那麼《傾城之戀》便是她一次用感性描繪的故事。它彷彿是從一幢蕭索荒涼,荊棘密佈的城堡中,活脫脫跳出一個鮮活靈動的血肉之軀,讓人驚豔不已。白流蘇與白公館中的人脣槍舌戰,永不低頭的決心叫人拍案稱快;與範柳原在愛情上爾虞我詐,相互交鋒,又是多麼酣暢淋漓!作為男人,也許你不會喜歡這樣一個精於算計,自私世故的女人;作為女人,也不會接受那樣一個左右逢源,油腔滑調的男人。然而,我們無法否認,他們是活的,並且閃著人性的光輝。試問我們心底,又有哪一個能說自己是真正的無私博愛?人類自私的劣根性,我們全都有,只是羞於承認吧。張愛玲,比我們都坦白。

她希望得到他的錢,也希望得到他的愛;他希望得到她的人,更希望得到永遠的自由————你我又何嘗不想?其實,每一個人心底都藏著一個白流蘇和範柳原呢。

曾經朝三暮四的男人和曾經精明決斷的女人,最終隨著一座城市的坍塌,給了彼此重新審視對方的機會。她想起初識他的時候,他不經意流露的真心:“有一天,我們的文明整個毀掉了,什麼都完了———燒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許還剩下這堵牆。流蘇,如果我們那時候在這牆根底下遇見了……流蘇,也許我會對你有一點真心,也許你會對我有一點真心……”

誰知道呢?也許她早已在那時便把真心悄無聲息的給了他。而多年後,他隨口介紹的一句:“她是我太太”,完滿了她前半生的期盼。那,後半生呢?————胡琴依舊咿咿呀呀拉著,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不管故事如何傾國傾城,它終是一段戲文,只活在舞臺上。

闔上一段傳奇,留下的也只是那一縷沉香繚繞。清醒過後,有一點落寞靜靜滴下來。

《傾城之戀》讀後感 篇8

女子穿起華美的袍子,站在舊時光的影子裡輕輕地畫起一道濃眉。綠色和紅色交錯的燈光,暗暗地灑落,幻美的生活之後,人去樓空。

——題記

有人說,張愛玲小說的底色是:荒涼。

她喜愛寫那些舊上海的故事。紅男綠女,他們以為生活會變得很好,於是做著悽苦的事情。慢慢的,時刻只是成為了一種虛幻,女生開始習慣把眉毛濃黑,塗上硃紅的脣膏,深色的胭脂,以為那樣,就能夠把眼淚掩藏。

讀張愛玲的小說,就像在聽一個很近很靈動的故事,她自己是說,我的作品,舊派的人看了覺得還簡單,但是嫌它不夠舒服;新派的人看了覺得還有些意思,但是嫌它不夠嚴肅。她總是喜愛在作品裡提到胡琴,只是某個也許只出場一次的人物,在某個角落嘶啞嘶啞地拉著它,在某個需要他的時候。就像故事的調子,沒有什麼起伏,卻是兩個相愛的人慢慢地靠近或者慢慢地疏遠,回到人本身的寂寞,然後又回到模式化的生活中。

張愛玲以前說過:回憶總是令人惆悵的,過去的完美只會使人感到一切都已經完了,而過去的煩惱,只會使人再度煩惱。她的小說總是一份感情從不能自己到慢慢沉澱的過程,讓人覺得有些微微的苦澀,而其實那些人還在我們的生活中,他們只是更換了名字,卻重複著相同的故事。

荒涼是正因繁華之後的落空,正如寂寞的女子內心總是一片為開墾的荒蕪,而張愛玲正是把它拿捏得很恰當。我們總聽見人們稱讚她有才華而不是偉大,大概也正正因她只是把故事講給愛聽的人。正因張愛玲也說過,生活是一件華美的袍子,爬滿了蝨子。因此她的小說女主角總是穿著不一樣的旗袍出場,也暗示她們隱隱相同的人生和命運,外表的美麗內心的空虛。她的作品總是看上去很華麗卻是很安靜的調子在講述一個很普通的故事,讀完之後才會恍然,原來張愛玲是這樣一個人,這樣一個女子。

泛黃的照片中,那個女子很安靜地望向遠方或者只是平靜地看著。原來所謂的才華也但是是比平常人更多一份恬靜,更多一些對命運的追問。喜愛在小說裡開始把眼淚掩藏,慢慢的,眼淚就像手裡的沙子,慢慢地滑落,然後是肆無忌憚的崩潰。我們就被她輕易地被帶回到舊時光中,或許快樂或許悲傷。

也正如李碧華所說,文壇寂寞得恐怖,只出一位這樣的女子。

《傾城之戀》讀後感 篇9

外婆是個正宗的張愛玲的粉絲,從小愛玲對我來說就是如此的神祕,又似夢幻妖嬈。今夏拂曉,每每捧起的第一本書竟是讀來第一本愛玲的小說:《傾城之戀》。

不知為何,也就這樣讀上了,一篇篇的中短篇小說,似乎總難讓人盡興,不過讀來也快,放下書,看看藍天白雲的燦爛,心中卻似泛起絲絲愁雲;愛玲的小說總是讓我不停地思考著,思考著,卻又百思不得其解;這也就是一種淺淺的魅力吧,也就這麼依戀著了她的小說。

愛玲是這麼評價《傾城之戀》的:《傾城之戀》是一個動聽的而又近人情的故事。……我喜歡參差的對照的寫法,因為它是較近事實的。《傾城之戀》裡,從腐舊的家庭裡走出來的流蘇,香港只佔的洗禮並不曾將她趕花成為革命女性;香港之戰影響範柳原,使他轉向平實的生活,終於結婚了,但結婚並不使他變為勝任,完全放棄往日的生活習慣與作風,因之柳原與流蘇的結局,雖然多少是健康的,仍舊是庸俗;就事論事,他們也只能如此。

似是似懂非懂,不過卻也靜靜地讀完了它。

這是一個瀰漫在香港與上海這兩個溼熱都市的辛酸故事。流蘇,這個被拋棄的女人,在那個封建的時代,似乎是不足再有一個女人所夢想的美麗前途。在那個沒有自由的時代,也許女人的未來更多的就只靠嫁入豪門,因而愛玲小說中的愛情故事總帶些悲苦,似是一杯未曾溫熱的清酒,酸甜苦辣各種味道都有,但淌入心底時,卻依然是透心的涼吧。終於擺脫了那個擁擠、嘈雜令人憎恨的家庭,流蘇隨徐太太前往香港。一切迷茫,也許只想賭一賭。與柳原的萍水相逢,似乎是一個轉折。柳原是個十足的壞男人,也正如愛玲每篇小說中的男人形象一樣,永遠無法給予流蘇安全觀,然而經歷了香港之戰的生死相依,終於讓柳原改觀,兩人微妙的關係淡淡地轉變。“這是我太太。你該向我道喜呢!”柳原請印度公主家中作客時笑言,兩人的生活便也逐漸趨於平靜。故事便在此戛然而止,愛玲似乎又將結局交由讀者想象,但每每讀到結尾卻又不知如何續寫。

《傾城之戀》的結尾是這樣的:

“傳奇裡的傾國傾城的人大抵如此。

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胡琴咿咿啞啞拉著,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有拉過去,說不盡的蒼涼的故事——不問也罷!”

胡琴聲似在耳旁響起,卻又是充滿未知,只道是我年少無知吧。也許過了些年,在捧起《傾城之戀》時,千頭萬緒又是不同。

只是淡淡憂傷……

《傾城之戀》讀後感 篇10

原以為《傾城之戀》是寫一個愛情故事,不料卻是一本故事集,裡面收錄了幾個不同型別的愛情故事。有為愛而生的薇龍,她寧願卑微的愛著,這是她自己做的選擇,她應該是開心的吧。也有因愛而人格扭曲的.羅傑白安登,一個好好的書生被折磨的面目全非,愛情也許真的是有荼毒的吧。還有因愛生恨的傳慶,錯愛父親的小寒,因為自己沒有得到愛而嫁禍給兒女的七巧,如此一個病態的人,讓人覺得既可恨又殘忍。最讓人覺得如細水長流般舒服的大概就只有白流蘇和範柳原的愛了吧,喜歡傾城之戀,喜歡白流蘇,喜歡她的睿智,大氣,更欣賞她的勇敢堅持!

成千上萬的人死去,成千上萬的人痛苦著,跟著是驚天動地的改革……流蘇並不覺得她在歷史上的地位有什麼微妙之點。她只是笑吟吟的站起身來,將蚊煙香盤踢到桌子底下去。

傳奇裡的傾國傾城的人大抵如此。

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胡琴咿咿啞啞拉著,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說不盡的蒼涼的故事——不問也罷!

縱然如此美好的愛,也始終逃不過命運的手掌心。在張愛玲的筆下,女人終究是男人的附庸。

《傾城之戀》讀後感 篇11

這本書講述了一對守舊的男女,雖然有難能可貴的愛情,但因為太自私精明算計的,本不太可能走向婚姻的,卻因為一場戰爭成全了這段戀情。

故事發生在香港,上海來的白家小姐白流蘇,經歷了一次失敗的婚姻身無分文,在親戚間備受冷嘲熱諷,看盡世態炎涼。偶然認識了多金瀟灑的單身漢範柳原,便拿自己做賭注遠赴香港博取範柳原的愛情,要爭取一個合法的婚姻地位.

書中最讓我難忘的片段是範柳原半夜給白流蘇打電話說“生與死與離別都是大事,不由我們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們人是多麼小,多麼小?可是我我們偏要說,我永遠和你在一起,我們一生一世別離開。好像我們自己做的了主似的!”這段話解釋了一句《詩經》: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兩個"多麼“加一個“!”,爆發了範柳原的情緒。當他說出那句“永遠在一起,一生一世”的時候,他就輸了,情感在高潮處爆發,卻陡然壓抑住,換做虛無的玩笑,似真似假,分辨不清。命運的洪荒之力和人的渺小力量,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傾城之戀》是一篇傳奇,它的傳奇色彩就體現在白流蘇和範柳原在情場上真假莫辨,亦虛亦實的感情糾葛中。他們一個是舊式大家族中的新式女人,想要創造自己的命運;一個是現代風月場上的偶露真情的調情高手,範柳原對白流蘇有一點愛意,但這點愛意不足以讓他承擔起婚姻的責任,白流蘇只要一紙婚約,她知道愛情不能長久,而婚姻卻能提供生存所需的一切,而她只想生存。雙方既有愛的真意又有相互算計的精明,在張愛玲的筆下他們這對自私的男女終於因為戰爭這個非人力因素而走到了一起。

這部小說充分反映了張愛玲冷酷的婚戀觀——深愛只是為了謀殺。這跟她父母的婚姻陰影有,幼年時父母的離異、家族的敗落給她心靈造成了巨大傷害。這部小說然以白流蘇得到婚姻這樣圓滿的結局作為收筆,但絲毫沒有削弱小說的悲劇性,反而讓人感覺沉重。

《傾城之戀》讀後感 篇12

有一天,我們的文明整個的毀掉了,什麼都完了——燒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許還剩下這堵牆。流蘇,如果我們那時候在這牆根底下遇見了……流蘇,也許你會對我有一點真心,也許我會對你有一點真心。

故事發生在香港,上海來的白家小姐白流蘇,經歷了一次失敗的婚姻,身無分文,在親戚間備受冷嘲熱諷,看盡世態炎涼。偶然認識了多金瀟灑的單身漢範柳原,便拿自己當做賭注,遠赴香港,博取範柳原的愛情,要爭取一個合法的婚姻地位。兩個情場高手鬥法的場地在淺水灣飯店,原本白流蘇似是服輸了,但在範柳原即將離開香港時,日軍開始轟炸淺水灣,範柳原折回保護白流蘇。狂轟濫炸,生死交關,牽絆了範柳原,流蘇欣喜中不無悲哀,夠了,如此患難,足以做十年夫妻。

張愛玲自己評價《傾城之戀》說:“《傾城之戀》裡,從腐舊的家庭裡走出來的流蘇,香港之戰的洗禮並不曾將她感化成為革命女性;香港之戰影響範柳原,使他轉向平實的生活,終於結婚了。但結婚並不使他變為聖人,完全放棄往日的生活習慣與作風。因之柳原與流蘇的結局,雖然多少是健康的,仍舊是庸俗:就事論事,他們也只能如此。”

作者的解讀當然不會錯,可我願意相信這是一個平凡簡單的故事(這裡我承認我的淺薄吧),範柳原他理想主義,躲避婚姻,多情的人兒卻在白流蘇的面前給了她柏拉圖式的愛情,他也期待他們之間的真心——“也許你會對我有一點真心,也許我會對你有一點真心。”他給她講死生契闊,說“我愛你”,和她一起看窗外的月亮,香港傾城後,他登報宣佈他們結婚。白流蘇,說她拿人生賭和範的婚姻,的確如此,可是她對他,她會吃醋,會不安,瞭解他的一些習慣,猜他的心思,因為他退無可退。

也許是時代不同,也許是我閱歷太淺,我相信範柳原和白流蘇是相愛的——我相信這世界上在一起的人都是真心愛過的。

《傾城之戀》讀後感 篇13

《傾城之戀》是一個動聽而又近人情的故事。從腐舊的家庭走出來的流蘇,香港之戰的洗禮並不曾將她感化成為革命女性;香港之戰影響範柳原,使他轉向平實的生活,終於結婚了,但結婚並不使他變為聖人,完全放棄往日的生活習慣與作風。因之柳原與流蘇的結局,雖然多少是健康的,仍舊是庸俗,就事論事,他們也只能如此。——張愛玲

張愛玲的這段評論可以說是十分中肯的。這是一部很人性化的作品。白流蘇和範柳原都不是聖人,有過人之處,也有性格和生活作風上的缺陷,沒有主角光環,只有兩個普通人,普通到彷彿他們就在我眼前走過,觸手可及。或許名著就是如此,只是通過講我們身邊人的故事,讓我們領悟,而不是建立一個光怪陸離的玻璃球,只可遠觀而不可近賞。

這部小說打碎了純粹美好的愛情幻想,而以“愛情是女性尋找經濟依附的手段”立足,結局雖圓滿卻也悲涼。白流蘇與範柳原的接觸是流蘇有意設計而為,心中所想是“範柳原真心喜歡她麼?那倒也不見得,他對她說的那些話,她一句也不相信。”白流蘇愛賭,以愛情的成敗賭她下半生的幸福。第一次到香港,兩個情場高手玩起愛情攻防戰。流蘇若即若離,欲擒故縱,生怕“除了做他的情婦之外沒有第二條路。然而如果遷就了他,不但前功盡棄,以後更是萬劫不復了”。為此,她破釜沉舟,回到上海,目的仍是“帶了較優的議和條件。”回到孃家後的她與家人恩斷義絕,寄人籬下,卻不肯放下身段做低下職業,只為“怕失去了淑女的身份”,失去對範柳原的吸引力。二次回港,為謀生而謀愛的計劃失敗,成為情婦,仍千方百計思量如何留住柳原的心。即便兩人戰亂相依,同甘共苦見真情,也是“這一剎那的徹底的諒解,夠他們在一起和諧地活個十年八年。”這看起不像是個愛情故事,卻像是個精心設計,步步為營的局,已說不清那“真愛”是否存在了。畢竟,如流蘇所說,“她只是個自私的女人。”

儘管嚮往“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柳原也不是個愛情聖人。“柳原現在從來不跟她鬧著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話省下來說給旁的女人聽。那是值得慶幸的好現象,表示他完全把她當作自家人看待——名正言順的妻。”可見柳原的風流倜儻也並未因流蘇而完全收斂。

他們在一起,重是的是理解,是兩個被家人隔離,身世悲涼的天涯淪落人的理解;是香港之戰時,槍林彈雨中,同生共死,唯一牽掛唯一真實的理解,所以說,這場愛雖不單純,卻是溫暖,兩個孤寂之人從此有了依存之所。

悲的源頭是女性對男性的經濟依附關係。多美好的愛,沒有經濟地位的平等,也將是虛空的神話,女性只有經濟上自立自強,才能擁有追求幸福的權力和自由。這是張愛玲想告訴我們的。這個道理,帶有濃濃的新舊思想彼此碰撞的氣息,充滿時代感,發人深省。

《傾城之戀》讀後感 篇14

我想許多女人都喜歡張愛玲的文字吧。走進她的文字,如同進入千年古井。幽深,寧靜,只是深井冷清,寒意太盛,悲涼得讓靠近的讀者都不禁沉重。

高中時有一陣,隔壁文科班的女同學每次見了面都問:最近看了張愛玲的書沒有?好奇之餘,去書店買了兩厚本。文字確有大家之風,簡煉,華美,冷靜的張揚,浸透骨子裡的悲涼。十多年下來,時常翻著卻一直沒有看完,也懼於這種悲涼不想看完。

張愛玲的文字總是於鮮活華麗中透著悲涼,她筆下的生活有時是一襲華美卻爬滿蝨子的衣袍,有時如同她筆下的茉莉香片,鮮活的冒著陣陣熱氣,熱鬧的飄著淡淡香氣,喝下一口卻是濃濃的苦澀。而傾城之戀,該是這眾多苦澀的茶中較可口的一杯,或許更像紅茶,有著濃濃的香味,少了鐵觀音的苦味,香醇無澀,在寒冷的冬日是可以暖胃暖心的。

這一篇是張愛玲的小說中為數不多的以喜劇結尾的愛情故事,雖然透著蒼涼的質疑和無奈的唏籲。

《傾城之戀》讀後感 篇15

“香港的陷落幫助了她。但是在這個不合理的世界裡,誰知道原因是什麼,結果是什麼?誰知道呢,也許是因為需要幫助她,一座大城市倒塌了。成千上萬的人死亡,成千上萬的人受苦,隨之而來的是翻天覆地的改革。塔索認為她在歷史上的地位沒有任何微妙之處。她只是笑盈盈地站起來,踢了踢桌子底下的蚊香托盤

《傾城之戀》這是我在這篇文章中,甚至在張愛玲所有作品中最喜歡的一句話。似乎這裡面有無盡的命運。難道只有在這種無奈的情況下,白流蘇和範柳媛之間的愛情才有了歸宿?這種依賴真的是愛嗎?也許他們之間的愛更像是一場遊戲,兩個人之間的交易。

塔塞爾是一個堅強的女人,她選擇在一個壓抑和不正常的生活環境中逃離。她勇敢地與前夫離婚,無視公眾的蔑視,這是她的勇氣。但與此同時,她在經濟上總是一個軟弱無助的女人。逃跑的方法是依靠男人找到自己的棲息地,所以她必須妥協。現實和性格的矛盾迫使她學習計算。不幸的命運使她學會了保護自己,但它使她簡單而真誠的感情縈繞在懷疑、猜疑、金錢、責任和虛榮之上。但是她怎麼能被責備呢?她承認劉媛很可愛,給了她很好的刺激,但她和他在一起的目的是為了經濟安全。說到柳媛,他不就是這樣嗎?作為一個年輕人,他對自己的性格也有不愉快的記憶,也沒有家庭的打算。他根本無法控制愛情,也無法給對方承諾和信心。也許或者肯定的是,他過去只是把流蘇視為眾多的其中之一。在它新鮮之後,它需要兩次注射,並且責任是不需要的。愛只是一種解脫,流蘇自然知道這一點。“當你被殺的時候,我的故事就結束了。殺了我,你的故事還很長!”在流蘇的心裡,自然知道柳媛,她也知道只有這個城市的災難才實現了他們。戰爭帶來了畸形,但卻給流蘇和柳媛帶來了“完美”。意外的墮落,讓他們放棄一切,讓他們從捉迷藏的悟性走向突破一切的結合——流蘇得到了一個名字,而劉源願意承擔起這個責任。戰爭使人真實。當你死的時候,你會突然覺得瞬間的變化正在消失,陰陽是分開的,你不能容忍任何猶豫,因為生與死只是瞬間的,金錢、權利、美麗等等都不重要。只有現在你才能抓住它,只有他(她)還在他周圍呼吸。

“他只是一個自私的男人,她只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在這個混亂的時代,個人主義者無處可住,但普通夫婦總有容身之地。”和兒子牽手,和他一起變老是一種選擇。

範柳媛在最後一刻還醒著。“現在你應該相信‘死亡是豐富的’,我們自己不能做到。”……“一個善於低頭的女人最終會成為一個穩定的妻子。讓他在疲憊和放縱的時候有個地方可去。男人的最終結果只有一個女人。

我喜歡小說裡的一段話:“當流蘇走到這一步,她後悔有劉媛在身邊,一個人好像有兩具屍體,所以她有雙重危險。一顆子彈沒打中她,他也被允許被擊中。如果他死了,如果他殘廢了,她的處境就更不堪設想了。如果她受傷了,為了怕把他拖下水,她不得不橫下心來乞求死亡。即使他死了,他也不是獨自死去的。她希望劉元也這樣想。她什麼都不知道。此刻,她只有他,而他只有她。”

兩個人之間的一點點溫暖讓時間在瞬間變得永恆。此刻複雜的感情應該是幸福存在的原因。如果這可以稱為愛,那麼它就是。但我覺得這是一種悲哀。如果沒有戰爭,這兩個人將仍然生活在他們自己的殼裡,慢慢地前進,沒有人會把他們的心交給對方。他們將走自己的人生道路,看似富有,但卻蒼白而悲傷。

當我第一次閱讀時,我總覺得悲劇是女人的。現在方覺得悲劇是屬於女人和男人的。

一個巨大的變化改變了一切,但如果是為了實現這樣的關係,代價太大,機會幾乎為零。

這種愛可能只存在於童話中。

一個成人的童話,有一個快樂的結局,但顯示出悲傷,欣賞生活在這個世界的艱辛和荒謬的命運無常。

《傾城之戀》讀後感 篇16

人生就像一襲華麗的袍子,裡面爬滿了蝨子,張愛玲的這句話簡單而精髓,言簡而意賅,文字在她筆下,煥然一新,就像重新有了生命力,有了靈魂,她的作品文字打動了千萬人,值得我們好好品讀。

3歲能背唐詩,7歲開始寫作,20歲紅遍上海,這樣的一個才女,卻經歷了父母離婚,後母虐待,丈夫背叛,流落異國他鄉,遭遇小產,生活窮困潦倒,苦不堪言等不幸,她的文字總是那麼悲涼,悽苦,小小年紀就那麼早熟,好像已經看清了人性,看懂了人生。

傾城之戀主要講的是離異的白流蘇與海歸浪子範柳原的故事,白家小姐白流蘇經歷了一次失敗的婚姻,迴歸孃家,數年間資財耗盡,身無分文,在親戚間備受冷嘲熱哄,看盡世態炎涼,偶然機會認識了多金瀟灑的單身漢範柳原,便拿自己當賭注,遠赴香港,博取範柳原的愛情,一心想要一紙婚姻,爭取到合法的婚姻地位,保障自己的權益,沒有婚姻的保障要想長期抓住一個男人,是一件艱難痛苦的事,幾乎是不可能,白流蘇覺得如果自己太容易被他得到,他就不會娶她。範柳原覺得她要是不愛他,他娶她幹什麼,犯不著花了錢娶一個對自己毫無感情的女人來管束自己,他要她愛他懂他。兩個精明的情場高手鬥智鬥法,不停的算計,誰也不願意透露真心,人人都想得到愛,但人人都最愛自己,所以有所保留,所以永遠在權衡。

原本白流蘇以為輸了,但在範柳原即將離開香港時,日軍開始轟炸香港,範柳原折回保護白流蘇,生死攸關之際,兩人真心相待!許下天長地久的諾言,香港的淪陷成全了他們,傾毀一座城,成就一對戀人!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我們何嘗不是這樣,尤其到了該結婚的年齡,我們已經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談一場單純的戀愛,我們總會去比較去衡量,我們不願先付出真心,總是有所保留,總是不停試探著對方的真心實意,誰也不願先妥協,先認輸,我們總是把物質放在首位,把精神陪伴放在末尾,我們會考慮房子,車子,票子,學歷,顏值,才能等等這些看的見,摸的著,實實在在的物質,這樣才會放心安心,踏實,我們不能說誰對誰錯,因為男人和女人的立場不同,沒有物質的支撐,再好的感情也會破碎,因為貧窮夫妻百事哀。沒有精神的陪伴,房大無人,空虛寂寞。這些都不是我們要的婚姻。好在現代女性都獨立自強,能賺錢養家,獨當一面,擺脫了以往女子只能依靠男人的局面,我們不能奢求每個人都找到自己的靈魂伴侶,只希望能相互尊重,相互諒解,懂的彼此的不容易,男人要有責任心有擔當,女人要自立自強自愛,經濟獨立才能思想獨立,才能人格獨立。不相上下,相互崇拜,相互吸引的人才會持久在一起。

很喜歡這句話:懷念不一定就要相見,喜歡不一定就要在一起,你要相信,每一種距離都有它存在的意義。盡心盡力做好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按自己的原則,好好生活。即使有人虧待了你,時光也不會虧待追夢的你。

《傾城之戀》讀後感 篇17

“流蘇不知道,是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的愛情,還是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當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又回到書面,陽光照在那四個玲瓏小字上,眼前悄然浮現了那一場羅曼蒂式的愛情……

白流蘇是一個離過婚的女生。在那樣曖昧的時代和同樣曖昧的舊上海,屬於上海獨特的迷濛氣息,儘管新舊夾雜的文化衝擊,離婚恐怕還是要受道德譴責的。白公館無疑是守舊的,他們“用的是老鍾。他們的十點鐘是人家的十一點。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白公館有這麼一點像神仙的洞府:那裡悠悠忽忽過了一天,世上已經過了一千年。但是那裡過了一千年,也同一天差不多。”離了婚的白流蘇,少不了受家人的指戳。不僅錢財盤剝淨盡之後,她在家裡的存在無疑成了拖累和剩餘。她的出路,除了另一個男生的懷抱以外,再無其他。

範柳原,一個海外歸來的浪子,本是無根的浮萍,四處飄搖。加上生活的紙醉金迷,便把“女生看成他腳底下的泥”。感情和婚姻原是他不堅信,也不敢指望的。但他內心深處是渴望安穩的。

兩個人的緣分因為一場舞會,香港式的戀愛躍然紙上,在各種機緣巧合中,兩個人在感情上跳起了華爾茲,週轉舞動中,發生了美麗的故事,也有淒涼的背後。可最終,這場傾城之戀會美好落幕,可崇高的愛情從來不會結束。流蘇和柳原的愛情是一種美,需要時間的等待,需要反覆的淬鍊。在愛情中,誰又是自由的呢?我面對你,藏好所有心事瀲灩,忘記閉眼去藏眸光流轉,無人去問時移勢遷,我只想靜候和你所有的遇見。所以,當看見流蘇他們兩人在感情裡你一步我一步攻於計策時,你會吃驚那些感覺是熟悉的,可眼波里明明藏不住事啊,幹嘛要彼此折磨呢?細細想來,這是愛情的魔力,是他特有的地方,因為這一切看似俗氣卻那麼真實、富有人間煙火氣的事情,才讓愛情變得偉大,讓人著急,讓人覺得它不可替代。

素色湘簾,簾風后面,所謂伊人,撥弄琴聲三兩聲。傾城傾城,傾倒一座城,範柳原到最後一刻也還是清醒的,“此刻你可該堅信了:‘死生契闊’,我們自己哪做得了主……”一個善於低頭的女生,也許終會成為一個安分的妻。讓他在勞累和放縱之餘有一個去處。男生的歸宿最終只是一個女生。死生契闊前我閉上眼,猶記當初,人群中回眸莞爾,你我窗前採一瓣月光,折一段旖旎的回憶。

斷絃琴錚,留香錦褥,梧桐滴雨,芭蕉聲碎,畫欄生愁,曲屏傳恨,雁歸人不歸,春來人不來,飛鴻不傳信,杜鵑空啼血。許多人說,在,《傾城之戀》這本書中,這篇卻是個難得的好結局,可最後那段話“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胡琴咿咿啞啞拉著,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說不盡蒼涼的故事——不問也罷!”胡琴拉著拉著,又是怎樣的一段故事呢……都說張愛玲的文章是“她作品寫到芸芸眾生,嘲諷,刻薄,最後心還是軟了,這都是基於她的這種深藏著的愛”。出生於名門望族的她,從小經歷了兄妹不合,家庭破碎,深受新女性的母親的影響,張愛玲也有了自己獨特的品味和獨立的生活。可畢竟心裡是有陰影的,所以造成她孤高氣傲、冷眼看人。因為張愛玲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以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都市作為背景,展現了人性的墮落,精神的扭曲等等,給人一種苦悶壓抑的感覺。她的文筆總是沉悶的,不知為何,或許她個人特色太重,我讀她的文字總帶有一絲檀香。她是獨立的,她擁有著自己的情感世界,她似落入塵俗,又跳出塵俗去看一段段感情。張愛玲的愛情如同白流蘇那樣是轟轟烈烈的,但是上海的淪陷卻成全不了她與胡蘭成,最後以悲劇收場。她的愛情正正是印證“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這句話。即便他有家室,即便他背信忠義,即便他寡情薄倖,在他背叛後仍然不離不棄,直到他不再需要她。她依然像一朵傲立的白蓮,只可遠觀,孤立到極致,不知道堅持的是自己內心那份清麗還是和胡蘭成那段無法抹去的記憶。或許都有吧,或許自己早就分不清,或許兩個理由早已彼此交融。有時,等一個人,不是有多愛,而是等習慣了,你哪天突然不等了,你覺得背叛了自己。這樣一個有不凡故事的女子才能寫出這樣不凡的故事。

在這個萬般千態的浮世繪中,在錯亂複雜的名利場裡,我們容易在無端狂熱和紙醉金迷中迷失方向,在所謂的競爭中迷失自己,其實人生如夢,年華似雪,夢醒了雪停了,我們又得到了什麼呢?

如張愛玲一樣守住自己內心的雲白山青,或許誰都可以感悟到弘一法師所說“華枝春滿,天心月圓”。我愛你,所以我可以不辭山路遠,踏雪也相過。愛有那麼多種形式,幹嘛非要用最簡單最普遍的說呢?要知道,美人在骨不在皮,君子在德不在貌。如張愛玲一般內化於心的美才是極致的。

合上書,想到李娟一句話“蟲鳴如流水,一派天籟。靜夜裡,讀一本好書,悲也放下,喜也放下。天上夕月一彎,淡若清夢。”再次細細品味這場傾城之戀,從上海到香港,相距千里,每當我抬頭望月色時,覺得這是你我唯一共同的東西了。愛能跨越時空,傾城的美,是你隨意擺放的東西,在我心裡都有獨特的印記。

尤物惑人忘不得。人非草木皆有情,不如再遇傾城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zh-tw/xindetihui/duhougan/q7ezo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