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工作心得體會 >

駐村工作心得體會(多篇)

駐村工作心得體會(多篇)

駐村工作心得體會(多篇)

駐村工作心得體會彙編(4篇)

目錄

1

.駐村工作隊員的“四個更要” 2

2.駐村要“駐”到群眾心坎裡 5

3.拿出“駐村樣子”書寫“駐村卷子” 8

4.“三線法”做好駐村工作 11

駐村工作隊員的“四個更要”

為切實提升組織部門自身建設水平,開拓組工幹部視野,訓練組工幹部思維,提升組工幹部寫作能力,區委組織部機關每月在部機關開展撰寫“千字文”活動。xx微黨建設定了“組工千字文”專欄,適時刊載優秀組工千字文。

駐村工作隊員的“四個更要”

向貧困農村選派駐村工作隊,是我們黨實施精準扶貧戰略、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納入“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這說明,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將是我們未來較長一段時期的重要任務,也為駐村工作隊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更高目標。

“促脫貧”更要“促振興”。脫貧攻堅是攻堅戰,具有緊迫性和階段性;鄉村振興是持久戰,具有整體性和常態性。在脫貧攻堅階段,駐村工作隊發揮自身專業特長和組織資源優勢,對落實精準扶貧政策、全面實現“兩不愁三保障”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面對新的形勢要求,要在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同時,著眼鄉村振興要求,積極融入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文化建設等各項工作中,提升鄉村治理水平,增強鄉村治理能力,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持久動力。

“扶貧”更要“扶志”。扶貧是駐村工作隊的首要目的,但扶貧的關鍵是扶志。扶志應該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要扶貧困群眾的“志”。只有讓貧困群眾立起“靠人不如靠己”的鬥志,掌握生產經營的能力本領,才能真正激發出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實現穩定脫貧。另一方面要扶村“兩委”班子的“志”。給錢給物不如給個好支部,要實現鄉村振興,關鍵要有一個堅強的戰鬥堡壘。駐村工作隊與當地村幹部吃在一起、幹在一起,對提升村幹部能力素質有著“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應當發揮好“傳幫帶”作用,積極培養能夠長期帶領群眾、推動持續發展的當地骨幹力量,為推動鄉村振興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隊”。

“駐村”更要“駐心”。駐村工作隊員既要“身入”,吃在村、住在村,更要“心入”,融得進、幹得好。“駐村”是最基本的工作要求,“駐心”是有所作為的必然要求。“駐村”容易“駐心”難,要做到身入心入,首先要對農村工作“走心”,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把心安定下來,認真地去研究農村規律、掌握農村實情,心無旁騖地把全部精力用在農村工作上。其次要對農民“上心”,把機關幹部的架子放下來,把自己當成農村的一員,與村民打成一片,真正關心村民尤其是貧困群眾的疾苦,只有真心實意地去幫助他們,才能得到村民的認可,真正駐進村民心中。

“愛農村”更要“懂農村”。愛農村方能守初心、付真情,懂農村才能出實招、見實效。農村生活條件艱苦,只有真心把農村當家鄉、把農民當親人,才會吃得住苦、扎得住根、耐得住寂寞,才會實實在在解民危、助民困,全心全意謀民利、辦實事。但做好農村工作,愛農村只是前提,懂農村才是關鍵。農村矛盾錯綜複雜、基礎設施發展滯後、勞動力大量流失等等問題,無不考驗著駐村工作隊員的能力和意志,只有真正瞭解農村發展規律,接地氣、懂鄉音,有技術、有特長,才能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成為群眾信任的人。

駐村要“駐”到群眾心坎裡

近日,各地組織部門都在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關於向重點鄉村持續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意見》的相關要求,緊張地研究部署著人員派駐相關工作。而這時向組工幹部打聽著派駐情況的人頻頻線上,大致目的都是希望被派駐到近一點的村開展工作。試想,組織部門這麼一個講規矩、守紀律的單位,怎麼會為了你的一己私利而不講工作原則。更何況你的不實工作作風已在組織面前暴露無疑,讓人厭惡不堪。

眾所周知,過去正是因為在脫貧攻堅中駐村幹部的凝心聚力、共謀共劃,才讓我們得以脫貧“清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因此,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同樣離不開鄉村振興幹部的艱苦付出和不懈努力。所以,在持續選派駐村幹部過程中,請大家不要打退堂鼓,更不要向組織討價還價,而應深感榮幸,因為這是組織對你的信任,群眾對你的需要,只有端正態度、擔起使命,才能讓駐村“駐”到群眾心坎裡。

“務實”不“務虛”。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到鄉村振興一線去開展駐村工作,是去為老百姓辦實事解難事的,所以來不得半點“花架子”,更不能簡單的“到此一遊”,走走過場,就打道回府,置群眾安危不管不問。工作開展得到位不到位,群眾最有發言權。因此,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讀懂“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背後的深刻內涵,才能帶著感情主動去開展工作。有了“一枝一葉總關情”的情懷,才會把群眾的每一件小事放在眼裡,記在心裡,立足群眾需求,自覺捲起褲腿去幫群眾跑專案、求資金、謀產業,共同擘畫幸福藍圖。也才會不斷地去幫助群眾抓培訓、尋技術、增本領,讓駐村工作不斷從“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

“為民”不“為名”。“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駐村工作若只一味地為自己前途盤算,將群眾利益拋之腦後,將會離群眾路線這條軌道越來越偏。有的駐村幹部下基層一心只是抱著為了添經歷、找跳板,混用政策紅利,謀取一官半職而去的。最終心裡不但裝不進群眾,而且整天一副不識“人間煙火”的樣子,對群眾吆五喝六、目中無人,在群眾心裡徹底喪失了公信力。試想,這種樣子又怎能贏得群眾的認可、獲得組織的肯定?有為才有位,有民才有名。因此,駐村工作只有把為名的指標指向為民,真正把工作交給自己,把自己交給組織,最終才會實現“民”與“名”的“雙贏”。

“駐村”不“住村”。“身”至“心”也至,才能真正走進群眾心坎裡。有的駐村幹部,把一張床、一張報紙、一杯茶作為自己每天駐村的標配,形象欄裡的照片更是為自己印上了駐村幹部的身份。可自從住進村委會的房子後,就很少能看見其蹤影,即使上面要進行查崗,也是通過手機定位來矇混過關,可謂是真的“住”村了。這樣的“住村”只會給“駐村”蒙羞,真正的“駐村”要能與群眾同坐一條板凳,吃得到一起、喝得到一起,說得到一起、幹得到一起,用心用情架起與老百姓之間的“連心橋”。只有由“靜”變“動”,把“住村”變“駐村”,“駐”出溫暖,“駐”出未來,才能真正“駐”到群眾心坎裡。

拿出“駐村樣子”書寫“駐村卷子”

“山上層層桃李花,雲間煙火是人家。”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現代農村是一片大有可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在黨中央的號召下,越來越多的年輕幹部選擇紮根基層,把火熱的幹事前沿視為追逐夢想、實現抱負的“夢工場”。然而現實工作中,仍有個別幹部把“駐村”當“驛站”、把“鍊金”當“鍍金”,這樣的駐村不僅失了本心、也將失了民心。廣大駐村幹部只有端正態度、實幹作為,真正拿出“駐村樣子”方能書寫組織放心、群眾滿意、成績斐然的“駐村卷子”。

拿出信念堅定的忠誠樣,書寫組織放心的“駐村卷子”。習近平總書記曾勉勵幹部:“要立志為黨分憂、為國盡責、為民奉獻,勇於擔苦、擔難、擔重、擔險,以實際行動詮釋對黨的忠誠。”紮根農村,這裡沒有車水馬龍的熙熙攘攘、沒有五光十色的城市霓虹、沒有光鮮亮麗的都市著裝,有的是嫋嫋“煙火氣”、淡淡“花草香”,有的是濃濃“人情味”、深深“期盼心”。面對環境上、條件上的艱苦,幹事業、謀發展的辛苦,個別幹部盤算著“摸魚混日子”,悠悠然當起了“甩手掌櫃、太極大師”,這不僅背離了自己的初心、也辜負了組織的信任和期許。廣大駐村幹部只有拿出“信念堅定”的忠誠樣子,勇於面對風吹雨打、勇於接受千錘百煉,才能快速成長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樑之才,也才能奮力喊響“強國有我,請黨放心”的青春之音,真正書寫出組織放心的“駐村卷子”。

拿出初心為民的奉獻樣,書寫群眾滿意的“駐村卷子”。“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從焦裕祿、孔繁森、廖俊波、楊善洲等人民公僕的動人故事,到扶貧幹部、基層先鋒、有志青年書寫的奮鬥答卷,光陰荏苒、任務變化,但我們的使命如一、本色依舊,就是要一心一意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就是要用奮鬥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心裡裝著百姓,自然就能看到他們的疾苦、就能感知他們的寒暖、就能瞭解他們的需要,廣大駐村幹部當拿出“初心為民”的奉獻樣子,努力克服生活不方便、民俗不相仿、環境不適應等困難,在積極學習“鄉音土話”中拉近幹群距離,在奮力落地實事好事中迴應群眾期盼,真正在捨得流汗、捨得吃苦、捨得奉獻中書寫群眾滿意的“駐村卷子”。

拿出攻堅克難的奮鬥樣,書寫成績斐然的“駐村卷子”。“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非凡的成就是一點一滴乾出來的、是久久為功積澱而成的,不是靠“說白話、擺盆景、畫大餅”而來的。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一些幹部為了完成任務而在“形式”上大做文章,還抱著“幹少幹多一個樣”的消極思想、展現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錯誤態度,慢慢成為了人們口中的“躺平幹部”,既不能實現人生抱負、更無法為大局助力。廣大駐村幹部身處幹事創業的最前沿,風浪常有、挑戰常在,只有拿出“攻堅克難”的奮鬥樣子,拿出“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魄力和決心,才能在直面問題和風險、應對危機和考驗中找到新路徑、實現新突破、闖出新天地,真正贏得事業有成、實現人生價值,書寫出成績斐然的“駐村卷子”。

“三線法”做好駐村工作

駐村工作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保障。然而駐村工作往往千頭萬緒、披星戴月,要做好駐村工作,這不僅需要駐村幹部用“汗水”澆灌、用“心血”滋潤,更需要找準工作定位,學會、用對方法,知重負重、砥礪前行,才能答好鄉村振興的“時代問卷”。

接好幫扶單位“天線”,勤於對接強助力。駐村幹部作為黨和政府在基層的“代言人”,關鍵作用在於推動黨和國家的政策落地落實。駐村工作隊要善於藉助外力,主動向選派單位“孃家人”特別是主要領導做好溝通匯報,充分利用選派單位政策、資金、技術、市場等方面的資源。要加強對接聯絡組織、農業農村、鄉村振興、民政等部門,努力爭取黨建工作、產業發展、民生實事等方面的指導和幫助,補齊鄉村振興短板弱項。要定期不定期組織開展鄉賢活動,感召鄉賢為家鄉發展獻計出力,最大限度地匯聚起推動鄉村振興的磅礴力量。

架好聯絡群眾“地線”,服務群眾挖潛力。駐村幹部作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要始終保持密切聯絡群眾這一最大政治優勢,堅持以基層問題為導向,以服務群眾為目標,懷著真心、帶著真情,放下架子、抹開面子、俯下身子,與群眾“交心談心”,讓群眾主動開啟“話匣子”,掏出“心窩子”,與群眾建立起親人般的血肉感情。積極主動幫助群眾抓培訓、尋技術、強本領,探索市場資訊源,優惠貸款政策、種養殖或加工實用技術等,邀請農業、林業等方面專家人才定期到村,對群眾種養殖技術進行幫扶指導,解答農戶疑難問題,啟用其內生髮展潛力。

激勵擔當作為“鋒線”,強化激勵添動力。“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工作繁雜,駐村幹部苦累。要確保駐村工作取得質效,需把正向激勵作為重要抓手,要健全激勵擔當體系,積極搭建爭先創優平臺,激勵駐村幹部人在心在、履職盡責。要堅持耐心傾聽駐村幹部的真實訴求,細緻瞭解駐村幹部的所思所想,將一切資源優先使用在駐村幹部最迫切的需求上,建立完善休假制度、福利保障制度和心理關懷等各類制度,經常性關心駐村幹部的身心健康,主動為他們排憂解難,不斷提升駐村幹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激勵駐村幹部以更積極的狀態“深耕”於為民造福事業之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zh-tw/xindetihui/gongzuoxinde/jvv7o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