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技術培訓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技術培訓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技術培訓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技術培訓心得體會 篇一

7月24日,我有幸參加了進修學校資訊科技教師的培訓,在這三天中,對我來說受益匪淺,不論在理論學習方面,還是在實踐操作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讓我對資訊科技有了更新認識和學習興趣。

此次培訓由電教館郭峰和郭彬軍老師進行講授,郭峰老師主要講了電腦的組成,硬體和軟體的概念,PPT製作課件的方法及一些軟體的特殊功效,其中Camtasia軟體我認為最實用,也是我之前作課件時常遇到的難題,通過本次學習把之前遇到的困難解決了,感覺收穫頗多。

郭老師講授的是數字教材和鴻合i學,在學習前也接觸過數字教材,感覺它就是一個電子課本,通過此次學習,才知道它有如此大的功能,數字教材集成了PPT課件、音訊、視訊、動畫等多媒體素材,鴻合i學白板軟體功能也很強大,跟PPT相比使用起來更方便、更快捷,課件製作更容易,可利用的媒體資源也更豐富,在教學中由靜態的灌輸變成圖文聲像並茂的動態傳播,一方面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師以教為主變成學生以學為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培訓雖短暫,收穫卻滿滿。學以致用,才是根本。我要把培訓中獲得的知識運用到今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學習相關知識,更新教學理念,爭取使自己的計算機技能,能夠有更有效的應用到教學工作中去。

技術培訓心得體會 篇二

通過學習教練技術,掌握了洞察事物的能力,通過洞察別人和自己,並運用教練技術自我教練,提升了自己個人內在的素質,獲取了很多新的思想,也更新了不少舊的理念,讓自己能夠有很好很強的正面能量活在當下去行動,有效地發揮了自己的潛能。

通過學習,在事業方面,能更清楚地設定了自己的長、中、短期目標,並擁有膽略、慎重把握和選擇各行業投資機會來實現各子目標,並能詳細制定戰略規劃,擁有了和戰略合作者合作的心態和能力,有效分配自己的時間,懂得付出,有能力建設團隊,激勵團隊,創造共贏(成就他人)也是我的目標之一,激勵自己發揮自己最大的能力。

通過學習,在家庭生活中,自己再也沒有什麼抱怨和不愉快,有時候有那麼一點,通過自我教練很快找到有效方法,遷善的速度三分鐘之內就搞定。我有能力讓自己先快樂、幸福起來,再讓自己身邊的親人幸福快樂,他們的快樂和幸福增強了我的幸福感,良性迴圈讓家庭關係更和睦更溫馨。

通過學習,在人際關係上,懂得如何兌現諾言,洞察需求,力所能及並及時滿足別人,有衝突能換位思考,替別人著想,體諒別人,善用自己的情緒,體會到用心和關愛的付出,真的讓別人從我這裡能獲得愉悅的友情,而且讓他們在各領域因為我而有所不同,也為自己有著良好的人際關係而帶來更多的機遇。

正確地使用自己,凡事感恩、挖掘和發揮自己的最大潛能,感召到更多的人在自己的周圍,為共同的目標和夢想而努力奮鬥,創造一個多贏共贏的局面,成就自己、成就他人。

技術培訓心得體會 篇三

在20xx年X月7—9日,我參加了市農業局組織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專案技術指導員農業科技培訓班。在這次培訓中,授課老師都是省市內非常有名望的農業技術專家和行業能手,具體的講解了綠色水稻栽培技術、黑木耳代料栽培技術、中草藥品種選擇及種植技術、果樹品種介紹及種植技術、灰蘇子種植技術、現代農業機械化技術應用、大豆高產栽培技術、農藥安全使用、新型化學肥料應用等技術內容。

通過培訓,讓我學習了過去沒有重點掌握的農業產業新專案,新技術,瞭解了新形勢,明確了今後工作努力方向和思路,為今後更好地為我鄉農戶做好技術服務打下了一定基礎。

三天的培訓學習內容豐富、資訊量大。學習內容從過去以玉米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為主向種植品種多樣化、種植結構多元化轉變、由重產量到重質量、由小而散單打獨鬥向規模化現代化經營要效益方向轉變。這是緊緊契合當前農業產品市場新形勢做出的培訓安排。當前,政府不再對農民生產的玉米實行價格保護,價格市場化,由於價格低迷,農民經濟收入被大打折扣,種糧積極性倍受打擊。如何幫助農民應對市場變化,調整種植結構,穩定增加收入,成為我們今後工作的重點。

參加這次培訓學習活動,讓我受益很大,同時也讓我深切感到平時學習不夠,知識積累不多,實踐經驗不足,新觀念、新資訊接受少,技術知識面窄等不足之處。

做為一名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擔負著把農業新科技、新成果、新技術推廣到農業生產中去,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重要責任,加快現代農業發展,順應農業供給側改革新理念,增加農民收入成為今後工作方向,在今後的工作中,必須加強學習充實自己,改善知識結構,更新觀念,提高業務素質和技術服務能力,結合我鄉生產實際,深入研究,認真思考,將這次培訓學到的新知識、新技術推廣到農民中去,引導農民適應市場變化,改變單一種植結構,為人們多提供“新、特、優”農產品,為我鄉農業發展,種植結構調整,農民增收貢獻力量。

經過幾天的培訓,真是收穫挺多的,原來的對技術教育很模糊的內容越來越清晰了,原來想不通的一些內容現在透氣了,這次的培訓是我參加的培訓中收穫最大的一次培訓,感受到了大都市確有魅力。經過這次培訓明確了技術教育的思想和本質,操作的方式和需要的實驗條件,看到了其他學校的技術教育的成果和特色,同時也感受到了其他老師的成熟的知識系統和培養體系,感受到了通用技術在中學開設的重要性,現在最需要做事的是老師學習,在技術教育的過程中開發自己的特色課程。

經過安教授的三天的授課,體會到這種研討班的學習模式的成功之處,首先學員自己學習和思考,查閱資料,然後作報告相互交流,專家點評,最後專家指導,作報告,在學員之間,學員與專家之間的思想的激烈碰撞中有所感觸,有所收穫。我感覺這種教育方式就是一種過程教育,是技術教育的方式的有效運用,直到安教授離去,那種學習的盡頭還在延續。龔教師的授課階段真是讓我大開眼界,不僅是他們學校,還有上海,他們自己開發的校本課程確實是技術教育的領頭羊,技術教育的深度和全面性做得都非常好,技術教育的名稱不重要,上海也沒有通用技術,還是原來的勞動技術,但是做得程度已經達到了通用技術跟不上的境界,特別是龔老師等幾位老師的微控制器技術,在方向上和知識上都是新的學習,給我了很大的學習動力。這是一次成功的培訓,我們也是一次有效的學習。

在這次培訓中我記憶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吳老師講的“自力更生,豐衣足食”,我突然想到了通用技術的課標中有“結合當地實際,開發自己學校的小本課程”,確實是不管學校的貧與富,不管學校的條件的好與壞,不管在學校的地位如何,首先需要自己想做好一件事,“不管別人說你什麼,只管自己能做什麼”,根據自己的優勢,按照通用技術的理念和思想,以培養學生的技術素養和技術意識為目的,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注重過程培訓,來開發自己學校的特色課程,特色教材。

在這裡我最感興趣的一件事是創新活動,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也極大的豐富自己的知識,但是首先需要老師有成熟的技術基礎和操作能力,以後還要和老師繼續交流,繼續學習。

技術培訓心得 篇四

通過這次培訓,使我對今後的教育教學方法產生極大影響,感受到教學工作的艱鉅。同時對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別是對資訊科技的綜合運用能力,現在已不只停留在課件的製作上。使我認識到做為一名教師應積極主動吸納當今最新的技術,並致力於把它們應用於課堂內的教與學活動中,在這短短的幾天培訓中,我深深的體會到:

1、教師具備良好的資訊素養是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需要。

資訊素養是終生學習者具有的特徵。在資訊社會,一名高素質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資訊工具(網路、電腦)對資訊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通過網路與學生家長或監護人進行交流,在潛移默化的教育環境中培養學生的資訊意識。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資訊素養成了終生學習的必備素質之一,如果教師沒有良好的資訊素養,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正如陳瑩老師講的:業務上合格的資訊科技教師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既:具有大學本科資訊科技專業畢業的學歷;具有在學校資訊科技化教育中綜合運用資訊科技的學歷;具有在本科教學過程中與其他學科相聯絡的能力;有幫助學生利用利用資訊科技進行學習的能力;有幫助其他學科教師將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教學研究的能力。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是資訊科技教育的另一大支柱,是目前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取得了許多成果的熱門課題。大力推進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是資訊科技教育新階段的重要標誌,對中國小整體的教學結構改革和素質教育都有重要的意義。

2、計算機媒體資源應用例項

這一部份內容是由閆鐵瑩老師講授的,主要講授如何對資源進行整理和蒐集,主要是指對各類資源進行修改和完善,融入自己的理解,使之與實際教學相匹配。修改和完善既包括對資源的結構進行修改,也包括對資源的元素進行修改。

另外,還對我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幾種教學軟體的使用方法進行了指導,使我們能夠對聲音、視訊、影象進行簡單的處理,對我們平時的教學課件製作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3、資訊科技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這一部分主要是由王建群老師講授的,這位老師給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他的課簡單又實用,主要是2個部分“一、存在的問題;二、對策研究”。對我們資訊科技課堂教學中的問題和對策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我們和老師一起互動,我們也把我們實際教學中的問題說了出來,由老師對問題進行分析,並提出了對策處理意見。使我對教堂教學中的問題有了最有效的處理方法,使我提高不少。

4、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辨析

董德寶老師的課也是比較有效的課,他對課程整合的實際問題進行了分析,什麼是整合?為什麼要整合?怎麼整合?這三個實際問題進行了分析,使我們對模糊的問題有了明確、有效的認識,使我們不但在理論上有了提高,而且還對我們的實際教學也有引路性的指導。

其中“整合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使我體會到教學監控能力是指為了保證教學達到預期的目的而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將教學活動本身作為意識物件,不斷對其進行積極主動的計劃、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的能力。教學監控能力是教師教學能力結構的高階形式,是其他教學能力和教學行為的調節中樞。

5、教師具備良好的資訊素養是培養高素質、複合型創新人才的需要。

中國加入wto後,需要更多的高素質、複合型的創新性人才參加國際競爭。同時,資訊社會呼喚資訊人才,如果我們培養的人才缺乏捕捉資訊的能力、有效利用資訊迅速發現新機會的能力,就很難在激烈競爭的社會環境中求得生存與發展。也就是說,要求這些高素質的人才具有良好的資訊素養。而這些人才培養的速度、數量、和質量直接由教師的資訊素養的高低來決定。所以這就要求教師要有高素質的教學方法。實施有效的教學:

1、有效教學是有明確任務指向的教學

2、有效教學是學生高度參與的教學

3、有效學習是最優化教學策略實施的教學

4、有效教學是促進學生深層理解的教學

5、有效教學是三維目標統一的教學

6、有效教學是師生生命價值彰顯的教學

只有這樣才能搞好資訊科技教學。

6、教師具備良好的資訊素養。是教育系統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發展的資訊社會,資訊日益成為社會各領域中最活躍、最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在教育系統中,教育資訊則成為最活躍的因素,成為連線教育系統各要素的一條主線;而教育系統的一項主要職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資訊傳遞給受教育者。因為從資訊理論的角度看,教學過程是一個教育者

(主要是教師)對教育資訊的整理、加工和傳播的過程。教師是這一過程中主要的信源和傳輸者,在教育資訊的準備和傳遞等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統本身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資訊素養。

五天的培訓雖然短暫,但使我的受益不淺,其感觸非一一能言盡。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我一定紮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教師。最後,我想說,在緊張而繁忙的工作之餘再培訓會獲得的欣慰吧!我仍會繼續學習各種關於資訊科技的知識、持之以恆,不懈的努力優化課堂教學,培養新時代所需要的具有高資訊技能的新興人才。

技術培訓心得 篇五

今年,我參加了由蘇州市教育局主辦的教師網上培訓,出於對攝影技術的熱愛,我報了數碼攝影技術。在整個培訓課程學習過程中,我懷著飽滿的學習熱情,認真觀看了每一次課程的視訊和PPT.通過學習,跟著專家引領進行實踐,對攝影技術中關鍵要領如光圈、快門、感光度等有了一定的認識理解。另外,與其他老師的交流也使我受益頗多。以下是這次學習的心得體會:

一、多拍精選。

從巨集觀上來講就是多實踐,多積累經驗,從具體來說就是不妨多試試鏡頭,以多為勝,多中選優,或者在探索出最優方案後重新精心拍攝某一場景。

二、曝光時力求保持相機的穩定。

作為新手來講,有時相片影像模糊並不是由於對焦不準,而是因為相機把持得不穩。要保持相機穩定,其一最簡單,就是給身體或手找個依靠物;其二,把相機皮帶掛在脖子上,把相機向前抻至皮帶拉緊,就形成了3點支撐,持相機的穩定度就大大提高了。第三個辦法就是用三腳架。

三、獨特的拍攝角度與別緻的構圖。

藝術貴在創新,不但體現在意境上,同時也應體現在畫面的形式美上,要使作品別開生面,耳目一新,就要通過形式美的手段,不斷創造新的視覺感受。關於構圖,運用黃金分割、井字格焦點等原則,就像是畫國畫有一條原則:注重"留白",也就是說不要把畫面填得太滿。

關於教師網上培訓,我覺得是一種非常好的形式。這種基於網際網路絡和遠端教育網路進行培訓形式,我認為有下面幾大特點:

1、快速通暢。學員有問題,在很短時間內就可以通過QQ群與指導老師和其他學員交流。

2、經濟節約。網上培訓只需電腦和網際網路絡,教師不用出門,就可以在網上和指導老師以及其他學員進行溝通,反映情況,研究問題。

3、靈活多樣。網路培訓可以採取雙方認可的任何形式的交流、研討。不受人數、時間、空間、內容、方式的限制,更容易取得實效。

4、針對性強。直接地、有針對性地解決學校和教師發展過程和教學過程中的具體問題。

5、受益面大。主要體現在有更多的教師能夠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地培訓,從而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在攝影方面還是需要不斷的操作和時間才能提高自身的技能。這次培訓裡學的知識對於入門者的我還是很有幫助的,希望今後能多參與到這種培訓當中。

技術培訓心得體會 篇六

在這秋高氣爽,孕育著收穫的金秋八月,在這美麗的小城———朝陽,我們迎來了通用技術培訓班的首次培訓。我有幸參加此次培訓,通過幾天的學習,使我轉變了對通用技術課程的認識。

一、老師熱情洋溢,準確到位的講解,讓我較快地轉變了觀念,樹立了面對通用技術這門課的信心。

沒參加培訓之前,對此課有很多困惑,如通用技術課學校地位,教學評價,教學實施,教學前途,經過專家講座,明白了它小到影響每個人生活質量,大到影響國家前途,雖然有些領導可能考慮到學校利益,暫不重視此課,但做為首批通用技術教師也感覺到光榮和責任重大,但也樹立不少信心。

二。 較好地理解了通用技術課的理念,為開好通用技術課作了理論上的準備

課程理念是教師實施教學活動的指導思想,教師只有準確地把握才會行有方向,動有目的,教有方法。 通用技術課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著力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注重學生創造潛能的開發,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立足科學,技術,社會的視野,加強人文素養的教育;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努力反映先進技術和先進文化;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倡導學習方式的多樣化。

從大學聯考發展的趨勢來看,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的能力考察,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察,而通用技術這門課程恰好體現出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注重對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創新意識的培養上有其獨到的特點,它會激發學生的想象、探索、求新的願望,從而為學習其它課程起到幫助作用。

三。 通用技術課程的目標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為基本目標,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重大意義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將進一步拓展技術的視野,學會或掌握一些通用技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技術及其設計的一般思想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技術探究,運用技術原理解決問題以及終身進行技術學習的能力;形成和保持對技術的興趣和學習願望,具有正確的技術觀和較強的技術創新意識;養成積極,負責安全地使用技術的行為習慣,發展初步的技術能力和一定的職業規劃能力,為迎接未來社會挑戰,提高生活質量,實現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四、通用技術各種與以往技術課程的區別與聯絡。

普通高中新課程的改革亮點之一,是設定技術學習領域,也是本次課程改革實施難點之一,從未有過的課程資源,教學經驗,教學方式,我們從頭開始,從零開始,而通用技術是提高技術素養為基點,關注學生的發展並注重學生創設潛能的開展,學習實踐能力地培養等,新觀念,意義也是根本區別,還有人文素養的先進理念,先進文化等灌輸,通過學習加深通用技術的理解,拓展了技術課程的視野,深度和力度,從而更多層次,更深層次的理解與學習,豐富了教師專業知識面和更新教師教學理念和方法。

三天來的嚴謹生動的培訓學習,受益匪淺。專家們準確、幽默、通俗的語言並融入豐富鮮活的事例,深入淺出的剖析了新課程的理念、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詮釋了智慧與能力的關係,並與我們分享了一線教師的寶貴的教學經驗,使我們切身感受到了新課程的“以人為本”的理念,認識到在當今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技術素養,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的重要性,真正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而在高中階段“通用技術”學科,既是推進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重點的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貫徹落實“科教興國”的戰略決策,促進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技術教育可以提高學生對技術變化的敏感性,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性,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有利於增進學生的創新理念,提高學生的交流和表達能力,改善學生的學習生活的方式,利於學生的終身學習、終身發展。

通過此次的培訓,使我在各方面特別是技術方面有了更深的認識,也深感自己在技術素養方面還存在不少的知識空缺。所以在以後的日子裡,我一定要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不斷從技術的世界裡汲取更多的營養,不斷提高自已的技術素養,使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通用技術教師!

技術培訓心得 篇七

本學期,我在參加了由靜海縣教師進修學校主辦的教師資訊科技教育培訓。 通過這次培訓,使我進一步地掌握了有關現代資訊科技的知識,提高了認識。 隨著計算機、多媒體、現代通訊網路為代表的資訊科技的迅猛發展,資訊科技已經滲透到了教育領域,在教育領域中引起了一場深刻的變化。資訊科技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對於轉變資訊教育觀念,促進教育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對於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基礎教育的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這短短的一天培訓中深深的體會到:

1.良好的資訊素養是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需要。

資訊素養是終生學習者具有的特徵。在資訊社會,一名高素質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資訊工具(網路、電腦)對資訊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如果教師沒有良好的資訊素養,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2.良好的資訊素養.是教育系統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發展的資訊社會,資訊日益成為社會各領域中最活躍、最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教學過程是一個教育者(主要是教師)對教育資訊的整理、加工和傳播的過程。教師是這一過程中主要的信源和傳輸者,在教育資訊的準備和傳遞等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統本身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資訊素養。

3.自身觀念上的更新。

本次資訊科技培訓雖然只有短短一天的時間,但是這天培訓都使我在觀念上有一個更新。計算機的使用在往常對我而言就是一個進行文字操作的工具而已,本來我平時也不太注意對計算機技能的學習,總是有了問題就打電話求助,從沒有想過要自己去掌握這樣的技術。

4.培訓細節上的滲透。

本次培訓中,授課教師都注重細節上的教學滲透,他們不僅教給我技巧,更在無形中用自己的言行來引導大家,在一些細節的講解上十分細緻,恰當地滲透一些舊知識,使不同 程度的老師都能得到提高。

通過一天的培訓,雖然短暫,但使我受益不淺,我分清楚了教育技術和資訊科技這兩個概念,對資訊科技的運用有了一個質的飛躍,一改過去的“多媒體可有可無”的落後思想,我積極採用資訊科技與各學科的整合並初顯成效,可以說終於嚐到了資訊化教學的甜頭。相信這些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保證。但是,資訊化教學發展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好幾年了,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方面的技巧和方法還需要我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髮展。那樣才可以說是真正發揮到了教育資訊化的優點。從而使資訊科技更好地輔助我的教學,提高我的教學質量,這將是我以後的最終目標。

技術培訓心得體會 篇八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髮展、護理技術的發展也日新月異,護理人員在工作中如長期不接受學習和新的資訊,會讓護理工作停滯不前,護理的質量也會下降。很榮幸我能參加這次腫瘤護理新理念。新技術培訓,和來自全省各家醫院腫瘤科護理同行在延煉商務酒店參加這次為期兩天(6月29—6月30日)培訓。

臨床上注重基礎護理教學,腫瘤護理理論和護理技術的講學及傳授內容偏少,此次腫瘤專科護士培訓內容非常豐富。培訓內容有:

1、安全護理分享與思考;

2、腫瘤專科護士的角色和臨床應用;

3、癌痛規範化治療;

4、乳腺外科治療進展;

5、化療藥物安全給藥;

6、腫瘤科護理人員心理調適;

7、腫瘤治療進展;

8、食物營養與癌症預防;

9、DET評分表的臨床應用;

10、腫瘤患者心理護理;

11、腫瘤患者的癌痛管理等。這些內容讓我受益匪淺,並且從內心認識到腫瘤並非絕症,它屬於慢性病的範疇。

為期兩天的緊張學習,豐富了我的腫瘤專科護理知識。從癌症的預防,食物營養的選擇,癌症病人的心理護理,化療護理,安全給藥及腫瘤治療進展,尤其是癌症病人的疼痛護理和治療。在以前的癌症治療中並不是特別關注病人疼痛,癌症病人約有62%會出現疼痛,讓病人特別痛苦,加重病人心理負擔,影響治療效果。主動詢問病人是否疼痛,評定疼痛程度,按階梯用藥。減輕病人痛苦,使病人更好地接受治療。還有化療知識的學習,如何正確配置、合理使用、使用中如何更好的進行職業防護。更好地保護了自己。劉彥君老師講的腫瘤科護理人員心理調適,幫助我們解壓,特別感動。

通過這次腫瘤專科的培訓和學習,我收穫了很多。使我認識到自身的差距,加強了責任心,掌握了溝通技巧,豐富了健康教育知識和更專業的專科護理知識。

以上是我的一點體會,非常感謝護理部和護長給我這次學習的機會,同時我向領導承諾,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繼續取長補短,為患者奉上我的微薄之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zh-tw/xindetihui/xuexipeixun/4ooqj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