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語文與心得體會通用多篇

語文與心得體會通用多篇

語文與心得體會通用多篇

語文心得體會篇1

語文大學聯考考點細實、知識深廣,《考綱》又不斷更新,幾乎每年都有一定的考試內容和範圍的變動。在這種大背景之下,很多語文老師就順理成章地走這樣一條耗時長,收效差的教學老路:研究考試說明和近幾年的大學聯考語文試卷,然後逐一對照、條分縷析,然後在浩如煙海的各種複習訓練題中尋章摘句,精心挑選,剪下拼湊出一套又一套的練習題,然後讓學生做,做完以後批改,批改以後講解,講解以後再做,一輪又一輪,一天又一天……講得自己昏天黑地、心力交瘁,學生如墮五里霧中手足無措。我也多次在這種模式中矛盾過、掙扎過,試圖找尋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法體系,以運用於高三語文教學實踐中。如今大學聯考塵埃落定,回顧這一年的教學軌跡,深深淺淺,得失兼雜。深入反省之後,在如何從根本上提高高三學生語文的實戰能力和競技水平、如何讓學生卓有成效地進行語文學習和複習的問題上得出了一些淺薄的體會。

我一直認為加負是一種失敗之舉。一味地題海戰術,四處抓題,只會和學生一起陷入兩敗俱傷的深淵。

高三,無論對教師還是對學生而言,都是非常時期。在高三,大劑量高難度的訓練名正言順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學,一舉多得:可以檢查水平,可以看出問題,可以推進複習,但這種給師生加負的舉措常常無法獲得預期的效果,得不償失。偏多的訓練,取締的是學生必要的消化吸收、補充鞏固;偏難的訓練,消耗的是師生的熱情和信念,給人以教師勞而無功,學生學無所成的錯覺。最忌在大學聯考前夕還四處抓各地模擬題或重點中學的試題,然後照單全收,當珍寶似的發放給學生,反覆叮囑學生去做,其實這隻能向學生顯示老師的底氣不足,人云亦云,反而造成學生的集體恐慌。另外,學生水平不同,重點中學的試題也不一定適合我們的學生。很長一段時間望著一撂的提綱,我就是在這種勞而無功的失敗情緒中度過。因為我弱化了學生自學的能力,消磨了本該可以運籌帷幄的寶貴時間。

所以我常常在這兩個問題上自省:

1、為什麼大學聯考語文知識和考點越來越少,但學生還學不出色,教師還教得不滿意?

2、師生最需要的結果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我們在追求結果的路子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霧中?

我們把知識嚼得稀巴爛了才喂到學生的嘴裡,這些精神食糧對年輕的學生來說是食而無味,脆生生的食物會更具誘惑力、新鮮感、挑戰性的。比如本備課組曾花費大量的時間在文言文實、虛詞的整理和句段翻譯上,並出了大量的配套練習和測試題,但因把學生所有的語文課堂時間都剝奪在講評上,而課後學生又不可能全身心地用在語文的複習和訓練中,所以學生自主知識消化的時間喪失了,結果一兩個月消耗戰下來,雖然老師用心良苦,但學生在文言文上似乎沒有一點長進。指導方向對了,但教學手段卻錯了,而這樣的錯誤依然在繼續。

正確之舉是把時間交給學生去使用,而不是牢牢掌控在教師手上進行無價值的、不厭其煩地考查。

首先是儘快降低語文訓練的難度、降低考查或訓練的頻率,給課堂留一些空白,使師生均有反思過去、修正現實、規劃未來的時間地帶,使教師擁有指導學生的機會,使學生擁有知識儲備的條件。

其次是優化教學氛圍,使學生樂學。教學重在引導。漢語言內蘊深廣,語文課堂上我們傳授給學生的只是九牛一毛,我認為語文教學管理的生命在於“導”,在於“啟”,即引導學生投放精力,安排時間,催生主體慾望,啟用學習激情。讓學生獲得成績,主動學習,這才是成功的高三語文教學。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在課堂上保持濃厚持久的學習興趣是課堂教學成敗的關鍵之一。但是到了高三後,由於要進行專題性的複習,難免有些枯燥乏味,學生常悶著不說,從而導致學習效率低下。特別是理科生,常常有重文輕理的思想。課下用在語文的時間是少之又少,這就要求老師向課堂要效果,使學生在課堂上樂於學習語文,並把學習語文的時間延伸到課外。

1、必須讓學生在一種民主、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中學習。

教師居高臨下地兜售知識,會嚴重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應有的體現。其實大部分教師優於學生的無非是在經驗上,真正進入知識的操作階段,在思維的拓展度、靈敏度、準確率等方面很多老師都不及學生。因此我認為應該把學生當作朋友,當作學習的合作者,在課上、課下允許學生髮表與老師不同的見解,唱對臺戲,知識面前人人平等,無所謂“師道尊嚴”。若能在課堂上經常出現學生間的激烈辯論,師生間的良性辯論,我想此時收穫的就不僅僅是課堂氣氛活躍的表面效果了。當然這需要教師具備較硬的業務素質,更需要教師具有不怕“丟面子”的勇氣。

2、靈活運用教法,激發學生去學。

心理學家認為,興趣是心理活動的傾向,是學習的內在動力,是開發智力的鑰匙。苦於高三複習的枯燥,我曾試著將一些經典的歷史素材和新鮮的時事素材與學生共享,又反覆強調這些材料的來之不易,結果本是少人問津的語文漸漸擁有了一定規模的“讀者群”,很多學生開始注意寫作素材的積累與運用,開始探索如何提高寫作水平。這個投石問路的方法最終取得一定的成效,只可惜起步太晚。其實激發學生學趣有很多辦法,只是我們老師常常因疏懶而懈怠了。

高三語文課堂應該還是學生心靈的殿堂,作為老師我們可以儘可能地驅除應試的陰霾,還它一片陽光。

語文與心得體會篇2

教學是一門藝術,要想做好,就要學習、反思、和總結。要想在教學上能進步,就要不停學習本專業的理論知識,用專業理論知識來的教學。因此我參加學習了《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現將這次新課程學習總結如下:

(1)我體會到新的課程標準是時代的需要。

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學生會略讀和瀏覽,蒐集和資訊的能力;將聽說能力整合為口語交際能力,了口頭交流和溝通的要求。了寫作和生活實踐緊密的要求。閱讀、書寫與寫作的速度要求,並有量化指標。更的是注重了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養成,並將其作學習。

(2)我真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

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應倡導、學生髮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並將的認識教研活動傳遞給全鎮的語文教師,提升全體語文教師的修養。

(3)教學中,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學生學習的者。

教師學生學習活動的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語言交流,也可以表情、動作來交流。

(4)在教學程序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語文課程標準》首次對義務教育階段了綜合性學習的。即要求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強調在綜合性學習中合作精神,培養策劃、組織、和實施的能力。自主性地要注重和的過程。除此之外,對閱讀、寫作和學習方法三也有很的表述。提倡獨立閱讀、自主閱讀、探究性閱讀、性閱讀。鼓勵自主寫作、自由表達,有創意的表達。在學習方法上,鼓勵有獨到的見解,鼓勵用適合的方法和策略學習。

新課標提倡的自主、互助在我的教學中也逐漸體現並在課堂上實踐著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涉及了識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實踐能力幾個。看完新課程標準,閱讀和寫作的體會頗有感觸。新的課程理念非常注重閱讀教學,閱讀是著重培養理解書面語言的能力而的一系列語文訓練。它符合語言文字學習的特點,讀是培養學生綜合性語文能力的客觀要求和最的途徑。讀或讀位學生語感的培養和聽說讀寫技能的訓練便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語文與心得體會篇3

2月25日在縣教委組織下,我有幸到固隆國小觀摩學習,此行上午我聽了李沁陽老師的一節語文課《只撿兒童多處行》,並參與評課交流,課改研討。下午聽了張江霞老師《讓評價與課改齊飛》的講座,經過一天的學習給我很深的觸動,感受甚深,不虛此行,收穫很大。非常感謝縣教委給我們提供的此次學習機會。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本人的感受。

激情課堂,我心飛揚。我聽了一節語文課,這節課讓看到了我想看到的課堂,課堂上學生自主參與,積極合作探究,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課堂上僅僅扮演的是一個導演的作用。學案設計巧妙,學習目標簡潔明瞭,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中緊緊圍繞“學習目標”設計學習問題,針對性很強。自主學習問題比較容易,一般學生自己就能夠完成,這節課學生學習主動性強,人人蔘與,看不到一個遊離於課堂之外的學生,這種學習氛圍讓我們這些聽課的教師也無形中也被融入到課堂之中,隨著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漫步在知識的海洋。

精彩的講座,引發無盡的思考。張江霞老師由上學期期末考試試卷及成績進行了深度分析,把存在的問題一一列出,真真正正的說到了我們平時教學中的許多不足和誤區,究其根源,我個人認為,還

是對課標精神不瞭解,對階段性目標不明確。“教什麼”“怎麼教”“教到什麼程度”這是我們應該好好研究思考的。

總之,此次去聽觀摩課讓我收穫很多,讓我學習的地方也很多。我要結合自己的實際環境,實際的學生,學生現有的水平,借鑑別人的經驗,形成自己的方案,腳踏實地,持之以恆的去做,讓課改真正融入課堂,讓課堂從此變得真、善、美。

語文與心得體會篇4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禮。”國培可以說給廣大農村一線教師的久旱的心田下了一場及時的雨,使人倍感“解渴”。每天的感覺是幸福而又充實的,因為每一天都要面對不同風格的名師,每一天都能聽到不同型別的講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衝擊。經過這一階段的學習,我主要有以下幾點深刻的心得:

一、國培”學習使我們全面瞭解了國小不同學段、內容的特點,為科學施教找到了“指南針”。

國小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既要整體把握,又要分段瞭解、分析、探究。“國培”專家各從自己擅長的研究領域談起,理論結合例項,既注重“言傳”,又注重“身教”;讓我們很好地把握了不同學段、內容的特徵;為我們深入文字探究,科學“備課”,有效施教指明瞭方向。

二、“國培”學習不但告訴我們“什麼”,而且結合例項,告訴我們“怎麼做”、“為什麼要這麼做”,重在提升我們實際的教學本領。

古人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專家在講解自己的理論觀點時,無不旁徵博引,特別是列舉了大量的課堂例項,在實際課堂教學操作中、在過程的引領中傳授知識、講析技法、闡明理念;可以說這些專家都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金點指”的本領傳授給了我們,讓我們在教學的“迷津”中找到方向,在過程的體會、領悟中內化知識,促進自己實際的教學技能的形成、鞏固。

“國培”是送給我們一線教師一份“大餐”,一份精神文化的“大餐”,當然,這份大餐的消化、吸收還需要有一個過程,甚至是一個相當長的時間;這就需要我們結合自身實際,對這份彌足珍貴的“營養物質”不斷反芻、咀嚼、消化吸收,使自己精神的大樹長得更加茁壯茂盛,使自己思想的成長不再“缺鈣”,使我們一線教師的教學更具有持續發展力,更具有後續動力。

語文與心得體會篇5

金秋十月,諸葛故里迎來了一縷金色陽光,教學精英齊聚沂南,星期三下午我有幸聆聽了三位老師的精彩教學,收穫頗豐,既使我感受到了老師們深厚的語文教學功底,更為我以後的語文教學工作指明瞭方向,現簡單談一下收穫:

一、注重課前蒐集資料並運用到位。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運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語文教師應怎樣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拓寬學生學習語文的空間呢?指導學生收集資料就是有效的途徑之一。《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老師要求學生蒐集較多的資料。從課堂上的表現來看,在老師的佈置下,學生完成的很好,準備的很充分。在交流詞語和圓明園的景點時,學生展示了許許多多課文中所講到的圓明園裡有的東西,可謂資料齊全。高老師採用讓學生課前查閱資料、課上交流資料的形式進行教學,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的資源,開闢了語文學習的新課堂。

二、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

三位老師都在合適的時機有效的使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在教學圓明園被毀滅這段,高老師恰當地運用了電影畫面,以特定的聲音、畫面刺激學生的感官,播放了一個圓明園被毀滅的大致經過的錄象,有效地創設了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雖然文中具體描寫了被毀滅的經過,但究竟是怎樣一個場面,由於學生沒有親眼所見,對課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象,而高老師通過,圖、文、聲並茂的活動影像,渲染了課堂氣氛,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感情。《紙船和風箏》運用動畫演示紙船漂呀漂,風箏飄呀飄,形象生動,易於理解。

語文與心得體會篇6

一段時間以來,我認真拜讀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專著,陶行知先生是一位為世人敬仰、懷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畢生的精力,批判舊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於教育改革並付諸實踐。他以蘊含豐富的教育思想寶庫,為我們提供了教育的理論和方法,給我們以啟示和教益。其中,最受啟發的是陶行知先生的兩段名言:

(一)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

總起來說,我們要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為中心的教科書。新課程標準下的教科書與以往傳統教科書有很大改變,多以學生生活、活動為主,但是每個學校每個年級的學生認知情況不同,因此在教材的選用上也不同。教材內容是死的,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根據學生情況來創新教材,自主創新“活教材”,以實現創新教育。

(二)“六大解放”:

一是解放學生的頭腦,就是要鼓勵學生敢想、善想,敢於動腦,善於動腦;

二是解放學生的雙手,就是要鼓勵學生敢幹、善幹,敢於動手,善於動手;

三是解放學生的眼睛,就是鼓勵學生敢於觀察、善於觀察,胸懷祖國,放眼世界;

四是解放學生的嘴巴,就是鼓勵學生敢說、善說,敢於提問、善於提問;

五是解放學生的空間,就是要擴大學生的活動領域,不把他們侷限在狹小的課堂裡,也不侷限在學校中;

六是解放學生的時間,就是要保證學生有時間去獨立學習、活動和創造,不要把課程排得滿滿的,也不要讓課外作業多得做不完。

在課程改革的今天,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在近一個世紀後的今天,它仍歷久彌新。他的思想與我們今天課程改革所提出的觀點可謂不謀而合。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深切體會到,認真學習並努力實踐陶先生“六大解放”的思想,有助於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創造思維,為學生的稟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創造一種寬鬆的環境,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目的。陶先生說:‘有了這六大解放,創造力才可以儘量及揮出來‘。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在新課程改革的大形勢下,我們只有改變自己的觀念,樹立創造意識,實施創新教育。徹底的解放學生,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發展創造能力。讓我們的學生走上創造之路,也只有這樣我們的素質教育才不會是一句空話。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教育理念可謂極富前瞻性,一些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著極大的指導意義。他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等理論,無不閃爍著創造的光芒。相信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在新課改中的滲透與運用,會讓課程改革更好地發揮出實效,促進新課改的推進。

語文與心得體會篇7

在這次這次省培國小語文教師遠端培訓的過程中,我聆聽的多位教育專家的生動、形象的精彩講座,提高了自身的認知能力和業務知識水平,同時我也深深地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認識到了搞好教育、教學的緊迫感,下面把此次培訓做個總結。

一、靜心聆聽專家講課,感知新理念

本次視訊聽課20多個小時,遠超過規定國小時間。教育專家的講座為我們的教育科學理論注入了源頭活水。給我們帶來了心智的啟迪、情感的薰陶和精神的享受,讓我們享受了一頓高規格的“文化盛宴” ,讓我受益匪淺。專家們的精闢講解,名師的精彩課堂,都給了我深深的感觸,使我對新課程國小語文教育有了全新的認識,為自己在教學中遇到的許多困惑尋找到了答案。

二、虛心互動認真交流,吸取新經驗。

每一次的交流研討中,我們都會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體會。每一個話題都會引發班級成員的熱議。在交流中大家各抒己見,提出了許多新的觀點和問題,使我有了更寬闊的視野,掌握更高的教學技能。因此研討交流充實了我,使我從中吸取了經驗,讓我獲得了進步。我將學以致用,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工作更加得心應手,使教學效果更上新臺階。

三、潛心學習刻苦研修,享受新收穫

每次學習都是在下班後盡力排除家庭衝突進行的,雖然辛苦但是也讓我獲得了快樂。我知道只有不斷地為自己充電,才能適應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常說老師要有一桶水才能給學生一杯水,但是現在的一桶水已經不能滿足需求,我們要給孩子們注入源頭活水,只有不斷的吸取養料才能補充我們的所需,學生的所求。“省培”國小語文遠端課程的學習,為我提供了良好的再學習的機會,給迷茫的我指明瞭方向並注入了源頭活水。這次的培訓給我帶來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帶來了豐富的精神食糧。

四、精心總結不斷反思,感受新快樂

雖說成績是次要的,但每次看著成績一點一點的上去,也是一種學習的動力。因為每一點的進步都是在對自己的肯定,對自己的鼓勵。所撰寫的研修日誌、我的教學故事、教學設計與反思、發貼等多篇文章都得到了老師在班級好評。教學設計與反思和國小語文作業均獲得優秀。積極與同行們探討各種教育教學問題,評論和被評有223次。 這次培訓我收穫的不單單是專家們講解的內容,更是一種理念,一股動力。我將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努力實踐,在教學崗位上積極進取,銳意創新,使生命的禮花得到盡情的綻放。

語文與心得體會篇8

今天,在張校長的帶領下,我有幸接觸了永威學校“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在學習領會中深受啟迪,讓我感受頗多。下面我就談談我對此次活動的心得體會: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看了錄影之後,我認為這位老師對教材的把握有其獨到之處,能抓住題眼,一步步的深入文字。該老師在教學《趙州橋》時,她首先朗誦了這篇課文,咽喉讓學生模仿,這樣不僅引導學生積累了語言,又使學生在詩句中感受到了趙州橋的特點,為學生學習新課打好了紮實的基礎。課中,她抓住文章中趙州橋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擴充套件,激發了學生的無限樂趣。整節課在老師優美生動語言中層層展開,使聽者回味無窮。

第二、注重啟發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學。新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是這個主體的引導者。這位老師都充分的做到了這點。例如,老師在上這課時,通過引導,引發學生想象力;由此再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從而概括出了趙州橋的特點。

第三、注重引導學生朗讀。大部分老師都非常注重指導學生朗讀,但決不是為了讀而讀,而是在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去讀,並且對讀的要求也不盡相同,老師首先自己讀,讓學生模仿,並在自學要求中提出應懷著怎樣的心情讀。然後讓學生讀,給以評價和指導;接著再讀課文,讓學生找出從哪些方面來寫趙州橋的,並提出找的方法;再讓學生深情並茂的體會趙州橋的特點。學習中還穿插著示範讀,指名讀。進而激發同學閱讀興趣,讓學生在閱讀中更好的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層次非常清晰。

第四、注重學習習慣的養成。很多老師會在課堂上穿插著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收穫這些學習的方法,當他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才能夠用自己的力量解決。例如老師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及時的糾正文字的發音,潛移默化的教導學生字音要讀準的習慣。

第五、親切的評價語言。老師評價學生的語言是那麼貼切,到位,如教學生小老師老師運用“你最聰明、謝謝你”等來鼓勵學生。這些樸實,自然的語言,對我感觸很深。在以後的課堂上,我也試著讓我的學生感受這些美麗的評價語言。

通過此次活動,我對語文教學應是動情去讀去感受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培養學生去有意識的修辭煉句,善於發現、善於反省和領悟情感。這些能力的習得需要語文老師去教,去想方設法的教,多種形式,但要求實效。我想我是應該閱讀更多的書,更努力地鑽研教學這門學問了,還要從心底愛上這門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zh-tw/xindetihui/zhuanti/e3d9yo.html
專題